个性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的新进展
人格与企业员工绩效的研究综述
人格与企业员工绩效的研究综述引言一、人格特质对员工绩效的影响1.1 开放性与员工创新绩效开放性是人格的一个重要维度,具有开放性特质的员工更容易接受新想法和新方法,勇于尝试创新。
研究表明,开放性与员工的创新绩效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开放性越高的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更高水平的创新能力,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机会。
亲和性是人格的另一个重要特质,具有亲和性的员工更擅长与他人合作和沟通,能够更好地融入团队并促进团队的合作效率。
研究表明,亲和性与员工团队绩效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亲和性越高的员工能够更好地与团队成员协同工作,从而提高团队的整体绩效。
二、人格与员工绩效之间的关系机制人格特质通过影响员工的行为和态度,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绩效。
具有开放性特质的员工更愿意接受新挑战和新思路,从而表现出更高水平的创新绩效;具有亲和性特质的员工更擅长与他人合作,从而提高团队的合作绩效。
人格特质也通过影响员工的情绪和动机,间接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绩效。
具有外倾性特质的员工更享受与他人交往,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和认可,从而激发出更高的工作动机和积极情绪,间接提高销售绩效。
2.3 人格特质与工作环境的匹配性人格特质与工作环境的匹配性也对员工绩效产生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当员工的人格特质与工作环境特征相匹配时,员工的工作绩效会更加出色;相反,当人格特质与工作环境特征不匹配时,员工的工作绩效会受到影响。
三、未来研究方向与建议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更加细致的人格特质研究:目前的研究大多采用大五人格模型,未来可以对其他更加细致和全面的人格特质进行研究,探索更多的人格特质对员工绩效的影响。
2. 跨文化研究:人格特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存在差异,未来可以开展跨文化研究,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格与员工绩效的关系。
3. 个体差异与绩效管理:未来可以研究不同人格特质员工在绩效管理中的表现和应对策略,探讨如何根据员工的人格特质制定更有效的绩效管理策略。
人格与团队绩效相关性研究进展(精)
人格与团队绩效相关性研究进展【摘要】有关人格对工作绩效预测力的研究日益增多,而随着团队研究的开展与深入,人格与绩效的关系研究也逐步上升到了团队水平,团队人格特征与团队绩效的关系受到关注。
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有关人格与个体水平工作绩效研究,着重介绍人格与团队绩效关系研究和预测模型研究。
研究表明团队成员的人格组成也对团队绩效产生一定的预测力,两者关系受到一些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影响。
【关键词】人格工作绩效团队绩效一、人格与个体工作绩效人格与工作绩效研究一直是工业组织心理学倍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工作绩效的评估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与企业的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等主要管理职能有关,是企业管理薪酬、甄选人员和培训人员的重要依据。
个体水平上的人格与工作绩效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Barrick et al.2001),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初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
这个时一期研究人员主要集中研究各种不同的人格量表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并且得出总体结论是人格与工作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性相关。
分析这个阶段获得人格与工作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性相关结论可能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普遍认可的人格分类,定义和测量不统一缺乏指导框架(Driskell et al.,1988)。
罗正学,苗丹民(2005)也认为由于人格特质的种类过多,成千上万,没有一个好的分类系统将这些人格特质进行精简。
此外用于测验的人格特质术语不清晰,同一个术语实际代表的是不同的特质内容,相同的特质内容有不同的术语。
同时大量的描述性研究导致了效度系数的下降。
所以在这一阶段人格测评对工作绩效预测力显得并不理想。
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随着大五人格模型的建立引发了学者研究人格特质与工作绩效相关性的热潮。
这个阶段研究发现大五人格对工作绩效有很好的预测性。
有研究认为不同的职业领域人格对绩效的预测效度不同(Barrick&Mount,1991),而且两者之间关系受一些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影响。
心理学领域人格特质与工作绩效研究
心理学领域人格特质与工作绩效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人格特质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
人格特质作为一个人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能够影响一个人在工作中的表现和绩效。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领域中人格特质与工作绩效的研究进展和相关实证研究。
一、引言人格特质在心理学领域中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随着对人类心理行为的深入研究,学者们日益关注人格特质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
人格特质可以刻画个体在工作场所的各种行为表现,进而影响其工作绩效的高低。
二、人格特质与工作绩效1. 外向性外向性是一个人喜欢社交、寻求刺激和表达自我的程度。
研究表明,外向性与工作绩效呈正相关。
外向的人通常在沟通与协作能力上表现出色,有利于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更容易在工作中取得成功。
2. 神经质神经质是一个人情绪稳定性的程度。
研究发现,神经质与工作绩效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
情绪不稳定的人在工作中常常表现出焦虑、情绪波动等不利于工作的行为,从而影响绩效。
3. 宜人性宜人性代表一个人在人际关系中的友好、亲和和包容程度。
研究表明,宜人性与工作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具有高宜人性的人通常更能够与同事们和谐相处,更易于产生团队合作与协调,带来积极的工作绩效。
4. 严谨性严谨性代表一个人工作态度的严谨与细致程度。
研究发现,严谨性与工作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严谨的人通常更注重细节,更有条理,这有助于减少工作中的错误和疏忽,提升工作绩效。
5. 开放性开放性代表一个人对新事物和新观念的接受程度。
研究表明,开放性与工作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开放的人更愿意接受新的挑战和思考,对工作问题能够提出更多创新的解决方案,从而促进工作绩效的提升。
三、实证研究的案例1. A公司员工调查A公司对员工进行了一项调查,以了解他们的人格特质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那些外向性较高、宜人性较强的员工在工作绩效上表现更优秀。
而神经质较高、严谨性较低的员工则相对绩效较差。
2. B公司团队研究B公司研究团队通过观察不同组成的团队,在团队合作中发现了人格特质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联。
员工个性特质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员工个性特质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人的性格是一把双刃剑,适当应用可以使人事半功倍,滥用则会降低工作绩效。
" - 西方谚语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中,员工的个性特质对于工作绩效的影响备受关注。
不同的个性特质可能会在工作中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深入探究员工个性特质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对于提升团队绩效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外倾性与工作绩效外倾性是一种衡量个体是否喜欢与他人交往的特质。
研究表明,外倾性较高的员工更擅长在团队中与他人合作,能够更好地沟通和协调,对团队绩效产生积极影响。
而且,外倾性较高的员工通常更富有自信,更有可能去追求挑战和目标,可能会在工作任务中表现出更强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绩效。
二、神经质与工作绩效神经质是一种衡量个体情绪稳定性的特质。
研究发现,较低神经质的员工在面对工作压力时表现出更好的应对能力,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和专注。
这使得他们在工作中更加稳定,减少了情绪波动对工作绩效的负面影响。
此外,较低神经质的员工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更加乐观,更有可能坚持下去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宜人性与工作绩效宜人性是一种衡量个体是否友好、愿意帮助他人的特质。
研究发现,较高宜人性的员工在团队中更容易获得同事的支持和合作,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进而构建良好的工作氛围。
同时,较高宜人性的员工对他人更具关怀和尊重,有助于培养团队的凝聚力和士气,从而提高整体工作绩效。
四、尽责性与工作绩效尽责性是一种衡量个体是否可靠、有条理以及承担责任的特质。
研究表明,较高尽责性的员工更加注重工作细节,严格遵守工作规程,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他们通常积极主动、有计划地组织工作,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因此,他们往往能够保持较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从而获得更好的工作绩效。
结语:以上只是个性特质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的一些例子,实际上,每个个体都有着独特的个性特质,不同的特质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也有所差异。
绩效管理中的个人与团队绩效关联
绩效管理中的个人与团队绩效关联绩效管理是组织中的关键管理活动之一,旨在提高个人和团队的绩效,促进组织的发展和增长。
在绩效管理中,个人和团队的绩效是紧密相连的,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本文将探讨绩效管理中个人与团队绩效的关联,并分析其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一、个人绩效对团队绩效的影响个人绩效是团队绩效的基础,每个成员的表现直接影响着整个团队的绩效。
个人的能力、技能和工作态度等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团队的绩效。
如果团队中存在着个别成员的绩效不佳,可能会拖累整个团队的表现。
因此,提高个人的绩效表现对于团队的成功至关重要。
要提高个人绩效,首先需要明确个人的工作职责和目标,并与团队的整体目标相一致。
个人的绩效目标应该与团队的目标保持一致,相互协调,避免出现目标冲突或者低效的情况。
其次,个人需要具备必要的能力和技能,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来适应工作中的需求。
另外,个人的积极态度、合作精神和责任心也是提高个人绩效的关键因素。
二、团队绩效对个人绩效的影响团队绩效既受个人绩效的影响,也会反过来影响个人的绩效。
团队的协作和合作能力直接关系到整个团队的绩效水平。
如果团队的协作能力强,各成员之间的配合默契,相互之间的支持和合作,将会有效提高团队的绩效。
相反,如果团队存在着分工不清、沟通不畅或者协作能力差等问题,将会对个人的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团队绩效对个人绩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团队的成功和绩效会提高个人的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激发个人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进而提升个人的绩效表现。
其次,团队的认可和奖励体系也会促使个人更加努力地工作,以赢得更多的奖励和认可。
另外,团队中的学习和成长氛围也会对个人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团队中的知识和经验共享将使个人能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成长空间。
三、影响个人与团队绩效的因素在绩效管理中,个人与团队绩效的关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领导者的角色和行为对个人与团队绩效的影响至关重要。
人格与企业员工绩效的研究综述
人格与企业员工绩效的研究综述人格是指个体在长期的心理和行为模式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特点。
人格特质对于企业员工的绩效产生重要影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
本文将综述相关研究,探讨人格对企业员工绩效的影响。
人格与企业员工绩效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过去的研究发现,人格特质与工作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外向性与领导能力、社交互动相关,情绪稳定性与情绪管理能力相关,这些人格特质对于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具有重要作用。
不同的人格特质将导致不同的工作行为和态度,从而影响员工的绩效。
人格对企业员工绩效的影响可以通过其对工作动机和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来实现。
研究发现,人格特质与工作动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外向性的个体更容易对挑战性工作产生兴趣,更加乐观、自信,从而更有动力去追求高绩效。
人格特质与工作满意度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
情绪稳定性较高的员工更容易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在工作中更容易获得满足,进而表现出更高的工作绩效。
人格对企业员工绩效的影响并不是单一的、线性的关系。
研究发现,人格与绩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条件性和中介变量的作用。
一些研究发现,工作环境和组织文化等中介变量可能会调节人格特质与员工绩效之间的关系。
一些研究发现,人格特质与绩效之间的关联可能会存在性别、年龄等个体差异的影响。
在探讨人格与企业员工绩效之间的关系时,需要考虑到多种变量的中介作用和个体差异的影响。
人格特质对于企业员工绩效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人格特质可以影响员工的工作行为和态度,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动机和满意度,最终对员工的绩效产生影响。
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更加关注个体差异的影响、中介变量的作用,以及人格特质与绩效之间的条件性关系,为企业提供更准确、全面的员工绩效管理模型。
大五人格与员工绩效关系的研究综述
( 三) 大五人格与 团队 工作绩效
雇 员按 照工作说 明书中所规 定的任务 、 职 任务绩 效 责 ,通过技 术核 心 为组 织 目标做 出贡献
的 结 果 或 行 为
通 过 对 工作 所 处 的社 会 、 组 织 以及 心 理 背
N e u m a n和 Wr i g h t[ 。 ] 选择 了 7 9个 4人 工作小 组 ,同时研究大五人格在 个体水平和 团体 水平对职 务绩效 的预测 。 他们发现 : 大 五中的宜人性和责任感 都是个 体和团体职务绩 效的有效 预测 源。
2 0 1 3年 6月
J u n . 2 0 1 3
大 五 人 格 与 员 工 绩 效 关 系 的研 究 综 述
刘 畅
( 哈 尔滨师范大学 教 育科学学院 ,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0 0 )
摘
要: 人格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探究正逐步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 此研究对大五人格与工作绩效、 关系绩效 间的相关性研究进行 了回顾。其 中也包括 了在团体水平上的大五人格与绩效关系的研究。 关键词 : 人格特质; 大五人格; 工作绩效; 关系绩效
绩效关系的研究总结为两个阶段 。 第一 阶段 为 2 0世纪初至 2 0 世纪 8 0年代 中期 ,
外向 ( E x t r a v e r s i o n )
热情 ,乐群 ,支配,忙忙碌碌 , 寻求刺激 ,兴高采烈
开放性
( Op e n n e s s )
想 象力 ,审美 ,感情丰富 ,尝
第2 9 卷 第3 期
V0 1 . 2 9 No . 3
廊 坊 师 范 学 院 学报 ( 社会科学版)
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了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之间的紧密联系。
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心和能力评估。
而工作绩效则是个人在工作中所展现出来的成果和表现。
通过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体在工作中的表现,进而提高组织的工作效能。
首先,自我效能感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研究表明,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自信程度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在工作中的表现。
一个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员工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并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任务充满信心。
因此,他们通常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压力,从而提高工作绩效。
相反,对自己能力缺乏自信的员工往往会产生焦虑和犹豫,这不仅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效率,也会削弱他们的绩效。
其次,自我效能感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也会进一步影响到工作绩效。
自我效能感高的员工更有可能制定高目标并具备坚持不懈的毅力,而这些因素都与工作绩效密切相关。
他们相信自己可以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而在工作中表现出色。
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员工往往会展现出消极的态度,并容易放弃或回避挑战,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绩效。
此外,研究还发现,在团队合作中,自我效能感的持有者往往能够对其他团队成员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带动整个团队的工作绩效提高。
他们的自信和积极态度会激发其他成员的潜力,并促进团队的协作和创新。
因此,在团队合作中,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不仅影响到自身的工作绩效,也对整个团队的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
然而,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并非固定不变的。
事实上,工作经验、反馈和支持等因素都会对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
通过提供有效的培训和支持,组织可以帮助员工提高其自我效能感,从而提升工作绩效。
此外,组织也可以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任务和挑战来增强员工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
综上所述,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和评估直接影响到他们在工作中的表现和工作绩效。
工作总结个人效能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工作总结个人效能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工作总结工作总结是每个职场人士在工作结束后对自己工作的回顾和总结,它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工作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工作总结中,个人效能和工作绩效是息息相关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本文将以个人效能和工作绩效的关系为主线,探讨如何提高个人效能以达到更好的工作绩效。
一、个人效能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个人效能是指个人在工作中能够产生积极影响和取得良好结果的程度。
个人效能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工作绩效的好坏。
一个拥有高个人效能的员工,不仅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同时还能够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为公司带来更好的业绩表现。
而个人效能低的员工,可能会拖延工作、精力不集中,导致工作质量下降,最终影响到整个团队的绩效。
二、提高个人效能的方法1.设定明确的工作目标:设定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有助于个人效能的提升。
合理的目标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他们的工作动力。
在设定目标时,应该注意目标的可行性和具体性,确保员工能够明白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并且能够有针对性地去完成。
2.合理分配工作时间:合理分配工作时间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
员工可以通过制定工作计划和自我管理,将工作任务进行合理安排和时间分配。
避免过多的拖延和浪费时间,通过高效的时间管理提高个人效能。
3.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是提高个人效能的关键。
积极的工作态度可以增强员工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工作的投入度。
同时,积极的态度还能够帮助员工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工作绩效。
三、个人效能与工作绩效的互动关系个人效能和工作绩效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
个人效能的提升可以带动工作绩效的提高,而出色的工作绩效又会反过来增强个人效能。
1.个人效能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个人效能的提升能够带来更好的工作绩效。
当员工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时,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去实现工作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取得更好的绩效。
2.工作绩效对个人效能的影响:良好的工作绩效对个人效能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绩效管理中的绩效评估与个性化发展
绩效管理中的绩效评估与个性化发展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和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激励效果,从而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在绩效管理中,绩效评估与个性化发展是两个关键的方面。
本文将通过对绩效评估与个性化发展的定义、现状以及对企业的重要性进行论述,以期探讨如何在绩效管理中合理应用绩效评估和个性化发展的策略。
一、绩效评估的定义与现状绩效评估是对员工工作表现进行系统性、科学性的评价,旨在准确地了解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工作绩效和能力水平。
绩效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发现问题并提供改进措施、为员工的激励和奖惩提供依据。
目前,绩效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和定量两种。
定性评估主要依靠直观感受和主观判断,如上级对下级的评价、同事间的评价等;定量评估则通过量化指标和数据进行评估,如工作完成情况、销售额等。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绩效评估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评价指标的单一性、主管评价的主观性等,因此,提升绩效评估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成为了绩效管理中的挑战。
二、个性化发展的定义与现状个性化发展是指根据员工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发展和培训机会。
个性化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将员工视为组织中的主体,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和创造力,在绩效管理中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员工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差异,因此个性化发展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个性化发展可以通过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提供个性化培训、开展岗位轮岗等方式实施。
然而,个性化发展也存在一些挑战,如如何准确了解员工的发展需求、如何平衡员工需求与企业目标等问题,这些都需要企业在实践中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三、绩效评估与个性化发展在企业中的重要性绩效评估与个性化发展在企业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绩效评估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员工的工作表现和潜力,为员工的激励和晋升提供依据,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思想汇报:个人领导风格与团队绩效的关联性实证研究及实践分享
思想汇报:个人领导风格与团队绩效的关联性实证研究及实践分享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向各位分享我过去一年在团队中的工作和心得体会。
通过对个人领导风格与团队绩效关联性的实证研究和实践分享,我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和思考,促进团队更好地发展。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一直致力于评估个人的领导风格对团队绩效的影响,并尝试实践一些改进方法以推动团队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领导者的风格和行为对于团队的成功至关重要。
首先,通过实证研究,我发现不同领导风格对团队绩效确实具有显著影响。
例如,激励型领导风格能够鼓舞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而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和业绩。
而事务型领导风格注重规范和细节,能够保证工作的顺利推进,但对于团队成员的发展和激励有一定的局限性。
还有关系型领导风格,更注重与团队成员的良好互动和关系建立,能够激发员工的忠诚度和凝聚力。
基于这些研究结果,我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和实践,希望通过改进个人的领导风格来提升团队绩效。
首先,我注重与团队成员的沟通和交流,定期开展团队会议,共同讨论和制定工作计划,以提高团队成员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其次,我积极倾听团队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并在决策过程中给予他们更多自主权和责任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我也加强了与团队成员之间的互信和关系建立,定期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增进员工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这些改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氛围明显改善,互动和协作更加紧密,团队绩效也有了显著提升。
例如,在去年的一个重要项目中,我们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成功地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了任务,并超出了预期的目标。
这不仅得益于我的领导风格的变革,也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通过这个实证研究和实践分享,我从自身角度深刻认识到了个人领导风格与团队绩效之间的关联性。
团队的成功离不开领导者的正确引导和激励,而领导者则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自身的领导方式,以适应不同的团队和环境需求。
领导者的个性特质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领导者的个性特质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在组织领导中,领导者的个性特质对组织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通过研究领导者的不同个性特质,探讨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并分析相关的机制。
一、领导者个性特质的分类及特点领导者个性特质可以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大类。
外向型领导者通常具备自信、决断、社交能力强等特点;而内向型领导者则更加深思熟虑、善于倾听和激励他人。
不同的个性特质将对领导者行为方式和组织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领导者的个性特质对组织绩效的直接影响1. 外向型领导者的个性特质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外向型领导者的个性特质使其更具有亲和力和说服力,并且善于沟通。
他们能够积极地推动团队合作,凝聚员工的积极性和团队凝聚力,从而提高组织绩效。
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也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带来更高的工作效率。
2. 内向型领导者的个性特质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内向型领导者通常具有更好的倾听和思考能力,他们倾向于仔细聆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思考问题后再做出决策。
这种个性特质使得他们更加注重细节和质量,并能够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本质。
这样的领导者更容易为团队提供正确的指导和方向,从而推动组织的发展和绩效的提升。
三、领导者的个性特质对组织绩效的间接影响机制1. 激励机制研究表明,个性特质可以影响领导者的激励行为,进而影响组织成员的动机和工作表现。
外向型领导者通常更加乐观、积极,他们能够通过激发团队成员的自信心和激情,有效地提高工作绩效。
而内向型领导者则更擅长调动员工内部的驱动力,通过具体的奖励和认可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
2. 沟通机制沟通是组织内部有效协作的关键。
外向型领导者的个性特质使他们更善于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能够更好地传递组织目标,明确员工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而内向型领导者则通过精心的倾听和思考,善于跟员工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更好地理解员工需求,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3. 激励机制与沟通机制的有效结合领导者个性特质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单一的激励或沟通机制上,更在于两者的有效结合。
自我注意力对工作绩效的关联研究
自我注意力对工作绩效的关联研究在现代社会中,高度关注个人的自我发展和工作绩效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职场竞争激烈,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在工作中获得成功。
而自我注意力作为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对于个体的工作绩效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自我注意力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联,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来增强自我注意力,从而提高工作绩效。
首先,什么是自我注意力?自我注意力是指个体在感知和认识自己的能力上的一个心理特征。
拥有较高的自我注意力,意味着个体能够更加敏锐地察觉自身的需求、感受和情绪,并能够更好地调控和调整自己的行为。
自我注意力的高低与个体自我分析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以及对自我目标的认知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工作环境中,自我注意力对于个体工作绩效的影响不可忽视。
首先,拥有较高自我注意力的个体能够准确地分析和评估自己的工作状态和表现。
他们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改进自己的工作。
其次,自我注意力高的个体能够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
他们能够更积极地面对挑战和困难,减少工作中的压力感,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最后,自我注意力高的个体更容易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任务,减少分心和浪费时间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那么如何增强自我注意力并提高工作绩效呢?首先,个体可以通过培养自我分析的能力来提高自我注意力。
定期进行自我反思,对自己的表现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同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从而不断提高自我分析的能力。
其次,个体可以通过培养注意力集中的能力来提高自我注意力。
现代社会信息过载,各种干扰源不断。
个体可以通过培养专注力来减少分心,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将工作任务分解为小步骤,集中注意力逐一完成。
同时,减少与工作无关的社交媒体使用,减少其他干扰因素,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最后,个体可以通过培养情绪管理的能力来提高自我注意力。
情绪管理是自我注意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自我效能与绩效表现的关系研究
自我效能与绩效表现的关系研究在职场环境中,自我效能与绩效表现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于自己能够有效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心和能力感知,而绩效表现则是个体在工作中的实际表现。
自我效能与绩效表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互动。
一、自我效能对绩效表现的影响自我效能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信念,它直接影响着个体对自身能力的评估和决策。
当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够有效地完成某项任务时,他会更有动力去付诸行动,并且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更具决心和毅力。
与之相反,如果个体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往往会在面对困难时退缩或者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影响绩效的表现。
二、绩效表现对自我效能的影响个体的绩效表现也会对其自我效能产生影响。
当一个人能够在工作中取得良好的绩效,并且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赏时,他的自我效能会得到强化和提升。
他会因此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且在面对其他工作任务时会更加自信。
相反,如果个体在工作中遭遇连续的失败或者没有得到他人的认可,他的自我效能可能会受到打击,从而影响到他未来的绩效表现。
三、自我效能与绩效表现的互动关系自我效能和绩效表现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一方面,个体的绩效表现会对其自我效能产生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其未来的绩效表现。
如果个体在工作中取得成功,他的自我效能会得到提升,他将更加自信地面对新的任务和挑战,进而取得更好的绩效表现。
另一方面,个体的自我效能也会对其绩效表现产生影响。
如果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他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工作,并且更有可能在工作中克服困难,取得出色的绩效表现。
四、提升自我效能和绩效表现的方法提升自我效能和绩效表现需要个体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
以下是几种可以帮助个体提升自我效能和绩效表现的方法:1.设立目标和计划:明确自己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有针对性地提升相关能力。
2.寻求支持和反馈:积极与同事和领导沟通,寻求支持和反馈,从中获得建议和指导,提升自己的自我效能。
3.发展适应能力:培养灵活应对变化的能力,增强适应性,以应对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绩效考核制度的激励机制改进与个性化评价方法研究
绩效考核制度的激励机制改进与个性化评价方法研究绩效考核在企业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还可以提高企业整体绩效水平。
然而,传统的绩效考核制度往往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缺乏激励机制和个性化评价方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改进绩效考核制度的激励机制,并提出个性化评价的方法。
一、激励机制的改进1.1 薪酬激励传统的绩效考核制度往往将绩效考核与薪酬挂钩,但这种激励方式很容易出现压力过大和公平性问题。
因此,可以考虑引入绩效奖金、股权激励等方式,让员工能够真正分享企业的发展成果。
1.2 职业发展机会除了经济激励外,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
企业可以制定职业规划和晋升通道,让员工能够看到自己未来的发展路径,并给予必要的培训和提升机会。
二、员工个性化评价方法2.1 目标管理制度传统的绩效考核往往过于注重工作成果,而忽视了个人努力和发展潜力。
因此,可以引入目标管理制度,通过制定个人目标和项目目标相结合,鼓励员工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提升。
2.2 360度评价单一的绩效评价方式容易造成评价有偏颇的情况,而360度评价则可以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
可以邀请同事、下属以及客户对员工进行匿名评价,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三、改进绩效考核制度的思路3.1 引入互联网思维在互联网时代,可以借鉴互联网思维来改进绩效考核制度。
例如,可以采用数据分析技术,将每个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量化和分析,以便更好地评价和激励员工。
3.2 强调自我评价传统的绩效考核系统大多由上级评价,但这种评价方式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
因此,应该倡导员工进行自我评价,让员工能够主动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并进行自我提升和调整。
四、建立正向激励机制4.1 提供学习机会企业可以提供学习机会,鼓励员工参加培训、交流会议等活动,以提升其个人能力和专业素质。
4.2 引入团队合作评价除了个人绩效评价外,还可以引入团队合作评价机制,鼓励员工之间互相支持和协作,以推动整个团队的绩效提升。
自我效能感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
自我效能感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人们追求卓越的工作绩效变得愈发重要。
在工作中,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与提升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身完成某项任务或者取得成功的信心和能力评估。
然而,它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究竟如何呢?首先,自我效能感能够促进个体在工作中产生积极的心态。
当个体相信自己具备完成任务的能力时,他们会更有动力去克服困难,并持之以恒地努力工作。
拥有这种积极心态的个体更容易保持专注和激情,从而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表现。
另外,自我效能感也可以提高个体的抗挫折能力,使他们更有信心去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变化。
其次,自我效能感也会影响个体的目标设定和自我调节。
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通常倾向于设定更高的目标,并以积极的态度去追求。
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实现这些目标,并且会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和努力,以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这种有效的目标设定和自我调节机制是工作绩效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仅如此,自我效能感还可以影响个体在工作中的自我导向和主动性。
当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时,他们会更有决心和勇气去主动探索和创新。
他们会主动寻找新的机会和挑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自我导向和主动性不仅有助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也能为组织带来更多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然而,有时自我效能感也会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从而对工作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组织的管理和支持、同事之间的合作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当工作环境不友好或者工作任务过于复杂时,个体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降低自我效能感。
因此,组织应该关注员工的自我效能感,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潜力。
总而言之,自我效能感对工作绩效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能够激发个体的积极心态和动力,促进目标设定和自我调节机制的发挥,增强个体的自我导向和主动性。
然而,外部环境的因素也会影响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因此,组织应该关注并提供有效的支持。
通过关注和培养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我们可以有效地提升工作绩效,实现个体和组织的共同发展。
性格特点与销售技巧绩效工作总结
性格特点与销售技巧绩效工作总结一、引言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销售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作为一名销售人员,我深知自己的性格特点对销售技巧和绩效的重要影响。
在这篇工作总结中,我将分享我对销售技巧的理解以及如何充分利用自身性格特点来提高销售绩效的经验。
二、自我认知和性格特点在销售工作中,我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性格特点对于销售技巧的应用至关重要。
首先,我是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人。
我相信积极的态度能够感染客户,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
其次,我注重细节和客户需求的分析。
我总是尽力满足客户的期望,给予他们最合适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最后,我具备很强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与客户建立起信任和良好的合作关系。
三、销售技巧的理解与应用1. 耐心倾听和理解客户需求在销售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耐心倾听他们的需求和问题。
通过深入了解客户的要求,我能够提供更贴近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销售成功的概率。
2. 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每个客户都有不同的需求和偏好,因此,我总是注重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通过了解客户的行业和具体情况,我能够为他们定制最适合的解决方案,增加销售的成功率。
3. 有效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沟通是销售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与客户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我能够有效地传递信息,理解客户需求,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期望。
此外,我通过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客户建立起互信和合作的关系,进一步提升销售绩效。
四、性格特点与销售技巧的结合运用1. 利用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影响客户作为一名乐观的销售人员,我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并传递给客户。
通过乐观的态度,我能够激发客户对产品的兴趣和信心,促进销售的顺利进行。
2. 借助细节敏锐的优势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我的细节敏锐性使我能够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和问题,在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时能够更加具体和准确。
通过这种方式,我能够赢得客户的信任和认可,提高销售绩效。
3. 运用良好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客户关系我的良好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使我能够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
个体工作绩效研究进展_温志毅
Progress in the Research of Individual Job PerformanceWEN Zhi-yi 1,3,JIN Dong-mei 2,GUO De-jun 1(1.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89,China;2.College of Business,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Beijing 100037,China;3.Personnel Testing Authorities,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Beijing 100011,China )Abstract :Job performance has been of core concept in Industrial/Organizational (I/O)Psychology for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and the research on job performance has become hot again in recent years.In the domain of job performance,scholars were more and more focusing on individual's work behavior which is controllable,dynamic,related to organizational goal accomplishment.With the eight-factor model,two factors model and the three-factor model proposed,the understanding on job performance has been deepened.Especially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adaptive performance,the scope of job performance has been further expanded.Chinese scholars also conducted a series of research on the traditional framework of job performance,the expanded framework of job performance,secondary structure of job performance,and traditional framework of performance appraisal in China.This article also point out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hould be investigated thoroughly:the criteria of work behaviors,the distinguish between each factor of job performance in actual organization,the integrated structure of job performance,and the structural differences of job performance associated with cultural differences.Key words :Job Performance;Individual job;Performance structure;Organizational goal摘要:工作绩效成为工业组织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已有百年的历史,近年来又成为研究的热点。
个性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的新进展
个性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的新进展陈捷摘要个性与绩效及其相互关系是90年代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很多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探讨个性特征对绩效的预测能力。
该文围绕个性研究的构思与测量、敏感的个性预测指标、新的绩效测量动态以及个性与绩效关系中的中介变量和缓冲变量等四个方面,对新近的一些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述。
关键词个性工作绩效周边绩效中介变量缓冲变量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和应用中,个性测量一直是人事评价和选拔的重要工具。
但是,早期的一系列研究发现,某些个性成份与工作绩效的相关很弱,对工作绩效缺乏预测力。
在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研究者们提出了四个值得探讨的问题:①个性测验本身的构思及其效度;②哪些测量指标对特定职业的工作绩效最具有预测力;③个性能预测什么样的工作绩效;④怎样分析个性与工作绩效关系的中介变量(mediator variable)和缓冲变量(moderator variable)。
这四个方面代表了目前该领域研究的几个热点。
本文将对有关这几个问题的最新研究状况作简要评述。
一、工作情景中的个性测量1.关于个性测量的构思鉴于早期的个性测量工具对于工作绩效缺乏预测力,研究者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大五”个性问卷。
“大五”框架包含了早期个性测量工具的重要指标,其中一些因素已被证实能够较为理想地预测个体的工作绩效。
但是,相对于早期个性测量工具而言,“大五”个性模型的最大弱点在于它缺乏明确的理论构思和假设,五因素的确定仅仅基于研究的需要而人为设置,因素分析也局限于研究者所构想的那些项目。
因此,即便有不少研究证实了它的预测力和跨文化测量的信度稳定性,加强对“大五”个性框架的理论构建仍是一项艰巨的研究课题。
目前,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
个性测量构思的另一个问题是,个性维度选择和操作定义上的不统一给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带来了麻烦,表现在:①虽然“大五”个性模型为许多研究者青睐,但仍有一些人倾向于抽取更多或更少的因素;②包括使用“大五”个性框架的研究者在内,他们对各因素名称的界定或多或少存在着差异;③不同研究者在确定因素内指标时出现了混乱,如Costa和McCrae将warmth作为Extraversion的一个指标,而Goldberg却把它置入了Agreeableness体系中;Impulsivity在前者的研究中是Neuroticism的一个方面,但在后者的研究中却跨入了Extraversion的行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性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的新进展陈捷[摘要]个性与绩效及其相互关系是90年代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很多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探讨个性特征对绩效的预测能力。
该文围绕个性研究的构思与测量、敏感的个性预测指标、新的绩效测量动态以及个性与绩效关系中的中介变量和缓冲变量等四个方面,对新近的一些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述。
关键词个性,工作绩效,周边绩效,中介变量,缓冲变量分类号 59.875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和应用中,个性测量一直是人事评价和选拔的重要工具。
但是,早期的一系列研究发现,某些个性成份与工作绩效的相关很弱,对工作绩效缺乏预测力。
在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研究者们提出了四个值得探讨的问题:①个性测验本身的构思及其效度;②哪些测量指标对特定职业的工作绩效最具有预测力;③个性能预测什么样的工作绩效;④怎样分析个性与工作绩效关系的中介变量(mediator variable)和缓冲变量(moderator variable)。
这四个方面代表了目前该领域研究的几个热点。
本文将对有关这几个问题的最新研究状况作简要评述。
1 工作情景中的个性测量1.1关于个性测量的构思鉴于早期的个性测量工具对于工作绩效缺乏预测力,研究者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大五”个性问卷。
“大五”框架包含了早期个性测量工具的重要指标,其中一些因素已被证实能够较为理想地预测个体的工作绩效[1]。
但是,相对于早期个性测量工具而言,“大五”个性模型的最大弱点在于它缺乏明确的理论构思和假设,五因素的确定仅仅基于研究的需要而人为设臵,因素分析也局限于研究者所构想的那些项目。
因此,即便有不少研究证实了它的预测力和跨文化测量的信度稳定性,加强对“大五”个性框架的理论构建仍是一项艰巨的研究课题。
目前,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2]。
个性测量构思的另一个问题是,个性维度选择和操作定义上的不统一给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带来了麻烦,表现在:①虽然“大五”个性模型为许多研究者青睐,但仍有一些人倾向于抽取更多或更少的因素;②包括使用“大五”个性框架的研究者在内,他们对各因素名称的界定或多或少存在着差异;③不同研究者在确定因素内指标时出现了混乱,如Costa和McCrae将warmth作为Extraversion的一个指标,而Goldberg却把它臵入了Agreeableness体系中;Impulsivity在前者的研究中是Neuroticism的一个方面,但在后者的研究中却跨入了Extraversion的行列[3]。
1.2 个性测量的操作问题工作情景中的个性测量,必须注意到个性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对测量的影响,尽可能排除威胁测量信度和效度的因素。
这里我们主要讨论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两个方面。
个性测量主要使用形容词描述法和句子式问卷量表。
Goldberg认为运用描述人的特点的那些词汇,可以准确地构建个性结构。
他的一项研究(1990)使用了数千个词汇,结果有力地支持了“大五”个性模型[4]。
从使用情况来看,形容词描述法的优点在于,语言精炼,操作简便,被试回答时没有压力感,甚至这种自然的语言还可能更有吸引力。
但在工作情景中,使用形容词描述法至少存在三个问题:①只能作泛泛的描述,难以从词汇中体现个性的关键特征;②研究者无法从被试选出的词汇中了解其准确的意思,同一个词汇在不同的被试那里可能代表不同的意义;③形容词描述不能特定于具体的工作情景,而情景因素却会影响被试对形容词的理解,影响测量信度。
例如,Mount等人[5]的研究使用了包含50个形容词的个性测量工具,让销售员的主管、同事、消费者及其本人对五类个性因素作出评定,发现其聚合效度仅在0.24-0.40之间。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能在于对形容词理解上的差异。
相比之下,问卷法的使用效果更理想[6]。
目前,研究者更多地倾向于使用以工作情景为背景编制的问卷(如Costa和McCrae1992年修订的NEO-PI),以提高个性与绩效关系研究的构思效度和人事评价的效用。
个性测量一般采用自我评定或他人评定的方法,其中自我评定运用最多。
但一个人要准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可能反倒更难和偏差更大,尤其是自我评价中的社会称许性(social disirability)问题[7],会随着被试对测验意图(如人事选拔)的敏感而发生影响。
研究表明,个性的自我评定同他人评定很不一致,且自我评定与他人评定间的相关比多个他人评定间的相关更低 [5]。
原因可能在于,自我评定者往往从工作、家庭生活甚至娱乐的各个层面去分析自己,而他人(尤其是上级或同事)的评定更多地基于工作中的观察,因此比自我评定更能预测工作绩效。
鉴于他人评定也要受到某些因素(如熟悉度、偏见)的影响,研究者开始倾向于采用多评估者和多层次评价方法[2,5],同时还建议结合使用其它的研究手段,如行为观察、心理生理测量、个性发展纵向研究、面谈以及特定于具体情景的个性差异研究等[3]。
2 个性指标的预测力与人员选拔自从“大五”个性模型建立以来,研究者的兴趣主要集中在从人-职匹配的角度探讨最能预测某些工作业绩的关键个性特征,开发人员选拔的测量工具。
一系列研究及元分析表明,责任意识和情绪稳定性对几乎所有职业都有较好的预测力,外向是预测交际型职业(如销售人员)绩效的敏感指标,而对其它指标的预测力尚存争论。
从现有文献看,关于个性预测力的研究仍局限于少数几个指标,尤其对非“大五”的其它因素的预测效果研究不多。
同时,研究所涉及的职业种类不多且过于典型化,也没有进一步探讨职业内的差异与工作绩效问题。
比如,有研究发现外向能预测警察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如果将警察和管理人员按刑警与交警、内勤管理与外勤管理划分,或许有一定差异。
未来有关个性对工作绩效预测力的研究还应注意几个问题:①在某个个性因素内,哪些指标在绩效预测中可能是关键成份。
比如,责任意识对绩效具有较高的预测力,但它所包含的6个子维度如成就倾向、耐受性等[8],对特定职业的绩效的预测程度也许有差异。
这类研究的价值在于,能更加深入地分析与工作绩效有关的个性成份,为人员选拔测量提供更加具体和特定于职务要求的操作指标。
②在多重预测指标中,个性对于绩效的预测效果。
人事评价与选拔并不将个性作为唯一的预测指标,而是需要综合考查个性、能力倾向、文化价值观和组织承诺等诸多方面。
在有多个预测指标的情况下,个性的预测程度是提高还是降低,个性成分在人事评价与选拔的测量中占多大权重,至今尚无系统的研究报告。
③有预测力的个性因素在人员选拔中的应用问题。
现有的研究只证实了个性因素与工作绩效的高相关,并不意味着个性因素必然决定工作绩效。
一些组织情景因素将会影响个性与绩效的关联。
比如,外向对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的工作绩效有预测力,但这并不表示在人员选拔中尽可能多地选用性格外向的人。
有研究发现,在群体工作情景下,外向特征与工作绩效成倒“U”关系,即群体成员中性格外向者太少或太多都不利于群体工作绩效,只有当群体中有20—40%的人性格外向时,群体绩效较好。
从某种意义上讲,性格外向者的增加只是有助于群体内的言语交流,却不一定增加工作绩效。
因为性格外向的人往往具有较强的支配欲望,这类人越多,冲突发生的可能性也越大[9]。
④将个性预测力问题臵于人―职―组织匹配的框架下研究。
过去有关个性与工作绩效关系的研究只反映了人―职匹配的某些方面,新的研究动向则把个性问题放在具体的组织情景下讨论。
研究的总思路是将个体的目标、价值观、需要、兴趣和个性特征与具体的职务要求以及组织的文化、结构、工资制度和价值观等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分析,找出匹配的成份。
例如,Judge 和Cable 研究了个性与组织匹配的问题。
他们测量了求职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对组织文化的偏好倾向,数月后了解被试是否被相应的公司聘用,结果发现个性特征和组织文化偏好有相关[2]。
3 与个性预测有关的工作绩效测量传统的工作绩效测量是给任务绩效更高的权重,但近期的研究却发现,任务绩效和周边(contextual)绩效对总绩效变异量的解释能力几乎相等[10],说明周边绩效是绩效评估的重要内容。
从组织实践看,一方面,人们越来越重视员工在集体中的合作、互助、首创性、工作干劲和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另一方面,已很难仅从任务(技术)绩效的维度对现代组织中的某些职业(如管理人员)作出准确合理的评估,这使周边绩效成了近期绩效评估研究所关注的焦点[11]。
有研究表明,在人事评价与选拔中,认知能力测验和工作知识能有效地预测任务绩效,而个性测验则对周边绩效有很好的预测效果[12]。
但不同的个性因素对周边绩效的预测情况也有差异。
如,责任意识既能预测周边绩效中的关系维度,也能预测动机维度;而外向对关系维度有预测力,但不能预测动机维度[13]。
对周边绩效的测量需要考虑两个问题:①周边绩效测量的构思。
目前对周边绩效维度结构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研究者提出的构思框架有待于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在测量与个性有关的周边绩效时,指标选择是研究构思的关键问题之一。
效标选择不明确,将影响与预测指标的关联度。
从已有文献资料看,虽然工作绩效测量的信度较高,但在周边绩效指标的选择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没有从构思上区分任务绩效与周边绩效,缺少严格基于职务分析之上的周边绩效指标构建等。
②周边绩效的评定者。
周边绩效主要涉及支持组织气氛和文化的那部分工作行为,相对于任务绩效而言其操作性更弱,评定者的主观感受可能会不自觉地影响评估。
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多个不同角度的评估(如360度评估)比单一评估对周边绩效行为的评价更准确[14]。
4 个性与工作绩效关系的中介变量和缓冲变量研究4.1 有关中介变量的研究虽然个性因素能较好地预测特定职业的工作绩效,但这些个性因素怎样影响工作绩效的,目前还是研究的弱点。
比如在社会交往频繁的工作情景中,性格外向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品质,但外向在工作中发挥什么特殊的作用,几乎还不知道。
从理论上讲,个性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必然要经过一个认知活动过程,即通过影响某些中介因素进而影响人的行为。
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某些研究者的兴趣,如有研究[8]从认知过程理论出发,探讨责任意识以个体的绩效期望和目标设臵为中介影响工作绩效。
可以说,中介变量研究的价值,在于它能帮助我们从过程的、动态的角度分析个性的作用。
但未来研究还需要注意两个问题:①认知过程模型的构思。
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前提是严密的理论构思和准确的测量,在研究有多个中介变量的变量间关系时尤其需要构思明晰。
中介变量研究的难度在于,一方面中介变量很难直接观察或测量,往往只能从行为来推论;另一方面某些个性因素影响绩效的中介过程不确定甚至不可知程度很高。
除了责任意识外,几乎不见有关其它个性指标影响绩效的中介变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