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无情人有情——我国著名水利学家黄万里教授生平
长河孤旅_黄万里先生九十年人生沧桑
1937年春黄万里学成归国。船经日本, 从横滨登船的乘客中有一位文静漂亮的小姐, 令黄万里一见倾心。她就是辛亥革命著名元 老丁惟汾的掌上明珠丁玉隽。同年11月黄万 里迎娶了丁玉隽,从此在漫长的60多年的岁 月里他们风雨同舟,患难与共。
黄万里回国不久, 抗日战争爆发,他碾转 到达四川历任四川水利 局工程师、测量队长、 涪江航道工程处处长、 长城工程公司经理。 八载烽火,他走遍 四川主要河流。妻子回 忆起这段日子,就是黄 万里不停地出差,没完 没了的野外作业。这成 为他们新婚生活的基本 状态。
黄万里对此痛心疾首,他为自己的预言不幸被言中而 痛心,他为多次被迫迁移的几十万百姓的苦难而痛心,他 为自己最终未能阻止建坝而自责。
毛泽东曾说,不行就把它炸了!
1933年黄万里参加庚 款赴美留学考试被录取。 1934年初赴美留学,先后 就读于康奈尔大学、爱荷 华大学和伊利诺大学,不 仅学了水利工程多门课, 还学了气象学、气候学、 自然地理学(含地质学)、 经济地理(欧洲地理、欧 洲交通)、高等数学等, 获土木工程硕士和水利工 程博士。
黄万里在美学习 期间“热忱地渴望寻 求知识以解决江河洪 流问题”。 他的博士论文 《瞬时流率时程线学 说》首创了从暴雨推 算洪流的方法,引起 业界注意,直到19年 后才有另一学者提出 了相似的方法.一时轰 动校园,为导师称赞。
1957年6月水利部召开三门峡水利讨论会,与会者有 官员、专家、教授共70余人。除少数低坝派外,只有黄 万里一人与“主上派”对垒,孤身舌战。
他以自己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多年的实践经验,特别 是他早年对黄河及周边环境的地质水文考察和勘测,坚决 反对在黄河建坝。 他指出泥沙向下流是自然规律,建坝拦沙让黄河清是 违反自然规律的。建坝破坏河沙自然运行,在水库上游边 缘淤积,不等水库淤满,今日下游的洪水,他日就会在上 游出现,危及关中平原和西安;而出库的清水将对下游河 床和堤坝产生可怖的急剧冲刷,防止它要费很大力量。
9《长河孤旅:黄万里九十年人生沧桑》读后感
《长河孤旅:黄万里九十年人生沧桑》读后感《长河孤旅:黄万里九十年人生沧桑》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传记作品,通过描绘黄万里先生的生命历程,让我们得以一窥那个风云激荡的历史时期,以及一位杰出水利专家的坚定信念与无私奉献。
黄万里先生的人生历程极富传奇色彩。
他出身名门,却选择了一条与家族传统相悖的道路,致力于国家的水利事业。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历经磨难,始终坚守良知,敢于直言不讳,为国家的河流治理和水利建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阅读这部传记的过程中,我被黄万里先生的崇高品格深深打动。
他的一生都在坚持真理和科学精神,不受权势与世俗利益的诱惑,坚定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这种对科学和真理的执着追求,以及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情怀,是黄万里先生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书中还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黄万里先生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坚韧与不屈。
无论是身处逆境还是遭受误解与打压,他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坚信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这种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心态,对于我们今天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此外,书中还从侧面反映了中国近现代水利事业的发展历程。
通过黄万里先生的个人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水利事业的艰辛与辉煌,以及一代代水利人不懈努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
这不仅是对黄万里先生个人的赞美,更是对整个水利行业的肯定和激励。
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需要像黄万里先生那样具有崇高品格和坚定信念的人。
他们不受世俗利益的驱使,勇于担当责任,坚持科学精神,为国家和人民的福祉奉献一切。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先辈在历史上曾经努力奋斗过,才有了我们今天繁荣昌盛的国家和幸福安康的生活。
这部传记不仅是一部生动展示黄万里先生人生历程的作品,更是一部激励我们追求真理、奉献社会的励志之作。
它让我们明白,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拥有多少财富和地位,而在于他对社会和人民所做出的贡献。
只有那些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人,才能真正成为时代的楷模和历史的丰碑。
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以黄万里先生为榜样,坚定信念、追求真理、勇于担当、服务人民。
黄万里
2001年8月27日下午3时5分,在清华大学校医院一间简朴的病房,90岁的黄万里先生溘然而逝。
黄万里,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著名水利工程专家。
自1937年留学归国起,倾毕生心力于国内大江大河治理。
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以学识渊博、观点独到而蜚声中外,更以敢讲真话、仗义执言而在学界独树一帜。
9月4日的追悼会上,他的一位学生告诉记者:在国内水利学界,多年来,黄万里代表着科学家的良心。
从这个意义上说,黄万里的离世意味着,在国内重大水利工程讨论上,另一种声音的消失。
他当年的助教回忆说,黄先生最大的特点就是为人耿直,敢说敢言,不管什么时候,不管针对谁,他都是照说不误,有时可以说是口无遮拦。
在他对三门峡工程的意见中,这种性格得到了体现。
1957年6月,由周恩来总理主持,水利部召集70名学者和工程师在北京饭店开会,给前苏联专家的方案提意见,谈看法。
参加这次会议的所有专家学者,除了一位名叫温善章的人提出改修低坝外,只有黄万里一人,从根本上全面否定了前苏联专家的规划,其余的人异口同声,赞成三门峡大坝上马,认为三门峡大坝建成后,黄河就要清水长流了。
研讨会开了10天,黄万里参加了7天,也辩论了7天,到最后,会议就成了以他为对象的批判会。
孤身反对三门峡工程,被钦点为“右派”1957年上半年,三门峡工程即将开工。
黄万里在水文课堂上给同学们讲述了他对三门峡工程的看法,一是水库建成后很快将被泥沙淤积,结果是将下游的可能的水灾移到上游成为人为的必然的灾害。
二是所谓“圣人出黄河清”的说法毫无根据。
因为黄河下游河床的造床质为沙土,即使从水库放出的是清水,也要将河床中的沙土挟裹而下。
在课堂上,他对“圣人出黄河清”的说法甚为不屑,使人觉得这种说法实出于政治阿谀而缺乏起码的科学精神。
早在1956年5月,黄万里就向黄河流域规划委员会提出了《对于黄河三门峡水库现行规划方法的意见》。
这篇文章刊于《中国水利》1957年第八期,并收入了《三门峡水利枢纽讨论会资料汇编》(1958年4月水利电力部印)。
黄万里的悲壮人生
为 教 师 和研 究 生讲 课
1 8 年, 9 1 黄万里在右派改正后重返讲台。
2 1 . 1◆上 ◆ 领 而是 罪 。” 万 里说 , 黄 黄河 泥 沙 量全 世 界第
一
,
但 它 造 的 陆地也 是最 大 的 。
黄万 里发 言何 以底 气 十足 ? 来他 在 大学 主 修 工程 , 因 目 原 后
15 9 7年 , 水 利 部 召 开 的 三 门峡 水 利 枢 纽 讨 论 会 上 , 万 在 黄 里 再次 力 排众 议 。 他认 为不 能 在这 个淤 积段 上 建坝 . 否则 下游 的
水 患将 移 至 中游关 中平原 。 本来 河 道里 的泥沙起 到 了上游 切割 、
下 游 造 陆 的 自然 作 用 , 建 坝拦 沙 让 黄 河 清 , 违 反 自然 规 律 , 而 既
又 不现 实 , 水 出库对 下 游河 床 也 不利 。争辩 7天无 效 后 , 万 清 黄 里 退 而 提 出 : 一 定 要 修 此 坝 , 建 议 勿 堵 塞 6个 排 水 洞 , 若 则 以便 将来 可 以设 闸排沙 。但 水 库施 工 时仍 然 坚持 按 原设 计 将 6个 底 孔 全部 堵 塞(9 0年 代 又 以每个 1 0 17 0 0万元 的代 价 打开1 。
规 划来 , 们 就定 案 了( 实 科 罗 廖 夫 只懂 工程 , 河 流 一 窍 不 我 其 对 通) 。邓 子恢 副 总理 在人 大会 议 上 豪迈 地 宣 布 : 只要 六 年 , 门 “ 三 峡水 库 完成 后 , 可 以看 到 几 千 年来 人 民所 梦 想 的 ‘ 河 清 ’ 就 黄 这
黄万 里不 幸 而言 中 。三 门峡水 库 蓄水 后 ,o 9 %以上 的泥 沙进 人 水库 后无 法 排泄 , 形成 淤积 。 蓄水 仅一 年半 , 即淤 积 了 1 吨 5亿
黄万里----请让我仰视您
2001年黄万里的驾鹤西归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知识分子的绝尘。
目前网络里关于黄万里的资料很多,其中大部分是不惑之年以上的国人所熟知的。
可是由于中国的特色,年轻的同胞们并不知道这位极具中国传统品格的老人。
今将此文奉献给年轻的中国人,希望黄老先生的高大形象,能够为后生们指引人生。
黄万里,生于上海,祖籍为原川沙县,是著名教育家、革命家黄炎培第三子;1924年黄万里入无锡实业学校学习,1927年进入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1932年毕业。
1933年任杭江铁路见习工程师,1934年赴美留学,1935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1937年获得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工程博士学位,是第一个获得美国工程博士学位的中国人。
1945年回国,在南京出任水利部视察工程师。
1947年至1949年4月出任甘肃省水利局局长兼总工程师,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
1949年3月,赴香港。
1949年4月至上海,5月辞去兰州职务,经广州到香港。
1949年9月到沈阳,出任东北水利总局顾问。
1950年6月回到唐山交通大学任教。
1953年被调至清华大学任教。
在随后的数年间,他编写了重要的学术专著《洪流估算》和《工程水文学》。
从上三峡大坝的消息传出后,黄万里就先后给众多国家领导人上书,不遗余力地反对在长江三峡上建大坝。
他认为:从自然地理观点,长江大坝拦截水沙流,阻碍江口苏北每年十万亩的造陆运动;淤塞重庆以上河槽,阻断航道,壅塞将漫延到沪州、合川以上,势必毁坏四川坝田。
他的结论是长江三峡大坝永不可修。
如果是为了发电,可在云、贵、湘、鄂、赣各省非航道上建大中型电站,它们的单价低、工期短,经济效应比三峡大坝发电要大四倍以上。
就流域经济规划而言,也应先修四川盆地边缘山区之坝,如乌江电站等为宜。
此外,从国防的角度看,大坝建起来后无法确保不被敌袭,也很不安全。
黄万里预言:“三峡高坝若修建,终将被迫炸掉。
”同时,他还指出,公布的论证报告错误百出,必须悬崖勒马、重新审查,建议立即停止一切筹备工作,分专题公开讨论,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江河无情人有情我国著名水利学家黄万里教授生平
江河无情人有情我国著名水利学家黄万里教授生平黄万里(1912年-1991年)是我国著名的水利学家和工程师。
他对水利工程的研究和贡献使得现代水利事业得以蓬勃发展,对于中国农村水利建设的推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黄万里教授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在水利学领域的突出贡献。
黄万里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的一个农村家庭。
由于家境贫寒,他从小就对农村水利工程感兴趣。
他勤奋好学,通过努力考上了国内一流的清华大学工程系。
在大学期间,他专攻水利工程学,并迅速在该领域崭露头角。
毕业后,黄万里加入了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力研究所,成为该所最年轻的研究员。
在这里,他开始了他的研究工作,并发表了许多重要的学术论文。
他对于水利工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堤坝、水电站、灌溉系统等方面。
他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理论和方法,为中国农村水利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黄万里教授的最大贡献之一是他的灌溉系统改革理论。
在中国农村,灌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
然而,过去的灌溉系统存在很多问题,导致浪费水资源,影响农田的产量。
黄万里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套完善的灌溉系统改革理论,包括新的设计和管理方法。
这一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他的理论使得农田的灌溉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为中国农业生产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除了灌溉系统改革理论,黄万里还大力倡导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保护。
他指出,水是宝贵的资源,应该合理利用和保护。
他倡导节约用水,鼓励农民使用节水灌溉设备和技术。
他还研究了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利用,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他的贡献使得我国对于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水平大大提高。
黄万里教授的贡献不仅限于学术研究,他还积极推动水利工程的实践应用。
他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水利工程项目,包括南水北调工程和三峡工程等。
他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使得这些项目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黄万里的工作使得中国的水利工程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善。
黄千里与张光斗
黄万里与张光斗2003-09-09 16:05:58两个中国知识分子,他们都在上世纪30年代到美国留学,学成之后都回国报效,在国民政府部门任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两人又都在中国最著名的学府当教授,同时也都参与国家重点项目的技术领导和咨询等,继续实现他们年轻时代的爱国梦……。
但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梦。
这两人就是清华大学水利系的黄万里教授和张光斗教授。
张光斗,1912年出生于江苏常熟,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1934年秋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美资格,赴美学习水利工程,1936年至1937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和哈佛大学工学院硕士学位。
回国后在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任职,期间曾受政府派遣,到美国垦务局实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
黄万里,1911年出生于上海,1932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后赴美国留学,改修水利工程,获康乃尔大学硕士学位、伊力诺伊大学工程博士学位,并在美国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工作。
1937年回国,在国民政府经济委员会任职。
半年后任四川水利局工程师和测量队长,1947年任甘肃水利局局长。
1949年任东北水利总局顾问,1951年回唐山交大任教,两年后,任清华大学水利教授。
⊙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上的分歧1952年毛泽东在郑州登上邙山东坝头,眺望黄河,问:黄河涨上天怎么办?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答道:不修大水库,光靠这些坝埽挡不住。
自从大禹以来,古人治水只讲疏导二字,治了几千年黄河还是条害河。
如今咱共产党要搞建设,那就不仅要免除水患,还得让黄河做点贡献。
所以,我产生一个思想,叫做蓄水拦沙,用大水库斩断黄河,叫它除害兴利!1954年,邓子恢在怀仁堂向全国人大代表们宣布了中国政府的宏伟计划:“我国人民从古以来就希望治好黄河和利用黄河。
他们的理想只有到我们今天的时代,人民民主的毛泽东时代,才有可能实现。
在三门峡水库完成之後,我们在座的各位代表和全国人民就可以去黄河下游看到几千年来人民所梦想的这一天──看到黄河清!由此可见,中国政府建设三门峡的工程目标,首先是一个政治目标,要用大坝工程来实现黄河清,来证明毛泽东的伟大和正确;经济技术目标其次,其中又以发电为主,三门峡一个大坝的装机容量相当于1949年全中国的发电机装机容量,毛泽东认为苏维埃加电气化就等于共产主义,有了电,中国离共产主义自然就不远了。
黄万里
黄万里黄万里,祖籍为原川沙县(今上海),是著名教育家、革命家黄炎培第三子;1937年获得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工程博士学位。
黄万里是第一个获得该校工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
黄万里主张从江河及其流域地貌生成的历史和特性出发,全面、整体地把握江河的运动态势;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把因势利导作为治河策略的指导思想。
他的这一理论,在学术界有广泛的影响。
他一生坚持反对修建黄河三门峡水利工程及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并不是因为他是头长反骨的人,而是源自其水利的基本理念和对中国水资源的正确评价;但他的治黄策略及对于三峡工程的意见均未被决策者采纳;在被“平反”以后,他多次向中央去信,阐述自己的观点,但没有得到任何答复。
一九五七年,黄万里教授舌战群儒七天,反对建设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
难道别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就不知道泥沙会在水库淤积这个最简单的道理?黄万里教授被打成右派,失去了教书的权利。
一九九二年后,黄万里教授六次给中央领导写信,陈述长江三峡大坝工程永不可建的道理。
历史已经证明了黄万里教授在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的观点是正确的,并且正在证明着他对长江三峡大坝工程的观点也是正确的。
在中国,要做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除了有学问还不够,还要讲真话,不怕政治和学术上的打压,坚持反对错误的决策,甚至要冒着生命的危险。
马寅初教授和黄万里教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是没有院士头衔的学科泰斗。
2009年夏,持续强降雨致重庆154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2.3万余人,因灾死亡10人,失踪1人;农作物受灾面积63.6千公顷,绝收面积达4.4千公顷,万余间房屋倒塌,16000余间房屋损坏,当地因灾直接经济损失6亿8千万元人民币。
其中,重庆铜梁、潼南、大足、北碚等区县受灾情况相对较重。
黄万里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对三门峡的意见不幸言中,痛心疾首,反复叨念:“他们没有听我一句话!” 晚年病重昏迷中喃喃呼出:“三峡!三峡,三峡千万不能上!”2001年8月27日,他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巍巍黄万里(上篇)
但学生们对他却是一种“既洋派又传统的特殊感觉”:西装革履,留着日式小胡子,喜欢跳舞,翩翩起舞时,神态悠闲潇洒,但对爱穿长衫的老教授又十分恭敬,使得学生们对他都十分好奇。
然而最吸引人的,还是他生动风趣、深入浅出的授课。
1950年,因感到“顾问”的工作无法在水利规划和具体实施上有所作为,同时,在具体工作中有许多看法与领导不和,他的建议得不到采纳,黄万里毅然辞去了官职,回唐山交大教书。
他利用魁梧肥胖体态,把一只脚往后一撑,说:“这就是重力坝。”
1950年6月,黄万里一家抵达唐山交大,他开始了后半生的教书生涯。
在美国期间,黄万里亲自驱车四万五千英里,看遍了美国各大工程,在田纳西河域治理专区坝上实习了四个月。1936年密西西比河特大洪水之后,该河管理机关邀请黄万里坐船参观整条河流。这些经历,使黄万里眼界大开,也认识到水利工程将改变河流中的水沙流状态,从而使河床演变。
黄万里是一个悟性极高之人,他明白了以前所学土木结构理论远不足解决洪水问题,“开始对治河有了一些认识”。
“听说黄河是最难治理的,我便立志学水利治黄河”
黄万里的父亲黄炎培是从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过渡中,得风气之先的那批杰出人物之一。他是传统社会中的举人,又是转型社会中较早接受现代教育,在清廷统治下就走上了追求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现代教育家和社会革命家。
他们这批人以改造中国社会为终身追求,并以此为职业。
1934年,黄万里参加了庚款赴美留学考试并被录取。此后三年间,黄万里先后获得了康乃尔大学硕士、伊利诺伊大学工程博士,还同时学习了天文、气象、地理、地质、水文、数学等多门学科。他的博士论文《瞬时流率时程线学说》创造了从暴雨推算洪流的方法,当时即在世界上处在学科领先地位,并使他始终在美国科学界享有盛誉(美国总统克林顿曾亲自写信向他询问过对修建三峡大坝的意见)。
从著名水利专家黄万里先生的悲壮人生谈起(管理论坛稿)
从著名水利专家黄万里先生的悲壮人生中我们可以悟出点什么?——探讨企业在做重大决策时之方法、原则按语:黄万里先生堪称20世纪中国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楷模,20世纪中国水利史的一道眩目的强光。
先生逝去已十余年了,2004年7月,黄万里先生的传记《长河孤旅———黄万里九十年人生沧桑》在硕良文化公司和长江文艺出版社努力下面世后,引起了各方关注,国内各大媒体均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了评介。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在当前的中国社会,人们对黄万里这样德行高尚的知识分子从内心里是热爱和景仰的,那么黄先生究竟是何许人、有何特别的贡献呢?在黄万里的事迹中,最令人感动的是作为知识分子,黄先生一生始终关心着国家和民众的公共利益,在关系人民和国家的重大问题上始终说真话,从不为个人得失而违背科学良知。
特别是在上世纪50年代后,知识界整体在政治高压下噤若寒蝉,在苏联专家的治黄规划和三门峡工程的讨论中,集体附和“圣人出、黄河清”,唯有黄万里不昧学术良知,为了人民和国家的利益,独自坚持真理,的确是有一根坚硬的脊梁。
他用这根脊梁挑起对人民和国家的责任。
可以说他做到了仰俯无愧天地!黄万里背上右派罪名起因于三门峡的大坝工程。
早年在此进行现场勘探的德国人曾得出结论:在三门峡筑坝.等于修建一个危害关中的死库。
这个问题,日本人研究过,国民党研究过,解放后也研究过,都不敢定案。
然而1954年年底苏联专家科罗廖夫拿出规划来,我们就定案了(其实科罗廖夫只懂工程,对河流一窍不适)。
1955年在国务院组织的对三门峡枢纽大坝和水电站的规划报告会议上,参加会议的专家均交口称赞,只有一人发言表示反对。
这位名叫黄万里的清华教授当着与会者说:“你们说‘圣人出,黄河清’,我说黄河不能清。
黄河清,不是功,而是罪。
”此话不幸被他言中了:三门峡水库蓄水后.90%以上的泥沙进入水库后无法排泄.形成淤积。
蓄水仅一年半,即淤积了15亿吨泥沙。
不到两年时间。
库容就减少了近三分之一。
照此速度,整个水库只需7年就将夷为平地。
水利人奉献精神的事例
水利人奉献精神的事例
水利人奉献精神的事例水利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有一批有责任感、有奉献精神的人才能够完成。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水利人的奉献精神事例。
第一位是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师黄炎培先生。
他在中国水利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为改善中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曾经主持设计了我国的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这项工程的建成,有效地解决了鄱阳湖流域的洪涝灾害和旱涝灾害问题,保障了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第二位是四川省的水利工程师李宝俊。
他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为了保障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他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到灾区进行抢险救灾工作。
他还在工作中,积极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效益,为水利工作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三位是湖南省的水利工程师周文彬。
他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为了保障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他多次深入到灾区进行抢险救灾工作。
他还在工作中,积极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效益,为水利工作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上三位水利人的奉献精神事例,充分体现了水利工作者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他们的工作为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为水利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道德修养集成)品质与道德修养_被埋没的声音
提起黄万里,今天的国人也许感到陌生,他的父亲黄炎培,倒是有不少人知晓。
1911年8月,黄万里出生于乱世;1932年,他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桥梁工程师,亲自参加江山铁路大桥的建设;1937年,黄万里获得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水利学博士学位后,没有留恋异国的奢华,而是毅然回国,把一生献给了祖国的水利事业。
1955年,前苏联专家拿出了三门峡水库的设计方案,叫好声连片响起。
1957年6月,中央召集国内有关专家70人展开“热烈讨论”,年近半百的黄万里先生被邀请参加。
会上,不少专家并不赞同前苏联人的想法做法,但由于诸多不敢言破的原因,大家噤若寒蝉。
这里,黄万里站了出来,他说:“一定要修三门峡水库将来要闯祸的,历史将要证明我的观点。
”立马有人反驳他,并着实风光了一番。
黄万里自感人微言轻,便换了口气道:“一定要修,请别将河底的施工排水洞堵死,以便将来觉悟到需要冲刷泥沙时,也好重新在这里开洞。
”黄万里的良苦诤言,成为当时高层的耳旁风——水库设计施工时仍坚持前苏联专家的意见,堵死了排水洞。
不久,黄万里被打成“右派”,整天挨批斗,后又被罚做清洁工,贬至乡下务农。
1960年,三门峡水库如期运转。
不到一年,渭河流域淤积了大量泥沙,河床抬高,大片良田淹没,土地迅速盐碱化,危险直逼古都西安。
迫于无奈,只好降低水库水位,拆除15万千瓦发电机组,改装5万千瓦小机组。
同时耗费惊人的人力物力财力打通排水洞,以泄泥沙。
如此一折腾不下百亿元投进水库“打水渠”。
世代生活在渭河平原的许多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向宁夏缺水地区迁徙。
水库的诸多后遗症,至今也未能消除。
事后,有人问黄万里,你明知说破会遭惨祸,为什么还要直言?黄万里说:“父亲常对我说,‘中国有史以来,农民从来没有对不起统治阶级。
’让我一辈子为农民服务。
我谨记父亲的教诲,学水利,学治黄河,就是想为农民服务。
我不能看着要祸及农民不说话。
至于为此而付出的深重代价,我一生无悔。
”2001年8月,病榻上的黄万里教授临终感言:“我一辈子念书想‘治黄’,可他们没有听我一个字。
长河孤旅——向黄万里先生致敬
长河孤旅——向黄万里先生致敬这是我多年的梦想,也是我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所理解的责任的一部分。
我们常常称呼黄河为母亲河,但随着河姆渡遗址的发掘和三峡地区的考古发现,已经无可辩驳地证明了,长江同样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不仅仅如此,她是中国第一大河,也是饱受蹂躏的大河。
她就在我们身边,让愚钝的我们习焉不察,不知珍惜!她的壮美与秀丽、她的雄奇与温婉,好像早已为大家熟悉,因而我们不愿意善待她,也不在乎她本来的样子。
我们何曾耐心地打量过她曼妙的身姿、倾听过她低沉的呜咽?就如我们无法细数她岸边的流沙一样,我们无法确知她的胸怀,因为我们早已放弃了对她的那份爱恋,自以为是地对待她谦卑的存在,仅仅向她无止境地索取!无数的旅行者穿越她的激流,走过她的血脉,也有无数的影像资料记录过她的美妙,呈现过她的色彩,然而有人走进过她的内心吗?只有一个人,他以他的孤独之旅和她倾心交谈,以他的见识和胆略为她高贵的贞洁大声疾呼,还以他屡次上书为她书写早已支离破碎的历史!这个人叫黄万里。
黄万里,大江两岸的山脉有多么沉重,他的名字就有多么的沉重,无论长江有什么样的未来,他的形象都将矗立在通往未来的入口处!他的存在将永远和长江的存在互为证明!是的,我愿意循着他的足迹,再走长江,我将用我的脚步和车轮去丈量这条滔滔大河,我要去见证她的壮美雄奇,也要记录她的秀美温婉,更要去抚摸她的累累伤痕和斑斑泪迹,我想倾听她奋力向前的呐喊,也要感受她万般无奈的挣扎……我不能像黄万里先生那样有严谨的科学考察,也不能像他那样毕生为之付出,他的高标风范、他的丰硕成果,早已让他成为大河精魂、民族脊梁,但我愿意在他高大的身影后,成为他脚步回音中的一个小小的音节,用集束式的图文、个人化的叙述、连续性的报道,为大家提供今日长江的全景式风貌,并将她的主要支流和水系一并纳入记录和考察的范畴!一首《伏尔加船夫曲》浓缩了伟大的俄罗斯精神,每当它的旋律响起,列宾的那副著名油画犹在眼前。
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有这样的符号来象征我们的母亲河?《话说长江》的肤浅粉饰,《长江之歌》的轻狂骄横不属于这条大河,它们只属于庸俗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梦呓!明信片式的风景照、蜻蜓点水式的抒情散文也不属于她,属于她是穿透历史的力度、回环起伏的命运、欲说还休的无奈以及躯干寸断以至于柔肠寸断的深深遗憾!当然,博大的胸怀、雄浑的风格、奔向大海的不归路,也是她的特质甚至宿命!因此,我们必须要有一点黄万里的精神才能与她对视!我愿意抛砖引玉,从最简单的行走开始,满怀敬畏地走近她,无论我是否能够真正走近,我最终都会以一本书的形式记录这次行走,以向黄万里先生致敬,向发起这次行走计划的主办者致敬,向所有支持我的朋友致敬,向这条伟大的河流致敬!旅行目的地根据主题,我们已经十分清楚,我的目的地既是长江这条大河,也是不仅仅是这条“大河”本身,我想要抵达的,还是一个民族的良心!线路规划第一站:宜宾我的行程将从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开始沿江而下直至上海吴淞口!金沙江和岷江在宜宾汇合后,这才是长江的开始!宜宾,又称戎州、叙州城,由于境内曾经是僰人聚居地,故古称“僰道”,现在宜宾兴文县内还有古僰人的悬棺遗迹。
学业水平经典人物素材梳理
作文素材梳理1.黄万里:虔诚为民,坚持真理他学成归国,一生心系祖国的水利事业。
修建三门峡水库时,当苏联专家的设计方案被一致叫好时,唯有他,黄万里无畏地站出来,坚决反对。
他因此被打成“右派”,被罚做清洁工,贬至乡下务农。
沉沙掩不了真知灼见,历史抹不去真理之声。
三门峡水库如期运转后,黄万里的预言成为现实:水库没有利民,却祸国殃民。
坚持真理是一种操守;为真理而付出沉重代价,甚至献身,无疑是一种圣洁。
在人云亦云的年代,在科学界日益浮躁的时代,黄万里教授身上散发的圣洁的光芒,愈发显得弥足珍贵,他的被埋没在泥沙里的声音,振聋发聩,警醒世人,带来科学昌明的气息。
(角度:铭记、坚持、无畏、担当、信仰)2.董明珠从一名单亲妈妈到傲骨铮铮的铁娘子,从一名基层业务员到格力集团总裁,董明珠的一生没有等出来的奇迹,只有拼出来的辉煌。
为了索债,她40天软磨硬泡,用坚毅执着维护了公司的利益;艰苦创业,她20余年全心投入,用拼搏奋斗书写了格力的辉煌。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于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十年磨一剑,董明珠用执着的追求和超乎常人的付出造就了中国空调业唯一的“世界名牌”,她让全球为东方明珠喝彩:“好产品,中国造。
”(角度:执着追求、拼搏奋斗、成功的条件)3.杨丽萍她是享誉全球的舞蹈大师,她的每个舞姿都宛若天成。
台上她主宰舞台,台下她十年一功。
从《雀之灵》的成功一路走到现在,逝去的是青春年华,不变的是她对艺术的执着。
年过半百的她依然不知疲倦地舞着,从春舞到冬,从清丽的江南舞到苍凉的塞北。
她就是杨丽萍,一个视舞蹈为生命的灵魂舞者。
是对舞蹈的热爱,点燃她生命的激情。
让她瘦小的躯体内,迸发出撼人魂魄的力量。
她用伤痕累累却精巧灵活的一双脚,将舞蹈跳成一段生命,将生命跳成一支舞蹈。
(角度:热爱、执着追求、生命的激情、生无所息)4.李安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一味地盲目前行,永远也不会找到正确的方向。
黄万里和张光斗 截然不同的人生
黄万里和张光斗截然不同的人生今年是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的大庆。
在百年大庆的时候,是否应该问一问,什么是清华大学的灵魂?北京《中国周刊》主编朱学东认为,独立自由的探索精神应该是一所不朽大学的灵魂,它不应因社会变迁和政权更替而改变。
笔者赞同这个观点并认为,马寅初,梁思成和黄万里是清华大学院独立自由探索精神的代表。
另一种观点认为:“爱国奉献、追求卓越”是清华大学的灵魂,更有人把它简化为“精忠报党”。
百年大庆,官方推出了水利系的张光斗作为当今清华大学的代表,其生日也成为百年校庆的最主要内容。
校庆期间,清华校友追思黄万里的集会,因遭受压力被迫取消。
章立凡写道:“百年清华园,不再有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不再有梅贻琦,不再有黄万里,不再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只剩下标准件制造和“工程师治国”。
特此致哀。
”黄万里和张光斗,两个早年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学子,一个博士,一个双硕士;一个右派分子,一个优秀党员;一个永持批判态度,一个常写思想汇报;一个挺着胸脯说话,一个夹着尾巴做人;一个布衣教师,一个两院院士。
虽然两人同在清华大学水利系同事几十年,却代表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清华大学灵魂。
2011年4月15日在陆钦侃先生的遗体告别上有这么一副对联:人云无法亦云三峡关乎民生子丑寅卯是非有赖我公砥中流敢做未必敢当国事居然儿戏张钱邓李功罪无需他人付信史张钱邓李,第一个张是张光斗。
“敢做未必敢当”一语,可谓击中要害。
张光斗被官方誉为是中国水利泰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代领导人都特别喜欢治水,都把张光斗作为其水利政策的顾问。
表面上是对张光斗言听计从,实际上是政治家把他们想干的事,通过张光斗的嘴说出来,传播出去。
张光斗所缺乏的正是独立自由的探索精神。
张光斗一生参与或主持设计的有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密云水库大坝工程和长江三峡大坝工程等。
但是在百年校庆的《清华大学隆重庆祝张光斗先生奉献祖国水利水电事业七十周年》消息报道中,只提密云水库工程,却不提黄河三门峡工程,也不提长江三峡大坝工程。
黄万里与三门峡
黄万里与三门峡
肖伟俐
【期刊名称】《共产党员:上半月》
【年(卷),期】2010(000)006
【摘要】黄万里是黄炎培的三儿子,我国著名的水利专家,他是第一个获得美国工程博士学位的中国人。
黄万里长期行走江河,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但是,一座大坝改变了他的命运,这座大坝就是三门峡水库大坝。
【总页数】1页(P46)
【作者】肖伟俐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45
【相关文献】
1.黄万里拒绝申请当博导 [J], 史飞翔
2.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三门峡车站支行与三门峡天元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三门峡天元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借款担保合同纠纷案 [J],
3.黄万里与三门峡工程的旷世悲歌(上) [J], 许水涛
4.黄万里与三门峡工程的旷世悲歌(下) [J], 许水涛
5.以单位线为主的汇流研究回顾——兼论黄万里"瞬时过程线" [J], 葛维亚;陈昌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水利工程专家黄万里的母亲河情怀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水利工程专家黄万里的母亲河情
怀
李志伟;贾达明
【期刊名称】《人与自然》
【年(卷),期】2004(000)003
【摘要】目前,世界上已经折除的水坝有200多座,然而这比起建坝的狂潮真是微不足道。
20世纪中期,我国修建的三门峡水库已经存在严重的隐患。
半个世纪以来,让国家和沿岸人民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就连现在正在修建的三峡大坝,污染问题也值得特别注意,在这些大坝动工之前,我国的部分专家学者曾经谏言于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我国著名水利工程专家黄万里先生以及他的同仁们。
【总页数】6页(P90-95)
【作者】李志伟;贾达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632
【相关文献】
1.践行高尚教育传承民族文化培育高尚人才——经济管理学院学习与践行高尚教育理念的几点体会 [J], 韦苇;
2.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窦娥冤》第三折赏析 [J], 丁合林
3.高尚不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社会责任”基金的启示 [J], 无
4.高尚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卑鄙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下)——跨学科视野中的当下中国道德文化及其现实逻辑 [J], 张光芒
5.高尚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卑鄙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上) [J], 张光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科学的良心——纪念黄万里老师
作者: 党治国
出版物刊名: 同舟共进
页码: 7-14页
主题词: 三门峡水库 治理黄河 老师 水文学 泥沙淤积 三峡工程 司马迁 工程设计 清华大学水利
摘要: 12001年4月我去北京,按照20年来形成的习惯,必定要抽空去看望我最敬爱的老师黄万里教授。
黄老师生于1911年,屈指已九十高龄。
两年没见,他老人家的身体可好?进了老师居住的清华园九公寓101室,一眼便看出老师的身形较上次见面时瘦了许多,但仍然腰板挺直,气宇轩昂。
他的第一句话竟是:"我现在和你的老乡司马迁一样,也受了宫刑了。
"我感到惊诧,还来不及发问,却听老师说道:"我患了前列腺癌,已经做了切除手术。
"我迫不及待地问:"手术成功吧?"老师说:"手术是成功的,但即使手术成功,也会慢慢扩散。
不过大夫说,老年人新陈代谢缓慢,癌细胞的活力也随之降低,扩散也缓慢。
大夫认为,我还有几年生命,还可以做一些事情。
"他说这话时的表清异常平静。
接下来老师谈到他不久前还为一个部门上了河。
工程伦理案例题
第一章结合本章关于怒江水电开放的引导案例,思考并回答怒江水电开发中面临着哪些复杂的伦理问题或伦理困境?在面对以上伦理问题时,作为工程师,应如何进行伦理选择和伦理决策?第二章美国东部时间2003年8月14日,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联合电网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
事故发生的最初3分钟内,包括9座核电站在内的21座电厂停止运行。
随后美国和加拿大的100多座电厂跳闸,其中包括22座核电站。
负荷损失总计6180万千瓦,停电范围为9300多平方英里,涉及美国的密歇根、俄亥俄、纽约、新泽西、马萨诸塞、康涅狄格等8个州和加拿大的安大略省、魁北克省,受影响的居民约5000万人。
到8月15日晚9时30分,纽约城在停电29小时后全面恢复供电。
事后调查发现,美、加停电事件是一起由电网局部故障,扩大到电网稳定被破坏,电压崩溃,最后造成电网瓦解,引起大面积停电的严重恶性事故,波及面之广,影响之大,是北美继1965、1977年的两次大停电之后最为严重的停电事故,其严重程度远超前两次事故。
纵观整个事故过程,起因不过是位于俄亥俄州的一处线路跳闸,接着便发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系统发生摇摆和震荡、局部系统电压进一步降低、发电机组跳闸、系统功率缺额增多、电压崩溃、更多发电机和输电线路跳开,从而引起大面积停电。
(1)该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哪些风险因素引起的?(2)从哪些方面入手可以防范类似工程风险的发生?第三章广州市花都区垃圾焚烧项目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不断推进,原有的城市公共设施,如交通设施、能源供给以及废物处理等,已无法满足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要求,因此需要进行大量的改进或提升。
以垃圾处理设施为例,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5% 和80%”的总体要求,其中,到2015 年全国设市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0% 和70% 以上,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能力占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的3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万里,清华大学教授,蜚声中外的水利、水文学专家,我国致力于跨学科研究河流水文与水流泥沙的先驱者之一。
1911年8月20日生于上海南市施家弄,2001年8月27日卒于北京清华园,享年90岁。
祖籍江苏省川沙县,即现今的上海市浦东新区。
其父为近代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黄炎培,母王纠思。
童年时代,因极顽皮,母亲将其长期寄宿于学校,寒暑假也托至亲代管。
1921年至1924年为浦东中学附属小学校长王则行、班主任王燮钧先生所看重,严加培养,课业加速进步,小学时以第一名毕业,从此中学大学皆以最优生毕业。
青少年时代家教极严,万里先生临终那一年曾写下了这样的回忆文字:我父对我教育甚严甚深,拮及其要点凡三:(一)必须尊重农民。
我两次闻其教育下属曰:我国自有历史以来,劳动的农民从来没有对不起他们的统治阶级。
这实际上指出为社会效力应持的立场。
(二)为人必须喷出热血地爱人!“爱”乃是道德的根基,所谓“真善美”实皆包含在“爱”中。
爱之甚且及于一切动物。
故我家中父不准杀生,父自己则茹素,但父食蛋饮奶,却从未闻其劝人学他也茹素。
(三)父曾多次戒我骄傲,父曾多次垂训:古人云“虽有周公孔子之德之能而骄者,则其人决不能称贤”。
戒骄不是仅求戒在言行,乃是要求从内心出发。
自己纵有所得,乃必然之事,不足骄也,如此乃能彻底去掉傲气。
他内心颇赞我的才能,特别是诗文,但终其生未赞我一词。
父尝与其老友背后朗读我的诗句,事传到我的老师、父的后辈学生,我才知父背后赞我。
最后他沉痛地反思自己:我尊父命力自戒骄,而终未能做到“从内心出发”。
我在成人后所犯错误,要皆出此,悲哉!黄万里小学毕业时,适逢留美博士刘湛恩先生回国就任上海沪江大学校长,其博士论文为“从孩子在学习中最有兴趣的科目考察其日后应长期从事的专业”。
黄炎培即请刘博士以其子为实例,考查他自己的学说。
结果刘博士得出宜专习文学的结论。
其时黄炎培正创办和提倡职业教育,因万里门门功课均列榜首,遂商定并取得刘博士同意,以桥梁工程为其今后学习的专业。
1924年黄万里进入无锡实业学校,1927年进入唐山交通大学。
中学及大学皆得名师指导。
无论中文、英文、数学、物理均获最优成绩。
1932年毕业。
曾发表论文三篇:《钢筋混凝土拱桥二次应力设计法》、《铆钉接头中各铆钉应力推算法》、《混凝土砂石配合最大容重决定强度论》,由茅以升审定作序,唐山交大出版。
1933年任杭江铁路见习工程师,参加建造江山江铁桥。
他一心勤于工作,亲手制作桥墩的沉箱,并亲自打气桩,曾连续驻守工地27小时。
又为工人代管伙食,以保护从农村出来做工的农民不受工头的剥削,为众工人、工程师所爱戴。
当年考取公费留学美国时,工人们依依不舍,纷纷到车站送行。
1934年元旦赴美留学。
适逢1931年汉江发大水,一夜间没城淹死7万人;1933年黄河又决口十几处,损失无算。
这激发黄万里立志改学水利,以拯救农民为己任。
经其父黄炎培介绍,得到前辈,曾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的许心武先生指点。
许先生告诉他,江河大水后调查全国人才,搞水利的,竟皆长于土木工程之设计施工,没有一人懂得水文学,水文学是以自然地理为基础的,而不通水文学等于未入水利之门。
于是黄万里决定从水文学入门学习水利。
他广求名师于美国著名大学,从天文、地质、气象、气候等基础科学学起。
1935年在康奈尔大学取得硕士学位,硕士以气象学为副科,论文以暴雨统计为专题。
后在爱荷华大学学习水文学及水工实验。
1937年在依利诺伊大学获工程博士学位,并以地理学为第一副科,数学为第二副科,论文《瞬时流率时程线学说》创造了从暴雨推算洪流的半经验半理论方法,成为该校的第一个中国人工程博士。
其后,受聘为美国田纳西流域治理工程专区(TV A)诺利斯坝工务员。
他在美国驾车四万五千英里,看遍了各大水利工程。
密西西比河1936年特大洪水后,在该河乘船参观直达出海口。
由于学习过多门地理学和地质学,此时他眼界顿开,认识到水利工程建造在河里将改变水沙流动的态势,从而造成河床的演变,仅仅学习土木结构理论远远不足以解决治理洪水问题。
留美期间,他还不忘在就读的大学内演讲中国诗文的精湛。
1937年春,黄万里在归国途中邂逅了由日本横滨登轮归国度假的丁玉隽小姐,二人一见钟情。
丁玉隽小姐是国民党元老、山东同盟会创建人丁惟汾之幼女。
半年之后,她也因中日间局势紧张由日本东京女子医专退学回国。
当黄万里第一次造访丁家时,丁惟汾先生因其为上海青年而不予接纳。
后由其父央媒说亲,二老人遂得相见,且大喜成好友。
1937年7月7日,日军大举进攻中国。
1937年11月,两个年轻人在逃难途中,于江西庐山成婚。
从此风雨同舟、白头偕老,育有三子三女。
黄万里在自己的诗中,自豪地称之为“各出名门天赐姻”。
黄万里在回到祖国之后,婉谢了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的邀请,没有去该校任教授、系主任。
他要考察中国的河山,取得实践的经验,为治理江河、消除水患打下基础。
为此他出任了全国经济委员会水利技正。
抗战爆发后,黄万里赴四川任四川水利局工程师、测量队长、涪江航道工程处处长、长城工程公司经理等职。
他曾在长江支流修建小型水利灌溉工程、航道工程和架设桥梁。
抗战时期,民生维艰,他总是注意发挥技术的效能以提高工速、降低成本,取得尽可能高的工程效益。
他曾在极艰难的条件下,步行三千多公里,六次勘测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等长江上游支流。
这期间培训了40多名工程师。
虽然当时地貌学尚未形成,但通过实地考察,他已在自己的头脑里开始建立起水文地貌的观点,对于治河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紧张工作之余,他发挥自己的文史之长,写文章介绍所到之处的风土民情,向民众阐述水利工程之要义,例如“金沙江道上”、“四川之农田水利问题”、“四川的水力发电问题”等。
他的文章屡见报端,深受读者的欢迎。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回到南京任水利部视察工程师,兼全国善后救济总署技正。
1947年至1949年4月任甘肃省水利局局长兼总工程师,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
他到达兰州后,广聘各方人才,迅速组建了甘肃省水利局及勘测总队(后改为工程队),由他拟定的该省水利事业的方针为:先改善旧渠,次动新工;勘测全部河西走廊的水资源,以拟定通盘建设计划。
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他整修水渠、水库多处;他曾四下河西走廊,向西直达玉门、安西、敦煌。
他和局内同事一起,坐骡车、骑马到达沙漠边缘的不毛之地民勤、红柳园,勘察地质、水文,直至遇匪警方才折回。
经实地考察,发现该地盐碱化、砂化的症结在于,直接分流河水灌溉农田,抬高了河床,而使地下碱水无出路,导致地力大损。
他提出另开灌渠或打井浇田,而保留原河流作为天然排水道的改建方案。
至此,他治水的基本风格已经形成:首先要弄清河流的特性,流域的地质地理状况,依据自然规律,因势利导地开发水利,为我服务。
一条河流,既有给水的作用,复有排水的作用,端看人类怎样合理地利用它了。
在后来治理黄河的争论中,他称黄河“是一条好河”,初听起来惊世骇俗,从尊重自然规律的思想出发,就没有什么可以奇怪的了。
在河西考察途中他赋诗道:禾除田空柳蘖黄,荒村日落倍凄凉。
远看满地银般碱,疑是昨宵陌上霜。
马背轻身奔牧野,胸生奇策授锦囊。
怀才到处好献技,独爱苏山君子乡。
归来后他又写文章“伟大的民勤人民”,赞颂当地的民风,投稿报社。
可见他对黄河及黄河两岸人民的深情。
当时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新西兰人路易·艾黎正在甘肃山丹办培黎学校。
黄万里对艾黎的政治身份并不知情,但他深为艾黎在中国贫穷地区办学的精神感动,数次去山丹,帮助当地开发地下水资源。
向省府筹粮供给培黎师生,并在该校向学生讲演。
结合工程实际向技术人员传授知识是他一贯的工作方式。
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他自编讲义讲授了《水工学总论》、《论工程经济》、《水力学》、《水文学》、《地下水工程》等。
且要求十分严格,听课者须做题、参加考试。
与此同时,为水利工程建设他还需向四方筹集资金,包括向银行、水利部筹款甚至申请美援。
当时内战正烈,他很为建设资金短缺、民生之艰难而浩叹。
他曾向局内同仁讲演“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向其上司甘肃省府的官员宣讲计划经济。
这是由于他留学美国的三十年代,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之后,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受到知识界的普遍关注。
加上他自己的工作性质,大的水利工程需要地区乃至全国的统筹规划,因此对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有所认同。
他一贯地同情民众,痛恨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这或许就是他接受新社会的思想基础。
他到任仅半年,就因不愿处理局内的行政事务,不善官场应对,要求辞去水利局长职务,只任总工程师,他宁愿多发挥自己在工程技术方面特长。
他还因经常缺席省务会议,引起省主席的不满。
这是由于受到长兄哲学家黄方刚的影响,他不愿参加任何党派,也不愿过问政治之故。
1949年3月,黄万里奉父招自兰州到香港。
当时,其父黄炎培已因受蒋介石政治迫害先期抵港。
经父亲的介绍,他见到了共产党驻港代表潘汉年。
潘要其游说兰州西北驻军副司令兼甘肃省主席郭寄硚起义。
他回到兰州与郭谈后,郭仅笑答:朱德等以前是相识的。
郭反告黄,黄在兰州已处险境。
1949年4月黄万里将妻儿迁往上海,5月辞去兰州职务,经广州到香港。
在港期间,其兄黄竞武在上海遭国民党特务逮捕。
黄万里及其妻均利用社会关系多方设法营救,但终告无效,黄竞武于解放前夕被国民党特务残害于上海南市。
1949年6月他搭乘上海解放后由港至沪的第一艘邮轮回到祖国。
在上海受到陈毅等领导人的接见。
他没有接受上海等地一些大学的邀请,留下来任教授,而是响应党支援东北建设的号召,应当时东北行政委员会赴沪招聘团之聘,携全家到沈阳工作。
8月15日离沪,17日到北京。
在京受到董必武等领导人的接见,他们均嘱其留在北京工作。
黄万里因已应聘东北,没有留京。
1949年9月到达沈阳,任东北水利总局顾问。
他曾为局内培训技术人员,讲授过“水工学”、“工程经济核算问题”等。
在短短的八个月里,到营口、齐齐哈尔等地区视察水利灌溉工程。
每到一地,都对该处的工程技术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向当地的技术人员做报告,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最后写出提案或报告。
这类报告计有:“东辽河水利工程的意见”、“东北灌溉工程的经济考查”、“对盘山农场的意见”、“对于查哈阳农场的意见述要”、“对于哈尔滨天理灌区工程的意见”以及“东北稻田用水量可否减低?”等。
对于每一项工程他都十分注重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
东北水利总局顾问是黄万里解放后接受的第一项任命,虽然他的父亲在信中语重心长地嘱咐过,要他“靠拢群众、靠拢党”,虽然他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但终因未能妥善处理局内的人事关系,导致他辞职另就。
1950年6月黄万里回到母校唐山交通大学任教。
由于他兼备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讲课深受同学的欢迎。
他还采用新法,开卷考试。
他前后教过的三届学生,毕业后都成为水利工程的技术骨干或高等学校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