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动画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7课
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课文资料:1、本课由3首古诗组成,分别是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旨在引导学生积累写景的古诗,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天门山是山岳型自然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5A级旅游区。
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城区南郊8千米,海拔1518.6米,是张家界的文化圣地,被尊为“张家界之魂”、“湘西第一神山”。
3、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是中国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也是中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西湖三面环山,面积约6.39平方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南北长约3.2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
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人工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作者介绍:李白:(701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李白与杜甫又合称“大李杜”。
主要作品:《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等。
主题:《望天门山》描绘了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译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大意是:浩荡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劈开,一分为二。
”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大意是:东流而去的长江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旋的水流。
其中”回”是”回旋,回转”的意思,突出了山势险峻和水流湍急;”此”是指天门山。
诗歌后两句的大意是: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时练习题(17-27课)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时练习题17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一、根据古诗内容完成填空。
1.《望天门山》是代诗人所作,人称,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
2.这首诗通过、、、、、六个动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的美景。
3.本诗第一句中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二、三句中、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
二、请按下列提示从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使人联想到佳木葱茏的句子:2.使人联想到清江如练的句子:三、课外拓展。
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如写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你还能找出描写美好河山的诗句吗?第二课时一、默写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三、按要求写诗句。
1.诗中写西湖晴天景色优美的句子是:。
2.诗中写西湖雨天景色美好的句子是:。
四、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第三课时一、默写古诗《望洞庭》。
二、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写出。
1.湖光...。
..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三、写出诗人运用比喻的诗句,并写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1.唐李白诗仙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2.断开流回出来天门山3.中断开流二、1.两岸青山相对出。
2.碧水东流至此回。
三、示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第二课时一、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二、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美。
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当作是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合适,美妙多娇。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望天门-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课件
课堂小练
《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作者为什么拿西施来比西湖?
西施和西湖同在“越 地”,同有一个“西”字; 同样具有天生丽质、婀娜 多姿的美。
课后作业
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
望 洞 庭
唐
刘 禹 锡
作者介绍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属 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有“诗豪”之称。
我要把西湖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 抹都很合适。
这首诗是写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表 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通过大胆的想 象,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
写作特点 1﹑对仗工整:如水光对山色﹑ 晴对雨等,诗中还有那些大家找 找说出来。 2﹑比喻奇特:一般比喻多以物 比人,而苏轼以人比物,以绝代 佳人西施比天下胜景西湖,将西 湖美景升华到纯净的境界,既新 鲜,又贴切,值得我们细细体会。
古诗三首
望天门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洞庭
望天门山
李白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duàn chǔ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gū fān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清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朗读这首诗时,一 定要感情地读出“磅 礴,雄壮,充满阳刚 之气。”
试一试:
把整首诗连起来讲 一讲它的诗意!
请放飞想象的翅膀
在这般雄伟壮观的美景下, 作者看着这滔滔不绝的江水, 偶 尔有一两叶孤舟在江面上航行, 作者会有什么样的情感呢?会想 些什么呢?
请展开想象的翅膀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共21张PPT)
天门山
天门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的 长江两岸,江北的西梁山和江南的东梁山两 山隔江对峙,像一座天设的门户,所以叫天 门山。
朗读古诗
望天门山 [唐] 李 白
duàn chǔ
天门中断楚江开,
zhì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fān
孤帆一片日边来。
导学单
1.诗中写了几种景物?读一读古诗,圈出诗中的景物。 2.诗中你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分享给小组的伙伴。 3.组长分工,小组成员一人一句大致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积极展学
望天门山 天门山 长江 [唐] 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积极展学
望天门山 [唐] 李 白
左边为一把 刀把缠缠绕绕 的全都剪断, 右边是一把锋 利的斧子。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中间断开
到这里 回旋
两岸天门山
[唐] 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浩荡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劈开,一分为二。奔涌的长江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旋的水流。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想象画面
借水衬山
峻峭 险峻
天门中断楚江开,
汹涌 奔腾
奇险
浩荡
碧水东流至此回。
动态之美,以动
浑阔 茫远
孤 帆 一 片 日 边 来 。写静。
惊喜、愉悦、激动……
吟诵古诗
望天门山 [唐] 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拓展积累
望庐山瀑布 唐·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部编版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
部编版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一、导入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首非常经典的古诗,它来自我们熟悉的《古诗三首》。
让我们想象一下,当你们走在春天的田野上,看到满眼的绿色,听到鸟儿的歌唱,闻到花儿的香气,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是不是觉得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用来描绘这种春天景色的。
它用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展现得淋漓尽致。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首诗的魅力,探索它的深意。
1. 介绍古诗的魅力与特点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情感。
它以其独特的韵律、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赢得了世人的喜爱和推崇。
古诗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文字之美,更在于它所传递的文化精神。
古诗的语言精炼而含蓄,每一字、每一句都凝聚着作者的深思熟虑。
通过寥寥数语,诗人能够描绘出丰富的画面,传达出深刻的情感。
这种语言的艺术性和表现力,使得古诗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古诗的韵律和谐而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
这种韵律之美,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无论是低吟浅唱,还是高声朗诵,古诗都能带给人们心灵的震撼和启迪。
古诗的意境深远而广阔,它往往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人物情感等,表达出诗人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深刻思考。
这种意境之美,使得古诗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能够引发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古诗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人的喜爱和传承。
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通过学习和欣赏古诗,我们能够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2. 导入本课学习的三首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我们将一起探索三首古诗的魅力。
这三首诗分别描绘了不同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让我们来欣赏李白的《望天门山》。
这首诗描绘了天门山的雄伟景色,通过诗人的描绘,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那高耸入云的山峰,奔腾的江水,以及天地之间的壮丽景象。
最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望洞庭》等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课件
课文朗读
边听边想: 古诗主要写了什 么?
小喇叭朗读 开三首古诗主要写了什么?
《望天门山》描绘了长江流经天门山时的壮观景 象及作者的内心体验。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 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望洞庭》作者从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 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 肖,跃然纸上。
2.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重点)
3.从郝副营长在战斗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 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中, 感受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重点)
王愿坚,山东 人,当代军旅作家, 15岁参加八路军, 做过报社记者和编 辑。
主要作品有 《党费》《粮食的 故事》《七根火柴》 《普通劳动者》
山色空蒙雨亦奇
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朦朦胧胧 隐隐约约 若隐若现 ……
面对雨景,诗人 用了一个什么字 来抒发心中赞叹?
重难点解析
诗句赏析
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欲把西湖比西子,
都非常合适
淡妆浓抹总相宜。
写出了作者对西 湖晴雨美景的赞 叹之情。
重难点解析
小讨论
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二者之间 有什么相似之处?
2. “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 什么情况下说的?
第1次: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 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 “多好啊!” (2小节)
游客
赏灯 感叹!
第2次:
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 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 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 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 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 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17 古诗三首
诗歌的后两句描绘了什 么画面?我们来借助注释, 总结一下诗意吧!
17 古诗三首
即西施
不管怎么打扮都是美的, 写出了西湖景色的美不胜收。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意:如果要把西湖比作西施,淡妆浓抹 都是那么适宜。
17 古诗三首
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的美 女,一般称其为西施,后人尊 称其为“西子”。自幼随母浣 纱江边,故又称“浣纱女”。 她是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
17 古诗三首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17 古诗三首
一起解诗题
天气:先晴天后下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事件:喝酒 地点:西湖
17 古诗三首
苏堤春晓
17 古诗三首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 书法家、画家。有《东坡七集》 《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 世。《饮湖上初晴后雨》是由两 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 是其中一首。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17 古诗三首
磨
mó
潭面无风镜未磨。
mò mó
他正要到村外的磨坊去磨面。
我知道“磨” 字有两种读音。
17 古诗三首
我来说说作者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 家,有“诗豪”之称。与白 居易合称“刘白”,有《陋 室铭》《竹枝词》《杨柳枝 词》《乌衣巷》等名篇。
诗意:秋夜,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 和,湖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镜。
17 古诗三首
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边读边想象。
录制时此话读出,此句去掉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第一课时一、根据古诗内容完成填空。
1.《望天门山》是代诗人所作,人称,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
2.这首诗通过、、、、、六个动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的美景。
3.本诗第一句中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二、三句中、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
二、请按下列提示从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使人联想到佳木葱茏的句子:2.使人联想到清江如练的句子:三、课外拓展。
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如写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你还能找出描写美好河山的诗句吗?第二课时一、默写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三、按要求写诗句。
1.诗中写西湖晴天景色优美的句子是:。
2.诗中写西湖雨天景色美好的句子是:。
四、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第三课时一、默写古诗《望洞庭》。
二、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写出。
1.湖光...。
..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三、写出诗人运用比喻的诗句,并写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1.唐李白诗仙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2.断开流回出来天门山3.中断开流二、1.两岸青山相对出。
2.碧水东流至此回。
三、示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第二课时一、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二、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美。
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当作是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合适,美妙多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全知识点走近作者:李白(701-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代表诗作有《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
苏轼(1037-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代表作有《赠刘景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刘禹锡(772- -842)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
难点探究: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的?从“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知道,作者是在行进的小船上“望”天门山。
他正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此时他看到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情景。
2.《望洞庭》的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望”洞庭的?与《望天门山》不同,作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望”洞庭的。
先近望,看到了水月交融、湖平如镜的景象;接着“遥望",看到了山水青翠、君山如青螺的景象。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观察细致,描写生动。
主题归纳:主题:《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望洞庭》用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感悟:美丽的景色比比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再普通的景色也能生出不一样的风情。
乘一叶孤舟,顺流而下;坐湖中小亭,笑赏烟霞。
让我们记下心中的感悟,成就新的诗篇。
课后习题答案: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背诵课文。
默写《望天门山》。
点拔:背诵古诗前,要熟读古诗。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17古诗三首
结构图示
望 近望:两相和 镜未磨
洞
庭
远望:白银盘里一青螺
喜爱 赞美
背诵指导
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并把诗句描绘的画面记住。 然后可抓住诗中的景物或重点词语边想象画面,边逐句进 行背诵。 《望天门山》:“楚江”→“东流”→“青山”→“孤 帆”;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山色”→“淡妆浓 抹”; 《望洞庭》:“湖光秋月”→“无风”→“青螺”。
朗读示范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 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 音。
点击图标即可播放
我会读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 秋月 两相和, 潭面 无风 镜未磨。 遥望洞庭 山水翠, 白银盘里 一青螺。
jìnɡ
镜
镜子
会写的字
wèi
mó
未磨
未来
磨脚
yáo
遥
yín
银
pán
盘
遥远
银色
盘子
“未、磨、银”的撇捺要写舒展。
晴天西湖
雨天西湖
你看到了怎样的山和怎样的湖面?
我仿佛看到雨天西湖,雾蒙蒙,感觉比较迷 离,西湖有种看不清的感觉,就好像化了浓妆的 人拍艺术照一样。
我看到晴天的西湖,荷叶飘香,湖面上 水波粼粼,小船来来往往,热闹极了。
如果请你为西湖在不同天气下 的美景分别取个名字的话,你会 怎么取?
潋滟湖
明净湖
一、背一背,写一写。
随堂练习
望天门山
天门( 中断 )楚江开,碧水东流( 至此回 )。 两岸青山( 相对出 ),( 孤帆 )一片日边来。
二、填空。
《望天门山》是 唐 代诗人 李白 ,所作,人称 他“ 诗仙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 我知道的还有《望庐山瀑布 》《 早发白帝城 》。
2018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动画版)
淡 妆 浓 抹 总 相 宜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欲:如果,想要 西子:西施。 淡妆:淡雅的装束 浓抹:浓艳的打扮。 相宜:适宜。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论她 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 都是一样光彩照人。
悟诗境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操作动画,学习生字
操作动画,学习生字
操作动画,学习生字
操作动画,学习生字
操作动画,学习生字
操作动画,学习生字
操作动画,学习生字
摘苹果
楚
至 遥
孤
帆
盘 饮
断 磨
银 镜
未
初
望天门山
李白
•李白:(701762),唐代 诗人,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绵州昌隆人, 李白诗歌散失 不少,至今尚 存900多首, 内容丰富多彩, 被后人誉为—— 诗仙。
看动画唱歌曲《祖国最美丽》
倒计时钟试着用
2018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洞庭
学习目标
1.认识“亦、抹”7 个字。会写“断、楚、 孤、帆”13 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 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 诗。默写《望天门山》 。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 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 山的感情。
水光潋滟:水波荡漾
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
山色空濛雨亦(yì )奇
亦:也
山色空濛雨亦(yì )奇
1、诗句中哪个字提示了我们天气?
雨:雨天
2、诗人告诉我们雨天的西湖是什么样的?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教学设计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分别是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旨在引导学生积累写景的古诗,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望天门山》描绘了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
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山的山形和长江的水色融为一体,壮丽的景象得到充分展现。
《饮湖上初晴后雨》写于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望洞庭》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描写,把色调和谐、淡雅无比的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
诗歌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山水翠”“青螺”是遥望所得,生动地勾画出了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
二、教学目标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3首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4.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读懂诗题1.谈话导入。
(1)课前大家进行了韵味十足的古诗诵读,一首首古诗,将我们带进了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
说到古诗,数唐诗成就最高,而说到唐诗,同学们知道是谁将诗这种文学艺术推向顶峰的吗?(2)简介李白。
①你们学过他的哪些诗?②李白一生,四处漫游,游览了祖国无数的名山大川。
热爱自然,寄情山水,是他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情怀。
25岁那年,李白初出巴蜀,前往洞庭湖游览,接着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去欣赏天门山,有感而发,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美课件
孤帆一片日边来。
学写字
duàn chǔ zhì gū fān
断 楚至孤帆
指导书写
“楚、断、帆”左右两部分宽度大约 相等,“至”下面一横最长。
楚 孤帆
把横钩写正确
不要漏掉点
结构梳理
天门中断—楚江开 气势磅礴 碧水东流—至此回 雄伟秀丽
青山—相对出 孤帆—日边来
山水相映
对祖国 山河的 热爱之 情
潭面无风镜未磨
在四千年前,我们的 祖先把凹凸不平的铜镜磨 平、磨光,制作成铜镜。
洞庭湖湖面微波荡漾,就像一块没有打磨的镜子。
和谐,这里指水色 与月光融为一体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面的波光 互相 映衬
指湖面
未经打磨 的铜镜
诗意:秋夜,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 融和,湖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 镜。
我看到晴天的西湖,荷叶飘香, 湖面上水波粼粼,小船来来往往, 热闹极了。
如果请你为西湖在不同天气 下的美景分别取个名字的话,你 会怎么取?
潋滟湖
明净湖
比喻
比喻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意: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 浓抹都是那么适宜。
想一想: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喻成西施?
因为西施的家乡在浙江,离西湖不远, 而且西施是古代四大美人之首,西湖的风景 非常美丽,像西施一样,无论是不施粉黛还 是化妆后,都同样光彩动人。这样比喻,突 出了西湖的美丽。
写景 雨:山色空蒙
赞
晴
美
后 比西子:总相宜
雨
近望:两相和 镜未磨
望
洞
庭
远望:白银盘里一青螺
喜爱 赞美
主题概括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了不同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课件
17 古诗三首
李白 (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 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 为“诗仙”,与杜甫齐名,并称 “李杜”。有《李太白集》。
你还记得李白的哪些诗词?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默读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
望望天天门门山山
人开阔的胸襟和热情豪放的性格。
本诗中,诗人用词十分巧妙,你体会到了吗?
断 开回 出来
静态景物 描写 (青山)
动态美
原由 诗人在行进过 程中的“望”
想象
全诗紧扣一个“望”字来写,诗人望见了 哪些景物?心情怎样?
青山 孤山
碧水 红日
壮丽奇观
豪迈激情
天门中断
望 天 碧水东流
楚江开
山水相映 至此回
山激 水情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无风的湖面
比喻
没有磨拭的铜镜
波澜不惊,映照月色 朦朦胧胧,泛着白光
说一说
结合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中的美景。
秋月的清辉静静地洒在湖面,湖面 好像披上了一层薄纱……
洞庭湖被淡淡的月光笼罩,泛起点 点银光,仿佛……
想一想:诗句中哪一个词最能表达出 这种画面带给人的感受?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着重描绘君山在水中的倒影,将神话传说 附会于君山倒影之中,以意取胜。
两种写法,一样秀美
湖月 相和
望
洞庭湖 潭面
和谐宁静 如镜
洞
景色
庭
山水 山水一体
青色
迷人
相衬相映
君山 青螺
《望洞庭》描绘了秋夜月光下色 调和谐、淡雅无比的洞庭美景,表达 了诗人对洞庭湖宁静之美的赞赏。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 17 古诗三首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 光/秋 月/两 相 和 , 潭 面/无 风/镜 未 磨 。 遥 望/洞 庭/山 水 翠 , 白 银/盘 里/一 青 螺 。
理解古诗
互相映衬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面的波光
未经打磨的铜镜
诗意:洞庭湖上的秋月光辉和水色交相融和, 湖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镜一样。
诗人为什么要写无风的潭面?
层次梳理
望天 门山
山险水涌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山出帆来
孤帆一片——日边来
山水相映 以动写静
雄伟 秀丽
主旨归纳
《望天门山》这首诗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 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表达
状元成才路
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宋] 苏轼
“潭面无风镜未磨”形象、贴切地表 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 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 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 月才能两相协调。
比喻洞庭湖。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喻洞庭湖中的君山。
状元成才路
诗意: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 状元成才路
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小小的青螺。
诗意: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碧水东流至此回。
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 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
回旋状元成才路,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状元成才路 诗意:碧绿的江水向东浩荡奔 流到这里回旋。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意: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 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参考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参考课文内容分析:《古诗三首》一课由《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三首诗组成,都是描绘祖国山河美好,赞美大自然美丽风光的古诗。
《望天门山》写的是天门山与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通过描写西湖在不同气候下显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望洞庭》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首诗都是写景的,有共同之处,可以重点教学第一首古诗,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另外两首。
学情分析:第二学段的孩子对古诗的学习有兴趣,也有初步的方法积累。
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古诗学习提出的要求是不做过多的解释,了解诗意为主。
所以,指导他们在朗读中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味,在想象与联系生活场景中理解诗的内涵、感受语言文字背后优美的画面,由景入情,由情促读是古诗教学的重点。
本单元提出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因此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查字典,图文对照等多种方式理解诗句中关键词的意思,从而达到理解诗意,体会诗境。
教学目标: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楚、断”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感悟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孩子抓住关键字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感受诗歌的意境。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第1首古诗《望天门山》,借助抓关键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2.积累古诗学习的方法,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有感情朗读、背诵、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流程:一、回忆旧知,导入诗文。
(一)出示诗题《望庐山瀑布》,齐背。
(二)唐玄宗开元十三年,25岁的李白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家乡四川,他乘船顺着长江东下,被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所震撼,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望天门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诗人为这些山川景物抹上了怎样的色彩?
青(山)、绿(水)、红(日)、白(帆)
3.诗人在描绘这幅画时,是以什么景物为主体的?其他 景物起什么作用?这些景物衬托了天门山怎样的景象?
天门山 衬托 雄奇秀丽
4.这首诗描绘了天门山怎样雄奇秀丽的景色?表现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山夹江对峙、水波澜壮阔 热爱祖国山河
李白25岁的时候就怀着济世安民 的雄心壮志离开了家乡前去洞庭湖游览, 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船顺江东下,在经 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被眼 前雄奇秀美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写下 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望天门山》。
自主学习小擂台
1.这首诗写眺望天门山之所见,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天门山、长江水、太阳、孤帆
水光潋滟:水波荡漾
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
山色空濛雨亦(yì )奇
亦:也
山色空濛雨亦(yì )奇
1、诗句中哪个字提示了我们天气?
雨:雨天
2、诗人告诉我们雨天的西湖是什么样的?
山色空蒙:山色迷茫
山色迷茫的雨天景色也很奇妙。
欲把西湖比西子
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 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 和代名词。“沉鱼”据说是 西施在河边浣纱,鱼儿看到 西施的美貌以后都忘记了游 动,沉了下去。
看精美动画,听标准范读《望天门山》。
看精美动画,听标准范读《饮湖上初晴后雨》。
看精美动画,听标准范读《望洞庭》。
我会认
亦可 涂抹 宜人 家庭 未知 打磨 盘子
开火车
亦抹宜庭未磨盘
操作动画,学习生画,学习生字
操作动画,学习生字
操作动画,学习生字
淡 妆 浓 抹 总 相 宜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欲:如果,想要 西子:西施。 淡妆:淡雅的装束 浓抹:浓艳的打扮。 相宜:适宜。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论她 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 都是一样光彩照人。
悟诗境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操作动画,学习生字
操作动画,学习生字
操作动画,学习生字
操作动画,学习生字
操作动画,学习生字
操作动画,学习生字
操作动画,学习生字
摘苹果
楚
至 遥
孤
帆
盘 饮
断 磨
银 镜
未
初
望天门山
李白
•李白:(701762),唐代 诗人,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绵州昌隆人, 李白诗歌散失 不少,至今尚 存900多首, 内容丰富多彩, 被后人誉为—— 诗仙。
看动画唱歌曲《祖国最美丽》
倒计时钟试着用
2018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洞庭
学习目标
1.认识“亦、抹”7 个字。会写“断、楚、 孤、帆”13 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 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 诗。默写《望天门山》 。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 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 山的感情。
5.本诗在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巧妙运用富有表现力的动词。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回:一回旋,二回转改变方向, 三返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高兴、激动、 自豪
两岸青山相对出,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即诗人与朋友在西湖饮酒游览, 适逢天气由晴转雨的意思。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好。方,刚刚,副词。 空蒙:形容云雾迷茫,似有若无。 亦:也。 奇:奇妙。 欲:想要。 西湖:这里指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 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 西子:即西施, 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姓施,家 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县)西,所以称为西施。 淡妆浓抹:或淡雅地妆束,或浓艳地打扮。 相宜:合适。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 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 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
来。
???
同学 们,你 们知道 这是哪 里吗?
??
饮湖上初晴后雨
晴天西湖
雨天西湖
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闪动, 水 十分耀眼,美丽极了。 光 潋 滟
水光潋滟晴方好,
1、诗句中哪个字提示了我们天气? 2、诗人告诉我们晴天的西湖是什么样的?
方:(B)
A 正直 B 正当;恰好 C 一种形状
水光潋滟晴方好,
1、诗句中哪个字提示了我们天气?
晴:晴天
2、诗人告诉我们晴天的西湖是什么样的?
在西湖上边饮酒边欣赏先晴后雨时的美景
即诗人与朋友在西湖上饮酒游览,适逢天气 晴转雨,诗人便饱览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 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 (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文学家、 知名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其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 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有《东坡七 集》《东坡乐府》等。
【注释】 1.天门山:在今安徽省当涂县。两山夹江对峙,像一 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由此得来。《元 和郡县志》卷二八江南道宣州当涂县:“博望山,在县西 三十五里,与和州对岸。江西岸曰梁山,在溧阳县南七十 里。两山相望如门,俗谓之天门山”。 2.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于楚国,所以 叫“楚江”。 3.回:回旋,指江水的流向在这里有一个转折。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A题目中的“后雨”就是“雨后” , “初晴后雨”即雨后初晴。
B题目中的 “初晴后雨”意思是起 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