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2课月球之谜课文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22《月球之谜》课件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22《月球之谜》课件

阿姆斯特朗正准备踏上月球
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插美国国旗
阿波罗15号飞船的宇航员和月球车
2019/9/9
5
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 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 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 生命2019/9。/9 月球是一片荒漠。 6
自读要求:
划出课文中列 举的月球上有哪些 难解之谜。
2019/9/9
2019/9/9
1
夜幕降临, 一轮明月悬挂在高 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 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2019/9/9
2
登月 探月 赏月
赞月
2019/9/9
3
2019/9/9
4
“阿波罗” 11号登月舱 人类登上月球
人类登上月球
“阿波罗”11号宇航员阿尔德林在月球表面
“阿波罗”11号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留下的足印
2019/9/9
15
7
月球奥秘发布会
2019/9/9
8
2019/9/9
9
2019/9/9
10
2019/9/9
11
2019/9/9
12
2019/9/9
13
2019/9/9
1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李白《月下独酌》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月球之谜课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月球之谜课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月球之谜课文《月球之谜》是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本第22课,讲的是月球是从哪里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店铺为三年级师生整理了语文课文《月球之谜》资料,希望大家有所收获!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月球之谜》课文原文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

那皎(jiǎo)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月球是从哪里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古往今来,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十分奇异的景色: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

月球是一片荒漠的世界。

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再看看用植物做试验的结果: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

可是,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这一连串试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一项研究结果说,月球曾经有过火山活动。

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据估计它的年龄已有46亿年了,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

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这又是一个谜!……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月球之谜》课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况,以及与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

【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2、乐曲《春江花月夜》;3、学生收集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及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CAI出示图片)师: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

看到这幅场景,你想说些什么?你想到了哪些有关古诗、故事、或者想提一些什么问题呢?(学生发言)CAI 出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么美好的遐想。

22《月球之谜》课文

22《月球之谜》课文
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 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 是一片荒漠。
古往今来 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 巨大 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用肉眼观察月球。
1609年11月,伽利略用自制的放 大30倍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绘制出 第一幅月球正面图。
景色奇异 令人费解
无法估计
夜幕降临 登上 水藻
悬挂 任何 估计
曾经 荒漠 黑沉沉
奥秘 细菌 年龄
努力 撒在 古往今来
一旦
一项
夜幕 降临 夜空 悬挂 奥秘 努力 登上 任何 一旦 曾经 估计 年龄
神秘 探索
你都读对 了吗?
夜幕降临:指夜晚已经来临。
奥秘:奥妙神秘。
点此播放视频
荒漠:月球荒凉而又无边无际。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这一步对于一个人来说那是一 小步,可对于人类来说却是一大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宇航员第一眼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象?
什么地方可以称“荒漠”?
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 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 石和环行山, 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 月球是一片荒漠。
cé ng Sǎ 曾经 撒在 lín 夜幕降临 xià ng 一项 jiǎo 皎洁
zǎ o 水藻 líng 年龄 dà n 一旦 xuá n 悬挂
tà n suǒ 探 索 nǚ 努力 gū 估计 xiá 遐想
你都读对 了吗?
lí n 夜幕降临 皎洁月光
付出努力 探索奥秘
xuán 明月高悬 美好遐想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 怀》
月球的起源
对月球的起源,大致有 三大派,但仍未定论。有些科学家认为, 月球是 46 亿年前,与地球一样是宇宙的 气体和尘埃形成的;另一些人则认为, 月球是地球的孩子,从地球分裂出去的。 然而,太阳神号几次带回的数据显示, 月球和地球的组成成份大不相同。不少 的科学家认为,月球在很多年以前,偶 然被吸入地心引力范围,因而才意外地 纳入地球的轨道。但也有人引用天体力 学来反对这种说法。

3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2课《月球之谜》PPT课件

3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2课《月球之谜》PPT课件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39
1 2 3 ! 27
28
月球较地球古老。令科学家惊讶的是,
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有99%比地球上90%的 古老岩石还要老。太空人携回的月球岩石, 已被测定有43亿年至46亿年的历史,这已相 当于太阳系的历史了。

29

受撞击会发出巨响。太阳神号在探月
时,月球登陆艇和火箭返航时,都会撞 到月球表面。但每次都会使月球像大铜 锣或大钟一样响起来,阿波罗12号探月 时,月球的回声还持续了4个小时,目前 没有一个科学家能够解释这种现象。
16
17
这里的天空( 黑沉沉的 ),表面
却( 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
( 尘土)、(岩石)和( 环形山),
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
是(一片荒漠 )。
18
19
20
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 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 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 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 是一片荒漠。
12
人类第一次登月活动 美国宇航局经过八年的艰
苦努力,连续发射10艘不载人的阿波罗飞船之后, 终于在1969年7月16日成功发射载人登月的阿波罗飞 船。四天之后,飞船经过长途跋涉,进入月球轨道, 人类首次登月行动开始了。船长阿姆斯特朗首先走 上舱门平台,面对陌生的月球世界凝视几分钟后, 挪动右脚,一步三停地爬下扶梯。5米高的9级台阶, 他整整花了3分钟!随后,他的左脚小心翼翼地触及 月面,而右脚仍然停留在台阶上。当他发现左脚陷 入月面很少时,才鼓起勇气将右脚踏上月面。这时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2课月球之谜课文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2课月球之谜课文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2课月球之谜课文《月球之谜》是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2课,课文从皓月当空入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景象,然后列举了一些月球的不解之谜。

店铺在此整理了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2课《月球之谜》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2课《月球之谜》课文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

那皎(jiǎo)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月球是从哪里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劳动。

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们多次发射宇宙飞船,把月球上的石块和尘土带回来化验,还把宇航员送到月球上去探险。

可是,月球上仍有许多谜,至今还未解开。

月球离地球的平均距离是384401公里。

科学家们用来发射飞船的三级运载火箭,有110米高,起飞时的重量是3200吨。

这样重的东西,飞向那么遥远的地方,多不简单啊!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十分奇异的景色:在地球上,阳光是从头顶上照下来的,可这里的上空是黑洞洞的,月球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

宇航员的周围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

月球是一片荒漠的世界。

把宇航员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四种尘土化验一下,结果更使人感到月球还有许多的谜。

把月球尘土撒在细菌上做试验: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尘土撒到细菌上,细菌一点变化也没有;第四种尘土撒到细菌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

第四种尘土是美国阿波罗飞船12号从月球表土的下层取回来的。

它怎么会有特殊的杀菌力呢?再瞧用植物做试验的结果。

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它的生长与在地球土壤里没有明显不同。

可是,水藻一碰到月球尘土,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这一连串试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苏联科学家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说,月球岩石中有玄武岩,这就证明月球上曾经有火山活动。

关于月球早先有火山活动,世界上许多科学家的看法是一致的。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月球之谜生字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月球之谜生字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月球之谜生字推荐文章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检阅生字热度:人教版的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热度:优秀的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热度: 2019年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热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热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月球之谜》课文要求学生能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达到熟练并正确的读写。

店铺为三年级师生整理了《月球之谜》课文生字,希望大家有所收获!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月球之谜》课文生字1 【幕】读音:幕[mù]巧记:草原上(艹),“日”落下,“大”头“巾”。

字义:①帐,垂挂着的②古代将帅办公的地方组词:①夜幕②幕府造字:形声法造句:每当夜幕降临,家家户户的灯就亮了起来。

笔顺:“艹”“日”“大”都要写扁;“巾”竖要有力。

字歌:日落天已暮丝巾做幕布出力做募捐心中很敬慕2 【临】读音:临[lín]巧记:左短右长两根竖,半根竹子遮横日。

字义:①到,来②挨着,靠近③照着字、画模仿组词:①降临光临②临街③临帖造字:会意法造句:夜幕降临,马路上亮起了五颜六色的灯。

笔顺:左边两竖要直;右边上下分布均匀。

字谜:两竖左边站竹字取一半小日横过来到达不困难3 【悬】读音:悬[xuán]巧记:一“心”来到“县”,不怕距离远。

字义:①挂,吊在空中,引申为没有着落,没有结果②距离远组词:①悬挂悬案②悬隔造字:形声法造句:一轮明月悬挂在夜空。

笔顺:上部下横要长;心字底重心平稳。

字谜:一县在上下有心字要问何意公开揭示4 【曾】读音:曾[céng]巧记:僧人走了。

字义:曾经,表示从前经历过组词:曾经未曾何曾曾经沧海造字:会意法造句:几年前,我曾经见过他一面。

笔顺:上部略扁;下边“日”呈长方形。

字歌:心中有爱憎宝贝来相赠曾经也美好有土产量增5 【奥】读音:奥[ào]巧记:向字留框,“米”字里头藏,“大”多含义深。

字义:含义深,不容易懂组词:奥秘深奥奥妙深奥莫测奥妙无穷造字:会意法造句:我们要探索宇宙的奥秘。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月球之谜》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月球之谜》课件

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和地 球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 难道 ?
可是,一旦把水藻撒进模拟的月 球尘土里, 水藻长得十分青绿。
难道 为什么 ? ?
这一连串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
一连串:一个接一个 费解:令人不理解
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估计 它的年龄已有45亿年,而在地球上, 只能找到43亿年前的岩石。难道月 球和地球不是同时形成的吗?
受撞击会发出巨响 。 太阳神号在探
月时,月球登陆艇和火箭返航时,都会 撞到月球表面。但每次都会使月球像大 铜锣或大钟一样响起来,阿波罗 12 号探 月时,月球的回声还持续了 4个小时,目 前没有一个科学家能够解释这种现象。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略号是什 么意思?
对神秘的月球,人们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月球
月球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与地球的平均 距离约为三十八万千米。它的平均直径比地球直径 的 1/4 稍大些。它的表面积约 3800 万千米,还不如我 们亚洲的面积大。月面上山岭起伏,还有洋、海、 湾、湖等各种名称,其实月面上并没有水。肉眼所 看到的月面上的暗淡黑斑叫月海,是广阔的平原。 月海有二十多个。最大的是风暴洋,面积约有 500万 平方千米。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加上月面物质的 热容量和导热率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 大。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它的亮度 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2课月球之谜课件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2课月球之谜课件

请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 • • • • 一( 一( 一( 一( 一( )明月 )种子 )比赛 )研究 )卫星 一( 一( 一( 一 ( )荒漠 )岩石 )飞机 )汽车
把下面的句子 改写成另一种说法, 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1、这一连串的实验多么令人费解呀!(变成 反问语气.) 2、人们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变为 带“被”的句子) 3、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 想。(缩句) 4、小路穿过密林。(扩句)
月球起源之谜: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 提出了三种假说:月球被捕获说,地月同源说和地 球分裂说。到目前为止,三种假说都没有取得强有 力的证据,因此产生了第四种假说──“月球──宇 宙飞船”说。 月球年龄之谜:根据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以 测定月球的年龄。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 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年龄更长。1973年, 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 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 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 了。
资料袋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 远生活在摇篮里。人类选择走出地球, 那么第一站就自然而然的选择了离我们 最近的“未知”土地——月球。可能许 多年后回首人类登月的历史,我们会觉 得我们现在所取得的成绩很微薄,但是 对人类进步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 一位踏上月球的人所讲:“虽然这只是 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 1、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 ) • 2、人类已经登上过月球。( ) • 3、月球表面全是水。( ) • 4、研究结果表明,月球上不可能出现过 火山活动。( )
按课文内容填空。
• 1、( )年7月20日,两名( )国宇 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十 分( )的景色:天空是( )的, 表面却洒满灿烂的( )。月球上满是尘 土、岩石和( )山,没有( ),没 有任何( ),一片( )。

三年级语文书下册第22课月球之谜课文

三年级语文书下册第22课月球之谜课文

三年级语文书下册第22课月球之谜课文
月球之谜
夜晚,天空中洒下了如镶在黑色天幕上的一粒粒明珠,美丽极了。

小明抬头仰望,他
好奇地问:“爸爸,那些明亮的小球是什么呀?”
爸爸笑着回答:“那是我们的月亮呀!”
“月亮?可是它为什么总是变换形状呢?”小明疑惑地问。

爸爸坐到小明身边,耐心地解释道:“其实,月亮并不会真的变换形状。

月亮看起来
不同的形状是因为我们能看到的月亮不是一整个球体,而是一个被太阳照亮的球面。

这个球面的一半在我们的视野之外,只有部分处于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内。

所以,我们
看到的月亮会不断变化。


小明听明白了,接着问:“那么,为什么有时候会看到圆圆的月亮,有时候会看到弯
弯的月亮呢?”
爸爸继续解释道:“月亮的形状是由它的位置和太阳的位置决定的。

当太阳、地球和
月球处于一条直线上时,我们看到的月亮是圆圆的满月;而当太阳、地球和月球不在
一条直线上时,我们看到的月亮就会弯弯的,不完整。


小明思考了片刻,然后追问:“那么,为什么有时候会看到很亮的月亮,有时候又很
暗呢?”
爸爸微笑着回答:“这是因为月亮没有自己的光源,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

当地球和
太阳之间的距离变远时,太阳的光照到月亮上的就会减少,我们看到的月亮就会变暗;
而当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变近时,太阳的光照到月亮上的就会增加,我们看到的月亮就会变亮。


小明心满意足地点点头,他终于明白了月亮之谜。

此刻,他对这个大自然的奥秘充满了好奇和敬畏之情。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2课月球之谜课文
《月球之谜》是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2课,课文从皓月当空入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景象,然后列举了一些月球的不解之谜。

店铺在此整理了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2课《月球之谜》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2课《月球之谜》课文
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

那皎(jiǎo)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月球是从哪里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劳动。

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们多次发射宇宙飞船,把月球上的石块和尘土带回来化验,还把宇航员送到月球上去探险。

可是,月球上仍有许多谜,至今还未解开。

月球离地球的平均距离是384401公里。

科学家们用来发射飞船的三级运载火箭,有110米高,起飞时的重量是3200吨。

这样重的东西,飞向那么遥远的地方,多不简单啊!
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十分奇异的景色:在地球上,阳光是从头顶上照下来的,可这里的上空是黑洞洞的,月球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

宇航员的周围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

月球是一片荒漠的世界。

把宇航员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四种尘土化验一下,结果更使人感到月球还有许多的谜。

把月球尘土撒在细菌上做试验: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尘土撒到细菌上,细菌一点变化也没有;第四种尘土撒到细菌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

第四种尘土是美国阿波罗飞船12号从月球表土的下层取回来的。

它怎么会有特殊的杀菌力呢?
再瞧用植物做试验的结果。

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它的生长与在地球土壤里没有明显不同。

可是,水藻一碰到月球尘土,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这一连串试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
苏联科学家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说,月球岩石中有玄武岩,这就证明月球上曾经有火山活动。

关于月球早先有火山活动,世界上许多科学家的看法是一致的。

但是,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据估计它的年龄已有46亿年了,而在地球上,只有在格陵兰最偏僻的地方才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

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这又是一个谜!
著名的宇宙航行科学家齐奥尔可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

”神秘的天体宇宙正在向我们招手。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2课《月球之谜》课文导学
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可以让学生先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第二个习题中提出的问题,然后以讨论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文中所写的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它有哪些没有解开的谜。

初知课文大意之后,教学中还要注意运用想象、资料交流、质疑等各种方法,强化学生对月球魅力的感受。

第一自然段是写人们对月亮的遐想,其中“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是个很重要的句子,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个句子及相关泡泡,引导学生展开更多的遐想,感受月亮的魅力。

可以让学生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想象夜幕降临,皓月当空的景象,最后交流各自对月亮的感受和遐想。

第三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是具体列举月球的不解之谜的。

每个谜的提出都是先列举实验结果,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其中的神秘之处。

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理清这些不解之谜提出的思路。

比如,从把细菌撒在月球尘土上,细菌全死了的事实,提出了一个疑问:月球尘土是否有杀菌的本领?从月球岩石和地球岩石年龄的比较,提出了两个星球年龄大小的疑问和对两个星球火山活动的猜测等等。

第七自然段只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省略号。

它表示文中的列举并没有穷尽,月球之谜还有很多很多,月球因此显得更神秘了。

另外,省略号也使文章结尾具有了开放性,提供了师生交流搜集的月球知识的园地。

教学时可以用“月球真是个神秘的星球啊,我们
来交流一下搜集的月球资料,看看月球还有哪些未解之谜”之类的提问,自然地把资料交流和引导学生深化对文章的理解结合起来,资料交流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试着根据所交流的材料提出问题,以充分了解月球的情况,进一步感受月球的神秘,激发起探索月球和宇宙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摘抄课文中写得好的词句。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2课《月球之谜》课文反思
三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还不够持久,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是决定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

在简单地复习了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之后,我就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本节课的课题《月球之谜》,引导学生通过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由问题入手,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自己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带着急切的求知欲望去阅读课文,感知文本,并进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然后我让学生抓住“遐想”一词,引导学生想象:人们会产生哪些遐想?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这些话有感情地朗读;接着,我再用“你还有哪些感悟?”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中,加深对文本的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感;随后,又以“为了探索月球之谜,科学家做了哪些努力?”来激发学生了解科学家探索月球奥秘的经过。

课后觉得这并不是学生的想象力、思维不够开阔,反看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干瘪,没有生成力。

对我们人类来说,月球是一个多么神奇的星球,它有多少人类未知的东西正等着我们去探索。

但在本堂课中,神秘的月球成了干瘪的几行文字,无数的疑问本可以串成一串长长的智慧珍宝,却在此简化成了文中提出了哪几个不解之谜。

钻研教材必须深入,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指导教学。

经过一番思考与准备我决定再利用一课时来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以将功补过。

这一次我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宇航员登上月球的视频,学生很感兴趣。

好多同学都羡慕地说想到月球上去,接着我又给他们补充介绍了一些有关月球的知识,这回学生的兴趣浓多了,问题也是一个又一个,我尽量让他们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来回答,或者让他们进行大胆地猜想,或者鼓励他们课后继续查找有关月球的资料,以后到月球上去工作。

最后我们还开展了一个有关月亮的综合性学习,让
他们背写月亮的诗,说带月亮的成语,谈人们对月亮的别称,一整节课学生兴致盎然。

我想这一堂课无论是知识还是方法,无论是态度还是情感,学生都比第一节课的收获要多得多。

这是一篇科普文,课堂中我同时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了课文内容的发展。

把信息技术与文本进行巧妙的整合,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理解月球世界的奇异和月球上的不解之谜,充分开展朗读是前提。

这节课,我以读为本,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在朗读中,我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学生的朗读具有层次性。

如月球上奇异景色的朗读指导,几个月球之谜的朗读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里感悟文本内容,拓展自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