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语文知识点1语文基本知识1.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 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4. 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5. 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6. 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7. 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8. 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9. 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_. 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_. 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_. 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_. 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_.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_. 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_. 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_. 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_. 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_. 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_. 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高中语文知识点2易错成语50例1.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2.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3.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作的艰苦.4.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5.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6.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7.不为已甚:指对别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8.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9.不容置喙:不容别人插嘴._.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_.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之意._.不以为意: 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_.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_.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_.分庭抗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_.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_.管窥蠡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隘.很片面._.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_.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_.讳莫如深:隐瞒的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_.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_.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23.间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24.见微知著: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发展的趋势.25.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26.胶柱鼓瑟: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27.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28.梁上君子:代称窃贼.29.屡试不爽:屡次实验没有差错.30.鳞次栉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的很密,很整齐.高中语文知识点3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考的语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考的语文知识点归纳高中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以及文化传承意识的重要学科。
以下是高中必考的语文知识点归纳:一、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词汇: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其用法。
2. 句式结构:理解文言文中的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等特殊句式。
3. 翻译技巧:学会直译和意译的方法,准确翻译文言文内容。
4. 文化背景: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二、现代文阅读1. 文学鉴赏:学习如何鉴赏不同文体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2. 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开头、发展、转折和结尾。
3. 主题思想: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深层含义。
4. 语言风格:识别并分析作者的语言特点和风格。
三、写作技巧1. 记叙文写作: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包括叙述、描写、抒情等。
2. 议论文写作:学会构建论点、论据和论证,形成有说服力的议论文。
3. 说明文写作:了解说明文的特点,掌握如何清晰、准确地传达信息。
4. 应用文写作:熟悉各类应用文的格式和写作要求,如书信、通知等。
四、古诗词鉴赏1. 诗歌形式:了解不同诗歌形式,如律诗、绝句、词等。
2. 意象分析:识别诗歌中的意象,并分析其象征意义。
3. 韵律节奏: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4. 诗人风格:了解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情感。
五、文学常识1. 文学流派:掌握中国文学史上的主要文学流派及其特点。
2. 文学名著:熟悉中外文学名著的作者、内容和影响。
3. 文学理论:了解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六、语言文字运用1. 成语运用:正确使用成语,理解其含义和使用场合。
2. 修辞手法: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3. 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七、文化传承1. 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2. 历史典故:学习历史典故,理解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3. 民族精神: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I. 文言文阅读和汉语言文字常识1. 文言文阅读理解(1)横排、竖排与交错阅读(2)意群、结构和语法分析(3)古诗文的韵律、格律和修辞2. 汉语言文字常识(1)汉字基础(2)词语的构成与演变(3)汉字的结构、形状和笔画(4)音系、声调和语音变化II. 修辞与修辞手法1. 修辞方法(1)比喻(2)夸张(3)象征(4)符号2. 修辞手法(1)排比(2)对仗(3)倒装(4)拟人(5)反复III. 作品鉴赏与文学常识1. 作品鉴赏(1)文学流派和风格(2)作品的结构和文本分析(3)作品的主题、意义和价值2. 文学常识(1)文学概念和理论(2)文学史和文学批评(3)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和人文主题IV. 写作与写作技巧1. 写作者的思维(1)写作方式(2)创意和想象2. 写作技巧(1)文体和文体变换(2)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的技巧(3)篇章和段落的结构和风格V. 古代文化与古代文学1. 古代文化(1)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2)中国古代哲学和宗教2. 古代文学(1)中国古代文学史和文学流派(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价值VI. 现代文学1. 现代文学史和流派(1)中国现代文学史(2)西方文学史和流派2. 现代文学作品鉴赏(1)现代文学作品主题、风格和意义(2)现代文学作品语言艺术和创作手法VII. 美学与艺术欣赏1. 美学基础(1)美感、审美、美德和美学(2)美学理论和美学范畴2. 艺术欣赏和鉴赏(1)艺术史和艺术流派(2)艺术形式、内容和风格分析以上是高中语文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归纳,希望对广大同学有所帮助。
最全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全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1. 修辞手法
高中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
比喻是指将两个意义不相同的事物进行类比,如“这个人像一只猴子一样爬得很快”。
拟人则是将一个非人的对象赋予了人的形象和行为,如“风在树梢上唱歌”。
夸张则是在说话或写作中故意夸大事物,以引起读者或听者的极度注意,如“我等了一个世纪”。
借代是将本来的意思转而用另一种表达方式来表述,如“国泰民安,家兴国隆”中的“家兴国隆”就是借代。
2. 文言文阅读
高中语文中也会涉及到文言文的阅读,其中需要注意的有文言文的基本语言特点,如“典雅”“繁复”等。
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还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如注意文言文中的“典故”“典型的人物形象”等。
3. 作文技巧
高中作文的种类较多,包括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
在写作文时,需要注意开头的写法,写出清晰的中心思想,用合适的修辞手法进行修饰,同时还需要注意段落的逻辑连接,使文章内容更加通顺和连贯。
4. 古诗文欣赏
在阅读古诗文时,需要注意当前时代和诗人的背景,了解古代的诗歌风格,掌握古汉语的基本意思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诗句的意境和情感,并要注意韵律和节奏。
5. 短篇小说
高中语文中也会有小说的阅读和分析,如《茶花女》《骆驼祥子》等。
在阅读小说时,需要注意人物的性格、行为、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判断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并进行深度的分析和思考。
以上是高中语文的一些知识点归纳总结,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语文。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中语文知识点1写作手法知识点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高中语文知识点2修辞8大手法一、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归纳完整版1.诗歌按题材来划分,可分为8种,分别是: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
(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
(常有松、竹、梅等意象)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
(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2、表达方式又五种,分别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3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描写和描写,(想象联想)与实写;(⒉)运用修辞手法(至少写八种)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至少写八种):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俯仰结合;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6).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⒊)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⒋)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一、古文阅读古文阅读是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好古文阅读技巧对于学习语文具有重要意义。
古文阅读的基本要素包括词语的理解、句子的分析、篇章的把握和作者意图的理解等。
下面通过例句进行具体讲解。
1.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是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名句,句子结构简练,采用了排比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飞流直下三千尺"和"疑是银河落九天"用形象的比喻手法描绘了山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这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通过写景来表达作者的感受。
"明月松间照"和"清泉石上流"描绘了楼外清新的景色,以此来凸显登楼的壮丽和美丽。
二、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古代文学中常用的表达技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
1. 比喻:通过比较来形象地表达思想或语感。
例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刘禹锡《秋夕》)在这句诗里,把鸟飞和人踪与千山万径进行了比喻,表达了秋夕时景色的寂静和人少的情况。
2.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点。
例句:“月儿弯弯照九州,小桥流水人如梭。
”(白居易《长恨歌》)这句诗中,把月、桥、水都拟人化了,给予了它们生命,使诗句更富有情感。
三、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标准书面语,掌握好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阅读古代文献具有重要意义。
1. 文言文的词性文言文中的词语根据功能可分为六大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和助词。
其中,名词是文言文中最主要的词性。
2. 文言文的句法特点文言文的句法特点主要表现在句子结构、句式种类和修辞手法上。
句子结构多采用主谓宾结构,句式种类有并列句、独立分句、排比句等,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夸张、反问等。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高考语文必背学问点归纳成语积累:1、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
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3、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拓山林。
形容创作的艰苦。
4、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比方无济于事。
5、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
6、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7、不为已甚:指对别人的责怪或惩罚适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方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9、不容置喙:不容别人插嘴。
1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方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11、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之意。
12、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留意。
13、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行磨灭的言论。
14、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
15、分庭抗礼:现在用来比方平起平坐,相互对立。
16、狗尾续貂:比方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17、管窥蠡测:比方对事物的观看和了解很狭隘、很片面。
18、沆瀣一气:比方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19、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愿悔改。
20、讳莫如深:隐瞒的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21、济济一堂: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22、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23、间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一根头发,比方情势危险到了极点。
24、见微知著: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进展的趋势。
25、江河日下:比方状况一每天坏下去。
26、胶柱鼓瑟:比方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27、开门揖盗:比方引进坏人,自招祸害。
28、梁上君子:代称窃贼。
29、屡试不爽:屡次试验没有差错。
30、鳞次栉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的很密,很整齐。
文学常识:《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并非一人所作,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由于文化素养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汲取了汉乐府的养分,所以不但擅长运用比兴,而且制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完整版)高中语文常识积累

•高中语文常识积累!高中语文文学常识一、中国古代文学(一).先秦文学1.上古神话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女娲(wā)补天、后羿(yì)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chī)尤(刘安:《淮南子》等。
)2.先秦散文A、儒家经典“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六经”又称六艺(《乐》)。
B.历史散文。
《左传》(编年体)《战国策》(国别体)《国语》(国别体)“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著名的有: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
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季氏》《荷》)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
儒家学派继承者。
《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著《庄子》。
(《庖丁解牛》)⑥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
(《劝学》)⑦韩非子,法家。
著《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
(《察今》)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③先秦诗歌A.《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
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B.《楚辞》。
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
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
代表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二).两汉文学两汉散文①贾谊,世称贾生。
又称贾长沙,贾太傅。
高中语文必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备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 古代文学-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与代表作家作品。
- 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的作者、主要内容及文学价值。
2. 现代文学- 五四运动后的文学变革,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 现代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发展及重要作家与作品。
3. 外国文学- 世界各国主要文学流派及其特点。
- 重要外国文学作品及作者,如莎士比亚、托尔斯泰、海明威等。
二、语言知识1. 词汇- 常用成语、典故的出处、含义及正确用法。
- 同义词、反义词、多义词的辨析。
2. 语法- 句子成分(主谓宾定状补)的识别与运用。
- 时态、语态、语气的理解和应用。
- 复句(并列、从属)的结构与用法。
3. 修辞- 比喻、拟人、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运用。
- 修辞在提高语言表达效果中的作用。
三、阅读理解1. 文本理解- 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段落大意及细节信息。
- 识别和分析文章的结构、作者的态度和写作手法。
2. 文本分析- 对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文体进行深入分析。
- 理解并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主题思想。
3. 批判性阅读- 培养批判性思维,对所读材料进行独立思考和评价。
- 能够对文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四、写作技巧1. 文章结构- 学习如何组织文章,使其结构清晰、逻辑性强。
- 掌握引言、正文、结尾的写作方法。
2. 写作风格- 学习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如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
- 培养个性化的写作风格,提高语言的表现力。
3. 写作实践- 通过不断的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 学习如何进行文章的修改和润色。
五、古诗文赏析1. 古诗文知识- 了解古诗文的基本形式、格律及韵律。
- 学习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如对仗、平仄、押韵等。
2. 古诗文鉴赏- 学习如何欣赏古诗文的美学价值。
- 分析古诗文的意象、情感、哲理等。
3. 古诗文创作- 尝试模仿古诗文的形式进行创作。
高一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和做题技巧

高一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和做题技巧一、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1. 文言文实词与虚词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如“乃”“则”等高频词语的多义性和用法。
2.文学常识熟记必背篇目作者的生平及作品的文学背景,如《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等篇目的文学特色。
3.古诗词鉴赏理解诗歌的情感基调、表现手法及典型意象,尤其是常考的比兴、对仗等手法。
4.现代文阅读理解重点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论证结构及人物形象分析。
5.修辞手法理解并识别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与作用。
6.作文写作强化议论文和记叙文的写作结构,特别是论点的明确、论据的恰当引用与语言的流畅性。
7.成语与病句掌握常见成语的正确用法,以及病句的类型与修改方法。
二、高一语文成绩逆袭提升的高效做题技巧1. 抓住重点,集中复习复习时要集中力量攻克必考的知识点,尤其是高频出现的文言文实词、虚词、诗文默写等。
根据往年考题,总结出高频考点并进行针对性复习。
2.多背诵,打牢基础古诗文背诵和默写是拉开分差的关键。
每天坚持背诵一定量的诗文,并结合默写进行巩固,确保在考试时能够准确写出所有内容。
3.精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现代文阅读题往往考查对文章结构和论点的理解,复习时可选择历年高考真题或模拟题,做精读训练,逐步提高分析能力和答题速度。
4.文言文注重词语积累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是重点,要多做积累。
将每篇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分类归纳,并多做练习巩固,用词典帮助理解不熟悉的词汇和句式。
5.反复练习,形成写作思路写作是语文考试中分值较高的一部分。
要通过写作训练,掌握文章的结构技巧、论点布局等,尤其是议论文的写作要注意逻辑清晰、论据充分。
6.定期整理错题,查漏补缺将每次做错的题目整理到错题本中,并定期翻看、总结。
通过对错题的分析,找出自己的薄弱点,进行针对性复习和提升。
7.注重答题技巧,提高得分率语文考试中不仅仅是知识积累,答题技巧也同样重要。
对于选择题、阅读理解题,要学会用关键词、中心句定位,尽量简洁答题,保证得分率。
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
全)
1. 古代文学
- 诗歌:古体诗、楚辞、汉赋
- 散文:骈文、古文
2. 文言文阅读与理解
- 古代文言文的特点
- 古代文言文的修辞手法
- 古代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3. 现代文学
- 新文化运动
- 现代散文
- 现代诗歌
- 20世纪文流
4. 文学常识
- 文学常识概述
- 文学创作基本要素
- 文学流派与文学批评
5. 修辞手法与修辞格
- 修辞手法概述
- 修辞格分类与举例
6. 修辞手法在文学鉴赏中的运用- 描写手法
- 对比手法
- 比喻手法
- 透视手法
- 意象手法
7. 文言文写作
- 文言文写作范围
- 文言文写作技巧
- 文言文写作注意事项
8. 现代文写作
- 现代文写作基本要求
- 现代文写作技巧
- 现代文写作注意事项
9. 阅读与鉴赏
- 阅读方法与技巧
- 文学作品鉴赏
- 文学作品赏析
10. 作文与写作
- 作文基本要求
- 作文技巧与方法
- 文章写作与修饰
该文档收集和总结了高中语文的重要知识点和内容,涵盖了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修辞手法、写作技巧以及阅读与鉴赏等领域。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理解文言文和现代文学作品,提升文学写作和阅读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完整版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1语文知识点20条1.小说三要素:A 人物B 情节C 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A 论点B 论据C 论证3.比喻三要素:A 本体B 喻体C 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 when 何地 where 何人 who 何因 why 何过 how 何果 what5.律诗四条件:A 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 偶尾同韵C 中联对偶D 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A 叙述B 议论C 抒情 D说明 E 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 举例子B 列数字C 打比方(喻)D 作比较E 分类别F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 总分总结构B 总分结构C 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 按时间顺序B 按空间顺序C 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 举例法B 对比法C 喻证法D 归谬法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 比喻B 拟人C 排比D 夸张E 反问 G 反复F 设问 H 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 外貌描写B 语言描写C 动作描写D 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14.七种短语类型:按功能划分为七种A 并列短语B 偏正短语C 主谓短语D 动宾短语E 动补短语F 介宾短语G 的字短语按词性分三种A 名词性短语B 动词性短语C 形容词性短语15.六种句子成分:A 主语B 谓语C 宾语D 补语E 定语F 状语16.十二词类(性):A 名动形B 数量代C 副介连D 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 顺叙B 倒叙C 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A 表引文内容省略B 表列举事项省略C 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A 表解释说明前文B 表后文跳跃转折C 表声音中断延长D 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A 表引用实际内容B 表讽刺反语C 表特定称谓D 表着重强调2语文学法归类1.课文预习六步法:A 查注生词,扫清三字B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C 了解作者,把握背景D 标明段序,分清结构E 画关键句,体会作用F 简写主旨,归纳特色2.学生课堂听讲五法(细听讲做笔记):A 听到 ListenB 看到 LookC 写到 WriteD 说到 SpeakE 思到 Think(耳眼手嘴脑五官并用)3.赏诗三步法:A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把握背景)B 译析字面(通译全诗,分析景情)C 阐明主旨(简述内容,阐明理趣)4.划分文章结构四法:A 依据表达方式B 找寻明暗线索C 依据时空顺序D 依据逻辑顺序5.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A 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B 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C 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D 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E 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F 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G 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H 增强语言,突出特征(修辞句)6.辨别七类文章写法:A 对比写法B 象征写法C 烘托写法D 以小见大写法E 先扬后抑写法F 虚实结合写法G 夹叙夹议写法3写作手法26个知识点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它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高中语文必考的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考的知识点高中语文知识点1、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
它原本是配合燕乐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
起初是称“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长短句”或“诗余”。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
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
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
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词的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
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风格。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2、说: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可以叙事,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讲究文采,和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3、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是这次运动的倡导者,他们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持摈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4、“六艺”:一是指《易》、《书》、《诗》、《礼》、《乐》、《春秋》等六种儒家学说。
二是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另外,《诗经》中的“风”“雅”“颂”“赋”“比”“兴”,文学上合称“六义”。
5、赋“赋”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到汉代形成特定的体制。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一、语文知识点1.小说三要素:A人物 B情节 C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 B论据 C论证3.比喻三要素:A本体 B喻体 C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因why 何过how 何果what 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 B偶尾同韵 C中联对偶 D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 B议论 C抒情 D说明 E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喻 D作比较 E分类别F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 B总分结构 C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 B按空间顺序 C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 B对比法 C 喻证法 D E归谬法F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E反问 F设问 G反复 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14.七种短语类型: A并列短语 B偏正短语 C 主谓短语 D动宾短语E动补短语 F介宾短语 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A名词性短语 B动词性短语 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 B谓语 C宾语 D补语 E定语 F状语16.十二词类性:A名动形 B数量代 C副介连 D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 B倒叙 C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A表引文内容省略 B表列举事项省略 C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A表解释说明前文 B表后文跳跃转折 C表声音中断延长D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 A表引用实际内容 B表讽刺反语 C表特定称谓D表着重强调二、语文学法归类1.课文预习六步法:A查注生词,扫清三字 B朗读课文,感知内容C了解作者,把握背景 D标明段序,分清结构E画关键句,体会作用 F简写主旨,归纳特色2.学生课堂听讲五法细听讲做笔记:A听到listen B看到look C写到write D说到 speak E思到think耳眼手嘴脑五官并用3.赏诗三步法:A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把握背景B译析字面通译全诗,分析景情C阐明主旨简述内容,阐明理趣4.划分文章结构四法:A依据表达方式 B找寻明暗线索C依据时空顺序 D依据逻辑顺序5.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A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B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C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D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E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F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G 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H增强语言,突出特征修辞句6.辨别七类文章写法:A对比写法 B象征写法 C烘托写法D以小见大写法 E先扬后抑写法F虚实结合写法 G夹叙夹议写法高考语文易错的108个多音字总结1、单:单shàn,姓老师说,单chán匈奴族首领于只会骑马,不会骑单dān车;2、折:这两批货物都打折zhé出售,严重折shé本,他再也经不起这样折zhē腾了;3、喝:武松大喝hè一声:"快拿酒来我要喝hē十二碗;"博得众食客一阵喝hè彩;4、着:你这着zhāo真绝,让他干着zháo动词急,又无法着zhuó5、蕃:吐蕃bō藏族的前身族在青藏高原生活、蕃fán茂盛、繁多衍了几千年;6、量:有闲心思量liáng她,没度量liàng宽容她;野外测量liáng要量liàng力而行;7、沓:他把纷至沓tà来的想法及时写在一沓dá纸上,从不见他有疲沓ta之色;手应付,心里老是悬着zhe8、烊:商店晚上也要开门,打烊yàng晚上关门过早不好,糖烊yáng溶化了都卖不动了;9、载:据史书记载zǎi,王昭君多才多艺,每逢三年五载zǎi汉匈首脑聚会,她都要载zài歌载zài舞;10、曝:陈涛参加体育锻炼缺乏毅力、一曝pù十寒的事情在校会上被曝bào光,他感到十分羞愧;11、宁:尽管他生活一直没宁níng静过,但他宁nìng死不屈,也不息事宁níng人;12、和:天气暖和huo,小和hé在家和huó动词泥抹墙;他讲原则性,是非面前从不和huò稀泥,也不随声附和hè动词别人,更不会在麻将桌上高喊:"我和hú了;"13、省:湖北副省shěng长李大强如能早些省xǐng悟,就不致于丢官弃职、气得不省xǐng 人事了;14、拗:这首诗写得太拗ào口了,但他执拗niù不改,气得我把笔杆都拗ǎo断了;15、臭:臭气熏天的臭chòu是指气味难闻,无声无臭的臭xiù是泛指一般气味;16、度:度dù姓老师宽宏大度dù名词,一向度duó动词德量力,从不以己度duó动词人;17、哄:他那像哄hǒng小孩似的话,引得人们哄hāng堂大笑,大家听了一哄hòng而散;18、丧:他穿着丧sāng服,为丧sāng葬费发愁,神情沮丧sàng、垂头丧sàng气;19、差:他每次出差chāi差chà不多都要出点差chā错;20、扎:鱼拼命挣扎zhá,鱼刺扎zhā破了手,他随意包扎zā一下;21、埋:他自己懒散,却总是埋mán怨别人埋mái头工作;22、盛:盛shèng老师盛shèng情邀我去她家做客,并帮我盛chéng饭;23、伧:这个人衣着寒伧chen,语言伧cāng俗;24、创:勇于创chuàng造的人难免会遭受创chuāng伤;25、伯:我是她的大伯bó,不是她的大伯bǎi子;26、疟:发疟yāo子就是患了疟nǜe疾;27、看:看kān守大门的保安也很喜欢看kàn小说;28、行:银行háng发行xíng股票,报纸刊登行háng情;29、艾:他在耆艾ài之年得了艾ài滋病,整天自怨自艾yì;30、把:你把bǎ水缸把bà摔坏了,以后使用没把bǎ柄了;31、传:鸿门宴是汉代传zhuàn记而不是唐代传c huán奇;32、荷:荷hé花旁边站着一位荷hè枪实弹的战士;33、涨:我说她涨zhǎng了工资,她就涨zhàng红着脸摇头否认;34、奇:数学中奇jī数是最奇qí妙的;35、炮:能用打红的炮pào筒炮bāo羊肉和炮páo制药材吗 36、给:请把这封信交给gěi团长,告诉他,前线的供给jǐ一定要有保障;37、冠:他得了冠guàn军后就有点冠guān冕堂皇了;38、干:穿着干gān净的衣服干gàn脏活,真有点不协调;39、巷:矿下的巷hàng道与北京四合院的小巷xiàng有点相似;40、薄:薄bò荷油味不薄báo,很受欢迎,但要薄bó利多销;41、拓:拓片、拓本的"拓"读tà ,开拓、拓荒的"拓"读tuò ;42、恶:这条恶è狗真可恶wù,满身臭味,让人闻了就恶ě心;43、便:局长大腹便便pián,行动不便biàn;44、宿:小明在宿sǜ舍说了一宿xiǔ有关星宿xiù的常识;45、号:受了批评,那几名小号hào手都号háo啕大哭起来;46、藏:西藏zàng 的布达拉宫是收藏cáng大藏zàng经的宝藏zàng;47、轧:轧zhá钢车间的工人很团结,没有相互倾轧yà的现象;48、卡:这辆藏匿毒品的卡kǎ车在过关卡qiǎ时被截住了;49、调:出现矛盾要先调diào 查,然后调tiáo解;50、模:这两件瓷器模mú样很相似,像是由一个模mó型做出来的;51、没:驾车违章,证件被交警没mò收了,他仍像没méi事一样;52、舍:我真舍shě不得离开住了这么多年的宿舍shè;53、殷:老林家境殷yīn实,那清一色殷yān红的实木家具令人赞叹不已;54、还:下课后我还hái要去图书馆还huán书;55、系:你得系jì上红领巾去学校联系xì少先队员来参加活动;56、假:假jiǎ如儿童节学校不放假jià,我们怎么办 57、降:我们有办法使从空中降jiàng落的敌人投降xiáng;58、脯:胸脯pú、果脯fǔ不是同一个读音;59、间:他们两人之间jiān的友谊从来没有间jiàn断过;60、石:两石dàn石shí子不够装一卡车;61、劲:球场上遇到劲jìng敌,倒使他干劲jìn更足了;62、茄:我不喜欢抽雪茄jiā烟,但我喜欢吃番茄qié63、刨:我刨bào推刮平木头,再去刨páo挖掘花生;64、弹:这种弹dān弓弹tán力很强;65、颤:听到这个噩耗,小刘颤zhàn栗,小陈颤chàn抖;66、扒:他扒bā下皮鞋,就去追扒pá手;67、散:我收集的材料散sàn失了,散sǎn文没法写了;68、数:两岁能数shǔ数shù的小孩已数shùo见不鲜了;69、参:人参shēn苗长得参cēn 差不齐,还让人参cān观吗;70、会:今天召开的会kuài计工作会huì议一会huì儿就要结束了;71、簸:他用簸bò箕簸bǒ米;72、吓:敌人的恐吓hè吓xià不倒他;73、胖:肥胖pàng并不都是因为心宽体胖pán,而是缺少锻炼;74、耙:你用梨耙bà耙bà地,我用钉耙pá耙pá草;75、伺:边伺cì候他边窥伺sì动静;76、好:好hào逸恶劳、好hào为人师的做法都不好hǎo;77、咳:咳hāi你怎么又咳ké起来了78、处:教务处chǔ正在处chù理这个问题;79、囤:大囤dùn、小囤dùn,都囤tún满了粮食;80、缝:这台缝féng纫机的台板有裂缝fèng;81、澄:澄dèng清混水易,澄chéng清问题难;82、扇:他拿着扇shàn子却扇shān不来风;83、得:你得děi必须把心得dé体会写得de具体、详细些;84、屏:他屏bǐng气凝神躲再屏píng风后面;85、几:这几jǐ张茶几jī几jī乎都要散架了;86、卷:考卷juàn被风卷juǎn起,飘落到了地上;87、乐:教我们音乐yùe的老师姓乐yùe,他乐lè于助人88、了:他了liào望半天,对地形早已了liǎo如指掌了le;89、吭:小李一声不吭kēng,小王却引吭háng高歌;90、粘:胶水不粘nián了,书页粘zhān不紧;91、畜:畜xù牧场里牲畜chù多;92.称:称chèng同"秤"杆的名称chēng、实物要相称chèn93.弄:别在弄lòng堂在玩弄nòng小鸟;94.俩:他兄弟俩liǎ耍猴的伎俩liǎng不过如此;95.露:小杨刚一露lòu头,就暴露lù了目标;96.重:老师很重zhòng视这个问题,请重chóng说一遍;97.率:他办事从不草率shuài,效率lǜ一向很高;98.空:有空kòng闲就好好读书,尽量少说空kōng话;99.泊:小船漂泊bó在湖泊pō里;100.朝:我朝zhāo气蓬勃朝cháo前走;101.膀:膀páng胱炎会使人膀pāng肿吗102.校:上校xiào到校jiào场找人校jiào对材料;103.强:小强qiáng很倔强jiàng,做事别勉强qiǎng他; 104.塞sài外并不闭塞sè,塞sāi子塞sāi不住漏洞; 105.辟:随意诬陷人搞封建复辟bì可不行,得辟pì谣; 106.倒:瓶子倒dǎo了,水倒dào了出来;107.都:大都dū名词市的人口都dōu很多;108.匙:汤匙chí、钥匙shi都放在桌子上;。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1. 文学体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2. 文学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
3. 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如鲁迅的《呐喊》、巴金的《家》、茅盾的《子夜》等。
4. 古典文学:《诗经》、《楚辞》、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5. 现代文学:新文化运动后的文学作品,如胡适的《尝试集》、郭沫若的《女神》等。
二、文言文阅读1. 常见文言虚词:之、者、也、乎、矣、焉、哉等。
2. 古今异义词:了解古代与现代汉语中意义发生变化的词汇。
3. 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等。
4. 古代文化常识:历法、礼仪、官制、地理等。
5. 文言文翻译技巧:直译与意译的结合,注重语境和修辞。
三、现代文阅读1. 文章体裁识别: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描写文等。
2.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等。
3. 文章结构分析:开头、发展、转折、结尾等。
4. 作者观点和态度理解:通过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立场。
5. 文章主旨和意图提炼: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理解作者写作目的。
四、写作技巧1. 写作基本要素:主题明确、结构合理、语言准确、逻辑清晰。
2. 记叙文写作:人物描写、事件叙述、环境描绘等。
3. 议论文写作: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
4. 文章开头和结尾:引人入胜的开头和令人回味的结尾。
5. 修辞运用:恰当使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表现力。
五、古诗词鉴赏1. 诗词基本知识:诗的格律、词的曲牌等。
2. 诗词意象分析:理解诗词中的自然意象、人文意象。
3. 诗词情感体验:感受诗人的情感,理解诗词的情感表达。
4. 诗词语言鉴赏: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如音韵、对仗等。
5. 诗词背景知识:了解诗词创作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
六、修辞与表达1. 修辞手法识别与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反问等。
2.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避免歧义和不恰当的表达。
3. 语言风格和语气:根据场合和目的选择合适的语言风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古代文学常识1. 古代文学的分类:古代文学按体裁分为诗、词、赋、曲以及小说、传记等。
2. 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家:杜甫、李白、苏轼等。
3. 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二、文学常识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通过语言艺术的方式来表达人类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
2. 文学的作用:抒发情感、传递思想、表达社会现象等。
3. 文学的体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三、文学流派1. 现代诗歌:以自由诗为主要形式,强调感觉、形象和语言的运用。
2. 新文化运动:倡导科学、民主和新文化的思想运动,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草地》等。
3. 现代小说:以写实主义为主要倾向,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代表作品有《围城》、《茶馆》等。
4. 新诗潮:诗歌创作手法多样,关注内心世界和个人体验,代表作品有北岛的诗集《北岛诗全集》等。
四、文学常用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对两个事物的相似性进行对比来进行修饰和表达。
2. 拟人:赋予非人事物以人的属性和行为。
3.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点或者程度,以加强感染力。
4. 排比:使用同样的句式结构来列举事物,使句子语言鲜明、有力。
五、文学批评方法1. 内容分析:对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进行剖析和解读。
2. 风格分析:关注文学作品的语言、修辞手法、叙述方式等方面。
3. 时代背景分析:考察文学作品所处的社会、文化、历史环境对作品的影响。
六、常见修辞手法1. 擬声:通过拟人的手法,用声音的形象来描写事物。
2. 排比:使用同样的句式结构来列举事物,使句子语言鲜明、有力。
3. 对偶:通过对两个相对的事物或概念进行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效果。
七、审美常识1. 红、黄、蓝为基本色彩,可以通过色彩的组合和运用产生不同的效果和意境。
2. 对称和平衡是审美的基本原则,使作品更加和谐、美观。
3. 视觉中心是指观看事物时注意力所集中的位置,可以通过放大、强化的方式突出重点。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精选5篇)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精选5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精选篇2)段意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精选篇3)称谓变化。
公式:①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
②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③称谓变化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
常用术语(一)、某句话在文中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 埋下伏笔(记叙类散文) 设置悬念(小说) 为下文做铺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照应开头(议论,记叙,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句子本身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生动形象写出了 + 对象+特征(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强调了+对象+特征(3)设问引起读者思考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精选篇4)诗文佳句赏析。
公式:①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
格式为:……用运的好,描写了(或刻画了)……,十分形象、生动、传神。
②从修辞格来赏欣,见前面修辞格。
③从诗文整句的思想性来赏欣,要从诗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精选篇5)文言句子划分停顿。
公式:①带有“故”、“是以”等标志的句子,在这些词语之后画斜线。
②名词作状语的,在这个词语之前划。
③“可以”类实际是两个词语,在“可”后划。
④主语和谓语之间划。
⑤谓语与宾语之间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讲话致辞、条据书信、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
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以下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篇1一、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矣)2、共其乏困(供)3、秦伯说,与郑人盟(悦)4、失其所与,不知(智)5、何厌之有(餍)6、若不阙秦(缺)二、古今异义(古/今)1、贰于楚也(从属二主、有二心/数词二的大写)2、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3、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4、今有急而求子(您,多指男子/儿子)5、越国以鄙远(边远的地方/粗鄙、低下)6、以烦执事(婉指秦穆公/掌管某事的人)7、亦去之(离开、距离/到达)8、微夫人之力(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驻扎)2、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3、与郑人盟(订了盟约;建立同盟)4、唯君图之(计划,考虑)5、既东封郑(使…成为疆界)6、阙秦以利晋(使…得利)(二)名词作状语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边)2、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3、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到黄昏)(三)动词作名词1、君亦无所害(害处)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四)形容词作名词1、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2、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五)形容词作动词1、因人之利而敝之(损害)2、肆其西封(扩张、延伸)(六)一般动词的使动1、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2、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亏损)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篇2《项脊轩志》一、多义词1、顾: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回头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2、稍:县官日有廪稍之供(公家给的粮食)稍出近之,愁愁然莫相知(逐渐,渐渐)余稍为修葺(稍微,略微)3、置: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安放)内外多置小门(设置)沛公则置车骑(放弃,丢下)4、去: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止十有一月耳(距离)比去,以手阖门(离开)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除掉,去掉)5、归:后五年,吾妻来归(女子出嫁)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回来)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归附)二、词类活用1、雨泽下注(向下,名作状)2、使不上漏(从上面,名作状)3、东犬西吠(向西,名作状)4、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喂养,名作动)5、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亲手,名作状)6、前辟四窗(从前面,名作状)7、垣墙周庭(砌上垣墙,名作动)8、执此以朝(上朝,名作动)三、古今异义词1、先大母(古义:去世的;今义:在前边)2、来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回来)3、凡再变矣(古义:两次或第二次;今义:又)四、特殊句式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2、妪,先大母婢也(判断句)3、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介词结构后置句)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篇3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飨: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用酒食款待,犒劳)2、籍:籍史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登记)3、续: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4、当: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敌,抵当)5、啖:拔剑切而啖之(吃)6、操:大王来何操(拿,携带)7、刑:刑人如恐不胜(以刀割肉)8、胜:刑人如恐不胜(尽)9、乘: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四匹马拉的车)10、窃:窃为大王不取也(副词,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二、通假字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通"俱",全,都)2、距关,毋内诸侯(通"拒",通"纳")3、张良出,要项伯(通"邀")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违背)5、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通"早")6、令将军与臣有卻(通"隙",隔阂,嫌怨)三、一词多义1、因:①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沿袭)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凭借)③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就)④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2、如:①万事如意(顺从)②刑人如恐不胜(像是)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比得上)④沛公起如厕(到)3、举: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高举)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举行)③孙叔敖举于海(被选拔)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夺取)⑤杀人如不能举(尽)4、谢:①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大王(道歉)③乃令张良留谢(辞谢)④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询问)5、意: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料)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神态)6、置: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放置)②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丢下)③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购置)四、词类活用1、军:沛公军霸上(名作动,驻扎军队)2、王:沛公欲王关中(名作动,成为王)3、财物: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名作状,像财物一类的)4、活:项伯杀,臣活之(动词使动,使……活下来)5、兄:吾得兄事之(名作状,像对待兄弟一样)6、籍:籍吏民(名作动,登记)7、目:范增数目项王(名作动,使眼色)8、翼:常以身翼沛公(名作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地)9、何:"大王来何操?"(疑问代词作宾语)10、间:道芷阳间行(名作状,从小路)五、句式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判断句)2、此亡秦之续耳(判断句)3、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疑问句)4、壮士,能复饮乎?(疑问句)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6、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六、难句翻译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译:项伯于是当夜骑马到沛公的军营里。
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译:我进入(函谷)关后,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
3、项庄拔剑起舞。
译:项庄拔出剑来开始舞剑。
4、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
译:秦王有像虎狼一样的.(吞并)之心,杀人如恐不尽。
5、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译: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
6、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译:沛公回到军营,立即杀死了曹无伤。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篇4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徒: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类,属)2、出:其出人也远矣(超出)二、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受:通"授")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三、一词多义1、传: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解释经书的著作)2、师: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名作动,从师)3、从:①惑而不从师(动词,跟随)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介词,自)4、也: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用于句中,舒缓语气,可不译)②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句末语气词,轻微感叹,可译为"啊")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句末语气词,"呢")5、则: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转折连词,却)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条件连词,就)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表判断,译为"就是")6、于:①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比)②而耻学于师(介词,向)③不拘于时(介词,被)④其皆出于此乎(介词,在)7、乎:①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译为"比")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末语气词,反诘语气)8、所以: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用来,"以"作"用"讲,表凭借、手段)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表原因)四、词类活用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意动用法,以……为耻)2、吾从而师之(师:名作动,学习)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形作名,圣人;愚:形作名,愚人)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名作动,学习)5、孔子师郯子(师:名作动,拜师学习)五、古今异义的词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义:所用来……;今义:因此,因果连词)3、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并且,今义:目的连词)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接受初等教育的地方)六、句式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判断句)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3、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动句)4、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介宾短语后置)5、而耻学于师(介宾短语后置)七、难句翻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