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知识框架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学常识梳理必修11.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
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依据创作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2.《雨巷》作者戴望舒,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因成名作《雨巷》而被叶圣陶赠予“雨巷诗人”的美称。
3. 《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新月诗派”代表人物,曾提出现代诗歌创作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主张。
4.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
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
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北方》、《向太阳》。
5.《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著。
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东汉班固著。
《后汉书》作者是南朝范晔。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春秋》、《左传》、宋朝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国别体:以国家为依据记录历史。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
6.《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
7.《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鲁迅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记念刘和珍君》选自杂文集《华盖集续编》。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介绍

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介绍一、教科书的主要特点1.守正出新,突出“综合”型语文教科书的特点本套教科书坚持“守正出新”的编写理念,突出“综合型”语文教科书的特点,充分注意继承我国中学语文教科书编制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同时又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力求使本教科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扎实的基础性和丰富多样的选择空间。
本套教科书所说的“综合”,包括:(一)目标的综合,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综合;(二)内容的综合,包括语文学科内各种要素的综合,以及语文学科与跨领域学习内容的综合;(三)学习方法的综合,让学生了解多种学习方法,学习运用其中一种基本的方法或者能够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几种方法;(四)课程的实施与教科书呈现方式的综合,不是纯粹从一种概念出发而拘泥于某一种方式,也没有采用现时流行的“生活主题”“人文主题”,而是从学习高中语文所需的各方面要素来考虑构建教科书体系。
必修模块的设计尤其体现“综合性”,即密切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能力、初步的理性思维能力。
教科书内容,有阅读鉴赏性的,有积累性的,有活动性的,有问题探究性的,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在继承的同时,我们又非常强调创新,努力体现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对高中语文的要求,注重当代高中学生的实际,使本教科书与时俱进,体现先进的语文教育理念,适合当前在多数地区学生的实际需要。
2.按照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设计教科书结构本教科书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综合考虑,必修课教科书的五个模块,每个模块编为一册。
参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总目标”,本套教科书从“过程和方法”的角度切入,有利于更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个方面的要素,也有利于体现本教科书对“综合型”的追求,从而更充分地展开各方面的目标。
3.沟通语文与社会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体现开放式的教育理念本教科书努力体现开放性。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第一单元欣赏中外小说:《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
相对于初中阶段所学的小说而言,这几篇小说情节结构比较复杂,反映的社会生活面也比较广,而且风格多样。
㈠《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为该书序幕之一,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做了具体的介绍,人物刻画、环境描写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特色。
㈡《祝福》是鲁迅的代表作,关注的是一位下层农村妇女祥林嫂创伤累累而又麻木愚钝的心灵世界,一以贯之地体现了鲁迅关注农民命运、反对封建压迫的主题,代表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成就。
㈢《老人与海》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海明的代表作,成功塑造了一位“硬汉子”形象。
作品中充满象征意味的故事,简洁洗练的文风,生动的心理描写,充分表现了海明炉火纯青的叙事艺术。
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是一种通过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构成了小说的三要素,欣赏《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可以通过分析这三个要素把握小说的主旨。
而其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则是重点,三篇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很成功的,像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祥林嫂、桑地亚哥,无不栩栩如生,研究时可以从人物语言、心理、神态、动作等方面来把握。
另外,在单元提示中提到另外一个研究重点就是品味语言,包括对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以及作者的叙述语言的品味。
前者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可以得到解决,后者则需要单独拿出来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祝福》两篇的叙述语言相对比较客观,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小说大多是这样的风格。
值得注意的是,《老人与海》的叙述语言,前者的有意拖沓、刻意啰唆,后者的简洁明快,都需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欣赏七首唐诗:作者分别是李白、杜甫、白居易和李商隐。
李、杜二人是唐代诗坛最耀眼的两位明星,李白的歌行体诗歌想像丰富,比方奇异,笔法夸张,韵律流转华丽,杜甫的律诗沉郁抑扬,乐律精美,构思奇奥,《蜀道难》和《秋兴》《咏怀古迹》《登高》分别代表了他们诗歌的最高成就。
人教版高中课标语文教材必修五介绍

《装在套子里的人》
1、别里科夫有哪些套子。从中可以看出什么思想性格特点? 2、别里科夫的恋爱史:漫画事件、骑自行车事件、当面交锋事件。 3、小说的主题 。社会的角度/个人的角度。 4、小说主要用夸张和讽刺的手法表现人物。 5、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套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些例子来。
《边城》
1、对美的讴歌:景色美、风情美、人情美。 《边城》的主题。 2、分析翠翠的形象,尤其是心有所属、情窦初开的心理描绘。
《中国建筑的特征》
◦ 梳理文章结构 ◦ 引论——主体——深化——结 语
◦ 课外搜集一些图片,充分利用当 地建筑资源。
《作为生物的社会》
◦1、梳理文章的结构 ◦2、欣赏幽默风趣的语言
《宇宙的未来》
◦ 梳理文章,读懂文章 ◦ 体会这篇演讲词幽默风趣的 语言特点
◦ 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 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 ◦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 ◦ 注重创新——学习写得新颖
◦ 第三部分(第4、5段)即景抒情,先以大起大落 的笔势写兴尽悲来的身世感,接着直抒穷且益坚, 求世济时的坚定信念,体现了昂扬奋发的时代精 神。
◦ 第四部分(第6、7段)倾吐平生之志及今日知遇 之感,点明作序的缘由。
2、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3、学习这篇文章写景的技巧。
其一,色彩变化之美。 其二,远近变化之美。 其三,上下浑成之美。 其四,虚实相映之美。
2、怎样看待庄子的逍遥游? 3、品味庄子浪漫主义的奇丽色彩和
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陈情表》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 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在疏通文字的基础上,梳理文章 的脉络。
3、体会李密的感情,欣赏文章凄切 婉转的陈情技巧。
阅读鉴赏——第三单元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教材目录(全)

第一册阅读鉴赏第一单元1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32 诗两首雨巷………………………………………………………戴望舒 6再别康桥…………………………………………………徐志摩83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104 *中外短诗五首断章………………………………………………………卞之琳15风雨………………………………………………………芦荻15错误………………………………………………………郑愁予16回旋舞………………………………………………保尔·福尔16在一个地铁车站…………………………………………庞德17第二单元5 兰亭集序………………………………………………………王羲之196 赤壁赋…………………………………………………………苏轼227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258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27第三单元9 记念刘和珍君…………………………………………………鲁迅3110 小狗包弟……………………………………………………巴金3611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4012 *金岳霖先生…………………………………………………汪曾祺42 第四单元13 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47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4914 包身工………………………………………………………夏衍5215 *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孙德宏6116 *飞向太空的航程……………………………贾永曹智白瑞雪65表达交流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70)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 (73)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 (76)“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 (79)朗诵 (82)梳理探究优美的汉字 (86)奇妙的对联 (90)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93)名著导读《论语》 (96)《大卫.科波菲尔》 (101)第二册阅读鉴赏第一单元1 荷塘月色………………………………………………………朱自清 32 故都的秋………………………………………………………郁达夫73 *囚绿记………………………………………………………陆蠡114 *瓦尔登湖……………………………………………………梭罗14 第二单元5 《诗经》两首氓 (21)采薇 (22)6 离骚……………………………………………………………屈原247 孔雀东南飞并序 (27)8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33)短歌行………………………………………………………曹操33归国田居(其一)…………………………………………陶渊明34 第三单元9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3610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3811 鸿门宴………………………………………………………司马迁4212 *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46 第四单元13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4914 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5215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5616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杨振宁60表达交流直面挫折学习描写 (66)美的发现学习抒情 (69)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 (73)想像世界学习虚构 (76)演讲 (78)梳理探究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82)修辞无处不在 (85)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88)名著导读《家》 (92)《巴黎圣母院》 (95)第三册阅读鉴赏第一单元1 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 42 祝福……………………………………………………………鲁迅173 *十八岁出门远行……………………………………………余华324 *老人与海……………………………………………………海明威39 第二单元5 蜀道难…………………………………………………………李白526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 (54)咏怀古迹(其三) (54)登高 (55)7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568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 (59)马嵬(其二) (59)第三单元9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6210 劝学………………………………………………………《荀子》6411 *过秦论………………………………………………………贾谊6612 *师说…………………………………………………………韩愈70 第四单元13 动物游戏之谜………………………………………………周立明7414 宇宙的边疆……………………………………………卡尔·萨根7915 *凤蝶外传……………………………………………………董纯才8616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94表达交流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101)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104)善待生命学习论证 (107)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110)讨论 (113)梳理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117)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120)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122)名著导读《红楼梦》 (127)《高老头》 (132)第四册阅读鉴赏第一单元1 窦娥冤…………………………………………………………关汉卿 42 雷雨……………………………………………………………曹禹183 *长亭送别……………………………………………………王实甫294 *哈姆莱特…………………………………………………莎士比亚35 第二单元5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 (46)雨霖铃(寒蝉凄切) (47)6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49)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50)7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3)8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55)声声慢(寻寻觅觅) (55)第三单元9 拿来主义………………………………………………………鲁迅5810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弗罗姆6111 *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周有光6512 *短文三篇热爱生命……………………………………………………蒙田73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74信条………………………………………………………富尔格姆75 第四单元13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7814 苏武传………………………………………………………班固8415 张衡传………………………………………………………范晔9016 *李贺小传……………………………………………………李商隐93表达交流解读时间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97)发现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 (100)确立自信学习反驳 (104)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 (107)辩论 (110)梳理探究逻辑和语文学习 (115)走近文学大师 (119)影视文化 (121)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 (127)《谈美》 (132)第五册阅读鉴赏第一单元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42 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123 *边城…………………………………………………………沈从文184 *哦,香雪……………………………………………………铁凝30 第二单元5 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426 滕王阁序………………………………………………………王勃467 *逍遥游………………………………………………………庄周518 *陈情表………………………………………………………李密54 第三单元9 咬文嚼字………………………………………………………朱光潜5810 孟浩然………………………………………………………闻一多6311 *说“木叶”…………………………………………………林庚6812 *谈中国诗……………………………………………………钱钟书73 第四单元13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8014 作为生物的社会…………………………………刘易斯·托马斯8615 *指印…………………………………………………………丹齐克9116 *宇宙的未来…………………………………………史蒂芬·霍金99表达交流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109)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 (112)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 (116)注重创新学习写得新颖 (121)访谈 (122)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 (127)古代文化常识 (131)有趣的语言翻译 (136)高中语文辅导网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141)《堂吉诃德》 (145)京翰教育中心/。
人教社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知识类型及结构分析

01 引言
目录
02 知识类型分析
03 知识结构分析
04 教学建议
05 结语
06 参考内容
引言
人教社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是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编写的,是高中生学习语文科目的重要载体。该教材突出对学生语 文素养的培养,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为高中生全面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提供了有力支持。本次演示将对该教材的知识类型和结构进行分析,以期为教 师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
3、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积极作用。教师应营 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同时要尊重学生 的个性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结语
人教社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人文性,注重培养学生的 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通过对教材的知识类型和结构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 到教材在文学、文化、语文知识方面的特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与呈现方式。为 了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优势,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跨学科整合能力。教师还应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 围,让学生在一个平等、民主的环境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知识类型分析
1、文学知识:教材选编了大量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涉及小说、散文、 诗歌、戏剧等多种文学体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 域的文学发展历程和特点,掌握基本的文学理论知识和阅读鉴赏技巧。
2、文化知识:教材选文涵盖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传统文化、现代文化、 中外文化等。学生在学习中可以了解我国和世界各地的文化演变、文化交流与 发展,有助于增强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重视字词知识的积累和应用。教材中的字词知识包括基础 汉字、成语、近义词、反义词等,涵盖了常见的词语搭配和用法。字词知识的 学习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教学策略上,教师可以采用 听写、默写、词汇竞赛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字词知识。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5)规定背诵篇目总集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5)规定背诵篇目总集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一1、《沁园春·长沙》2、《雨巷》3、《再别康桥》4、《荆轲刺秦王》(第9段)5、《记念刘和珍君》(2、4节)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二1、《荷塘月色》(4、5、6段)2、《氓》3、《涉江采芙蓉》4、《短歌行·对酒当歌》5、《归园田居》(其一)》*6、《兰亭集序》7、《赤壁赋》8、《游褒禅山记》(第2、3段)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三1、《蜀道难》2、《秋兴八首》(其一)》3、《咏怀古迹》(其三)4、《登高》5、《琵琶行》6、《寡人之于国也》7、《劝学》8、《过秦论》(3、4、5段)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四1、《念奴娇·赤壁怀古》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6、《声声慢·寻寻觅觅》7、《廉颇蔺相如列传》(后5段)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五1、《归去来兮辞》2、《滕王阁序》(2、3段)3、《陈情表》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1)一、《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二、《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她默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背诵

1. 孔子语录2. 鱼我所欲也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 曹刿论战5. 邹忌讽齐王纳谏6. 出师表7. 桃花源记8. 三峡郦道元9. 杂说(四)韩愈10. 陋室铭11. 小石潭记柳宗元12. 岳阳楼记范仲淹13. 醉翁亭记14. 爱莲说15.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6.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7. 关雎18. 蒹葭19. 观沧海(东临碣石)20. 饮酒(结庐在人境)2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2.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23.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2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25.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26. 望岳(岱宗夫如何)27. 春望(国破山河在)2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30.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3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蜀水凄凉地)刘禹锡32. 观刈麦(田家少闲月)白居易33.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34.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35.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36.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37.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38.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39.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40.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41.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42. 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安石43.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4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45.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46.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47.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48.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49.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50. 已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高中课程标准建议诵读篇目51. 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52. 逍遥游(北冥有鱼……圣人无名)53. 师说韩愈54. 阿房宫赋杜牧55. 赤壁赋(壬戌之秋)苏轼56. 氓(氓之蚩蚩)57. 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岂余心之可惩)58. 蜀道难李白59.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杜甫60. 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白居易61. 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李商隐62.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63. 念奴娇(大江东去)苏轼64. 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高考初中建议背诵篇目1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017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梳理(复习)详解

1《沁园春
长沙》: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偏激而产生 的情绪。 义气:敢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和感情。 峥嵘岁月:不平常的岁月。 蹉跎岁月:白白地耽误了时间。 风流人物:对一个时代有影响的人物。
风云人物:在一定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对政局有影响的 人物。
2《雨巷》《再别康桥》: 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 彳亍:由于心情哀伤,走走停停的样子。 凄婉:哀伤。声音悲哀婉转。 凄惘:悲伤而失意,怅惘。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 (正眼看)。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 荆轲等待着一个人,想同 他一起去)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过了一阵,没多久)未发,太子迟(认为迟缓) 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通 ‚已‛,已经)尽矣,荆卿岂(难道)无意哉?丹请先 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 者,竖子也 !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 ( 我 ) 所 以 (……的原因)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 请辞决矣 ! ( 现在太子嫌我走晚了,请允许我告别 吧)‛遂发。
作文链接—— 【适用话题】 选择、爱国、匹夫有责、口才与成功、艺高人胆大、有志 不在年高、 发现人才、隐忍、宽容、知错能改、义与利、变通、 小我与大我、个人与集体、道德与利益、关键时刻彰显个人品 质、站在他人的角度才能说服他人、迂回比正面进攻的效果好、 双赢、目的与策略、机遇与准备……
【素材运用】 举例1:
阴凉:因物体遮住阳光而凉爽。
荫凉:因阳光照射不到而凉爽潮湿。
回溯:向前追溯;回忆;回顾。如: ~ 历史,开拓未 来。 上溯:同“追溯”,从现在向过去的年代推算 / 比喻 逆着时间探求事物的根源。 如:汉字的出现,可以~到五千多年前。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诗歌一、单元教材及重点说明:本单元有诗歌可以共用一个“情”字来概括:《沁园春·长沙》中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普通妇女的歌颂之情。
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
如何体会诗中的情感呢?尤其是如何把握比较含蓄甚至隐晦的诗歌如《雨巷》等表达的思想情感呢?可主要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和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入手。
要多读,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意象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有形与无形的统一。
要注意区分诗中的描述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
描述性意象,在《再别康桥》用得较多,如“云彩”“金柳”“波光”“水草”“星辉”“夏虫”等,而像《雨巷》中的“丁香”“姑娘”、则为比喻性意象(也称象征性意象),它们表达的诗人思想情感丰富深刻,更吸引人,因而更值得揣摩、品味。
二、学习要点:第1课沁园春·长沙一、文学常识: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源于隋唐,盛行于宋。
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词牌:古人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与作品内容无太大关系。
同一词牌的词结构格式相同。
二、课文再现背诵《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七律·长征》《浪淘沙·北戴河》三、写作素材毛泽东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出他在青年时期就有伟大的理想,“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是他当年青春激情的写照。
第2课诗两首雨巷戴望舒一、课文再现背诵重点语段: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高中语文知识点梳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知识点梳理与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知识点梳理与总结第一单元——诗歌一、单元教材及学习重点说明:这个单元主要指导学生鉴赏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
本单元有中国诗歌、外国诗歌,大都是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
主题可以共用一个“情”字来概括:《沁园春长沙》中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错误》中闺中思妇对“归人”的怨情……情感“风景”可谓丰富多样。
教学时,用“情”这根线串起这些看似各不相关的诗歌“珍珠”,学生必收获情感,启迪思想。
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
情感与意象,既是指单元鉴赏重点,也可以说是诗歌鉴赏的主要方法,即:一方面要注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要分析诗中运用的意象。
下面分别说说这两个方面。
如何体会诗中的情感呢?尤其是如何把握比较含蓄甚至隐晦的诗歌如《雨巷》《断章》等表达的思想情感呢?可主要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和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入手。
欣赏技巧是重要的,但须提醒学生要有意识地增加生活阅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文化修养,尤其要广泛阅读中外名诗,培养对诗的感受力和读诗的趣味。
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意象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有形与无形的统一。
具体教学中,要注意区分诗中的描述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又称为实生活意象和象征性意象)。
描述性意象或实生活意象,在《再别康桥》用得较多,如“云彩”“金柳”“波光”“水草”“星辉”“夏虫”等,而像《雨巷》中的“丁香”“姑娘”、则为比喻性意象或象征性意象,它们表达的诗人思想情感丰富深刻,更吸引人,因而更值得揣摩、品味。
二、复习要点:1、基础知识(字音、字形、词语)。
2、按要求朗诵。
3、诗歌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经历。
4、相关的文学常识。
5、分析意象;发挥想像;感受真情;陶冶性情。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导语】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作者高一频道为正在努力学习的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整理》,期望对你有帮助!1.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整理词类活用予分当引决(名词作状语,按名分)诡踪影(形容词作动词,神秘,隐藏)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在草丛里,在露天)道海安、如皋(名词作动词,取道)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词作动词,为……作序)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其疾病而死(名词作动词,患疾病)缇骑按剑而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名词作动词,抚慰)众不能堪,而仆之(动词使动用法,使……倒地)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不敢复有株治(动词作名词,连累治罪的事情)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百姓)则尽其天年(形容词作动词,享尽)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安能屈豪杰之流(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名词作动词,作记)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在函陵)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削弱)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亡)越国以鄙远(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鄙,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阙秦以利晋(动词使动用法,使……侵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益)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作状语,在东方、在西方;名词使动用法,使……为边疆)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名词作状语,向西)间至赵矣(名词作状语,从小路)卒廷见相如(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怒发上冲冠(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臣乃敢上璧(名词作动词,献上)舍相如广为传(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名词作动词,穿,怀里藏着)赵王鼓瑟(名词作动词,弹)秦御史前书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左右欲刃相如(名词作动词,用刀杀)臣舍人相如止臣曰(使动用法,使……止,禁止)宁许以负秦曲(使动用法,使……承当)归璧于赵(使动用法,使……归)臣请完璧归赵(使动用法,使……完全)大王必欲急臣(使动用法,使……急,逼迫)秦王恐其破璧(使动用法,使……破)未尝有坚明束缚者也(使动用法,使……坚明,坚守,恪守)毕礼而归之(使动用法,使……完毕)且庸人尚羞之(意动用法,以……为羞)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道芷阳间行(名词作动词,取道)籍吏民(名词作动词,登记)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用眼示意)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与……友善)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沛公今事有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豪毛不敢有所近(形容词作动词,接触,感染)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使动用法,使……随从)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动词使动用法,使……纳入)拔剑撞而破之(动词使动用法,使……破)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时)顺流而东行(名词作状语,向东)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名词作状语,朝东,向东)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作名词,美景)众闻则非之(形容词作动词,指责、非难)上为政者得则罚之(名词作状语,在上)以亏人自利也(使动用法,使人亏)从而誉之(名词作动词,称赞)2.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古今异义1、室仅方丈(方丈,古:一丈见方今:庙宇里的住持)2、墙常常而是(常常,古:到处今:常常)3、余自束发(束发,古:表示儿童今:扎头发)一词多义1、始室始洞然(副词,才)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副词,起初,起先)2、过日过午已昏(动词,偏过)大母过余曰(动词,探望)从轩前过(动词,经过)3、置顾视无可置者(动词,放置)内外多置小门(动词,设置)4、而余扃牖而居(连词,表修饰)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连词,表并列)墙常常而是(连词,表修饰)某所,而母立于兹(通“尔”,代词,你的)呱呱而哭泣(连词,表修饰)5、为始为篱,已为墙(动词,扎/砌)轩东故尝为厨(判定词,是)庭中通南北为一(判定词,是)吾从板外相为应对(介词,为,给)余稍为修萁(介词,为,给)6、以以当南日(连词,表目的,用来)能以足音辨人(介词,凭借)执此以朝(相当于“而”,连词,表修饰)7、谓且何谓阁子也(叫做)妪每谓余曰(告知,对……说)8、一庭中通南北为一(整体)先妣尝一至(副词,时而)9、日不能得日(阳光)日过午已昏(太阳)一日,大母过余曰(天,一昼夜为日)10、先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在……之前)先大母婢也(去世的,已故的)11、前前辟四窗(名词作状语,在前方)从轩前过(前面)12、之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助词,的)他日汝当用之(代词,指象笏)儿之成(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顷之(助词,调解音节)13、西东犬西吠(名词作状语,向西边)室西连于中闺(西边)14、得不能得日(照到)得不焚(能够)15、已日过午已昏(副词,已经)已为墙(副词,不久)16、当以当南日(挡住)他日汝当用之(应当)17、然室始洞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然余居于此(连词,然而,但是)18、书借书满架(书籍)或凭几学书(写字)19、食小鸟时来啄食(食品)欲食乎(吃)20、大大类女郎也(副词,很,非常)先大母婢也(大母,双音节词,指祖母)21、所某所而母立于兹(地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动词前的指导代词,……的……)22、从吾从板外相为应对(介词,由,自)从余问古事(动词,跟从)23、自余自束发(从,由,介词)自语曰:“……”(自己,代词)24、归吾妻来归(动词,女子出嫁)吾妻归宁(动词,返回。
2017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材梳理(复习)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 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 牙吮血,杀人如麻”。 2006四川、2008全国、2010江苏
夸张的手法。
极写蜀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险恶。
表达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秋色萧森,冷暖对照; 老大伤悲,凄苦落寞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惊风骇浪,萧条阴晦; 时局不安,阴沉郁闷
暮年飘零,羁旅江上; 思乡不归,无奈凄伤 急切盼归,无家可归; 孤独郁闷,惆怅凄凉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诗人的悲愁情怀 秋天万物凋零,霜风渐冷,给人以苦寒之感, 容易使人产生人生迟暮,功业难成之类的联想, 但也催人奋进,令人振作。杜甫的悲愁,融入了 羁旅的愁思,家国的忧伤,身世的感慨,显得更 加沉郁厚重。
D
《祝福》
社会悲剧
对病态社会的深刻剖析 对旧社会的不合理性、非人性的有力否定
反封建、启蒙思想、改造国民性、变革社会
概括祥林嫂形象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 的典型。她勤劳善良、安分耐劳、 质朴、顽强,生活要求低; 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争得做 人的起码权利,反而被践踏、遭迫 害、被愚弄、受鄙视,最终为旧社 会吞噬。
2、营造出了一种凄清的气氛。
3、表达了作者对蜀道艰险的慨叹。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 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2007海南、宁夏 2010安徽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教学博苑12-21 0952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现代诗新[1]文章摘要: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主要选择了现代新诗的学习,包括《沁园春长沙》《诗两首》《大堰河——我的保姆》三首现代新诗。
【编者按】在高中阶段,语文学习将与以往有所不同。
语文教科书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必修共5册。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内容分为:阅读欣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
这四个部分,前三个部分纳入课内学习计划,“名著导读”可在课外自主安排。
“阅读欣赏”是教材的主体,可分为4个单元,情感与意象(现代诗歌)、提要钩玄(古代叙事散文)、品人与品文(记叙散文)、博览约取(新闻、报告文学)。
目前,对高中语文必修部分的基础知识的总结,可分为:情感与意象(现代诗歌)、提要钩玄(古代叙事散文)、品人与品文(写人记事散文)、博览约取(新闻、报告文学)、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这七个部分。
1 沁园春长沙【课文简介】《沁园春长沙》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整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斗志。
【字音】沁(qǐn)园春百舸(gě)峥(zhēng)嵘寥廓(kuî)挥斥方遒(qiú)漫(màn)江携(xiã)来浪遏(â)飞舟【多音字】数字 \数典忘祖 \数见不鲜汗水 \可汗遒劲\ 劲头【相近字】沁香分泌谩骂漫江惆怅为虎作伥苍茫沧桑阻遏碣石【字词解释】橘子洲:又名水陆洲,在长沙西面的湘江中。
舸:大船。
这里泛指船只。
寥廓:指宇宙的广阔。
峥嵘:本义形容山势高峻突出,引申为不平常。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十足。
遒,强劲有力。
激扬:激浊扬清,批评坏的,褒扬好的。
粪土:把…视为粪土 ,意动用法。
中流:江心水深急流的地方。
【近义词辨析】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必背篇目全集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5)规定背诵篇目总集总目录: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1)1、《沁园春•长沙》2、《雨巷》3、《再别康桥》4、《烛之武退秦师》5、《荆轲刺秦王》(第8段)6、《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2)1、《诗经•氓》*2、《离骚》(节选)3、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4、《兰亭集序》5、《赤壁赋》6、《游褒禅山记》(第2、3段)*7、《荷塘月色》(第4、5、6段)*8、《孔雀东南飞》(开头到“千万不复全”)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3)1、《蜀道难》2、《秋兴八首》(其一)3、《咏怀古迹》(其三)4、《登高》*5、《琵琶行》(并序)6、《寡人之于国也》7、《劝学》8、《过秦论》(第3、4、5段)*9、《锦瑟》*10、《马嵬》(其二)*11、《师说》高中部分(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人教版高中语文是针对高中生的一套教材,文言文也是其中的必修内容。
对于学习文言文的同学们来说,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一、文言文的基本特征1. 延续性: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形式,具有历史性和延续性。
2. 书面性:文言文是书面语言,使用频率较低,比口语更为正式、庄重。
3. 偏重单音节词的使用:文言文偏重使用单音节词,多字词少用,而且多数多音字都使用其一种音。
4. 原则上不添加语音标记:文言文原则上不添加语音标记,同学们需要凭借自己对古代汉语的了解和推测,理解词语的意义和读音。
5. 遣词造句精炼:文言文的语言表达具有很强的遣词造句精炼性,用词简练、意义深刻、表达精准。
二、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及句型1. 简单句:文言文的简单句结构比较单一,基本上是主、谓、宾的结构。
2. 并列句:并列句是由两个或多个意义相对独立而又具有平行关系的句子由并列连词连接起来的句子。
3. 复句:复句包括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
4. 省略:省略是文言文语法的一种重要特点,主要表现为省略主语、宾语等。
5. 倒装:倒装的句型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主要表现为谓语动词及宾语的位置调换。
三、文言文的辞格特点1. 用典:文言文中普遍采用用典的方法,即借古喻今、以经典之言明事理。
2. 对偶:对偶是文言文中一种较为常见的辞格特点,通过对语言结构和词语的对称、对比、反复等方式,强调思想的辞藻修饰,使句子意味更加深刻。
3. 排比:排比是文言文中一种常用的句式和修辞手法,把一系列句子按照比较、对照、补充等关系排列在一起,使文章气势磅礴,概括精炼。
4. 比拟:文言文中常用比拟的手法来表达抽象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对不同事物共同之处的对比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
5. 比喻:比喻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用具体的事物和形象来代替抽象的概念和情感,使其更易于理解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的总体框架及其课程目标新课改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结构是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
它们的共性在于基础性和均衡性;它们的区别在于选修课程除基础性之外,还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把握它们的共性和区别,是合理实施教学的前提条件。
其中必修课程的总体框架如下:
具体表现是包括五个模块,每个模块分为四个系列
五个模块:即1-5册教材,每册36个学时,半个学期。
四个系列: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
其课程目标要求如下:
一、必修课程目标
(一)阅读与鉴赏
(1)强调提升人的文化品味,构建人的精神世界。
(2)强调发展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3)强调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意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表达与交流
1.书面表达与交流
(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对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思考。
(2)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
(3)在语言运用中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2.口头表达与交流
(1)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
(2)在言语实践中提高口头表达和交流的技能技巧。
(3)掌握“演讲”“讨论”“辩论”“朗诵”等不同交流形式中语言运用的要求。
(三)、梳理与探究
这是语文教学的专题活动,其中“梳理”要重视语言现象和语文知识的积累和整合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巩固所学知识。
“探究”属于文学和文化现象的专题研究,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要注意三点:(1)把握弹性,有所选择;(2)提前布置,重视交流;(3)注重基础,加强应用。
(四)、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共选10部中外名著,每册安排2部。
导读内容包括“背景介绍”“作品导读”和”“思考与探究”3个部分。
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思考能力和欣赏水平。
二、选修课程目标
(1)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侧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侧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3)文化论著研读,侧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附:新课改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知识框架
1、现代新诗
必修一: 2、古代记叙散文
3、写人记事的散文
4、新闻和报告文章
1、写景状物散文
2、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必修二: 3、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4、演讲辞
1、中外小说
2、唐代诗歌
必修三: 3、古代议论性散文
4、科普文
阅
读 1、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鉴 2、宋词
赏必修四: 3、随笔、杂文
4、古代人物传记
1、小说
2、古代抒情散文
必修五: 3、文艺评论和随笔
4、自然科学小论文
1、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2、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
必修一: 3、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写作: 4、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
1、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
2、直面挫折:学习描写
必修二: 3、美的发现:学习抒情
表 4、想象世界:学习虚构
达
交 1、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流 2、学会宽容:学习选取和使用论据
必修三: 3、善待生命:学习论证
4、爱的奉献:学习议论的记叙
1、解读时间: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2、发现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
必修四: 3、确立自信:学习反驳
4、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
1、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2、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
必修五: 3、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
4:注重创新:学习写得新颖
1、朗诵
2、演讲
口语: 3、讨论
4、辩论
5、访谈
1、优美的汉字
2、奇妙的对联
必修一: 3、新词语与流行文化
1、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2、修辞无处不在
必修二: 3、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梳
理 1、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探必修三: 2、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究 3、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1、逻辑和语文学习
必修四: 2、走近文学大师
3、影视文化
1、文言词语和句式
必修五: 2、古代文化常识
2、有趣的语言翻译
名著导读:
1、《论语》
2、《大卫.科波菲尔》
3、《家》
4、《巴黎圣母院》
5、《红楼梦》
6、《高老头》
7、莎士比亚戏剧
8、《谈美》
9、《三国演义》 10、《堂吉诃德》
本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