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

合集下载

皮亚杰《儿童心理学》读后感

皮亚杰《儿童心理学》读后感

皮亚杰《儿童心理学》读后感篇1:《儿童心理学》读后感看完这本书之后,感觉收获颇多,内容很丰富,比几年前的考试教材中的《儿童心理学》详细。

本书一共有十个章节,中间的几个章节印象尤为深刻,因此撷取几点,跟大家分享一下感受。

第四章建立关系依恋关系的建立对儿童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父母对婴儿反应的敏感性决定了这个孩子以后心智的发展。

第五章情绪发展情绪并不完全是消极的东西,它被认为对社会适应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它在人际关系中起重要的作用。

情绪有生理基础,是人类的天赋的一部分。

新生儿就是通过情绪来满足自己生理上的需求。

儿童不仅体验情绪,而且还思考情绪,一旦他们能够说话了,他们就可以指称各种情绪,思考情绪,并和他人讨论情绪。

儿童首先和父母进行交谈,这种对话进行越频繁,儿童的情绪理解力就越高。

情绪发展因此受到社会经验影响。

让儿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是相当重要的,若不能习得这种技能会给他以后的社会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这个能力的发展就是将看护人的外在控制转移为孩子的自我控制,这个过程要持续整个儿童期,并且涉及到学习许多调节自我情绪及其表达的策略。

第六章作为科学家的儿童: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智力是对环境的适应。

皮亚杰的目的就是探索儿童是怎样逐渐地实现这一是应当。

他关注的是只有有限的心理能力的新生儿是如何发展成有复杂思想的成熟个体的。

强调即使是婴儿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周围的世界。

儿童对环境怀着浓厚的好奇心,想要探索河研究;但是他们不是随意地去做的`,而是通过选择与已有的心理结构相一致的经验。

儿童就像“小科学家”一样:通过实验来使他们的新经验富有意义,并把此经验纳入他们已有的理解方式中;如果不行的话,他们就会扩展已有的,或创造新的理解方式。

第七章儿童是学徒:维果斯基的社会认知发展理论我感觉这一章是我收获最大的一部分,已经做了详细的总结:从1.最近发展区;2.成人如何帮助儿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如何提供有效帮助;4.同伴能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吗;5.文化因素在成人对儿童学习帮助中起什么作用;6.合作胜于单干吗?这6个方面进行陈述。

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2022年学习材料

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2022年学习材料

自幼聪慧过人,10岁发表有关乌类生活论文,有科-学神童之称。-■-22岁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这时主要兴趣 生-物学。研究生态学和适应问题,发展了他的中心论-题。适应是建立在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不断取得-平衡的基础 上。
,1921年皮亚杰任日内瓦大学卢梭研究所的实验主-任,1940年担任卢梭研究所所长。50年代之前,-皮亚杰 要从事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在日内瓦大学建立了国际发生认识论研究中心,并-担任该中心主任直到逝世。
感知运动阶段0-2岁的六个亚阶段-年龄-阶段特点-二级模式间的协调-8≈12-动作和客体开始分离,为达到目 能协调两种或两-个月-种以上动作,是一种真正有计划的反应。-e.g.拿开布,找到布下面的娃娃。-第三循环反 阶段-1218-开始积极地作用于客体,并有目的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新办法。e.g玩具放在床单的另一头儿童摸不 的-地方,他偶然拉动了床单发现床单运动和玩具的关-系,继续拉动床单,直到拿到玩具。-符号问题解决一内-18 24-能用简单的符号行为进行心理操作,对如何解决问-部实验-题表现出一定的“洞察力”e.g儿童只要通过观察 就可发现用竹竿可拿到高处的物体,而无需从尝试-中发觉这个道理。
动作(起源)-主体二客体世界-—一适应实质-反作用-本质(平衡)
⊙适应通过两种形式实现:-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T+|→ T+E-顺应(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平衡一不平衡一平衡
同化-狗-+花狗-白狗(量的变化)-顺袤牛(不同类,质的变化)
感知运动阶段0-2岁的六个亚阶段-年龄-阶段特点-反射活动阶段-0≈1-练习先天的反射活动,并对新刺激进行 化和顺应。-个月-e.g.吸吮反射、游泳反射等-初级循环反应阶段-1≈4-出现简单的重复行为,自己能做出和 制某些反应。-.g,当婴儿的手偶然碰到自己的嘴时,就可能吸吮-自己的手,一旦有了这种经验,婴儿就可能重复这 -动作-二级循环反应阶段-48-婴儿的行为开始转向外部客体,并能通过操作外部客-体而给自己带来乐趣;开始有 简单的意向行为能力-e.g.婴儿用手挥舞摇棒,使其发出声响。

《教育心理学》几种主要的发展理论

《教育心理学》几种主要的发展理论

《教育心理学》几种主要的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是当代的儿童心理学家。

他把心理学的研究同生物学、逻辑学以及认识论结合在一起,着重研究儿童的认知、智力、思维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从而形成了"发生认识论"。

这种学说,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验方法上都有其自身的特色,成为当代儿童心理学最重要的一个学派。

这个学派以他长期从事研究工作的地点来命名,又称为"日内瓦学派"。

他对儿童心理学的重要贡献,是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他把结构主义思想引入心理学,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由于认知结构的不同水平而表现出阶段的特征。

因此,他的学说从哲学思潮的归属上来说,属于结构主义流派。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把个体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归纳为两个主要方面,即知识形成的心理结构(认知结构)和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机制。

他认为新知识乃是连续不断构成的结果。

他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一种适应(adaptation),即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并通过主体不断自我调节而建构,或再建心理结构的机制。

制约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成熟(主要指神经系统的成熟)、物理经验、社会经验和平衡。

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的: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

同化就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或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是主体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因而需要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equilibrium)。

如果机体和环境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

这种不断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也就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实质和原因。

皮亚杰把表征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智力结构的概念称之为图式(scheme)。

图式就是动作或心理运算的结构。

基于大单元语文教学的教师阅读书籍

基于大单元语文教学的教师阅读书籍

基于大单元语文教学的教师阅读书籍
1、《教育的目的》【英】怀特海著/庄莲平,王立中译文汇出版社
2、《什么是教育》【德】卡尔·雅斯贝斯著/邹进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3、《民主主义与教育》【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4、《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法】埃德加·莫兰著/陈一壮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5、《儿童心理学》【瑞士】J.皮亚杰、B.英海尔德著/吴福元译商务印书馆
6、《思维与语言》【苏】列夫·维果茨基著/李维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7、《儿童的人格教育》【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彭正梅、彭莉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8、《静悄悄的革命》【日】佐藤学著/李季湄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9、《儿童发展》(美)贝克,吴颖译江苏教育出版社。

儿童心理学之父——皮亚杰

儿童心理学之父——皮亚杰

儿童心理学之父——皮亚杰时代精神唤醒了皮亚杰——东华高中陆波(原创)马克思说:“每个理论都有其出现的世纪。

”(《马恩全集》,第一卷,第113页)皮亚杰的著作尽管语言艰涩,但是只要硬着头皮啃下去便会发现:皮亚杰的学说的出现并非偶然,它的产生不仅受到历史传统的巨大影响,也反映了一定社会和历史的需要。

皮亚杰的学说,接受欧洲大陆的传统、特别是法语国家的传统,多于接受英美的传统。

他的结构主义心理学,也是从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首先在其扛鼎之作《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的符号系统说中萌发出来的。

与他同时,还有法国的列维—斯特劳斯用结构主义来对人类学研究和考察,都是最早把结构主义的方法用于别的人文科学的滥觞之一。

在本世纪初,当风靡一时的联想主义心理学派的影响日趋衰弱之际,符兹堡(Würlurg)学派的“思维心理学”、瑞士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以及法国的比纳、瑞士的克拉帕瑞德(Claparide)等人以反联想主义的立场,把结构的概念引入了心理学科。

皮亚杰早年曾追随一九一二年在德国由韦特墨、考夫卡和苛勒创始的格式塔(Gestalt)理论,其实也是一种结构论。

只是格式塔的“结构”是一种静止的、凝固的完形,追求所谓“纯粹的、未被历史或发生‘污染’的,没有机能和脱离主体的结构”。

而这种结构却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皮亚杰后来摒弃了它。

追溯得更早,皮亚杰的挚友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在一九○二年就设想过用逻辑图式来说明人类的智慧行为,后来皮亚杰自己也承认,当年鲍氏的假设是他的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前驱。

皮亚杰对认知结构的研究,始于二十年代,是从研究儿童的语言与思维发展入手的。

上个世纪法国的卢梭、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和德国的福洛拜尔,直至后来意大利的蒙台梭利正是儿童心理学的先驱。

皮亚杰长期从事研究工作的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本身就有大规模研究儿童心理的传统,克拉帕瑞德等人在一九一二年创立这学院起,就已运用实验法、观察法、谈话法等心理实验手段,对儿童的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开展了研究工作。

皮亚杰《儿童心理学》阅读报告

皮亚杰《儿童心理学》阅读报告

文献阅读报告--《儿童心理学》皮亚杰《儿童心理学》这本书是皮亚杰儿童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总结,是他已出版的有关儿童心理学著作的概括。

本书共为六章。

第一、二章论述了感知运动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第三章论述了前运算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第四章论述了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第五章论述了形式运算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第六章是本书的结论,阐述心理的发展阶段理论和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在《儿童心理学》中,体现了皮亚杰的下列思想、观点和理论:(一)智慧的本质是适应,认知以动作为基础。

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是适应,适应依赖于一定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以图式为基础,通过同化的(一)智慧的本质是适应,认识以动作为基础。

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是适应,适应依赖于一定的认识结构,认识结构是以图式为基础,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来形成和发展的。

智慧行为就是基于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的作用,从最初的不稳定的平衡过渡到逐渐稳定的平衡。

认识结构就是在这种平衡一一不平衡一一平衡一一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

(二)刺激与反应的关系是一种双向活动的关系个体将刺激(S)同化到已有的认识结构之中,才对刺激(S)做出反应(R),即二者之间的关系为SR。

智慧的增长是在这种双向活动中得以完成的。

(三)儿童心理的发展存在四个大阶段,每一阶段有其自己的整体结构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存在四个大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每一阶段有其自己的整体结构和行为模式,构成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特征。

1.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依赖感知与动作的协调来区分主客体,建构客观现实,处于智慧萌芽期。

感知运动阶段的感知运动智慧”是智慧的萌芽,儿童的动作尚未内化,没有表象,不具有运算”的性质。

2.在前运算阶段,儿童依靠表象和语言来认识世界,为运算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出现了信号性功能,即能对当前并未知觉到的事物唤起表象,外在的感知运动模式内化成为表象或表象模式。

儿童心理学概述

儿童心理学概述

儿童心理学概述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儿童从出生到青少年期间的心理发展、行为和思维等方面的问题。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认知、情感、社交、道德、性别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对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理论模型、研究方法和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研究内容1、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儿童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该领域的研究者探究儿童在各个发展阶段对信息的感知、记忆、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等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

其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被广泛应用。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在这些阶段中,儿童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语言能力和推理能力都会有不同的变化。

2、情感发展情感发展是儿童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该领域的研究者主要关注儿童在情感认知、情感体验和情感调节等方面的发展过程。

情感发展的重要性在于它与儿童的心理健康和社交适应能力密切相关。

情感发展也会受到家庭、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爱滋病孤儿、家庭暴力、病态家庭等各种不健康的因素都会对儿童的情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社交发展社交发展是儿童心理学的另一个研究领域。

该领域的研究者探究儿童在社交交往、社交规则和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发展过程。

儿童在社交发展中所具备的各种能力,例如理解他人的意图、分享情感、沟通技能和协作能力,对其成长和学习都具有重要影响。

4、道德发展道德发展是儿童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该领域的研究者探讨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观念的发展过程。

在道德发展领域,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被广泛应用。

科尔伯格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前成人期、常规成人期和后成人期。

在这些阶段中,儿童的道德思维和行为表现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5、性别发展性别发展是儿童心理学的另一个研究领域。

该领域的研究者主要探究儿童在性别认同、性别角色和性别行为等方面的发展过程。

性别发展的重要性在于它对儿童的身份认同、自我概念和社交互动等方面都产生影响。

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

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
关注文化和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因素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文化和社会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探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儿童发展 的共性和差异性。
创新研究方法
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可能会发展出更多创新的研究方法,如使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来 模拟儿童发展的环境,从而更准确地观察和测量儿童的发展过程。
06 总结与展望:皮亚杰儿童 心理学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神经科学角度的反思
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有研究者开始从脑发育的角度审视皮亚杰的 理论,提出认知发展可能与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有更直接的联系。
教育实践的挑战
皮亚杰的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一些教育者指出其理论 过于抽象,难以直接应用于课堂实践。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跨学科融合
未来研究可能会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结合神经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视角来深入研究 儿童发展。
程,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四个基本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02 03
认知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 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2岁 以后)。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特点和发展任务。
儿童心理学研究方法
皮亚杰倡导临床法研究儿童心理,通过观察、谈话和测验等手段深入了 解儿童的内心世界。他还提出了著名的守恒实验、三山实验等经典实验 范式。
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以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并促进他们的进一步发展。
05 皮亚杰儿童心理学在当代 的争议与挑战
理论争议点剖析
阶段论的固定性
皮亚杰的理论认为儿童发展经历固定阶段,但批评者指出 这些阶段可能并不总是线性或固定的,不同文化和社会背 景下的儿童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

皮亚杰、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

皮亚杰、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

皮亚杰、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皮亚杰(J·piaget,1896—1980),是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

生于瑞士纳沙特尔(Neuchatel)。

1915年和1918年相继获纳沙特尔大学学士学位和科学博士学位,1921年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

早年对哲学、生物学、心理学和逻辑学具有浓厚的兴趣,以后长期从事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曾在苏黎世和巴黎从事过精神病诊治和儿童测验工作。

1921年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研究主任”。

1929年任日内瓦大学科学思想史教授,对儿童的动作和思维活动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

1940年起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院长兼心理实验室主任,后任瑞士心理学会主席。

1954年任国际心理学会主席。

1955年起,任日内瓦“发生认识论国际研究中心”主任,直至去世。

他还是瑞士《心理学杂志》主编及日内瓦《心理学文库》、巴黎《儿童》和《辩证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探究》等刊物的编委。

他曾被哈佛、巴黎、布鲁塞尔、剑桥、耶鲁、坦普尔等20多所著名大学授予名誉学位,并获得埃拉斯穆斯·巴尔赞、桑代克等多种科学奖。

皮亚杰和同事英海尔德(B·Inhelder)、辛克莱、伦堡希等人组成了以他为代表的“日内瓦学派”。

该学派的研究方法为临床法,即从整体出发,研究儿童。

强调研究的自然性质。

在观察中,让儿童自由谈话,叙述活动过程,间或配以儿童的动手操作,从儿童的错误中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过程。

为了避免儿童谈话偏离主题,主试可以作必要的提问,并详细记录,以便分析和判断。

皮亚杰早年的研究主要以自己的三个孩子为被试,后扩大实验取样范围,采用数理逻辑概念,着重对儿童认识发展做质的分析。

他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发生认识论的理论体系,通过儿童心理学,将生物学与认识论和逻辑学相融合,揭示认识增长的机制,使传统认识论成为一门实证的经验科学,提出了认知结构的构造理论,强调主体认知结构在认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皮亚杰《儿童心理学》阅读报告

皮亚杰《儿童心理学》阅读报告

文献阅读报告--《儿童心理学》皮亚杰《儿童心理学》这本书是皮亚杰儿童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总结,是他已出版的有关儿童心理学着作的概括。

本书共为六章。

第一、二章论述了感知运动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第三章论述了前运算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第四章论述了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第五章论述了形式运算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第六章是本书的结论,阐述心理的发展阶段理论和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在《儿童心理学》中,体现了皮亚杰的下列思想、观点和理论:(一)智慧的本质是适应,认知以动作为基础。

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是适应,适应依赖于一定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以图式为基础,通过同化的(一)智慧的本质是适应,认识以动作为基础。

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是适应,适应依赖于一定的认识结构,认识结构是以图式为基础,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来形成和发展的。

智慧行为就是基于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的作用,从最初的不稳定的平衡过渡到逐渐稳定的平衡。

认识结构就是在这种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

(二)刺激与反应的关系是一种双向活动的关系个体将刺激(S)同化到已有的认识结构之中,才对刺激(S)做出反应(R),即二者之间的关系为S R。

智慧的增长是在这种双向活动中得以完成的。

(三)儿童心理的发展存在四个大阶段,每一阶段有其自己的整体结构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存在四个大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每一阶段有其自己的整体结构和行为模式,构成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特征。

1.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依赖感知与动作的协调来区分主客体,建构客观现实,处于智慧萌芽期。

感知运动阶段的“感知运动智慧”是智慧的萌芽,儿童的动作尚未内化,没有表象,不具有“运算”的性质。

2.在前运算阶段,儿童依靠表象和语言来认识世界,为运算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出现了信号性功能,即能对当前并未知觉到的事物唤起表象,外在的感知运动模式内化成为表象或表象模式。

探寻儿童智慧的起源——皮亚杰

探寻儿童智慧的起源——皮亚杰

走近皮亚杰今天所有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中,都会提到“皮亚杰”这个名字,旁边还常常配有他那经典的造型照片——或戴着贝雷帽,或叼着烟斗,目光温和而智慧。

儿童心理学在皮亚杰之前已经诞生,在他之后仍在发展。

然而,皮亚杰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思想巨人,他为儿童心理学的大厦搭好了基本框架,他提出的问题、发现的现象、使用的方法,至今仍在源源不断地为心理学研究者提供养分;他的著作往往晦涩难懂,然而他对于儿童认知发展与教育的核心观点已成为当今教育理论界的“常识”。

当然,如今的幼教实践中最急需的,正是普及这样的常识。

让我们一起走近皮亚杰,了解他的成长经历、教育观点,以及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1. 教育的本质:理解即发明这是皮亚杰1970年代出版的一本著作的名称。

与之相映成趣的,是他的学生、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卡米的一本著作,叫《儿童重新发明数学》。

这可以说是皮亚杰教育思想的根本观点:儿童学习、理解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过程;知识是主体建构起来的,儿童绝不是被动接受或只是去发现那些业已存在的东西。

“理解即发明”,即便是在40多年后的今天,这一表述仍然振聋发聩。

它提醒我们,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会超出我们日常的经验和想象。

因此,教育者必须了解儿童的学习过程,才能真正进行科学的教育。

“教育应该成为一门科学”,这是皮亚杰教育思想的核心。

他指出,旧教育的弊端在于过分强调教学法而忽视儿童,而教师对自己“怎么教”比对学生“怎么学”更感兴趣。

他大声疾呼儿童心理学应成为教育的基础学科。

皮亚杰所在的卢梭学院实质上就是一所培训师资的学校,在皮亚杰的努力下,该学院形成了儿童发展理论研究的特色,学生在接受教师职能培训的同时也进行儿童心理研究。

无疑,它体现了以“学生如何学”,而不是以“教师如何教”为重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本教育思想。

2. 教育的目标:“教懂”比“教会”更重要人类的知识非常广泛,皮亚杰将其分为三种类型:数理逻辑知识,物理知识,社会习俗知识。

皮亚杰、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

皮亚杰、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

皮亚杰、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皮亚杰(J·piaget,1896—1980),是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

生于瑞士纳沙特尔(Neuchatel)。

1915年和1918年相继获纳沙特尔大学学士学位和科学博士学位,1921年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

早年对哲学、生物学、心理学和逻辑学具有浓厚的兴趣,以后长期从事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曾在苏黎世和巴黎从事过精神病诊治和儿童测验工作。

1921年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研究主任”。

1929年任日内瓦大学科学思想史教授,对儿童的动作和思维活动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

1940年起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院长兼心理实验室主任,后任瑞士心理学会主席。

1954年任国际心理学会主席。

1955年起,任日内瓦“发生认识论国际研究中心”主任,直至去世。

他还是瑞士《心理学杂志》主编及日内瓦《心理学文库》、巴黎《儿童》和《辩证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探究》等刊物的编委。

他曾被哈佛、巴黎、布鲁塞尔、剑桥、耶鲁、坦普尔等20多所著名大学授予名誉学位,并获得埃拉斯穆斯·巴尔赞、桑代克等多种科学奖。

皮亚杰和同事英海尔德(B·Inhelder)、辛克莱、伦堡希等人组成了以他为代表的“日内瓦学派”。

该学派的研究方法为临床法,即从整体出发,研究儿童。

强调研究的自然性质。

在观察中,让儿童自由谈话,叙述活动过程,间或配以儿童的动手操作,从儿童的错误中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过程。

为了避免儿童谈话偏离主题,主试可以作必要的提问,并详细记录,以便分析和判断。

皮亚杰早年的研究主要以自己的三个孩子为被试,后扩大实验取样范围,采用数理逻辑概念,着重对儿童认识发展做质的分析。

他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发生认识论的理论体系,通过儿童心理学,将生物学与认识论和逻辑学相融合,揭示认识增长的机制,使传统认识论成为一门实证的经验科学,提出了认知结构的构造理论,强调主体认知结构在认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

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

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在心理学领域,让·皮亚杰的名字和他的儿童心理学理论一样,享有崇高的声誉。

皮亚杰对儿童心理学的贡献,不仅在于他揭示了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更在于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方法,为我们理解儿童思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

皮亚杰的理论主要聚焦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这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

这些阶段从婴儿期开始,一直持续到青少年时期。

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通过感觉和运动活动来了解世界,比如抓取、听觉和视觉等。

这一阶段的儿童主要是通过与环境的直接交互来获得对世界的理解。

在前操作阶段,儿童开始使用符号思考,能够进行基本的想象和直观推理,但他们的思考过程还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在具体操作阶段,儿童开始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特别是对具体的、他们可以直接看到和摸到的物体或现象进行推理。

这一阶段的儿童能够按照指令进行操作,也能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

在形式操作阶段,儿童开始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可以处理概念和理论,进行假设和推理,而不仅仅是对他们直接经验到的事物进行思考。

皮亚杰的理论为我们理解儿童思维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它强调了儿童思维发展的连续性,即儿童的思维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皮亚杰的理论揭示了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引导儿童思维发展的重要依据。

皮亚杰的理论也强调了儿童与环境的互动对思维发展的重要性,这为我们设计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了指导。

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理论为我们理解儿童思维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它不仅揭示了儿童思维发展的奥秘,也为我们设计更符合儿童思维发展特点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方法提供了指导。

《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与皮亚杰的教育思想在教育领域,有两本经典著作一直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推崇,它们分别是《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和皮亚杰的著作。

这两部作品都聚焦于儿童成长和教育,深刻地影响了我们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理解。

本文将探讨这两部作品中的教育思想,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对儿童教育的认知和实践。

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摘录

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摘录

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摘录在三十年的历程中,我想起的第一件为我观察到的事情——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就是我们至今还不知道我们的教育所取得的成果。

在一九六五年,仍然和一九三五年一样,我们并不知道,在我们人民各阶层的代表人物中在小学和中学所学到的各种知识,在五年、十年、二十年之后,还剩下一些什么。

当然,在这一点上,虽然我们有一些间接的知识,例如,对瑞士应召服兵役的公民所进行的离校后考试所提供的材料,关于这类考试在一八七五年和一九一四年之间的那种惊人的故事(尤其是为了掩饰那些临时强记硬背而没有准备好的人们参加考试时所产生的那种混乱结果,在许多地方已经经过大力修改过的记录)都已被P.波弗特(P.Bovet)为我们记载下来了。

但是,例如,一位三十岁的农民对于他过去所学过的历史和地理还记住一些什么,或者一位实习律师对于他在中学里所学习的化学、物理乃至几何到底还记得多少,对于这些我们就缺乏确切的了解。

据说,受医学博士训练的人要必修拉丁文(有的国家还要求修习希腊文),但是有没有任何人试图估计一下这种训练在一位实习医生的心里还留下一些什么(而且也不妨就医学价值与学习古文的关系着眼,在中日医生与欧洲医生之间进行一次有关的比较),从而把这种要求控制起来,把它排除于专业训练之外?然而,共同制订法国全面规划的经济学家们特别要求想出各种方法来检查我们教育工作的效果,并且要求把这些方法付诸实施。

有人将反对说,我们是否记得我们所已学会的东西,这跟我们习得的文化无关。

但是除了借助于概括起来的主观判断以外,我们又怎样评价文化呢?而且任何特殊个人所具有的文化是否总是从特定的学校教育中获得的(特别当大考时所学会的那种具体知识业已忘记的时候)?或者说一个人特有的文化是否就是在学校里通过诱导或兴趣在他身上所培养出来的那种文化,而这种诱导或兴趣又是独立于当时他所谓的基础教育的根本因素之外所引起的?有人根据古典语言训练可以把有益的效应迁移到其他活动领域的理由,主张:学习已经死亡的语言是有价值的。

《儿童心理学》皮亚杰

《儿童心理学》皮亚杰

《儿童心理学》皮亚杰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皮亚杰,瑞士著名心理学家。

生于瑞士的纳沙特尔。

曾在瑞士和法国两次获得博士学位。

先后担任过日内瓦大学教授、卢梭学院助理院长、瑞士心理学会主席、国际心理学会主席、日内瓦“发生认识论国际研究中心”主任等职。

皮亚杰长期致力于心理学研究,把数学、物理和生物学中的概念引入了儿童的动作和思维活动的研究中,创立了主要研究作为知识形成基础的心理结构和探讨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机制的“发生认识论”,他和同事英海尔德等人组成了以他为中心的“日内瓦学派”。

这一学派关于儿童的思维、语言、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等理论,对于西方现代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教学改革产生了广泛影响,受到了心理学界的重视。

皮亚杰的著作近五十种,主要有《儿童的语言和思维》(1924)、《儿童的世界概念》(1926)、《儿童的道德判断》(1932)、《从儿童期到青年期逻辑思维的成长》(1958)、《儿童心理学》(1966)、《知觉的机制》(1969)、《发生认识论原理》(1970)等。

《儿童心理学》是皮亚杰和英海尔德合写的一部重要著作。

在本书中,作者从“发生认识论”出发,系统地考察和研究了儿童的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并把这一过程分为感知——运动、运算和前青年期三大连续的阶段。

对每一阶段中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内部的和外部的因素,作者都做了认真的分析,并有大量详实的感性实验材料进行论证,同时,也在自己的观点的阐述中指出了传统观念的偏颇。

由于本书存在着许多比较抽象、艰涩的名词,因此给阅读本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但是,全书的观点非常鲜明,文字也相当简练。

本书分六章,包括二十四节,共十万多字。

于1966年用法文出版,1969年被译成英文。

1980年由吴福元译成中文,商务印书馆出版。

儿童心理学同研究普通心理学中一般心理机能发展的发生心理学不同。

它只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本身,同时又不局限于生物学上的成熟问题,还必须考虑儿童的练习、获得的经验和一般的社会生活。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1】摘要: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研究认识发生发展,即研究认识的起源的问题,它不仅仅是研究人士的高级水平的认识,它摆脱了传统认识论的局限,从研究人士的初级水平的发展,知道科学思维获得的认识。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为我们对认识论的研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认识的发生和发展问题。

关键词: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研究方法让・皮亚杰(1896-1980),瑞士人,是近代一位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或发生认识论专家、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

皮亚杰和同事英海尔德、辛克莱、伦堡希、荷明斯卡等人成立了以他为代表的“日内瓦学派”。

日内瓦学派采用的研究方法称为临床法或称临床谈话的技术。

此方法的核心在于从皮亚杰的结构整体理论出发,研究观察儿童。

在实验中注重儿童的自然性质的发挥,让儿童自由谈话,叙述活动的过程。

与此同时,为保证儿童的谈话主题,实验者可作必要的提问,并详细记录,方便分析和判断。

皮亚杰研究儿童的思维活动,他把认知,智力、思维、心理作为同义词。

并且他把心理学、生物学、哲学、数理逻辑等方面综合研究,创立了他的发生认识论(结构主义的儿童心理学),1955年后,任日内瓦“发生认识论国际研究中心”主任。

皮亚杰对发生认识论的定义是:一门关于知识的成长和知识成长的规律的科学的研究。

皮亚杰指出:“发生认识论的特有问题是认识的成长问题”,而对认识的发生发展问题的研究是认识论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一、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发生认识论不同于传统的认识论,传统认识论研究是认识所达到一个什么状态,只研究的是高级水平的认识,仅仅考虑到认识的某些后果,而发生认识论研究的是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研究各种认识的起源,从各地及形态的人士开始,并且直至这种认识向以后各个水平的发展情况,一直到科学思维而且包括科学思维。

发生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儿童心理发展的四因素说皮亚杰在考察儿童心理和认识的过程时,是从四个因素着手的:第一因素为有机体的成熟。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心理发展观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心理发展观

皮亚杰发生理解论的心理发展观一、让·皮亚杰简介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理解论创始人。

皮亚杰自幼聪慧,十岁就发表了第一个作品,描述他在公园见到的一只患有白血病的麻雀。

1918年获得瑞士纳沙特尔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阿尔卑斯山的软体动物》。

在取得博士学位后不久,皮亚杰便转向心理学。

皮亚杰于1921年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实验室主任,1924年起任日内瓦大学教授,1940年任该所所长。

皮亚杰还长期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先后担任过瑞士心理学会、法语国家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并于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

1955年,在日内瓦建立“发生理解论国际研究中心”。

皮亚杰发生理解论的研究为后来的认知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皮亚杰一生发表论文500多篇,出版专著50多部,其著作被译成各国文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儿童心理学家。

皮亚杰代表性著作包括:《发生理解论导论》、《发生理解论原理》、《结构主义》、《生物学与知识》、《智慧心理学》、《儿童的语言和思想》、《儿童的判断和推理》、《儿童关于世界的概念》、《儿童的物理因果概念》、《儿童的道德判断》、《儿童智慧的起源》、《儿童现实概念的构成》、《儿童符号的形成》、《儿童逻辑思维的早期形成》等。

皮亚杰认知发展学说的核心是“发生理解论”,该理论是一种强调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

皮亚杰认为“理解既不来源于独立于某一主体之外的客体,也不来源于独立于客体之外的某一主体。

它来源于主体与客体间不能分离的相互作用,或用更普通的话讲,来源于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合,适合的本质在于取得主体与环境的平衡。

心理、智力、思维既不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动作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

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皮亚杰作为当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以研究儿童的认知著称,通常人们称他以及他的同事为日瓦学派。

他的著作主要有《儿童的语言与思维》(1924)、《智力心理学》(1950)、《儿童心理学》(1969)、《发生认识论》(1970)等,对儿童的思维和智力的发展作了系统而深刻的阐述。

他的理论以“发生认识论”为核心,以生物学、逻辑学和心理学为基础。

1.发展的实质和原因皮亚杰在他的《智力心理学》一书中列举了几种不同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1)只讲外因不讲发展(如英国罗素的观点);(2)只讲因不讲发展(如卡尔彪勒的观点);(3)讲因外因相互作用但不讲发展(如格式塔学派);(4)讲外因也讲发展(如联想心理学派);(5)讲因也讲发展(如桑代克的试误说)。

而皮亚杰则认为他不同于以上这些发展理论,即他既强调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发展的观点。

他认为,儿童的智力或思维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就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adaptation)。

而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又是这种适应的本质。

主体只有通过动作形成对客体的适应,才能真正导致儿童心理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它通过两种形式实现:同化(assimilation)与顺应(accommodation)。

同化即把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心理或行为图式(结构)中,用公式表示为:T(结构或图式)+I(刺激,指环境因素)→AT(对刺激的反应)+E(刺激中被排除于结构之外的东西)。

而顺应,则指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环境(如从吃奶转变为吃饭)。

个体正是通过这两种形式不断求得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

从中我们认为,一旦幼儿失去了这种平衡,除了幼儿本身自发地调整之外,家长、幼儿教师以及幼儿咨询人员可以有意识地帮助他们达到平衡,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另外,皮亚杰对制约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他认为,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平衡。

(1)成熟,即神经系统的成熟。

他认为,一定的躯体结构或神经通路的发生机能在整个心理成长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但并非决定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亚杰、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皮亚杰(J?piaget,1896—1980),是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

生于瑞士纳沙特尔(Neuchatel)。

1915年和1918年相继获纳沙特尔大学学士学位和科学博士学位,1921年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

早年对哲学、生物学、心理学和逻辑学具有浓厚的兴趣,以后长期从事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曾在苏黎世和巴黎从事过精神病诊治和儿童测验工作。

1921年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研究主任”。

1929年任日内瓦大学科学思想史教授,对儿童的动作和思维活动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

1940年起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院长兼心理实验室主任,后任瑞士心理学会主席。

1954年任国际心理学会主席。

1955年起,任日内瓦“发生认识论国际研究中心”主任,直至去世。

他还是瑞士《心理学杂志》主编及日内瓦《心理学文库》、巴黎《儿童》和《辩证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探究》等刊物的编委。

他曾被哈佛、巴黎、布鲁塞尔、剑桥、耶鲁、坦普尔等20多所著名大学授予名誉学位,并获得埃拉斯穆斯?巴尔赞、桑代克等多种科学奖。

皮亚杰和同事英海尔德(B?Inhelder)、辛克莱、伦堡希等人组成了以他为代表的“日内瓦学派”。

该学派的研究方法为临床法,即从整体出发,研究儿童。

强调研究的自然性质。

在观察中,让儿童自由谈话,叙述活动过程,间或配以儿童的动手操作,从儿童的错误中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过程。

为了避免儿童谈话偏离主题,主试可以作必要的提问,并详细记录,以便分析和判断。

皮亚杰早年的研究主要以自己的三个孩子为被试,后扩大实验取样范围,采用数理逻辑概念,着重对儿童认识发展做质的分析。

他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发生认识论的理论体系,通过儿童心理学,将生物学与认识论和逻辑学相融合,揭示认识增长的机制,使传统认识论成为一门实证的经验科学,提出了认知结构的构造理论,强调主体认知结构在认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皮亚杰先后出版专著百余卷,发表论文500多篇。

其中堪称发生认识论经典之作的有:30年代前出版的5本儿童心理学著作,即《儿童的语言和思维》、《儿童的判断和推理》、《儿童的世界概念》、《儿童的物理因果概念》、《儿童的道德判断》;1936—1945年出版的《儿童智慧的起源》、《儿童对现实的构造》、《儿童符号的形成》等;40年代反映时空、运动、速度、类、序列、概率、数等概念个体发生实验研究成果的3卷本《发生认识论导论》,标志发生认识体系的完整形成。

40、50年代,出版了一些心理逻辑学的基础论著;60年代,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出版哲学著作:《结构主义》、《生物学与知识》、《哲学的洞察与错觉》、《辩证法的基本形式》等。

他及他的基本理论和实验研究对教育和临床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广泛的影响,受到西方心理学界的高度重视。

他的同事英海尔德在日内瓦建立了“皮亚杰著作档案馆”,搜集皮亚杰从1917年开始的专著、论文、报告和其他实验研究文献,以崇扬他对儿童心理学和发生认识论等方面的贡献。

《儿童心理学》(ThePsychologyoftheChiJd),1966年用法文出版,1969年由海伦?韦耶译为英文,纽约基础书屋出版。

在英文版中,著者这样说道:“在本书里,我们力图为我们已写的儿童心理学著作提供一种尽可能简要而明确的总结。

”它是皮亚杰儿童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总结,是他已出版的有关儿童心理学著作的概括。

1980年由吴福元译为中文,商务印书馆出版,共124页。

《儿童心理学》一书全为六章。

第一、二章论述了感知运动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第三章论述了前运算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第四章论述了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第五章论述了形式运算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第六章是本书的结论,阐述心理的发展阶段理论和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虽然,皮亚杰在第六章中说:“从根本上讲,儿童心理发展显现为三大连续阶段。

”但是,在前面各章的论述中,他实际上是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来加以比较论述的。

在《儿童心理学》中,体现了皮亚杰的下列思想、观点和理论:(一)智慧的本质是适应,认识以动作为基础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是适应,适应依赖于一定的认识结构,认识结构是以图式为基础,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来形成和发展的。

图式是指动作结构(在达到较高水平时,指思维的运算结构),是个体认识事物的基础。

图式最初来自于先天遗传,如吮乳动作图式以及抓握动作图式等。

同化是个体将客体纳入主体已有的图式之中的机能,顺应是个体改变主体已有的图式以适应客体的机能。

个体在认识过程中,总是先以已有图式去同化客体,如果获得成功,就得到认识结构的暂时平衡;如果不成功,便做出顺应,改变已有的图式,然后再去同化客休,直至达到认识结构的平衡。

智慧行为就是基于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的作用,从最初的不稳定的平衡过渡到逐渐稳定的平衡。

认识结构就是在这种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

(二)刺激与反应的关系是一种双向活动的关系皮亚杰认为刺激与反应的关系是一种双向活动的关系。

个体将刺激(S)同化到已有的认识结构之中,才对刺激(S)做出反应(R),即二者之间的关系为SR。

智慧的增长是在这种双向活动中得以完成的。

(三)儿童心理的发展存在四个大阶段,每一阶段有其自己的整体结构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存在四个大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0—1.5或2岁,相当于婴儿期;前运算阶段,2—6或7岁,相当于学前期;具体运算阶段,6或7岁—11或12岁,相当于学龄初期,即小学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或12岁—14或15岁,相当于学龄中期,即初中阶段。

每一阶段有其自己的整体结构和行为模式,构成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特征。

1(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依赖感知与动作的协调来区分主客体,建构客观现实,处于智慧萌芽期。

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没有语言和表象,只有感知和动作。

依赖着感知和动作的协调,儿童建构起复杂的动作图式,脱离了以其身体和动作为中心的“自我中心主义”,形成了客体永久性。

虽然,这一时期,儿童的心理缺乏象征性功能,即,当某人某物不在跟前时,儿童不能在头脑中形成对该人该物的表象,但是,这一时期的心理发展却是特别重要的。

“因为在这一期间他建成了所有的认识基础,作为他日后知觉发展和智慧的起点,同时,还建成了一定数量的基本的情绪反应,这些将部分地决定着他日后的情感。

”这一阶段,儿童智慧的发展经历着六个小阶段:(1)反射练习阶段(0—1个月)。

儿童最初的图式是一些本能的遗传反射。

这些本能的反射如吮乳反射和手掌反射经过机能的反复练习得以巩固并出现机能的同化泛化(由吮乳而泛化为吮其他物体)和认识上的同化(能分辨奶头和其他物体),扩展了最初的图式。

(2)动作习惯和知觉形成阶段(1—4个月)。

这一时期儿童出现了一些习得行为并成为自动化的动作,方法和目的之间还没有分化。

(3)有目的的动作形成时期(4或5个月—9个月)。

这一时期,儿童能重复刚才偶尔做出的动作,并开始有目的地寻找主体活动和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

(4)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协调时期(9—11个月)。

儿童从图式中选取已知的方法用于新的情景,动作首次带有智慧的性质。

如婴儿抓住成人的手。

向自己想取又取不到的物体方向拉动。

(5)感知运动智慧时期(11或12个月—18个月)。

儿童调节已有图式创造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出现了使用工具的行为模式。

如把物体放在毯子上,这是婴儿拿不到的。

婴儿试图直接拿取物体失败后,偶尔会尝试拖动毯子以获取物体。

(6)感知运动智慧的综合时期(18—24个月)。

儿童不用通过尝试,而通过突然的理解或顿悟,寻找到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随着感知运动智慧的发展,儿童也在建构现实的图式。

儿童最初的世界是自我中心的世界,即完全以他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不分主体和客体,将二者溶在一起,这完全是无意识的。

他对现实世界的因果观念是“魔术性的现象主义者”,就是以主体的动作为中心,不考虑因果之间的空间联系或凭借事物之间现象上的接近,说明其因果关系。

在手的动作中,在眼手协调的发展中,儿童开始区分自己和物体,把自己看作是由许多永久客体组成的世界中的一个客体,出现了客体的永久性,即认为世界上的客体是不会完全消失的,是永久存在的。

在动作的发展中,儿童也发现了动作与效果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因果性的萌芽。

这些是一种普遍的“脱离自我中心”的过程。

皮亚杰把儿童的这一变化称为“发生了一种好比‘哥白尼式'的革命”。

伴随着儿童现实图式的形成过程,儿童的情感发展也经历了:最初的非二元论阶段,即自己和他人尚未分化,一切情感以儿童自己的身体和行动为中心;中间状态的反应阶段,即外界事物开始引起儿童的情绪;主客体间建立关系的阶段,即自我与别人开始分化,别人成为情感的对象三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的“感知运动智慧”是智慧的萌芽,儿童的动作尚未内化,没有表象,不具有“运算”的性质。

2(在前运算阶段,儿童依靠表象和语言来认识世界,为运算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出现了信号性功能,即能对当前并未知觉到的事物唤起表象,外在的感知运动模式内化成为表象或表象模式。

这时,儿童出现了语言和表象性思维,即依赖表象进行思维。

还没有守恒概念,不能进行可逆性运算,思维仍然以自我为中心,道德判断具有他律性。

信号性功能包括两类工具。

第一类工具是“象征”,如角色游戏中的替代物,它是由一定目的引起的,同被信号化事物之间具有某些相似性,能由个体自己创造。

第二类工具是“信号”,如语言,它们是任意的,或依从传统形成的,是集体性的。

儿童是通过模仿的媒介来接受信号的。

在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行为模式至少有五种:(1)延迟模仿,原型消失以后,模仿才开始。

它标志着表象的开端和信号物的开端。

信号物在此是指用以代表某种事物的语言、心理表象和象征性的姿态等。

(2)象征性游戏,也称伪装的游戏,儿童佯作一定的动作来游戏。

在这种“佯作”中有鲜明的表象作支持。

(3)初期的绘画或描绘式的表象。

(4)心理表象。

在这阶段,儿童的心理表象具有静态性质,是复写表象,即原型没有运动和变形。

(5)初期的语言。

能用语言“称呼”那些不在眼前的事物。

这时语言不仅有模仿,还有言语的表象。

这一时期,儿童没有守恒概念,不能进行可逆性运算,如认为同样多的液体换了不同形状的杯子,其液体量发生了变化。

说明表象本身并不能产生儿童的运算结构,同时也说明,儿童这时的表象性智慧带有刻板性,注意到事物的一个方面时,却不能同时注意事物的另一方面。

儿童这一阶段对宇宙的认识带有前因果性,常常追究偶然现象的因果关系。

具有实在论和泛灵论的特点,不能区分心理的东西和物理的东西,认为凡是运动中的物体都是有生命有意识的。

这时儿童思维仍以自我为中心,其语言很多是自言自语式的自我中心语言。

他的道德判断具有他律性,即受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还没有自律性,即还不能依据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来作道德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