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名词解释
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
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1、问题言语:在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或惊奇等等。
2、情绪情感:人类与动物共有的,通常是有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情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通常是指人的社会需要是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
4、能力: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条件。
1、再造想象: 是根据一定的图形、图表、符号,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
2、自我中心性: 处于这类思维水平的儿童倾向于从自己的立场,去认识事物,而不太能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及他人的角度认识事物。
4、同伴关系: 是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外在同龄个体中建立的社会关系。
5、遗传因素: 指遗传的生物特征,即天生的解剖生理特点,如身体的构造、形态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其中对心理发展有最重要意义的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特征。
1、无意想象: 没有预定的目的,而是在某种刺激物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想象出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
2、抽象逻辑思维: 指用抽象的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
3、理智感: 是由于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4、亲社会行为: 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或亲善行为,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
1、再造想象: 根据一定的图形、图表、符号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2、气质: 指一个人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带上独特的色彩,制约着心理活动进行的特点。
3、直观行动思维: 指对客观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4、观察: 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5、有意注意: 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势。
儿童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826儿童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1(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826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笔记整理】1、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到出生、成熟、衰老过程中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指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狭义指个体发展心理学。
2、年龄特征:个体发展像幼虫吐丝成茧,又变成蛹,最后蛹破茧而出成蝶。
经过一个又一个既连续又非连续的阶段,每个阶段与一定的年龄相对应,又不同于其他阶段的特征,表现出一般、典型、本质的特点。
3、社会化: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并成为独立成员。
4、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提出,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与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教师掌握了这种差异就能发挥更好的教学。
5、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6、顺应: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7、图式(格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8、发展渐成说:埃里克森提出,他认为人的发展分为8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早期、学前期、学龄期、青春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
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色,其发展过程不是一维而是多维的,这种发展的好坏在横向维度上两极之间。
9、横断研究: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者进行比较的方法。
优点:短时间内发现同龄或者不同龄发展相似性和差异性,经济且费时短。
缺点:受代群效应干扰、混淆。
10、纵向研究:对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年龄或阶段进行的长期反复观察。
优点:系统详尽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缺点:样本流失,反复测试影响被试者情绪,费时费钱。
11、聚合交叉设计:也叫序列设计。
将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融合在一起的方法,选择不同年龄群体为研究对象,在短时间内重复观察这些对象,具有两者的优点。
学前儿童心理学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各年龄段上儿童所表现出来的、与其它年龄段不同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点。
关键期:形成某种反应或学习某种行为的大好时机,即为新生儿期,是儿童从胎生活转变为胎外生活的阶段。
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
动觉强化:是指用一种运动所产生的动觉刺激来强化这种运动与无关刺激物的联系的学习方式。
亲子关系:父母与儿童之间进行的交往并伴随着一种情感关系。
认知:是人的全部认知过程及其品质的总称,它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
想象和言语等方面。
认知发展:是指人一生中认识活动的变化,在学前心理学中,具体指学前儿童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形成及其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规律性变化。
空间知觉:指对客体的空间位置,空间特性及空间关系的知觉。
方位知觉:是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身体在空间所处的位置的知觉。
物体知觉:指对物体自身的空间属性的知觉。
形状知觉:是对物体的轮廓及各部分的组合关系的知觉。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运动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注意:它不是一种心理过程,而是伴随着其他心理过程的一种积极状态,构成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形式。
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它既无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
“感觉好” 偏好现象:就是选择性反应的一种表现,是指婴儿对某些感觉信息比较喜好,注意它们的时间较长,但这是无意识、被动的。
习惯化:随着刺激物出现频率的增加而对它的注意时间逐渐减少甚至消失的现象。
延迟模仿:它不是指直接模仿眼前事物(原型),而是指在原型消失后进行的模仿。
客体永久性观念:指的是当知觉对象从视野中消失时,儿童(认为主体)仍能知道它的存在。
幼儿期健忘:回忆幼年事物之能力的现象就是幼儿期健忘。
儿童心理学名词解释
儿童心理学名词解释
6. 儿童发展阶段:指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特定发展特征和任务。常见的儿童发展阶段包括 幼儿期、学龄前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期。
7. 儿童行为问题:指儿童在行为表现上出现的问题,如攻击性行为、违反规则、注意力困 难等。
8. 儿童认知发展:指儿童在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常见的认知发 展理论包括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
儿童心理学名词解释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行为和心理问题的学科。Hale Waihona Puke 下是一些儿童心理学中常见 的名词解释:
1. 心理发展:指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交和行为等方面的成长和变化。心理发展理论包括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理论等。
2. 社会情感发展:指儿童在社会关系、情绪表达和情感认知等方面的发展。社会情感发展 理论包括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情绪调节等。
这些名词解释提供了儿童心理学中一些常见概念的理解,有助于了解儿童心理发展和心理 问题的研究和应用。
儿童心理学名词解释
3. 儿童心理问题:指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抑 郁、行为问题等。
4. 儿童心理评估:通过观察、测试和访谈等方法,对儿童的心理状态和功能进行评估和诊 断。
5. 儿童心理治疗: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游戏疗法等方法,帮助儿童解决心理问 题和提升心理健康。
儿童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1.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出生到青年前期(即0-17、18岁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
2.发展心理学:狭义上说,就是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广义上说,包括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
3.关键期:一个系统在迅速形成时期,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
儿童发展的关键期问题:最早起源于动物学家劳伦兹对动物印刻行为的研究,他认为这种现象只发生在极其短暂的特定时期,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期就无法在学会,故又称“最佳学习期”,有人用“早期学习”来代替。
4.横向研究:横向研究:又称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里对不同年龄儿童进行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5.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
6.跨文化研究:同一个课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7.习惯化:同样的刺激如果反复呈现,最后就会使原先出现的定向反射完全消失。
8.去习惯化:在个体已对某种刺激形成习惯之后,又出现一个新的刺激,这时的个体又发生了反射行为。
9.视敏度:眼睛区分对象大小,形状微小细节的能力。
10.空间知觉:是一种较复杂的知觉,是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空间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11.深度知觉(立体知觉):对立体物体成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
12.方位知觉:对物体所处方向的知觉。
13.图式:一个场景中典型的独特的特征或事件的程序组成。
14.映像:感觉印象心理上的再产生。
15.怯生:儿童对不熟悉的人所表现的害怕反应。
16.对抗性条件作用:把一些。
能唤起害怕情绪反应的刺激与愉快的活动同时并存,最后以愉快活动所产生的积极情绪克服由害怕刺激引起的消极反应。
17.系统脱敏法: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安排患者逐步的接近所害怕的对象,或逐渐提高患者害怕的刺激物的强度,让患者逐步减轻惧怕对象的敏感性。
18.模特塑造法:通过模特或榜样,使儿童获得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思想品质,还能帮助儿童克服害怕的情绪。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关键期:也称(敏感期、临界期)是指某一反应或某种行为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形成或习得,形成某种反应或学习某种行为的大好时期。
危机期: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铜佛,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的要求。
客体永久性:指的是当知觉对象从视野中消失时,儿童仍能知道它的存在。
直觉行动思维:是在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自我中心性:处于这类思维水平的儿童倾向于从自己的立场、观点认识事物,而不太能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以及他人的角度认识事物。
内部言语:是言语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言语的高级形式,它是在外部言语的基础上产生的。
游戏言语:即一面动作,一面嘀咕,用语言补充和丰富自己的行动。
问题言语:是在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或惊奇。
依恋:是指婴幼儿对其主要抚养者特别亲近而不愿意离去的情感,是存在于婴幼儿与其主要抚养者之问的一种强烈持久的情感联系。
亲社会行为: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或亲善行为。
它是指一个人帮助或者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
包括合作、谦让、帮助、抚慰、等等。
攻击性行为:消极社会行为,也称侵犯性行为,是指可能对他人或群体造成伤害的行为和倾向。
包括推人、打人、骂人等一般能力:是指在各种活动中都经常表现出来的能力,是顺利完成各种活动都不可缺少的心理条件,包括一般的运动、操作能力和认识能力。
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种专门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如音乐能力、绘画能力、数学能力、舞蹈能力等。
自我意识:是特殊的认知过程。
是主体对自己的反映过程,是对自我的反映,不仅是认知问题,而且有个人的情感和意志活动的参与。
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
生理成熟:是指身体在生长发育的程度和水平,也称生理发展。
主要依赖于种系遗传的成长,有一定的规律性。
遗传素质:是指遗传的生物牲,即天生的解剖生理特点,如身体的构造、开关、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其中对心理发展有最重要意义的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特征。
幼儿心理学的名词解释
幼儿心理学的名词解释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的学科。
它关注儿童在生理、心理、情感和社会方面的发展,以及影响和塑造儿童行为的各种因素。
下面是一些与幼儿心理学相关的重要概念的解释。
1. 儿童发展:指儿童从出生到成年的一系列变化和进步。
它包括生理、认知、情感、社会和道德等方面的成长。
2. 心理发展阶段:指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的心理特点和发展任务。
其中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和学龄期等。
3. 认知发展:指儿童在思维、语言和记忆等方面的发展。
包括通过感知、观察和操作等活动,建立对世界的认知模式和概念。
4. 情感发展:指儿童在情绪、情感表达和情感应对等方面的发展。
包括自我意识、情绪调控和社交关系等方面的成长。
5. 社会发展:指儿童在社会交往、合作、友谊和自我认同等方面的发展。
重点关注儿童与他人的互动、角色扮演和社会规范的学习。
6. 儿童心理问题:指在儿童发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和疾病。
例如焦虑、抑郁、行为问题和注意力缺陷等。
7. 早期干预:指在儿童出现心理问题前或早期进行的干预措施。
旨在预防和减轻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生和发展,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治疗。
8. 家庭环境:指儿童在家庭中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家庭关系。
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9. 儿童保护:指保护儿童免受虐待、忽视和不当对待的策略和措施。
旨在保障儿童的安全、健康和福祉。
10. 玩耍:指儿童通过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来探索、学习和娱乐。
玩耍对儿童的整体发展和幸福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幼儿心理学研究儿童的发展和心理健康,关注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和心理问题等方面。
它的目标是提供儿童心理发展的参考和指导,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成长。
《儿童心理学》习题与答案
《儿童心理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儿童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学科。
2. 认知发展:指儿童在思维、记忆、语言等方面的发展过程。
3. 情绪发展:指儿童在情感体验、表达和调节方面的发展过程。
4. 社会性发展:指儿童在与他人互动、合作和适应社会环境方面的发展过程。
5. 游戏:指儿童通过自主参与和想象,以实现自我发展和满足需求的一种活动形式。
二、填空题:1.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方面。
答案:认知发展、情绪发展、社会性发展2. 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从感知到思维的过程,其中_________是最早出现的认知能力。
答案:感知3. 儿童的情绪发展包括了情绪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方面。
答案:体验、表达、调节4.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了与他人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方面。
答案:互动、合作、适应5. 游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可以帮助儿童培养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能力。
答案:想象力、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是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 认知发展B. 情绪发展C. 社会性发展D. 生理发展答案:D2. 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通过以下哪种方式进行?A. 观察他人行为B. 模仿他人行为C. 自主探索和实践D. 接受教育指导答案:C3. 儿童的情绪发展与以下哪个因素密切相关?A. 年龄B. 性别C. 家庭环境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4.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需要通过以下哪种方式进行?A. 独立完成任务B. 与他人合作和互动C. 接受他人的指导和帮助D. 避免与他人接触答案:B5. 游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以下哪些作用?A. 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B.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C. 增强社交技能和合作意识D. 所有以上作用答案:D四、多项选择题:1.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哪些?A. 实验研究B. 调查研究C. 观察研究D. 个案研究答案:A、B、C、D2. 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方式进行评估?A. 智力测验B. 行为观察记录C. 口头报告和访谈D. 所有以上方式答案:A、B、C、D3. 儿童的情绪发展可能受到以下哪些因素的影响?A. 家庭环境B. 学校环境C. 同伴关系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A、B、C、D4.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需要通过以下哪些途径进行培养?A. 家庭教育和亲子互动B. 学校教育和师生互动C. 同伴交往和合作学习D. 所有以上途径答案:A、B、C、D5. 游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A. 认知能力的提高B. 情绪调节能力的增强C. 社交技能的培养D. 所有以上方面答案:A、B、C、D五、判断题:1. 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与生俱来的,不受环境影响。
幼儿心理的专业名词解释
幼儿心理的专业名词解释幼儿心理学是一门关于儿童心理特征、心理发展和心理问题的学科。
它研究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自我意识等多个方面,并试图解释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1. 儿童认知发展儿童认知发展是幼儿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认知是指个体对自身和外部世界进行感知、记忆、思维和理解的能力。
在早期认知发展中,儿童通过感觉和运动经验逐渐建立起对事物的基本认知。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发展出更为复杂的思维方式,如通过符号和象征性思维处理信息,推理能力的增强等。
2. 儿童情感发展儿童情感发展是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情感是个体对于内外刺激的体验和反应。
在幼儿期,儿童开始发展出对自身和他人的情感认知能力,逐渐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并适应不同情境下的情感变化。
同时,儿童开始建立情感的联结和控制,学会表达爱、怀疑、恐惧、喜悦等情感,从而为社会性互动奠定基础。
3. 儿童社会交往幼儿社会交往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在早期接触家庭成员之后,逐渐开始与同伴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种互动促进了儿童的社会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形成。
在社会互动中,儿童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和行为,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和解决冲突,并逐渐形成并调整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身份。
4. 儿童自我意识幼儿自我意识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自我意识是指儿童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开始构建个人身份和自我概念。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特点、优点和不足,以及与他人之间的差异。
5. 儿童心理问题幼儿心理学也研究不同类型的儿童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包括儿童的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行为问题等。
通过研究,心理学家们能够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为儿童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总结:幼儿心理学以儿童认知、情感、社会交往和自我意识等多个方面为研究对象,旨在深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问题。
通过对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和引导。
儿童发展心理学 名称解释
儿童心理学名词解释1.发展心理学(狭义):就是指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
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
2.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里,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纵向研究: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体,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
跨文化研究:同一个客体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期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里发展的影响。
3.定向习惯化:同样的刺激如果反复的呈现,最后就会使原先出现的定向反射完全消失,这种现象可以成习惯化。
去习惯化:恢复了对心事件的兴趣的现象叫去习惯化。
4.视敏度:是眼睛区分对象形状和大小微小细节的能力。
5.观察力:一个人的观察受到系统的训练和培养,就逐渐形成稳定的、经常的个性品质成为观察力6.深度知觉:立体知觉,是对立体物体或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
7.客体永久性:当客体在眼前消失,儿童依然认为它是存在的。
8.自我中心:儿童往往只注意主观的观点,不能向客观事物离中,只能考虑自己的观点,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协调9.数理逻辑经验:主体通过自己的动作以及以后的运算作用于客体后才产生的。
10.格式:动作的组织和结构。
认知结构组织的最基本单元。
11.同化: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
顺应:内部格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
12.图式:由一个场景中典型的独特的特征或事件的程序组成。
13.元认知:是儿童对自己认知功能的认识和控制力。
14.牙牙语:类似于成人语言中所使用的那些音节的重复。
15.电报句:表达意思时虽较单词句明确,但其表现形式是断续的、简略的、结构不完整的、像成人的电报式文件。
16.情绪:心理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对客观事物与个人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17.对抗性条件作用:是把一些能唤起害怕情绪反应的刺激与愉快的活动同时并存,最后以愉快活动所产生的积极的情绪克服由害怕刺激引起的消极反应。
学前儿童心理学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心理学名词解释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特点和规律的学科,其核心是关注儿童发展中的心理问题。
以下是几个相关的学前儿童心理学名词的解释。
1. 儿童认知发展:指儿童通过感知、记忆、思维、语言等活动,逐渐构建起对外界的认识和思考能力的发展过程。
包括感知、记忆、分类、逻辑思维等方面。
2. 儿童社会发展:指儿童通过与他人的互动、社会经验的积累等,逐渐形成自我意识、情感和道德认知等社会化过程。
包括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同伴关系等方面。
3. 儿童语言发展:指儿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语言使用,逐渐发展出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
包括语音习得、词汇发展、语法理解、交际策略等方面。
4. 儿童情绪发展:指儿童在情感体验、表达和调控上的发展过程。
包括情绪认知、情绪表达、情绪调节等方面。
儿童情绪的发展对他们的自我发展和社交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5. 儿童自我概念:指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外貌、能力、性格等方面的认识。
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对于他们的自尊、自信和自主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 儿童动机和激励:指儿童在行为中表现出的驱使力量和对目标的追求。
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儿童的动机和激励对他们的学习、成就和积极心态具有重要影响。
7. 儿童玩耍和游戏:玩耍和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在其中他们可以发展自己的身体和认知能力。
玩耍和游戏对儿童的社交能力、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8. 儿童心理问题:指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如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
儿童心理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干预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以上是几个常见的学前儿童心理学名词的解释,通过研究这些名词,可以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解决相应的问题。
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
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1、心理现象:是个体心理活动或与他人交往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属于主观精神现象。
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动机(2)心理过程(3)个性。
2、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期(3~6、7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具体来说就是研究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特点、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行为活动的目的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个性心理特征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3、环境:就是指儿童周围的客观世界,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4、遗传:是指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生物现象。
5、生理成熟:是指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
6、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就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
7、认识过程的无意性:是指没有目的、不需要作任何努力、自然而然地进行。
8、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
它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9、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清醒的每一瞬间,心理活动都指向某个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
10、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在指向某一事物的同时,就会对这个事物全神贯注,把精神都集中到这一事物上,使人的活动得以进行下去并使活动得以完成,有时周围发生了别的事,他也不会察觉到。
11、无意注意:就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2、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3、注意具有选择信息的功能,这就是注意的选择性。
14、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力在同一活动范围内所维持的时间长短。
15、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这就是注意的分配。
16、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
它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察觉和把握对象的数量。
17、注意的分散是与注意的稳定相反的一种状态。
它是指幼儿的注意离开了当前应该指向的对象,而被一些与活动无关的刺激物所吸引的现象。
儿童心理学个性的名词解释
儿童心理学个性的名词解释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思维、情感和行为发展的科学领域。
在心理学中,个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一个人在思维、情感和行为上与他人的不同之处。
而在儿童心理学领域,个性更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概念,需要通过多种因素进行解释和理解。
首先,儿童个性的形成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
遗传因素是指通过基因传递给儿童的特征,如身高、体型、智商等。
环境因素则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外部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儿童的个性。
其次,儿童个性包括多个维度。
其中,情绪稳定性是一种个性特质,指一个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反应方式。
一些儿童可能情绪容易波动,对挫折缺乏应对能力,而另一些儿童则表现出更强的情绪控制能力和自主性。
知觉样式是另一个重要的个性维度,指个体处理感觉信息的方式。
有些儿童更注重细节,善于观察和分析细微变化,而另一些儿童则更注重整体,擅长捕捉整体的意义和涵义。
除了情绪稳定性和知觉样式,人际关系也是儿童个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有些儿童更容易建立和维护亲密的人际关系,喜欢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而另一些儿童则更倾向于独立和独处,对他人的依赖程度较低。
这些不同的个性特征对儿童的社交和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儿童个性还包括一些其他的维度,如自尊、动机、认知风格等。
自尊是指儿童对自己的评价和自信程度,对儿童的发展和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动机则是指儿童追求目标和行动的内部驱动力,对他们的学习和成就有着深刻的影响。
认知风格则是儿童在思考和学习过程中的偏好和方式,包括整体性和细节性思维、顺序性和非顺序性思维等。
儿童个性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遗传因素在个体差异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儿童的个性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他们的基因背景。
其次,家庭和教育环境也对儿童个性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积极情绪、自信心和合作能力,促进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
儿童心理学中的名词解释
儿童心理学中的名词解释引言: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和儿童行为的科学领域。
通过对儿童的认知、情绪、社交互动等方面的研究,儿童心理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儿童的成长与发展。
本文将解释儿童心理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
一、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主要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通过不同阶段来描述,包括感知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他强调了儿童的主动参与和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
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则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通过社会互动和文化工具的使用来实现的。
他强调了社会环境对儿童认知的重要影响。
二、儿童情绪发展的概念儿童情绪发展是指儿童在情绪体验、表达和调节方面的发展过程。
在儿童情绪发展中,拟真游戏和情绪共鸣是两个重要概念。
拟真游戏是儿童通过模仿和扮演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有助于他们认识自己和理解他人。
情绪共鸣是指儿童能够感受并理解他人的情绪,并对其作出相应的反应。
这对于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和情绪调节非常重要。
三、儿童社交发展的要素儿童社交发展涉及到儿童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和交往能力的发展。
其中,情绪理论和心理理论是两个关键概念。
情绪理论是指儿童能够理解和解释他人情绪的能力,这有助于儿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情感连接。
心理理论是指儿童能够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和意图,并根据此来预测和解释他人的行为。
这些要素对于儿童的社交发展和人际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四、儿童行为问题及干预措施儿童心理学中也涉及到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其干预措施。
儿童行为问题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攻击行为等。
干预措施可以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家庭疗法和药物治疗等。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帮助儿童认识和调整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来改变他们的行为。
家庭疗法则通过加强家庭关系和提供适当支持来改善儿童的行为。
在一些需要药物干预的情况下,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药物治疗。
儿童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名词解释1.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学科。
(儿童一般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出生到17、18岁左右。
)2.思维的结构(认知结构)就是在认知过程中发生的动作和概念的组织,组织的内容是动作的或概念的,组织的结果就是结构。
认知结构组织的最基本单元皮亚杰称其为格式,格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者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者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认知广义上指人的认识活动,包括注意,知觉,记忆,解释,分类,评价,原则推理,规则的演绎,想象各种可能性,产生策略和幻想等,狭义就是思维或记忆。
3.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是已有知识的应用,如把木块假想为一条船。
同化:外在刺激适应内在心理结构;4.内部格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个体对特定事物作出反应,改变已有的知识结构,儿童模仿他人的行为方式,通过调整自己的认识和运动知识,使之适应他人的行为。
顺应:内在心理结构适应外在刺激结构。
5.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但仍相信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成为客体永久性。
客体永久性是一个渐进的学习过程6.个体能认识到物体固有的本质属性不随其外在的形态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特征叫做守恒。
7.元记忆,儿童还不具备对记忆技能的认识或不具备什么时候利用这些策略作为适合的经验。
8.元认知,儿童对自己认知功能的认识和控制力。
元认知过程:计划,激活认知规则和策略,监控学习,控制分心和焦虑,评定结果。
P1079.图式,由一个场景中典型的独特的特征或事件的程序所组成的。
作用:使记忆更为有效。
10.映像,或表象是一种感觉印象,是心理上的再产生。
常在图式中出现,且是有意识的制作。
11.语用技能,指交谈双方根据语言意图和语言环境有效的使用语言工具的一系列技能,包括说者和听者两方面的技能。
12.选择性模仿,儿童学习语言并非是对成人语言的机械模仿,而是有选择性的。
13.强化依随,指强化的刺激紧跟在言语行为之后。
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
感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有意注意:是有目的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广度:即注意的范围,在同一时间内能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理智感:是人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它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满足与否相联系。
有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即好奇好问。
有意记忆:指按一定目的和任务,需要来采取积极思维活动的记忆。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的认识,它区别于其他心理现象,把认识的目光转向了自己,自己既是认识者,又是被认识者。
▲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分离感和稳定的同一感。
最初发生在婴儿期。
2-3岁时掌握“我”,是儿童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的标志。
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反映。
表象:是头脑中客观事物的形象,即感知过的客观事物不在眼前而在头脑中呈现出来的形象。
年龄特征: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发展的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想象: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回忆(再现)创造想象: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不依赖现存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独特性和创造性。
再造想象:是指根据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的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图纸,符号的示意,而在头脑中形成有关这一客体新形象的过程。
个性倾向性:是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对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起着促进和引导的作用,包括兴趣,需要,和动机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性格:是表现人对现实的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回忆(再现):经验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能把他重新回想起来。
儿童心理学 名词解释 直觉行动思维
儿童心理学名词解释直觉行动思维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儿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和行为的学科,其中包含着许多重要的名词和概念。
儿童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即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即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从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来。
4、横向研究:即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1、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这种思维的进行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
2、具体形象思维: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3、记忆策略: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4、自传体记忆:是指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5、记忆恢复:指学习某种材料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1、自我中心语言: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之上的现象。
2、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3、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4、自我中心语言: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之上的现象。
5、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婴幼儿以依恋行为(如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和跟随等)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
6、移情:当一个人感受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心理学上称为移情。
1、性别稳定性:是指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其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2、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分支学科。
研究儿童心理学诞生、形成、演变和发展的历史。
诞生标志是德国学者普莱尔18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
该书是第一部用观察和实验方法研究儿童心理的比较系统的科学着作,奠定了该学科的初步基础。
在西方国家,其发展大致经历准备期(1882年之前),形成期(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分化、发展和成熟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演变和增新期(二战之后)四个阶段。
在苏俄,该学科起步较晚。
十月革命前,俄国的心理学包括儿童心理学在内基本上属于西方心理学体系。
1917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是其形成和建立时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50年代末,是其较全面而稳定发展的时期;从20世纪60年代起,进入蓬勃发展期。
在中国,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历史更短,开拓性和奠基性的着作当推陈鹤琴1925年出版的《儿童心理之研究》(上、下册);1988年朱智贤、林崇德出版的《儿童心理学史》影响较大,获得国家级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特等奖(1992)。
在儿童心理学史上,任何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和对儿童心理学研究有所建树的学者,都具有各自的哲学观点、学术风格和特色,从而形成众多流派,并构成儿童心理学史的主体。
concerned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