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地理)新高考版 主书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练习题及答案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7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山地垂直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A.中纬度高山B.低纬度高山C.高纬度高山D.南极洲高山2.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1)把下列各自然带的代号填入与图中A、B、C、D对应的位置上①常绿阔叶林②针叶林③落叶阔叶林④针叶阔叶混交林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此图自然带的分布反映陆地环境的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形成这一地域分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珠峰南北坡的基带有何不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决定植物分布的最重要因素是()A.水分B.土壤C.光照D.热量4.对环境有明显指示作用的是()A.气候B.植物C.微生物D.动物5.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热带雨林系统B.亚寒带针叶林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生物圈6.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面以下100米、地面以上200米这一薄层称为生物圈B.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为生物圈C.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的总称为生物圈D.占有大气圈、水圈上部、岩石圈的全部为生物圈7.下列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正确的是()A.旗型树冠指示风向B.矮牵牛叶指示大气中CO2的含量C.针叶林指示暖湿环境D.芦苇指示酸性土壤8.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气候的影响B.水分的分布C.岩石的组成D.生物的作用9.属于我国高产稳产的耕作土壤是()A.水稻土B.黑垆土C.砖红壤D.灰化土10.关于土壤与农业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绿色植物生长需要的水分和养分只能从土壤中获取B.农作物的生长,对土壤肥力不仅不会因利用耗损,反而会不断得到改良和提高C.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如果利用不当,则会引起土壤肥力减退D.我国温带草原广阔,广泛分布着富含有机质的黑钙土,是我国发展种植业的宝贵资源11.按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下列自然现象属于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布)的是()A.热带雨林带两侧的热带草原区B.大兴安岭以西出现温带草原C.塔里木盆地边缘出现绿洲D.青藏高原上的高山草甸读图完成12~13题。

高考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测试卷(有解析)

高考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测试卷(有解析)

高考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测试卷(有解析)做题是关心考生提高成绩最直截了当的方法,下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测试题,请考生参考。

一、选择题我国广西省引进原产于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作为造纸原料。

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取地下水,因为其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

下图示意广西种植桉树前后的变化。

读图回答1~4题。

1.广西的要紧地带性植被为()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答案】A【解析】广西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季风气候,要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2.广西适合种植桉树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地势C.水分D.光照【答案】A【解析】桉树为热带树种,广西适合种植桉树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3.广西大量引进桉树,可能导致()A.生物多样性增多B.湿地面积变大C.地下水水位下降D.降水量增大【答案】C【解析】桉树具有吸水量大的特性,大量吸取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西南地区应扩大速生桉的种植面积,以爱护生态环境B.速生桉用以进展造纸业,能够增加就业,促进地点经济高速进展C.广西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不适合大规模种植桉树D.广西引入桉树后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阻碍专门小【答案】C【解析】桉树成材时刻短,用作造纸的原料能够进展地点经济,带动劳动力的就业,但其产业附加值不高,不能促进地点经济高速进展。

广西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大规模种植桉树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破坏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不利于爱护生态环境。

(2021承德二模)2021年11月18日,被称为中国环球航行第一人的郭川,从青岛动身,驾驶无动力帆船,历经138天不间断的航行,于2021年4月5日成功返回青岛。

读下图,回答5~7题。

5.假如郭川在④地邻近海域投放一漂流瓶,该漂流瓶可能最先到达()A.⑤海域B.②地沿岸C.⑥海域D.①地沿岸【答案】D【解析】在④地投入的漂流瓶,最可能随着南赤道暖流、马达加斯加暖流漂流,最先到达①地沿岸。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借助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关系运用整体性原理(1)(2019全国Ⅰ文综,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

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

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答案: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

(2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

(2分)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分)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板块运动造成山脉隆起,使里海从地中海分离,里海成为了湖泊;山脉的隆起,使河流改道,流入里海的水量减少,导致里海湖泊面积缩小;西部隆起的山脉阻挡了西风的深入,使里海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2.自然带或植被类型的判断a.根据地理位置判断(2)(2016.10浙江选考,2分)下图中甲地森林茂密,有“林海雪原”之称,乙地草原丰美,可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

读图,完成下题。

甲地所属的自然带是(C)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经纬网图中自然带的判断。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信息以及图中“大兴安岭”的信息,可以判断图示区域主要为我国东北地区,甲地位于大兴安岭的东侧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C项正确。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典型植被,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为地中海气候区的典型植被,亚寒带针叶林带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的典型植被,均与图示地区不相符,故A、B、D项错误。

b.根据气候资料判断(3)(2021改编,8分)下图为陕西省1月和7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高考真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高考真题)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9·全国文综Ⅲ)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B.湿地C.草地D.寒漠答案 1.A 2.D 3.C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土地覆被变化主要表现为“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积雪融化,水分在洼地处积累,形成湿地,A 对。

气温降低会导致越年积雪面积增加,B错。

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降水以降雪为主,降水增多不会导致越年积雪面积减少,C错。

降水减少,气候趋于干旱,不利于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D错。

第2题,洪水暴涨只能形成暂时的积水,A错。

由材料“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可知增加的湿地面积主要来自草地,故B错。

地面沉降与湿地的形成关系较小,C错。

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温低,有多年冻土层和越年积雪分布,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导致积雪融水增多和表层冻土融化,为湿地形成提供了水源,且下层冻土不利于水分的下渗,易在洼地形成湿地,D对。

第3题,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地处内陆,降水量少。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加剧,土壤水分条件变差,不再适宜发展种植业,更不会转化成对水分需求较多的林地和湿地,A、B错。

气温升高,蒸发加剧会使对水分需求较多的耕地转化成对水分需求相对较少的草地,C正确。

气温升高,不会使耕地转化为寒漠,D错。

(2018·天津文综)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高一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试题答案及解析1.为了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关系,老师组织学生们以欧洲为案例进行探究。

下面是他们探究时使用的地图。

据图回答。

(共14分)(1)概括归纳欧洲地势的特点。

(2分)(2)说明这种地势特点对欧洲气候的影响。

(3分)(3)根据A、B两地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比较两地气候差异。

(6分)(4)根据A地的气候特点和地形,推测当地的河流主要水文特征。

(3分)【答案】(1)南北高,中部低(2分)(2)便于湿润的西风气流向东深入内陆,使欧洲大部分地区深受海洋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广大(3分)(3)气候差异:A地降水多,季节分配均匀,气温年较差小;B地降水少,季节差异大,气温年较差大(6分)(4)A地河流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小;水流平缓。

(3分)【解析】(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欧洲地形地势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

(2) 这种地势特点便于湿润的西风气流向东深入内陆,使欧洲大部分地区深受海洋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广大。

(3)气候差异:读右图,根据图中气候资料分析,A地降水多,季节分配均匀,气温年较差小,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降水少,季节差异大,气温年较差大,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4)A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降水多,河流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小。

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缓。

【考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不同区域气候特征差异,河流水文特征。

2.东北平原黑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地形平坦,有机质不易流失B.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使有机质长期积累起来的C.地表植被覆盖率大,植物归还给土壤的有机质多D.人们耕作科学,对土地的利用合理【答案】B【解析】黑土是指地表植被经过长期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而成的土壤,在寒冷的气候下形成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而地形平坦,并不会使有机质含量增加;东北平原地区地表植被覆盖率并不高;人们耕作不会使地表植被长期腐蚀。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试题(附答案)-文档资料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试题(附答案)-文档资料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试题(附答案)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试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1.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能正确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A.我国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c.云贵高原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出现石漠化D.沙漠地区生长着大量的芦苇2.下列山地自然带分异最多的是()A.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b.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c.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D.北美洲的落基山脉3.下列山地的相对高度接近,但由于它们各自所在的纬度位置不同,自山麓到山顶垂直地域分异也不相同,判断其中所处纬度最高的是()4.亚洲东部地区,从中南半岛到白令海峡,自然植被分布顺序,正确的是()①落叶阔叶林带②苔原带③常绿阔叶林带④雨林和季雨林带⑤针叶林A.②⑤①③一④b.④③①②⑤c.③④①⑤②D.④③①⑤②5.不够合理的治理土壤退化的措施是()A.东北平原开荒、焚烧秸杆,加速有机质的还田速度b.黄土高原保塬、护坡、固沟,防治水土流失c.黄淮海平原实施排灌,调控土壤盐分D.江南丘陵地区使用石灰等物质,中和土壤酸度6.下列四副图示中,正确表示坡向对自然带影响的是()读天山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回答78题:7.天山北坡比南坡积雪冰川海拔低的原因是()A.北坡是阳坡b.南坡是阴坡c.北坡是迎风坡D..南坡是迎风坡8.为了合理利用草场资源,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应将牲畜赶到()A.高山草甸b.山地草原c.荒漠草原D.山地草甸草原读下面北半球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示意图,读图后回答911题:9.图中所示自然带①是()新课标第一网A.热带雨林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c.苔原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0.从图中可以判断北纬10度的自然带垂直分异中,积雪冰川带位于米以上。

2022版新高考地理总复习真题专题--专题六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解析版)

2022版新高考地理总复习真题专题--专题六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解析版)

2022版新高考总复习--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五年高考—考点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

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

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据此完成下题。

1.(2018海南单科,18,3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答案 C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

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2.(2017课标Ⅲ,7,4分)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D.递增答案 D3.(2017课标Ⅲ,8,4分)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答案 C4.(2017课标Ⅲ,9,4分)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答案 A5.[2019课标Ⅰ,37(1)(4),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

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

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新课标全国卷】专题六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2022届高考地理考点剖析精创专题卷

【新课标全国卷】专题六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2022届高考地理考点剖析精创专题卷

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20: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9题)考点21: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0-24题,25-27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说明:请将选择题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答题纸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岸线发育系数(简称SDI)是反映湖泊几何形态的指标。

其值越大表示湖岸线越曲折。

我国某内陆咸水湖,拥有丰富的湖岸线资源,部分湖岸区域沙漠化现象较为明显。

下图示意该湖1973-2017年水位和SDI值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1973-2004年SDI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水下地貌体出露②湖岸土地沙化加剧③湖盆区构造沉降④人类活动强度减弱A.①②B. ①③C.②④D.③④2.2010-2017年SDI值的变化指示了该湖( )。

A. 湖岸线长度变短B.沿岸区域土地沙漠化加剧C.湖盆的面积稳定D. 沿岸区域生境多样性增加雨水花园是现代海绵城市建设中一项既经济又美观的滞留设施,主要用来处理小面积汇流的初期雨水,在居住小区、停车场、道路等可广泛修建。

下图是道路与雨水花园间带缺口的石坎景观图。

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修建带缺口的石坎主要是为了A.方便城市居民进出雨水花园B.方便维修车辆进出雨水花园C.道路上过多雨水及时排入花园中D.花园中过多雨水及时排入雨水井4.雨水花园的建造可以A.减少地下径流量B.增加水汽蒸发量C.减弱降水量强度D.加快水循环速度冰川物质平衡又称冰川物质收支,即冰川积累量与消融量的差值,受大气降水(固态、液态水)、气温及风等因素变化的影响。

下图为2011—2016年祁连山中段北坡“七一冰川”26个测杆点月平均物质平衡随海拔的梯度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七一冰川”月平均物质为最大正平衡的月份是( )A. 1月B. 4月C. 7月D. 9月6.形成“七一冰川”1月平均物质平衡状态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低,冰川消融量少B.冷空气活动频繁,降雪天气多C.积雪表面反射率低,消融加剧D.受风吹雪影响,降雪积累少7.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该地区冰川物质平衡的变化会导致( )A.林线下降B.降水增多C.雪线下降D.冰川萎缩大约4000万年前,青藏高原逐渐隆升。

新考案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新考案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国卷】1.(2016年全国Ⅰ卷,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

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

【解析】第(1)题,考查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堪察加半岛地处季风气候区,图中等高线反映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且高差较大。

因此山脉对季风起阻挡作用,形成地形雨和雨影区且形成明显的气候垂直差异。

第(2)题,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的生存都需要大量的食物来源。

堪察加半岛空间狭小,纬度高,热量不足,冬季漫长,不利于植被的生长。

食物来源不足,限制了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的数量。

第(3)题,图中信息反映甲地有河流,熊的重要食物——鲑鱼数量多,熊出没的概率大。

甲位于堪察加半岛南部,为夏季风背风坡,有森林且晴天多,利于隐蔽和拍摄。

【答案】(1)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3)河流附近,熊出没的概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

(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7~9)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

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

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

地理高一必修一六单元测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地理高一必修一六单元测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地理高一必修一六单元测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地理高一必修一六单元测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地理是文理兼并的一门大科学~以下是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整理的地理高一必修一六单元测试题,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地理网一直陪伴您。

第Ⅰ卷(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区域景观图,历史上该区曾植被茂密,后因自然原因和某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出现图示景观,回答1~2题。

1.该景观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流水侵蚀C.流水沉积2.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C.一致性 B.整体性D.多样性 B.风力侵蚀 D.乱砍滥伐下图①、②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③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该种植物高度不足50 cm,但根系长达20 m以上,据此分析完成3~4题。

3.造成图片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B.燃烧化石燃料C.动植物的遗体分解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9.大面积的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①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②造成臭氧层空洞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④许多物种灭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如图为某大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中字母a~h分别代表不同的自然带类型),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属于草原自然带类型的有A.b、eB.d、hC.e、h11.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a、b、c分布狭长主要是受地形影响B.ahg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C.a、d的形成原因相同D.a和g的南北延伸与沿岸洋流的影响无关美籍华裔青年谷岳从北京出发,历时3个月,搭车88次,穿越亚洲和欧洲,最终到达德国柏林,完成了搭车去柏林的梦想。

下图为此次旅程线路示意图。

回答12~13题。

D.h、b12.从亚洲到欧洲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温带草原带④温带荒漠带⑤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13.沿途自然带变化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主要是A.垂直地带性气候B.纬度地带性热量C.非地带性海陆位置D.经度地带性水分14.位于亚欧大陆35~50N之间大陆东部的自然带是A.温带草原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5.假设30S~40S的海平面处有一座海拔6000米的高山,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该山垂直带谱与喜马拉雅山相似B.暖湿气流的迎风坡一侧冰川海拔较高,背风坡一侧冰川海拔较低C.该山麓地区气候可能受到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影响D.该山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16. 关于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自然带沿纬线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②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产生,主要是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结果③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是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的产物④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仅在低纬与高纬地区出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7. 关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自然带大体上与经线平行伸展成条带状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温度条件影响,其次受水分条件影响③中纬地区从大陆滨海地区往内陆方向显示出各自然带的逐渐更替④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北半球比南半球表现明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19年4月13日1时30分,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前进镇发生森林大火,过火面积约1 000亩。

高考地理 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高考地理 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A组基础题组一、选择题(2015·四川成都模拟)读南美洲部分地区图,完成第1题。

1.图中能体现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A.纬度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水量大B.纬度低→地形类型多样→植被类型多样C.山地海拔高→水热充足→自然带类型多D.东部为平原→河水流速慢→含沙量大解析由图可知,该区域地处赤道附近,纬度低,形成常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大,河流含沙量小,水量大,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 A(2014·湖南长沙调研)读图,完成2~3题。

2.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制约、息息相关的有( )A.a、b、cB.d、e、fC.a、c、eD.b、d、f3.下列各联系的举例,不正确的是( )A.b——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B.c——泥石流流出的物质堵塞江河,破坏森林、农田C.e——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D.f——江淮平原把旱地改造成水田,加剧了土壤盐碱化现象解析第2题,要求找出人类与地理环境各要素(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的关系,d、e、f反映了地理环境要素与人类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第3题,江淮平原是我国的湿润地区,可将旱地改造成水田,不会产生盐碱化现象。

盐碱化现象主要存在于干旱、半干旱区以及半湿润区。

答案 2.B 3.D(2015·江西南昌高三调研考试)下图为六种主要植被类型对应的水热条件示意图。

读图,回答4~6题。

4.序号②~③~荒漠所代表的地域分异不可能出现在( )A.亚洲B.欧洲C.非洲D.南极洲5.造成地表植被按序号①~②~⑤发生更替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差异B.海陆位置差异C.海拔高度差异D.坡向差异6.撒哈拉荒漠与塔克拉玛干荒漠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太阳辐射、下垫面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C.洋流性质、地形起伏D.地表径流、土壤性质解析第4题,从图中水热状况推断六种植被类型分别为:①为热带雨林,②为热带季雨林,③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④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⑤为亚寒带针叶林,②~③~荒漠体现植被东西方向变化,显示水分逐渐减少,体现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南极洲纬度高,终年气温低,为冰雪覆盖的大陆,不会出现图示的水热条件,没有明显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D正确。

2021年高考地理 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2021年高考地理 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2021年高考地理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科学研究表明,地球原始大气主要成分包括甲烷、氨、硫化氢、水汽。

震旦纪大冰期之后的寒武纪,火山大爆发改变了原始大气成分,地球结束了“雪球”时代,原始生命出现。

读碳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题。

1.(xx浙江课改协作联考一模,1)“雪球”时代的结束,是因为寒武纪的火山大爆发能( )浓度,起保温作用A.增加大气中CO2B.破坏臭氧层,到达地面紫外线增多C.释放火山灰物质,吸收地面辐射D.释放巨量热能,直接增加大气温度当山体达到一定高度时出现的森林分布上限叫高山林线,它是划分高山景观类型的一条重要生态界线,影响林线高度的主要气候因素是温度和降水,下图是某区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

回答下面两题。

2.(xx湖北10月联考,7)结合图,读出(30°N,120°E)的林线分布高度大约是( )A.2 500 mB.3 000 mC.3 500 mD.4 000 m3.(xx湖北10月联考,8)据图分析,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林线高度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B.林线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C.影响甲处林线向北凸的主要因素是降水D.林线高度与降水呈正相关关系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图中序号代表碳循环的过程。

读图,回答下题。

4.(xx北京海淀一模,2)图中( )A.①开采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B.②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C.③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D.④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xx南京二模,3)该山地南坡属于( )A.阳坡和背风坡B.阴坡和背风坡C.阴坡和迎风坡D.阳坡和迎风坡6.(xx南京二模,4)图中①②间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 )A.髙山草甸B.高寒荒漠C.针阔叶混交林D.高山针叶林下图为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不同的植被类型,回答下面两题。

3年高考高考地理 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3年高考高考地理 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

读下图,完成1—2题。

1.(2014课标文综Ⅱ,8,4分)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

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2.(2014课标文综Ⅱ,9,4分)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A.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

下图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

读图回答下题。

3.(2014XX地理,14,2分)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A.温暖湿润B.温和干燥C.高温多雨D.高温干燥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

下图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

完成4—5题。

4.(2013XX文综,32,4分)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 )A.气温、降水、蒸发B.降水、蒸发、气温C.降水、气温、蒸发D.气温、蒸发、降水5.(2013XX文综,33,4分)风化壳厚度( )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6.(2013课标文综Ⅱ,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

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

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 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6分)(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8分)(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好题·对照检测六道沟流域位于陕西神木以西14千米,地处毛乌素沙地边缘,北依长城。

当地主风向为西北风,次风向为东南风,东风最弱。

坡顶侵蚀速率西北坡大于东坡。

下图示意西北坡和东坡采样点分布以及沿样线的坡面地形,采样点1—4、17—19和32为耕地。

据此完成1—3题。

1.六道沟流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 )A.气候年内变化轻微,多旱少洪B.降水年际变化小且年内集中C.地形破碎,风沙地貌、流水侵蚀地貌交错D.以荒漠植被为主,退化比较严重2.六道沟流域坡顶西北坡和东坡侵蚀差异的主要成因有( )①东坡的水蚀较弱②西北坡植被较差③东坡具有风积作用④西北坡风蚀作用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东坡中上部颗粒最粗的采样点最可能是( )A.19、20B.21、24C.22、23D.28、29[2020湖北武汉部分学校质量检测]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北部的巴戛柴达木湖,属于咸水湖。

2018年5月24日湖泊面积为102.09平方千米,2018年10月6日面积扩大到123.68平方千米,为1976年以来的最大值。

下图示意1976—2017年巴戛柴达木湖面积变化。

据此完成4—6题。

4.1976—2017年巴戛柴达木湖面积呈明显扩大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A.气温变化大B.降水变化大C.下渗作用小D.湖盆坡度小5.2018年5—10月巴戛柴达木湖面积持续、快速扩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A.降水明显偏多B.季节性融雪量增多C.冻土融水陡增D.农业生产引水增多6.有关巴戛柴达木湖面积扩大给周边地区带来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 )A.增加了土壤水分B.改善湿地鸟类栖息环境C.增加生物多样性D.增加居民直接饮用水源7.[2019天津文综卷,13(3),6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吉林省珲春市(图略)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辖区内的聚落多沿河谷分布。

图们江流域的森林曾被大量砍伐。

近年来由于保护措施得当,流域内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

森林植被的恢复,会使图们江在俄、朝两国交界处河段的水文特征发生哪些变化?[2021陕西部分学校摸底](新情境:植被指数)植被指数是对地面植被生长和覆盖状况的度量,指数越大,地面植被生长越好,覆盖状况越好。

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可以指示不同海拔、不同地貌类型的植被变化。

下图示意我国某河流上游河谷植被类型及EVI垂直变化。

近几十年来该地区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

据此完成8—9题。

8.图中P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热带季雨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阔叶灌丛D.落叶阔叶林9.近几十年来,该河谷植被类型生长条件会有所改善的是( )A.P植被类型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亚热带山地针叶林D.高寒蒿草、杂类草草甸[2020海南地理卷,13—14,6分]下图示意从赤道到极地的典型植被景观类型。

据此完成10—11题。

10.一年中景观外貌四季变化鲜明的植被类型是( )A.甲B.乙C.丙D.丁11.下列山地中有丁植被类型分布的是( )A.巫山B.五指山C.富士山D.大分水岭12.[2020湖北重点中学联考]我国某植物学家到长白山北坡考察,发现北坡植被带的垂直变化完整,记录下了长白山北坡植被带自下而上垂直分布状况。

下列选项符合他记录的是( )A.山地常绿阔叶林—红松阔叶混交林—高山草甸—高山苔原B.红松阔叶混交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高山苔原C.红松阔叶混交林—高山草甸—针叶林—高山苔原D.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红松阔叶混交林—高山苔原13.[2017北京文综卷,41(1),10分]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

读图,回答问题。

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

下图为横断山区三江并流地形剖面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完成14—15题。

14.科研工作者在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北纬25°19'处,海拔1 300米至1 500米范围内发现一片热带雨林,该热带雨林的出现符合(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15.这一片热带雨林形成的影响因素可能是( )①西南季风②东南季风③河谷地形④盆地地形⑤全球气候变暖A.①③B.①③⑤C.①④⑤D.②③⑤[2021河南洛阳第一次统考]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

读图完成16—17题。

16.此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该森林植被集中分布的海拔最可能是( )A.1 800—1 900 mB.1 900—2 000 mC.2 000—2 100 mD.2 100—2 200 m17.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 )①喜光②抗风③喜湿④耐寒⑤喜阴⑥耐贫瘠A.①⑥B.②③C.③⑤D.④⑥(新情境:土壤容重)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或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质组成的,土壤容重(ρb)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ρb=M/V,其中M表示物质质量,V表示物质体积。

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

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

下图为土壤三相物质比例示意图。

据此完成18—20题。

18.土壤容重越大 ( )A.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B.土壤孔隙度越高C.土壤质地越好D.越利于作物生长19.下列四种土壤中,土壤容重最小的是( )A.东南丘陵的红壤B.松嫩平原的黑土C.三江平原的沼泽土D.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20.下列措施不能降低土壤容重的是 ( )A.引水灌溉B.秸秆还田C.深耕土地D.掺沙考法帮·真题自测1.[2019海南地理卷,21,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的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并有冰川融水补给。

发源于该地区的楚玛尔河是长江北源之一,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是该地区的重要湖泊。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可西里地区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增加。

2011年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的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依次贯通了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

下图示意卓乃湖周边地区地理环境。

(1)说明造成此次湖泊贯通的自然条件。

(8分)(2)指出卓乃湖湖水外泄对下游河湖的影响。

(4分)(3)如果未来气候持续暖湿化,导致盐湖与清水河贯通,推测该地区水系及水环境的变化。

(8分)[2017全国卷Ⅲ,7—9,12分](水环境中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

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

据此完成2—4题。

2.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D.递增3.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4.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2020全国卷Ⅲ,9—11,12分](全球气候变暖对雪线和林线的影响)堪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

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

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

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化。

据此完成5—7题。

5.一般情况下,与阴坡相比,该地火山锥阳坡的( )A.林线与雪线更高B.林线与雪线更低C.林线更高、雪线更低D.林线更低、雪线更高6.林线升高,雪线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 )A.暖湿B.暖干C.冷湿D.冷干7.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该火山锥( )A.林线升高,雪线升高B.林线升高,雪线降低C.林线降低,雪线升高D.林线降低,雪线降低[2020山东地理卷,13—14,6分](不同地区自然带的垂直差异对比)山地地形影响气候特性,进而使山地景观类型随海拔升高而变化。

太行山区地处华北地区,其间分布有盆地和丘陵;黔桂喀斯特山区岩溶地貌发育,形成了基座相连、异常陡峭的峰丛—洼地集合体。

下图示意两山区各景观类型沿海拔梯度分布的面积占比情况。

据此完成8—9题。

8.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 )A.垂直分布高差大B.总分布面积占比小C.各海拔梯度均有分布D.面积占比最大处海拔低9.黔桂喀斯特山区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主要由于该山区 ( )A.山体陡峭B.水分充足C.土壤肥沃D.热量充足[2016全国卷Ⅲ,10—11,8分](地理要素对山地冰川发育的影响)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10—11题。

10.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11.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A.日照更长B.气温更高C.植被更密D.海拔更低高分帮·对照检测(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冻土是指温度低于0 ℃并含有冰的土壤和岩石,地下水为冻土发育提供了水分条件。

冻土可分为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暖季融化、寒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又称永冻层);季节性冻土则只有活动层,在暖季消融。

第四纪以来,祁连山大幅隆起,冻土发育。

下图示意祁连山区某段河谷,地表年均温约-1.76—-0.5 ℃。

除河床及近岸区为季节性冻土外,其他区域为多年冻土。

河谷平原多松散堆积物且厚度较大,其多年冻结层之下常年存在液态地下水。

(1)简析祁连山隆起对当地冻土发育的作用。

(4分)(2)受地表覆被与水分影响,该地河谷平原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厚度较基岩山区薄,试给出合理解释。

(6分)(3)判断河谷平原多年冻结层之下液态地下水的直接补给源(雨水、河水或冰雪融水),并说明判断依据。

(6分)(4)观测显示,近年来该地地表年均温增加,推断该现象对当地多年冻土的影响。

(6分)答案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C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区域内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

材料信息显示,六道沟流域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气候大陆性强,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大,A不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