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
勾践卧薪藏胆的故事
![勾践卧薪藏胆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94a3912aaea998fcc220ec3.png)
勾践卧薪藏胆的故事勾践,大禹的子孙,春秋霸主之一,著名典故卧薪藏胆的主角,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勾践卧薪藏胆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派大臣文种到吴国去求和,经过一番周折,吴国同意求和,但要求越王勾践带着夫人和大臣范蠡去吴国服苦役,他们在吴国受尽了折磨。
越王勾践给夫差的父亲阖闾看坟,还给夫差喂养马匹,勾践把夫差的马喂养的非常好,个个肥壮。
勾践还要贴身照顾夫差,夫差上床时,他给夫差脱衣脱鞋,平时还照顾夫差上厕所,夫差到外面打猎时,勾践要跪在马边上给夫差踩着他的背上马。
夫差生病时,勾践天天去看望,还要精心服务。
受到夫差心情不好怒骂时,勾践却坚持去看夫差的在便,还在夫差的面前,尝了点大便,然后就说夫差的大便是甜的,这表明夫差的病很快就要好了。
还给夫差讲了尝大便看病情的故事,夫差很是感动,后来夫差的病真的好了。
勾践君臣三人在吴国受尽了别人的嘲笑和羞辱,为了能够进行复国,勾践坚强地忍耐着一切,对吴王夫差总是恭敬驯服。
三年终于到了,吴王放勾践回到了越国,勾践终于回到自己的国家了。
勾践回国后,为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在吴国受辱的情景,勾践睡在柴草做的床上,在床面前挂一只苦胆,每天尝尝苦味,来提醒自己。
勾践夫妻和百姓一起劳动,生活非常艰苦。
经过一番努力,勾践终于消灭了吴国,夫差被活捉后,自杀了。
勾践是怎么伐吴的夫椒之战后,为了安抚民心,勾践下了罪己诏,承认这场战争的恶果是自己造成的,下令安抚国民,随后把国政交给诸大夫管理,自己带着范蠡等人去吴国给夫差当奴仆,忍辱负重多年,终于让夫差放下了戒心,在三年后被释放回国。
可是过刚或许易折,过柔则不堪重负,但是那些能屈能伸,忍辱负重者方是百炼成钢,能成大业之人。
勾践回国后就制定了复兴国家的计划。
在内政方面,鼓励生产、奖励繁衍、照顾孤寡贫疾,并教育子弟,同时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而在外交方面,韬光养晦,暗中鼓励吴国北上伐齐、晋,而越则与之相反,“结齐、亲楚、附晋”。
卧薪尝胆 成语故事
![卧薪尝胆 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ffe5f44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ec.png)
卧薪尝胆成语故事
“卧薪尝胆”是一个出自中国古代历史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为了实现目标而忍受艰难困苦、自我磨练的精神。
故事的主人公是春秋时期的越国君主勾践。
公元前 494 年,越国被吴国打败,勾践被吴王夫差俘虏。
为了复国,勾践假装投降,在吴国受尽屈辱,被夫差拘押在吴国做苦工。
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勾践受尽屈辱。
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雪耻,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应该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不断努力和奋斗,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简介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ef2bd5c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5a.png)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简介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典故之一,流传至今,成为人们津
津乐道的经典故事之一。
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勾践是越国的国君,在当时,越国处于强大的吴国的压迫之下,遭受多次入侵
和侵略。
吴王为了显示自己的强大,叫越国的国王勾践派宾臣到吴国当奴隶,并且规定越国王不能再称王,而只能称侯。
越王勾践心怀屈辱,卧薪尝胆,暗自发誓说:“日有所思兮夜有所梦,夙兴夜寐兮莫忘本”。
这句话意思是说白天有所思考,晚上
有所梦想,日以继夜努力不懈,永远不能忘记自己的本性。
勾践忍辱负重,与臣下商议对付吴国的方法。
“卧薪尝胆”成为他树立民族精神
的重要表现。
终于,在获得秦国支援的情况下,越王勾践率军反击吴国,并在最后战役中大获全胜。
最终,越国脱离了吴国的胯下,越王勾践重登越国之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遭受屈辱和挫折,也要坚定信念,勇敢面对困难,不
忘本心,坚韧不拔地追求胜利。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后人,在困境中保持自尊与尊严,实现自己的价值与梦想。
越王勾践的故事激励着一代代人,成为激励人们坚持初心的故事。
这个古老的
典故不仅留存于历史的记忆中,更是植根于人们的心中,永远发扬着民族精神的力量。
这就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一段历史的缩影,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勇
气与智慧的结晶。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ab518c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5b.png)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典故之一,它讲述了越王勾践在遭受吴国侵略后,通过忍辱负重、隐忍忍辱、吞声忍耻的方式,最终成功复国的故事。
这个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智慧和勇气的象征,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传颂。
勾践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国君,他在位时,越国遭受了吴国的侵略,国土收缩,百姓遭受了莫大的痛苦。
勾践深知吴国的强大,而越国自身力量薄弱,难以与吴国一战。
于是,他决定忍辱负重,隐忍忍辱,吞声忍耻,等待时机,以图东山再起。
勾践下令全国禁止烧火,不许生火烹饪,不许冶炼兵器,不许锄田耕种,以示国家的贫困和无力。
他自己也亲自示范,卧薪尝胆,以示决心。
勾践的忍辱负重,深得越国百姓的拥护和支持,他们纷纷效仿,共同忍辱负重,等待复国的机会。
在越王勾践的领导下,越国百姓齐心协力,不断发展生产,增强国力。
同时,越国还派遣使者到各国游说,争取支持。
经过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积蓄了一定的力量,等待复国的时机。
终于,机会来临了。
吴国发生了内乱,国力大损,越国趁机发动了反击。
越王勾践亲自率领军队,与吴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在越国百姓的支持下,越王勾践终于打败了吴国,成功复国。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强敌,我们不应轻举妄动,而应忍辱负重,等待时机。
同时,也告诉我们,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才能战胜强敌,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个故事不仅是中国古代的历史,更是一部智慧和勇气的教科书,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传颂。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至今仍然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明白了忍耐和坚持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懂得了团结和努力的力量。
愿我们都能像越王勾践一样,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勇敢地面对,最终取得胜利。
勾践尝卧胆的故事
![勾践尝卧胆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1229d0d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07.png)
勾践尝卧胆的故事
勾践尝胆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著名的典故。
这个故事讲述了越王勾践在战争失败以后,如何忍辱负重、积蓄力量,最终成功复仇的故事。
越王勾践在对吴国的战争中失败以后,教西施歌舞礼仪,三年学成以后,让范蠡将其献于吴王。
吴王夫差得到西施以后大悦,建馆娃宫,沉溺酒色,怠慢国政。
而勾践则趁机励精图治,积蓄力量,准备复仇。
他每天都卧薪尝胆,以此提醒自己不忘耻辱,不断激励自己。
同时,他还亲自耕种,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
经过多年的准备,越国终于变得国富兵强。
而吴王夫差则因为长期沉溺于酒色,对越国放松了警惕。
最后,勾践趁机发动攻击,成功打败了吴国,实现了复仇。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只要能够保持决心和毅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勾践卧薪尝胆的行为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典范,激励着无数人在面对困境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
卧薪尝胆的典故_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谁
![卧薪尝胆的典故_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谁](https://img.taocdn.com/s3/m/975e8ec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3c.png)
卧薪尝胆的典故_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谁卧薪尝胆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终能够苦尽甘来。
那么想知道卧薪尝胆的典故是什么吗?接下来由店铺给大家带来卧薪尝胆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卧薪尝胆的典故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
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
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
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
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
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
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
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
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
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
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
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卧薪尝胆解析[释义] 薪:柴草。
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
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
[语出] 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遣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正音] 尝;不能读作“cánɡ”。
[辨形] 薪;不能写作“新”。
[近义] 发愤图强宵衣旰食[用法] 用作褒义。
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和“发愤图强”都有决心奋斗;谋求富强的意思。
卧薪尝胆的故事_成语故事(5篇)
![卧薪尝胆的故事_成语故事(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7592ee6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c8.png)
卧薪尝胆的故事_成语故事(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卧薪尝胆的故事_成语故事(5篇)卧薪尝胆出自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成语,关于里面的历史故事,你知道吗?这次本店铺为您整理了卧薪尝胆的故事_成语故事(5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本店铺最大的鼓励。
卧薪尝胆的成语典故
![卧薪尝胆的成语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a95745cb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e7.png)
卧薪尝胆的成语典故导语:卧薪尝胆是一个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最后果真可以苦尽甘来。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卧薪尝胆的成语典故,欢迎大家参考!【卧薪尝胆】原指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春秋时,越王勾践战败,为吴所执,既放还,欲报吴仇,苦身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欲以不忘会稽败辱之耻。
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
卧薪事不知所出。
后用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不敢安逸之典。
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成语典故吴王阖闾打败楚国后,成了南方的霸主。
越国是吴国的临国,它与吴国素来不和。
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
为了征服越国,吴王发兵攻打越国。
两国在槜李地方展开了一场大战,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
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
”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
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
”夫差为了报父仇,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奸臣伯嚭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
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于是被抓到吴国。
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与喂马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
越王心里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
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
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问自己:“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
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0bc06fa0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a.png)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越国的地方,越王勾践是那里的国王。
可是越国和吴国打仗,越国打输了,勾践只好去吴国当奴隶。
在吴国,勾践过得特别苦,吴王夫差还总是欺负他。
但是勾践一直忍着,心里想着一定要报仇。
后来,勾践回到了越国。
他没有忘记在吴国受的苦,每天睡在柴草上,还在房梁上挂了一个苦胆,每天吃饭前都要舔一舔。
勾践带着越国的人们努力种地、练兵。
经过好多年的努力,越国变得越来越强大。
最后,勾践带着军队打败了吴国,他终于报仇啦!小朋友们,勾践是不是很厉害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小朋友们,咱们来讲讲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事儿哟!从前呀,越王勾践和吴国打仗输了,他去吴国受了好多罪。
夫差让他喂马、扫厕所,勾践都乖乖听话。
回到越国后,勾践下定决心要让越国强大起来。
他睡在又硬又扎的柴草上,那可不舒服啦。
每天还要尝尝苦胆的味道,提醒自己不能忘记过去的耻辱。
他和老百姓一起干活,大家都很努力。
终于有一天,越国的军队变得很强,把吴国打败了。
小朋友们,我们要学习勾践不怕吃苦的精神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小朋友们,今天来讲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比如说,勾践在吴国的时候,夫差生病了,勾践甚至去尝夫差的粪便,只为了让夫差相信他的忠心。
回到越国,勾践住的房子很破,穿的衣服也很旧。
他每天早早起来干活,和大家一起努力。
老百姓看到国王这么辛苦,也都更努力了。
慢慢的,越国越来越厉害。
最后勾践成功打败了吴国。
小朋友们,勾践能成功是因为他坚持和努力,我们也要这样哟!。
卧薪尝胆的历史典故
![卧薪尝胆的历史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3207840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e.png)
卧薪尝胆的历史典故
“卧薪尝胆”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典故。
说的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力图雪耻,激励自己,在屋内悬一苦胆出人、坐卧都要尝尝,使不忘受辱之苦。
睡觉时不用床铺和被褥,睡在木柴上面,使不忘亡国之痛。
经过这样多年的磨砺,终于使越国强盛起来,打败了吴国。
但是,卧薪尝胆的典故始于何时?据有关吴越史料的书籍,战国时期的《左传》中“定公”和“哀公”篇中,有越王勾践和昊王夫差的详细记载,而没有勾践卧薪尝胆之记录。
另一战国时的著作《国语》中,也无勾践卧薪尝胆之说。
至东汉期间,《越绝书》和《吴越春秋》著作中,只有在“勾践归国外传”中,有勾践“悬胆于户,出人尝之,不绝于口”之句,而无“卧薪”之说。
“卧薪尝胆”作为成语,最早见于北宋大文豪苏轼所著的《拟孙权答曹操书》游戏性的书信体裁文中,设想孙权在三国鼎立之时,曾经“卧薪尝胆”,但这与勾践毫无关系。
到了南宋,吕祖谦在《左氏传记》书中,曾有吴王夫差“坐薪尝胆”,但只是“坐薪”,不是“卧薪”,只是“夫差”,不是“勾践”。
到了明代,张博在《春秋列国论》书中,也是“夫差即位,卧薪尝胆”,虽有“卧薪尝胆”,但亦是指夫差。
后来,在真德秀的《戊辰四月上殿奏扎》,和黄震的《古今记要》、《黄氏日抄》两书中,才开始有勾
践“卧薪尝胆”之说。
明末,梁辰鱼所著《浣沙记》剧本中,将勾践“卧薪尝胆”作为传奇,加以渲染。
冯梦龙也在《东周列国志》中多次讲到勾践“卧薪尝胆”之事。
清初,吴乘权编的《纲鉴易知录》,亦有“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卧薪尝胆”之句。
从此,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故事,就愈传愈广,成为我国的成语典故了。
关于不能骄傲的历史典故
![关于不能骄傲的历史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310f1eb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89.png)
好的,以下是一个关于不能骄傲的历史典故:
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军击败,吴王觉得无脸面对自己的士兵,就拔剑自刎了。
越王勾践按住吴王的脖子,大声说:“我求求你,不要死。
”吴王被他的话感动了,就放弃了自刎。
越王勾践为了告诫自己不要忘记失败的耻辱,就每天尝一口苦胆,睡在柴草上。
他还在屋子里悬一个苦胆,每顿饭都要舔一下苦胆。
他励精图治,艰苦发展,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战胜了吴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骄傲的历史典故。
它告诉我们骄傲使人落后,只有谦虚谨慎、发愤图强才能获得成功。
虽然越王勾践最终战胜了吴国,但是他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毅力,经历了长期的积累和沉淀。
正是因为他谦虚谨慎、不断进取,才能够战胜自己的弱点,战胜对手。
另外,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历史上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谦虚的心态,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不断取得成功。
此外,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而骄傲自满,否则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只有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心态,才能够不断超越自己,不断进步。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警醒自己,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向。
总之,卧薪尝胆这个历史典故告诉我们不能骄傲的历史教训和正确的人生态度。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心态,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够不断取得成功。
同时,我们也应该时刻警醒自己,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向。
卧薪尝胆的典故
![卧薪尝胆的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99763f0b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73.png)
卧薪尝胆的典故
卧薪尝胆是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来的故事。
典故如下: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
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
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投降,把军队撤回了吴国。
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
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
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
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
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
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
而吴王夫差盲目力图争霸,丝毫不考虑民生疾苦。
他还听信伯嚭的坏话,杀了忠臣伍子胥。
最终夫差争霸成功,称霸于诸侯。
但是这时的吴国,貌似强大,实际上已经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
卧薪尝胆成语来源历史故事
![卧薪尝胆成语来源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2a193f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d4.png)
卧薪尝胆成语来源历史故事 对于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家都很熟吧!那你知道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吗?下⾯我们就来看看吧! 越王勾践的故事 春秋时期,我国南⽅有两个⼩国——越国和吴国。
两国相邻,经常打仗,势⼒相当,始终难分胜负。
有⼀次,吴王阖闾领兵攻打越国,在战⽃中被越王勾践的⼤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不治⽽亡。
吴王死后,他的⼉⼦夫差继承了他的王位。
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之仇。
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
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上,情况⾮常危急。
此时,勾践听从了⼤夫⽂种的计策,准备了⼀些⾦银财宝和⼏个美⼥,派⼈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
但是吴国的伍⼦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异于放虎归⼭,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亲墓旁的⽯屋⾥,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
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
与此同时,他⼜想⽅设法为吴王夫差送去很多美⼥和⾦银财宝。
结果吴王以为他真的不想复仇了,就放松了戒备。
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竟亲⾃去尝夫差⼤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期。
夫差病好的⽇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
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志要报仇雪恨。
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挂着苦胆,表⽰不忘国耻,不忘艰苦。
为了使越国强⼤起来,他不但亲⾃参加劳动,⽣活也⼗分俭朴。
他⾮常尊重那些有才能的⼈,⽽且对⽼百姓也⾮常爱护。
经过⼗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杀。
后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就越传越⼴,演变为我国的成语典故了。
越王勾践⼈物介绍 越王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姒姓,本名鸠浅,古时华夏⽂字不同,⾳译成了勾践,⼜名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春秋末年越国国君。
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0f51b19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61.png)
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越王勾践是春秋晚期越国的国君,当时越国国力孱弱,被吴国打败,吴王为了羞辱他将勾践夫妇入吴为奴,在阖闾墓旁的石室里喂养马匹。
他们小心地侍候着吴王,百依百顺,忍饥挨冻,毫无怨言。
整整三年,吴王终于相信他们已臣服了,决定放他们回国。
越王勾践立志报仇。
他只在柴草上头睡觉,并且在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警醒自己不忘耻辱。
经过长期的准备,勾践终于打败了吴国,而吴王羞愧自杀。
根据这段历史出来的成语,就是“卧薪尝胆”的故事。
卧薪尝胆的典故
![卧薪尝胆的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b897cd7c9b89680203d825ac.png)
卧薪尝胆的典故导读:春秋时期,我国南方有两个小国——越国和吴国。
两国相邻,经常打仗,势力相当,始终难分胜负。
有一次,吴王阖闾领兵攻打越国,在战斗中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不治而亡。
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承了他的王位。
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
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
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
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
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
与此同时,他又想方设法为吴王夫差送去很多美女和金银财宝。
结果吴王以为他真的不想复仇了,就放松了戒备。
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
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
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
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
为了使越国强大起来,他不但亲自参加劳动,生活也十分俭朴。
他非常尊重那些有才能的人,而且对老百姓也非常爱护。
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后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就越传越广,演变为我国的成语典故了。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求解驿站】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
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发奋图强,不敢安逸享受。
薪,柴草。
【活学活用】中国足球要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必须~,刻苦训练。
【妙语点拨】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和三国时期蜀国末帝刘禅“乐不思蜀”的故事一经对照,越王勾践的风采和蜀帝刘禅的颓废让人感触良多。
卧薪尝胆 典故
![卧薪尝胆 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3a4b6677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c4.png)
《卧薪尝胆典故》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特别厉害的故事,叫“卧薪尝胆”。
很久很久以前,有两个国家,一个叫吴国,一个叫越国。
吴国和越国打仗,越国打输了,越王勾践就被抓到了吴国。
在吴国,勾践过得可惨啦!他给吴王夫差当仆人,干各种又脏又累的活儿。
但是勾践心里一直想着要回到自己的国家,把越国变得强大。
后来,勾践终于被放回了越国。
他没有忘记在吴国受到的耻辱,每天睡在柴草上,还在房梁上挂了一个苦胆,每天吃饭前都要舔一舔,提醒自己不能忘记过去的痛苦。
勾践还带着越国的百姓一起努力干活儿,训练军队。
经过了很长很长时间的努力,越国变得越来越强大。
最后,勾践带着越国的军队打败了吴国,报了仇。
小朋友们,勾践是不是很厉害呀?就像我们学习一样,如果这次考试没考好,不要灰心,要像勾践一样努力,下次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卧薪尝胆典故》小朋友们,咱们来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越国的越王勾践和吴国打仗,输得可惨啦,自己都被抓到吴国去了。
在吴国,勾践天天被人欺负,干好多累活。
可是他心里一直想着自己的越国,想着一定要回去。
终于,勾践回到了越国。
他为了记住在吴国的苦日子,睡在柴草堆上,那柴草可扎人啦!每天还要舔一舔苦胆,那味道可不好受。
勾践带着大家努力种地,让粮食越来越多。
还训练士兵,让他们变得很厉害。
就这样,过了好久好久,越国越来越强大。
最后,勾践带着大家打败了吴国。
小朋友们,我们遇到困难可不能害怕,要像勾践一样坚持,就能成功!《卧薪尝胆典故》小朋友们,“卧薪尝胆”的故事来啦!从前呀,有个越王勾践,他的越国被吴国打败了。
勾践去了吴国,给吴王夫差干活,夫差对他可凶啦。
但是勾践一直忍着,心里想着一定要回去报仇。
后来勾践回到越国,他睡在柴草上,一翻身就会被扎到。
每天舔苦胆,苦得他直皱眉头。
他带着大家一起努力,不怕辛苦。
比如说,大家一起挖水渠浇水,累得满头大汗也不停下来。
慢慢的,越国变得强大了。
最后,勾践成功打败了吴国。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像勾践一样,不怕困难,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哟!。
卧薪尝胆的故事典故有哪些
![卧薪尝胆的故事典故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c7ad0d36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60.png)
卧薪尝胆的故事典故有哪些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出自《史记》中《范睢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每个人都有志向和追求,但只有不断努力、坚持不懈才能实现梦想。
卧薪尝胆的故事,是历史上很多人的故事,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努力,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最终以胜利的姿态结束了自己的辉煌人生。
故事:一、越王勾践公元前473年,吴越之间一直处于对战之中,吴国越来越强大,越国反而弱化。
其时,越国察觉到了问题所在,越王勾践在自己的营寨前执意卧薪尝胆,这也是源于《史记‧范睢列传》这个成语的由来。
它通俗的解释是:吴国荡然无存。
在这场大战中,越王勾践借用吴国一位牢中之人的计策,利用伪装等方法逃离了吴国,并且在随后举行了平定天下的戏剧性的反攻中,回收了越国失去的部分领土,并向吴国进攻,最终达到了胜利的结果。
二、成语定义卧薪尝胆,是三国时期魏国大将缪晋用兵的一段史实,指步入故地,消减间谍机构,以便潜伏敌后。
意指准备的越多,最后将可收效甚微;但有时实际行动又紧跟原来的计划,却能收到出奇制胜、奇效施展的功效。
三、荀彧荀彧原本是曹操的谋略家,也是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化人。
在《三国演义》中,他有一段卧薪尝胆的故事。
当时的曹操饱尝败北的苦涩,荀彧为了挽救曹操的局面,建议曹操先暂时对外放低姿态,转而以内主寻求发展。
刘备一方一直封杀曹操,荀彧与曹操商量,以达到和平的目的。
他最终说服了曹操,规划实施一个每天都要奉献一斤肉的计划,以此争取百姓的信任和支持,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四、李渊宋代南唐王室的头领李渊也曾卧薪尝胆,他亲临水际平珠岗,回望白虹,场景描绘感人至深。
伍兹誊写的李渊“卧薪尝胆”一词是描述他的苦心经营和战争策略,这也是卧薪尝胆常被用来形容战争中重要的休战折衷。
卧薪尝胆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对爱与理想的信仰,只有相信自己,努力坚持,始终不懈,方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与梦想。
上述故事中的人们都是历史上最为成功的人和历史上的伟大政治家和文化名人,他们让我们看到了卧薪尝胆的精神,用它去领悟生活,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相信未来,才能创造出彩虹般的人生。
卧薪尝胆的历史典故
![卧薪尝胆的历史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09f2c72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1b.png)
卧薪尝胆的历史典故卧薪尝胆的历史典故卧薪尝胆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最后果真可以苦尽甘来。
今天语文小编给大家讲一下卧薪尝胆的历史典故。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
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
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
吴王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就发兵打越国。
吴越两国在槜李(今浙江嘉兴西南,槜音zuì)地方,发生一场大战。
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
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
”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
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
”他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嚭(音pǐ)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去打越国。
越国有两个很能干的大夫,一个叫文种,一个叫范蠡(音lí)。
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
这回决心报仇,来势凶猛。
咱们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们作战。
”勾践不同意,也发大军去跟吴国人拼个死活。
两国的军队在大湖一带打上了。
越军果然大败。
越王勾践带了五千个残兵败将逃到会稽,被吴军围困起来。
勾践弄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他跟范蠡说:“懊悔没有听你的'话,弄到这步田地。
现在该怎么办?”范蠡说:“咱们赶快去求和吧。
”勾践派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
文种在夫差面前把勾践愿意投降的意思说了一遍。
吴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坚决反对。
文种回去后,打听到吴国的伯嚭是个贪财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宝,私下送给伯嚭,请伯嚭在夫差面前讲好话。
经过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劝说,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但是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
文种回去向勾践报告了。
勾践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
勾践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的大坟旁边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
越王勾践是夏禹的后裔,春秋末年越国的君主。
他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典故就是卧薪尝胆的故事。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是夏禹的后裔,春秋末年越国的君主,允常之子,允常死后,勾践继任了越王。
勾践继任越王不久,吴王阖闾便来进攻,后重伤而死,其子夫差继任吴王。
吴王夫差为报父仇日夜练兵,勾践本想先发制人在吴国发兵前将其打倒,于是不听范蠡劝阻执意发兵,后被吴军困在会稽。
越国向吴国求和不成,大夫文种提议,以美女宝器赠与吴王夫差,夫差果然撤兵。
勾践将朝政交给太子和文种,自己与范蠡等人到吴国为奴。
在范蠡的帮助下,勾践取得了夫差的信任,得以回国。
勾践回国后在房里挂了一只苦胆,吃饭睡觉都要尝一尝这个苦胆,以提醒自己在吴国受的苦难和耻辱。
这便是“卧薪尝胆”一词的由来。
越国一方面养精蓄锐、发展生产,一方面离间吴国君臣,用美人计消磨吴王精力,终于等到了伐吴的机会,最后彻底打败吴国,吴王夫差自尽,勾践成为春秋最后一个霸主。
勾践夫人雅鱼
勾践是一位历经苦难挫折终成大事的王,而他的夫人雅鱼也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女性。
历史上的雅鱼,是一位贤良淑德,忠贞刚烈之女。
在吴越大战时期,吴国兵力不足,出现留雅鱼独自一女子守城的情况,丈夫外出抗敌,妻子并没有表现出胆小懦弱,而是勇敢镇定。
她吩咐城中的仆人守卫兵作好准备,点起火把,以备不时之需,万一敌人攻城进来,她可以殉国以保全名节。
在越王被吴国打败后,她也没有逃脱或者自杀而是始终追随丈夫,无论为奴为婢或者沦落为俘虏。
从万人朝拜的尊贵之躯到手带脚镣的战俘,她都没有怨言和畏惧,而是紧紧陪伴在夫君左右,随夫君共进
退。
这里显示出了雅鱼作为妻子和女人所具备的对丈夫不离不弃无论贫穷贵贱的高贵品质,也体现了一个妻子应有的德和忠。
在作为战俘,失去丈夫依靠的日子里,吴国谋士为了彻底打压越王,甚至出了一个非常狠毒的计策,就是在越王面前凌辱他的妻子。
越王亲眼看着妻子被侵占,那种痛苦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而最痛苦的`莫过于他的妻子雅鱼,身陷敌国毫无依靠,任人宰割,可是她却不能表现出来甚至不能轻生来结束痛苦,因为她知道此时,她的丈夫需要她活下去,她知道她的丈夫能够忍受这一切痛苦的前提都是坚信有一天他们的国家能够重新强大。
为了她的丈夫,在古代那么重视名节的社会,雅鱼并没有选择自杀,而是残忍的活下来。
经历过这一切后还能如此表现镇定的女人,已经不是简单的贤良淑德能够形容她,此时她更像是一位伟大的母亲,用她超越常人的爱去维持丈夫的希望,维持活下去的动力。
在最后她的丈夫终于亲手灭了敌国吴国之时,她终于可以放下一切,结束生命,含笑九泉。
春秋时期越过王后雅鱼的故事就是一位古代伟大女性的故事。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介绍
司马迁史记里详细记录了勾践复国,灭吴的过程,以及越国后代到臣服楚国所发生的事,范蠡离去以后的生活。
这篇文章为越王勾践世家。
先交代了越国的由来,勾践的祖先,以及吴越先前的恩怨。
接着详细讲述了越国怎么被吴国打败,越王败后如何重新谋划复仇的过程。
文中勾践问范蠡,夫差杀了伍子胥,周围都是阿谀奉承的,可以开始攻打吴国吗?范蠡不同意。
当夫差留下老弱病残和太子,带着精兵去争夺霸主之位的时候,范蠡说可以开始攻打了。
之后就是伐吴,夫差求饶最后自杀的叙述。
等到勾践成为强国君主的时候,范蠡离开。
范蠡说勾践长相,显示出勾践的不可同富贵之本性。
不久勾践逼死了文种。
司马迁接着记载了勾践后代接任越国王位后治理越国的情况。
越国自从称霸,勾践去世后他的子孙后代还是很有能力的守着越国,巩固越国势力,然而
到了越王无疆这一代,兵败楚国,许多越国以及吴国的土地都丧失了,越王室迁居到沿海一带,臣服于楚国。
到第七代,越君王配合其它诸侯推翻秦朝。
汉高帝的时候恢复了越王称号。
范蠡隐居齐国,名声逐渐累积,被齐国邀请作国相。
为此又从齐国搬迁别处。
后来到了陶地,人称陶朱公。
范蠡隐居于哪就在哪发迹,后人都夸赞范蠡。
文章还讲述了他的长子营救失败二儿子杀人偿命的故事。
后来范蠡老死于陶地,世人都称他为陶朱公。
历史评价
墨子:“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摄中国之贤君。
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
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享乐。
司马迁:①“禹之功大矣,渐九川,定九州,至于今诸夏艾安。
及苗裔勾践,苦身焦思,终灭强吴,北观兵中国,以尊周室,号称霸王。
勾践可不谓贤哉!盖有禹之遗烈焉。
”②“越祖少康,至于允常。
其子始霸,与吴争彊。
槜李之役,阖闾见伤。
会稽之耻,勾践欲当。
种诱以利,蠡悉其良。
折节下士,致胆思尝。
卒复雠寇,遂殄大邦。
”
王朗:“勾践欲广其御儿之疆,馘夫差于姑苏,故亦约其身以及家,俭其家以施国,用能囊括五湖,席卷三江,取威中国,定霸华夏。
”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