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加手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95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拔罐加手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95例
目的观察拔罐加手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以痛为输”的原则,在肩胛提肌止点压痛处拔吸火罐和颈肩部手法相结合治疗肩胛提肌损伤,重在解除疼痛,舒筋通络。
结果治愈60例,有效3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8%。
结论拔罐加手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标签:肩胛提肌损伤;拔罐;手法
肩胛提肌损伤在临床是一种常见病,但大部分被含糊地诊断为肩部损伤,或背痛、肩胛痛,也有被误诊为颈椎病或肩周炎。
该病以颈肩背酸痛不适为主要症状,急性期伴有肿胀、拒按,睡眠时翻身困难。
慢性期疼痛有所减轻,扪之有条索和磨擦感。
在肩胛提肌的起、止点和肌腹上可有不同程度的压痛,尤以肩胛骨内上角最为多见。
2009年6月~2010年11月笔者采用拔罐加手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95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95例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骨伤科门诊患者,均通过详细的病史与体格检查,符合肩胛提肌损伤,其中男52例,女43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18岁,平均38.4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年,平均1个月;有明显外伤史40例,无明显外伤史55例。
入选所有病例无消化道溃疡以及肝胆疾病。
1.2诊断标准(1)急性损伤史或慢性劳损史;(2)肩胛提肌的起点或止点处有压痛,尤以肩胛骨内上角有压痛点;(3)在C1~4横突处可有压痛点;(4)上肢后伸,并将肩胛上提或内旋,引起疼痛加剧,或不能完成此动作;(5)颈、肩胛骨X线光片,排除骨异常。
1.3治疗方法先暴露患处,采用“以痛为输”的原则,在肩胛提肌止点压痛处用投火法竹筒火罐吸拔20 min。
手法操作:在患侧C1~4横突旁肩胛提肌起始部形成的索样筋结面上,自上而下用拇指施以点揉法3~5遍;在颈外侧肌群中索样物由内向外,将僵紧的肌腹,作徐缓性的捏治2 min;在肩胛骨内上角和脊柱缘施以弹拨法,如触及条索状物或结节,在其处施以切拨法,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最后肩胛骨内角至颈部沿肩胛提肌方向施以轻柔缓和的滚法3 min。
以上治疗隔日一次,5次为一疗程。
疗程间休息5 d,治疗2个疗程。
1.4疗效评价标准(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颈肩部活动功能正常;(2)好转:症状有改善,颈肩部活动功能基本恢复;(3)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改变。
2结果
临床治愈60例,占63.1%;有效33例,占34.7%;无效2例,占2.1%;总有效率为97.8%。
3典型病例
患者,男,40岁,企业文员,2009年8月3日在笔者所在科就诊。
自诉右肩背酸痛反复发作1月,疲劳受凉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尤以上肢后伸,令肩胛骨上提或内旋时,可引起疼痛加剧。
运动后疼痛加剧。
局部检查:右颈部上段压痛,局部肌紧张,右肩胛上角及脊柱缘处压痛,可及条索状物,压头试验阴性。
X线示:颈椎诸骨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右肩胛提肌损伤,施以拔罐加手法治疗2个疗程,颈肩背部疼痛消失,活动功能正常,至今未见复发。
4讨论
肩胛提肌位于颈项两侧,肌肉上部位于胸锁乳突肌深侧,下部位于斜方肌的深面,為一对带状长肌,起自上位C3~4横突的后结节,肌纤维斜向后下稍外方,止于肩胛骨上角和肩胛骨脊柱缘的上部,作用是上提肩胛骨并使肩胛骨转向内上方。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急性损伤多由于某种特殊原因,要求肩胛骨迅速上提和向内上旋,肩胛提肌突然收缩,而肩胛骨因而到多块不同方向肌肉的制约,多数情况下又不可能达到同步配合,所以常导致肩胛骨提肌损伤。
慢性损伤与长期低头并稍转向一侧的姿势及局部受凉有关,如长期伏案工作、打毛衣、睡眠时枕头过高等。
肩胛提肌损伤后,造成局部组织间瘀血,水肿,肌痉挛形成无菌性炎症,又可因反复损伤炎症形成局部组织粘连,结疤,刺激该部位的末梢神经而发病。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筋痹”范畴。
《素问·长刺节论》曰:“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
”多由闪扭外伤,损及筋肉瘀血阻络或久劳筋疲,筋脉不舒,外邪乘虚侵袭,经脉气血瘀滞,而成痹痛。
本病的临床治疗在于解除疼痛,松解粘连,当以行血舒筋,通络止痛为原则。
以该肌筋的起始及终止点为治疗重点,以拔罐可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以点揉、捏治手法通经活络,以弹拨、切拨手法解除挛缩,松解粘连,以滚法舒缓筋脉,诸法合用,经筋滑利,病痛自除。
病愈后,若低头工作需劳逸结合,平时可做,扩胸运动、颈肩背部的肌肉锻炼,有益于防止本病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