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真题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宋)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

合集下载

2011年高考全国理综化学I卷及参考答案(已校对)

2011年高考全国理综化学I卷及参考答案(已校对)

2011年高考全国理综化学I 卷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1.00 molNaCl 中含有6.02×1023个NaCl 分子B. 1.00molNaCl 中,所有Na +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C.欲配置1.00L 1.00mol.L -1的NaCl 溶液,可将58.5g NaCl 溶于1.00L 水中D.电解58.5g 熔融的NaCl ,能产生22.4L 氯气(标准状况)、23.0g 金属钠 8.分子式为C 5H 11Cl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 A.6种 B.7种 C. 8种 D.9种 9.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 ①CH 3CH=CH 2 + Br 2CH 3CHBrCH 2Br ②CH 3CH 2OHCH 2=CH 2↑+ H 2O ③CH 3COOH + CH 3CH 2OH CH 3COOCH 2CH 3 + H 2O④C 6H 6 + HNO 3C 6H 5NO 2 + H 2OA. 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将浓度为0.1mol ·L -1HF 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 ( )A. c (H +) B. Ka (HF ) C.)()(+H c F c - D. )()(HF c H c +11.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 Fe + Ni 2O 3 + 3H 2O = Fe(OH)2 + 2Ni(OH)2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 2O 3、负极为FeB. 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 --2e -= Fe(OH)2C. 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 降低D. 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 --2e -= Ni 2O 3 + 3H 2O1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A. 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 +=Fe 2++H 2S ↑B. NH 4HCO 3溶于过量的NaOH 溶液中:HCO 3-+OH -=CO 32-+H 2OC. 少量SO 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 6H 5O -+SO 2+H 2O=C 6H 5OH+HSO 3-D. 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 3+2CH 3COOH=Ca 2++2CH 3COO -+CO 2↑+H 2O13.短周期元素W 、X 、Y 和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人。

1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化学部分答案及解析

1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化学部分答案及解析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程标准卷)理综化学部分第Ⅰ卷(选择题共120分)本试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32 Cl 35.5 Ca 40 Cu 6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00mol 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B. 1.00mol 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C.欲配置1.00L ,1.00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g NaCl溶于1.00L水中D.电解58.5g 熔融的NaCl,能产生22.4L氯气(标准状况)、23.0g金属钠答案:B解析:A项中NaCl为离子化合物,物质中只存在阴、阳离子,不存在分子,有机物和气体中一般存在分子;B项正确,Na+最外层为8个电子;C项中1.00L水为溶剂而不是溶液的体积;D项中1mol的NaCl电解应产生11. 2L标况下的氯气。

评注:本题难度较低,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道的理解。

B选项说法也不确切,因为1mol 物质的微粒数为NA,约为6.02×1023。

8.分子式为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6种B.7种C. 8种D.9种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找法:先找碳链异构再找等效氢。

可以先把Cl看成H,先找C5H12有几种,找再它的一氯代物有几种。

C5H12有正戊烷CH3CH2CH2CH2CH3,异戊烷CH3CH2CH2(CH3)2,新戊烷C(CH3)4三种;分别有一氯代物三种、四种、一种,共8种,所以选C。

评注:找同分异构体一般先找碳链异构,再找官能团位置异构,最后再看官能团类别异构。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卷)答案与解析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卷)答案与解析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00mol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B.1.00mol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C.欲配置1.00L,1.00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gNaCl溶于1.00L水中D.电解58.5g熔融的NaCl,能产生22.4L氯气(标准状况)、23.0g金属钠【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分析】根据物质的构成、离子的电子排布来分析微粒的物质的量,并根据溶液的配制来分析溶液的体积,利用电解反应中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来计算电解产物的量即可解答.【解答】解:A、因NaCl为离子化合物,则不存在NaCl分子,故A错误;B、因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电子稳定结构,则最外层电子的物质的量为8mol,其电子总数为8×6.02×1023,故B正确;C、欲配置1.00L,1.00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g NaCl溶于适量水中,配成1L溶液,而不是溶于1L的水中,故C错误;D、NaCl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电解58.5g熔融的NaCl,1molNaCl生成0.5mol氯气,能产生0.5mol×22.4L/mol=11.2L氯气(标准状况),而不是22.4L氯气,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计算,明确物质的构成、电子排布、溶液的配制,电解等知识点来解答,学生熟悉物质的量的计算、利用原子守恒来判断电解产物的物质的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分子式为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6种B.7种C.8种D.9种【考点】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专题】同分异构体的类型及其判定.【分析】判断和书写烷烃的氯代物的异构体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做:(1)先确定烷烃的碳链异构,即烷烃的同分异构体.(2)确定烷烃的对称中心,即找出等效的氢原子.(3)根据先中心后外围的原则,将氯原子逐一去代替氢原子.(4)对于多氯代烷的同分异构体,遵循先集中后分散的原则,先将几个氯原子集中取代同一碳原子上的氢,后分散去取代不同碳原子上的氢.【解答】解:分子式为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有主链有5个碳原子的:CH3CH2CH2CH2CH2Cl;CH3CH2CH2CHClCH3;CH3CH2CHClCH2CH3;主链有4个碳原子的:CH3CH(CH3)CH2CH2Cl;CH3CH(CH3)CHClCH3;CH3CCl(CH3)CH2CH3;CH2ClCH(CH3)CH2CH3;主链有3个碳原子的:CH2C(CH3)2CH2Cl;共有8种情况.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以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的判断,难度不大,做题时要抓住判断角度,找出等效氢原子种类.一般说来,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等效,同一个碳原子上连的所有甲基上的氢原子等效,处于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等效.氯原子取代任意一个等效氢原子所得的一氯代物是同一种.只要这样就可以了.比如说丙烷有两种一氯代物.3.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①CH3CH=CH2+Br2CH3CHBrCH2Br②CH3CH2OH CH2=CH2+H2O③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④C6H6+HNO3C6H5NO2+H2O.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考点】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分析】①烯烃具有双键,与溴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②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到1700C时,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和水;③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时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也属于取代反应;④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时苯和浓硝酸发生硝化反应生成硝基苯和水,也属于取代反应.【解答】解:A、①属于加成反应;②属于消去反应,故A错;B、③属于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④属于苯的硝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故B正确;C、①属于加成反应;③属于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故C错;D、②属于消去反应;④属于苯的硝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故D错.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反应类型,做题时注意有机物的化学性质.4.将浓度为0.1mol•L﹣1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A.c(H+)B.K a(HF)C.D.【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专题】热点问题;类比迁移思想;控制单因变量法;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根据HF属于弱电解质,则在加水不断稀释时,电离程度增大,电离平衡保持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并注意温度不变时,电离平衡常数不变来解答.【解答】解:A、因HF为弱酸,则浓度为0.1mol•L﹣1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促进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电离程度增大,n(H+)增大,但c(H+)不断减小,故A错误;B、因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则K a(HF)在稀释过程中不变,故B错误;C、因稀释时一段时间电离产生等量的H+和F﹣,溶液的体积相同,则两种离子的浓度的比值不变,但随着稀释的不断进行,c(H+)不会超过10﹣7mol•L﹣1,c(F﹣)不断减小,则比值变小,故C错误;D、因K a(HF)=,当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促进电离,c(F﹣)不断减小,K a(HF)不变,则增大,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稀释,明确稀释中电离程度、离子浓度、K a的变化即可解答,本题难点和易错点是不断稀释时c(H+)不会超过10﹣7mol•L﹣1.5.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Ni2O3+3H2O=Fe(OH)2+2Ni(OH)2,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2e﹣=Ni2O3+3H2O【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分析】根据电池的总反应:Fe+Ni2O3+3H2O=Fe(OH)2+2Ni(OH)2,可以判断出铁镍蓄电池放电时Fe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为还原剂,失电子生成Fe2+,最终生成Fe(OH)2,Ni2O3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为氧化剂,得电子,最终生成Ni(OH)2,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则充电时,阴极发生Fe(OH)2+2e﹣=Fe+2OH﹣,阴极附近溶液的pH升高,电池充电时,阳极发生2Ni(OH)2+2OH﹣﹣2e﹣=Ni2O3+3H2O.【解答】解:A、反应后产物有氢氧化物,可得电解液为碱性溶液,由放电时的反应可以得出铁做还原剂失去电子,Ni2O3做氧化剂得到电子,即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故A正确;B、根据总反应Fe+Ni2O3+3H2O=Fe(OH)2+2Ni(OH)2,可以判断出铁镍蓄电池放电时Fe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为还原剂,失电子生成Fe2+,碱性电解质中最终生成Fe(OH)2,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故B正确;C、充电可以看作是放电的逆过程,即阴极为原来的负极,所以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所以电池充电过程时阴极反应为Fe(OH)2+2e﹣=Fe+2OH﹣,因此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会升高,故C错误;D、充电时,阴极发生Fe(OH)2+2e﹣=Fe+2OH﹣,阳极发生2Ni(OH)2+2OH﹣﹣2e﹣=Ni2O3+3H2O,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二次电池的工作原理,涉及到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有关知识,做题时注意根据总反应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判断化合价的变化,以得出电池的正负极以及所发生的反应.6.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Fe2++H2S↑B.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HCO3﹣+OH﹣=CO32﹣+H2OC.少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6H5O﹣+SO2+H2O=C6H5OH+HSO3﹣D.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专题】压轴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FeS;B.漏写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反应;C.少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生成亚硫酸根离子;D.碳酸钙和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解答】解:A.硝酸具有氧化性,能氧化FeS,因此产物应该是硝酸铁、硫酸和一氧化氮,故A错误;B.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除了生成碳酸钠外还有一水合氨生成,方程式为NH4++HCO3﹣+2OH﹣=CO32﹣+H2O+NH3.H2O,故B错误;C.SO2不足产物应该是SO32﹣,少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为2C6H5O﹣+SO2+H2O=2C6H5OH+SO32﹣,故C错误;D.碳酸钙和醋酸在离子反应中应保留化学式,大理石溶于醋酸中的离子反应为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选项C 为学生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中等.7.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元素W、X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B.元素X与氢形成的原子比为1: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C.元素Y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D.元素Z可与元素X形成共价化合物XZ2【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首先,根据原子结构的特点,推断出W、X、Y和Z分别是什么元素;然后,根据元素的性质,对照各个选项,判断正误.【解答】解: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是C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为Al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是短周期元素,且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为S元素,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是Li元素;A、W、X的氯化物分别为LiCl和CCl4,则Li+的最外层只有两个电子,不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故A错误;B、元素X与氢形成的化合物有C2H2,C6H6等,故B正确;C、元素Y为铝,铝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故C正确;D、硫和碳可形成共价化合物CS2,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元素的推断和元素的性质,充分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29分)8.(14分)0.80gCuSO4•5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试确定20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CuSO4•H2O(要求写出推断过程);(2)取270℃所得样品,于570℃灼烧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和一种氧化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CuO+SO3↑.把该黑色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经浓缩、冷却,有晶体析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CuSO4•5H2O,其存在的最高温度是102℃;(3)上述氧化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浓溶液与Cu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4(浓)+Cu CuSO4+SO2↑+2H2O;(4)在0.10mol•L﹣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8时,c(Cu2+)= 2.2×10﹣8mol•L﹣1(K sp[Cu(OH)2]=2.2×10﹣20).若在0.1mol•L﹣1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使Cu2+完全沉淀为CuS,此时溶液中的H+浓度是0.2mol•L﹣1.【考点】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浓硫酸的性质;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专题】实验探究和数据处理题;化学实验与化学计算.【分析】(1)由图分析可知,CuSO4•5H2O受热到102℃时开始脱水分解,113℃时可得到较稳定的一种中间物,到258℃时才会继续分解.在200℃时失去的水的质量为0.80g﹣0.57g=0.23g,根据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确定此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2)温度为570℃灼烧得到的黑色粉末是CuO,氧化性气体则为SO3,反应方程式为:CuSO4CuO+SO3↑;CuO与稀硫酸反应的产物是硫酸铜和水,蒸发浓缩、冷却得到的晶体为CuSO4•5H2O;根据图象分析其存在的最高102℃;(3)根据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进行分析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4)根据溶度积常数进行计算c(Cu2+),根据溶液的电中性计算H+浓度.【解答】解:(1)CuSO4•5H2O受热到102℃时开始脱水分解,113℃时可得到较稳定的一种中间物,到258℃时才会继续分解.在200℃时失去的水的质量为0.80g﹣0.57g=0.23g,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SO4•5H2O CuSO4•(5﹣n)H2O+nH2O250 18n0.80g 0.80g﹣0.57g=0.23g,解得n=4,200℃时该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CuSO4•H2O,故答案为CuSO4•H2O;(2)温度为570℃灼烧得到的黑色粉末应是CuO,氧化性气体则为SO3,反应方程式为:CuSO4CuO+SO3↑;CuO与稀硫酸反应的产物是硫酸铜和水,蒸发浓缩、冷却得到的晶体为CuSO4•5H2O;其存在的最高102℃.故答案为:CuSO4CuO+SO3↑;CuSO4•5H2O;102℃;(3)SO3与水反应生成硫酸,浓硫酸与铜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4(浓)+Cu CuSO4+SO2↑+2H2O,故答案为:2H2SO4(浓)+Cu CuSO4+SO2↑+2H2O;(4)根据题给Cu(OH)2的溶度积即可确定pH=8时,c(OH﹣)=10﹣6mol/L,K sp[Cu(OH)2]=2.2×10﹣20,则c(Cu2+)=2.2×10﹣8mol•L﹣1;在0.1mol•L﹣1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使Cu2+完全沉淀为CuS,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c(SO42﹣)不变,为0.1mol•L ﹣1,由电荷守恒可知c(H+)为0.2mol•L﹣1.故答案为:2.2×10﹣8;0.2.【点评】本题考查硫酸铜结晶水含量的测定、溶度积常数的计算以及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题目较为综合,分析图象信息是完成本题目的关键.9.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生成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并开发出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已知H2(g)、CO(g)和CH3OH(l)的燃烧热△H分别为﹣285.8kJ•mol﹣1、﹣283.0kJ•mol﹣1和﹣726.5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太阳能分解10mol水消耗的能量是2858kJ;(2)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l)+O2(g)=CO (g)+2H2O(l)△H=﹣443.5kJ•mol﹣1;(3)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由CO2和H2合成甲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察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注:T1、T2均大于3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③④(填序号)①温度为T1时,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为v(CH3OH)=mol•L﹣1•min﹣1②该反应在T1时的平衡常数比T2时的小③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④处于A点的反应体系从T1变到T2,达到平衡时增大(4)在T1温度时,将1molCO2和3molH2充入一密闭恒容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CO2转化率为a,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5)在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为酸性,负极的反应式为CH3OH+H2O﹣6e﹣=CO2+6H+,正极的反应式为O2+6H++6e﹣=3H2O.理想状态下,该燃料电池消耗1mol甲醇所能产生的最大电能为702.1kJ,则该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为96.6%(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是指电池所产生的最大电能与燃料电池反应所能释放的全部能量之比).【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有关燃烧热的计算.【专题】图示题;热点问题;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统一思想;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分析】(1)根据氢气的燃烧热可知水分解吸收的能量,然后利用化学计量数与反应热的关系来计算;(2)根据CO和CH3OH的燃烧热先书写热方程式,再利用盖斯定律来分析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3)根据图象中甲醇的变化来计算反应速率,并利用图象中时间与速率的关系来分析T1、T2,再利用影响平衡的因素来分析解答;(4)根据化学平衡的三段法计算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再利用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来解答;(5)根据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并考虑电解质溶液参与电极反应来分析,并利用电池所产生的最大电能与燃料电池反应所能释放的全部能量之比来计算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解答】解:(1)由H2(g)的燃烧热△H为﹣285.8kJ•mol﹣1知,1molH2(g)完全燃烧生成1molH2O(l)放出热量285.8kJ,即分解1mol H2O(l)为1mol H2(g)消耗的能量为285.8kJ,则分解10mol H2O(l)消耗的能量为285.8kJ×10=2858kJ,故答案为:2858;(2)由CO(g)和CH3OH(l)的燃烧热△H分别为﹣283.0kJ•mol﹣1和﹣726.5kJ•mol﹣1,则①CO(g)+1/2O2(g)=CO2(g)△H=﹣283.0kJ•mol﹣1②CH3OH(l)+3/2O2(g)=CO2(g)+2H2O(l)△H=﹣726.5kJ•mol﹣1由盖斯定律可知用②﹣①得反应CH3OH(l)+O2(g)=CO(g)+2 H2O(l),该反应的反应热△H=﹣726.5kJ•mol﹣1﹣(﹣283.0kJ•mol﹣1)=﹣443.5kJ•mol﹣1,故答案为:CH3OH(l)+O2(g)=CO(g)+2 H2O(l)△H=﹣443.5kJ•mol﹣1;(3)根据题给图象分析可知,T2先达到平衡则T2>T1,由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可知T2的反应速率大于T1,又温度高时平衡状态CH3OH的物质的量少,则说明可逆反应CO2+3H2⇌CH3OH+H2O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T1时的平衡常数比T2时的大,③、④正确,②中该反应在T1时的平衡常数比T2时的大,则②错误,①中的单位应为mol•min﹣1,不符合浓度的单位,则①错误,故答案为:③④;(4)由化学平衡的三段模式法计算可知,CO2(g)+3H2(g)=CH3OH(g)+H2O(g)起始(mol/L) 1 3 0 0变化(mol/L) a 3 a a a平衡(mol/L)1﹣a 3﹣3a a a根据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故答案为:;(5)由燃料电池是原电池的一种,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但在酸性介质中,正极不会生成大量氢离子,则电解质参与电极反应,甲醇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H3OH+H2O﹣6e﹣=CO2+6H+,正极反应式为O2+6H++6e﹣=3H2O,又该电池的理论效率为消耗1mol甲醇所能产生的最大电能与其燃烧热之比,则电池的理论效率为×100%=96.6%,故答案为:CH3OH+H2O﹣6e﹣=CO2+6H+;O2+6H++6e﹣=3H2O;96.6%.【点评】本题综合性较强,考查知识点较多,注重了对高考热点的考查,学生应熟悉燃烧热、盖斯定律、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原电池等重要知识来解答.10.(15分)氢化钙固体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兴趣小组长拟选用如下装置制备氢化钙.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选择必要的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i→e,f→d,c→j,k(或k,j)→a(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2)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BADC(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标号).A.加热反应一段时间B.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C.关闭分液漏斗活塞D.停止加热,充分冷却(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少量产物,小心加入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溶液中加入酚酞后显红色,该同学据此断,上述实验确有CaH2生成.①写出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H2+2H2O=Ca(OH)2+2H2↑;②该同学的判断不正确,原因是金属钙与水反应也有类似现象.(4)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用化学方法区分钙与氢化钙,写出实验简要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取适量氢化钙,在加热条件下与干燥氧气反应,将反应气相产物通过装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观察到白色变为蓝色;取钙做类似实验,观察不到白色变为蓝色.(5)登山运动员常用氢化钙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氢化钙是固体,携带方便.【考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连接仪器装置;气体的净化和干燥.【专题】实验题;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分析】(1)一般制备纯净干燥的气体的实验装置的顺序为:制备装置→除杂装置→干燥装置等;(2)实验过程中要保证整个装置内已充满氢气,实验的操作程序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产生氢气→收集氢气并进行验纯→加热反应→停止加热→继续通氢气至冷却→停止通入氢气;(3)CaH2中H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CaH2具有还原性,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a (OH)2和H2;Ca与水反应也能产生Ca(OH)2和H2;(4)区分钙和氢化钙时可利用其组成、性质的差异来判断;(5)作为能源,氢化钙是固体,比氢气更易携带,使用也较方便.【解答】解:(1)氢化钙和金属钙都是极强的还原剂,遇水、遇空气都能发生剧烈反应,因此在制取氢化钙时,必须要除去空气、水等其他杂质;在题给的实验装置中,不难判断出氢气的发生装置,氢气的净化装置和氢化钙的生成装置等,其连接顺序为i→e→f→d→c→j→k (或k→j)→a;故答案为:i→e,f→d,c→j,k(或k,j)→a;(2)为保证整个装置内已充满氢气,因此实验的操作程序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产生氢气→收集氢气并进行验纯→加热反应→停止加热→继续通氢气至冷却→停止通入氢气,故答案为:BADC;(3)CaH2和Ca与水反应都能产生Ca(OH)2和H2,反应方程式分别为:CaH2+2H2O=Ca (OH)2+2H2↑和Ca+2H2O=Ca(OH)2+H2↑,因此不能根据反应后溶液呈碱性判断是否含有CaH2,故答案为:CaH2+2H2O=Ca(OH)2+2H2↑;金属钙与水反应也有类似现象;(4)CaH2可以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可用无水硫酸铜检验,现象是白色变为蓝色,故答案为:取适量氢化钙,在加热条件下与干燥氧气反应,将反应气相产物通过装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观察到白色变为蓝色;取钙做类似实验,观察不到白色变为蓝色;(5)作为能源,氢化钙明显比氢气更易携带,使用也较方便,故答案为:氢化钙是固体,携带方便.【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涉及到物质的性质和制备实验,注意实验的一般方法.三、选修部分11.【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普通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在早期的纸张生产中,常采用纸张表面涂敷明矾的工艺,以填补其表面的微孔,防止墨迹扩散.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们发现纸张会发生酸性腐蚀而变脆、破损,严重威胁纸质文物的保存.经分析检验,发现酸性腐蚀主要与造纸中涂敷明矾的工艺有关,其中的化学原理是明矾水解产生酸性环境,在酸性条件下纤维素水解,使高分子链断裂;为了防止纸张的酸性腐蚀,可在纸浆中加入碳酸钙等添加剂,该工艺原理的化学(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2)为了保护这些纸质文物,有人建议采取下列措施:①喷洒碱性溶液,如稀氢氧化钠溶液或氨水等.这样操作产生的主要问题是过量的碱同样可能会导致纤维素水解,造成书籍污损;②喷洒Zn(C2H5)2.Zn(C2H5)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氧化锌和乙烷.用化学(离子)方程式表示该方法生成氧化锌及防止酸性腐蚀的原理Zn(C2H5)2+H2O=ZnO+2C2H6↑、ZnO+2H+=Zn2++H2O.(3)现代造纸工艺常用钛白粉(TiO2)替代明矾.钛白粉的一种工业制法是以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为原料按下列过程进行的,请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①2FeTiO3+6C+7Cl22TiCl4+2FeCl3+6CO②1TiCl4+1O21TiO2+2Cl2.【考点】盐类水解的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分析】涂敷明矾呈酸性的原因是明矾中存在Al3+的水解,纸张发生酸性腐蚀的原因是纤维素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碳酸钙能中和H+,可防止纸张的酸性腐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纤维素在碱性条件下同样也能发生水解,因此喷洒碱性溶液同样也能造成书籍污损;由Zn(C2H5)2与水反应生成氧化锌和乙烷\、氧化锌和H+反应来分析防止酸性腐蚀的离子方程式;利用电子得失守恒法来配平题给的两个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明矾中铝离子水解产生氢离子,在酸性条件下纤维素水解,使高分子链断裂,所以纸质会变脆,破损.故答案为:明矾水解产生酸性环境,在酸性条件下纤维素水解,使高分子链断裂;CaCO3+2H+=Ca2++CO2↑+H2O;(2)①纤维素不但能在酸性环境下水解,在碱性条件下同样水解.过量的碱同样可能会导致纤维素水解,造成书籍污损.故答案为:过量的碱同样可能会导致纤维素水解,造成书籍污损;②由信息可知:Zn(C2H5)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氧化锌和乙烷,其实反应原理相可看成锌结合水电离出来的氢氧根,最后变为氧化锌和水,则C2H5结合氢变为乙烷.氧化锌可以与酸性溶液反应,从而消耗掉氢离子,起到防止腐蚀的作用.故答案为②Zn(C2H5)2+H2O=ZnO+2C2H6↑;ZnO+2H+=Zn2++H2O;(3)①利用电子得失守恒法有:Cl:0→﹣1;Fe:+2→+3;C:0→+2由原子守恒:TiCl4、FeCl3前系数同时乘以2,这样再根据Ti守恒与Fe守恒就可以配平该反应方程式了.故答案为:2;6;7;2;2;6;②根据氧气为氧化剂,1mol氧气得到2mol电子,生成1mol氯气失去1mol电子,故答案为:1;1;1;2.【点评】该题是一个好题,前两个小题重点考查了盐类水解的应用.最后一小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难度是有的,但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作答起来有突破口.12.氮化硼(BN)是一种重要的功能陶瓷材料.以天然硼砂为起始物,经过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BF3和BN,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B2O3制备BF3、BN的化学方程式依次是B2O3+3CaF2+3H2SO42BF3↑+3CaSO4+3H2O、B2O3+2NH32BN+3H2O;(2)基态B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1;B和N相比,电负性较大的是N,BN 中B元素的化合价为+3;(3)在BF3分子中,F﹣B﹣F的键角是120°,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2,BF3和过量NaF作用可生成NaBF4,BF4﹣的立体结构为正四面体;(4)在与石墨结构相似的六方氮化硼晶体中,层内B原子与N原子之间的化学键为共价键(或极性共价键),层间作用力为分子间作用力;(5)六方氮化硼在高温高压下,可以转化为立方氮化硼,其结构与金刚石相似,硬度与金刚石相当,晶胞边长为361.5pm,立方氮化硼晶胞中含有4个氮原子、4个硼原子,立方氮化硼的密度是g•pm﹣3(只要求列算式,不必计算出数值,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 A).【考点】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晶胞的计算.【专题】压轴题.【分析】(1)由图及元素守恒可写出这两个反应的方程式:B2O3+3CaF2+3H2SO42BF3↑+3CaSO4+3H2O;B2O3+2NH32BN+3H2O;(2)B的原子序数为5,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1;B和N都属于第二周期元素,同周期自左至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故电负性较大的是N;B属于第ⅢA族元素,化合价为+3价.(3)依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计算出的孤对电子对数以及价层电子对数,可判断出分子的空间构型;(4)B、N均属于非金属元素,二者形成的化学键是极性共价键;根据其结构与石墨相似,层与层之间应该靠分子间作用力结合.(5)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叫做晶胞,金刚石晶胞是立方体,其中8个顶点有8个碳原子,6个面各有6个碳原子,立方体内部还有4个碳原子,如图所示:所以金刚石的一个晶胞中含有的碳原子数=8×+6×+4=8,因此立方氮化硼晶胞中应该含有4个N 和4个B原子.一个晶胞中的质量为,一个立方氮化硼晶胞的体积是(361.5pm)3,因此立方氮化硼的密度是g•pm﹣3..。

2009-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009-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009-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2013大纲卷)7、反应X(g)+Y(g)2Z(g);△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B.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C.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答案】D(2013福建卷)12. NaHSO3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均可被过量KIO3氧化,当NaHSO3完全消耗即有I2析出,根据I2析出所需时间可以求得NaHSO3的反应速率。

将浓度均为0.020mol·L-1NaHSO3(含少量淀粉)10.0ml、KIO3(过量)酸性溶液40.0ml混合,记录10~55℃间溶液变蓝时间,55℃时未观察到溶液变蓝,实验结果如右图。

据图分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40℃之前与40℃之后溶液变蓝的时间随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反B.图中b、c两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相等C.图中a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为5.0 ×10-5mol·L-1·s-1D.温度高于40℃时,淀粉不宜用作该试验的指示剂【答案】B(2013江苏卷)15.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CO(g)+H2O(g)CO2(g)+H2(g),其正反应放热。

现有三个相同的2L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密闭容器I、II、III,在I中充入1molCO 和1molH2O,在II中充入1molCO2和1mol H2,在III中充入2molCO和2molH2O,700℃条件下开始反应。

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容器I、II中正反应速率相同B.容器I、III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C.容器I中CO的物质的量比容器II中的多D.容器I中CO的转化率与容器II中CO2的转化率之和小于1【参考答案】CD。

[2013高考∙重庆卷∙7]将E和F加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忽略固体体积,平衡时G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下表所示:①b<f③该反应的△S>0 ④K(1000℃)>K(810℃)上述①~④中正确的有A.4个B.3个C.2个D.1个答案:A【解析】同温下,增大压强,平衡逆向进行,平衡时G的体积分数变小,故可知c>75.0>54.0>a>b,利用c>75.0>54.0可知同压下,升温平衡正向移动,即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从而可知f>75.0,所以①正确;在915℃、2M Pa下,设E的起始量为amol,转化率为x,则平衡时G的量为2ax,由题意得2ax/(a-ax+2ax)=75%,解得x=0.6,②正确;该题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因此为熵增反应,③正确;结合前面分析知升温平衡正向移动,则平衡常数增大,④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ⅰ)(含解析版)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ⅰ)(含解析版)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Ⅰ)一、选择题1.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④②③①B.③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3.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 N2和8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的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A.5%B.10%C.15%D.20%4.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PH>7时,则一定是c1V1=c2V2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c(OH﹣)C.当pH=7时,若V1=V2,则一定是c2>c1D.若V1=V2、c1=c2,则c(CH3COO﹣)+c(CH3COOH)=c(Na+)5.用石墨做电极电解CuSO4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欲使用电解液恢复到起始状态,应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A.CuSO4B.H2O C.CuO D.CuSO4•5H2O6.将足量CO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所含离子还能大量共存的是()A.K+、SiO32﹣、Cl﹣、NO3﹣B.H+、NH4+、Al3+、SO42﹣C.Na+、S2﹣、OH﹣、SO42﹣D.Na+、C6H5O﹣、CH3COO﹣、HCO3﹣7.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8gH2O中含的质子数为10N A B.12g金刚石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N AC.46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3N AD.1mol 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钠失去N A个电子8.某含铬(Cr2O72﹣)废水用硫酸亚铁铵[FeSO4•(NH4)2SO4•6H2O]处理,反应后铁元素和铬元素完全转化为沉淀.该沉淀经干燥后得到n mol FeO•Fe y Cr x O3.不考虑处理过程中的实际损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消耗硫酸亚铁的物质的量为n(2﹣x)molB.处理废水中的Cr2O72﹣的物质的量为molC.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3nxmolD.在FeO•Fe y Cr x O3中,3x=y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60分)9.(15分)如图中,A、B、C、D、E是单质,G、H、I、F是B、C、D、E分别和A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已知:①反应C+G B+H能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曾应用于铁轨的焊接;②I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它和E可以发生反应:,F中的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回答问题:(1)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化合物Ⅰ的电子式为,它的空间构型是;(3)1.6g G溶于盐酸,得到的溶液与铜粉完全反应,计算至少所需铜粉的质量(写出离子方程式和计算过程);(4)C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反应后溶液与过量化合物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E在I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10.(15分)反应aA(g)+bB(g)cC(g)(△H<0)在等容条件下进行.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Ⅰ、Ⅱ、Ⅲ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所示:回答问题:(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为;(2)A的平均反应速率VⅠ(A)、VⅡ(A)、VⅢ(A)从大到小排列次序为;(3)B的平衡转化率αⅠ(B)、αⅡ(B)、αⅢ(B)中最小的是,其值是;(4)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移动的方向是,采取的措施是;(5)比较第Ⅱ阶段反应温度(T2)和第Ⅲ阶段反应温度(T3)的高低:T2T3(填“>”“<”“=”),判断的理由是;(6)达到第三次平衡后,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一倍,假定10min后达到新的平衡,请在下图2中用曲线表示第IV阶段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2(曲线上必须标出A、B、C).11.(15分)请回答下列实验中抽取气体的有关问题.(1)如图1是用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取适量氯气的简易装置.装置B、C、D的作用分别是:B;C;D;(2)在实验室欲制取适量NO气体.①如图2中最适合完成该实验的简易装置是(填序号);②根据所选的装置完成下表(不需要的可不填):应加入的物质所起的作用ABCD③简单描述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图1图212.(15分)金刚烷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通过图1途径制备,请回答下列问题:(1)环戊二烯分子中最多有个原子共平面;(2)金刚烷的分子式为,其分子中的CH2基团有个;(3)图2是以环戊烷为原料制备环戊二烯的合成路线,其中,反应①的产物名称是,反应②的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是,反应③的反应类型是;(4)已知烯烃能发生如下反应:RCHO+R′CHO请写出下列反应产物的结构简式:;(5)A是二聚环戊二烯的同分异构体,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A经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加热氧化可以得到对苯二甲酸[提示:苯环上的烷基(﹣CH3,﹣CH2R,﹣CHR2)或烯基侧链经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得羧基],写出A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不考虑立体异构):.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④②③①B.③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考点】D8:溶液pH的定义.【专题】51G: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依据酸性强弱的大小顺序分析判断溶液pH;酸性强弱为:乙酸>碳酸>苯酚>乙醇.【解答】解:浓度相同条件下,根据乙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说明乙酸酸性大于碳酸;苯酚溶液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证明说明苯酚酸性很弱,小于碳酸的酸性,乙醇是中性的非电解质溶液;溶液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①③②④;故选:D。

2011年高考化学命题感悟

2011年高考化学命题感悟
的 试 题 , 社 会 热 点 相 联 系 , 考 生 的 生 活 贴 近 , 现 与 与 体
时代 特色 , 也体 现 了课 程 试 题 呈 现 方 式 的新 颖 , Ⅱ 而
卷 的 实验题 , 都 以工 业 生 产 为 背 景 或 载 体 , 但 内 也 不
容新 而 且非 常有 特 色 ; 山西 卷 3道 选 考 题 中涉 及 的化
温度/ ℃ 平衡总压强/P ka 1 . 50 57 . 2 . OO 83 . 2 . 5O 1 . 2O 3. 0O 1. 71 3 . 5O 2 . 4O
21 0 1年高 考化 学 试 题 的命 制 在很 大 程 度 上 体 现
新课 改 的理 念 , 出对 创 新 能 力 的考 查 , 续 增 加 思 突 继 考型 题 目、 展 和更 新 高 考 命 题 的重 点 、 点 , 《 扩 热 对 考 试说 明》 中要 求 的 各 项 化 学 能 力 作 了全 面 的 考 查. 如
工 、 合信 息 的 能 力 , 有 所 侧 重 地 考 查 了 化 学 核 心 整 且 知识 , 如第 2 6题 侧 重 分 析 推 理 能力 的 考查 , 2 第 7题 侧 重考 查化 学 理 论 知 识 , 2 第 8题 侧 重 化 学 实 验 能 力 的考 查 查 熟 悉 的
◇ 山东 宋 百 刚
化 学平 衡常 数在 新课 标 中 虽属 新 增 内容 , 在 近 但
几 年全 国高 考 试 题 中频 频 亮 相 , 受 青 睐. 考 查 的 倍 其 方式 既有 关 于化学 平衡 常 数 的计 算 , 有 依据 平 衡 常 又
数 进 行 有 关 性 质 的 判 断 . 于 这 种 试 题 能 有 效 地 考 查 由
题 以大气 污染 气体 的处 理 为 情境 , 以应 用 化 学反 应 原 理 解 决 ( 答 ) 际问题 为 主题 , 解 实 考生 从 试 题 提供 的信

2011年高考分类考点6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011年高考分类考点6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考点6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选择题1.(2011·全国卷I ·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 2N 和8mol 2H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2H 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 )A.5%B.10%C.15%D.20%【思路点拨】利用2H 的转化率计算出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即可求解。

【精讲精析】选C 。

根据2N + 32H2NH 3起始物质的量(mol ) 2 8 0 转化物质的量(mol ) 2/3 8×25% 4/3 平衡物质的量(mol ) 4/3 6 4/3 所以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为%4.151323463434≈=++。

2.(2011·四川高考·13)可逆反应○1X(g)+2Y(g)2Z(g)、○22M (g )N (g )+P(g)分别在密闭容器的两个反应室中进行,反应室之间有无摩擦、可滑动的密封隔板。

反应开始和达到平衡状态时有关物理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1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达平衡(I )时体系的压强与反应开始时体系的压强之比为14:15C.达平衡(I )时,X 的转化率为115 D.在平衡(I )和平衡(II )中,M 的体积分数相等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注意:(1)反应 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保持2mol 不变;(2)根据降低温度反应○1的体积变化,确定平衡移动方向。

【精讲精析】选C 。

A 项由降低温度反应○1的物质的量减少,可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由此可知A 错误;根据反应:X(g)+2Y(g)2Z(g)平衡(I )的总物质的量为:(1-n )+(2-2n )+2n=3-n ,根据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可得压强之比=3n 2.81425 2.811-==-,由此可知B 错误,并解得:n=115,进而可得X 的转化率为115,由此可知C 正确;D 项降低温度后平衡发生了移动,因此平衡(I )和平衡(II )中M 的体积分数发生了变化,即D 错误。

2011年全国中重点中学模拟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011年全国中重点中学模拟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011·石景山一模】23.(9分)已知2X2(g)+Y2(g) 2Z(g) ΔH=-a kJ·mol-1(a>0),在一个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加入2mol X2和1mol Y2,在500℃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Z的浓度为W mol·L-1,放出热量b kJ。

⑴此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若将温度降低到300℃,则反应平衡常数将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⑵若原来容器中只加入2mol Z,500℃充分反应达平衡后,吸收热量c kJ,则Z浓度_______Wmol·L—1(填“>”、“<”或“=”),a、b、c之间满足关系___________(用代数式表示)。

⑶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 浓度c(Z)=2c(Y2)B. 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C. v逆(X2)=2v正(Y2)D. 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⑷若将上述容器改为恒压容器(反应器开始体积相同),相同温度下起始加入2mol X2和1mol Y2达到平衡后,Y2的转化率将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3.(9分,前3空各1分,其余每空2分)(1)K=;增大(2)= ;a = b + c(3)BC(4)变大【2011·西城一模】17.将4 mol A和2 mol B放入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 + B(g) 2C(g)ΔH<0。

4 s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 s内,υ(B)=0.075 mol/(L ·s)B.当c(A)︰c(B)︰c(C)=2︰1︰2 时,该反应即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平衡状态后,若只升高温度,则C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D.达到平衡状态后,若温度不变,缩小容器的体积,则A的转化率降低17.A【2011·西城一模】19.(6分)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

第3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3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4
例如:硫酸钡的沉淀反应,基本上是向 一个方向进行,其逆反应觉察不到:
Ba2++SO42- →BaSO4↓ 再如:氯酸钾的分解反应,在分解过程中 逆反应的条件还不具备,反应物就已耗尽:
2KClO3 ===M=△n=O=2== 2KCl+3O2 象这些反应实际上只能向一个方向进行 到底的反应称为不可逆反应。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问 题。前者属于化学动力学范畴,后者属于化学热力 学范畴,因此研究他们的方法有所不同。
2
第一节 化学平衡 (p44)
概述:化学平衡普遍存在于各类化 学反应中,它涉及到在给定条件下,一 种化学反应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本节 主要讨论化学平衡的一般规律。
3
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K = 0.197
最大转化率:反应达平衡后,反应物转 化为产物的百分数,也叫平衡转化率或理论 转化率。
28
三、平衡浓度和转化率的计算 转化率概念: 平衡时已转化了的某反应物的
量与转化前该反应物的量之比。即:
转化率
已转化了的某反应物的量 转化前该反应物的总量
100%
在恒容条件下可表示为:
转化率
某反应物的起始浓度 平衡浓度 某反应物的起始浓度
生成物产生 ([C]、[D]会增加),因此正反应 速率会逐渐降低,逆反应速率会逐渐增加。 直至某一時間t,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反应达「化学平衡」。如图示:
7
反应速度→
V正 V正=V逆 (平衡)
V逆
0
达到平衡时间
时间→
化学平衡建立示意图 8
以 2NO2(g)→ N2O4(g) 进行实验所得数据說明之:
4 0.1600 5 0.0000

高考化学平衡试题的解题策略 - 福建高中新课程

高考化学平衡试题的解题策略 - 福建高中新课程

高考化学平衡试题的解题策略山西省榆社中学张维青化学平衡理论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也是高考试题中的的热点与难点.在高考试题中,由于化学平衡试题较好地考察了同学们的思维想像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化学计算能力,从而得到命题者的青睐.如何解答好这部分试题呢?我认为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学会运用三大解题策略。

一. 极限解题策略1.在达到化学平衡时,任一物质的质量或浓度都大于零(即任意物质的量极限为零).2.可逆反应的最大极限为不可逆反应,即反应物的转化率的极限为100%.例1(2010年高考新课程卷26题,14分)物质A~G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

其中A为某金属矿的主要成分,经过一系列反应可得到B和C。

单质C可与E的浓溶液发生反应,G为砖红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E 、G ;(2)利用电解可提纯C物质,在该电解反应中阳极物质是,阴极物质是,电解质溶液是;(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4)将0.23 mol B和0.11 mol氧气放入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①,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得到0.12 mol D,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 。

若温度不变,再加入0.50 mol氧气后重新达到平衡,则B的平衡浓度(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氧气的转化率(填“升高”、“不变”或“降低”),D的体积分数(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解析:(1)“G为砖红色沉淀”是本题的突破口,因此此题可以用逆向推断的方法做。

不难看出,F生成G的反应是醛基的检验,所以,F为CuSO4;从B→D→E,可推断为NO→NO2→HNO3或SO2→SO3 →H2SO4等。

因为B→D的转化需用催化剂,可判定B为SO2,D为SO3,E为H2SO4。

当然,可能有的同学总想弄清A是什么,从题目来看,A应为Cu2S(化学方程式见人教版必修2,89页)。

(2)考察学生对电解精炼铜原理的认识。

2011-2014新课标高考分类汇编——化学平衡

2011-2014新课标高考分类汇编——化学平衡

黑龙江高考分类汇编---化学平衡26.(2014新课标II )在容积为100L 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 2O 4,发生反应N 2O 4g)2NO 2 (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

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的∆H 0(填“大于”或“小于”);100℃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上图所示。

在0~60s 时段,反应速率ν24(N O )为 mol·L1-·s 1-;反应的平衡常数1K 为 。

(2)100℃时达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 ,以24(N O )c 以0.0020 mol·L1-·s 1-的平均速率降低,经10s 又达到平衡。

①T 100℃(填“大于”或“小于”),判断理由是 。

②列式计算温度T 时反应的平衡常数2K 。

(3)温度T 时反应达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

平衡向(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判断理由是 。

28.(2014新课标I )乙酸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由乙烯气相直接水合法或间接水合法生产。

回答下列问题:(1)间接水合法是指现将乙烯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氢乙酯(C 2H 5OSO 3H ),再水解生成乙醇,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甲醇脱水反应 2CH 3OH(g)==CH 3OCH 3(g)+ H 2O (g) 1H ∆=-23.9 KJ ﹒mol -1 甲醇制烯烃反应 2CH 3OH(g)== C 2H 4(g)+ 2H 2O (g) 2H ∆=-29.1 KJ ﹒mol -1乙醇异构化反应 C 2H 5OH(g) ==CH 3OCH 3(g) 3H ∆=+50.7KJ ﹒mol -1则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C 2H 4(g)+H 2O(g)==C 2H 5OH(g)的H ∆=______KJ ﹒mol -1。

与间接水合法相比,气相直接水合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年全国卷I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1年全国卷I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6.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④②③①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解析:依据酸性强弱的大小顺序:乙酸>碳酸>苯酚>乙醇,知D项正确。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解析:钠和乙醇反应有气泡产生,而钠和乙醚不反应;3--己烯可以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而己烷不能;苯的密度比水小,而溴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甲酸甲酯分子结构中也含有醛基,故用新制的银氨溶液不能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故D项错误。

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N2和8mol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A. 5% B.10% C.15% D.20%解析:依据三行式,平衡时N2、H2、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3、6、4/3, N2的物质的量分数约等于15%,故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15%,故答案选C。

9.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PH>7,则一定是C1V1=C2V2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 +C(OH-)C.当PH=7时,若V1=V2,一定是C2>C1D.若V1=V2,C1=C2,则C(CH3COO-) +C(CH3COOH)=C(Na+)解析:当NaOH和CH3COOH按照等物质的量反应时,形成的是强碱弱酸盐,显碱性,PH>7,而NaOH过量时,其PH也大于7,故A错误;B项符合电荷守恒关系式;当PH=7时,CH3COOH的物质的量需大于的NaOH物质的量,若V1=V2,一定是C2>C1,C项正确;若V1=V2,C1=C2,则NaOH和CH3COOH恰好中和,依据物料守恒,知D项正确。

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

第3章 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3-1】写出下列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 (1) 2N 2O 5(g)+4NO 2(g)O 2(g)(2) SiCl 4(l)2H 2O(g)+SiO 2(s)+4HCl(3) CaCO 3(s)CaO(s)CO 2(g)+(4) ZnS(s)+2H +(aq)Zn 2+(aq)+H 2S(g)解:(1)222542(/)(/)(/)N O O NO p p p p Kp p θθθθ=(2)4242(/)(/)(/)H C l S iC l HOp p Kc c p p θθθθ=(3)2/C O Kp p θθ=(4)222(/)(/)(/)H SZ nHcc p p Kcc θθθθ++=【3-2】尿素22()C O N H (s )的△f G ⊙=-197.15kJ·mol -1,其他物质△f G ⊙的查附录二。

求下列反应在298K 时的K ⊙:23C O +2g )N H ((g )222 H O +C O (g )()N H (s )解:∆r G θ = -197.15 + (-228.6) – 2⨯(-16.5) – (-394.4) = 1.65 (kJ/mol)1.65⨯103 = -8.314⨯298lnK θ, K θ = 0.514【3-3】 673K 时,将0.025molCOCl 2(g)充入1.0L 容器中,当建立下列平衡时:COCl 2(g)CO(g)+Cl 2(g)有16% COCl 2解离。

求此时的K ⊙。

解:042.0p/RT )16.01(025.0)p /()RT 16.0025.0(K22=-⨯⨯=θθθ[p θ = 101.3 kPa, R = 8.314 J/(mol·K)]【3-4】 298K 时,向1.00L 烧瓶中充入足量的N 2O 4,使起始压力为100kPa ,一部分N 2O 4分解为NO 2,达平衡时总压力为116kPa ,计算如下反应的K ⊙:N 2O 4(g) 2NO 2(g)。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全国卷,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全国卷,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全国卷,解析版)【试题总体评价】2011年高考作为旧课程的最后一届高考,照顾一些以前用全国卷II的省份,化学试题总体难度适中,比2010年全国卷I简单些,延续了2010年全国卷1的整体风格,起到平稳过渡作用,向导性和权威性尤为凸显,反押题功效显著。

有机部分考查有些偏离主干知识,无机元素推断摒弃以前的呈现方式,给人耳目一新感觉,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考查力度加大,在选择和非选择均考查,化学实验题难度较大,考生得高分不容易。

其他热点内容不回避,拼盘组合,让考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6.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④②③① 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 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 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变成一道新题,能够有效地抵制平时猜题押题。

【点评】此题是2010年高考全国卷I理综第11题的一个延续,特别是B选项改编于该题;关于本题的D选项有人认为不加热是可以区分的,认为甲酸甲酯不溶于水,分层,但是甲酸甲酯是溶于水的(/view/51327be9b8f67c1cfad6b8de.html),故不加热也不能区分;那么到底怎么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当然可以用含酚酞NaOH溶液共热,甲酸甲酯中颜色会变浅,乙醛只发生羟醛缩合,不影响NaOH,颜色几乎不变;另外也可以用饱和的Na2CO3溶液,甲酸甲酯会分层,乙醛不分层。

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N2和8mol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A.5%B.10%C.15%D.20%9.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pH>7,则一定是C1V1=C2V2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c(OH-)C.当pH=7时,若V1=V2,则一定是C1>C2D.若V1=V2, C1=C2,则 C(CH3COO-)+C(CH3COOH)=c(Na+)10.用石墨作电极电解CuSO4溶液。

试论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影响

试论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影响

试论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影响作者:宋洪健来源:《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09年第01期(四川省汶川县威州中学四川汶川 623000)摘要: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起着较大的影响。

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外界条件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1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1.1浓度:当其它条件一致下,增加反应物浓度就增加了单位体积的活化分子的数目,从而增加有效碰撞,反应速率增加,但活化分子百分数是不变的1.2压强: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时(除体积),增大压强,即体积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则减小。

若体积不变,加压(加入不参加此化学反应的气体)反应速率就不变。

因为浓度不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就不变。

但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加入反应物,同样是加压,增加反应物浓度,速率也会增加。

1.3温度:只要升高温度,反应物分子获得能量,使一部分原来能量较低分子变成活化分子,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使得有效碰撞次数增多,故反应速率加大(主要原因)。

当然,由于温度升高,使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分子碰撞次数增多反应也会相应加快(次要原因)1.4催化剂:使用正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使更多的反应物分子成为活化分子,大大提高了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成千上万倍地增大了反应物速率.负催化剂则反之。

2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2.1浓度: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使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使v正<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2压强:其它条件不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即气体体积数不相等,则当缩小体积以增大平衡混合物的压强时,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即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反之当增大体积或减小平衡混合物的压强,则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即气体体积数增大的方向移动;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即气体体积数相等的可逆反应,达平衡后改变压强,则平衡不移动。

2011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011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011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均衡1.( 2011 江苏高考 12)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必定温度下,反响 MgCl 2(1) = Mg(1) +Cl2 (g)的△H >0△S> 0B. 水解反响 NH 4++H 2O NH 3·H 2O+ H+达到均衡后,高升温度均衡逆向挪动C.铅蓄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和充电时的阳极均发生复原反响D.关于反响2H 2O2= 2H 2O+ O2↑, 加入 MnO 2或高升温度都能加快O2的生成速率分析:本题是化学反响与热效应、电化学等的简单综合题,着力观察学生对熵变、焓变,水解反响、原电池电解池、化学反响速率的影响要素等方面的能力。

A. 分解反响是吸热反响,熵变、焓变都大于零,内容根源于选修四化学方向的判断。

B.水解反响是吸热反响,温度越高越水解,有益于向水解方向挪动。

C.铅蓄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响。

D.高升温度和加入正催化剂一般都能加快反响速率。

答案: AD2.( 2011 江苏高考15)700℃时,向容积为2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必定量的CO 和 H 2O, 发生反响:CO(g) + H2 O(g)CO2+ H2(g)反响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1> t2) :反响时间 /min n(CO)/mol H 2O/ mol0 1.200.60t10.80t20.20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反响在 t1min 内的均匀速率为v(H2)=0. 40/t 1 mol· L-1· min-1B. 保持其余条件不变,开端时向容器中充入0.60mol CO 和 1.20molH 2O,抵达均衡时,n(CO 2)= 0.40 mol 。

C. 保持其余条件不变,向均衡系统中再通入0.20mol H 2O,与原均衡对比,达到新均衡时 CO 转变率增大,H2O 的体积分数增大D. 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响均衡常数为0.64 ,则正反响为吸热反响【剖析】 本题属于基本理论中化学均衡问题,主要观察学生对速率观点与计算, 均衡常数观点与计算, 均衡挪动等有关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

2011-2018全国卷1真题汇编6:速率与平衡(原卷版)

2011-2018全国卷1真题汇编6:速率与平衡(原卷版)

全国卷1高考真题6:速率与平衡2011年 10.将浓度为0.1mol ·L-1HF 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A. c (H+)B. K (HF )C.D.2012年 11.已知温度T 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 W ,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 -1的一元酸HA 与b mol·L -1的一元碱BOH 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 )A .a =bB .混合溶液的pH =7C .混合溶液中,c (H +)L -1 D .混合溶液中,c (H +)+c (B +)=c (OH -)+c (A -) 2013年 9.短周期元素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A .W 2-、X +B .X +、Y 3+C .Y 3+、Z 2-D .X +、Z 2-11.已知K sp (AgCl)=1.56×10-10,K sp (AgBr)=7.7×10-13,K sp (Ag 2CrO 4)=9.0×10-12。

某溶液中含有Cl -、Br -和24CrO -,浓度均为0.010 mol·L -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 mol·L -1 的AgNO 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A .Cl -、Br -、24CrO - B .24CrO -、Br -、Cl -C .Br -、Cl -、24CrO - D .Br -、24CrO -、Cl -2014年 9.[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已知分解1 mol H 2O 2放出热量98 kJ 。

在含少量I -的溶液中,H 2O 2分解的机理为H 2O 2+I -―→H 2O +IO - 慢H 2O 2+IO -―→H 2O +O 2+I - 快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速率与I -浓度有关B .IO -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反应活化能等于98 kJ·mol -1D .v (H 2O 2)=v (H 2O)=v (O 2)11.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溴酸银(AgBrO 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溴酸银的溶解是放热过程B .温度升高时溴酸银溶解速率加快C .60 ℃时溴酸银的K sp 约等于6×10-4D .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法提纯)()(+H c F c -)()(HF c H c +2015年13.浓度均为0.10mol/L 、体积均为V0的MOH 和ROH 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 ,pH 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MOH 的碱性强于ROH 的碱性B .ROH 的电离程度:b 点大于a 点C .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OH -)相等D .当=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c(M +)/c(R +)增大2016年12、298K 时,在20.0mL 10.10mol L -⋅氨水中滴入10.10mol L -⋅的盐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高考真题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主笔:宋立坤审核:宋立坤 2011-6-29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 1(2011江苏高考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温度下,反应MgCl 2(1)=Mg(1)+Cl 2(g)的 △H >0 △S >0B.水解反应NH 4++H 2O ≒NH 3·H 2O +H +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铅蓄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和充电时的阳极均发生还原反应D.对于反应2H 2O 2=2H 2O +O 2↑,加入MnO 2或升高温度都能加快O 2的生成速率2. 2(2011江苏高考15)700℃时,向容积为2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 和H 2O,发生反应:CO(g)+H 2):A.反应在t 1min 内的平均速率为v (H 2)=0.40/t 1mol·L -1·min -1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molCO 和1.20molH 2O ,到达平衡时,n(CO 2)=0.40mol 。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lH 2O ,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CO 转化率增大,H 2O 的体积分数增大D.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3. 3(2011安徽高考9)电镀废液中Cr 2O 72-可通过下列反应转化成铬黄(PbCrO 4):Cr 2O 72-(aq )+2Pb 2+(aq )+H 2O (l )≒2PbCrO 4(s )+2H +(aq ) ΔH<0该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4. 4(2011北京高考12)已知反应:2CH 3COCH 3(l) 催化剂CH 3COCH 2COH(CH 3)2(l)。

取等量CH 3COCH 3,分别在0℃和20℃下,测得其转化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Y -t )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代表0℃下CH3COCH3的Y-t曲线B.反应进行到20min末,H3COCH3的(0)1 (20)v Cv C︒>︒C.升高温度可缩短反应达平衡的时间并能提高平衡转化率D.从Y=0到Y=0.113,CH3COCH2COH(CH3)2的(0)1(20)n Cn C∆︒=∆︒5.5(2011福建高考12)25℃时,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发生反应:Sn(s)+Pb2+(aq)≒Sn2+(aq)+Pb(s),体系中c(Pb2+)和c(Sn2+)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c(Pb2+)增大B.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体后,c(Pb2+)变小C.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该反应△H>0D.2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6.6(2011天津)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在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下所示。

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B.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点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t1=△t2时,SO2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7.7(2011重庆)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题图10的是A.CO2(g)+2NH3(g)≒CO(NH2)2(s)+H2O(g);△H<0B.CO2(g)+H2(g)≒CO(g)+H2O(g);△H>0C.CH3CH2OH(g)≒CH2=CH2(g)+H2O(g);△H>0D.2C6H5CH2CH3(g)+O2(g)≒2C6H5CH=CH2(g)+2H2O(g);△H<08.8(2011海南)对于可逆反应H2(g)+I2(g)≒2HI(g),在温度一定下由H2(g)和I2(g)开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g)的消耗速率与HI(g)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1B.反应进行的净速率是正、逆反应速率之差C.正、逆反应速率的比值是恒定的D.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9.9(2011全国II卷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1N2和8mo1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的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A.5% B.10% C.15% D.20%10.10(2011四川)可逆反应①X(g)+2Y(g)≒2Z(g)、②2M(g)≒N(g)+P(g)分别在密闭容器的两个反应室中进行,反应室之间有无摩擦、可滑动的密封隔板。

反应开始和达到平衡状态时有关物理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反应①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B.达平衡(I)时体系的压强与反应开始时体系的压强之比为14:15C.达平衡(I)时,X的转化率为511D.在平衡(I)和平衡(II)中M的体积分数相等11.11(2011浙江高考27,14分)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氨基甲酸铵(NH2COONH4)分解反应平衡常数和水解反应速率的测定。

(1)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

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温度(℃) 15.0 20.0 25.0 30.03 5.0平衡总压强(kPa) 5.7 8.3 12.0 17.12 4.0平衡气体总浓度(×10-3mol/L) 2.4 3.4 4.8 6.89.4①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___________。

A.2υ(NH3)=υ(CO2) 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②根据表中数据,列式计算25.0℃时的分解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取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固体放在一个带活塞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在25℃下达到分解平衡。

若在恒温下压缩容器体积,氨基甲酸铵固体的质量______(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④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焓变△H____0,熵变△S___0(填>、<或=)。

(2)已知:NH2COONH4+2H2O≒NH4HCO3+NH3·H2O。

该研究小组分别用三份不同初始浓度的氨基甲酸铵溶液测定水解反应速率,得到c(NH2COO-)随时间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⑤计算25℃时,0~6min氨基甲酸铵水解反应的平均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根据图中信息,如何说明水解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2(2011安徽高考28,13分)地下水中硝酸盐造成的氮污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

文献报道某课题组模拟地下水脱氮过程,利用Fe粉和KNO3溶液反应,探究脱氮原理及相关因素对脱氮速率的影响。

(1)实验前:①先用0.1mol·L-1H2SO4洗涤Fe粉,其目的是,然后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②将KNO3溶液的pH调至2.5;③为防止空气中的O2对脱氮的影响,应向KNO3溶液中通入(写化学式)。

(2)下图表示足量Fe粉还原上述KNO3溶液过程中,测出的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pH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部分副反应产物曲线略去)。

请根据图中信息写出t1时刻前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t1时刻后,该反应仍在进行,溶液中NH4+的浓度在增大,Fe2+的浓度却没有增大,可能的原因是。

(3)该课题组对影响脱氮速率的因素提出了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假设一:溶液的pH;假设二:;假设三:;……..(4)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写出实验步骤及结论。

13.13(2011北京高考25,12分)(1)已知21的生成反应是反应(填(2)HX的电子式是。

(3)共价键的极性随共用电子对偏移程度的增大而增强,HX共价键的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4)X2都能与H2反应生成HX,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

(5)K的变化体现出X2化学性质的递变性,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__________,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6)仅依据K的变化,可以推断出:随着卤素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加,_______(选填字母)a.在相同条件下,平衡时X2的转化率逐渐降低b.X2与H2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c.HX的还原性逐渐d.HX的稳定性逐渐减弱14.14(2011广东高考31,15分)利用光能和光催化剂,可将CO2和H2O(g)转化为CH4和O2。

紫外光照射时,在不同催化剂(I、II、III)作用下,CH4产量随光照时间的变化如图13所示。

(1)在0-30小时内,CH4的平均生成速率V I、V II和V III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反应开始后的12小时内,在第种催化剂的作用下,收集的CH4最多。

(2)将所得CH4与H2O(g)通入聚焦太阳能反应器,发生反应:CH4(g)+H2O(g)≒CO(g)+3H2(g)。

该反应的△H=+206kJ•mol-1。

①在答题卡的坐标图中,画出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图(进行必要的标注)②将等物质的量的CH4和H2O(g)充入1L恒容密闭容器,某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27,此时测得CO的物质的量为0.10mol,求CH4的平衡转化率(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已知:CH4(g)+2O2(g)===CO2(g)+2H2O(g) △H=-802kJ•mol-1写出由CO2生成CO的热化学方程式。

15.15(2011山东高考28,14分)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NO2可用水吸收,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利用反应6NO2+7N5+12H2O也可处理NO2。

当转移1.2mol电子时,消耗的NO2在标准状况下8NH3催化剂加热是L。

(2)已知:2SO2(g)+O2(g)≒2SO3(g)ΔH=-196.6kJ·mol-12NO(g)+O2(g)≒2NO2(g)ΔH=-113.0kJ·mol-1则反应NO2(g)+SO2(g)≒SO3(g)+NO(g)的ΔH=kJ·mol-1。

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d.每消耗1molSO3的同时生成1molNO2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NO2与SO2体积比为1:6,则平衡常数K=。

(3)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