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合集下载

2011年高考化学考点汇总(新课标) 考点6 化学反应与能量.pdf

2011年高考化学考点汇总(新课标) 考点6 化学反应与能量.pdf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 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考点6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选择题 1.(2011·江苏高考1)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是 ①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②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③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化技术;④田间焚烧秸秆;⑤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

A. ①③⑤B. ②③⑤C. ①②④D. ②④⑤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注意“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要求。

【精讲精析】选B。

①化石燃料的开采使用是导致酸雨和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不利于保护环境; ②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降低农药残留,有利于保护环境; ③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化技术,减小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 ④田间焚烧秸秆,浪费能源并导致空气污染; ⑤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已知:2Zn(s)+O2(g)2ZnO(s)△H=-701.0kJmol-12Hg(l)+O2(g)2HgO(s) △H=-181.6kJmol-1 则反应Zn(s)+HgO(s)ZnO(s)+Hg(l)的△H为 )。

A.+519.4kJmol-1 B.+259.7kJmol-1 C.-259.7kJmol-1 D.-519.4kJmol-1 【思路点拨】【精讲精析】C。

第一个反应方程式减去第二个反应方程式,再除以2即得目标方程式,所以△H=×(-701.0kJ·mol-1+181.6kJ·mol-1)=259.7kJ·mol-1。

3.某反应的△H=+100kJmol-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反应活化能小于100kJmol-1 B.逆反应活化能一定小于100kJmol-1 C.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100kJmol-1 D.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100kJmol-1【思路点拨】【精讲精析】D。

【深度解析高考真题】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20200515072956)

【深度解析高考真题】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20200515072956)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一、选择题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I.OOmolNaCI中含有6.02X 1023个NaCI分子B. 1.00moINaCI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 X 6.02X 1023C. 欲配置1.00L, 1.00mol. 的NaCI溶液,可将58.5gNaCI溶于1.00L水中D. 电解58.5g熔融的NaCI,能产生22.4L氯气(标准状况)、23.0g金属钠2. 分子式为C5H11CI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 6种B. 7种C. 8种D. 9种3. 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①CH3CH=CH+Br2_[CHCHBrCHBr②CHCHOH . . CH2=CH2+H2O③CH J COOH F CH3CH2 OH CH3COOCHCH3+H2O④C6H6+HNC3 「C6H5NO2+H2O.A. 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 将浓度为0.1mol?L「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A. c (H+)B. K a (HF)C.D. '.j..c(H+)匸5. 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Ni2O3+3H2O=Fe(OH)2+2Ni (OH)2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B. 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 2e「=Fe (OH)2C. 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减弱D. 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 (OH)2+2OH- 2e「=Ni2O3+3H2O6.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 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2H+=F』+H2S TB. NH4HCQ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HCQ「+OH「=CC32「+H2OC. 少量SQ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6H5O「+SQ+H2O=C6H5OH+HSQ「D. 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2CHCOOH=ca+2CH3COO +CQ T+H2O7 .短周期元素W、X、丫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丫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元素W、X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B. 元素X与氢形成的原子比为1 : 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C. 元素丫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D. 元素Z可与元素X形成共价化合物XZ2、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29分)8. (14分)0.80gCuSO?5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f KB fe0 80请回答下列问题:(1)试确定200C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______ (要求写出推断过程);(2)取270r所得样品,于570r灼烧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和一种氧化性气体,该反应O.C5S0.51温度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把该黑色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经浓缩、冷却,有晶体析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 ,其存在的最高温度是 _______ ;(3)上述氧化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浓溶液与Cu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在0.10mol?L「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8 时,c (CiF) = ______ mol?L-1(K sp[Cu(OH) 2] =2.2x 10「20).若在0.1mol?L「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使C/+完全沉淀为CuS此时溶液中的H+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ol ?L「. 9•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生成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并开发出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已知H2(g)、CO(g)和CHsOH(l)的燃烧热厶H分别为-285.8kJ?mol 一1、- 283.0kJ?mo「和-726.5kJ?mo「.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太阳能分解10mol水消耗的能量是________ k J;(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由CQ和H2合成甲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察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注:「、T2均大于300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温度为T1时,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为v (CHsOH) 二mol?Lh?min「t A②该反应在T1时的平衡常数比T2时的小③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④处于A点的反应体系从T1变到T2,达到平衡时增大n (CH jOH) (4)在T1温度时,将1molCC2和3molH2充入一密闭恒容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CC2转化率为a,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为酸性,负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的反应式为______ .理想状态下,该燃料电池消耗1mol甲醇所能产生的最大电能为702.1kJ,则该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为_______ (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是指电池所产生的最大电能与燃料电池反10. (15分)氢化钙固体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 某兴趣小组长拟选用如下装置制备氢化钙. 请回答下列问题:(2)__________ 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标号).B. 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C.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D.停止加热,充分冷却(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少量产物,小心加入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溶液中加入酚酞后显红色,该同学据此断,上述实验确有CaHz生成.①写出CaH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该同学的判断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 .(4)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用化学方法区分钙与氢化钙,写出实验简要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山运动员常用氢化钙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修部分11 .【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普通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在早期的纸张生产中,常采用纸张表面涂敷明矶的工艺,以填补其表面的微孔,防止墨迹扩散.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们发现纸张会发生酸性腐蚀而变脆、破损,严重威胁纸质文物的保存.经分析检验,发现酸性腐蚀主要与造纸中涂敷明矶的工艺有关,其中的化学原理是 __________ ;为了防止纸张的酸性腐蚀,可在纸浆中加入碳酸钙等添加剂,该工艺原理的化学(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 .(2)为了保护这些纸质文物,有人建议采取下列措施:(1)请选择必要的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A.加热反应一段时间无水觎化钙浓硫酸MiDH溶液盐战小苏打锌粒饱和瘠液Un02①喷洒碱性溶液,如稀氢氧化钠溶液或氨水等.这样操作产生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 ;②喷洒Zn (C2H5) 2. Zn (C2H5) 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氧化锌和乙烷.用化学(离子)方程式表示该方法生成氧化锌及防止酸性腐蚀的原理_______ 、________ .(3)现代造纸工艺常用钛白粉(TiO2 )替代明矶.钛白粉的一种工业制法是以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Q)为原料按下列过程进行的,请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 F eTiQ+ ______ C+ ______ C2 :TiC4+ _______ F eC3+ _____ CO②______ T iC4+ ______ 02 m 7 . TiO2+ _____ C2.12. 氮化硼(BN)是一种重要的功能陶瓷材料。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2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2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专题二十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考点知识本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专题重要知识点有反应热、中和热的概念、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概念、燃烧热的概念、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主要考查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燃烧热的概念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的判断,应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比较反应热的大小。

化学反应与能量是高考的新增热点,预测今后高考中,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等主干知识,密切联系生产、生活,与当前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相关的新能源开发、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等内容会再次出现。

重点、难点探源一、焓变反应热1、焓变⑴概念: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热效应。

⑵符号及单位:表示符号:△H;单位:kJ·mol-1或kJ/mol。

2、产生原因3、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放热反应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化合反应②所有的燃烧反应③酸碱中和反应④金属与酸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盐的水解、弱电解质电离③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④C和CO2、C和H2O(g)的反应二、热化学方程式1、意义不仅表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H2(g)+O2(g)=2H2O(l) △H=-576kJ·mol-1,表示在25℃、101kPa条件下,2molH2(g)和1molO2(g)完全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571.6kJ 的能量。

2、书写步骤(三步走)⑴第一步:写出配平的方程式。

⑵第二步:注明各物质的状态。

⑶第三步:写出反应热△H。

三、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1、中和反应反应热⑴定义: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所放出的热量。

⑵示例:1L1mol·L-1的盐酸与1L1mol·L-1的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57.3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Cl(aq)+NaOH(aq)=NaCl(aq)+H2O(l) △H=-57.3 kJ·mol-12、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⑴装置如图⑵注意事项①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及泡沫塑料板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大题培优易错难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在铜、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如图所示)(1)负极是__________(填“铜”或“锌”),_________电子(填“失去”或“得到”),发_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电极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2)电流由__________流向__________(填“铜”或“锌),铜片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锌失去氧化 Zn-2e-=Zn2+铜锌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解析】【分析】锌比铜活泼,形成原电池反应时,锌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铜为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阳离子从负极移向正极,以此解答。

【详解】(1)Zn、Cu、H2SO4构成原电池,由于金属活动性Zn>Cu,所以Zn为原电池的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2)铜为正极,溶液中的H+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2H++2e-=H2↑,会看到正极Cu片上不断产生气泡。

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阳离子从负极移向正极,由于电流方向为正电荷移动方向,所以电流从正极Cu经外电路流向负极Zn。

【点睛】本题考查了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电极的判断、电极反应及电流方向等。

掌握原电池构成条件及反应原理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2.从本质入手看物质及其能量的变化,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的去理解所学知识的内涵及外延应用。

对于《原电池》这部分知识也是如此,如图是原电池的基本构造模型:(1)若a和b的电极材料为Al或Mg。

①若c为稀NaOH溶液时,则a的电极材料为__,该极电极方程式为___。

②若c为稀H2SO4时,则a的电极材料为___,该极电极方程式为__。

(2)对于原电池的应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

A.选择构成原电池两极材料时,必须选择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材料B.构成原电池时,负极材料的活泼性一定比正极材料的强C.构成原电池时,作为负极材料的金属受到保护D.从能量转化角度去看,如图的氧化还原反应能量变化曲线,则不能够设计原电池【答案】Al Al-3e-+4OH-=AlO2-+2H2O Mg Mg-2e-=Mg2+ D【解析】【分析】(1)原电池中电极由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所以a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山东卷,解析)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山东卷,解析)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山东卷,解析版)【标准答案】D【详细解析】本题考查基本概念。

A选项中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利用各组分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的混合物,得到馏分也为混合物;B选项中Ba2+有毒,用硫酸钡做钡餐的原因是它难溶于水也难溶于强酸,所以不会使用中毒,而不使用碳酸钡做钡餐;C选项中两者互为同位素;D选项中胶体中分散质微粒直径是1nm—100nm,葡萄糖注射液是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故正确。

11.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B.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能水解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13.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周期表中的位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B.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C.P,S,Cl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非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标准答案】C【详细解析】本题考查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A选项直接举反例,F无正价,O最高出现的是+2(OF2中),无+6价,故错误;B选项据能量最低原理可知离核近,能量低,故B不对;C选项P、S、Cl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吸引能力增加,得电子能力增强,非金属性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增强,故正确;D选项金属和非金属交界线从第IIIA族开始,到0族终止(目前到第VIIA族),无过渡元素,而且过渡元素全部是金属,故D选项错误。

14.室温下向10mL pH=3的醋酸溶液中加入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B.溶液中33()()().CH COOCH COOH OHcc c--不变C.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亦增大D.再加入10mLpH=11的NaOH溶液,混合液pH=7吸氧腐蚀构成可逆电池,更不是原来的充电过程,故A错误;B选项电解的电量与电流强度和时间有关:Q=It,只要保持恒定电流,则据法拉第电解定律可知,通过的电量与析出的锌成正比,因而B选项错误;电解(电镀)时通常是阴、阳离子分别同时在阳极和阴极放电,放电的速率与电流强度成正比,温度对离子的放电几乎无影响(若不是离子就另当别论了),故C正确;D选项中镀锌铁我们也称之为白口铁,镀层破损后,构成原电池,锌做活泼做负极被腐蚀,铁受保护(与轮船底的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一样),如果镀锡铁(马口铁)破损,则由于铁比锡活泼,则铁被腐蚀,故D 选项表述错误。

2011--2013高考真题汇编之化学反应与能量

2011--2013高考真题汇编之化学反应与能量

考纲要求(新课标全国2013)5、化学反应与能量①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②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③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④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⑤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⑥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

了解∆H =H (反应产物)-H (反应物) 表达式的含义。

⑦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2013(2013新课标Ⅱ卷)在1200℃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H 2S (g )+ 32O 2(g)=SO 2(g)+H 2O(g) △H 12H 2S(g)+SO 2(g)=S 2(g)+2H 2O(g) △H 2H 2S(g)+O 2(g)=S(g)+H 2O(g)△H 3 2S(g) =S 2(g) △H 4则△H 4的正确表达式为( )A.△H 4=32(△H 1+△H 2-3△H 3)B.△H 4=32(3△H 3-△H 1-△H 2) C.△H 4=32(△H 1+△H 2+3△H 3) D.△H 4= 32(△H 1-△H 2-3△H 3) 【答案】A【解析】考察盖斯定律。

根据S 守恒原理,要得到方程式4,可以用(方程式1+方程式2—3×方程式2)×32. (2013 ∙重庆卷∙6)已知:P 4(g)+6Cl 2(g)=4PCl 3(g) △H =a kJ ∙mol —1P 4(g)+10Cl 2(g)=4PCl 5(g) △H =b kJ ∙mol —1P4具有正四面体结构,PCl5中P-Cl键的键能为c kJ∙mol—1,PCl3中P-Cl键的键能为1.2c kJ∙mol—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P-P键的键能大于P-Cl键的键能B.可求Cl2(g)+ PCl3(g)=4PCl5(g)的反应热△HC.Cl-Cl键的键能为(b-a+5.6c)/4 kJ∙mol—1D.P-P键的键能为(5a-3b+12c)/8 kJ∙mol—1【答案】C【解析】考察盖斯定律以及键能与反应热的关系原子半径P>Cl,因此P-P键键长大于P-Cl键键长,则P-P键键能小于P-Cl键键能,A 项错误;利用“盖斯定律”,结合题中给出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可求出Cl2(g)+PCl3(g)=PCl5(g)△H=(b-a)/4KJ·mol-1,但不知PCl5(g)=PCl5(s)的△H,因此无法求出Cl2(g)+PCl3(g)=PCl5(s)的△H,B项错误;利用Cl2(g)+PCl3(g)=PCl5(g)△H=(b-a)/4KJ·mol-1可得E(Cl-Cl)+3×1.2c-5c=(b-a)/4,因此可得E(Cl-Cl)=(b-a+5.6c)/4kJ·mol-1,C项正确;由P4是正四面体可知P4中含有6个P-P键,由题意得6E(P-P)+10×(b-a+5.6c)/4-4×5c=b,解得E(P-P)=(2.5a-1.5b+6c)/6 kJ·mol-1,D项错误。

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8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pdf

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8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pdf

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8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011·大纲版)9.反应 A+B →C(△H <0)分两步进行 ① A+B→X (△H >0) ② X→C(△H <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答案】D 【解析】第①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A和B的总能量小于X的能量。

第②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X的能量大于C的能量。

总反应为放热反应,则A和B的总能量大于C的能量。

由此可判断,D图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011·重庆)12. 肼()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题12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NN为942、O=O为500、N-N为154,则断裂1molN-H键所需的能量(KJ)是A.194B.391C.516D.658 【答案】B 【解析】由图知N2H4(g)+ O2(g)=N2(g)+2H20(g) △H=-534KJ/mol。

可设断裂1molN-H键所需能量为xKJ,154KJ+4xKJ+500KJ-2752KJ=-534KJ 可求得x=391。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反应热的计算。

15.(9分)已知A(g)+B(g) C(g)+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 ℃70090083010001200平衡常数1.71.11.00.60.4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H 0(填“”“=”); (2)830℃时,向一个5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的A和0.80mol的B,如反应初始6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3 mol·L-1·s-1。

则6s时c(A)=mol·L-1, C的物质的量为 mol;若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如果这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 mol氩气,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 (3)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c(A)不随时改变 d.单位时间里生成和D的物质的量相等 (4)1200℃时反应C(g)+D(g) A(g)+B(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各地高考试题检测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各地高考试题检测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各地高考试题检测1.(2000年山西卷-14)今有如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H 2(g) +21O 2(g)=H 2O(g);ΔH=a kJ·mol -1H 2(g)+21O 2(g)=H 2O(l);ΔH=b kJ·mol -12H 2(g)+O 2(g)=2H 2O(l) ;ΔH=c KJ·mol-1关于它们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 .它们都是吸热反应 B .a 、b 和c 均为正值 C .a=b D .2b=c. 2.(2002年天津卷-9)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 4 。

0.5molCH 4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时,放出445kJ 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2CH 4(g )+4O 2(g )=2CO 2(g )+4H 2O (l );ΔH =+890kJ·mol-1B .CH 4(g )+2O 2(g )=CO 2(g )+2H 2O (l ); ΔH =+890kJ·mol -1C .CH 4(g )+2O 2(g )=CO 2(g )+2H 2O (l ); ΔH =-890kJ·mol -1 .D .1/2CH 4(g )+O 2(g )=1/2CO 2(g )+H 2O (l ); ΔH =-890kJ·mol -1 3.(03江苏卷-4)已知在25℃,101kPa 下,l g C 8H 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 热量。

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C 8H 18(1)+22.5O 2(g)=8CO 2(g)+9H 2O(g); △H =-48.40kJ·mol -1B .C 8H 18(1)+22.5O 2(g)=8CO 2(g)+9H 2O(1);△H =-5518kJ·mol -1.C .C 8H 18(1)+22.5O 2(g)=8CO 2(g)+9H 2O(1);△H =+5518kJ·mol -1D .C 8H 18(1)+22.5O 2(g)=8CO 2(g)+9H 2O(1);△H =-48.40kJ·mol -14.(04全国卷Ⅳ-12)在25℃、101kPa 下,1g 甲醇燃烧生成CO 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CH 3OH (l )+1.5O 2(g )=CO 2(g )+2H 2O (l ); △H=+725.8 kJ/mol B .2CH 3OH (l )+3O 2(g )=2CO 2(g )+4H 2O (l ); △H=-1452 kJ/mol . C .2CH 3OH (l )+3O 2(g )=2CO 2(g )+4H 2O (l ); △H=-725.8 kJ/mol D .2CH 3OH (l )+3O 2(g )=2CO 2(g )+4H 2O (l ); △H=+1452 kJ/mol 5.(04全国卷Ⅲ-8)已知:(l )H 2(g) +0.5O 2(g) =H 2O (g );△H 1=a kJ·1mol -(2)2H 2(g) +O 2(g) =2H 2O (g );△H 2=b kJ·1mol - (3)H 2(g) +0.5O 2(g)=H 2O (l );△H 3=c kJ·1mol - (4)2H 2(g) +O 2(g) =2H 2O (l );△H 4=d kJ·1mol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 A . a <c <0 B .b >d >0 C .2a =b <0. D .2c =d >0 6.(04全国卷Ⅱ-13)已知25℃、101kPa 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石墨) + O 2(g)=CO 2(g) ;△H = -393.51kJ ·mol -1C(金刚石) + O 2(g)=CO 2(g);△H = -395.41kJ ·mol -1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B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C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D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7.(04广东卷-17)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4kJ/mol ,当它氧化生成1g 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A .26.0kJ.B .51.9kJC .155.8kJD .467.3kJ8.(04上海卷-7)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其反应放热的是 ( )A .由无水醋酸钠制CH 4B . 由乙醇制C 2H 4 C .由电石制C 2H 2 .D . 由氯酸钾制O 2 9.(03全国新课程卷-13)已知在1×105Pa ,298K 条件下,2mol 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H 2O (g )=H 2(g )+1/2O 2(g ); ΔH =+242kJ·mol -1B .2H 2(g )+O 2(g )=2H 2O (l ); ΔH =-484kJ·mol -1C .H 2(g )+1/2O 2(g )=H 2O (g ); ΔH =+242kJ·mol -1D .2H 2(g )+O 2(g )=2H 2O (g ); ΔH =+484kJ·mol -1 10.(05江苏-4)氢气(H 2)、一氧化碳(CO )、辛烷(C 8H 18)、甲烷(CH 4)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 2(g) + 1/2O 2(g) = H 2O(l);△H=-285.8 kJ/molCO(g) + 1/2O 2(g)=CO 2(g);△H =-283.0 kJ/molC 8H 18(l) + 25/2O 2(g) = 8CO 2(g) + 9 H 2O(l);△H=-5518 kJ/mol CH 4(g) + 2 O 2(g)=CO 2(g) + 2 H 2O(l);△H=-890.3 kJ/mol相同质量的H 2、CO 、C 8H 18、CH 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 ) A .H 2(g) B .CO(g) . C .C 8H 18(l) D .CH 4(g) 11.(05全国卷Ⅰ-13)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 ,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2C 2H 2(g )+5O 2(g )=4CO 2(g )+2H 2O (l );△H=-4b kJ/mol B .C 2H 2(g )+2.5O 2(g )=2CO 2(g )+H 2O (l );△H=2b kJ/mol C .2C 2H 2(g )+5O 2(g )=4CO 2(g )+2H 2O (l );△H=-2b kJ/mol D .2C 2H 2(g )+5O 2(g )=4CO 2(g )+2H 2O (l );△H=b kJ/mol 12.(06重庆卷-10)25℃、101 kPa 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 、285.8 kJ/mol 、890.3 kJ/mol 、2800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C(s)+0.5O 2(g)=CO(g);△H =-393.5 kJ/mol B .2H 2(g)+O 2(g)=2H 2O(g);△H =+571.6 kJ/molC .CH 4g)+2O 2(g)=CO 2(g)+2H 2O(g);△H =-890.3 kJ/molD .0.5C 6H 12O 6(s )+3O 2(g)=3CO 2(g)+3H 2O(l);△H = -1400 kJ/mol . 13.(06江苏卷-8)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 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 )①C(s)+O 2(g)=CO 2(g);△H 1 C(s)+21O 2(g)=CO(g);△H 2②S(s)+O 2(g)=SO 2(g);△H 3 S(g)+O 2(g)=SO 2(g);△H 4③H 2(g)+21O 2(g) =H 2O(l);△H 5 2H 2(g)+O 2(g) =2H 2O(l);△H 6④CaCO 3(s) =CaO(s)+CO 2(g);△H 7 CaO(s)+H 2O(l) =Ca(OH)2(s);△H 8 A .① B .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4.(06天津-13)已知反应:①101KPa 时,2C(s)+O 2(g)=2CO(g);△H =-221kJ/mol②稀溶液中,H +(aq)+OH -(aq)=H 2O(l);△H =-57.3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kJ/mol. . B .①的反应热为221kJ/molC .稀硫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D .稀醋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生成1mol 水,放出57.3KJ 热量 15.(20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16)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高考复习专题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含真题及名校质检题)

高考复习专题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含真题及名校质检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考情分析】一、考纲要求1.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化学键变化的关系;2.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与反应物及生成物能量的关系;3.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知道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是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

4.认识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5.了解焓变与反应热涵义。

明确ΔH = H(反应产物)-H(反应物)。

6.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7.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二、命题趋向依据新课程化学实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近几年的主要题型有(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2)反应热的计算;(3)比较反应热的大小;(4)反应热与能源的综合考查。

由于能源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因此有关能源的试题将成为今后命题的热点;对于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概念及计算仍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主要在选择题、填充题、实验题中体现,重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新课标关注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今年又是各地降低能耗,走可持续发展的一年,估计与实际相联系节约能源的试题可出现。

新课标明确了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极有可能出现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考试大纲对反应热的要求是: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理解盖斯定律的含义,掌握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初步认识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新能源的开发,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学习中应以“热化学方程式”为突破口,通过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充分理解其含义,同时触类旁通,不断掌握反应热的计算技巧,学会应用盖斯定律。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在高考中经常涉及的内容有: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及反应热的大小比较等等。

中和热实验的测定是高中阶段比较重要的一个定量实验。

无论从能量的角度,还是从实验的角度,中和热实验的测定都将会是今后高考考查的热点。

【十年高考】2004-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共计45页)

【十年高考】2004-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共计45页)

【十年高考】2004-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2013福建卷)11.某科学家利用二氧化铈(CeO2)在太阳能作用下将H2O、CO2转变成H2、CO。

其过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中CeO2没有消耗B.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C.右图中△H1=△H2+△H3D.以CO和O2构成的碱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O+4OH——2e—=CO32—+2H2O【答案】C(2013海南卷)5.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6C(s)+5H2(g)+3N2(g)+9O2(g)=2C3H5(ONO2)3(l) △H12 H2(g)+ O2(g)= 2H2O(g) △H2C(s)+ O2(g)=CO2(g) △H3则反应4C3H5(ONO2)3(l)= 12CO2(g)+10H2O(g) + O2(g) +6N2(g)的△H为A.12△H3+5△H2-2△H1 B.2△H1-5△H2-12△H3C.12△H3-5△H2 -2△H1 D.△H1-5△H2-12△H3[答案]A[2013高考∙重庆卷∙6]已知:P4(g)+6Cl2(g)=4PCl3(g) △H=a kJ∙mol—1P4(g)+10Cl2(g)=4PCl5(g) △H=b kJ∙mol—1P4具有正四面体结构,PCl5中P-Cl键的键能为c kJ∙mol—1,PCl3中P-Cl键的键能为1.2c kJ∙mol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P-P键的键能大于P-Cl键的键能B.可求Cl2(g)+ PCl3(g)=4PCl5(g)的反应热△HC.Cl-Cl键的键能为(b-a+5.6c)/4 kJ∙mol—1D.P-P键的键能为(5a-3b+12c)/8 kJ∙mol—1答案:C(2013上海卷)9.将盛有NH4HCO3粉末的小烧杯放入盛有少量醋酸的大烧杯中。

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反应剧烈,醋酸逐渐凝固。

由此可见A. NH4HCO3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该反应中,热能转化为产物内部的能量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HCl→NH4Cl+CO2↑+H2O-Q答案:B(2013山东卷)12.CO(g)+H2O(g)H2(g)+CO2(g)△H﹤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A.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反应的△H也随之改变B.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D.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答案:B(2013新课标卷2)12.在1200℃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H2S(g)+ 32O2(g)=SO2(g)+H2O(g) △H12H2S(g)+SO2(g)=S2(g)+2H2O(g) △H2 H2S(g)+O2(g)=S(g)+H2O(g) △H3 2S(g) =S2(g) △H4则△H4的正确表达式为A.△H4=32(△H1+△H2-3△H3) B.△H4=32(3△H3-△H1-△H2)C.△H4=32(△H1+△H2+3△H3) D.△H4=32(△H1-△H2-3△H3)答案:A(2013北京卷)6.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答案】D(2013全国新课标卷1)28.二甲醚(CH3OCH3)是无色气体,可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由合成气(组成为H2、CO、和少量CO2)直接制备二甲醚,其中主要过程包括以下四个反应:甲醇合成反应:①CO(g)+ 2H2(g)=CH3OH(g) △H1=-90.1 kJ·mol-1②CO2(g)+ 3H2(g)=CH3OH(g)+H2O(g) △H2=-49.0 kJ·mol-1水煤气变换反应:③CO(g) + H2O (g)=CO2(g)+H2(g) △H3=-41.1 kJ·mol-1二甲醚合成反应:④2CH3OH(g)=CH3OCH3(g)+H2O(g) △H4=-24.5 kJ·mol-1⑴Al2O3是合成气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之一。

(创新方案,解析版)2011年高考化学(课标人教版)第6章 第1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创新方案,解析版)2011年高考化学(课标人教版)第6章  第1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已知反应X+Y===M+N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能量,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能量B.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C.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D.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解析:X+Y===M+NΔH>0,说明X与Y的总能量低于M与N的总能量,A错误,D正确;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C错误;吸热反应有的不需要加热也可反应,如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搅拌即可,B错误.答案:D2.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 A.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等量的水蒸气和液态水,前者放出热量多B.需要加热的反应说明它是吸热反应C.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 kJ/mol,若将含0.5 mol H2SO4的稀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 kJ D.1 mol S完全燃烧放热297.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S+O2===SO2ΔH=-297.3 kJ/mol解析:A中H2与O2反应生成等量的水蒸气和液态水,后者放出热量多;B中某些反应需要提供“加热”的外部条件,但本身是放热反应,如碳的燃烧;D中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物质的状态.答案:C3.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采用了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的丙烷做燃料,燃烧后只生成CO2和H2O,对环境无污染,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精神.已知1 g丙烷完成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放出50.405 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3H8(g)+5O2(g)===3CO2(g)+4H2O(l)ΔH=-50.405 kJ/molB.C3H8(g)+5O2(g)===3CO2(g)+4H2O(l)ΔH=+2 217.82 kJ/molC.C3H8(g)+5O2(g)===3CO2(g)+4H2O(l)ΔH=+50.405 kJ/molD.C3H8(g)+5O2(g)===3CO2(g)+4H2O(l)ΔH=-2 217.82 kJ/mol解析:1 mol丙烷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放出热量为44×50.405 kJ=2 217.82 kJ.所以热化学方程式应为:C3H8(g)+5O2(g)===3CO2(g)+4H2O(l)ΔH=-2 217.82 kJ/mol.答案:D4.已知:(1)H2(g)+1/2O2(g)===H2O(g)ΔH1=a kJ/mol(2)2H2(g)+O2(g)===2H2O(g)ΔH2=b kJ/mol(3)H2(g)+1/2O2(g)===H2O(l)ΔH3=c kJ/mol(4)2H2(g)+O2(g)===2H2O(l)ΔH4=d kJ/mol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a<c<0B.b>d>0C.2a=b<0 D.2c=d>0解析:(1)(2)式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均相同,(1)×2=(2),即2ΔH1=ΔH2,2a=b,因为H2的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故2a=b<0,C项符合题意.同理,(3)×2=(4),有2c=d<0,D项错误;由于气态水转变为液态水要放热,有ΔH=-a+c<0,c<a<0,A项错误;同理,ΔH=-b+d<0,d<b<0,B项错误.答案:C5.(2010·兰州月考)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已知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热量,则稀醋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CH3COOH(aq)===CH3COONa(aq)+H2O(l)ΔH=-57.4 kJ/molD.已知2C(s)+2O2(g)===2CO2(g)ΔH1;2C(s)+O2(g)===2CO(g)ΔH2,则ΔH1>ΔH2解析: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金刚石能量高,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不正确;醋酸反应过程中继续电离,电离吸收热量,C不正确;碳完全燃烧生成CO2比不完全燃烧生成CO放出的热量多,但是其反应热ΔH是负值,故ΔH1<ΔH2,D不正确.答案:A6.从如图所示的某气体反应的能量变化分析,以下判断错误的是()A.这是一个放热反应B.该反应可能需要加热C.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D.反应物比生成物更稳定解析:因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故反应放热,且生成物比反应物更稳定,A、C正确,D项不正确;反应是否需要加热与反应吸、放热无必然联系,B项正确.答案:D7.已知:①1 mo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 kJ的能量;②1 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 kJ的能量;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 mol HCl分子时释放431 kJ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g) 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 kJ/mol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 kJ/mol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 kJ/mol解析: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g)ΔH=-183 kJ/mol,所以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 kJ/mol.答案:C8.已知:H2(g)+F2(g)===2HF(g)ΔH=-270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氟化氢气体分解生成氢气和氟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1 mol H2与1 mol F2反应生成2 mol液态HF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C.在相同条件下,1 mol H2与1 mol F2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HF气体的能量D.该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用右图来表示解析: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ΔH<0,H2和F2反应生成HF是放热反应,则HF分解生成H2和F2为吸热反应,A错误.HF(g)转变为HF(l)放热,则1 mol H2与1 mol F2 反应生成2 mol液态HF,放出的热量大于270 kJ,B错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正确.该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图示为答案:C9.(2009·潍坊质检)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SO2(g)+O2(g)2SO3(g)ΔH=-Q kJ/mol(Q>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2 mol SO2(g)和1 mol O2(g)所具有的能量小于2 mol SO3(g)所具有的能量B.将2 mol SO2(g)和1 mol O2(g)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为Q kJ C.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该平衡都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如将一定量SO2(g)和O2(g)置于某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热Q kJ,则此过程中有2 mol SO2(g)被氧化解析:由于SO2和O2反应放热,所以相同条件下,2 mol SO2(g)和1 mol O2(g)所具有的能量大于2 mol SO3(g)所具有的能量,A错误.SO2和O2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将2 mol SO2(g)和1 mol O2(g)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参加反应的SO2小于2 mol,放出的热量小于Q kJ,B错误.增大压强,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错误.答案:D10.(2009·临沂质检)如图所示是298 K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ΔH=-92 kJ/molB.a曲线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C.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改变D.在温度、体积一定的条件下,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1 kJ,若通入2 mol N2和6 mol 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2 kJ,则184>Q2>2Q1解析: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注明各物质的状态,A错误;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彻底,故通入2 mol N2和6 mol H2反应后不可能生成4 mol NH3,放出的热量少于184 kJ,压强越小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小,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在同一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前者的一半,D正确;加入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能,使反应速率增大,但不会改变反应热,B、C错误.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11.(8分)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Q2>Q1的是________;ΔH2>ΔH1的是________.A.2H2(g)+O2(g)===2H2O(g) ΔH1=-Q1 kJ/mol2H2(g)+O2(g)===2H2O(l) ΔH2=-Q2 kJ/molB.S(g)+O2(g)===SO2(g) ΔH1=-Q1 kJ/molS(s)+O2(g)===SO2(g) ΔH2=-Q2 kJ/molC.C(s)+12O2(g)===CO(g) ΔH1=-Q1 kJ/molC(s)+O2(g)===CO2(g) ΔH=-Q2 kJ/mol D.H2(g)+Cl2(g)===2HCl(g) ΔH1=-Q1 kJ/mol1 2H2(g)+12Cl2(g)===HCl(g) ΔH2=-Q2 kJ/mol解析:反应热数值的大小与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有关,与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多少有关,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有关,还与反应时的外界条件有关.A选项:生成物的状态不同,由于从气态水到液态水会放热,所以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多,即Q2>Q1;由于ΔH为负值,所以ΔH2<ΔH1(以下分析相同).B选项:反应物的状态不同,由于从固态硫到气态硫要吸热,所以气态硫燃烧放出的热量比固态硫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即Q2<Q1;ΔH2>ΔH1.C选项:生成物的种类不同,由于CO与O2反应生成CO2要放出热量,故Q2>Q1;ΔH2<ΔH1.D选项: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不同,前一反应的物质的量是后一反应的物质的量的2倍,故Q1=2Q2,即Q2<Q1;ΔH2>ΔH1.答案:AC BD12.(12分)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1)“神舟七号”所用火箭推进剂由液态肼(N2H4)和液态双氧水组成,当它们混合反应时,即产生大量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已知:0.4 mol液态肼与足量的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256.65 kJ 的热量.①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写化学式).③当有1 mol 氮气生成时,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N A .④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国“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一级推进剂采用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C 2H 8N 2)作为推进剂,请写出推进剂在发动机中充分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解析:(1)0.4 mol 液态肼反应时放出256.65 kJ 的热量,1 mol 液态肼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256.65 kJ 0.4 mol×1 mol =641.63 kJ ,从而可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为2N 2O 4+C 2H 8N 2=====点燃3N 2+2CO 2+4H 2O ,C 2H 8N 2中碳元素为-2价,氮元素为-2价 ,若1 mol 偏二甲肼完全反应,则生成的氧化产物为2 mol CO 2和1 mol N 2,还原产物为2 mol N 2,则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3∶2.答案:(1)①N 2H 4(l)+2H 2O 2(l)===N 2(g)+4H 2O(g) ΔH =-641.63 kJ/mol②H 2O 2 ③4 ④产物稳定且不污染环境(2)2N 2O 4+C 2H 8N 2=====点燃3N 2+2CO 2+4H 2O 3∶2 13.(14分)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放热反应的观察装置,其实验操作是①按图所示将实验装置连接好;②在U 形管内加入少量红墨水(或品红溶液)打开T 形管螺旋夹,使U 形管内两边的液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再夹紧螺旋夹;③在中间的试管里盛1 g 氧化钙,当滴入2 mL 左右的蒸馏水后,即可观察.试回答:(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实验中必须进行的一步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说明CaO、H2O的能量与Ca(OH)2能量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若该实验中CaO换成NaCl,实验还能否观察到相同现象?(填“能”或“否”).解析:从提供的仪器看实验目的,意在通过观察U形管里液面变化指示左边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热量变化,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而在实验中利用大试管里的空气膨胀,故此实验要求装置必须气密性良好,否则无法观察到现象.答案:(1)U形玻璃管里的红墨水(或品红溶液)会沿开口端上升(2)检查装置气密性(3)CaO和H2O反应放出热量使大试管中空气膨胀,引起红墨水(或品红溶液)在U形管中的位置左低右高(4)CaO+H2O===Ca(OH)2(5)CaO和H2O的能量和大于Ca(OH)2的能量(6)否14.(16分)化学键的键能是指气态原子间形成1 mol化学键时释放的能量.如H(g)+I(g)===H—I(g)ΔH=-297 kJ/mol,即H—I键的键能为297 kJ/mol,也可以理解为破坏1 mol H—I键需要吸收297 kJ的能量.一个化学反应一般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如下表是一些键能数据(kJ/mol):键能键能键能键能H—H 436 Cl—Cl 243 H—Cl 431 H—O 464S===S 255 H—S 339 C—F 427 C—O 347C—Cl 330 C—I 218 H—F 565回答下列问题:(1)由表中数据能否得出这样的结论:①半径越小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越牢固(即键能越大)________(填“能”或“不能”);②非金属性越强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越牢固________(填“能”或“不能”).能否由数据找出一些规律,请写出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预测C—Br键的键能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Br键能<________.(2)由热化学方程式H2(g)+Cl2(g)===2HCl(g)ΔH=-183 kJ/mol,并结合表上数据可推知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热(设反应物、生成物均为气态)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热化学方程式2H2(g)+S2(s)===2H2S(g)ΔH=-224.5 kJ/mol和表中数值可计算出1 mol S2(s)汽化时将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________kJ的热量.解析:(1)①键能是用来描述化学键强弱的参数,键长越短(即成键原子半径越小),往往键能越大,但也并不绝对.如H—O的键长比H—H的键长长,但键能却相对较大.②由表中数据可知S===S的键能大于Cl—Cl键,但S的非金属性弱于Cl;由H—O键的键能大于H—S键的键能,H—F键的键能大于H—Cl键的键能可得规律.(2)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键能之和与生成物的键能之和的差.答案:(1)①不能②不能与相同原子结合时,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原子半径越小,共价键越强218 kJ/mol330 kJ/mol(2)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键能之和与生成物的键能之和的差吸收 4.5。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全国卷,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全国卷,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全国卷,解析版)【试题总体评价】2011年高考作为旧课程的最后一届高考,照顾一些以前用全国卷II的省份,化学试题总体难度适中,比2010年全国卷I简单些,延续了2010年全国卷1的整体风格,起到平稳过渡作用,向导性和权威性尤为凸显,反押题功效显著。

有机部分考查有些偏离主干知识,无机元素推断摒弃以前的呈现方式,给人耳目一新感觉,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考查力度加大,在选择和非选择均考查,化学实验题难度较大,考生得高分不容易。

其他热点内容不回避,拼盘组合,让考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6.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④②③① 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 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 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变成一道新题,能够有效地抵制平时猜题押题。

【点评】此题是2010年高考全国卷I理综第11题的一个延续,特别是B选项改编于该题;关于本题的D选项有人认为不加热是可以区分的,认为甲酸甲酯不溶于水,分层,但是甲酸甲酯是溶于水的(/view/51327be9b8f67c1cfad6b8de.html),故不加热也不能区分;那么到底怎么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当然可以用含酚酞NaOH溶液共热,甲酸甲酯中颜色会变浅,乙醛只发生羟醛缩合,不影响NaOH,颜色几乎不变;另外也可以用饱和的Na2CO3溶液,甲酸甲酯会分层,乙醛不分层。

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N2和8mol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A.5%B.10%C.15%D.20%9.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pH>7,则一定是C1V1=C2V2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c(OH-)C.当pH=7时,若V1=V2,则一定是C1>C2D.若V1=V2, C1=C2,则 C(CH3COO-)+C(CH3COOH)=c(Na+)10.用石墨作电极电解CuSO4溶液。

2011年高考试题理综化学解析版

2011年高考试题理综化学解析版
Mg 2+转化为 Mg(OH) 2,并使之与 Al 3+分开,至少需要 2mol/L 的 NaOH 溶液的体积为
A . 160mL B. 120mL
C. 100mL
二、非选择题 (本部分 3 题,共 31 分 )
C. 1 mol Fe 与足量 Cl 2 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2N A
D .1 mol
-1

BaCl2 溶液中含有的氯离子数为
2N A
19.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实验结论
A . 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B.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 C. 往某溶液中加入 KSCN 溶液 D. 往某溶液中加入淀粉试剂 20.对下列有机反应类型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化转换器,使它们发生反应生成
CO 2 和 N2。反应方程式为: 2CO + 2NO2 催化剂 CO2+

N 2,其中 NO 2 是
A .氧化剂
B.还原剂
C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11.某溶液中存在大量的 Ba2+、 Ag +、NH 4+,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Na Cl
B .乙烯的结构式: H- C= C-H
C 漂白粉 混合物
D 乙醇 电解质
C .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 .纤维素的化学式: (C6H 10O5)n
7.四氯化碳是重要的有机溶剂。下列关于四氯化碳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B.密度比水小
C .属于烃类化合物
D .难溶于水
8.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出微量的钚(
生成白色沉淀 品红溶液褪色 显血红色 溶液呈蓝色

2011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要点

2011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要点

2011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2011浙江高考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已知冰的熔化热为6.0 kJ/mol,冰中氢键键能为20 kJ/mol,假设1 mol冰中有2 mol 氢键,且熔化热完全用于破坏冰的氢键,则最多只能破坏冰中15%的氢键B .已知一定温度下,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电离度为α,2( (1a c K c αα=-。

若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则CH 3COOH CH 3COO -+H +向左移动,α减小,K a 变小 C .实验测得环己烷(l、环己烯(l和苯(l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3916 kJ/mol、-3747 kJ/mol和-3265 kJ/mol,可以证明在苯分子中不存在独立的碳碳双键D .已知:Fe 2O 3(s+3C(石墨2Fe(s+3CO(g,△H =+489.0 kJ/mol。

CO(g+12O 2(gCO 2(g,△H =-283.0 kJ/mol。

C(石墨+O 2(gCO 2(g,△H =-393.5 kJ/mol。

则4Fe(s+3O 2(g2Fe 2O 3(s,△H =-1641.0 kJ/mol 解析:A .正确,熔化热只相当于0.3 mol 氢键。

B .错误。

K a 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

C .正确。

环己烯(l与环己烷(l相比,形成一个双键,能量降低169kJ/mol,苯(l与环己烷(l相比,能量降低691kJ/mol,远大于169×3,说明苯环有特殊稳定结构D .正确。

热方程式①=(③-②×3-④÷2,△H 也成立。

答案:B【评析】本题为大综合题,主要考察了物质的键能分析应用,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盖斯定律的应用,以及弱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平衡分析。

2. (2011北京高考10)25℃、101kPa 下:①2Na(s+1/2O2(g=Na2O(s △H 1=-414KJ/mol ②2Na(s+O 2(g=Na2O 2(s △H 2=-511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B. 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C. 常温下N a 与足量O 2反应生成Na 2O ,随温度升高生成Na 2O 的速率逐渐加快D.25℃、101kPa 下,Na 2O 2(s )+2 Na(s )= 2Na2O (s )△H =-317kJ/mol解析:Na 2O 是由Na +和O 2-构成的,二者的个数比是2:1。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防热现象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防热现象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的防热现象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一、考情解读1.能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及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能源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热点问题,这几年高考中该类试题的数目呈上升趋势,考查的内容不断拓展,难度有所提高,过去以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燃烧热、中和热等概念及热量计算为主,近两年对化学键与能量的关系、盖斯定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考查。

反应热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考查的内容主要有:①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②比较反应热的大小;③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④化学键键能与反应热、反应热与能源的综合考查。

由于能源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从能源问题切入,从不同的角度设问,结合新能源的开发,把反应热与能源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将是今后命题的方向。

二、知识梳理一、反应中能量的变化1.基本概念:⑴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反应热用符号“ΔH”表示。

单位“kJ/mol”。

⑵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常用E反表示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E生表示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①若E反>E生,为放热反应;当△H为“-”或△H②若E反当△H为“+”或△H>0。

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方法⑴根据反应类型判断:通常情况下燃烧反应、中和反应、金属和酸反应制氢气的反应为放热反应;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大多数的分解反应等为吸热反应。

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则逆反应为放热反应。

⑵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使反应体系温度升高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反之为吸热反应。

如:钠与水反应的现象:钠“熔”成一个小球,可以说明这一反应为放热反应;Fe粉与硫的混合物稍微受热后反应继续剧烈进行,且保持红热状态,说明这一反应为放热反应。

历年高考化学真题专题汇编(2011):F单元-化学反应与能量

历年高考化学真题专题汇编(2011):F单元-化学反应与能量

F 单元 化学反应与能量 F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25.E5 F1 C1 D5 [2011·安徽卷] W 、X 、Y 、Z 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图1-18所示。

已知W 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X 和Ne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Y 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Z 的电负性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

图1-18(1)X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W 的基态原子核外有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2)X 的单质和Y 的单质相比,熔点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Z 的气态氢化物和溴化氢相比,较稳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Y 与Z 形成的化合物和足量水反应,生成一种弱酸和一种强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25 ℃、101 kPa 下,已知Y 的气态氢化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平均每转移 1 mol 电子放热190.0 kJ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E5 F1 C1 D5 (1)三 ⅠA 2 (2)Si HCl(3)SiCl 4+3H 2O===H 2SiO 3↓+4HCl (4)SiH 4(g)+2O 2(g)===SiO 2(s)+2H 2O(l)ΔH =-1520.0 kJ·mol -1【解析】 由W 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18,中子数为10,可知W 为氧元素;和Ne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的元素有F 和Na ,而F 的原子半径要比O 的小,故X 只能是Na ,短周期元素的常见单质可用做半导体材料的只有Si ,故Y 为Si ,第三周期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Cl ,故Z 是Cl 。

(1)Na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IA 族;O 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4,其中2p 4中有2个未成对电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i(2011浙江高考12)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已知冰的熔化热为6.0 kJ/mol,冰中氢键键能为20 kJ/mol,假设1 mol冰中有2 mol 氢键,且熔化热完全用于破坏冰的氢键,则最多只能破坏冰中15%的氢键
B.已知一定温度下,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电离度为α,
2
()
(1)
a
c
K
c
α
α
=
-。

若加入少量醋酸钠
固体,则CH3COOH CH3COO-+H+向左移动,α减小,K a变小
C.实验测得环己烷(l)、环己烯(l)和苯(l)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3916 kJ/mol、-3747 kJ/mol和-3265 kJ/mol,可以证明在苯分子中不存在独立的碳碳双键
D.已知:Fe2O3(s)+3C(石墨)2Fe(s)+3CO(g),△H=+489.0 kJ/mol。

CO(g)+1
2
O2(g)CO2(g),△H=-283.0 kJ/mol。

C(石墨)+O2(g)CO2(g),△H=-393.5 kJ/mol。

则4Fe(s)+3O2(g)2Fe2O3(s),△H=-1641.0 kJ/mol
2.ii(2011北京高考10)25℃、101kPa 下:①2Na(s)+1/2O2(g)=Na2O(s) △H1=-414KJ/mol
②2Na(s)+O2(g)=Na2O2(s) △H2=-511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
B.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
C.常温下N 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渐加快
D.25℃、101kPa 下,Na2O2(s)+2 Na(s)= 2Na2O(s)△H=-317kJ/mol
3.iii(2011重庆)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

已知:1molS(s)转化为气态
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F-F 、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kJ、330kJ。

则S(s)+3F2(g)=SF6(g)的反应热△H为
A. -1780kJ/mol
B. -1220 kJ/mol
C.-450 kJ/mol
D. +430 kJ/mol
4.iv(2011海南)已知:2Zn(s)+O2(g)=2ZnO(s)△H=-701.0kJ·mol-1
2Hg(l)+O2(g)=2HgO(s)△H=-181.6kJ·mol-1
则反应Zn(s)+ HgO(s)=ZnO(s)+ Hg(l)的△H为
A. +519.4kJ·mol-1
B. +259.7 kJ·mol-1
C. -259.7 kJ·mol-1
D. -519.4kJ·mol-1
5.v(2011海南)某反应的△H=+100kJ·mol-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反应活化能小于100kJ·mol-1
B.逆反应活化能一定小于100kJ·mol-1
C.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100kJ·mol-1
D.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100kJ·mol-1
6.vi(2011上海)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

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
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7.vii(2011上海)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i) I2(g)+ H2(g) 2HI(g)+ 9.48 kJ (ii) I2(S)+ H2(g)2HI(g) - 26.48 kJ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254g I2(g)中通入2gH2(g),反应放热9.48 kJ
B.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 kJ
C.反应(i)的产物比反应(ii)的产物稳定
D.反应(ii)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i)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8.viii (2011江苏高考20,14分)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制取与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已知:CH4(g)+H2O(g)=CO(g)+3H2(g)△H=+206.2kJ·mol-1
CH4(g)+CO2(g)=2CO(g)+2H2(g)△H=-247.4 kJ·mol-1
2H2S(g)=2H2(g)+S2(g)△H=+169.8 kJ·mol-1
(1)以甲烷为原料制取氢气是工业上常用的制氢方法。

CH4(g)与H2O(g)反应生成CO2(g)和H2(g)的热化
学方程式为。

(2)H2S热分解制氢时,常向反应器中通入一定比例空气,使部分H2S燃烧,其目的是。

燃烧生成的S O2与H2S进一步反应,生成物在常温下均非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H2O的热分解也可得到H2,高温下水分解体系中主要气体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中A、B表示的物质依次是。

(4)电解尿素[CO(NH2)2]的碱性溶液制氢的装置示意图见图12(电解池中隔膜仅阻止气体通过,阴、
阳极均为惰性电极)。

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5)Mg2Cu是一种储氢合金。

350℃时,Mg2Cu与H2反应,生成MgCu2和仅含一种金属元素的氢化物
(其中氢的质量分数为0.077)。

Mg2Cu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i解析:A.正确,熔化热只相当于0.3 mol氢键。

B.错误。

K
a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

C.正确。

环己烯(l)与环己烷(l)相比,形成一个双键,能量降低169kJ/mol,苯(l)与环己烷(l)相比,能量降低691kJ/mol,远大于169×3,说明苯环有特殊稳定结构
D.正确。

热方程式①=(③-②)×3-④÷2,△H也成立。

答案:B
【评析】本题为大综合题,主要考察了物质的键能分析应用,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盖斯定律的应用,以及弱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平衡分析。

ii解析:Na
O是由Na+和O2-构成的,二者的个数比是2:1。

Na2O2是由Na+和O22-构成的,二者的个数
2
比也是2:1,选项A不正确;由化合价变化可知生成1molNa2O转移2mol电子,而生成1molNa2O2也转移2mol电子,因此选项B不正确;常温下N a与O2反应生成Na2O,在加热时生成Na2O2,所以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不在生成Na2O,所以选项C也不正确;由盖斯定律知①×2-②即得到反应
Na2O2(s)+2 Na(s)= 2Na2O(s)△H=-317kJ/mol,因此选项D正确。

答案:D
iii解析:本题考察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在化学反应中断键需要吸热,而形成新的化学键需要放热。

由题意的1mol S(s)和3molF2(g)形成S原子和F原子共需要吸收能量是280kJ+3×160kJ=760 kJ。

而生成1mol SF6(g)时需形成6molS-F键,共放出6×330kJ=1980 kJ,因此该反应共放出的热量为1980 kJ-760 kJ=1220kJ,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热△H=-1220 kJ/mol,选项B正确。

答案:B
iv[答案]C命题立意:考查盖斯定律。

解析:反应的焓值由盖斯定律直接求出。

即(△H1-△H2)/2=-259.7 kJ·mol-1。

【误区警示】本题中两负数相减易出错,此外系数除以2时,焓值也要除2。

v[答案]CD命题立意:活化能理解考查
解析:在可逆反应过程中活化能有正反应和逆反应两种,焓与活化能的关系是△H=Σ(反应物)-Σ(生成物)。


中焓为正值,过程如图所以CD正确
【技巧点拨】关于这类题,比较数值间的相互关系,可先作图再作答,以防出错。

vi解析:分解水属于吸热反应,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能。

答案:B
vii解析: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利用盖斯定律可得出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35.96 kJ;同一种物质的能量在相同条件下,能量一样多。

同样利用盖斯定律可得出选项D正确。

答案:D
viii解析:本题以新能源为背景涉及元素化合物性质、热化学方程式和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读图读表的综合题,是以化学知识具体运用的典型试题。

(1)利用盖斯定律即可得出;(2)H2S热分解制氢属于吸热反应,需要提供能量;(3)在很高的温度下,氢气和氧气会分解生成氢原子和氧原子;(4)阳极失去电子,在碱性溶液中碳原子变成CO32-。

【备考提示】高三复习一定要关注生活,适度加强综合训练与提升。

答案:(1)CH4(g)+2H2O(g) =CO2(g) +4H2(g) △H=165.0 kJ·mol-1
(2)为H2S热分解反应提供热量2H2S+SO2 =2H2O+3S (或4H2S+2SO2=4H2O+3S2)
(3)H、O(或氢原子、氧原子)
(4)CO(NH2)2+8OH--6e-=CO32-+N2↑+6H2O
(5)2Mg2Cu+3H2MgCu2+3MgH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