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人教版新课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人教版新课标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多元情景化”的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加德纳指出,教学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它不像工业化生产那样“以逻辑方式大量制造的手艺”。
这就是说,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教学活动的“中心精神就在于教学的乐趣”,“采取不同的方法,尽可能有力而正确的把重要内容传授给不同心智的学生”。
加德纳盼望教师能够有“引人入胜的切入点”。
“问题教学”也正是利用了一个“有意义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来传授重要内容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数学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
下面就数学课堂提问艺术,结合教育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一、提问设计要精当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最主要的就是备课。
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就必须做好引导者。
教师如何才能做好这个“引导者”,提问设计非常重要。
提问设计涉及备课的很多方面,考虑时应注意:
1、提问要有目的性
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材中心,考虑学生要学到什么,思考什么,会形成何种能力和品质,通过问题的切入,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点转变为感知的对象。
教师提的问题必须清楚、明确,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
2、提问要有新颖性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小学生。
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学生就不可能被吸引。
相反,如果教师在设计时多花一点心思,比如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使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们就会产生兴趣,就会积极动脑思考。
有位老师上的公开课“用字母表示数”,利用多媒体出示儿歌:一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二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三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
条腿;四只青蛙……学生们特感兴趣,一口气读了很长一串。
这位老师就提问了:“奇怪了,儿歌没有了,你们怎么还能读下去呢?”“你们从数学的角度发现这首儿歌存在着数量关系,那么你们能把它们表示出来吗?”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积极性很高,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3、提问要有逻辑性
教师的提问设计,必须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形式与规律。
教师要按照课程的顺序,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序,循序而问,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使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并使学生对知识点加深理解。
教师如果没有考虑周全,提问时前后颠倒,想到什么就问什么,这样只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课堂效果不见得。
例如:学习方程这一概念时,可设计以下问题:请你判断下列式子是否为方程:
(1) 8x=56
(2) 7+21=28
(3) 6+3x
(4) 9+x=31
(5) x-17=13
(6) 24÷x=3
①”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②“判断是与不是依据是什么?从而你认为方程这一概念中最关键的词是什么?”
③“你认为方程与等式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上面有顺序的提问,使学生思路明确,积极思维活动,能更好地理解掌握“方程”这一概念,并为下面学习解简易方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4、提问要有适度性
教师的提问设计要考虑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有些教师的提问过于简单、肤浅,学生只做浅层次的记忆性回答,根本不用动脑筋,更谈不上启发学生的思维。
在实际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会问“好不好?”“对不对?”“高不高兴?”诸如此类的问题,学生都会异口同声地给出肯定的答案。
教研员沈福美老师在评课时特别指出像这种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是不可取的,课堂上
教师应该尽量避免提这种问题。
但教师提的问题也不能过难,如果课堂上一个难题下去,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出现冷场的现象,到头来还是由教师自己来解答,这样教学效果就不明显了。
5、提问要有开放性
教师应突破传统教育中流于形式的提问,不要拘泥于一个问题一个答案。
小学生思维活跃,有的时候会出现让人出乎意料的答案。
教师应在给学生打好地基的基础上,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变动,让学生探究,从而加强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例如活动课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如“一个服装厂原来做一件上衣用布1.43米,改进裁剪技术后,每件上衣节省0.13米,原来做100件上衣的布,现在可以多做多少件?”要求学生换一个角度思考,寻求不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