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教师如何“导”

合集下载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发展良好的协作能力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发展良好的协作能力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发展良好的协作能力在当今社会,协作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培养学生良好的协作能力有助于他们在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取得成功。

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发展良好的协作能力呢?一、设立合作学习任务为了引导学生发展良好的协作能力,教师可以设立合作学习任务。

这些任务可以是小组项目、同伴评价或集体讨论等形式。

通过这些任务,学生必须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并提高他们的社交技巧和决策能力。

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协作能力,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这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或讨论等形式实现。

教师还可以使用一些促进交流的工具,如思维导图、小组讨论或学生分享等。

通过互动交流,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意见、表达自己观点,并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团队意识是协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组建小组、分配团队角色或进行团队活动来实现。

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相互合作、支持他们的团队成员,并明确表达对团队合作的重视。

四、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为了引导学生发展协作能力,教师应该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协作技巧,如分工合作、建立信任等。

同时,教师还需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合作过程,及时给予他们反馈和指导。

通过指导和支持,学生能够逐渐提高协作能力,并在合作中不断成长。

五、鼓励学生反思与总结学生在协作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

作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帮助他们发现合作中的问题并寻找改进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写作或展示等方式,总结协作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将其应用于今后的合作活动中。

通过反思与总结,学生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协作能力。

总结起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设立合作学习任务,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并鼓励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

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引言:合作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之间互动和合作的教学方法,它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作为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其合作能力。

一、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原理合作学习是基于以下原理的教学方法: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能够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交流,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学生通过参与合作学习可以培养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提高社交技能。

教师应该了解这些基本原理,并将其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二、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为了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需要创设一个积极的合作学习环境。

首先,教师应该营造一个相互尊重和信任的氛围,让学生感到安全和舒适。

其次,教师应该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工具,以支持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

最后,教师应该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合作学习。

三、提供适当的合作学习策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可以提供一些适当的合作学习策略。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问题并达成共识。

教师还可以设计合作性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互助学习,即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和支持,共同解决问题。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

首先,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合作技巧,例如如何有效地沟通和协商。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合作性的活动,例如角色扮演和团队建设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反馈和评价,以帮助他们不断改进和提高。

五、解决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在合作学习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学生之间的分歧和冲突。

教师需要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以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解决问题: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商,以达成共识。

教案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教案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教案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合作与互助,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交流技巧和自主思考能力的发展。

在教案编写中,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

本文将从教案设计和实施两个方面,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一、教案设计中的引导1.明确学习目标:在教案设计中,教师应当明确学习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小组任务或个人任务。

每个小组或个人任务应当与整体目标相互关联,相互补充,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又能达到内容的学习。

2.设计适当的小组形式: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特点,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小组合作。

例如,可以采用经验丰富的学生与初次接触该内容的学生组成跨年级小组,以实现学长学弟相互学习的效果;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将其组织成专业分组,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3.设定明确的角色分工:学生在小组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分别负责不同的任务和职责。

例如,可以设立组长、记录员、时间管家等角色,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互动与负责。

4.提供适当的资源支持:在设计教案时,教师需要提供适当的资源支持,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展开合作学习。

这包括教材、参考书、学习资料、实践案例等,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到指导和辅助的作用。

二、教案实施中的引导1.创建良好的合作氛围:在合作学习开始之前,教师应当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

可以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分享成功案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合作动力。

2.明确任务要求和时间限制:在教案实施中,教师需要明确任务的要求和时间的限制,使学生清晰理解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和任务。

同时,合理安排时间限制,对学生进行时间管理的指导,以保证学习任务的高效完成。

3.引导与鼓励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在教案实施中应始终引导和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可以提供一些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技巧,如协商解决冲突、倾听他人观点、发表自己的观点等,促进学生的互动与合作。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设计协作性作业任务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设计协作性作业任务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设计协作性作业任务在现代教育中,合作学习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与传统的单一学习方式相比,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沟通技巧和团队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环境。

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并设计协作性作业任务,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建议。

第一,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和意义。

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之前,我们需要向学生清晰地传达合作学习的目标和意义。

我们可以引用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到许多创新的想法和产品都是通过团队合作完成的。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从其他成员中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拓宽自己的视野,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组织合适的小组。

学生之间的默契和团队协作是合作学习的关键因素。

在设计协作性作业任务时,我们需要认真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和特长,合理地组织小组。

最理想的情况是组员之间相互补充,能够激发彼此的潜能,并且形成相对稳定的工作小组。

此外,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能够在一定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最适合的小组成员。

第三,明确角色和责任分工。

合作学习需要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角色和责任分工。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任务,这样可以确保整个小组的工作有序进行。

同时,可以通过团队建设活动或游戏来增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提高团队凝聚力。

第四,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的团队会议或指导课程来了解小组的进展,并提供反馈和建议。

此外,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其他方式,如利用线上协作工具、采访行业专家等。

第五,评估小组成员的表现。

合作学习完成后,教师需要评估每个小组成员的表现,并给予适当的反馈。

通过评估,可以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合作学习,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发现不足并进行改进。

评估的重点应该放在团队合作、问题解决能力和知识分享等方面,而不是仅仅看结果。

通过以上的引导,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参与合作学习并设计协作性作业任务。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提高学习效果。

然而,要想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将从建立合作学习氛围、制定目标和角色明确、培养合作技能等角度进行探讨,介绍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一、建立合作学习氛围创建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是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1. 鼓励学生共享经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分享成功和失败的教训,激发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2. 营造合作氛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理解力。

3. 创设合作学习环境: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适合合作学习的场地和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合作学习条件。

二、制定目标和角色明确在进行合作学习前,明确学习目标和角色,有助于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1. 制定合作学习目标: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任务和责任。

2. 分配角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分配合作学习的角色,例如组长、记录员等,明确每个人的职责,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三、培养合作技能要想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合作技能。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1. 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沟通是合作学习的基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

2.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3. 培养解决冲突能力:合作学习中难免会出现意见不合或冲突的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解决冲突的方法,培养学生处理矛盾的能力。

四、评估和反馈合作学习完成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便进一步改进合作学习的方式和方法。

1. 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可以制定一些评估标准,评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初中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初中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初中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提高学习效果。

作为初中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下面我将介绍一些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一、创设合作学习氛围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是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首要任务。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

1. 鼓励学生分享: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可以设置小组讨论的时间,让学生们互相倾听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 奖励合作行为:及时发现和表扬学生在学习中展现的合作行为,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3. 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相互尊重和支持。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接受不同观点的存在。

二、组织合作学习活动组织合作学习活动是实现合作学习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组织合作学习活动的方法和策略。

1.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完成一项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

可以设置小组内部合作和小组之间竞争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动力。

2. 互助学习:鼓励学生相互帮助、互相学习。

可以设置学生相互批改作业、相互解答问题等互助学习的环节,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效果。

3. 项目制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课程项目制学习,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与专长分组合作,通过共同努力,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

这种形式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综合能力。

三、提供合适的指导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提供合适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合作效果。

1. 设计合理的任务:为合作学习设定明确、具体的任务,让学生清楚目标和方向。

确保任务的难度适宜,既不过于简单,也不过于复杂,以保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2. 提供必要的支持:及时提供学生所需的资源和资料,确保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充分的准备和支持。

3. 规范合作行为: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分工、互相配合和有效沟通。

谈谈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引导

谈谈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引导

谈谈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引导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完全放手。

相反,教师需要在整个过程中积极参与,发挥引导作用,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以下是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引导作用的几个关键方面。

一、合理分组与明确角色首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性格等因素,合理分组。

每个小组应具备不同的能力层次和性格特点,以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同时,每个小组应明确角色分工,设立组长、记录员、发言员等角色,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或达到一个目标。

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这些目标和任务应该基于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

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任务清单或学习指南,以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所遵循。

三、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这包括:1.学习方法指导:教师需要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如如何做笔记、如何阅读、如何分析问题等。

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更高效地学习和交流。

2.组织管理指导: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组织和管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例如如何安排时间、如何分工合作、如何解决组内冲突等。

3.知识技能支持: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问题或困难。

教师需要及时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继续进行合作学习。

四、及时反馈与调整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定期进行反馈和调整。

这包括:1.过程反馈: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和进展,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引导学生进行改进。

2.成果反馈: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及时反馈和评估。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参考。

合作学习过程教师的有效指导

合作学习过程教师的有效指导

合作学习过程教师的有效指导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指导是分不开的。

如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合作兴趣合作学习总是围绕问题解决来进行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就是学生分组讨论问题,让学生在讨论分工中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在交流中获得认知的发展。

合作学习的问题要有价值,能让学生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让学生愿意去讨论、合作。

如圆锥的体积教学中:师:请你们比较一下,这两个圆柱和圆锥底和高有什么关系?生:等底等高。

师:哪个物体的体积大呢?那请你猜一猜,这个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大小有什么关系?生1: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生2: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2倍。

生3: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2倍多一些。

师: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下面就开展实验来研究。

把圆锥装满沙,再倒入圆柱中,看一看需要几次才能装满?这样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欲望。

二、提出具体的合作学习要求在小组合作前要明确合作的目标和任务。

在小组合作前,教师要清晰明确地呈现小组合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合作的步骤、合作的分工、合作中需要记录的数据、合作的时间等。

要让学生明白,应该怎样做,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什么样的行为是符合规则的。

对于低年级学生或者比较复杂的任务,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个小组进行模拟,帮助全班同学明确合作的要求;教师还可以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如何进行小组合作,每个人如何合理分工等。

如在可能性的教学中:师:拿出1个白球,再拿出大小相同的5个黄球,一起放进这个盒子里,任意摸出一个会是什么情况呢?……下面请听好老师的要求:(1)每组的C2号同学负责摸球,摸的时候不能看,摸完之后马上放回去,每次任意摸1个,共摸20次。

教师如何有效引导学生的合作学习

教师如何有效引导学生的合作学习

教师如何有效引导学生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共同学习、共同探索,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积极互动,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教师可以使用的方式来有效引导学生的合作学习。

一、设立合作学习任务在开始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需要设立明确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清楚知道他们需要完成什么样的目标。

任务应该有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指导,以便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合作。

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一个实验,或是合作解决一个问题。

这样的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

二、组织合作学习小组教师可以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小组,确保小组成员的构成均衡,并能够互相协作。

一般而言,小组成员的能力水平应该相当,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合作的作用。

教师还可以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尽可能地使小组内的成员相互吸引,增进合作氛围。

三、提供必要的指导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可以在开始阶段明确学习任务的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讨论合作的方式和方法,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和时间安排。

在学生实际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问题引导,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同时,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和不足之处。

四、培养合作学习的技能和意识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合作学习的技能和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合作。

首先,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合作技巧,如倾听他人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想法、分工合作等。

其次,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让他们明白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懂得如何与他人协作、共同努力。

五、促进学生的积极互动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促进学生的积极互动。

例如,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小组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精编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精编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精编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相互合作。

下面是一些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教师应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

在制定合作学习任务之前,教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的要求。

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材料进行讨论、分析和归纳,或者根据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和表达。

明确目标和任务能够引导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合作学习,并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合作与沟通。

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互相理解。

在合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问题和引导,帮助学生讨论和交流。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团队协作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第三,教师应鼓励学生思考与互助。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主动思考和相互帮助。

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通过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习小组,让学生相互辅导和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和探索知识。

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第四,教师应提供适当的资源和支持。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提供适合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如教材、参考书、网络资源等。

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课外阅读、写作和演讲等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最后,教师应评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评估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作业、考试等形式进行。

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互评,让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通过评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计划。

综上所述,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在教育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通过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促进他们在共同任务中的学习和发展。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下面将介绍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具体策略。

一、明确目标和规则在开始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需要明确任务的目标和规则。

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任务的重要性和意义,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同时,教师还需要为学生设定明确的规则,包括合作规则和个人责任规则等,以确保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够顺利进行。

二、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在合作学习中,小组的组织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组织方式,如随机分组、根据学生能力分组等。

在进行分组时,教师需要尽量考虑学生之间的互补性和协作性,以便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

三、鼓励互助合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各自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互助机制,如学生互评、相互辅导等,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四、提供合作学习支持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不仅仅是观察者和引导者,还需要提供学生需要的各种支持。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相关资源和资料,帮助学生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从时间管理、沟通技巧等方面提供指导。

五、促进学术对话在合作学习中,学术对话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术对话,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学习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通过促进学术对话,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他人的意见,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

六、评估合作学习效果在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小组作品质量等方式进行。

通过评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总结起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需要明确目标和规则,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鼓励互助合作,提供合作学习支持,促进学术对话,并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促使学生在小组内合作、相互借鉴和相互学习的学习方式。

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作为教师,我们应当通过一系列的引导和组织,帮助学生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

本文将介绍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采取的措施和引导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一、明确学习目标与任务在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

学习目标应该是清晰明确的,确保学生理解并准确把握学习的重点和要求。

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科特点,设计适合合作学习的任务。

任务的难度和挑战度应适中,既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合理的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学业水平和个人兴趣等方面因素,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小组成员宜多样性,有助于凝聚各类人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同时,合作学习中的小组成员数量宜控制在4-6人,过多会造成沟通困难,过少则难以充分发挥小组优势。

三、明确角色分工与责任学习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应明确自己的角色与责任,以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教师可以通过明确的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并制定相应的目标和工作计划。

例如,可以明确一位小组成员负责整理资料,一位负责进行调研,一位负责展示汇报等。

这样的角色分工与责任明确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协作,相互间更明确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四、提供必要的支持与指导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支持与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同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应用一些合作学习的技巧和策略,如学生互相审查、评估与反馈等,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相互学习和取长补短。

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交流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良好的交流能力。

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合作游戏、团队建设活动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团队凝聚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法

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法

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法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法是指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或者项目。

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社交交往,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下文将从合作学习的定义,合作学习的种类,以及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鼓励和引导合作学习三个方面来探讨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法。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合作学习是从学习者的学习和交往需求出发,通过一系列的组织和方法手段,使学习者在一个合作互助、情感融洽的小组中共同完成一项或多项学习任务,以改进学习成绩和学习质量的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在于通过学习者与学习者互相支持和启发,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共同建构和学习目标的共同达成。

同时,因为学习者在合作学习中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与其他学习者共同享有,学习成功的喜悦也会因为与其他人分享而倍感快乐。

二、合作学习的种类1. 合作探究型学习合作探究型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究一个问题或者主题。

在这种学习中,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启发彼此的智慧,共同发掘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合作学习型作业合作学习型作业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管理下,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项较为广泛、复杂的作业。

在完成这种作业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调动各自的能力和特长,通过分工合作和协同学习,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

3. 合作学习型考试合作学习型考试是指教师将考试的内容分散在小组内进行,每个小组内部成员相互之间可以联系、互相讨论答案。

通过调动小组内部成员的智慧和协作能力,以期更好地完成考试目标。

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鼓励和引导合作学习1. 确定合理的小组大小小组大小合适是促进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之一。

通常四人或五人的小组大小比较适宜。

小组过大,每个学生的参与度会降低;小组过小,合作学习的效果可能不明显。

2. 提供明确的任务目标和规则对于合作学习的任务,教师应该提供明确的任务目标和规则,确保学生对于任务的要求有清晰的认识,进而顺利地开展合作学习。

同时,规则也是保证学生安全和秩序的关键之一。

开展合作学习的课堂策略与技巧

开展合作学习的课堂策略与技巧

开展合作学习的课堂策略与技巧课堂合作学习是当前教育领域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

它通过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发展。

开展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和动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开展合作学习的课堂策略与技巧,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1. 学生小组的组建1.1 随机组队在开展合作学习时,可以使用随机组队的方式将学生分为小组。

这样可以促进不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避免了学生只和熟悉的同学合作的问题。

通过随机组队,可以打破学生之间的群体惯性,让他们有机会与不同的同学一起学习。

1.2 根据能力水平组队另一种方法是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来组队。

将能力相近的学生放在同一小组,可以降低学生之间差距的影响,使得每个小组都能够合理地进行合作学习。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互补性,促进学习成果的最大化。

2. 小组学习活动的设计2.1 角色分工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可以给每个小组成员分配不同的角色,如组长、时间记录员、报告员等。

通过角色分工,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责任感,促进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

每个人承担不同的角色,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提高合作效率。

2.2 明确任务和目标在进行小组学习活动之前,必须明确任务和目标,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他们需要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合作学习,更好地分工合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力,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3. 小组讨论的引导3.1 提问式引导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小组讨论。

通过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观点碰撞引导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小组成员可以就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观点,在讨论过程中,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并自主形成自己的观点。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合作学习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合作学习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合作学习(1)教会学生倾听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踊跃发言,更需要虚心听取。

要让学生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

倾听是对发言者的尊重,只有热情倾听他人发言,才能使发言人感到自己是受欢迎的。

相反的,有人发言而无人倾听时,发言者就会觉得自己讲的话无关紧要,甚至挫伤发言者的积极性。

作为讨论中的每一个人,包括教师自己也要以最大的热情参与讨论中去,并认真思考大家的发言而不是敷衍了事。

(2)教会学生思考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

任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都必须强调先独立思考。

个人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机会,很大程度是依赖于不同看法之间的相互碰撞,但不同的看法来自于不同个体的独立思考。

(3)教会学生陈述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

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点。

一开始可以要求他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一个接一个轮流说,如果意见相同就说“我同意谁的意见”,如果意见不同就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同时摆出自己的理由让组员评价。

学生有了敢说的勇气,再要求吐字清晰、表达清楚。

慢慢过渡到不用轮流说,而是乐于陈述自己的意见,修正他人的观点。

(4)教会学生质疑小组合作学习时如果人云亦云,不做到对他人观点质疑,那问题的解答肯定是不透彻的,合作学习的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

要学生学会质疑,就要学生不盲从所谓的优等生,就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观点、重点及错误,大胆提出疑问要求解释。

(5)教会学生组织每次小组合作学习都要选定“小组长”。

小组长负责组织合作内容的分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机会,组织好纪律。

为让所有人积极参加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重心不偏移,小组长应实行轮流制。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与技巧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与技巧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学生合作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之间互动和共同合作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为了有效地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与技巧:1. 设计合作学习任务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关键。

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合作学习的任务,例如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合作完成实验等。

在任务设计中,教师应该确保每个成员都能够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能力。

2. 创造合作学习环境为了鼓励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积极支持合作学习的教室氛围。

教师可以提供合作学习所需的资源和设施,例如小组活动的桌椅布置、学习资料的共享和互动工具的使用。

3. 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是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趣味性的学习活动、挑战性的问题或者真实场景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成果,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提供有效的合作学习指导合作学习需要教师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可以提供明确的任务目标和评估标准,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合作分工,并监督学生的合作过程。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反思,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合作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核心,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游戏、角色扮演或者项目实践,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沟通和协作。

6. 提供合适的反馈和奖励机制及时的反馈和适当的奖励可以激励学生参与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赞扬、鼓励和奖励来表扬学生的合作努力和优秀表现,同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合作方式和提高学习效果。

总结起来,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包括设计合适的合作学习任务、创造积极的合作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有效的合作学习指导、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并提供合适的反馈和奖励机制。

中学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中学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中学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和共同学习。

在当今社会,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素养,而中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中学教师应该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

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需要清楚地定义学习目标和具体的任务要求。

这些目标和任务应该与学科知识和课程目标相一致,同时具有挑战性和可操作性。

学生们需要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合作学习,并且知道如何通过合作来达到学习目标。

其次,中学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

合作学习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学生们放到一起让他们一起工作。

学生们需要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处理冲突以及如何有效地分工合作。

因此,教师可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训练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来提高他们的合作技能。

此外,中学教师需要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好导师的角色,给予学生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材料,为学生提供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并且随时检查学生的进展情况。

当学生们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和鼓励,以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力。

另外,中学教师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和互补性的合作任务。

合作学习需要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具有挑战性和互补性的任务,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和贡献。

任务的挑战性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而互补性任务则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补和互助。

通过设计合适的任务,教师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最后,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合适的反馈和评价。

合作学习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以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

教师可以采用合适的评价方式,如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等,对学生的合作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反馈和评价应该具有明确性和针对性,既能够鼓励学生们的努力,又能够指导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和改进。

综上所述,中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应该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设计具有挑战性和互补性的任务,并给予学生适当的反馈和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

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

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一、引言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但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合作效果却往往参差不齐。

因此,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技巧。

二、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需要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分享一些成功的合作学习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另外,教师还可以定期举办小组竞赛或合作学习展示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三、明确学习目标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并将其传达给学生。

学生只有明确了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安排学习任务和角色,提高合作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向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目标,并鼓励他们在小组中共同探讨和制定学习目标。

四、制定学习任务合作学习中的学习任务需要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化的学习任务、项目驱动的学习或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探究。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特长,灵活调整学习任务,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培养良好的合作技能良好的合作技能对于合作学习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合作技巧、示范合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沟通、分享和互相协作。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小组规则,鼓励学生明确分工、协作共享,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

六、提供适当的支持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提供适当的支持。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定期检查,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合作学习的分享和交流,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助。

七、辅助工具的应用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一些辅助工具,如互联网、电子板书、教学软件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学生获取和整理信息,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合适的学习工具,并指导他们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工具。

八、促进互动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教案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教案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教案1. 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好合作学习的案例或任务- 将学生分组,确保每个小组内的成员能够互相合作,并具有一定的异质性- 准备写有合作学习原则和规则的海报或幻灯片3. 教学过程引入:教师简单介绍合作学习的概念,并为学生展示合作学习的案例或任务。

鼓励学生思考在这个案例或任务中如何进行合作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合作学习原则和规则:教师向学生展示写有合作学习原则和规则的海报或幻灯片,简要解释每一条原则和规则的含义,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确保学生充分理解和接受这些原则和规则。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合作学习原则和规则:- 相互尊重和信任:彼此尊重、相信和欣赏对方的能力和贡献。

- 共同目标:明确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共同努力。

- 平等互助:共同分工、互相帮助,不让个人兴趣或能力之差影响小组的整体成绩。

……(可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增加原则和规则)小组分工:教师让每个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擅长领域选择适合自己的分工,并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为小组任务做出重要贡献。

合作学习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合作学习的原则和规则,开始实际的合作学习活动。

- 学生活动1:小组内部交流和协商,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对任务要求和目标的理解一致。

- 学生活动2:小组成员根据分工开始完成任务的不同部分。

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和合作,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 学生活动3:小组成员分享各自的成果和经验,讨论整体任务的结果和反思。

学生可通过展示、讨论或写报告等方式呈现他们的合作成果。

总结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分享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的体会和收获。

鼓励学生给予彼此积极的反馈,并对他们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和总结。

4. 教学拓展教师可以将合作学习应用到更多的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引导,学生将能够了解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合作学习原则和规则进行团队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学习教师如何“导”常熟教研室刘鸣家内容摘要:合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现阶段信息技术课堂中相当多的合作学习是只具其形,不具其实,信息技术教师该如何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在学生合作学习时该做些什么来保证合作的有效性?本文从教师设计任务、制定规则、参与协调、评价引领四个方面探究了如何才能构建有效的合作学习。

关键词:合作学习信息技术教师主导有效性合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

它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

组织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希望学生能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并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在这一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始大量出现合作学习,而在这些合作学习案例中,很多是教师为了展示课需要而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现状如下:教师抛出问题,进行分组,宣布讨论开始,教室里嗡嗡声响成一片,很热烈的样子,数分钟后,教师喊停,请小组代表起来发言。

我们不禁要反问下,这样的合作学习是真正有效的合作学习吗?是不是可以说这样的合作学习是只具其形,而不具其实呢?在现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可以这样说,除合作学习外,其他的学习任务、学习项目教师都会有示范、演示,也会有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却往往在布置了任务之后就坐等学生的汇报了,这又如何能确保学生的合作学习卓有成效呢。

信息技术教师该如何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呢,在学生合作学习时又该做些什么来保证合作的有效呢?下面我就针对在组织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以使得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够更加有效来谈谈我的一些观点。

一、教师要认真设计合作任务,确保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首先,合作学习是相对于单个人的独立学习而言的,是一种学习者的群体活动,不需要也不可能是所有的课堂学习内容都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其次,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来说,简单的技能操作任务只需要个人自学或者整体讲授即可,而相对复杂、综合性的学习任务才需要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也就是说,教师必须认真选择并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该任务可以是一个项目,不过它必须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一定的开放性、一定的复杂度。

同时任务要具有相当的工作量,只有当学生很难独立完成,甚至是无法单独完成时,该任务才具备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比如我们可以确定设计小报、网页等大工作量综合性任务为合作学习项目;也可以确定一些如EXCEL的多角度分析数据任务(如高中必修表格数据加工的多元性中,股东红利和工资之间的数据呈现方式)为合作学习项目。

前者内容繁多,单个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需要多个组员分担工作量;而后者具有思维发散性,没有固定的结果,需要组员协作讨论,思维碰撞,在组内产生尽可能多的结果,以达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当然这些任务一般都需要学生对于技能有一定的积累,比较适合在章节综合练习时配合使用。

我认为只有具备了合作的必要,才会产生必须合作的需求,也只有产生了合作的需求,才能使后续的合作过程更加的富有成效。

另外,教师在学习任务中的问题设计也至关重要,我们可以考虑分层设置任务,例如用一个相对简单的普适性任务来要求小组内所有成员都能掌握的技能标准,用一个进阶的任务来引领小组能将问题讨论带到更深入的层次。

二、教师要精心制订合作规则,确保合作学习的可行性。

合作学习,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习一种方式,我们希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学会倾听,学会接受,学会合作,因此相对于结果,我们应更多的关注过程。

我们可以关注小组做出了什么,但我们更应关注全体小组成员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什么。

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制定的合理的合作形式、合作规则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可以尝试这样的合作规则来确保合作学习更具可行性,更具操作性。

(1)个体自学打基础通过限时完成的自学任务,促使学生来完成合作学习的知识技能储备。

有了良好的基础,学生才能在后续的活动讨论中提出有效的、有质量的意见。

以word小报制作为例,其中艺术字和图片的插入调整,文本框的插入和属性调整,组合图形的灵活运用都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储备,而其中艺术字和图片的插入调整相对简单,可以安排学生自学。

将组合图形的运用和整体版面设计作为讨论话题置后。

这一阶段的关键词是自学。

(2)小组互助平差距小组学习强调使用全组目标,强调全组成功,设定小组互助这个环节正是基于这种考虑。

对信息技术学科来说,学生的差异性远比其他学科要大的多,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利用组内互帮互助来拉平差距,帮助全组成员掌握基础技能,以使得每个组员能在相对平等的状况下进行后续的协作,能在后续的讨论环节碰擦出思维的火花,能有效的防止优秀学生对于学习任务的大包大揽,差生的无所事事,游离组外。

教师更可以加入这样的规则:只有在小组互助平差距,并得到教师审核后,才能领取进阶的问题,将合作学习推向深入。

这一阶段的关键词是互助、互学。

(3)合作讨论促发展在前两环节顺利实施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完成了知识技能的储备,组内也基本拉平差距,可以进行下一阶段的讨论协作了。

此时教师通过进阶的讨论话题或操作要求,将合作学习导向深入,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引领到创新的层面。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头脑风暴等方法进行讨论,关键词是讨论、合作、创新。

三、教师要参与协调合作学习,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和参与是密不可分的,要使学生的合作学习卓有成效,教师除了事先的设计任务,制定规则以外,还需要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指导,必要时需要直接介入某一小组的学习。

比如:(1)若学生对于合作学习任务不太清楚,教师应及时介入,反复说明;(2)若某一小组的讨论活动偏离主题或受阻于某个困难点,教师应及时纠正方向,给予点拨,使小组活动顺利开展;(3)若发现有小组的部分学生不愿意参与小组活动,教师可单独鼓励,协同甚至陪同他一起参与组内活动,使之明白如何融入集体,和其他组员一起讨论、活动;(4)若部分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教师可及时提供进阶的问题或研讨话题,将小组活动导向深入;教师的参与协调还可以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如在电子教室软件中设置讨论组,可以让不愿意口头发言的同学通过文字和组员交流;通过设置分组教学,可以在小组内共享屏幕和资料;可以通过设置观察者,让他观察到小组内每个学生的操作情况。

而这些都是在现有的电子教室软件等技术支持下能够实现的。

总之,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以后并不是也不应该更清闲,而应该担负起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对于小组活动的进程、活动的时间进行有效的调控,以确保全班各个小组的活动均能顺利进行,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

四、教师要以评价引领合作学习,确保合作学习效果的凸显。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强调使用全组目标和全组成功的方法,只有全组所有的成员都达到了教学要求才算达到目标;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希望学生以倾听来接纳其他组员的意见,以互助来平衡组员间的技能差异,以争论来获得思维的跳跃和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希望了解的并不仅仅是全组做了些什么,还包括全组学到些什么,是否每个人都从中有所获益。

小组合作学习以后必然是课堂的展示环节,这个阶段是学生展示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生生互评,师生互评。

展示是学生向全班展示小组研究成果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通过对展示环节的引导,用评价来引领学生如何展示全组的互助过程,合作过程,小组成果,引导学生关注合作的过程。

例如我们可以这样在引导学生:(1)展示活动要求全组参与,学生说明在小组互助环节、或者整个合作学习环节中自己学到了什么,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说出自己获得了什么;(2)展示活动要求集中汇报,由组长汇报合作过程中,组内一共产生了多少种不同的结果,对这些结果的组内的意见是什么,最终结果如何选择以及选择的原因;(3)展示活动要求语言规范,要求学生汇报时必须采用“我们……”作为汇报的主体,若学生有说“我觉得……”,那必须进行纠正。

要求汇报学生在提及其他组员意见时,需要说明是源于哪位成员的思考,或受到哪位组员的启发。

利用汇报语言上的讲究与计较,让学生感受到是作为团体代表在汇报,汇报的是小组的成果。

而作为教师,可以从小组的分工情况,互助目标达成情况,合作讨论的热烈程度,讨论中思维的发散度等方面来对小组的整体进行评价。

尽量避免只对小组合作的结果进行点评,尽量兼顾到对于小组合作过程的点评,尽量鼓励相对后进学生也能开口说出自己在组内的所得。

信息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在机房上课,我们的最大优势也在于此,通过屏幕的广播可以方便的将学生或者小组的成果展示给全班。

通过上述对学生展示、教师点评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在小组合作中都应该有所收获,这也是教师相当关注的内容。

通过展示评价的引领,使得合作学习的多方面效果得到显现,也通过这一展示评价活动使得学生能更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

布鲁纳说:“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就是使学习者主动卷入学习,并从中体现到自己有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

利用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群体的学习环境下,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动作用,积极参与到学习和实践中去,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能给学生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希望我们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价值和实质,将合作当做重要技能来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真正的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听课、说课、上课刘旭浅析信息技术课中的合作学习陆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