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技术引进与评价

合集下载

医疗人才引进与考核制度

医疗人才引进与考核制度

医疗人才引进与考核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引进优秀医疗人才,提升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的医疗人员引进与考核工作。

第三条引进医疗人才的原则引进医疗人才必需符合以下原则: 1. 人才优先,引进的医疗人才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肯定的临床经验,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2. 公开、公正、公平,引进医疗人才的选拔程序应公开、公正、公平,遵从公务员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3.紧缺专业优先,对于紧缺专业的医疗人才,应予以优先考虑。

4. 市场化和竞争性,引进医疗人才的薪酬待遇应依据市场情况和人才略力来确定,具有竞争性。

第四条考核目标医疗人才的考核目标包含: 1. 临床技术本领:包含临床诊断、治疗技术、手术技术等方面的本领。

2. 服务质量:包含医疗服务态度、专业水平、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本领。

3. 科学研究本领:包含科研项目的立项和完成情况、论文发表、科研成绩转化等方面的本领。

4. 团队协作本领:包含团队合作、协调搭配、与他人沟通等方面的本领。

5. 职业道德:包含医德、医风、医德教育等方面的本领。

第二章医疗人才引进流程第五条招聘需求确定依据医院业务发展和人员需求,各科室提出招聘需求,经过医院领导层审核后确定。

第六条招聘广告发布医院人事部门依据招聘需求编写招聘广告,并发布在医院官方网站、媒体招聘平台等途径进行宣传。

第七条人才选拔1.人才选拔委员会依据招聘需求,对报名人员进行初选,确定符合条件的人选。

2.对初选合格的人员进行笔试和面试,综合考察其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养,确定拟录用人选。

3.拟录用人选进行体检和背景调查。

4.依据体检和背景调查结果,确定最终录用人选。

第八条薪酬待遇协商最终录用人选与医院人事部门进行薪酬待遇协商,双方达成全都后签订劳动合同。

第九条入职培训医院对新入职的医疗人才进行岗前培训,包含医院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等方面的培训。

技术经济学第5章技术创新.答案

技术经济学第5章技术创新.答案
第五章 技术创新战略及管理(略)
第一节 技术创新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 第三节 技术创新管理
第一节 技术创新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技术变革与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理论发展
2.技术创新的概念 熊彼特,纳尔逊 — 温特的进化学派,英国苏赛克斯大学的 SPRU群体:指与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生产、 市场营销等有关的技术经济活动。 曼斯菲尔德、森谷正规、弗里曼、德鲁克;许庆端、傅家骥 等人认为:技术创新是指与新产品的制造、新工艺过程或设备 的首次商业应用有关的技术的、设计的、制造及商业的活动, 它包括产品创新、过程创新和扩散。 我们的定义:技术创新是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产品或新工 艺,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并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过 程。它涉及新科技成果的开发、产品的设计、试制、生产、营 销和市场化的一系列环节,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金融等 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
往往掌握了某种技术优势, 具备向已占领的技术和市场 阵地进攻的能力
风险小,代价小
风险较小,投资较 少,若实施得当也 可超过领先者
技术、市场地位较高, 且稳固的企业
有较强的消化吸收能 力,有一定开发能力
一、
技术创新战略模式的选择
强 较强 联合型技术 进攻型技术 创新战略 创新战略 联合型技术 进攻型技术 引进型技术创 创 创 新战略、渐进 新战略、 模仿 新战略、 防守 型 型 型 技术创新战 技术创新战略 技术创新战 略 略 渐进型技术 创 渐进型技术 新战略、 模仿 防守型技术 创新战略 型 创新战略 技术创新战 略 雄厚 企业技术实力 图 5—9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模式的选择 引进型技术 创新战略
2.核心能力的构成 (1)职工的知识和技能。 (2)技术体系。 (3)管理体系。 (4)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 (三)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途径 1.核心能力规划 核心能力规划重点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目标:要进入(守住)什么领域,占领什么市场; (2)方向:掌握什么样的关键技术; (3)途径:通过什么方式形成核心能力。 2.技术创新能力的外部引入 (1)引进—创新 (2)合作一学习 (3)购并—整合

科技人员培养引进与人才绩效评价奖励制度

科技人员培养引进与人才绩效评价奖励制度

上海XXXXX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科技人员培养引进与人才绩效评价奖励制度1总则1.1为贯彻公司人才发展战略规划,使人才培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保证公司技术人才储备与开发进入有序、持续发展的状态,提升公司中高级管理、技术人才的培养,全面提高公司技术人员素质,以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特制定本制度。

1.2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行目标管理策略,有目标、有责任、有方案,培养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中高级技术人才,不断提高公司竞争力。

1.3通过建立健全人事制度和各项激励措施,规范人才的选拔和培养,通过考核促使技术部门领导培育人才,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公平竞争的工作环境。

1.4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技术人才的培养管理。

2职责2.1公司技术人才培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方法。

人事行政部负责公司人才培养策划、监督及考评工作。

其主要职责有:1)组织制定公司技术人才培养规划,并对实施计划进行监督管理;2)拟定公司技术人才培养的规章制度;3)核定培训课程及培训资格;4)制定考核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

2.2根据公司的发展需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培养。

技术部门负责人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并积极组织开展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

3重点培养的人才种类3.1重点培养的人才包括中高级技工人才。

3.2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基本素质高、理论水平高、具备大型公司技术实力以及综合管理能力的领导人才,包括一级技术部门负责人和公司级管理人员。

3.3中级专利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的基本素质、具备丰富的技术能力和研发项目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包括二级部门负责人。

4人才培养阶段开发培养具有较高潜质的员工一般包括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高潜能员工的选择。

第二阶段,高潜能员工开发培养的实施。

开发培养要有针对性,要找出高潜能员工与晋升岗位标准的差距,针对其弱点制定开发培养计划。

第三阶段,由公司高层、部门负责人确认高潜能员工是否适应企业的文化,并对其进行综合考评。

工业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方案

工业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方案

工业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方案第一章总体战略规划 (3)1.1 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目标 (3)1.2 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原则 (3)1.3 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任务 (3)第二章技术创新体系架构 (4)2.1 技术创新体系结构设计 (4)2.2 技术创新体系模块划分 (4)2.3 技术创新体系关联机制 (5)第三章技术创新资源配置 (5)3.1 技术创新资源分类 (5)3.2 技术创新资源整合 (6)3.3 技术创新资源优化配置 (6)第四章技术研发与创新 (7)4.1 技术研发策略制定 (7)4.2 技术研发项目管理 (7)4.3 技术创新成果转化 (8)第五章人才培养与引进 (8)5.1 人才培养机制 (8)5.1.1 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 (8)5.1.2 完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 (8)5.1.3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8)5.2 人才引进策略 (9)5.2.1 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引进政策 (9)5.2.2 加强与国际优秀企业的合作与交流 (9)5.2.3 建立人才储备库 (9)5.3 人才激励机制 (9)5.3.1 设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 (9)5.3.2 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9)5.3.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9)第六章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9)6.1 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规划 (9)6.1.1 规划背景 (9)6.1.2 规划目标 (9)6.1.3 规划原则 (10)6.1.4 规划内容 (10)6.2 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架构 (10)6.2.1 架构设计 (10)6.2.2 架构组成 (10)6.2.3 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10)6.3 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运营管理 (11)6.3.1 运营管理目标 (11)6.3.2 运营管理内容 (11)6.3.3 运营管理策略 (11)第七章技术创新政策与法规 (11)7.1 技术创新政策制定 (11)7.1.1 政策制定原则 (11)7.1.2 政策制定内容 (12)7.2 技术创新法规体系 (12)7.2.1 法规体系构建 (12)7.2.2 法规体系内容 (12)7.3 技术创新政策与法规实施 (12)7.3.1 政策与法规宣传与培训 (12)7.3.2 政策与法规执行 (13)7.3.3 政策与法规调整与完善 (13)第八章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与推广 (13)8.1 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机制 (13)8.1.1 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政策体系 (13)8.1.2 构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平台 (13)8.1.3 优化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流程 (13)8.2 技术创新成果推广策略 (13)8.2.1 制定技术创新成果推广计划 (13)8.2.2 创新推广模式 (13)8.2.3 建立技术创新成果推广激励机制 (14)8.3 技术创新成果评估与评价 (14)8.3.1 建立技术创新成果评估体系 (14)8.3.2 完善技术创新成果评价机制 (14)8.3.3 强化技术创新成果评价结果应用 (14)第九章技术创新风险管理与评估 (14)9.1 技术创新风险识别 (14)9.1.1 风险识别的重要性 (14)9.1.2 风险识别方法 (14)9.1.3 风险识别实践 (15)9.2 技术创新风险评估 (15)9.2.1 风险评估的目的 (15)9.2.2 风险评估方法 (15)9.2.3 风险评估实践 (15)9.3 技术创新风险应对策略 (15)9.3.1 风险规避 (15)9.3.2 风险分担 (15)9.3.3 风险转移 (16)9.3.4 风险减轻 (16)9.3.5 风险监控与预警 (16)9.3.6 风险应对实践 (16)第十章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案例 (16)10.1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背景 (16)10.2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过程 (16)10.3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成效与启示 (17)第一章总体战略规划1.1 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目标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专利与商标管理作业指导书

专利与商标管理作业指导书

专利与商标管理作业指导书第1章专利与商标管理概述 (4)1.1 专利基本概念 (4)1.2 商标基本概念 (4)1.3 专利与商标管理的重要性 (4)第2章专利申请与审批流程 (5)2.1 专利申请前的准备 (5)2.1.1 创意挖掘与评估 (5)2.1.2 专利检索与分析 (5)2.1.3 专利申请策略 (5)2.1.4 保密措施 (5)2.2 专利申请文件撰写 (5)2.2.1 描述书 (5)2.2.2 权利要求书 (5)2.2.3 说明书摘要 (5)2.2.4 附加文件 (6)2.3 专利审批流程及注意事项 (6)2.3.1 提交申请 (6)2.3.2 形式审查 (6)2.3.3 实质审查 (6)2.3.4 申请人答复 (6)2.3.5 授权与公告 (6)2.3.6 注意事项 (6)第3章商标注册与审查流程 (6)3.1 商标注册前的准备 (6)3.1.1 商标查询 (6)3.1.2 商标分类 (6)3.1.3 商标设计 (7)3.1.4 商标代理机构选择 (7)3.2 商标注册申请文件撰写 (7)3.2.1 商标注册申请书 (7)3.2.2 商标图样 (7)3.2.3 商品或服务项目 (7)3.2.4 委托代理书 (7)3.3 商标审查流程及注意事项 (7)3.3.1 形式审查 (7)3.3.2 实质审查 (7)3.3.3 公告期 (7)3.3.4 注意事项 (8)第4章专利检索与分析 (8)4.1 专利检索的目的与意义 (8)4.2 专利检索的方法与技巧 (8)4.2.2 检索技巧 (8)4.3 专利分析与应用 (9)4.3.1 专利分析 (9)4.3.2 专利应用 (9)第5章商标监控与管理 (9)5.1 商标使用管理 (9)5.1.1 商标使用规范 (9)5.1.2 商标使用审批流程 (10)5.1.3 商标使用培训与指导 (10)5.2 商标侵权监控 (10)5.2.1 侵权信息收集 (10)5.2.2 侵权分析评估 (10)5.2.3 侵权预警机制 (10)5.3 商标纠纷处理 (10)5.3.1 纠纷协商解决 (10)5.3.2 行政投诉与维权 (10)5.3.3 司法诉讼程序 (10)5.3.4 知识产权保护协作 (10)第6章专利侵权判定与应对 (10)6.1 专利侵权行为判定 (10)6.1.1 专利权保护范围的确定 (10)6.1.2 侵权行为的认定 (11)6.1.3 侵权行为类型的识别 (11)6.2 专利侵权应对策略 (11)6.2.1 非诉讼应对策略 (11)6.2.2 诉讼应对策略 (11)6.3 专利维权与诉讼 (11)6.3.1 维权途径 (11)6.3.2 诉讼程序 (11)6.3.3 诉讼费用和赔偿 (12)第7章商标维权与诉讼 (12)7.1 商标侵权行为判定 (12)7.1.1 商标侵权概述 (12)7.1.2 商标侵权判定原则 (12)7.1.3 商标侵权行为类型 (12)7.2 商标维权策略 (12)7.2.1 维权前期准备 (12)7.2.2 和解与调解 (12)7.2.3 发送律师函 (13)7.2.4 行政投诉 (13)7.2.5 诉讼途径 (13)7.3 商标诉讼程序与应对 (13)7.3.1 诉讼程序 (13)第8章专利与商标国际保护 (13)8.1 国际专利申请与保护 (13)8.1.1 国际专利申请概述 (13)8.1.2 国际专利申请程序 (13)8.1.3 国际专利保护策略 (14)8.2 国际商标注册与保护 (14)8.2.1 国际商标注册概述 (14)8.2.2 马德里体系简介 (14)8.2.3 国际商标保护策略 (14)8.3 国际知识产权组织与协定 (14)8.3.1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 (14)8.3.2 世界贸易组织(WTO)与知识产权 (14)8.3.3 区域性知识产权组织与协定 (14)第9章企业专利与商标战略制定 (14)9.1 企业专利战略规划 (14)9.1.1 专利战略目标设定 (14)9.1.2 专利布局 (15)9.1.3 专利挖掘与培育 (15)9.1.4 专利分析与监控 (15)9.1.5 专利风险防控 (15)9.2 企业商标战略规划 (15)9.2.1 商标战略目标设定 (15)9.2.2 商标注册与保护 (15)9.2.3 商标使用与管理 (15)9.2.4 商标维权与纠纷处理 (15)9.2.5 商标国际化战略 (15)9.3 专利与商标战略实施与评估 (15)9.3.1 制定实施计划 (15)9.3.2 资源配置与保障 (16)9.3.3 评估与调整 (16)9.3.4 信息反馈与沟通 (16)9.3.5 持续优化 (16)第10章专利与商标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16)10.1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 (16)10.1.1 系统需求分析 (16)10.1.2 系统设计 (16)10.1.3 系统开发与实施 (16)10.1.4 系统运维与优化 (16)10.2 专利与商标数据库建设 (17)10.2.1 数据收集与整理 (17)10.2.2 数据库设计 (17)10.2.3 数据库实施与维护 (17)10.2.4 数据挖掘与分析 (17)10.3 专利与商标信息分析与应用实践 (17)10.3.1 专利与商标态势分析 (17)10.3.2 竞争对手分析 (17)10.3.3 技术发展趋势预测 (17)10.3.4 知识产权风险预警 (17)10.3.5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 (18)第1章专利与商标管理概述1.1 专利基本概念专利是一种国家授予的对发明创造的独占使用权,以鼓励技术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技术经济学》教学大纲

《技术经济学》教学大纲

《技术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技术经济学》课程英文名称:Technical Economics二、课程目标与教学任务技术经济分析是工业管理工程专业必修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技术经济分析与决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这些理论和方法在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群评价与选择、新技术应用与设备更新决策,产品与工艺设计方面的应用;使其具备独立解决技术经济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概述本学科的产生与发展,技术经济学研究对象及内容。

企业常见的技术经济问题及技术经济分析的一般程序。

使学生对技术经济分析有一定的了解。

第一章现金流量构成1.教学内容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现金流量的概念及构成系统现金流量的基本要素,掌握投资、费用与成本、销售收入、利润和税金的构成与估算方法。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投资、成本、销售收入、税金和利润等经济量的估算方法,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第二章资金的时间因素1.教学内容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及其衡量尺度,现金流量图;资金等值;资金等值的换算公式。

2.教学重点和难点复利法、资金等值概念、资金等值换算的6个常用公式及应用。

第三章投资经济效果评价方法1.教学内容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经济效果评价的指标以及在不同决策结构下,正确选用指标进行项目经济效果评价。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指标。

难点:对基准折现率的讨论、互斥方案的经济效果评价方法、Weingartner 优化选择模型。

第四章不确定性分析1.教学内容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不确定性分析的三种方法,即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并能运用这些方法判别投资方案的可靠性和抗风险能力。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难点:多因素敏感性分析、投资方案风险估计第五章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1.教学内容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对投资项目全过程有一个整体概念并掌握投资前期的一项重要工作——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五章 姬松茸栽培技术

第五章 姬松茸栽培技术

第五章姬松茸栽培技术第五章姬松茸栽培技术一、概述姬松茸又名小松菇、巴西蘑菇或柏拉氏蘑菇、ABM菇,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蘑菇(黑伞)科蘑菇(黑伞)属,原产于巴西、秘鲁。

1965年,日裔巴西人将其孢子菌种送给日本,经蕈菌工作者数年的试验性栽培,获得成功,10多年后开始进行商业性栽培,并按照日本人喜爱的松茸而命之以“姬松茸”的美名。

实际上,姬松茸是白蘑菇的近亲,与松茸无论从分类地位和性状风味上都有很大差别。

姬松茸菌盖嫩,菌柄脆,口感极好,带有杏仁味,味道鲜美,食用价值颇高。

新鲜子实体含水分85%~87%;可食部分每100克干品中含粗蛋白40~45克、可溶性糖类38~45克、粗纤维6~8克、脂肪3~4克、灰分5~7克;蛋白质组成中包括18种氨基酸,人体的8种必需氨基酸齐全,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麦角甾醇。

此外还含有钾、磷、镁、钙、钠、铜、硼、锌、铁、锰、钼、锗等多种矿质元素。

姬松茸营养极其丰富,而且组配合乎人体健康要求,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医药保健价值。

据报道,其多糖含量为食用蕈菌之首,为香菇的2倍以上,特别是所含甘露聚糖对抑制肿瘤(尤其是腹水癌)、医疗痔瘘、增强精力、防治心血管病、抗癌、降血糖、降血脂、防止动脉硬化、抗血栓、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体力、抗衰老、美容等都有神效。

姬松茸含10多种抗癌物质,长期食用抗癌作用明显。

所以是一种美味兼药用的食用菌。

正是由于有如此诱人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功能,所以近年来在日本掀起食用姬松茸热。

二、生物学特性1.形态特征(1)菌丝体姬松茸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其菌落形态有比较明显的差异。

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上,菌是呈白色绒状、纤细、无明显色素分泌。

在粪草培养基上,菌丝呈葡匐状,而且菌丝整齐粗壮。

两种培养基上,菌丝在前期有的会形成细索状。

而后期呈粗索状,并形成菌皮。

菌丝的爬壁力很强。

菌丝无锁状联合。

(2)子实体姬松茸子实体的个体形状与大小差异较大;菇体前期呈浅棕色至浅褐色;菌盖光滑园整。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第五章: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第五章: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
技术援助 技术援助是跨国公司所采取的灵活性很大的一种技术转让方式。技术转让方通常要充分考虑引进方本身的技术条件、人员素质和对先进技术的吸收消化能力,根据所转移技术的复杂程度及预计应达到的目标,然后决定所采用的技术转让方式。 具体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工程咨询 2)产品与技术咨询 3)经营管理咨询 4)市场调研和营销策划 5)培训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6)技术援助服务 导读: 世界银行的技术援助 世界银行技术援助项目(分项目)管理办法 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和合作
3)在资本技术密集产业转让技术主要采取成套设备转让形式 成套设备的交易不仅包括巨额产品的出口,而且包括数额颇丰的技术转让费。 如日本三菱重工集团,1982年向中东产油国转让四座炼油厂的成套设备,技术转让费高达4.5亿美元。统计发现,目前跨国公司40%以上的销售额和49%国外销售集中在化学工业、机器制造、电子工业和运输设备四大资本技术密集部门,业务集中度高的原因是成套设备交易量大。 在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由于可以获得大笔产品销售收入和数目相当可观的技术转让费,“交钥匙项目”越来越盛行。
back
5.3 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战略
跨国公司进行国际技术转让,有原则、有目的,从总体上讲,国际技术转让必须为全球经营战略服务,必须带来跨国公司总利润的增长。技术转让中就必须讲究策略。
技术转让内容的选择策略 跨国公司向海外子公司或企业转让的技术,从与跨国公司母公司所使用技术的关系来看,可大致分为四类: 尚未使用但准备使用的技术 尚未使用但也不准备使用的技术 正在使用的技术且还会继续使用的技术 还在使用但即将放弃使用的技术
对外直接投资
01
03
02
合作生产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为共同生产某一产品而进行生产上的合作。

第5章 职业病危害评价与防护设施设计

第5章  职业病危害评价与防护设施设计

34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出版社 理工分社
4.其他依据
四、评价范围
以建设项目实际建设内容为准,并包括建设项目建设 施工和设备安装调试过程。对于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 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评价范围还应包括与实际建设内 容相关的设备设施利旧内容。
28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七、评价报告编制
出版社 理工分社
1.编制要求
⑴汇总各种资料、数据,完成预评价报告书与资料性 附件的编制。
⑵预评价报告书应全面、概括地反映对拟建项目预评 价工作的结论性内容与结果。
⑶资料性附件包括评价依据、评价方法、工程分析、 辐射源项分析、类比调查分析与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分析、 检测、检查、计算等技术性过程内容,原始资料和其他应 列入的资料。
⑵类比调查 ①类比企业职业卫生调查 ②类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⑶职业病危害评价 ①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 ②职业病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 ③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分析与评价 ④应急救援设施分析与评价
26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⑤总体布局分析与评价 ⑥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分析与评价 ⑦建筑卫生学要求评价 ⑧辅助用室分析与评价 ⑨职业卫生管理分析与评价 ⑩职业卫生专项投资分析与评价 ⑷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建议
9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出版社 理工分社
5.风险评估法
划分评价单元,识别和分析其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 因素以及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工种,推测不同工种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依据接触水平与相关接触限 值标准的对比评估其职业病危害的程度与分级,并根据分 级结果提出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要求。
10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4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出版社 理工分社

建设项目工艺技术方案评估

建设项目工艺技术方案评估
2)发展经济学理论 a.中间技术理论。所谓中间技术,是指介于简单的 传统技术和现代化的最新技术之间的技术。由于简单 的传统技术是一种过时的技术,它的使用不利于
第五章 项目工艺技术方案评估
经济的长期发展和技术进步;过高的最新技术难以在 发展中国家引进和消化,并且提供的就业机会相对少 。因此,采用中间技术对于发展中国家创造更多的就 业机会,解决资金短缺的矛盾和推广技术是十分有利 的。
第五章 项目工艺技术方案评估
U加乘 U加 U乘
1 n
U加乘
n
uj n
j 1
u1 u2 un
上述三种方法的适用条件是:当评价项目得分差 距较大,而重要性程度差异不大时,用加法评分法较 好;当评价项目得分差距不大,而重要性程度差异较 大时,采用连乘评分法为好;当评价项目得分差距和 重要性程度差异都很小时,采用加法评分法与连乘评 分法均可。
第五章 项目工艺技术方案评估
另一方面,对于在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中从事生产 活动的企业和产业部门来说,技术方案选择必须在国 家有关制度,政策、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必须与 社会发展目标的要求相一致。
3)自然生态环境 自然生态环境对技术方案选择的制约作用表现在: 一是某些技术要求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才是有效 的; 二是任何技术的开发与采用都不应对当地的自然 环境和生态系统构成不能允许的危害,使其影响人类 生活、劳动和自然界生物的生存。
第五章 项目工艺技术方案评估
生产能力:指有效地使用某项技术的能力。 投资能力:指在相关领域扩大现有生产或建设新 项目的能力。 创新能力:指发展新技术的能力。 一个项目所拥有的工程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 额度数量、素质、经验及其所掌握的信息、情报、资 料等是构成技术能力的重要因素。 2)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对技术方案选择的制约作用可以从 两个方面来看: 一方面,特定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影响人们的 价值观念,从而影响技术方案选择;

技术评估资料

技术评估资料

技术评估
一、引言
技术评估是指对某项技术进行全面分析、评价的过程。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
领域,技术评估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本文将从技术评估的定义、目的、方法、应用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为读者深入了解技术评估提供参考。

二、技术评估的概念
技术评估是指对某项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适用性、风险性等进行综合评价
的过程。

通过技术评估,可以客观、全面地了解技术的特点、优劣势,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依据。

三、技术评估的目的
技术评估的主要目的在于评估技术的实际效果和成本,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技术评估,可以帮助决策者理解技术的潜在价值,降低决策风险,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技术的合理应用和发展。

四、技术评估的方法
技术评估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文献调研、案例分析、专家访谈、数学建模、实验测试等。

在进行技术评估时,应选择合适的方法,综合考虑技术本身特点和评估目的,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

五、技术评估的应用
技术评估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新产品研发、工程建设、项目投资等。


新技术引入和应用过程中,技术评估可以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降低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结语
技术评估是技术创新与应用的重要一环,对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关于技术评估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方面的参考,进一步促进技术评估的应用和完善。

绿色物流政策与标准制定及实施方案

绿色物流政策与标准制定及实施方案

绿色物流政策与标准制定及实施方案第1章绿色物流概述 (3)1.1 绿色物流的定义与意义 (3)1.2 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4)第2章政策背景与目标 (4)2.1 国家政策背景分析 (4)2.2 绿色物流政策目标 (5)2.3 政策制定的原则与依据 (5)第3章绿色物流标准体系构建 (6)3.1 标准体系框架 (6)3.1.1 绿色物流基础标准 (6)3.1.2 绿色物流管理标准 (6)3.1.3 绿色物流技术标准 (6)3.1.4 绿色物流评价与监测标准 (6)3.1.5 绿色物流信息标准 (6)3.2 核心标准制定 (6)3.2.1 绿色包装标准 (6)3.2.2 绿色运输标准 (6)3.2.3 绿色仓储标准 (7)3.2.4 逆向物流标准 (7)3.3 标准实施与评估 (7)3.3.1 宣传与培训 (7)3.3.2 政策引导与激励 (7)3.3.3 监督与检查 (7)3.3.4 评估与改进 (7)3.3.5 信息反馈与共享 (7)第4章绿色物流关键环节优化 (7)4.1 仓储管理优化 (7)4.1.1 提高仓储空间利用率 (7)4.1.2 优化仓储作业流程 (8)4.1.3 能源管理与节能 (8)4.2 运输管理优化 (8)4.2.1 优化运输路线 (8)4.2.2 提高运输工具效率 (8)4.2.3 多式联运 (8)4.3 包装管理优化 (8)4.3.1 绿色包装设计 (8)4.3.2 减量化包装 (8)4.3.3 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 (8)4.4 废弃物处理与循环利用 (8)4.4.1 废弃物分类处理 (8)4.4.2 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 (9)第5章绿色物流技术与装备 (9)5.1 绿色物流技术概述 (9)5.2 新能源物流车辆 (9)5.2.1 电动汽车 (9)5.2.2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9)5.2.3 燃料电池汽车 (9)5.3 信息化技术与智能设备 (9)5.3.1 物联网技术 (9)5.3.2 大数据与云计算 (9)5.3.3 智能仓储与配送设备 (10)5.4 节能减排技术 (10)5.4.1 节能照明技术 (10)5.4.2 节能制冷技术 (10)5.4.3 废气处理技术 (10)5.4.4 资源回收利用技术 (10)第6章绿色物流政策制定 (10)6.1 政策制定流程与方法 (10)6.1.1 政策制定流程 (10)6.1.2 政策制定方法 (11)6.2 政策内容与措施 (11)6.2.1 政策目标 (11)6.2.2 政策措施 (11)6.3 政策实施效果评估 (11)6.3.1 政策实施情况 (11)6.3.2 政策调整建议 (11)第7章绿色物流标准制定 (12)7.1 标准制定流程与方法 (12)7.1.1 制定原则 (12)7.1.2 制定流程 (12)7.1.3 制定方法 (12)7.2 核心指标体系构建 (12)7.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2)7.2.2 指标体系构成 (12)7.2.3 指标权重分配 (13)7.3 标准实施与推广 (13)7.3.1 宣传培训 (13)7.3.2 政策支持 (13)7.3.3 监督管理 (13)7.3.4 试点示范 (13)7.3.5 持续优化 (13)第8章实施方案设计 (13)8.1 实施方案概述 (13)8.2 绿色物流试点项目 (13)8.4 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14)第9章政策与标准宣传推广 (15)9.1 宣传推广策略 (15)9.1.1 明确宣传目标 (15)9.1.2 制定针对性宣传计划 (15)9.1.3 联合多方力量 (15)9.2 宣传渠道与方式 (15)9.2.1 线上宣传 (15)9.2.2 线下宣传 (15)9.3 政策与标准培训 (16)9.3.1 培训内容 (16)9.3.2 培训对象 (16)9.3.3 培训方式 (16)第10章持续优化与监管 (16)10.1 持续优化机制 (16)10.1.1 优化目标与原则 (16)10.1.2 优化流程与方法 (16)10.1.3 优化措施与实施 (16)10.2 监管体系构建 (17)10.2.1 监管组织架构 (17)10.2.2 监管制度与政策 (17)10.2.3 监管手段与措施 (17)10.3 政策与标准更新调整 (17)10.3.1 更新原则与周期 (17)10.3.2 更新内容与范围 (17)10.3.3 更新程序与实施 (17)10.4 绿色物流发展评估与展望 (17)10.4.1 评估指标体系 (17)10.4.2 评估方法与周期 (17)10.4.3 评估结果应用与展望 (17)第1章绿色物流概述1.1 绿色物流的定义与意义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活动过程中,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现代物流模式。

新技术与药物引进与授权制度

新技术与药物引进与授权制度

新技术与药物引进与授权制度第一章前言为了适应医疗行业的发展和医疗质量的提升需求,规范新技术与药物的引进与授权流程,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章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全部新技术与药物的引进与授权活动。

第三章定义1.新技术:指在医疗领域中应用的新的医疗技术,包含但不限于手术技术、诊断技术、治疗技术等。

2.药物:指在医疗领域中应用的各类药品,包含但不限于西药、中药、生物制品等。

3.引进:指引入非本医院内部研发或生产的新技术与药物。

4.授权:指为合作单位或个人供应本医院内部研发或生产的新技术与药物的使用权。

第四章引进与授权流程第一节新技术引进第一条新技术引进申请1.新技术引进申请应由临床科室或研究机构提出,需填写《新技术引进申请表》,明确申请目的、科室负责人、引进的新技术说明等。

第二条新技术评估1.医院设立新技术评估委员会,由医疗质量管理部门牵头组织。

委员会由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和相关科室专家构成。

2.新技术评估委员会依据临床需求和安全性、有效性等评估指标对新技术进行评估,订立评估报告。

3.评估报告作为决策依据,提交医院管理层审批。

第三条新技术引进决策1.医院管理层依据评估报告,进行决策,决议是否引进新技术。

2.若决策通过,由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与供应商进行技术合作协议的谈判。

第四条新技术引进合同签署1.经谈判确定合作事项后,由医疗质量管理部门与供应商签署技术合作协议,明确合作方式、技术支持、费用调配等内容。

第五条新技术培训与推广1.引进的新技术需进行培训,包含操作技术、风险防范、应急措施等内容。

2.培训后,相关临床科室负责推广新技术应用,并定期汇报推广效果。

第二节药物引进与授权第一条药物引进1.药物引进申请应由药剂科提出,需填写《药物引进申请表》,明确申请目的、药物特点、供应商信息等。

第二条药物评估1.医院设立药物评估委员会,由药剂科牵头组织。

委员会由医疗质量管理部门、临床科室和药学专家构成。

三农村产业发展项目操作手册

三农村产业发展项目操作手册

三农村产业发展项目操作手册第1章项目背景与规划 (4)1.1 农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4)1.1.1 产业结构单一:农村地区以传统农业为主导,二、三产业占比较低,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

(4)1.1.2 产能过剩:部分农产品产量过剩,价格波动较大,农民增收困难。

(4)1.1.3 资源利用不充分:农村地区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较低,资源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

(4)1.1.4 人才短缺:农村劳动力结构不合理,高素质人才流失严重,制约了农村产业的发展。

(4)1.2 项目目标与规划思路 (4)1.2.1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多元化产业,提高农村产业附加值,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51.2.2 提高产能利用率: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拓宽销售渠道。

(5)1.2.3 发挥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农村地区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5)1.2.4 培养人才: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引进,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5)1.2.5 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

(5)1.2.6 强化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力。

(5)1.2.7 促进产业融合: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5)1.3 项目实施步骤与时间安排 (5)1.3.1 调研与规划:开展农村产业发展现状调研,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措施等。

(5)1.3.2 项目启动:召开项目启动会,组建项目团队,明确各部门职责。

(5)1.3.3 产业布局:根据规划思路,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5)1.3.4 人才培养与引进:开展农村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人才素质。

(5)1.3.5 技术研发与推广: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5)1.3.6 项目中期评估: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优化措施。

(5)1.3.7 项目总结与推广:总结项目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先进医学技术的应用与引进管理制度

先进医学技术的应用与引进管理制度

先进医学技术的应用与引进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了促进医院先进医学技术的应用和引进,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内的全部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

第三条定义1.先进医学技术:指能够提高医疗诊断和治疗效果的新的医疗技术和设备。

2.引进:指从国内外的医疗机构、企业或研究机构引进先进医学技术。

第四条原则1.先进医学技术的应用和引进应遵从科学、安全、规范的原则。

2.应充分敬重患者的权益,确保患者同意并理解引进先进医学技术的必需性和风险。

第二章先进医学技术的应用管理第五条申请与审批1.医院内部部门、医生或医疗技术人员如需应用先进医学技术,应填写申请表,并由科室主任或相关负责人审批。

2.对于涉及高风险操作的先进医学技术应用,需提前组织召开相关会议进行评估,医院负责人最终审批。

第六条设备选型与采购1.先进医学技术设备的选型应综合考虑技术指标、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因素,进行公开招标采购。

2.采购前应组织专家进行技术评估和现场考察,确保选购设备符合医院需求和质量要求。

第七条设备验收与维护1.先进医学技术设备安装完毕后,应由验收组进行验收,确认设备符合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

2.医院应订立设备维护管理制度,明确维护人员、维护周期和方法,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第八条应用培训与监控1.医院应组织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先进医学技术的应用水平和操作技能。

2.对于涉及先进医学技术应用的医生和技术人员,应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估,确保操作规范、技术娴熟。

3.医院应建立先进医学技术的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矫正问题,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和有效。

第九条质量掌控与评估1.医院应设立先进医学技术的质量掌控指标和评估体系,对技术应用进行定期评估和跟踪监测。

2.对于技术应用显现的问题和不良事件,医院应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防止仿佛问题的再次发生。

第三章先进医学技术的引进管理第十条引进需求识别1.医院应依据医疗发展需要和科学研究需求,确定引进先进医学技术的具体需求。

新技术引进与评估制度

新技术引进与评估制度

新技术引进与评估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加强医院现有技术的升级和发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规范新技术引进和评估工作。

本制度依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的各个科室、部门和工作人员,包含但不限于新技术引进、评估、使用、培训和监管。

第三条定义1.新技术:指在医院内尚未广泛应用的、具备较高风险和技术含量的新型设备、医疗工艺和信息系统等。

2.引进:指将新技术引入医院,进行试点、推广和应用。

3.评估:指对新技术进行科学、全面、客观的评价,包含安全性、有效性、可行性、经济性等方面的评估。

第二章引进与评估程序第四条申请和初步筛选1.医院各科室、部门可以依据自身需求和发展方向,向医务部或行政办提出引进新技术的申请。

2.医务部或行政办负责对申请进行初步筛选,综合评估申请的必需性、可行性和价值,并编制初步评估报告。

第五条评估构成和责任1.评估组由医务部、技术部、质控部、信息科和相关临床科室的专家构成,形成多学科的评估团队。

2.评估构成员负责对新技术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估,包含技术规范、操作流程、安全保障、效果评价等方面。

3.评估组应确保评估结果客观、真实,并及时编写评估报告,并在报告中注明各评估指标的依据和结论。

第六条评估内容和方法1.评估内容包含但不限于:新技术的技术原理、适应症和禁忌症、操作流程、风险评估、费用评估、临床效果评估等。

2.评估方法既包含实地调研、察看和沟通,也包含临床试验、数据分析、文献研究和专家讨论等。

3.评估过程中应重视保护患者的权益和安全,保护新技术的知识产权,并确保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第七条评估报告和决策1.评估报告应包含引进新技术的必需性、可行性、风险掌控措施、预期效果、经济效益等内容,并附上评估数据和专家看法。

2.医务部或行政办依据评估报告,综合考虑医院的治疗需求、资源投入和效益预期,决议是否引进新技术,并作出相应布置。

第三章引进后的管理和监督第八条引进后的培训和推广1.医务部和技术部负责订立新技术的培训计划和推广方案,并组织相关科室和人员进行培训和推广工作。

知识产权与技术引进管理制度

知识产权与技术引进管理制度

知识产权与技术引进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加强公司的知识产权与技术引进管理,保护企业的创新成绩和知识产权,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的顺利进行,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特订立本《知识产权与技术引进管理制度》。

本制度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管理规定,并参考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经验和做法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的知识产权与技术引进管理工作,包含但不限于知识产权的申请及保护、技术引进的评估及管理等。

第二章知识产权管理第三条知识产权申请与保护1.公司鼓舞员工进行科技创新并依法申请知识产权。

员工在公司工作期间,假如发明白可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应立刻向公司提交发明创造报告,并由公司评估决议是否提请专利申请。

2.公司将为员工供应必需的支持和帮助,帮助员工进行知识产权的申请工作,并对申请成功的知识产权,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合理的保护。

第四条知识产权的归属与权益1.员工在公司工作期间,通过使用公司的设备、资源和项目进行创新工作所获得的知识产权归公司全部。

2.公司将依法保护员工的知识产权权益,并对员工的发明创造进行合理的嘉奖和激励,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和利益共享机制。

第五条知识产权的管理和运营1.公司设立特地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负责知识产权的统筹规划、申请与审批、保护与运营等工作。

2.公司要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包含知识产权信息的登记和归档、知识产权保护的监督和维权等。

第三章技术引进管理第六条技术引进的评估与选定1.公司进行技术引进时,应进行全面、客观的技术评估。

评估内容包含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经济效益、市场前景等因素。

2.公司应订立技术引进计划,明确技术引进的目标、内容、方式和流程,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评估、选定适合的技术引进方案。

第七条技术引进的合同管理1.公司在与技术供应方签订技术引进合同时,应明确技术引进的权益、保密要求、期限、费用等条款,并建立相关的合同管理制度。

2.公司与技术供应方进行技术引进合作时,要求技术供应方签署保密协议,保护公司的商业机密和核心技术。

林学概论 第5章 林木遗传改良

林学概论  第5章 林木遗传改良

措施,才能使它适应新的环境,称为驯化。驯化的另一涵义 是野生树种变为栽培树种,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天的造林树 种都是已经驯化的树种。
加拿大和北京地区的主要气候指标
纬度 年均 温度 (℃ ) 1月平 均温 度( ℃) 0~-20 -4.7 7月平 均温 度( ℃) 16~24 26.1 绝对 最低
地理 分布
•我国对划分种子区的树种,采种后要分别种批,填写采地 标签,包括种批号、树种、产地、种子区、种子亚区、采种 日期、签证人和签证日期和签证机关等项目。 •所谓种批,指在一个县(旗)范围内采集的,属于同一树 种,立地条件、林分年龄和采种时间也大致相同的种子; •产地,指产种林分或母树所在的县。
油松
樟子松
征集、评价、利用
研究、掌握 采用适当的 审 定
2.良种选育传统途径:引种、种内变异选择、杂交育种 2.1种质资源
林木种质资源是指在选育林木优良品种工作中可能利用的一切 繁殖材料。
本地种质资源
外地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
人工创育的种质资源
野生的种质资源
(一)创育新品种的物质基础
2.1.1种质资源
的重要性
(二)选育优良品种的物质基础
( )
二 降 水 和 湿 度
降水量和湿度是决定自然界植被类型的 关键因素,也是决定引进树种成败的因素。 雨量的不同季节分配型,称为雨型。雨 型与引种成败有一定关系。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一定比例的昼夜交 替,即所谓光周期现象。不同植物对光周期的要 求是不同的,只有在适宜的光周期作用下,树木
2.5.3种源试验的方法
种源试验:指将来自同一树种不同种源的群体样 本放在一起,在选定的地点所进行的对比栽培 试验。 (1)种源试验的目的

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题库

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题库

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电磁辐射的量子能量水平达到( )eV以上时,会对生物体产生电离作用,称为电离辐射。

A.8 B.10 C.12 D.152.非电离辐射可分为( )。

A.高频电磁场、红外辐射、紫外辐射、激光B.微波、红外辐射、紫外辐射C.射频辐射、红外辐射、紫外辐射、激光D.微波、红外辐射、紫外辐射、激光3.( )是电磁辐射中量子能量小、波长较长的波段。

A.射频辐射B.红外辐射C.紫外辐射D.激光4.根据《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将接触粉尘作业的危害程度分为( )级。

A.6 B.5 C.4 D.35.喷漆车间欲处理其作业场所中散发的苯蒸气,宜采取( )回收净化方法。

A.热力燃烧B.催化燃烧C.冷凝D.吸附法6.下列适用于净化回收的通风排毒方式有( )。

A.自然通风B.全面通风C.局部送风D.局部排风7.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产生的粉尘,称为( )。

A.生产性粉尘B.无机性粉尘C.有机性粉尘D.混合性粉尘8.生产性粉尘的危害程度与下列( )因素无关。

A.理化性质B.生物学作用C.防尘措施D.地域9.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的粉尘,称为( )。

A.矽尘B.石棉尘C.电焊烟尘D.铸造尘10.危害最严重的粉尘是下列( )粉尘。

A.煤尘B.石墨尘C.水泥尘D.矽尘11.矽尘导致的职业病称为( )。

A.矽肺B.石棉肺C.电焊工尘肺D.其他尘肺12.各类企业中的电焊工,其中以造船厂、锅炉厂中密闭场所作业的电焊工最易发的职业病为( )。

A.铝尘肺B.矽肺C.电焊工尘肺D.铸工尘肺13.煤矿的采矿工、选煤工、煤炭运输工最易发的职业病为( )。

A.矽肺B.石棉肺C.电焊工尘肺D.煤工尘肺14.尘肺是由于吸人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的纤维化为主的( )。

A.职业危害B.职业病C.职业危害因素D.传染病15.2002年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中列出的法定尘肺有( )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模型
第t年必要的积累率jDt
t
投资需要的与投资供给之间的相对差额jct =jDt jst =
G'
t
[1
X t (1 X ')Qt (1 q ') ] Y (1 Y ')
则外资需要的绝对规模为
Yt Gt' X t (1 X ')Qt (1 q ') FDt Yt jct Yt t Y (1 Y ')
• 设Jst为实际的积累率(即最大的积累能力);Xt为基期人均消费水平; X‘为计划期人均消费水平增长率;Qt为基期人口总数;q’为计划期人 口自然增长率;Yt为基期国民收入使用额;Y’为国民收入增长率。计 划期潜在积累jst
jst 1 X t (1 X ')Qt (1 q ') Y (1 Y ')
(2)外债安全规模的通用模型
• 通用模型表示,一个国家的安全外债规模由复合偿债率决定,而复合 偿债率由一定时间的国民收入增长率 i、积累率j、外汇收入增长率r和 增量投资比例常数K等因素共同决定。
ZR K ijr (1 i)(1 j )
3)外资利用的适度规模
(1)外资利用适度规模的确定规则 • 外资利用的适度规模,是指一个国家在外资对内资只起补充而不起替 代作用时国内经济增长所需要的具有偿还能力的外资规模。外资利用 的适度规模不同于外资利用的需求规模和安全规模,它具有以下特征。 • ①由外资需求与外资偿还两部分因素共同决定 • ②同时反映外资安全规模和需求规模的要求
解:设Kc1为一次总算法售价(20万美元);P为总算与提成结合支 付的定金( 4 万美元); n1 为基建年限( 3 年); n2 为提成年限( 10 年);S为产品净销售总额(48万美元/年);i为年利率(10%);ir为 提成率(5%);Kc2为按入门费加提成支付的费用(即售价)。 第一步计算Kc2
S ir (1 i)n2 1 Kc 2 P 15.0796 (万美元) (1 i)n1 i(1 i)n2
第二步比较两种支付方式 Kc1 - Kc2 =20-15. 079 6=4. 9204(万美元) 则技术价款节约率为4. 9204÷20=24. 6%。 可见,从静态看,入门费加提成要多付8万美元,折算为现值比较, 却少付4.9204万美元,所以以采用人门费加提成法支付技术费用经济 合算。
2.技术引进项目的综合经济效益评价
2.技术引进项目的综合经济效益评价(续)
5.3 技术引进项目评价算例
• 【例5 -1】(LSLP法的应用分析)某厂生产A产品,年产量为17万件, 净销售价为500美元/件,该厂从国外引进技术可使该产品每年增产 20%。谈判商定引进方交入门费30万美元,按提成法支付引进费用, 提成期为10年。如引进方拟以增加利润的20%付给输出方,求提成率、 输出方利润分成率及投资利润率各是多少? 解:根据有关资料计算如下。 ①引进技术10年内增加收益为 (170 000×0.05×20%X10)万美元=17 000万美元 采用引进技术后增加的有关支出为 技术制造费5 000 停工损失1 000 其他费用650 合计6 650(万美元)
t 1 n
第二步,计算总收益。
M = M t (1 i)t 7.3893 (百万美元)
t 1 n
第三步,比较投资及收益。 M-K= -2. 665(百万美元) 可见,从静态看,该项目虽可获利 1400 万美元,但考虑资金运动 的时间因素后,总收益远不足以偿还贷款,是一个赔本的项目,不宜 上马。
第5章 技术引进与评价
5.1 技术引进的意义 5.2 技术引进评价内容 5.3 技术引进项目评价算例
5.1 技术引进的意义
• 技术引进是指为提高本国科学技术水平、发展本国经济,在国际技术 转移活动中,通过各种方式从别国取得本国需要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的 经济活动。
1.技术引进的内容
• 技术引进的内容包括:购买专有技术和专利使用权;进口先进设备; 通过国际技术贸易的方式,引进技术知识(包括产品设计、材料配方、 制造工艺、合作生产、合作科研、技术咨询等);以及通过国际间的 情报交流和学术交流,政府之间及民间的技术合作或援助等方式引进 技术。 • 技术引进的途径,主要有产品贸易、许可证贸易、合作研究与合作生 产、灵活贸易、包建项目、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等。
2)外资利用的安全规模
(1)确定安全规模的理论前提
• 外资利用的安全规模是指保证外资利用国在利用外资以后能按要求还 本付息,不至于陷人债务危机的外资利用规模 • 指标:“两道安全线”(也称“国际警戒线”)包括债务率和偿债率 • 缺陷:①缺乏经济关系内在的逻辑依据②判断标准二元,不利于操作 ③实践中并不可靠 • 一个国家外债安全规模的界定的理论基础: ①以偿债率为基础 ②以广义偿债率为内容 ③需要将国民收入偿债率和收入偿债率统一在一个模型中 ④要保证国民经济的宏观动态均衡。
2.技术引进的产生原因
•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往往是不平衡的。这 种不平衡是由于世界各国的科技力量、经济实力的强弱不同造成的。 这种在一定时期内,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平衡,可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 个由高至低,具有一定顺序的披术差距。 • 首先,技术差距表现在世界各国对现代高新技术的拥有量和水平上 (即物质技术上)。 • 其次,技术差距还表现在管理技术上。
• 【例5-5】(应用资金时间价值分析法对项目的投资及收益进行动态计 算比较)某引进项目,经估算,该项目的历年投资及建成投产后收益 如表5-4所示。
表5-4 某引进项目历年投资及收益 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投资 收益 1 2 2 5 3 4 1.0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0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例5-4】(成本效益综合分析比选方案)从三个外国公司可引进相同 生产能力的技术及装备,其技术经济指标如下表所示,试比较各方案 经济效益。
解:本例中各公司输出技术及装备的经济寿命、生产能力、单位 产品价格均相同,故可略而不计。仅对其存在差舁的技术及装备费用、 年经营费用应用成本现值法进行分析,即可比较经济效益大小,从而 方案选优。计算如下。 PC甲=1000+500(P/A,10%,8)=1000+500×5.33493=3667.5(万美元) PC乙=1200+400( P/A,10%,8)=3 334(万美元) PC丙=1400+300 (P/A,10%,8)=3 000.5(万美元) 可见 PC甲>PC乙 >PC丙 引进丙公司技术,虽然技术及装备费用稍高,但节约经营成本, 综合效益最好。故应选择丙公司技术及装备。
④卖方利润分成率。按下式计算。
卖方利润分成率(%)=
⑤投资利润率。按下式计算。
投资利润率(%)= 引进项目平均利润 100% 引进技项目总投资 10350 10 = 100%=11.9% 2040+6650
• 【例5-2 】(对同一项目采用不同计价方法的比较分析)引进某项技 术,输出方提出一次总算售价为20万美元;入门费与提成结合支付为 28万美元,其具体条件为:签订合同后付定金4万美元,3年项目建成 投产后,按产品年净销售额 48 万美元的 5% ,为期 10 年付提成费24 万 元,问采取何种支付方式有利于引进方(年利率10%)?
4.技术引进对企业经济增长的作用
• (1)技术引进是企业经济发展的捷径 • (2)技术引进是增强企业经济实力的重要手段
5.技术引进与企业经济增长 (1)日本的技术引进 (2)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引进 (3)中国的技术引进 • 1983年至1985年,我国政府引进技术对外签约3900项,地 方和有关部门还成交了11 000个引进项目,在3年时间里我 国用 100亿美元购买了国外的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了现有 企业的技术改造,增强了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
• 【例5-3 】(对不同厂家输入技术报价比较分析)某厂引进新产品制 造技术,两家外商分别报价为:A公司报价,一次总算80万美元,三 年内分五次付清; B公司报价,入门费30万美元,提成率为销售价的 5%,提成年限同协议有效期为7年,预测总销售额为1100万美元。利 润率为20%,资金利润率为 I0%。试分析上述报价是否接受,如何还 价定价。 解:第一步:静态分析。 ①PA=80万美元。 ②PB=[30+(1100×5%)]万美元=85万美元。 ③公司利润=(1100×20%)万美元=220万美元。 ④A公司利润分享率=80÷220=36%。 ⑤B公司利润分享率=85÷220=38%。 ⑥结论:输入方利润分享过高。A、B公司报价均不能接受。
第三步:动态分析。 若企业销售额如表所示。
表 企业销售额数据 单位万元
年 销售额
1 158
2 157
3 157
4 157
5 157
6 157
7 157
PB=25+ 158 × 3% (P/F,10%,1)+157 × 3% ( P/A,10%, 6) (P/F,10%,l) =47. 64(万美元) 企业总利润=158×25%(P/F,1) =189.9(万美元) B公司利润分成率=47. 64÷189. 9=25% PB-PA =47. 64-55=-7. 36(万美元) 即B公司技术总价较A公司低7. 36万美元。 抉择:如果其他协议条件基本一样,应取B公司技术引进。
• 再次,技术差距还必须用一项新技术从技术创新国到该项新技术被他 国掌握所需要的时间来衡量。
3.技术引进的趋势
• 第一,国际技术贸易额比重上升、增长较快。 • 第二,发达国家的技术转移是主流。目前,国际技术转移主要在工业 发达国 • 第三,对外直接投资成为技术转移的重要渠道。 • 第五,发展中国家纷纷进入国际技术转移领域。 • 第四,跨国公司成为技术转移的主要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