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范雎说秦王》古文赏析
文言文《范雎说秦王》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范雎说秦王》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作品介绍】《范雎说秦王》讲的是老谋深算的范雎初入秦国就看准了权相魏冉的位置。
为了达到出人头地的目的,他利用秦国宫廷矛盾,抓住秦昭襄王急欲摆脱外戚制约的心理,不惜离间他人骨肉,用危言耸听的言辞,鼓动秦昭襄王发难。
昭王初见范雎时,昭王执礼甚恭,范雎试探再三,然后进说的情景。
后来,秦王毅然废太后,逐穰侯,用范雎为相,封为应侯。
【原文】范雎说秦王出处:《战国策·秦策五》范雎至秦,王庭迎(1),敬执宾主之礼。
范雎辞让。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
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2)?”范雎曰:“唯唯。
”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
”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3):“先生不幸教寡人乎?”范雎谢曰:“非敢然也。
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4),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
若是者,交疏也。
已一说而立为太师(5),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
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6)。
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
今臣,羇旅之臣也(7),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8),处人骨肉之间(9)。
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
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10),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五帝之圣而死(11),三王之仁而死(12),五伯之贤而死(13),乌获之力而死(14),奔、育之勇焉而死(15)。
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
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16),夜行而昼伏,至于蔆水(17),无以饵其口,坐行蒲服(18),乞食于吴市(19),卒兴吴国,阖庐为霸(20)。
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接舆(21),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
文言文经典第59篇《范雎说秦王》
文言文经典第59篇《范雎说秦王》范雎说秦王出处:《战国策》范雎至秦,王庭迎(1),敬执宾主之礼。
范雎辞让。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
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2)?”范雎曰:“唯唯。
”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
”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3):“先生不幸教寡人乎?”范雎谢曰:“非敢然也。
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4),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
若是者,交疏也。
已一说而立为太师(5),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
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6)。
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
今臣,羇旅之臣也(7),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8),处人骨肉之间(9)。
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
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10),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五帝之圣而死(11),三王之仁而死(12),五伯之贤而死(13),乌获之力而死(14),奔、育之勇焉而死(15)。
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
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16),夜行而昼伏,至于蔆水(17),无以饵其口,坐行蒲服(18),乞食于吴市(19),卒兴吴国,阖庐为霸(20)。
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接舆(21),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
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漆身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22),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足下上畏太后之严(23),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24),终身闇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25),小者身以孤危。
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
《范雎说秦王》阅读附答案
范雎说秦王范雎至秦,王庭迎,敬执宾主之礼。
范雎辞让。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
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
”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
”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范雎谢曰:“非敢然也。
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
若是者,交疏也。
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俱归者,其言深也。
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
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
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处人骨肉①之间。
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
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②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贤而死,乌获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
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
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菱水③,无以饵其口,坐行蒲服④,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庐为霸。
“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
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漆身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蔺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
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
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⑤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
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
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
《范雎说秦王》原文、译文及赏析
《范雎说秦王》原文、译文及赏析范雎初见秦王,既不像初出茅庐时的苏秦那样锋芒毕露,也不像已为秦相时的张仪那样咄咄逼人,而是谨言慎行,唯唯再三,欲言又止。
体现了一个谨慎精明、老练的范雎,一个不同于一般纵横家的辩士。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范雎说秦王》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范雎说秦王先秦:佚名范雎至秦,王庭迎,谓范雎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
今者义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请太后。
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
躬窃闵然不敏。
”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
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
”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
”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范雎谢曰:“非敢然也。
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
若是者,交疏也。
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
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
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
今臣,羇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
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
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贤而死,乌获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
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
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蔆水,无以饵其口,坐行蒲伏,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庐为霸。
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
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漆身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范雎说秦王原文及翻译
范雎说秦王原文及翻译范雎说秦王原文及翻译导语:范雎说秦,据《史记》记载,范雎随秦使王稽由魏人秦后,并没有引起昭王的特别重视,昭王并没有立即召见他。
为了能使自己的治国才能得以早日施展,范雎不得已给昭王写了封上书,向昭王自荐,并希望他能召见自己,以便进一步陈述自己的治国谋略。
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范雎说秦王原文及翻译。
欢迎阅读!范雎说秦王原文:范雎至秦,王庭迎,谓范雎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
今者义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请太后。
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
躬窃闵然不敏。
”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
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
”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
”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范雎谢曰:“非敢然也。
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
若是者,交疏也。
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
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
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
今臣,羇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
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
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贤而死,乌获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
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
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蔆水,无以饵其口,坐行蒲伏,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庐为霸。
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
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漆身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范雎说秦王》古文赏析-古文观止
《范雎说秦王》古文赏析
【作品介绍】
《范雎说秦王》讲的是老谋深算的范雎初入秦国就看准了权相魏冉的位置。
为了达到出人头地的目的,他利用秦国宫廷矛盾,抓住秦昭襄王急欲摆脱外戚制约的心理,不惜离间他人骨肉,用危言耸听的言辞,鼓动秦昭襄王发难。
昭王初见范雎时,昭王执礼甚恭,范雎试探再三,然后进说的情景。
后来,秦王毅然废太后,逐穰侯,用范雎为相,封为应侯。
【原文】
范雎说秦王
出处:《战国策·秦策五》
范雎至秦,王庭迎(1),敬执宾主之礼。
范雎辞让。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
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2)?”范雎曰:“唯唯。
”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
”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3):“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雎谢曰:“非敢然也。
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4),身为渔父而钓于渭。
《范雎说秦王》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古文观止
《范雎说秦王》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作品介绍】《范雎说秦王》讲的是老谋深算的范雎初入秦国就看准了权相魏冉的位置。
为了达到出人头地的目的,他利用秦国宫廷矛盾,抓住秦昭襄王急欲摆脱外戚制约的心理,不惜离间他人骨肉,用危言耸听的言辞,鼓动秦昭襄王发难。
昭王初见范雎时,昭王执礼甚恭,范雎试探再三,然后进说的情景。
后来,秦王毅然废太后,逐穰侯,用范雎为相,封为应侯。
【原文】范雎说秦王出处:《战国策·秦策五》范雎至秦,王庭迎(1),敬执宾主之礼。
范雎辞让。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
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2)?”范雎曰:“唯唯。
”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
”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3):“先生不幸教寡人乎?”范雎谢曰:“非敢然也。
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4),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
若是者,交疏也。
已一说而立为太师(5),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
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6)。
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
今臣,羇旅之臣也(7),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8),处人骨肉之间(9)。
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
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10),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五帝之圣而死(11),三王之仁而死(12),五伯之贤而死(13),乌获之力而死(14),奔、育之勇焉而死。
《范雎说秦王》原文及翻译
《范雎说秦王》原文及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范雎说秦王》原文及翻译【导语】:战国策原文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文言文阅读:《战国策-范雎说秦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战国策-范雎说秦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雎至秦,王庭迎,谓范雎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
今者义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请太后。
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
”范雎辞让。
秦王跽曰:“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
无疑寡人也。
”范雎曰:“大王之国,北有甘泉、谷口,南带泾、渭,右陇、蜀,左关、阪,战车千乘..,奋击百万。
以秦卒之勇,车骑之多,以当诸侯,霸王之业可致。
今反闭而不敢窥兵于山东..者,是穰侯为国谋不忠,而大王之计有所失也。
”王曰:“愿闻所失计。
”雎曰:“大王越韩、魏而攻强齐,非计也。
少出师,则不足以伤齐,多之则害于秦。
臣意王之计欲少出师而悉韩、魏之兵,则不义矣。
今见与国之不可亲,越人之国而攻,可乎?疏于计矣!昔者,齐人伐楚,战胜,破军杀将,再辟千里,肤寸之地无得者,岂齐不欲地哉?形弗能有也。
诸侯见齐之罢露,君臣之不亲,举兵而伐之,主辱军破,为天下笑。
所以然者,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
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今舍此而远攻,不亦缪乎?今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
王若欲霸,必亲中国而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
赵强则楚附,楚强则赵附。
楚、赵附则齐必惧,惧必卑辞重币以事秦,齐附,而韩、魏可虚也。
”王曰:“寡人欲亲魏,魏,多变之国也,寡人不能亲。
请问亲魏奈何?”范雎曰:“卑辞重币以事之。
不可,削地而赂之。
不可,举兵而伐之。
”于是举兵而攻邢丘,邢丘拔而魏请附。
曰:“秦、韩之地形,相错如绣。
秦之有韩,若木之有蠹,人之病心腹。
天下有变,为秦害者莫大于韩。
王不如收韩。
”王曰:“寡人欲收韩,不听,为之奈何?”范雎曰:“举兵而攻荥阳,则成皋之路不通;北斩太行之道,则上党之兵不下;一即着而攻荥阳,则其国断而为三。
韩见必亡,焉得不听?韩听而霸事可成也。
《范雎说秦王》阅读练习及答案
《范雎说秦王》阅读练习及答案范雎说秦王范雎至,秦王庭迎范雎,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
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进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
”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
”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范雎谢曰:“非敢然也。
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若是者,交疏也。
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
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
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
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答者,是也。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
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
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
五伯之贤而死,乌获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
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
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蓤水,无以饵其口,膝行蒲服,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庐为霸。
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
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漆身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因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闇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
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
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
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
先生奈何而言若此。
范雎说秦王原文及翻译
范雎说秦王原文及翻译导语:范雎说秦,据《史记》记载,范雎随秦使王稽由魏人秦后,并没有引起昭王的特别重视,昭王并没有立即召见他。
为了能使自己的治国才能得以早日施展,范雎不得已给昭王写了封上书,向昭王自荐,并希望他能召见自己,以便进一步陈述自己的治国谋略。
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范雎说秦王原文及翻译。
欢迎阅读!原文:范雎至秦,王庭迎,谓范雎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
今者义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请太后。
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
躬窃闵然不敏。
”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易容者。
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
”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
”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范雎谢曰:“非敢然也。
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
若是者,交疏也。
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
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
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
今臣,?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
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
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贤而死,乌获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
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
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水,无以饵其口,坐行蒲伏,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庐为霸。
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
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漆身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范雎说秦王读后感
范雎说秦王读后感《范雎说秦王》这篇文章,读来真是令人感慨万千。
范雎此人,那可真是有勇有谋。
在面对秦王的时候,他不卑不亢,凭借着自己的口才和智慧,一步步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文中范雎的言辞犀利而又精准,他对局势的分析清晰透彻,让我仿佛看到了那个紧张而又充满智慧碰撞的场景。
他深知在君王面前说话需要万分谨慎,一个不小心可能就会脑袋搬家,但他依然勇敢地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就说咱自己的生活中吧,其实也常常会有需要像范雎这样勇敢表达自己的时候。
我想起了自己曾经参加过的一次工作会议。
那时候,公司正在讨论一个重要的项目方案,领导让大家各抒己见。
一开始,大家都有点畏手畏脚,谁也不敢先开口,生怕说错话。
我心里其实有一些想法,可看着那严肃的气氛,也犹豫了起来。
但是,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讨论陷入了僵局,领导的脸色也越来越不好看。
我一咬牙,心一横,决定像范雎那样勇敢地站出来。
我清了清嗓子,说道:“领导,我来说说我的想法。
” 这一开口,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我身上,我心里那个紧张啊,简直像揣了个小兔子,怦怦直跳。
我先是分析了一下目前方案的优点,然后话锋一转,指出了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就比如说这个预算分配吧,我觉得在某些方面可能过于保守,会影响项目的推进速度。
还有人员安排这块,有的同事擅长的领域没有被充分发挥,反而去做了不太熟悉的工作,这可能会降低效率。
” 我一边说着,一边偷偷观察领导的脸色,心里直打鼓。
没想到,领导听着听着,表情渐渐缓和了下来,还不时地点点头。
等我说完,他居然带头鼓起了掌,说:“不错不错,能提出这些问题,说明是认真思考过的。
” 那一刻,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就像大热天吃了根冰棍儿,爽到了心里头。
从那以后,我在公司里也渐渐有了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工作也越来越顺利。
再回过头来看范雎,他可比我厉害多了。
他面对的是秦王啊,那压力得有多大。
但他凭借着自己的本事,成功地引起了秦王的重视,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抱负。
读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无论是在古代的朝堂之上,还是在如今的工作生活中,勇敢且有策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多么重要。
范雎说秦王原文及翻译
范雎说秦王原文及翻译导语:范雎说秦,据《史记》记载,范雎随秦使王稽由魏人秦后,并没有引起昭王的特别重视,昭王并没有立即召见他。
为了能使自己的治国才能得以早日施展,范雎不得已给昭王写了封上书,向昭王自荐,并希望他能召见自己,以便进一步陈述自己的治国谋略。
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范雎说秦王原文及翻译。
欢迎阅读!范雎说秦王原文:范雎至秦,王庭迎,谓范雎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
今者义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请太后。
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
躬窃闵然不敏。
”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
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
”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
”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范雎谢曰:“非敢然也。
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
若是者,交疏也。
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
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
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
今臣,羇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
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
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贤而死,乌获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
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
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蔆水,无以饵其口,坐行蒲伏,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庐为霸。
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
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漆身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范雎说秦王原文翻译
范雎说秦王原文翻译范雎至,秦王庭迎范雎,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
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进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
”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
”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范雎胡曰:“非敢然也。
臣闻始时吕尚之突遇文王也,身兼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若是者,交疏也。
已一说之侧为太师,有载与俱归者,其言浅也。
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
即使文王奏吕望而弗与深言,就是周并无天子之德,而文、武并无与成其王也。
今臣羁旅之臣也,缴不善王,而所愿陈者,皆殷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请为陈臣之陋忠,而未明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默然者,就是也。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
言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于畏也。
大王信行臣之言,死去无法为臣患,亡无法为臣弊,漆身而为厉,被播发而为狂,无法为臣奸。
五帝之圣而死去,三王之仁而死去。
五伯之贤而死去,乌获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
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
处必然之势,可以鲜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有载而出来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蓤水,无以饵其口,膝行蒲服,乞食于吴市,卒启吴国,阖庐为霸。
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而今,就是臣说道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直奔舆,漆身而为厉,被播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
使臣得同行于箕子、直奔舆,漆身可以迁调所贤之主,就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去之后,天下见到臣君臣而身蹶也,因以杜口裹足,莫肯即为秦耳。
之者上畏太后之汪,下惑奸臣之态,位居浅宫之中,痴保傅之手,终身闇惑,并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贫危,此臣之所恐耳。
若夫穷辱之事,丧生之患,臣弗敢于畏也。
臣死去而秦治,贤于生也。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
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
范雎说秦王(选自《战国策·秦策三》)原文-古文观止
范雎说秦王(选自《战国策·秦策三》)原文-古文观止范雎说秦王(选自《战国策·秦策三》)原文经典古文范雎说秦王(选自《战国策·秦策三》)范雎至,秦王庭迎范雎,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①。
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②。
秦王跪而进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③。
”有间,秦王复请。
范雎曰:“唯唯。
”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④”范雎谢曰:“非敢然也。
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
若是者,交疏也⑤。
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⑥。
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
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⑦。
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⑧。
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
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⑨。
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⑩。
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霸之贤而死,乌获之力而死,奔、育之勇而死。
死者,人之所必不免,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菱水,无以餬其口,膝行蒲伏,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闾为霸{11}。
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12}。
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蹷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向秦耳{13}。
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暗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14}。
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
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059范雎说秦王 古文观止系列 深度赏析
贰
昭
秦昭王,嬴姓,赵氏,名则,一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是中国历史上 在位时间较长的国君之一,在位五十六年间,发生了著名的伊阙之战,五国伐齐,鄢 郢之战,华阳之战和长平之战。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与大力士孟说在洛阳周王室的太庙比赛举龙文赤鼎,不幸胫骨被 砸断而死。在赵武灵王簇拥下,迎立在燕国为质的公子稷为秦王,是为秦昭襄王,又 称秦昭王。这时昭王年少,母宣太后听政,以魏冉为将军。公元前304年,年满二十二 岁的秦昭襄王在举行冠礼后开始亲自处理决策国事。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当时被称为四贵的穰侯魏冉、华阳君芈戎、泾阳君公子芾、高陵 君公子悝擅权,出现了私家财富重于秦王室的局面,昭王听从魏人范雎的建议,收回 宣太后的干政权,驱逐四贵,拜范雎为相,采用范雎所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奠定了 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 秦昭襄王在位期间任用白起为将军,先后战胜三晋、齐国、楚国,攻取魏国的河东郡 和南阳郡、楚国的黔中郡和郢都。发动长平之战,大胜赵军。攻陷东周王都洛邑,俘 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结束周朝八百年统治。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昭襄王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葬于秦东陵。
士人阶层在当时和后世还有点区别 ➢ 第一个就是“游”。士人们常常从一个诸侯国到另一个诸侯国活动,以获取富贵。只要有君主赏识,出仕并
没有国别的限制,完全可能方才还在母国服务,转身就去原来的敌国,条件很宽松,没有或很少有歧视异 邦学者的行为。即使孔子、孟子、墨子这种大学者,也带着学生周游列国。这与当时列国争雄,需要抢夺 人才有关。 ➢ 第二,追求人格平等。春秋末期战国初期以前,士人大多是低级贵族乃至平民甚至可能是奴隶等“贱民”, 春秋末年以后,对士的需求和依赖使士人的地位提高,他们对时势有自己的分析和思想,要通过君主将自 己的政治理想实现,这种自觉的行为与以前俯首听命大不相同。 ➢ 第三,不掩饰重利的价值观。很多策士的社会地位普遍不高,甚至有些十分贫穷。这部分策士进入策士行 列不可避免地以追求较高的待遇,较高的社会地位为目的,带有强烈的功利性心理。苏秦就表示“安有说人 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他的人生目标很明确,就是追求权势富贵。像《东周·东周欲为 稻》,苏秦两边劝,最后“苏子亦得两国之金也”,苏秦既没有忠于东周,也没有为西周着想,完全从自己 的利益出发。这次的计谋只是暂时解决了问题而已,并没有考虑之后西周再利用水控制东周该怎么办。他 只是两面陈说利益,自己从中渔利。等到苏秦挂六国相印后更是直接感慨“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忽乎 哉”,这种对追求利益的赤裸裸的表达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礼乐制度下的规范和道德,更不见容于后来大行其 道的儒家。 ➢ 第四,有自己的道德底线。纵横家中不乏“朝秦暮楚”者,也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更有鲁仲连这种淡漠名利 高洁不群的,在《赵三·秦围赵之邯郸》中,当秦军围困赵国国都邯郸时,鲁仲连到处奔走游说,解除了赵 国之难,赵国解围之后,赵国君主要封赏鲁仲连,可鲁仲连却再三辞让,“终身不复见”。即使出了名反复 无常的张仪为报苏秦对自己事业的谋划帮助,也会发誓说“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 ➢ 第五,身体力行。战国的“诸子”大多属于坐而论道,惟有纵横家把他们的主张彻底地贯彻到实践中当中, 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战国时期“其实也就是纵横家的时代”。
[古诗文阅读]战国策《范雎说秦王》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yuèdú)]战国策《范雎说秦王》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xià mian)文言文,完成8—9题范雎说秦王范雎至,秦王庭迎范雎,敬执宾主(bīnzhǔ)之礼,范雎辞让。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
秦王屏左右(zuǒyòu),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进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
”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
”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范雎谢曰:“非敢然也。
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若是者,交疏也。
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
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
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
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答者,是也。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
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
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
五伯之贤而死,乌获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
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
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蓤水,无以饵其口,膝行蒲服,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庐为霸。
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wúyì)于殷、楚。
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漆身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因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闇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
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
文言文阅读:《战国策-秦策-范雎至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战国策·秦策·范雎至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 题。
范雎至秦,王庭迎,敬执宾主之礼。
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
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
”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
”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范雎谢曰:“非敢然也。
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
若是者,交疏也。
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
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
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
愿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也。
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
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漆身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灭覆,小者身以孤危。
..之手,终身暗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
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
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
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B.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C.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D.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蹶,跌倒、绊倒,也指竭尽,文中指跌倒,与成语“一蹶不振”的“蹶”意思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雎说秦王》古文赏析【作品介绍】《范雎说秦王》讲的是老谋深算的范雎初入秦国就看准了权相魏冉的位置。
为了达到出人头地的目的,他利用秦国宫廷矛盾,抓住秦昭襄王急欲摆脱外戚制约的心理,不惜离间他人骨肉,用危言耸听的言辞,鼓动秦昭襄王发难。
昭王初见范雎时,昭王执礼甚恭,范雎试探再三,然后进说的情景。
后来,秦王毅然废太后,逐穰侯,用范雎为相,封为应侯。
【原文】范雎说秦王出处:《战国策·秦策五》范雎至秦,王庭迎(1),敬执宾主之礼。
范雎辞让。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
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2)?”范雎曰:“唯唯。
”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
”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3):“先生不幸教寡人乎?”范雎谢曰:“非敢然也。
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4),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
若是者,交疏也。
已一说而立为太师(5),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
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6)。
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
今臣,羇旅之臣也(7),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8),处人骨肉之间(9)。
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
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10),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五帝之圣而死(11),三王之仁而死(12),五伯之贤而死(13),乌获之力而死(14),奔、育之勇焉而死(15)。
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
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16),夜行而昼伏,至于蔆水(17),无以饵其口,坐行蒲服(18),乞食于吴市(19),卒兴吴国,阖庐为霸(20)。
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接舆(21),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
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漆身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22),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足下上畏太后之严(23),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24),终身闇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25),小者身以孤危。
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
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生(26),而存先王之庙也。
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
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
”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注释】(1)庭:指宫廷。
旧本《古文观止》此句作“王庭迎范雎”。
按原文“王庭迎”下无“范雎”二字,本篇从原文。
(2)幸:表示尊敬对方的用语。
寡人:古代诸侯向下的自称。
即所谓自谦是“寡德之人”。
(3)跽:古人席地而坐,姿势是双膝着地,臀部坐在自己脚跟上。
“跽”是双膝仍然着地,而把上身挺直起来;是一种表示恭敬,有所请求的姿势。
也称为长跪。
(4)吕尚: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太公望。
博闻多谋,处殷之末世,不得志,垂钓于渭水之阳,后遇文王辅周灭殷。
文王:姬姓,名昌,生前称周西伯或西伯昌,武王灭殷后追谥文王。
遇吕尚于渭水北岸。
(5)太师:商周之际高级武官名,军队的最高统帅。
与后世作为太子的辅导官或乐师的“太师”,名同实异。
(6)擅天下:拥有天下。
按文王生前未及“擅天下”,也未“身立为帝王”。
这里是合文王、武王二人笼统言之。
(7)羇(jī机)旅:作客他乡。
(8)匡君:纠正君王的偏差错误。
(9)骨肉:这里指宣太后与秦昭王的母子关系。
(10)厉:借作“癞”。
(11)五帝: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史记》据《世本》、《大戴礼》定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12)三王:指夏、商、周三代的开创者夏禹、商汤、周文王武王。
(13)五伯:即春秋五霸。
本文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14)乌获:秦国力士,传说能举千钧之重。
秦武王爱好举重,所以宠用乌获等力士,乌获位至大官,年至八十余岁。
(15)奔、育:孟奔(一作贲)、夏育。
战国时卫人(一说齐人)。
据说孟贲能生拔牛角,夏育能力举千钧,都为秦武王所用。
(16)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春秋楚人。
楚平王杀其父兄伍奢及伍尚,子胥逃奔郑,又奔吴,帮助吴王阖闾即位并成就霸业。
橐(tuó驼):袋子。
昭关:春秋时楚吴两国交通要冲,地在今安徽含山县北。
伍子胥逃离楚国,入吴途中经此。
(17)蔆水:即溧水,在今江苏省西南部,邻近安徽省。
(18)蒲服:同“匍匐”。
(19)吴市:今江苏溧阳。
《吴越春秋》卷三:“(子胥)至吴,疾于中道,乞食溧阳。
”(20)阖庐:吴王阖闾,前514前496年在位。
参见《吴子使札来聘》注(14)。
(21)箕子:商纣王的叔父,封于箕(今山西太谷东北)。
因谏纣王而被囚禁。
武王克殷,才得到释放。
接舆:春秋楚隐士,人称楚狂,曾唱《凤兮》歌讽劝孔子避世隐居。
据史籍记载,箕子、接舆都曾佯狂,但未见有“漆身为厉”的事。
(22)蹶:跌倒。
(23)太后:指秦昭王之母宣太后,姓芈。
秦武王举鼎膝部骨折而死,子昭王即位才十九岁,尚未行冠礼,宣太后掌握实权。
(24)保傅:太保、太傅。
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这里泛指辅佐国王的大臣。
(25)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等祭祀祖宗的处所,引申为王室的代称。
(26)慁(hùn混):打扰,烦劳。
【译文】范雎来到秦国,秦昭王在宫庭里迎接,恭敬地执行宾主的礼节。
范雎表示辞让。
这一天接见范雎,看到那场面的人无不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秦王屏退左右的人,宫中没有别人了,秦王跪着请求说:“先生拿什么来赐教寡人?”范雎说:“对,对。
”过了一会儿,秦王再次请求,范雎说:“对,对。
”象这样有三次了。
秦王长跪着说:“先生不肯赐教寡人吗?”范雎表示歉意说:“不是臣子敢这样啊。
臣子听说当初吕尚遇到文王的时候,身分只是个渔父,在渭水北岸垂钓罢了。
象这种情况,关系可说是生疏的。
结果一谈就任他做太师,请他同车一起回去,这是他们交谈得深啊。
所以文王果真得到吕尚为他建立的功勋,终于据有天下而自身成了帝王。
假如文王因为跟吕望生疏而不跟他深谈,这样周就没有天子的德行,文王、武王也就不能成为王了。
现在臣子是个客处他乡的人,与大王关系疏远,而所想要面陈的,又都是纠正国君偏差错失的事。
处在人家骨肉之间,臣子愿意献上一片浅陋的忠诚,却不知大王的心意如何,所以大王连问三次而不回答,就是这个原因。
臣子并非有什么害怕而不敢说,即使知道今天说在前面,明天受死刑在后面,然而臣子也不敢害怕。
大王真能实行臣子的话,死不足成为臣子的祸殃,流亡不足成为臣子的忧虑,浑身涂漆象生癞疮,披头散发装作发狂,不足成为臣子的耻辱。
五帝这样的圣人要死,三王这样的仁人要死,五伯这样的贤人要死,乌获这样的力士要死,孟奔、夏育这样的勇士要死。
死,是人无法逃避的。
处在难免一死的形势下,可以对秦国稍为有些益处,这就是臣子最大的希望了,臣子还担心什么呢?伍子胥藏在袋子里混出昭关,夜间赶路,白天隐蔽,到了蔆水,没东西可吃,坐着走,爬着行,在吴市讨饭,最后振兴了吴国,吴王阖庐成为霸主。
假如臣子进献谋略能象伍子胥那样,就是把我禁闭起来,终身不再见大王,只要臣子的主张实行了,臣子忧虑什么呢?箕子、接舆他们,浑身涂漆象生癞疮,披头散发装作发狂,可是对殷朝、楚国并无好处。
假如臣子可以跟箕子、接舆有相同的行为,浑身涂漆能对我认为贤明的君主有所帮助,这就是臣子最大的荣耀了,臣子又有什么耻辱呢?臣子所怕的,只怕臣子死了以后,天下人看到臣子尽了忠而身体倒下,从此锁住了嘴,裹住了脚,没有人再愿到秦国来罢了。
大王上怕太后的严厉,下受奸臣的伪装迷惑,居住在深宫之中,离不开辅臣的手,终身受到蒙蔽,没法洞察奸佞,大则王室覆灭,小则自身陷于孤立危险的境地。
这才是臣子所怕的!至于那些被困受辱的事,死刑流亡的祸殃,臣子不敢害怕。
臣子死了而秦国能够治理好,比活着更有意义。
”秦王直跪着说:“先生这是什么话!秦国远离中原,僻处西方,寡人又笨拙而不贤明,先生竟能光临此地,这是上天要寡人来烦劳先生,从而使先王的宗庙得以保存啊。
寡人能够受到先生的教诲,这是上天赐恩于先王而不抛弃他的儿子啊。
先生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事不论大小,上到太后,下到大臣,希望先生全都教导寡人,不要怀疑寡人啊。
”范雎向秦王拜了两拜,秦王也向范雎拜了两拜。
(王维堤)【解析】范雎(jū,居),字叔,是战国末期魏国人,先秦时期著名的谋士,秦统一六国的重要奠基人。
史料上没有记载范雎的出生时间和出生地。
据说,范雎是士会的六世孙。
但是,范雎生活在战国末期,和士会生活的时代相差了近三百年,而且从士会到范雎没有详细的世系关系流传,所以很难确定范雎是士会的第几代后人。
范雎生活的魏国,是从晋国分裂出来的一个诸侯国,和范氏后人逃往的齐国相邻。
而范氏始祖士会获得的封地“范”,此时就在魏国境内。
所以,范雎是士会后人的说法,从逻辑上讲,并不牵强。
范雎出生时,范氏家族早已经失去了在晋国的显赫地位,不得不过着清贫的生活。
出身在这样一个家族中的范雎,虽然有鸿鹄之志,却不可能有足够的资金去周游列国游说诸侯,也没有位居高位的亲友替他引荐,几乎找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
最终,范雎只好投身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寻找出人头地的机会。
范雎虽然有治国安邦之能,却是明珠暗投,因为他所投奔的魏国中大夫须贾不仅无大夫水准,更是气量狭小。
在范雎投奔须贾门下不久,须贾奉魏昭王之命出使齐国。
这次出使齐国,给范雎提供了一个崭露头脚的机会,也几乎给范雎惹来了一场杀身之祸。
范雎和须贾出使齐国的时候,齐强魏弱,而魏国在此之前曾经联合燕、赵、楚、韩四国联合讨伐齐国。
此次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本来就有与齐国议和修好的意思。
为了在与魏国的谈判中占据主动,齐襄王有意冷落须贾和范雎这两位魏国的使臣,连续几个月都没有召见他们。
就在须贾郁闷之际,齐襄王召见了他们,态度却非常粗暴,齐王责问魏国使节,既然魏国联合四国共同讨伐齐国,为何如今又派人前来议和?魏国如此的反复无常,哪里还有信誉可言?齐襄王甚至还把先王齐泯(mǐn,敏)王之死与魏国联系起来。
齐襄王的咄咄逼人令须贾懦懦无言,无从应对。
这时,身为副使的范雎挺身而出,他不卑不亢,义正辞严地反驳说:先王“骄暴无餍(yan,厌),五国同仇,岂独魏国?今大王光武盖世,应思重振齐桓公、齐威王之余烈”,襄王您是当今仁义之君,所以才有今天齐国的国富民强,如果您斤斤计较先王的恩恩怨怨,但知责人而不知自责,恐怕又要重蹈齐泯王的覆辙了。
范雎鞭辟入理的雄辩触动了齐襄王,他不仅没有责备范雎,反而派人游说范雎留在齐国,为齐国效力,齐王一定“以客卿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