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方法论的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解读
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方法探析
教育研究方法 , 精彩展现 了多学科研 究方法 的妙处 。它 与一 些较为 微观 的研 究方法 不 同, 是从 各学 科 的观 就 点、 方法考察高 等教育 , 即应用多学科的知识 、 原理来解 决、 解释或解读高等教育领域 中的现象 、 问题 。 多学科研 究, 既可 以把 高等教育作 为一个整体来研 究 , 也可 以只
[ 关键词 ] 高等教育; 多学科研 究方 法; 高等教育 学 [ 中图分类号] G4 [ 4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 1 0 —7 7 (0 8 0  ̄O 0 - 0 0 1 0 0 20 ) 4 1 0 3
随着高等教育 的发展, 2 世纪 5 年代开始 , 从 o 0 高等 教育研究者意识到 : 高等教 育各方面的问题是如此之 “ 多, 又如此多 样化 , 任何一位研 究者都难 以孤军作 战。 ” 于是 , 高校教育 研究者 们开始求 助于多学科 的方法 , 掀
一
就最 能体 现某学科观点 的某个高等教 育问题作深入探
讨。
而潘懋 元教 授主 编的 《 多学 科观 点 的高 等教 育研
究》 同样采用 了多学科的观点 , 在书中的诸多章节中, 既
有从某一 学科探讨和提 出高等教育发 展的新 问题或特 殊 问题 , 有从不同学科研 究相同的高 等教育 问题 , 也 进 而加深对 社 会分层与高等教育机会的关系 , 高等教育促进社会流动 等 问题 ; 经济学的角度 : 从 以人力资本理论 研究高等教 育的经 济效益 ; 从政治学视 角 : 究高等教 育管 理 中合 研 理 的权力 结构 ; 从文化学视 角 : 究高等教 育与文化传 研 承和创新 的关系 ; 以心理学 的观点 : 研究高 等教育改革 中的心理 冲突与心理适应 ; 以哲学的观 点 : 人与社会 从 两个方面研 究高等教育 的理念 ; 等等 。也同时可 以分别 从社会学 、 经济学 、 政治学 、 文化学 、 心理学 、 哲学的视角 来研究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 问题 。
高等教育研究困境下的多学科观点
一
熏 .
育 的基本工 具 , 管这个 科学 是历史 学 、 济学 或政 不 经 治 学 , 是 其 他 社 会 科 学 , 给 我 们 提 供 了 考 察 世 界 还 都
、
困境 中多学 科观 — _ 点的诉 求
j
的 方 法 , 们 可 以 把 它 应 用 到 高 等 教 育 部 门 ” 想 我 思
有 高 等 教 育 研 究 学 科 于 18 9 3年 被 国务 院 学 位 委 上 , 计 划 地 进 行 一 系 列 的 理 论 与 实 际结 合 的 研 究 ,
以 员会 列 入 学 科 专 业 目 录 , 定 为 教 育 科 学 的 二 级 学 做 好 理 论 准 备 和 方 法 论 准 备 , 图 逐 步 向 学 科 建 设 确
二、 多学科 方法 与观 点的 比较
高 等 教育 的 多学 科 研究 方 法 , 高等 教 育研 究 是
面 对 高 等 教 育 研 究 的 现 状 , 懋 元 教 授 深 刻 分 析 了 的 一 个 新 的视 角 和 途 径 。 最 早 在 研 究 方 法 上 取 得 突 潘 高 等 教 育 研 究 学 科 建 立 困 境 的 形 成 原 因 , 为 学 科 破 的是 伯 顿 ・克 拉 克 (  ̄ n R ・c ak 他 于 1 8 认 Bu o lr ), 94
维普资讯
2 鬻黼 2
20 08年筹4期
困 境 节∞ 多掌 科 观
起淹一 j I 曩 l 。。 | |
【 摘
要 】 潘懋元先 生的《 多学科观点 的高等教 育研 究》 书, 一 受伯顿 ・ 克拉克 思想 的启发 , 图从 历 史学、 企
高 理 论 能 从 某 一 点 上 深 入 到 高 等 教 育 的 内在 实 质 而 不 科 性 质 看 是 一 门多 学 科 交 叉 的 教 育 科 学 , 等 教 育 的基本 理论涉 及多 种学科 领域 。 是 泛 泛 而 谈 , 的 科 学 性 能 经 得 起 实 践 的 检 验 和 时 它 间的考验 ; 次 , 要 运用 科 学 的 方法 论 , 之 能综 再 还 使 合 已有 的 抽 象 的 理 论 , 从 抽 象 到 具 体 , 成 严 谨 并 形 的 、 充 分 反 映学 科 自身 内 在 逻 辑 的科 学 体 系 …。 能
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方法之辨
做 多 学 科 研 究 是 现 代 新 兴 交 叉 学 科 广 泛 采 用 的 论 与 实 际 结 合 的 研 究 、 好 理 论 准 备 和 方 法 论 准 备 , ”- 研 究 路 径 。 由于 学 科 建 设 和 研 究 的 需 要 , 等 教 育 逐 步 向 学 科 建 设 的 目标 逼 近 。 - 高
… 临 渊 羡 鱼 , 如 退 而 结 网 ’ 为 了 建 构 高 等 教 育 等 教 育 的 多 学 科 研 究 方 法 一 说 。 概 而 论 之 , 此 方 不 。 对
学科理 论体 系 , 们 在 研 究 高 等 教 育 现 实 问 题 ( 法 主要有 如下 几种定 义 。 我 应
的缘 起
在 《 学 科 观 点 的 高 等 教 育 研 究 》的 总 论 中 , 多 潘 高 等 教 育 的教 学 内 容 的 复 杂 性 。 高 等 教 育 的 教 学 内 而 懋 元 先 生 比 较 详 细 地 介 绍 了这 一 非 常 有 价 值 的 研 究 容 由各 种 各 样 的 学 科 组 成 , 这 些 学 科 又 涉 及 到 诸 的 初 衷 。概 括 起 来 主 要 有 两 个 方 面 的 原 因 。 多 邻 近 学 科 和 研 究 领 域 , 令 高 等 教 育 成 为 一 个 多 这
2 8
螽满
20 09卑 第 6期
【 摘 要】 学科建设和应用研究的需要使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成为必须, 多学科研究进而被上升到高等教
育学研 究方法的层 面, 论者们对此方 法的认 同度不一。从 方法论上看 , 多学科研 究方法的表述是 不严格的 , 为研 作
究 方 法 而存 在 缺 乏 说 服 力 , 它更 多的 是 一 种研 究 的 思 维 取 向 或研 究 类 型 。
从文化观点看高等教育——解读《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
142从文化观点看高等教育——解读《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刘斌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熊伟 江苏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王幸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摘要:英国学者托尼•比彻在书中的《文化的观点》一文中,界定了文化的概念,分析了文化的内在和外在的决定因素、学术文化的若干环境因素、知识的性质及其对学术文化的影响、文化分析方法的范围和局限等。
他为高等教育文化研究拟定了一个分类框架,为我们提供了从文化的角度研究高等教育的新视野。
关键词:高等教育;文化;学科由美国著名学者伯顿•R•克拉克主编的《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是一部研究高等教育系统的经典名著。
其中托尼•比彻从文化的观点对高等教育进行了分析,从学科、学术文化及其环境,知识的性质及其对学术文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同时指出正确的文化分析应该允许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从文化的角度研究高等教育的新视野。
一、文化的概念与理论背景托尼•比彻认为文化联系了共同的思维方式与集体的行为方式、学术探索群体,把哲学分析与现象调查编织在一起对文化研究尤为重要。
文化的基本意义是“智力的发展,心灵的发展”,人类学中则表示生活在共同的环境中,由共同的行为习惯、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的人类群体,同时还包括使人们重视培养社会的人的过程和形式,也可称作支配着社会或社会群体的行为的一系列价值观念、信仰和信条。
他还进一步指出“对事物不抱想当然”的态度是理解文化的重要出发点。
与文化分析的理论背景有联系的领域:第一类研究是对学术生活进行小说式的描述;第二类研究是历史和回忆录;第三类研究以强调约定俗成的东西为特征;第四类作品着眼于面向有知识的公众。
相对于社会的其他组织机构而言,高等教育或大学是一种文化性的存在方式,大学的主流文化是历史的积淀。
诚如哈佛前校长洛韦尔所说:“大学的存在时间超越了任何形式的政府,任何传统、法律的变革和科学思想,因为它满足了人们的永恒需要。
在人类的种种创造中,没有任何东西比大学经受住漫长的、吞没一切的时间历程的考验。
(完整版)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的方法论意义
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的方法论意义当代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变得越来越复杂,进行移植与交叉,通过多学科或跨学科的研究,常常能够获得单一学科研究无法获得的创新成果。
多学科融合或通过跨学科研究问题也是当代科学和技术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方法。
体现了广泛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法。
当代各门科学之间的交叉性越来越大,通过学科之间的交叉往往可以获得新的认识,带来创新。
学科交叉成为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和研究方法。
1.所谓学科交叉方法,就是两门以上的学科之间在面对同一研究对象时,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进行对比研究的方法。
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思考本学科的问题和对象,融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以达到对研究对象的新认识。
2.所谓跨学科方法就是通过多学科的协作共同解决同一问题的方法,跨学科也是一种多学科融合的方法,也可以称为多维融贯的方法。
多学科交叉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是科技创新的源泉,也是学科增长点最重要的来源之一。
进一步增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意识,积极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有效途径,以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学科竞争力。
从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所有学科最初都以混沌不分的形态包含于哲学范畴内,从15世纪末和19世纪初开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若干学科分别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到20世纪上半叶,最终在大学中确立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若干经典学科独立的学科地位。
学科的分化是学术研究深入和细化的必然结果,也有效地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但是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由于研究一些复杂的问题需要多个学科的知识,学科发展又出现了融合的趋势,传统经典学科间的界限被不断打破,学科的边界被重新划分,一些交叉学科(如物理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如女性研究、城市研究、脑科学研究)开始大量出现,并且在大学中也逐渐确立了学科的合法性。
可见学科的发展从“合”到“分”,现在正在走向新一轮的“合”。
两个“合”的含义迥然不同,前者是混沌不分的含义;后者是学科融合的含义,即在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活动。
从“多学科”研究走向“跨学科”研究高等教育学科的方法论转向
从“多学科”研究走向“跨学科”研究高等教育学科的方法论转向1. 本文概述随着知识体系的不断扩展和深化,高等教育学科的研究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多学科”研究方法,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不同学科间的交流和对话,但其局限性也日益凸显。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高等教育学科研究的方法论转向,即从“多学科”研究走向“跨学科”研究。
本文首先分析了多学科研究在高等教育学科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接着阐述了跨学科研究的概念、特点及其在高等教育学科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文探讨了实现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和途径,包括构建跨学科研究框架、促进学科间的深度合作、以及培养具有跨学科素养的研究者。
本文总结了跨学科研究对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意义,并展望了未来高等教育学科研究的发展趋势。
2. 多学科研究方法在高等教育学科中的应用与局限多学科研究方法在高等教育学科中的应用历史悠久且广泛,其核心在于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审视和分析高等教育现象。
这种方法的应用,既展示了多角度分析的丰富性,也暴露了一些局限性。
课程设计与开发: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形成了多元化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育政策分析: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结合,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评估提供了更全面的视角。
学生发展研究: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的交叉,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成长轨迹。
教育技术研究:技术专家、教育学者、心理学家等多学科合作,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学科之间的壁垒:不同学科之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差异较大,导致在实际研究中难以实现真正的融合。
研究结果的碎片化:多学科研究往往导致研究结果的碎片化,难以形成统一的理论框架。
研究资源的分散:多学科研究需要整合不同学科的资源,这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面临协调和资源分配的难题。
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多学科研究可能过于注重理论层面的探讨,而忽视了对实际教育问题的解决。
鉴于多学科研究方法在高等教育学科中的局限性,转向跨学科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作为方法论的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解读
高 教 研 究
M oDERN DUCAT1 E 0N CI S ENC E
2 0 第 5期 1 2年
作为方法论的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解读
包水梅
[ 摘
要 ] 在 把 握 高等 教 育 现 象 的 特 殊 性 的 基 础 上 ,把 相 关 学科 的 研 究 范 式 用作 方 法 和 工 具 采 分 析 、
些 什 么 的 理 论 。方 法 论 的 性 质 是 一 般 性 的 ,通 常 不
生 主编 了 《 多学科 观点 的高等 教育研 究 》一书 ,指
出 :“ 高等 教育 学 的独 特 的研 究 方 法可 能 就 是多 学 科 研究方 法 ” 《 等 教 育 新 论 —— 多 学 科 的研 ②。 高 究 》和 《 多学 科观 点 的高等教 育研究 》推动 了我 国 高 等教 育 多学 科 研 究 的 积 极 发 展 。特 别 是 自 2 0 01
[ 键 词 ] 多学 科 研 究 方 法论 内涵 特 征 价 值 困境 关
[ 中图 分 类 号 ]G60 [ 献 标 识 码 ]A [ 章 编 号 ] 10 5 4 (0 2 5 0 1 7 4 文 文 0 5 8 3 2 1 )O —0 0 —0
[ 者 简 介 ] 包水 梅 ,厦 门大 学 教 育研 究 院 博 士 ( 建 厦 门 3 1 0 ) 作 福 6 0 5
18 9 8年 ,美 国著 名 的 高 等 教 育 专 家 伯 顿 ・克
一
拉 克 所 著 “ eset e n hg e d ct n— P rp ci s o ih r e u ai v o
eg tds il a y a d c mp rtv iws 一 书 的 ih icpi r n o a aie v e ” n
高等教育研究:多学科的角度
况新变化 , 从高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的建设角度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和看法。因而 《 多学科 》不只
维普资讯
第3卷 第1 0 期学 版
)
V l3 N o l b 0 Fb 20 e. 08
J oURNAL OFNl NGBO UNI VERS TY ( I EDUCA oN EDl oN Tl Tl
世 界高等 教育 的改革 和发 展 以及诸 如 高等教 育 可持续 发展 观 、高等教 育在 知识经 济时 代面 临的挑 战
和对策等 等一些 新 的理念 :而且该 书的作者 除 了法 罔 、巴西 各一 人 ,主要 是美 、英两 国专 家 。它 的 内容 只局 限于 几个发达 周家 的传统 理念 和知 识经验 ,对 发展 中 国家尤其 是 中围很 少提及 。同时书 中
的许 多观 点是在 研究西 方工业 国家高等 教育 的基础 上得 出 的归纳性 结论 。南于社会性 质 不 同 。国情
收 稿 日期 : 20 —0 —0 07 7 3
作者简介:博 凰 (9 6 。女 ,江两 安人 ,海南范大学教 务处讲师 ,厦 门大学教育研 究院博士研究生 17 -)
维普资讯
育学 的观点 虽然 两书都 是 主编者 汇集多 位在 相关学 科领域 或 研究 方 向中具有 特长 的学者 的成果 而 形成 的 ,但 各种学科 的观 点 的排 列具 有一 定 的次序性 ,具 体的 内容也 均体 现 出 自含性 和相 融性 ,冈
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中的历史研究探微
高 等教育 系统与社 会各个 系统 的外部 关系上 ,或从 高 等教育各 个专业 的内部 关 系上 ,都 有必要从 不 同
高等教育 ” ③,然 后 由伯 顿 ・克 拉 克 教 授 站在 高 等 教 育研究 的立场 上对这 八 种观 点进 行 总结 , “ 明 指 这些 观点 怎样导致 产生一 个更大 的联 系而不是 离析
我们 这里仅 对历史 的观点进 行解读 ,希 望能对 我国 高等 教育 的历史研 究得 出一些启示 。
18 9 4年 出 版 的 由 高 等 教 育 研 究 专 家 伯 顿 ・克
拉 克教 授 主 编 的 《 等 教 育 新 论— — 多 学科 的 研 高 究 》一书首先 提 出了高等 教育研究 的新视 角—— 多 学科研 究 ,这 种新 的研究 视角开创 了国际高等教 育 研究 的新局 面 ,专 家们预 言 ,十 年 以后西 方高等 教 育将 出现复兴 ,需要 对高 等教育进 行深入 的 、多 学 科 的、跨 国 的研 究∞。随 着 1 8 9 8年 该 书 中译 本 的
科 相 比 ,历 史 学 是 一 门 题 材 广 泛 、 方 法 多 样 的 学
科 。……历史学 家们 常常必 须闯进 其他学科 领域 中 去 ,利用 它 们 的研 究 成 果 与方 法 为 自己 的研 究 服
的高等 教育研究 》一 书的 出版 ,多学科研究 作为 高 等教育 研究 的方 法论 已经 为广大 中国高等 教育理论 研究者 和实践探 索者们 所接受 ,逐渐 成为 高等教育 研究 的主流范式 ②。 《 等 教育 新 论 》一 书 分别 从 高
文化 、科学 与高等 教育 ,八 种观 点最后 都导 向 “ 政 策” 和 “ 理 ” 管 。本 书 内容 纷 繁 复 杂 、观 点 新 颖 ,
高等教育视野中多学科研究的三个问题
到多学 科研 究 的内涵 , 究 者 才 可 能正 本 清 源 , 自 统 计 法 , 等 , 些研 究方法 具有 独特 的判断 、 研 为 等 这 分析 问
己的研 究实 践找 到相应 的理论 支撑 。但 是 , 现实 情 题 的视角 、 从 工具 和手 段 。在 高 等 教育 研 究 中 , 理 借 合 况 来看 , 于何为 高等 教育 视 野 中 的多 学科 研 究 , 对 研 鉴 这 些独特 的研究 方 法 , 恰如 开辟 了一条 条认识 高等 究 者们 依然 是见 仁 见智 , 说 纷 纭 。概 而 述 之 , 学 教育 问题 的蹊径 , 促使 我 们 更 全 面 、 深 刻 地理 解 众 有 可 更
1 3 6 / .sn 1 7 0. 9 3 j is .6 1—6 6 2 0 . 2 0 3 0 X. 0 9 0 . 0
20 0 9年 4月 第 2 8卷
第 2期
理 工 高 教 研 究
J un l f g e d c t n u c ne o ra o h r u a o i c &T cn l y Hi E i iS e eh o g o
式, “ 其 年轻 ” 意 味着不 确 定性 和不 成熟 性 。 当前 , 学 科 的影响 和渗透 应该 是全方 位 的 , 性 既可能 是知识 层
在 多学科 研究 的实践 进 程 中 , 确实 还存 在着 概念 混 面 的 , 可 以 是 方 法 层 面 的 。 所 以 , “ 重 含 义 说 ” 也 也 以 双
Vo , 8 No 2 l2 , Ap i 20 9 rl 0
高等 教 育视 野 中 多学 科 研 究 的 三个 问题
曹如 军
( 门大 学 , 厦 福建 厦 门 3 10 ) 6 0 5
多学科交叉与融贯的方法论意义
多学科交叉与融贯的方法论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挑战需要综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多学科交叉与融贯的方法论应运而生,它在各个学科之间建立联系和合作,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本文将探讨多学科交叉与融贯的方法论的意义。
多学科交叉与融贯的方法论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不同学科之间往往存在着相互独立的研究领域和方法论,而这些独立的研究领域和方法论之间往往存在着交叉点和相互影响。
通过多学科交叉与融贯的方法论,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研究者聚集在一起,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从而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速科学研究的进展。
多学科交叉与融贯的方法论可以促进创新和突破。
传统的学科划分往往限制了研究者的思维和视野,使得他们难以突破自己学科的边界。
而多学科交叉与融贯的方法论可以打破这种限制,引入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激发研究者的创新思维,从而促进科学研究的突破和创新。
第三,多学科交叉与融贯的方法论可以提升问题解决的效率和精度。
复杂问题往往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单一学科的研究者往往难以全面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
而多学科交叉与融贯的方法论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更加全面和综合的解决方案,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精度。
第四,多学科交叉与融贯的方法论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学科教育中,学生往往只接触到单一学科的知识和方法,难以全面了解和应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而多学科交叉与融贯的方法论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多学科交叉与融贯的方法论可以推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传统的学科划分往往限制了学科的发展和进步,使得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局限在自身的边界之内。
而多学科交叉与融贯的方法论可以打破学科的边界,引入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为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以“组织的观点”浅析高等教育系统——读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有感
以“组织的观点”浅析高等教育系统———读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有感刘明维梁勇(通讯作者)(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092)【摘要】本文基于高等教育经典名著《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沿着伯顿·R ·克拉克的视角,以组织的观点对高等教育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形态、协调机制和变革方式等做进行解析,将高等教育系统的组织权力和总体矩阵直观简明地呈现出来,并从中得出启示。
【关键词】高等教育组织;矩阵;协调;变革【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2014年教育科研一般项目(2014Y653)。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07-02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著名学者伯顿·R ·克拉克主编的《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是一部研究高等教育系统的经典名著。
作者从历史的、经济的、政治的、组织的、文化的观点等八个视角对高等教育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阐述,使我们对高等教育系统的独特性和复杂性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其中,克拉克从组织的观点阐述了高等教育系统的构成要素、变革方式和协调机制。
一、用“组织的观点”分析高等教育系统的缘由组织分析理论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社会学学科研究领域,被广泛应用于企业、事业单位和医院等各种机构进行研究。
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及企业管理和政府机构的分析家们都纷纷撰文阐述组织的理论。
到20世纪70年代,学者们开始用组织的观点分析高等教育系统。
组织的观点作为一种一般的方法颇受人们青睐,很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和理解。
其次,以组织的观点探讨高等教育系统,和其他章节的历史的观点、政治的观点、经济的观点、科学的观点等相辅相成。
此外,从组织角度进行研究,通过确定组织的重要内部特征,把组织的主要特征纳入统一的结构中去,对用其他观点研究高等教育的人提供了有用的帮助。
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中的隐喻分析
在 中国 高等教 育研 究 中 , 多学 科研 究是 近年 来 的一 个热 点 。有 的视 其 为高 等 教 育 的研 究 领域 , 的视其 为高 等教 育研 究 的方法 论 , 有 因而 出现 了学科 性视 角与 方法 论视 角之 争 。前 者 又 因立 场 的不 同 , 区分 为 多学科 研究 高等 教育 和高 等教 育 的多学科 研 究 ; 者又 区分 为高 等教育 后
等教 育 , 既要看 山 中 , 又要 看 山外 , 就是要 用 系统 的观 点 、 体 的 观点 , 广 泛 的社 会 历 史背 也 整 在 景下看 待 高等教 育学 发展 的各种 问题 。
懋 元先 生在 2 0 0 2年关 于《 多学 科 观 点 的高 等 教育 研 究 》 文 中 , 一 引用 一首 古 诗 作 了 一个 形 象
的 比喻 : 横看 成岭侧 成 峰 , 近 高 低 各 不 同 。不 识 庐 山 真 面 目, 远 只缘 身 在 此 山 中 。提 出 “ 于 对 高 等教 育来 说 , 既要 横 看 , 到它 的逶 迤壮 观 , 看 又要侧 看 , 到它 的千仞 雄姿 ; 看 既要 人 山探宝 , 洞
作 为社会 的一个 子 系统 , 自有 其独 特性 和复 杂性 。作 为社会 的一 个轴 心机 构 , 等教 育今 天 也 高
日益 成为 推动社 会 发展 的动力 站 , 所承 担的 人才 培 养 、 识创 新 和社 会 服 务 的功 能 , 要 建 它 知 都
立在 内部 各 门学科发 展 的基础之 上 , 建立 在形成 合力 培养 专 门人 才 的过 程之 中。 因此 , 究 高 研
(完整版)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的方法论意义
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的方法论意义当代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变得越来越复杂,进行移植与交叉,通过多学科或跨学科的研究,常常能够获得单一学科研究无法获得的创新成果。
多学科融合或通过跨学科研究问题也是当代科学和技术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方法。
体现了广泛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法。
当代各门科学之间的交叉性越来越大,通过学科之间的交叉往往可以获得新的认识,带来创新。
学科交叉成为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和研究方法。
1.所谓学科交叉方法,就是两门以上的学科之间在面对同一研究对象时,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进行对比研究的方法。
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思考本学科的问题和对象,融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以达到对研究对象的新认识。
2.所谓跨学科方法就是通过多学科的协作共同解决同一问题的方法,跨学科也是一种多学科融合的方法,也可以称为多维融贯的方法。
多学科交叉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是科技创新的源泉,也是学科增长点最重要的来源之一。
进一步增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意识,积极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有效途径,以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学科竞争力。
从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所有学科最初都以混沌不分的形态包含于哲学范畴内,从15世纪末和19世纪初开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若干学科分别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到20世纪上半叶,最终在大学中确立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若干经典学科独立的学科地位。
学科的分化是学术研究深入和细化的必然结果,也有效地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但是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由于研究一些复杂的问题需要多个学科的知识,学科发展又出现了融合的趋势,传统经典学科间的界限被不断打破,学科的边界被重新划分,一些交叉学科(如物理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如女性研究、城市研究、脑科学研究)开始大量出现,并且在大学中也逐渐确立了学科的合法性。
可见学科的发展从“合”到“分”,现在正在走向新一轮的“合”。
两个“合”的含义迥然不同,前者是混沌不分的含义;后者是学科融合的含义,即在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活动。
科际整合: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走向
育学专业委员会大力倡 导学科建设 , 并以学科建
不 成熟 导致 以 问题 为 中 心 的研 究 取 向 , 多学 科 的
高等教育研究 日 益兴盛。也正是这种多学科性为 各学科视角的高等教育研究提供了可能 , 多学科 研究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一种重要范式。随着 研究的深入和研究成果 的积累 , 高等教育的多学 科研究呈现出多种形态 , 并开始 出现 了不 同的取
为 ,各门社会科学及其主要 的专业所展开 的广 “ 泛 的观点 , 我们 提供 了 了解 高 等教 育 的基 本工 为 具, 不管这个学科是历史学 、 经济学或政治学 , 还 是其他社会科学 , 都给我们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方 法, 我们 可 以把 它们应 用到 高等教 育部 门” …。 其二 , 是源于潘懋元先生对教育规律 和高等教育 发展 规律 的不 断探 索 , 认 为 教 育是 社 会 大 系统 他
门独立的学科 , 并得到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作
为教育的一个高级层次, 其研究也在不断丰富 , 但 作为一门学科还是存在诸多分歧 , 至今没有 自己
独 特 的研究 方 法 是分 歧 的根 源 之一 。于是 , 于 对
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探索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要
指向。目前 , 高等教育实践性 和高等教育学科 的
V0 . O No 4 11 . De .2 1 C 0 l
文章编 号 -0640 (0 )40 3 — 10 .3 3 2 1 0 — 70 1 4 4
高等教育研究教育学的视角
高等教育研究教育学的视角一、本文概述《高等教育研究教育学的视角》这篇文章旨在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高等教育研究的本质、目的和方法。
文章首先界定了高等教育研究的范围,强调了教育学在其中的核心地位,并指出了教育学视角对于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接着,文章梳理了教育学视角下高等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育评价、教育政策等方面。
通过分析和评价现有的研究成果,文章提出了教育学视角下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高等教育研究教育学的视角,以期对高等教育实践和教育学研究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高等教育研究的多学科视角在探讨高等教育研究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元化的领域,需要从多个学科视角来深入理解和分析。
教育学,作为核心学科之一,提供了独特而宝贵的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
然而,仅凭教育学单一视角往往无法全面揭示高等教育的丰富内涵和复杂现象。
因此,多学科视角的引入变得至关重要。
社会学视角强调高等教育与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的紧密关联。
它关注教育公平、社会分层、知识传递与社会变迁等问题,为高等教育研究提供了宏观的社会背景分析。
通过社会学的视角,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和功能。
心理学视角则关注高等教育过程中的个体心理发展和学习心理。
它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认知过程、情感体验等,为高等教育提供了关于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学习支持等方面的宝贵建议。
心理学视角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过程,从而优化教育环境和教学策略。
经济学视角则侧重于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和投资回报。
它关注教育资源的配置、教育市场的供需关系、教育政策的经济效益等,为高等教育提供了关于教育经济、教育财政、教育产业等方面的深刻见解。
通过经济学的视角,我们能够更全面地评估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成本。
政治学、历史学、哲学等其他学科也为高等教育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方法。
大学教育中的跨学科研究趋势
大学教育中的跨学科研究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学科界限正在逐渐被打破。
在大学教育领域,跨学科研究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
本文将讨论大学教育中跨学科研究的定义、重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跨学科研究的定义与背景跨学科研究是指在多个学科领域之间进行深入交流和合作,以推动学科间的知识共享和创新。
它超越了传统的学科界限,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理论框架融合在一起,以解决复杂的问题。
传统的学科研究通常只关注某个特定领域的问题,而跨学科研究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这种互动可以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创新,并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二、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1. 充分利用多学科的优势。
跨学科研究能够将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形成综合性的研究成果。
通过多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可以提升研究的品质和效果。
2. 推动知识创新。
跨学科研究有助于打破传统学科的思维定势,激发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通过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整合,可以产生新的理论和方法,推动学科的进步。
3. 解决复杂问题。
跨学科研究能够提供更全面和深入的视角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许多现实世界的问题不仅仅属于某个特定学科的研究范围,而是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跨学科研究可以为这些问题提供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4. 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
跨学科研究需要研究者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跨学科思维的能力。
通过参与跨学科研究,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三、大学教育中的跨学科研究案例1. 医学与工程学的跨学科研究。
在医学领域,工程学的知识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设备的研发和创新。
例如,通过工程学的方法,开发出了新型医疗器械和生物医学材料,有效改善了医疗诊断和治疗效果。
2. 环境科学与社会学的跨学科研究。
环境问题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挑战。
环境科学和社会学的跨学科研究可以揭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探讨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3. 经济学与心理学的跨学科研究。
弗朗西斯培根的科学方法论与大学研究
弗朗西斯培根的科学方法论与大学研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是一位著名的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哲学体系。
培根倡导的经验主义和归纳法,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的研究方法在大学教育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在科学实验和理论构建方面。
一、弗朗西斯·培根的科学方法论概述培根认为知识来源于经验,而非纯粹的理性推理。
他在《新工具》(Novum Organum)中阐述了自己的科学方法论,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经验作为知识的基础培根强调知识应建立在经验之上。
他反对亚里士多德以演绎法为主导的传统观念,认为必须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取数据,从中总结规律。
这一观点今天已成为科学研究的基础。
2. 归纳法的引入培根提出归纳法,即从具体的实验观察出发,通过系统化的数据收集,再逐步推导出一般性结论。
这种方法鼓励研究者亲自参与观察与实验,而不是仅凭书本知识或前人的理论。
3. 现象与本质的区分在培根看来,表面的现象往往掩盖了事物的本质。
科学研究者需要深入挖掘事物背后的原因,寻找“第一原因”,这对理解自然现象至关重要。
4. 科学的社会责任培根不仅关注科学的方法,更强调科学成果应服务社会。
他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该有助于人类进步和社会福祉。
这一思想在现代大学的科研方向上仍有重要启示。
二、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大学作为知识传播与创新的重要阵地,有责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弗朗西斯·培根的方法论为大学教育提供了许多有益参考。
1.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大学应该鼓励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探索。
通过实验室研究、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实际操作带来的启发,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2. 培养批判性思维培根提倡独立思考,反对盲从。
大学应鼓励学生对已有理论提出质疑,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批判性思维来洞察问题。
这不仅适用于科学研究,也可以应用于人文学科等领域。
多学科研究方法_高等教育学的独特方法_王洪才
6
特研究方法还隐含了这样的一种思考逻辑: 因为高 等教育现象本身就是一个以学科为中心形成的集 合, 大学就是这个集合的构成单元, 每个大学都是一 个多学科的存在, 可以说, 任何一所大学一旦缺乏了 多学科的支撑就难以存在下去 。而任何一个学科都 可以在大学中找到它合法存在的理由, 只要在理论 上能够证明它具有专门学术的特征, 在实践中能够 证明它可以成为为社会谋取福祉的工具, 而且还具 有进一步传承和发展的价值, 并且在经济可承受的 范围内, 那么它就应该获得在大学存在的资格 。 因 而任何一个学科都构成了高等教育活动的一个对 象, 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都有理由受到重视, 不同学 科自身建设的反思自然也构成高等教育研究的一项 内容, 那么不同学科的建设经验反思以及他们对学 术总体建设的期盼都是高等教育研究的触发点 。这 种寓高等教育研究于多学科研究之中的策略确实是 高等教育学所独有的, 是别的学科无法替代的。 这 样, 多学科研究方法作为高等教育学的独特研究方 法具有本体论的依据, 也具有认识论的可行性, 故而 这一论断具有科学性 。 是不同的。一旦把多学科研究方法作为具体的高等 教育研究的独特方法, 就意味着其他学术领域在使用 该方法时失去了正当性。显然, 做出这样的宣称是无 效的, 因为这不是高等教育研究首先使用了多学科研 究方法, 也不是高等教育研究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最 多。我们知道, 哲学才是使用多学科研究方法的正 宗, 因为任何学科都是哲学这个母体分化出来的, 在 他们没有分化出来的时候都是哲学的构成要素。历 史研究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最多, 因为任何学科都有 自己的发展史。因此, 宣称多学科研究方法作为高等 教育研究方法不具有合法性。
“多学科研究方法” 一、 对 的独特性解读
在高等教育学界, 几乎无人不晓潘懋元先生提 : “高等教育学的独特研究方法可能 出的著名论断 。 这一论断引起了学界对高 就是多学科研究方法 ” 等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持久探讨, 因而也是人们判断 高等教育研究转向的重要标志 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价值 。
高等教育中的跨学科研究方法
高等教育中的跨学科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培养具备跨学科研究能力的学生,跨学科研究方法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中的跨学科研究方法,并提出一些具体的策略和建议。
一、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定义跨学科研究方法是指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方法相互融合,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标的研究方法。
它通过整合多学科的视角和资源,打破传统学科边界,实现知识的跨越和创新。
二、高等教育中跨学科研究方法的重要性1.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通过跨学科研究方法,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方法,培养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2.解决复杂问题:现实问题往往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在单一学科的框架下难以解决。
跨学科研究方法能够整合不同学科的视角和方法,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3.推动学科交叉发展: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推动学科的发展,形成新的研究领域和学科。
三、高等教育中的跨学科研究方法实践策略1.建设跨学科研究平台:高校可以建立跨学科研究中心或实验室,提供资源和平台,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2.培养跨学科研究人才:高校可以开设跨学科研究方法的课程,培养具备跨学科视野和能力的学生和研究人员。
3.促进学科交叉与合作:高校可以组织学科交叉的研讨会或研究项目,鼓励不同学科的教师、研究人员和学生合作开展研究。
4.鼓励学科融合创新:高校可以制定跨学科研究项目的评价标准和激励措施,鼓励学者在不同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的研究领域进行探索和实践。
四、跨学科研究方法的挑战和对策1.学科壁垒的存在:由于学术传统和学术体系的制约,学科之间存在较大的壁垒。
高校可以加强学科间的交流和合作,提供跨学科研究的机会和平台,打破学科壁垒。
2.团队合作的难度:跨学科研究需要不同学科的专家共同参与和合作,在团队合作中存在沟通和合作的困难。
高校可以提供跨学科团队合作的培训和支持,加强跨学科研究团队的建设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