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声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合集下载

次声在生物医学中的研究及应用

次声在生物医学中的研究及应用

次声在生物医学中的研究及应用次声,指的是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虽然我们很难听到次声,但是它在生物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以下是关于次声在生物医学中的研究及应用的一些内容。

1. 次声成像次声成像(Subharmonic Imaging)是利用次声信号来生成图像的技术。

次声信号是在高频声波作用下,一些物质的非线性特性产生的一个信号。

这个信号的频率是原始声波频率的1/2,因为物质只对高频信号的一半做出反应。

利用次声成像技术,可以提高超声成像的对比度和空间分辨率,从而更好地观察和诊断肿瘤等疾病。

2. 次声治疗次声治疗(Subharmonic Therapy)是利用次声信号来治疗创伤和癌症等疾病的方法。

利用次声能够穿透组织深度的特性,将高频声波转换为次声信号,使得能够直接作用于深处的组织。

次声的能量比较低,能够降低治疗时的疼痛感。

同时,次声还可以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增强治疗效果。

3. 次声传感器次声传感器(Subharmonic Sensor)是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能够检测生物体内的分子、细胞和其他生理信号。

它基于次声的非线性特性,能够检测微小的变化,从而更加精准地监测生物体内的变化。

次声传感器可以应用于癌症早期诊断、药物设计和生命科学研究中。

4. 次声信号分析次声信号分析(Subharmonic Signal Analysis)是一种用于分析生物体内信号的技术。

通过分析次声信号的频谱特征,可以判断生物体内的分子和细胞的状态。

利用次声信号分析技术可以实现早期诊断、监测疾病进展等。

总的来说,次声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不仅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疗效,还可以监测生物体内微小的变化,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生命的本质。

超声与次声知识点总结

超声与次声知识点总结

超声与次声知识点总结1. 超声与次声的概念与特点1.1 超声超声是指频率高于人类听觉范围(20 Hz - 20 kHz)的声波。

超声波的频率通常在20 kHz至1 GHz之间。

超声波的特点有: - 高频率:超声波的频率高于人类听觉范围,通常在20 kHz至1 GHz之间。

- 短波长:由于频率高,超声波的波长相对较短,使得超声波能够在物体中产生衍射和散射现象。

- 直线传播:超声波在均匀介质中以直线传播,可以沿直线路径传播到较远距离。

1.2 次声次声是指频率低于人类听觉范围的声波。

次声波的频率通常在20 Hz以下。

次声波的特点有: - 低频率:次声波的频率低于人类听觉范围,通常在20 Hz以下。

- 长波长:由于频率低,次声波的波长相对较长,使得次声波能够在物体表面产生衍射和散射现象。

- 多为低能量:次声波的能量通常较低,不易引起物体的共振和破坏。

2. 超声与次声的应用2.1 超声的应用超声在医学、工业、科学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1.1 医学领域•超声成像: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速度与密度有关,利用超声波在人体内部的反射和散射,可以生成人体组织的影像,用于诊断和监测疾病。

•超声治疗:通过超声波的热效应、机械效应和化学效应,对疾病进行治疗,如超声刀、超声消融等。

•超声检测:利用超声波对血流、心脏功能等进行检测和监测。

2.1.2 工业领域•超声清洗:利用超声波的高频振动作用,清洗物体表面的污垢和杂质。

•超声焊接:利用超声波的振动和热效应,将物体的两个部分焊接在一起。

•超声测厚:利用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反射特性,测量物体的厚度。

2.2 次声的应用次声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也有一些应用。

•地震学:次声波能够传播到较远的距离,被广泛应用于地震勘探、地震监测和地震预警等领域。

•大气物理学:次声波可以传播到大气中的较高层次,用于研究大气的结构和运动。

2.2.2 工程实践•振动检测:次声波可以用于检测和分析机械设备、工程结构等的振动情况,用于预测和预防故障。

次声测量技术的原理与实践指南

次声测量技术的原理与实践指南

次声测量技术的原理与实践指南序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颖而高效的测量技术被应用于各个领域。

其中,次声测量技术因其独特的特点和广泛的应用范围备受研究者和工程师的青睐。

然而,很多人对于次声测量技术的原理和实践指南尚存疑虑。

本文将深入剖析次声测量技术的原理,并提供一份实践指南,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技术。

一、次声测量技术的原理1.1 次声的定义和产生次声是机械振动中的一种特殊声波,其频率范围通常在20 Hz至20 kHz之间,低于可闻声音的频率。

次声的产生源自物体的振动或者流体中的湍流运动。

当振动或湍流产生时,由于空气分子的压缩和抖动,次声波就会在周围环境中传播。

1.2 次声的传播特性次声的传播受到空气介质的阻尼和散射影响,因此其传播距离相对较短。

此外,次声的波长通常较长,所以处于同一声场中不同位置的接收器所测得的次声信号会出现相位差。

这些特性为次声测量技术提供了独特的应用场景和信息采集方式。

二、次声测量技术的实践指南2.1 设备准备在进行次声测量之前,首先要准备一些必要的设备。

主要设备包括声学发射器、麦克风、功率放大器和数据采集卡等。

声学发射器负责产生次声信号,麦克风用于接收信号,功率放大器将信号放大至适当的大小,数据采集卡用于接收和记录信号。

2.2 实验设计在进行次声测量实验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实验设计。

首先确定实验目的,明确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并根据实验目的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

其次,在选择测量位置时,要确保声学发射器和麦克风的摆放位置和角度是合理的,以尽量减少噪音和其他干扰。

2.3 数据采集与处理进行次声测量时,数据采集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通过数据采集卡将麦克风接收到的次声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以适当的采样率存储。

在数据处理方面,可以利用声学信号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滤波、时频分析等处理,以提取有用的信息。

2.4 数据分析与结果解读在完成数据采集和处理后,需要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解读。

通过分析次声信号的幅值、频谱和相位等特征,可以获取有关振动源的信息,并进一步探究其动力学特性。

次声波在水下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次声波在水下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次声波在水下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技术研究第一章:引言水下通信技术是一种在水下接收和发送信息的专业领域。

由于水下环境的特殊性质,水下通信技术需要特殊的信号传输技术。

次声波是在水下通信领域的一个广为应用的技术,它可以用来传输信息信号。

次声波通信技术在海洋科学、军事、海底油气开采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次声波波的特性、在水下通信中的应用技术、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次声波波的特性次声波是一种介于声波和电磁波之间的波,其频率范围从10-300 Hz,波长从3至100千米。

次声波传播速度的大小决定了其在水下通信领域中的应用价值。

次声波传播速度相对于声波而言相对较慢,因此它的传播距离更远。

此外,由于次声波波长大,它可以避免很多被声波衍射所产生的干扰。

第三章:次声波在水下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技术次声波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水下通信系统中。

使用次声波传输信号时,信号必须附加在波形中,并经过处理,以避免噪音和干扰。

现在,次声波技术在海洋科学、军事领域以及海底油气开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下面将逐一介绍。

1. 海洋科学次声波技术在海洋科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该技术可用于测量海水温度、盐度、压力、流速以及微量物质的浓度等。

此外,次声波技术还能够用于探测海洋地震、火山喷发和洋流等自然现象。

这种技术提供了海洋科学家们在海洋物理、海洋生物学和海洋环境等方面的新视角。

2. 军事领域次声波技术在军事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这个领域中,次声波技术可用于通信、声纳探测和目标跟踪等任务。

与声波声纳系统相比,次声波声纳系统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优点。

这种技术已在海军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 海底油气开采次声波技术也在海底油气开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技术可用于解决海底油气开采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例如在海床下寻找油气井、探测油气藏及其结构等。

此外,次声波技术还可以用于测量钻井和排放井的深度。

第四章:未来的发展方向1. 系统发展次声波技术将在未来继续发展。

次声波的应用举例和原理

次声波的应用举例和原理

次声波的应用举例和原理1. 什么是次声波次声波,又称为超低频声波,它的频率低于人类听觉的范围,通常被定义为20赫兹以下的声波。

虽然人们无法直接听到次声波,但它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次声波的应用举例和原理。

2. 次声波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次声波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组织成像:次声波能够穿透生物组织,并通过测量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回波强度来形成图像,用于检测和诊断疾病。

•治疗:次声波被应用于医疗领域的疗法中,例如使用高强度次声波进行肿瘤治疗、输送药物等。

3. 次声波在水声通信领域的应用次声波在水声通信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水声通讯:次声波能够在水中传播长距离,被广泛应用于海洋调查、水下通信等领域。

•水下测距:通过测量次声波的传播时间和能量来计算距离,从而实现水下测距。

4. 次声波在材料研究领域的应用次声波在材料研究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材料检测:次声波可以用于检测和评估材料的质量、缺陷和结构特性。

•材料变形和损伤监测:通过观察次声波信号的变化,可以监测材料的变形和损伤情况,用于材料性能评估和质量控制。

5. 次声波的原理次声波的产生是由于某个物体的周期性振动引起周围介质的压力变化,而压力变化又引起介质中声波的传播。

次声波通常由低频声源产生,比如震动、机械振动等。

次声波是机械波,需要介质来传播,而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较慢。

次声波的频率范围低于人类听到的声音,因此无法通过直接听觉感知。

然而,通过适当的传感器和仪器,可以捕获、放大和处理次声波信号。

6. 结论次声波虽然低于人类听觉的频率范围,但在医学、水声通信和材料研究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组织成像和治疗,次声波在医学领域有重要作用;在水声通信领域,次声波被用于水下通信和测距;而在材料研究领域,次声波则用于材料检测和变形监测。

通过了解次声波的原理和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它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的优势。

次声波的应用 (2)

次声波的应用 (2)

次声波的应用引言次声波(Infrasound)是指频率低于人类听觉范围(20 Hz 以下)的声波。

虽然人类无法直接听到次声波,但它具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次声波的定义、产生方式以及其在各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次声波产生方式次声波的产生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1.自然现象:例如地震、火山喷发、雷电等大自然的活动都会产生强烈的次声波。

2.人为活动:例如火箭发射、炸药爆炸、飞机超音速飞行等都可以产生次声波。

次声波的传播特点次声波的传播具有以下特点:1.长距离传播:相对于高频声波而言,次声波的能量损失较小,因此可以在较长的距离内传播。

2.穿透能力强:次声波能够穿过许多障碍物,如建筑物、地下、水面等,使得其在监测、预警、探测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

次声波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地震监测是次声波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通常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和地壳的震动。

虽然地震波通常以高频声波的形式传播,但次声波的传播速度较快,能够提前几秒或几分钟到达地震发生地附近。

因此,次声波成为地震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供宝贵的时间供人们做出紧急反应,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同时,次声波的传播路径非常稳定,能够穿透地下,因此次声波在地震监测中也被用于研究地震活动的深部结构和发生机理。

次声波在大气监测中的应用大气监测是次声波应用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次声波能够传播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距离,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监测大气层中的各种现象。

比如,次声波能够提供关于天气系统的信息,如台风、龙卷风、暴雨等的追踪和监测。

次声波还可以用于监测大气层中的大气边界层扩散,从而帮助人们预测和应对空气污染事件。

此外,次声波还可以用于监测大气层中的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

次声波在动物研究中的应用次声波在动物研究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具有感应次声波的能力。

例如,大象可以通过次声波相互通信,狐狸可以通过次声波来追踪猎物,蝙蝠可以利用次声波进行导航。

次声波的应用

次声波的应用

次声波的应用
次声波的应用
次声波的应用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并逐渐广泛地被人们所重视。

次声波的应用前景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1)通过研究自然现象所产生的次声波的特性和产生的机理,更深入地研究和认识这些自然现象的特征与规律。

例如,利用极光所产生的次声波,可以研究极光活动的规律。

(2)利用所接收到的被测声源产生的次声波,可以探测声源的位置、大小和研究其他特性。

例如,通过接收核爆炸、火箭发射或者台风产生的次声波,来探测出这些次声源的有关参量。

(3)预测自然灾害性事件。

许多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如火山爆发、龙卷风、雷暴、台风等,在发生之前可能会辐射出次声波,人们就有可能利用这些前兆现象来预测和预报这些灾害性自然事件的发生。

(4)次声波在大气层中传播时,很容易受到大气介质的影响,它与大气层中的风和温度分布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可以通过测定自然或人工产生的次声波在大气中的传播特性,探测出某些大规模气象的性质和规律。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对大范围大气进行连续不断的探测和监视。

(5)通过测定次声波与大气中其他波动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探测这些活动特性。

例如,在电离层中次声波的作用使电波传播受到行进性干扰,可以通过测定次声波的特性,进一步。

次声波的一种应用和原理

次声波的一种应用和原理

次声波的一种应用和原理引言次声波(Infrasound)是指频率低于20 Hz的声波信号,通常人耳无法听到次声波的声音。

然而,次声波在很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次声波的一种应用和原理。

次声波的应用领域天气预报•次声波在天气预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检测大气层中的次声波信号,可以预测出一些极端天气事件,如龙卷风、飓风等。

•次声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因此它可以在天气事件发生之前被探测到,从而提供更准确的天气预警信息。

地震监测•次声波也被广泛应用于地震监测。

地震产生时,会释放出包括可听声音和次声波信号在内的多种频率的波动。

•通过监测次声波信号的频率和振幅变化,可以提前预警地震并进行适当的应急措施。

环境监测•次声波在环境监测中扮演重要角色。

它可以用来监测大气污染、风速、海浪等环境因素。

•通过检测次声波信号的频率和振幅,可以提供关于环境状况的详细信息,从而帮助环境监测人员进行环境保护和管理。

动物行为研究•次声波也被运用于动物行为研究中。

许多动物,如鸟类、大象等,可以听到低频的次声波信号。

•通过分析次声波信号的变化,可以了解动物的行为和交流方式,从而帮助保护动物和研究其行为习性。

次声波的原理次声波的产生和传播遵循传统声波的物理原理,但由于次声波频率较低,其传播方式和特性略有不同。

产生•次声波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产生,例如自然现象(如地震、天气事件)和人工设备(如声纳、高频振动机等)。

•自然现象产生的次声波信号通常具有较低的频率和较高的振幅,因此可以传播较长的距离。

•人工设备产生的次声波通常用于特定领域的应用,如地震监测、环境监测等。

传播•次声波的传播方式与传统声波类似,可以通过气体、液体和固体传播。

•次声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取决于传播介质的特性。

在大气中,次声波的传播速度约为330米/秒。

•由于次声波频率低,可以绕过物体和障碍物,传播较长距离。

这一特性使其适用于一些远距离的应用场景。

探测与分析•探测次声波信号可以使用专门的接收设备,如次声波麦克风。

次声医学运用的研究进展

次声医学运用的研究进展

诊 器 。电 子 听 诊 器接 收 到 的低 频 和 次 声 频 心音 信 号 还 可 以输
到 专 门设 计 的微 处 理 器 中进 行 分 析 , 以便 从 中发 现有 用信 息。
这 些 现 代 化 技 术 在 听诊 中 的应 用 , 心 脏 疾 病 的诊 断 发 生 了 使 巨 大 变 化 。另 外 , 用 频 带 扩 展 到 次 声 频 的 电子 胎 音 器 监 测 使 胎 心 音 、 电 和 阵痛 等项 目的 变 化 , 敏 度 较 高 . 以避 免 产 心 灵 可 前 或分 娩过 程发 生 不 幸 事 故 。
维普资讯
中 国康 复 医学 杂 志 ,0 8年 , 2 20 第 3卷 , 6期 第

57 6
综述 ・
次声医学运用的研究进展
李 川
次声 波 是 频 率 为 低 于 2 Hz 弹 性 波, 是 由物 质 的 机 械 0 的 它 振 动 产 生 _ 通 过 各 种 介 质 分 子 做 成 稀 疏 或 紧 密 的 交 替 波 向 l l , 四 周 传 播 , 泛 存 在 于 自然 界 、 产 环 境 、 作 环 境 及 生 物 广 生 工 体 内 。次 声 本 质 上 与 可 听声 、 声 一 样 同 为 机械 波 , 由 于频 超 但 率 低 , 介 质 传 播 过 程 中能 量 不 易 被 吸 收 , 有 传 播 远 、 透 在 具 穿 性 强 、衰 减 小 等 特 性 。 次 声 最 早 由 法 国 科 学 家 加 夫 洛 ( a ra )于 1 6 G ve u 9 6年 提 出 , 9 2年 国 际专 业 会 议 正 式 确 定 次 17
2 医用 次ຫໍສະໝຸດ 声 研 究 概 况 21 次 声 在 诊 断 学 上 的 运 用 . 生 物 体 本 身 可产 生 次 声 波 , 这 些 次 声 波 的采 集 和 分 析 , 对 可 以诊 断 疾 病 , 已广 泛 运 用 于 临 床 。心 音 中包 含 很 多 次 声 频 信 号 , 些 心 脏 疾 病 与 某 个 频 段 的 心 音 异 常 有 关 , 用 包 含 某 使

次声波的应用

次声波的应用

次声波的应用引言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人类听觉范围的声波,通常在20 Hz 以下。

相比于可听声波,次声波具有较低的能量传递和穿透能力,但其特殊的物理特性使得它在很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次声波的应用,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中的潜力。

工业应用1. 次声波检测次声波在工业领域广泛用于非破坏性检测的应用。

由于它的穿透能力弱,次声波能够检测出材料内部的微小缺陷,如裂纹、孔洞等。

这对于检测金属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2. 声波造影次声波也被用于声波造影技术,即通过次声波在材料内传播产生的声学波来生成图像。

这种技术可以将物体内部的结构可视化,广泛应用于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

声波造影技术可以用于检查人体内部的器官或组织的异常情况,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手术导航。

3. 非接触式测温次声波根据物体表面的热辐射和其它物理特性,可以实现非接触式的温度测量。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高温环境的测温,如钢铁制造、电力设备等行业。

通过使用次声波测温,可以提高温度测量的精度和安全性。

环境监测1. 鱼类迁徙研究次声波可以传播得更远和更深入水中,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研究鱼类的迁徙行为。

通过布置次声波接收器在水下,可以对鱼类的移动和迁徙路径进行监测和分析。

这对于海洋生态学、渔业资源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地震监测次声波在地震监测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次声波可以穿透地下的不同层次,帮助科学家了解地震活动的特征和规律。

通过分析次声波信号,可以预测和监测地震活动,并提供有关地下地质结构的信息。

3. 气象研究次声波可以用于气象研究中的大气探测。

通过监测次声波的传播和反射情况,可以了解大气中不同层次的温度、湿度等参数的变化。

这对于天气预报和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应用潜力除了上述已经存在的应用领域,次声波在其他领域中也具有潜力。

1. 空气传感器次声波可以通过空气中的传播特性,用于检测和监测空气质量。

次声波的应用.

次声波的应用.

次声波及其应用次声波又称亚声波,是频率低于可听声频率范围的声波, 其频率范围大致是 10-4Hz ~20Hz 。

这种声波人耳虽然听不到, 但是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

这种声波在声学范围内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

由于它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因此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次声波与超声波不同, 通常具有破坏作用, 是有害的。

次声波的研究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在以后的 50多年时间虽然少有研究,但人们发现天然次声和人工次声都对人的状况和行为具有强烈的作用。

次声波还可以作为一种新式武器, 不仅能用来消灭敌人,而且还可以用来摧毁工业和民用目标。

一、次声波的产生和特点在自然现象中,地震、火山爆发、风暴、雷暴、海浪冲击、机器振动等都会产生次波。

另外,还可以人为制造次声源一次声发生器。

这种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很像风琴管或警笛,可以具有较大的功率。

次声波在 20C 的大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34m/s。

振动频率为 10-2Hz 的次声波, 波长为 3.4×104m 。

由于次声波的频率很低, 大气对其吸收甚小。

当次声波在大气中传播几千千米时,其吸收还不到万分之几分贝。

因此在空气、地面等介质中传播的距离较远。

例如一包 4千克的炸药爆炸时,几千米远处就听不到爆炸声了,但爆炸引起的次声却能传到 80千米以外。

1883年 8月 27日, 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突然大爆发, 当时使 20多立方千米的岩石变成碎块抛向空中,产生了强爆炸波, 发出了巨响。

据说, 在远离火山几千千米的印度洋上的罗德里格斯岛上还能听到隆隆的声响; 而火山爆发激起的次声波则传播得更远,居然绕地球转了 3圈,历时 108小时。

1961年,苏联在北极圈内新地岛进行核试验激起的次声波绕地球转了 5圈。

次声波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可以穿透建筑物、掩蔽所、坦克和潜艇等障碍物。

7000Hz 的声波用一张纸即可隔挡, 而7Hz 的次声波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

高空大气湍流产生的次声波能折断万吨巨轮上的桅杆。

次声波及其应用(论文)-

次声波及其应用(论文)-

次声波及其应用(论文)引言次声波是一种具有特殊频率范围的声波,其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到20kHz之间。

与常见的声音频率相比,次声波的频率较低,难以被人类的听觉系统察觉到。

然而,尽管次声波的感知能力有限,但它在很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次声波的性质和应用,并重点介绍其在海洋科学、地质勘探和医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次声波的性质次声波是通过物质中的弹性传播的机械波,其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物理特性。

在气体和液体中,次声波的速度通常比空气中的声速要低。

而在固体中,次声波的速度要远高于传统声波。

次声波的频率范围可以覆盖人类听觉范围之外的低频区域,从而在许多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次声波在海洋科学中的应用次声波在海洋科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由于次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较快,同时在水中的衰减相对较小,因此它被广泛用于海洋生物学研究中的鱼类迁徙、鱼群监测和生物声学研究。

通过发射特定频率的次声波信号,科研人员可以监测鱼群的数量、位置和行为,从而更好地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

次声波还被用于海洋地震学研究中。

地震学家可以通过将次声波信号发送到海底,通过接收反射信号来探测地壳的结构和地震活动。

次声波信号的低频特性使其能够穿透水层和沉积物,提供更准确的地壳结构信息。

此外,利用次声波还可以研究海浪、潮汐和海洋环境的改变。

次声波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地质勘探是一种探测地下结构和油田的方法,次声波在地质勘探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向地下发送次声波信号,勘探人员可以通过接收反射信号来获得地下结构的信息。

次声波信号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相对较高,可以提供更准确的地质勘探数据。

在石油勘探中,次声波也被用于判断油藏的性质和储量。

通过分析次声波信号的衰减和反射特性,勘探人员可以确定油藏中的含油层和非含油层。

利用次声波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勘探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勘探成本。

次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次声波在医学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超声医学中,次声波被用于进行图像增强和诊断。

次声波及其应用.

次声波及其应用.

次声波及其应用次声波又称亚声波,是频率低于可听声频率范围的声波,其频率范围大致是10-4H z~20H z。

这种声波人耳虽然听不到,但是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

这种声波在声学范围内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

由于它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因此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次声波与超声波不同,通常具有破坏作用,是有害的。

次声波的研究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以后的50多年时间虽然少有研究,但人们发现天然次声和人工次声都对人的状况和行为具有强烈的作用。

次声波还可以作为一种新式武器,不仅能用来消灭敌人,而且还可以用来摧毁工业和民用目标。

一、次声波的产生和特点在自然现象中,地震、火山爆发、风暴、雷暴、海浪冲击、机器振动等都会产生次波。

另外,还可以人为制造次声源一次声发生器。

这种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很像风琴管或警笛,可以具有较大的功率。

次声波在20C的大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34m/s。

振动频率为10-2H z的次声波,波长为 3.4×104m。

由于次声波的频率很低,大气对其吸收甚小。

当次声波在大气中传播几千千米时,其吸收还不到万分之几分贝。

因此在空气、地面等介质中传播的距离较远。

例如一包4千克的炸药爆炸时,几千米远处就听不到爆炸声了,但爆炸引起的次声却能传到80千米以外。

1883年8月27日,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突然大爆发,当时使20多立方千米的岩石变成碎块抛向空中,产生了强爆炸波,发出了巨响。

据说,在远离火山几千千米的印度洋上的罗德里格斯岛上还能听到隆隆的声响;而火山爆发激起的次声波则传播得更远,居然绕地球转了3圈,历时108小时。

1961年,苏联在北极圈内新地岛进行核试验激起的次声波绕地球转了5圈。

次声波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可以穿透建筑物、掩蔽所、坦克和潜艇等障碍物。

7000H z的声波用一张纸即可隔挡,而7H z的次声波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

高空大气湍流产生的次声波能折断万吨巨轮上的桅杆。

地震或核爆炸所激发的次声波能将高大的建筑物摧毁;海啸带来的次声波可将岸上的房屋毁坏。

次声的特征及应用

次声的特征及应用

次声的特征及应用次声是指在声波传播中频率高于人耳可听到的上限20 kHz的声音,通常在20 kHz到100 kHz范围内。

次声具有一些特殊的特征,下面将详细介绍其特征及应用。

1. 高频特性:次声的频率高于人耳可听到的上限20kHz,因此人们无法直接感知到次声的存在。

但科学研究表明,虽然人耳无法听到次声,但人体的皮肤、骨骼和内脏器官等可以感知次声的震动,因此次声具有独特的传播和感知特性。

2. 低能耗:次声的频率高于声音的可听范围,所以它的能量损耗相对较小,可以通过更远的距离传播。

相比于普通声波,次声的传播距离更远但能耗更低,这是其在应用中的重要特点之一。

3. 穿透能力强:次声的波长很短,具有较强的短距离穿透能力,可以穿透一些通常难以穿透的物体,如墙壁、金属、绝缘体等。

这使得次声在探测、测量以及安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4. 隐蔽性高:由于人耳无法听到次声,它可以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传播和感知。

这使得次声可以用于隐蔽的通信、监听和追踪等应用场景,如军事侦查、安保监控等。

基于次声的应用如下:1. 声音定位:次声能够穿透物体传播,因此可以通过次声源的接收到达时间差来实现对声源的定位。

这在军事、医疗和工业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在水下声呐中用来定位潜艇、在工业检测中用来定位故障等。

2. 材料检测:次声通过不同材料的传播方式和反射特性,可以实现对材料的非破坏性检测。

例如,次声在金属和绝缘体上的反射特性不同,可以通过次声的反射信号来检测金属裂纹、缺陷等。

这在工业制造中用于质量控制、材料无损检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 健康监测:次声在人体内的传播和感知特性,使得它可以用于人体健康监测。

通过对人体次声信号的采集和分析,可以实现心脏、肺部、消化系统等器官的监测和诊断。

这对于提前发现疾病、进行健康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4. 安全监控:次声在安全监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在关键区域部署次声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周围环境的震动和振动信息,以提前预警突发事件的发生,如地震、爆炸等。

次声波的应用举例和原理

次声波的应用举例和原理

次声波的应用举例和原理
次声波(Infrasound)是指频率低于20 Hz的声波,超出了人类听觉范围的频率。

虽然我们无法直接听到次声波,但它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次声波的应用举例和其原理:
1. 检测地震活动:次声波可以检测到地震发生的远距离传播,因为它们能够穿透大气层并传播到地面,通过测量次声波的频率和振幅变化,可以判断地震的强度和位置。

2. 预测火山喷发:火山喷发产生的次声波能够远距离传播,通过对次声波的监测和分析,可以提前预测火山喷发的发生,预警可能的灾害。

3. 检测远距离大气现象:次声波可以被用来检测大气中的雷电、风暴等现象。

这些现象产生的能量会生成次声波,而这些次声波可以被探测器捕获并分析,从而提供更好的天气预测和气象监测。

4. 监测动物行为:一些动物,如象、鲸鱼和大象,可以发出次声波来与其他成员进行通信。

通过监测和分析这些次声波,可以研究动物的行为、迁徙模式和种群数量等信息。

5. 噪声控制:次声波可以被应用于噪声控制和降噪技术中。

通过发出与噪声频率相反的次声波,可以干涉和抵消噪声,从而降低噪音污染。

次声波的原理主要是基于声波的传播和震动产生的原理。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需要震动源,它在震动源产生的初始压力下形成震荡的空气分子。

次声波的频率低于人类听觉范围,其波长很长,因此次声波在地球上的空气中容易传播。

探测次声波通常使用麦克风或地震仪等设备,这些设备可以捕捉到次声波的振动,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从而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

次声波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潜力

次声波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潜力

次声波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潜力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次声波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正在逐渐受到关注。

次声波技术是一种利用低频声波进行通信、控制和检测的技术。

它具有声波穿透力强、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为工业领域中的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本文将探讨次声波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潜力,并讨论其在能源、环境和生产过程控制等方面的应用。

首先,次声波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

能源是现代工业的核心,但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的转变过程中面临着很多挑战。

次声波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实现对能源的精确监测和控制,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在油田开采过程中,次声波技术可以用于监测油井中的压力、温度、流量等参数,从而实现对油井开采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调节。

此外,次声波技术还可以应用于能源管道的泄露检测,通过对能源管道周围的次声波信号进行分析,能够快速准确地发现泄漏点,避免能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其次,次声波技术在环境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如今,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次声波技术可以为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提供有效的手段。

例如,次声波技术可以应用于水体监测,通过分析次声波信号的传播特性来判断水体是否存在污染物,实现对水质的实时监测和分析。

此外,次声波技术还可以用于气体排放的监测,通过对次声波信号的频谱分析,可以准确判断气体排放是否合格,从而帮助企业进行环境排放的监管和治理。

除此之外,次声波技术在生产过程控制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制造业中,生产过程的控制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

次声波技术可以通过对生产设备的次声波信号进行监测和分析,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精确控制。

例如,在振动机械设备的监测和维护中,次声波技术可以用于检测设备的异常振动和噪声,从而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维修,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此外,次声波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生产过程的质量检测,通过对产品的次声波信号进行分析,可以实现对产品缺陷的快速检测和判定,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工艺控制水平。

次声波的利用

次声波的利用

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人类耳朵无法听到。

由于其波长较长,次声波能够远距离传播,并且在传播过程中能量损失较少。

这使得次声波在多个领域有着特殊的应用和价值。

1. 自然灾害预警:次声波可以用于预测和监测自然灾害,如台风、海啸、地震、火山爆发等。

这些自然现象往往伴随着次声波的产生。

通过检测和分析次声波,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可以对即将发生的事件做出预警。

2. 军事应用:次声波在军事领域也有其独特的作用。

由于次声波能穿透建筑物和装甲,所以被考虑用于制造穿透性武器。

同时,次声波的检测设备可以用来探测地下的军事设施或正在进行的军事活动。

3. 医学领域:次声波在医学上也有应用,例如通过检测人体器官产生的次声波,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器官的工作状态。

次声波诊疗仪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来检查人体器官是否正常工作的。

4. 环境监测:次声波可以用于监测环境状况,如沙尘暴、龙卷风、大气中电磁波的扰动等。

这些现象产生的次声波信号可以提供有关环境变化的有用信息。

5. 工业应用:在工业环境中,次声波可以用来监测和分析机器的状态,例如在制造过程中检测设备的振动情况,预防故障和优化生产。

6. 建筑领域:在建筑行业,次声波技术可以用来检测建筑结构的完整性,通过分析建筑物产生的次声波,可以发现潜在的结构问题。

次声的应用原理

次声的应用原理

次声的应用原理什么是次声次声是指音源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通常无法感知到次声,但它在一些特定的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次声可以通过特殊的设备产生,如次声发生器或次声振动器。

次声的应用领域次声在以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1.建筑工程:次声可以用于结构监测和振动控制,通过监测次声的传播和反射,可以评估建筑物的结构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或加固。

2.声景设计:次声可以用于音效设计和声景模拟,在游戏、电影、电视剧等领域中,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的次声来增强听众的沉浸感和真实感。

3.医学研究:次声可以用于医学领域的研究和治疗。

例如,次声可以用于深度刺激神经,帮助恢复功能;次声也可以用于疼痛控制和放松治疗。

4.环境监测:次声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和分析。

通过监测次声的频率和强度,可以评估环境污染状况和资源利用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环境保护和管理。

次声的产生原理次声的产生一般依赖于次声发生器或次声振动器。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次声产生原理:1.电磁式原理:利用电磁感应和电磁振动的原理产生次声。

通过电磁线圈和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较低频率的振动,从而产生次声。

这种原理常用于次声发生器和次声音箱中。

2.压电式原理:利用压电效应产生次声。

压电材料在电场作用下会发生压缩和伸展,产生声波。

通过改变电场的频率和强度,可以控制次声的频率和强度。

这种原理常用于次声振动器和次声发生器中。

3.机械式原理:利用机械系统的共振效应产生次声。

通过调整机械系统的结构和参数,使得其在特定频率下共振,产生次声。

这种原理常用于次声发生器和次声探测器中。

次声的传播与控制次声的传播和控制是次声应用中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次声传播和控制的几种方法:1.声波隔离:通过隔离材料来阻挡次声的传播。

隔离材料通常是一种具有良好隔声性能的材料,如隔音墙、隔音板等。

通过在次声传播路径上设置隔离材料,可以有效地阻隔次声的传播。

2.振动控制:通过控制结构的振动特性来减小次声的产生和传播。

次声波对冲结果

次声波对冲结果

次声波对冲结果
【原创版】
目录
1.次声波对冲结果的概述
2.次声波对冲的原理
3.次声波对冲的应用领域
4.次声波对冲的优缺点
5.次声波对冲的未来发展前景
正文
一、次声波对冲结果的概述
次声波对冲结果是指通过利用次声波技术,对两个或多个声波进行相互干扰,从而达到减弱或抵消声波的效果。

次声波对冲技术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噪声控制、通信技术等。

二、次声波对冲的原理
次声波对冲的原理是基于声波的叠加原理,当两个或多个声波在相同的空间位置和时间相互叠加时,它们的振幅会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声波的强度发生变化。

如果这种相互作用使得声波的振幅减小,那么就达到了对声波的抵消效果。

三、次声波对冲的应用领域
1.噪声控制:次声波对冲技术在噪声控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城市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等,通过次声波对冲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和人们的影响。

2.通信技术:在通信技术中,次声波对冲技术可以用于消除多径效应和噪声对信号的影响,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四、次声波对冲的优缺点
1.优点:次声波对冲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等优点。

2.缺点:次声波对冲技术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对冲效果的稳定性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且在实际应用中,对冲效果的持续时间较短等。

五、次声波对冲的未来发展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次声波对冲技术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卷 第3期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V o l.24 N o.3 2004年9月Journal of Bao ji U niversity of A rts and Sciences(N atural Science)Sep t.2004次声的研究与应用进展Ξ张永元,吴胜举(陕西师范大学应用声学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2)摘 要:次声作为声学中的一个领域,长期以来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结合中外18篇参考文献综述了近年来次声的研究与应用的进展,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次声;生物效应;机理;研究与应用中图分类号:O425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721261(2004)0320216204 Study and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i n frasoundZHAN G Yong2yuan,W U Sheng2ju(A pp lied A cou stics R esearch In stitu te,Shaanx iN o rm al U n iv.,X i’an710062,Shaanx i,Ch ina)Abstract:T he infrasound is a dom ain of acou stics,becau se it can no t be heard,therefo re,it can no t catch the p eop le’s atten ti on.R esearches and app licati on s in th is ect have becom e increasingly increased in recen t years.T he study and app licati on p rogress are summ arized w ith18references,and the relevan t p rob lem s are discu ssed.Key words:infrasound;b i o logical effect;m echan is m;study and app licati on 通常在声波的频段划分中,把频率低于20 H z振动体所发出的声音称作次声,正常人耳听不到这些声音,所以,长期以来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实际上次声普遍存在于各种工业环境、交通环境、自然环境及生活环境中。

由于对可听声范围内的噪声进行了有效的防护和降低措施,而对于次声难于防护,所以它对人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环境将会产生越来越严重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和环境保护的需要,高强度的次声对人和生物的影响和危害,引起不少国家的关注。

1972年,巴黎国际噪声专业会议正式确定了次声的定义,并确定次声为公共噪声和生产噪声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次声的暴露标准展开讨论[1]。

一些国家相继开展了次声的研究。

本文对次声的研究与应用情况作一扼要的综述,目的是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次声的研究和应用,对次声有一定的认识,并注意该领域研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1 次声的基本物理性质1.1 次声的特性次声和所有声波一样是由各种物体振动所产生,通过各种弹性介质(即空气、液体或者固体等)的分子作稀疏或压缩的交替振动,向四周纵向扩散、传播。

由于次声的频率低,波长长,所以传播过程中不易被介质吸收,因此具有很强的穿透力。

1.2 次声的产生和来源次声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日常生活等环境中[2]。

自然界的次声主要由风的波动、空气湍流、火山喷发、海浪拍击、地震、风暴等引起。

核爆炸、其他方面的大爆炸、火箭的发射等也产生人为的次声。

工业生产机械、交通运输工具的空气动力装置、飞机船舶、大型机动车辆、高速火车由于广泛采取降噪措施,其噪声在可听声频段内的比重下降,而一定强度的次声对人的危害逐步上升为主要噪声[3]。

Ξ收稿日期:2004204210作者简介:张永元(19802),女,宁夏西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学测量.另外,为了研究次声对人体的影响和生物作用,许多研究者使用电动扬声器、相关的电子设备做成的次声压力仓,或者是机械振荡的方式,用电动机带动活塞运动形成人工次声源。

在工业应用中,以压缩空气作为能源,利用射流调制、激励振动和涡声加强等空气动力原理,制作了不同频率的高声强次声源。

2 研究及应用的主要内容有关次声的研究与应用,除了核试验、地震和一些自然灾害中利用其传播的次声进行监测和分析外,其他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2.1 生物效应研究次声的生物效应是开展比较多的研究内容,从已经发表的研究资料来分析,开展的次声对人和动物的生物学影响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2.1.1 次声的影响及生物效应在国际上有关次声的生物效应研究主要包括次声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研究。

从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长期受环境中的低、中强度次声影响主要引起人体的应激反应及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进而导致脑皮质功能失调。

N aoko等人[4]对居住在高速公路附近、长期受67~92dB次声作用的居民进行调查,主诉表现为:易怒、头痛、疲倦、失眠、思维障碍等共21种症状,在研究中发现,次声可引起心脏冠状动脉血管痉挛而导致心脏局部缺血,引起心率加快,舒张压升高,诱发冠心病发作。

因此,Cavreau把现代化的都市疲劳(city fatigue)归咎于次声暴露[5]。

据卫生学调查分析的结果: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次声对中枢神经系统、前庭分析器、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以及工作效率等有不良影响,而且次声与低频噪声及其他声作用于人体时,不良作用加重[4]。

次声作为低频噪声对人类的生理功能和健康影响已经从诸多方面得到证实。

但是从研究的对象中以动物为替代物的研究占据大多数,从次声对神经系统、血管系统、听力系统和器官系统分别进行了研究。

如用次声对大鼠作用之后,其大脑皮层第3、4层神经元的结构变化明显,淡染色细胞增多、神经原核增大[6]。

大于110dB的次声可引起大鼠肺泡毛细血管的充盈、小血管壁断裂;大于140dB时,不仅使肺泡壁的结构损坏,还能引起较大血管的破裂。

赵乃坤等人研究报道[7],用6 H z、135dB的次声作用豚鼠3h,可出现鼓膜、中耳粘膜及鼓膜张肌的充血、出血,不同程度的鼓膜穿孔或破裂,蹬骨脱位,等等。

2.1.2 次声的作用机理次声在本质上是声波的振动。

在声场中,声波的能量释放出来,使声场中的空气(气体)、水(液体)、固体等物体产生共振。

从物理的角度来分析,人体器官是一系列多支点、多重心的弹簧模型。

生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体的各种器官都有一个固定的振动频率,其固有频率均处在次声的频率范围内,如躯体为7~13H z,腹部、内脏为4~8H z,心脏为5H z,头部为8~12H z[8]。

大多数次声研究者认为,次声对人或动物机体的损害主要是共振。

次声作用于人体和动物体引起内脏器官的共振性颤动可刺激躯体的本体感受器和内脏器官的感受器,这些不同类型的感受器将振动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进一步可反射性地引起一些器官和生理系统的反应[9];同时一定强度的次声作用时,其机械能可转化为热能、生物化学能和生物电能,从而直接作用于内脏器官而引起组织细胞分子结构的改变[6,10]。

2.1.3 次声的参数与作用关系频率、声压强度、作用时间、作用次数等因数是次声研究中的主要参数,已经发表的研究结果,都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次声作用后的影响和生物效应与次声的参数有关,但是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实验条件也决定了许多结果不能进行比较。

对参数的使用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有的研究者对心、肝和肺组织离体标本进行研究之后认为,次声的影响受声压的影响比较小,而主要取决于频率、作用时间和作用次数[11];另有研究者以8H z和16 H z,110dB和140dB的次声作用大鼠后,认为肝细胞内发生变化的性质及其程度受频率的影响较小,而主要与次声的声压强度、时间和作用次数有关。

次声的作用参数和生物效应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不同种类的动物组织器官,由于组织结构的差异,对不同频率的次声作用的反应也存在着差异。

邱萍等研究者[11]认为:次声的作用基本规律应当和其他物理因子的生物学作用与其参数关系的基本规律是一致的,在一定的强度范围内,可较明显的地反应次声频率的特性,但是当大剂量次712第3期张永元等 次声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声强度作用时,其频率特性常被严重损伤的效应所掩盖。

与其他声学频段内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相比较,由于开展次声的研究工作时间不长,关于这方面还需要做多层次的、深入的研究工作。

2.2 次声的防护与安全阈值许多研究已经表明:人对次声的感知来自于听觉和振动觉。

在次声频率范围内,也像可听声频段一样,存在一条“听阈”曲线,一些实验也证明,次声能使人体产生生理反应,其声压级必须是等于或高于次声的听阈声压[12]。

一些国家通过次声对人体影响的研究,从防护的角度开展次声暴露限值的研究,并制定了次声暴露限值。

美国环保局提出:次声强度在130 dB以下不会构成对公众的危害;德国制定的工业噪声源附近的次声和低频噪声限定值见表1[13];日本对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的次声问题在人群调查、个案研究和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次声限制为不超过120dB[13],等等。

国际标准化组织虽未提出工业次声的暴露限制,但于1995年发布的ISO7196标准:声学2次声测定的频率计权特性,要求对次声的测定使用G计权。

表1 工业噪声源附近的次声和低频噪声夜晚(L nt )和白天(L dt )的限定值f H z10.012.516.020.025.031.540.050.063.080.0100.0 L nt dB9586.579716355.5484033.53333.5 L dt dB10091.584766860.5534538.53838.52.3 工业方面的应用目前许多研究者进行的声波除灰(除渣),由于其频率较低,有的频率在次声频段内,称之为次声除灰。

次声除灰是由声能转换机构(声波发生器)将压缩空气或蒸汽携带的能量转换为高强度的声波,通过声波导管或喇叭送入锅炉炉膛及烟道等各种可能积灰结渣的空间区域,在灶体内建立均衡的能量场。

通过声波能量的作用使这些区域中的空气分子与粉尘颗粒产生振荡,破坏和阻止了粉尘粒子在热交换的表面或者粒子之间的结合,使之始终处于悬浮流化状态,以便烟气或重力将其带走。

声波除灰的应用者分析除灰效果,一致认为提高了锅炉的燃烧、换热效率,节省了能源[14]。

2.4 医学应用已有研究者报道,由于次声的频率低,传播中几乎无衰减,因此能在人体内很好的传播,穿透病态组织(细胞)内,使病态组织内闭塞的血管重新开放,并推动其血液流动,改善病态组织内的血液循环,为氧气、吞噬细胞、免疫球蛋白等物质向病变组织输送创造了有利条件[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