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单元高效整合 岳麓版
2021-2022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单元过关检测(一)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Word版含解析
单元过关检测(一)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
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
”材料对儒家和法家思想的态度是()A.尊儒抑法B.抑儒尚法C.抑儒抑法D.尊儒尚法解析:选D据材料“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和“无本者不立”可知并非抑儒而是尊儒,据材料“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和“无末者不成”可知并非抑法而是尚法,D项符合题意。
2.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韩非却主见“唯法为治”。
将二者揉为一体,奠定后世传统治国理念基础的是()A.荀子提倡“隆礼至法”B.董仲舒创立“新儒学”C.韩愈提出“复兴儒学”D.朱熹宣扬“格物致知”解析:选B荀子虽然融合了法家思想,但其思想并没有奠定后世传统治国理念的基础,故A项错误;董仲舒的“新儒学”不仅融合了法家思想,还推动儒家思想成为古代中国的正统思想,故B项正确;韩愈提出的“复兴儒学”与题干内容无关,故C项错误;朱熹宣扬“格物致知”属于理学的内容,也与题干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
3.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消灭融合倾向。
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A.克己复礼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解析:选B“礼法兼用”是战国末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所提出的思想主见,该思想将儒家与法家的观点相融合,故B项正确。
4.《墨子·尚贤》云:“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非攻B.以民为本C.以德治国D.公正至上解析:选D本题主见以德、劳等为依据选贤举能,故D项正确。
5.《春秋决狱》中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拿棍子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
官府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
但董仲舒依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
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A.孝治天下、儒家独尊B.原心定罪、以礼入法C.德主刑辅、以人为本D.纲常为主、刑法为辅解析:选A据材料“官府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和“但董仲舒依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可知材料主要涉及法治,并不能说明孝治天下、儒家独尊,故A 项错误。
岳麓版教科书目录整理
岳麓版教科书目录整理第一单元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1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2.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群雄割据到大一统皇帝与三公九卿废分封置郡县法律严苛3.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监察与谏议4.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制度皇权的不断强化(内阁军机处)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5.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古希腊城邦古希腊的城邦政体6.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从君主制到民主制人们主权与轮番而治雅典民主的意义与局限7.罗马的政体与法律从共和国到帝国罗马法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确立8.英国的制度创新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832年议会制改革9.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独立战争独立宣言 1787年宪法三权分立维护联邦统一的斗争两党制10.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12鸦片战争虎门销烟 1842年南京条约及战后的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天津条约1860北京条约洋务运动13太平天国战争金田起义天国兴衰(1851-1864)天朝田亩制资政新篇14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马关条约1895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1901辛丑条约15辛亥革命清末民主革命风潮武昌起义民国的建立与帝制的终结临时约法16.五四爱国运动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五四精神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18.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空想社会主义 1848年共产党宣言 1871年巴黎公社19.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革命前得沙皇俄国四月提纲 1917年十月革命20.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长征与西安事变抗日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第六单元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祖国统一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开国大典共同纲领到1954年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2.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治国 1982年宪法)基层民主选举23.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一国两制港澳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24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的兴起北约和华约冷战中的热战25.世界多极化趋势欧洲共同体成立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26新中国外交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971 1972尼克松访华1972中日建交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17.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缓和与动荡并存多极化趋势加强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1.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农业的起源曲辕犁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个体农耕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废井田开阡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3.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四大经济区的形成中原人口大量南迁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4.农耕时代的手工业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衣被天下烧陶到制瓷官私手工业的消长5.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重农抑商6.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近代前夜的危机海禁政策闭关锁国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7.新航路的开辟东方的诱惑开辟新航路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8.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葡西早期的殖民活动海上马车夫(17世纪上半叶)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三角贸易9.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的到来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 1760-1850进入电气时代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1870-1900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10.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与官办企业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11.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侵华日军对中国民族经济的破坏民族资本的困境12.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断发易服报刊和电影移风易俗13.交通与通讯的变化铁路水运与航空邮政电报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1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1921 斯大林时期的经济15.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黑色星期四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16.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福利国家的出现17.苏联的经济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18.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三大改造经济建设的教训与成就19.经济体制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20.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加入世贸组织21.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从数据看沧桑巨变城市化进程加快互联网时代时尚中国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2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23.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欧共体的建立和发展欧盟24.亚洲和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东南亚国家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出现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25.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问题与展望必修三文明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孔子与老子孔子的学说老子与道德经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荀子与儒家墨子与墨家庄子与道家韩非与法家孙膑与兵家第3课汉代思想的大统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4课宋明理学儒学的危机程朱理学陆王心学5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李贽顾炎武黄羲之王夫之6课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四大发明天文学成就数学农学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汉字起源到书同文书艺历程第8课笔墨丹青绘画从顾恺之到吴道子文人画风俗画第9课诗歌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第10课从传奇到小说唐传奇宋话本明清小说第11课梨园春秋戏曲起源元杂剧与昆曲京剧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2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从泰勒斯到智者学派知识即美德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第13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薄伽丘和十日谈文艺复兴的艺坛三杰莎士比亚的戏剧第14课挑战教皇的权威、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加尔文第15课理性之光孟德斯鸠法的精神伏尔泰自由与平等卢梭社会契约康德人非工具第16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从哥白尼到伽利略牛顿的经典力学达尔文与进化论瓦特与蒸汽机爱迪生与电的应用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第18课诗歌、小说与戏剧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现代主义19课音乐与美术贝多芬与古典主义音乐印象派绘画和音乐现代派绘画第20课电影与电视默片时代电视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1课西学东渐开眼看世界体用之争维新思潮第22课新文化运动陈独秀与新青年民主与科学打倒孔家店与批判旧礼教胡适与白话文文化平民化第23课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第24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第25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6课现代科学革命经典物理学的危机相对论量子论第27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电脑与网络生物科学登上太空第28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两弹一星杂交水稻银河系列计算机神舟号飞船第29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扫盲教育高等教育的发展第3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提出遭遇曲折文学艺术的春天风帆作品、2012年4月10日晚周二。
第1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第29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含解析)岳麓版
第1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第29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学科指导意见]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3.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知识点一孔子与老子1.孔子(1)主张①核心:“仁”和“礼";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②政治上:提倡“为政以德”。
③宗教上: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④教育上: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
修订《六经》。
(2)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老子(1)主张①哲学上:“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包含着辩证法思想。
②政治上:倡导“无为而治”。
(2)影响: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孔子及其思想的评价孔子的学说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但孔子坚持统治者应在合理的道德原则基础上进行统治,所以他的思想具有进步的一面。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知识点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原因(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活跃和受到重用.(4)思想文化上:私学出现,形成一些思想流派.2.表现兵家孙膑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重视人的作用其军事思想影响深远3.意义:诸子思想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先秦时期诸子的百家争鸣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间很长,问题很多,情况很复杂。
但简要一点,也可以概括为三场大辩论,或者“三大战役”.第一场是儒墨之争,争论的焦点是“仁爱还是兼爱”;第二场是儒道之争,争论的焦点是“有为还是无为";第三场是儒法之争,争论的焦点是“德治还是法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 科技与文学艺术》第一讲课时提升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岳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在周朝的力量衰朽已久,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威胁着周的国祚之时,孔子成了周朝政治秩序最伟大的捍卫者。
孔子的下列主X,能够说明他是周朝“捍卫者”的是( )A.“为政以德”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因民之所利而利之”D.“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解析】选D。
D项中的“礼”,指的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从材料看孔子生活的时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而孔子依然坚持恢复西周的礼制,说明其是周朝的“捍卫者”,故D项正确;A项中的“为政以德”、B项中的忠恕之道以及C项中的“因民之利”都体现出重民思想,在当时以及后世具有积极的影响,与维护周制不符合,故A、B、C项错误。
2.(2015·某某三市一模)孔子认为:夏、商、周三代,殷商继承夏代的礼制,但有所损益;周继承了殷商的礼制,也有所损益。
这反映了孔子( )A.主X政治改良B.非常推崇夏商周三代C.对夏商周三代研究精通D.主X复古倒退【解析】选A。
根据材料“殷商继承夏代的礼制,但有所损益;周继承了殷商的礼制,也有所损益”,可知,商周两朝都对前代的制度进行了改革,由此可知,孔子主X政治改良,故选A。
B、C、D都与题干材料不符,故排除。
【加固训练】(2014·东城期末)“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是( )A.礼崩乐坏,思想观念多元B.尊黄老之学,学术环境宽松C.儒、释、道并存,儒学遭遇挑战D.拜金逐利盛行,传统道德观念被冲击【解析】选A。
材料“王道既微,诸侯力政”说明当时分封制遭破坏,诸侯争雄,结合所学可知为春秋战国时期,材料“九家之术,蜂出并作”表明为“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社会文化背景正是礼崩乐坏,思想多元,故A项正确;黄老学说被尊崇一般在朝代建立之初,故B项错误;儒释道并存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故C错误;拜金逐利盛行和传统道德观念被冲击应该是明清商品经济繁荣后,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1._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时期
10~15世纪 (宋元到明初)
中国
欧洲
印刷术、火药、指南 远洋航海技术 针、远洋航海技术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16世纪(明中后) 《本草纲目》
17世纪(明后期至 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天文望眼镜、近代化学、力学、 清初) 徐霞客游记 解释几何学、血液循环学说 18~19世纪中叶 (清) 蒸汽机、电磁感应理论、分子原 子结构学说、细胞学说、进化论
教育: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古代科学家的个人努力 主观因素: 和不懈探索(积累丰富的生产经验)
2.(09广东)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 方文献中的是
A
B
C
D
3、(09山东)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书籍的 发展,下列左侧是繁体“书”字,其活字应该是
(四)历法、农学及医学成就
领域
历 法 农 学 夏 元
成就
《夏小正》 《授时历》
地位及影响
商朝改进为殷历(干支纪年月日)
古代最优秀历法,比现行公历颁行早三百年
西汉《氾胜之书》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
北魏《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 一部农书(记录农牧业的成就) 元朝《农书》 详细包含了农业各方面的知识 明朝《农政全书》 体现了西学东渐,达到了传统农 业科学的顶峰 《黄帝内经》 医 战国 中医学奠基之作 学 东汉 《伤寒杂病论》 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万世宝典” 明 《本草纲目》 东方药物巨典
项目
中国古代科技
西方近代科技
是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注重观察和实验与严 内容 和对自然现象的直接 密逻辑体系相结合 描述,缺乏理论探索 (属理论科学) (属应用科学)
2021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11单元 第24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考点1| 宋明理学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背景1.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信徒众多,儒学的开展逐渐出现危机。
2.唐宋时期,儒、佛、道三教调和之风尤其兴盛,“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3.唐宋儒家学者为了重兴儒学,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
[易混辨析]“三教合一〞并不等同于“三教合并〞“三教合一〞并不说明儒学失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而是佛、道、儒的融合、渗透,为儒学的新开展、理学的诞生奠定了根底。
二、内容派别代表主要观点程朱理学程颐程颢朱熹“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法那么;“理〞表达在社会上是儒学伦理道德,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格物致知〞是求“理〞的方法;强调“存天理,灭人欲〞陆王心学陆九渊“心即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提出“创造本心〞以求理的方法王守仁“致良知〞“心外无物〞“知行合一〞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深远;明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四、评价1.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2.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宋明理学史料一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①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②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③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子语类?史料二王阳明进一步开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与程朱理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创造本心〞的思想,④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表达出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萌芽。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31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课件岳麓版
-22-
主题一 主题二
【史论形成】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 (1)政治特征:重视传统、注重继承;政治和伦理相结合;在治国方 略上主张德治,以德为主,德刑相辅,强调为政以德;重人治,注重对人 进行引导的礼治而不是对人实施纯粹强制的法治;和贵中庸;在天 与人的关系上重于人事,虚于天命。 (2)伦理特征:强调仁和礼,仁是思想的内核。仁是主观道德修养, 礼是客观制度规范。 (3)经济特征:认为人民的贫富与国家的治乱安危有很大的关系。 同时提倡对财富欲望加以节制,要重义轻利。 (4)教育特征: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他创办私学,开创了 平民能够接受教育的新时代。先秦儒家除了重视礼、义、信等,还 注重培养为政治国的能力,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
“爱民”思想
上会给人民带来好处。法家的“爱民”是从法律与民众 的关系着眼,儒家的“爱民”是从仁政入手,墨家的“爱
民”源于“兼爱”,道家则立足于无为
主题一 主题二
-27-
孟子强调只有取得老百姓信任的,方可以作为天子,天
“限制君权” 思想
子不能为所欲为;法家提出法令高于君主,要求君主带 头守法;老子认为统治者必须清静无为,努力克制自己 的欲望,切忌过分压榨人民;墨子主张“尚贤”,在一定程
-23-
主题一 主题二
对点训练 1.(2018黑龙江哈三中第二次验收考试,30)在儒家传统里,一个思 想性的人物,支持他生活的一个最强烈因素不是思想本身的探索, 而是历史文化的使命和社会风教的责任。据此,儒家更关注( ) A.得君行道 B.著书立说 C.历史研究 D.世界影响
关闭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3讲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到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
史料二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间很长,问题很多,情况很复杂。但简要一 点,也可以概括为三场大辩论,或者“三大战役”。③第一场是儒墨之争,争论 的焦点是“仁爱还是兼爱”;第二场是儒道之争,争论的焦点是“有为还是无 为”;第三场是儒法之争,争论的焦点是“德治还是法治”。
老子是道家学派但不是道教的创立者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不是道教的创立者。道教是东汉时期创立的, 道教理论来源于道家思想。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背景 ①经济上: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 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各国展开变法运动,新 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③阶级关系上:士的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上:出现私人讲学,形成一些思想流派。
【答案】 A
3.古代某思想家认为:“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
度,奚仲不能成一轮。”该思想家的流派是( )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解析】 儒家主张以德治国,与材料中的“法术”不符,故 A 项错误; 材料主张治理国家不能只靠教化而必须要以赖“法术”和“规矩”,属于法家 依法治国的思想,故 B 项正确;墨家主张“兼爱”“尚贤”“非攻”,与材料 意思不符,故 C 项错误;道家主张统治者无为而治,与材料主张相去甚远,故 D 项错误。
(2)老子
①历史地位: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__家_学__派___的创始人。
②思想主张
哲学思想
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包含着丰富的辩__证_法___思想,认为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政治主张
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
③历史影响: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十一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新人教版(含答案)
单元质检十一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山西孝义名校模拟卷一,24)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周鲁文化说明着过去,晋秦文化改造着现实,齐国文化则预言着未来”。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文化( )A.都具有延续性、一致性B.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C.彰显儒家学说的适用性D.加剧了国家政治的分裂,晋秦文化改造着现实,齐国文化则预言着未来”可知这一时期文化具有多样性而非一致性,故A项错误;周鲁文化代表着西周时期“礼乐”文化,晋秦先后称霸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的崩溃,齐国率先改革,客观承认土地私有,这些文化都充分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故B 项正确;儒家学说在春秋战国时期不受重视,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春秋战国不同地区的文化而不是国家政治分裂,故D项错误。
2.(2018湖北华师大一附中押题,24)周公将从远古到殷商的礼仪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孔子也一再强调自己“梦见周公”“吾从周”。
但后世普遍认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是孔子而非周公,这主要是基于孔子( )A.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B.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C.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D.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出现于西周而不是孔子所为,故A项错误;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也是指分封制与礼乐制度下等级秩序森严,是孔子从周的表现而不是儒家思想核心,故B 项错误;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的是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故C 项错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的思想,就是要求人要有高度的道德自觉,并且关注人伦亲情,故D 项正确。
3.(2018河南安阳二模,25)上表为关于古代民本思想的名句。
这说明我国古代( )A.民本思想植根于历史传统B.对神崇拜观念的淡化C.思想家关注民众政治权利D.通过隆君以实现重民,反映了民本思想有浓厚的历史渊源,故A 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对神崇拜,故B 项错误;政治权利与材料中“仓廪实则知礼节”不符,故C 项错误;隆君与材料中“贵以贱为本”不符,故D 项错误。
新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A卷(含解析)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A卷基础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除道、儒、墨、法四大学派之外,还有一些有影响的学派。
其中主要有讨论合纵、连横的纵横家,提倡重农政策和探究农业技术的农家,研究军事理论的兵家,以及综合各派学说的杂家等。
这表明当时A.社会分化加剧B.礼崩乐坏统治失序C.民本思想盛行D.诸子学说注重实用2.老子指出,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祭祀用的草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任凭人们自作自息。
材料表明老子A.推崇“天人合一”的理念B.主张对百姓要仁义、宽待C.认为人类无法战胜大自然D.强调顺应天道,自然无为3.历代王朝的统治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还证明了儒家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这里说的“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所反映的思想与下列主张相吻合的是A.无为而治B.“民贵君轻”,施行“仁政”C.兼爱、非攻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4.战国时期,士已逐渐转变为社会上的一个阶层。
这个阶层成为上(统治者、官吏和剥削者)与下(被统治者、民、被剥削者)交流、转换的中间地带。
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加速了商业中产阶级的迅速发展,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
材料中社会新阶层的出现A.满足统治阶级需要B.加重下层民众负担C.推动社会转型发展D.激化已有社会矛盾5.《墨子,尚贤下》指出:“今王公大人,其所富,其所贵,皆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
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若不知,使治其国家,则其国家之乱可得而知也”。
基于此,墨家思想主张A.“兼相爱,交相利”以构建安定社会B.倡导“非攻”,身体力行反对侵略战争C.反对贵族庸才治理国家,主张“尚贤”D.秉承“节俭节用”原则,过朴实生活6.《论语》载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高二历史必修3(岳麓版):1-6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天宫一号”升空后,短时间内,将按照原计划发射“神
舟八号”飞船,随之两者将进行我国首次空间飞行器无人 交会对接飞行试验。
岳 麓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载人飞船是现代高科技的结晶,但其发射原理却与我
国军事火药技术有相近的地方,如在唐末宋初的战争中, 我国已经使用火箭;明代时出现神火飞鸦等。
献各有特色,优势互补,在很长的时期内将共生共存。工 具发生了变化,那仅仅是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而已,但是 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它们对保留民族文化遗产都有各自 不可替代的作用。
岳 麓 版 历 史
【答案】
D
必修③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例2】
(2011· 沈阳联考)汉代有人指出:“月光生
必修③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五、医药学 1.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是编于战国、成书于西
汉的《__________》,它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2.东汉张仲景撰写的《__________》论述了四诊疗 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张仲景也被后世称为 “__________”。
岳 麓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岳 麓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例1】
(2009· 浙江)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
一些图书馆的纸质历史文献已经以电子文本的形式提供利
用。我们应如何历史地看待这一现象(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目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目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目录】
2012年7月第3版第7次印刷
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1课孔子与老子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第4课宋明理学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汉字与书法
第8课笔墨丹青
第9课诗歌与小说
第10课梨园春秋
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1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4课理性之光
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第16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第18课音乐与美术
第19课电影与电视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0课西学东渐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第23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24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5课现代科学革命
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第29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30课综合探究: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岳麓版必修3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
僧一行
郭守敬:简仪
1简仪 突破了浑仪环圈交错不便 观测的缺点,将环组分别架立,装置简 便,而效用更广,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 天文仪器。
想一想: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天文学能够取得 如此巨大的成就?
原因:
[1]满足农业生产“授农以时“的需要;
[2]为封建王朝统一天下提供“授命于天“的依 据,宣示政权统治的合理性、合法性能; [3]朝廷集中人力对天文历法乾地观测和研究, 取得显著的成就。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 六课《中国古代的科技 思想和实践 课件PPT (岳麓版必修3)
天文学 农学
四大发明
数学
医学
.时间
发明者 甘德
成就
世界地位 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 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甘石星经》
《石氏星表》 1水运浑象仪
战国
石申
东汉
张衡 2.地动仪测定地震方向 地球是圆的 僧一行 1.黄道游仪 2实测子午线的长度 比欧洲早1000多年 世界上首次用它发现了 恒星位置 的变动
1.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是 A.《授时历》 B.《十二气历》 C.《甘石星经》 D.《大明历》
2.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天体测量仪是 A.黄道游仪 B.简仪 C.水运浑天仪 D.侯风地动仪
3.我国古代主持实测子午线长度的天文学家是 A.张衡 B.郭守敬 C.梁令瓒 D.僧一行 4.关于张衡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表述不正确 的是 A、发明了水运浑象仪 B、关于地球是圆形的见解比西方早1000多年 C、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 D、编制《授时历》
5.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①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 ②以算筹为计算工具 ③以珠算为计算工具 ④以十进制记数系统为计算方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九九乘法口诀最早出现在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高中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高中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一篇:高中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点一:科技成就1、造纸术:原因、出现时间、改进、传播、影响2、指南针:主要发明及时间、传播、影响3、火药:发明、应用、传播、影响4、印刷术:出现、进步、传播、影响5、古代科技:成就、原因、特点、没有产生近代科技原因一、造纸术原因、出现时间、改进、传播、影响传播:时间、路线、范围等二、指南针主要发明及时间、传播、影响传播:时间、路线、中转地及范围 12、13世纪对应的封建王朝?影响:拓展?(3)……(4)“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马克思三、火药发明、应用、传播、影响应用:注意了解宋、明的主要火器四、印刷术出现、进步、传播、影响出现:雕版印刷——最早出现时间及雕版印刷品进步:活字印刷术——出现时间、人物、意义补充:元、明的成就传播:时间、路径!◆ 整理:四大发明发明传播路线◆探究:四大发明主要完成及传播时间宋元说明的问题(原因)?影响:……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总有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中国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被马克思称之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的伟大贡献。
P25课前提示、P29资料卡片……P28学习思考:为什么在东西方会产生不同作用?说明了什么问题?五、小专题探究:古代科技地位、原因、特点、没有产生近代科技的原因地位:阅读材料:李约瑟说“在上古和中古时代,中国科学技术一直保持着一个让西方望尘莫及的发展水平,中国科学发现和发明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
”美国学者坦普尔在《中国——发明创造的国度》中统计,现代世界文明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有一半以上来源于中国。
直到15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保持了千年的领先地位!原因: P140金榜◆探究:四大发明主要完成及传播在宋元的原因?1、宋元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条件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单元 第32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问题】据材料一,分析董仲舒的主张。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主张
进行评价。 【解析】 依据材料中有效信息分析“主张” :“证明了‘天人合一’理论 的应验性”反映出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主张。“且天之生民,非为王 也 , 而天立王 , 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 , 天予之 ; 其恶足以贼害民 者,天夺之”反映出“天人感应”理论神化皇权,论证君主专制合理性;另 一方面,反映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君权。“后来他因妄议灾祸触怒了汉武 帝,差点被问罪开斩”反映出董仲舒妄图通过“天人感应”限制君权的观 点未被统治者完全采纳。“流露出程度不同的怯懦与奴性”“体现了社 会良知和时代精英的价值所在”反映出秦汉士人面对政治权势时 ,虽有怯 懦与奴性,但其思想依然体现了社会良知和时代精英的价值所在。
高考教材连线透析高考教材补缺角度一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渊源典例112011课标卷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第32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考点考情分析 主干知识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教材连线
考点即时演练
考点考情分析
角度三
秦汉以后政治的伦理化
【参考答案】 主张:“天人感应”,宣扬“君权神授”,人君须遵循天道, 实行仁政。 评价:“天人感应”宣扬“君权神授”,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巩固了统一;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有利于专制 统治的长治久安。但是中国古代是皇帝个人专制,汉武帝时,高度集权的 专制政体已经定型,董仲舒新儒学假神权限制君权的设想未达到。
(6)儒学创造了一套独特的思想传播系统,培植了古代教育的基本结构。
2.消极影响 (1)抑制其他学派的发展,使各个学派相互竞争、互补共荣的文化环境被破 坏,导致战国时思想活跃、学术繁荣的局面在后世无法出现。 (2)在君主和国家权力的干预下,后世儒学逐渐丧失了原典儒学民主性的一 面,以及早期儒者的浩然正大之气。 (3)儒学的经学化形成了传统文化崇古守旧的特质。 汉代经学化的儒家形成从尧、舜、禹、汤、文武到周公、孔孟的一个天网 恢恢、笼罩千古的道统。因此,两千多年来儒学的发展难出孔孟的框框,也 难逾越他们的思想高峰。 (4)进一步强化了士人对政治权力的人身依附关系。士人成为权力系统的一 部分, 在体系之外道统制约政统的功能日渐削弱 ,其思维与行为特征日渐官 僚化。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十一中国古代的思想含解析岳麓版
单元质检卷十一中国古代的思想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1·江苏苏北七市三模)战国时期,士人们往来于各国之间,以期得到人主的承认和采纳,获得出仕行其道的机会。
如孟子、荀子等就曾得到齐国国君的优待,在齐国著名的稷下学宫停留过,荀子还曾三为祭酒主持学宫工作。
他们享受上大夫的待遇,“不任职而论国事”,使稷下学宫成为当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
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齐国国君推行礼乐仁政B.士人流动利于思想文化繁荣C.齐国重用儒学士人治国D.儒学适应统治者的迫切需要2.(2021·湖南永州三模)下表所示为春秋战国时期儒、法、道、墨四家治国主张的相关论述。
据此可知,这些主张( )A.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诉求B.勇于突破礼制的束缚C.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D.具有朴素的民本思想3.(2021·四川达州二模)西汉以来,经学大师纷纷以经解律,东汉时许慎、马融、郑玄等人各立门户,歧见增多,以至于朝廷出面规定了郑玄的正统地位。
这主要反映了( )A.儒家学者决定法律解释B.儒家学说影响加深C.郑玄注经较为透彻系统D.儒学思想纷乱发展4.(2021·河北邯郸一模)孟子在宋代以前的地位一直隐而不显,他的地位甚至不及周公、颜回,至多与荀子比肩齐名;然而到了宋代,一场声势浩大的孟子升格运动确定了孟子在中国历史上的稳固地位。
这主要是因为( )A.儒家思想升格为封建正统思想B.儒学已实现与佛学的合流C.孟子思想有利于儒学摆脱困境D.孟子思想优于孔子的思想5.(2021·辽宁锦州一模)黄宗羲认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有三大问题:不分土地好坏都统一征税;农民种粮食却要转卖为货币交税,并受商人盘剥;历代赋税改革,都不断加重农民负担。
据此推断,黄宗羲主张( )A.政府实行合理的赋税制度B.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C.以均田制代替土地私有制D.禁止商品流通以稳定社会6.(2021·湖北十一校二联)据下表中信息推断合理的是( )A.宋代杭州雕版印刷品精美程度最高B.北宋交子制作原料为“柔木”和楮纸C.福建是宋代活字印刷三大中心之一D.成都印刷业发展得益于造纸业的发达7.(2021·华中师大一附中押题卷)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全面记载了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经验技术,他引用《尚书》的内容写道,“润下作咸,王访箕子而首闻其义”,强调制盐是圣王也要重视的事,在一幅《治丝图》中,他所绘的纺织工人戴着指套和绑腿,俨然知识分子装束。
岳麓版必修3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第一单元自测题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科技、文学、艺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出现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因素是A 政治经济状况决定着文化的发展B 诸侯割据使各国文化都得到发展C 对夏商周三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D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2、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成为“显学”而备受统治者推崇,是因为它: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④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3、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共同点是:①反对传统教条②反对封建专制③具有一定的某某色彩④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③④D ①③④4、下列人物取得的成就被外国学者称为“使西方望尘莫及并改变世界面貌”的是:①李时珍②毕升③蔡伦④郭守敬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5、老子的哲学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A “无为”的政治主XB 小国寡民的思想C 世界万物的本源是“道”D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6、西汉初年黄老思想的本质是A 积极无为B 消极无为C 佛法并用D 博采众家之长7、明清思想家最不同于前代思想家主X,而反映了突出的时代特征的是A 黄宗羲提倡法治B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C 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8、“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此话出自下列哪位思想家之口?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9、《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其含义是A.同情人民疾苦,主X实行仁政B.主X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C.主X统治者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10、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11、西汉董仲舒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宋代的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 考点43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 岳麓版
考点43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背景1.汉初的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2.儒家学说整合出一整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3.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二、理论——董仲舒的新儒学1.特点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2.内容(1)“天人感应”学说。
(2)“君权神授”。
(3)“大一统”。
(4)提出“三纲五常”。
三、实现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易错提醒]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孔子时代的儒学了。
(2)罢黜百家≠禁绝百家。
“罢黜百家”只为独尊儒术服务,并不仅仅意味着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各家思想,进一步适应了“大一统”社会发展的需要。
(3)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根本原因在于它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而不是因为它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四、影响1.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2.从此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图示总结] 董仲舒新儒学1.汉初统治者采用“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汉朝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
2.汉武帝时,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3.董仲舒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4.为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5.汉武帝在中央设立太学,在郡县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6.汉武帝时代,儒家思想适应了政治统一和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儒学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单
元高效整合岳麓版
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
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
一、宏观识记单元要点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虽有一定进步性,但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秦朝时期:法家独尊,儒家思想遭压制
儒生依然遵循守旧思想以古议今,非议郡县制,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
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社会形势的发展。
3.西汉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独尊”
汉初黄老“无为”思想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面临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
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内容,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为政治上的大一统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儒学获得“独尊”地位。
4.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新阶段,理学统治地位确立
在回应佛、道挑战的同时,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统治的需要。
5.明清之际:儒家思想遭批判,传统儒学遭挑战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而政府的传统政策是重农抑商。
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另一方面统治者采取大兴文字狱的高压政策来压制人的个性发展。
思想领域开始出现对传统儒学的反思和批判,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
在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清产生的进步思潮,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