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实验中学初三年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实验中学初三年级
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
一、阅读(60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1、关关雉鸠,在河之洲。
,。
(《诗经·关雎》)
2、,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4、,。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5、诗课言志,诗可明理。
只让我们联想到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借等高所感展示远人的理想和抱负,言说生活道理的名句:,。
6、杜甫在安史之乱中寓居成都,有自己茅屋被风吹破结合社会现实联想到天下茅屋俱破,体现了他由此及彼忧国忧民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在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诗人用“,。
”两句为我们创设了一幅边塞冬日雪景的美丽图画。
8、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07年成立了“南山诗社”,与台湾辅仁大学的“东篱诗社”隔水呼应。
这两个诗社的取名深受陶渊明《饮酒》中名句“,。
”的影响。
可谓一曲诗词两岸情缘,表达了海峡两地两个学校的兄弟情义和传承古典文化的热情和决心。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9、本文选自《左传》,是家经典之一。
旧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所撰。
(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又何间.焉()②小惠未遍.()
③即克.()④望其旗靡()
11、选文题目为“曹刿论战”,情你概括山曹刿在战前、战后的“论战”中阐明了哪些观点。
(2分)
12、第二段中了哪些描写方法刻画了曹刿的形象?请写出曹刿在战争中的表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分)
13、此文对我们写作很有指导和借鉴意义,请写出本文使用的一种写作手法,并结合选文举例说明。
(2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5分)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选自宋濂《龙门子凝道记》)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分)
①起之不食以俟.者()②恐.其自食其言也()
15.面对约定“一起吃饭”这件事,故人和吴起分别是怎样做的?(2分)
16、小事见人品。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吴起?(2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中国字
卓然
快要过年了,这就难免会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家乡写春联的事来。
春联,我家乡的人叫“对儿”。
事情发生在母亲送给我那本字典之后。
父亲见我能够常常翻着字典看,精神大振,做活,走路,嘴里不是打口哨,就是唱上几段戏。
听的人就问父亲:“福根哥,有甚喜事了?”父亲却不说,只管笑,只管唱。
父亲不认得字,但自从家里有了那本字典,每天从地里回来,他都让我念字典上的字给他听。
父亲说,听儿子念字,比看戏还过瘾。
念到好听的字,父亲就让我指给
他看。
看着,还一定要抿一点小酒,虽然只是抿了一点,却像是已经醉了,是陶醉了。
陶醉着的父亲拿手背擦擦嘴连连说:“哼哼,好字!好字!”
当父亲听我念到好听的字、吉祥的字,不光想喝酒,还会喊母亲也来听。
穿着水绿衣裳的妹妹、拖着鼻涕的二弟三弟,拉着母亲的衣裳角,嚷嚷着也要看。
于是,一家人就会把头拱在那盏昏昏的豆油灯底下,围着那本字典,又看又笑。
不过,尽管看,就那同一个字,父亲即使看上好几回,再见到时,依然是个不认识。
那一年腊月,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下得铺天盖地的白。
父亲早早起来买回红纸、毛笔、墨和砚瓦,进门就笑:“哈!今年不去求人写对儿了。
”母亲看住父亲:“你写呢?”父亲下巴颔往我这一努:“我儿子!”
在我们农户人家,平常不管过得如何窘迫,过年的时候,门上贴的对儿,纸一定要红,字一定要写得周正,墨一定要黑,似乎还要发亮才好。
母亲是极希望儿子能写对儿的,然而却又担心儿子写不好。
父亲却很自信,把那长长的灰蒿烟袋悠悠地抽着,让袅袅的烟云在屋子里到处飘散着,等着我的回应。
但是我让父亲失望了:“我不敢写,怕写不好。
”父亲一听,就阴了脸,像是要下雨。
想到父亲年年腊月去求人写对联,母亲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悄悄低着头纳鞋底。
她疼儿子,也疼父亲。
很长时间,父亲只是不住地抽烟。
忽然,母亲放下手里的鞋底,揪起蓝印花水裙擦擦手,去数父亲买回来的红纸,“怎么买了六张?往年……带上剪窗花用的,不是三张红纸就够了吗?”但母亲忽然就明白了:“你爸爸知道你头一回写,难免会错,就多买了几张红纸。
写吧,大胆写,自家孩子,就写个马马圪叉叉也好。
”
为了不让父亲失望,我抓紧时间练字。
白天练,晚上练。
母亲看我练得苦,就对我说:“去问问你和哥,也许能讨个门道。
”
和哥是我们的邻居,有脚病,常年拄支短拐杖,性情古怪,一个人孤孤地住在码头上,一棵大红果树把个院子遮得青苔荫翳。
三间堂屋,一张香几斜在屋子里,那是和哥写字用的。
腊月天,和哥的屋子里尽是邻家送来让他写对儿的红纸。
和哥很乐意把写对儿的门道教给我,他很希望他的这个小邻居能有出息。
正在和哥给我讲写春联的要点的时候,父亲也去了,坐在和哥的炉子旁,不住地抽烟,还不住地把旱烟让给和哥抽。
和哥说了很多,父亲就问我记住了没有?我说记住了,父亲就兴冲冲领我回家,让我按和哥说的“诀窍”练字。
练字的日子里,全家人都在为我忙。
母亲把桌子上栽白菜花的瓷碟拿开,把门帘卷起,让家里更光亮些。
妹妹帮我割红纸,二弟只管研墨,三弟不住地往砚瓦里注水。
父亲则坐在桌子旁边的凳子上,一边抽烟,一边看我练字,样子总是很自得。
到了腊月二十九,该写对儿了,邻家的叔叔伯伯们都来看,他们不光是看稀罕,还是抱着希望而来的。
他们的希望压得我有点喘不上气来,笔一直在砚瓦里不停地转,不时抬头看父亲。
父亲嘴唇抿得很紧,只对我微微抬了抬下巴。
邻居们谁也没有说话,满屋子几乎都是出气的声音。
当我把最后一笔写完的时候,家里憋着的空气才松弛下来,所有的人都裂着嘴笑,说,不错,不错。
父亲一直没有说话。
母亲紧紧拉着妹妹的手,泪水盈盈。
大年初一,我们村里人有挨门挨户看对儿的习惯。
那一年,看对儿的人几乎把我家的门围了个严实。
父亲也站在人群里,在一片赞叹声中,陶醉着,兴奋着。
过了一会儿,和哥来了,他依然拄着那支短拐杖,一瘸一瘸的。
父亲一直看着和哥,脸上带着笑,笑里头隐藏着一种期待。
但是,和哥看了我写的对联却寒了脸,不说话。
父亲沉不住气了:“和,写得怎样?”父亲等着和哥说个“好”。
但是,和哥却揉揉他那有一点发红的鼻子说:“这……这写的是什么字?”父亲一下子就愣住了,好像兜头泼下来一盆冷水。
院子里所有的人都不知所措了。
一下子,父亲的脸就憋红了:“小和!你不认得?”和哥没有出声。
父亲就指着门楣上的春联说:“好,你不认得我告诉你。
这,这……这是中国字!”父亲的口气很硬,几乎噎得和哥出不上气来。
和哥看看父亲,依然一脸庄严,就说:“我是说,这写的是谁的字?”父亲一下子变得更加强硬起来了,说:“这写的是我的字!!”父亲的那种神气,活像是只有他才有中国字。
我以为和哥要生气了,他却淡淡地笑了:“你说的也对,这是中国字。
中国字,一般也叫汉字。
可是,我是说,写汉字写得最好的,在历史上能够称得上体的,在民间流传最广的,是颜真卿,柳公权,九成宫……他们各家有各家的笔体。
你让孩子写的是哪家的字?是柳公权,还是欧阳询?”
见和哥就样说,看对儿的人就嘈嘈起来了,说人家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才开始写对儿,和哥不该大年初一就来驳斥人家。
农户人家,哪里能讲究得起那么多啊!人家的孩子敢写,写得一笔一画,墨也还黑,也还有光气,这已经就很不错了嘛……
和哥不管旁人说什么,用他的瘸腿直直地站在我家的门口,揉揉他的那个有点发红的鼻子,很认真地说:“我是说,要写字,应该写好。
要写好字,就得有个老师,有个师承,有个继承和发扬。
来没有源头,去没有方向,写不出中国字的味道来,写不出汉字的精神来,这就是你的汉字吗?这就是你的中国字吗?……”
说到这里,好像有人要说话,父亲立刻抬手制止了,对和哥说:“和,你说,你说……”
和哥就接着说:“我知道,在场的人或许不能接受我说的话。
大家是光说把自己的地种好就行了,写字似乎只是写字人的事。
是的,写字应该是写字人的事,但写字的人写个狗字,贴到你门上,别人是笑话谁呢?把字写得不像个字的样儿,贴出来,人家外村人过来看了,不说咱没有文化吗?”
依然有小声的议论,但风似乎在向和哥那边倒。
“且不说外村人怎么看,就说孩子。
要说,孩子也算是有出息了,敢写,能写成这个样子,真的很不错。
但是,孩子才开始学写字,才上路,我们,尤其是我,先识了几个字,难道不应该给孩子拨一拨水道儿,引引路,让孩子迈出的头一步就走在正路上吗?”
一时间,鸦雀无声了,人们都在静静地听和哥说。
父亲很激动,看着和哥,手不由自主地哆嗦着。
我还听见,母亲似乎在屋子里啜泣。
“孩子是会有出息的,但是还得下苦功练,好好练,不管谁家的字,都是叫‘汉字’。
”
过罢年,我天天照着和哥送给我的那本柳公权的字帖练字。
母亲说,练字是不是也应该像她绣花那样,有个“样儿”呢?于是,母亲居然拿了珠子穿上线,把一个纳鞋底的大针也穿上线,吊在我的面前,让我照着和哥说的“垂珠”与“悬针”练。
母亲还把最好的老南瓜切开,挖出瓜籽来,在桌子上放两三颗,让我照着练汉字的那一个“点”。
母亲还让父亲到村里剧团上去借回来一把劈刀,让我照着练那一“撇”。
春天来了,母亲回娘家要了蚕种,养了蚕。
麦黄时节,先捉了一只老蚕放在桌子上,让我看着练那一“横”。
但是,不管我照着母亲摆下的“样儿”怎么练,怎么描,怎么画,母亲却总是摇头,说我的字好像还缺点什么。
缺什么呢?母亲左看看,右看看,终于看出意思来了——我的字缺少和哥说的精神,中国字的精神。
这精神应该是什么样子呢?“悬珠”、“垂针”、“卧蚕”,都可以找到“样儿”,至于精神,我想母亲是绝难找到“样儿”的。
然而,她却不甘心,一直在为汉字的精神寻找“样儿”,最后,都有一点恍恍惚惚,寻寻觅觅的,口中总是不住喃喃地念叨着:“汉字,汉字……”
功夫不负有心人,母亲终于找到了汉字的“样儿”。
那一年的秋天,父亲挑了一担沉沉的谷穗刚刚走进院子,母亲突然惊呆了,对我说:“孩子,看你爸爸,一个汉子……”母亲说着,泪珠儿就簌簌地落下来,落在蓝蓝的印花水裙上。
我不知道母亲说的是“汉子”还是“汉字”。
看着光着臂膀,肌肉骨突,膀子上稳稳当当横着扁担的父亲,我一子全明白了。
周正,坚强,刚毅,堂堂正正,顶天立地——那就是我的父亲,我的中国字!
1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
①荫翳.()②啜.泣()③字帖.()④簌.簌()
18、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说说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
“在我们农户人家,平常不管过得如何窘迫,过年的时候,门上贴的对儿,纸一定要红,字一定要写得周正,墨一定要黑,似乎还要发亮才好。
”
19、“母亲是极希望儿子能写对儿的”,下文中有多处细节能表现出母亲的这种心理,请总结概括出两处。
(4分)
20、请写出下面两处语句各表现了和个怎样的形象特点。
(4分)
①整个腊月天,和哥的手都是红红的,嘴唇上,鼻子上,会时常有一片墨。
②“孩子才开始学写字,才上路,我们,尤其是我,先识了几个字,难道不应该给孩子拨一拨水道儿,引引路,让孩子迈出的头一步就走在正路上吗?”
21、“父亲一直看着和哥,脸上带着笑,笑里头隐藏着一种期待。
”“一下子,父亲的脸就憋红了”请你写出这两句话分别表现了父亲当时怎样的心理感受。
(4分)
22、在大年初一大家“看对儿”的情节中,文章多次写到村里人的反应,说说交代这些内容的作用。
(4分)
23、“写对儿”紧张,“看对儿”兴奋,“论对儿”深入,关于春联的故事,情节似乎已经很完整。
文章却以母亲最终为我练字找到了“样儿”结束全文,有什么深意?(4分)
(四)名著阅读(5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次日已牌时分,只听得门首有两个承局叫道:“林教头,太尉钧旨,道你买一口好刀,就叫你将去比看。
太尉在府里专等。
”林冲听得说道:“又是什么多口的报知了。
”两个承局催得林冲穿了衣裳,拿了那口刀,随这两个承局来。
一路上林冲道:“我在府中不认的你。
”两个人说道:“小人新近参随。
”却早来到府前。
进得到厅前,林冲立住了脚。
两个又道:“太尉在里面后堂内坐地。
”转入屏风,至后堂,又不见太尉。
林冲又住了脚。
两个又道:“太尉直在里面等你。
叫引教头进来。
”又过了两三重门,到一个去处,一周遭都是绿栏杆。
两个又引林冲到堂前,说道:“教头,你只在此少待。
等我入去禀太尉。
”林冲拿着刀,立在檐前。
两个人自入去了。
一盏茶时,不见出来。
林冲心疑。
探头入帘看时,只见檐前额上有四个青字,写道:“白虎节堂”。
林冲猛省道:“这节堂是商议军机大事处,如何敢无故辄入。
不是礼。
”急待回身,只听的靴履响,脚步鸣,一个人从外面入来。
林冲看时,不是别人,却是本管高太尉。
林冲见了,执刀向前声喏。
太尉喝道:“林冲,你又无呼唤,安敢辄入白虎节堂!你知法度否?你手里拿着刀,莫非来刺杀下官?有人对我说:你两三日前,拿刀在府前伺候,必有歹心。
”林冲躬身禀道:“恩相,恰才蒙两个承局呼唤林冲,将刀来比看。
”太尉喝道:“承局在那里?”林冲道:“恩相,他两个已投堂里去了。
”太尉道:“胡说!!什么承局敢进我府堂里去。
左右,与我拿下这厮。
”
说犹未了,傍边耳房里走出二十余人,把林冲横推倒拽,恰似皂雕追紫燕,浑如猛虎啖羊羔。
高太尉大怒道:“你既是禁军教头,法度也还不知道。
因何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欲杀本官。
”叫左右把林冲推下。
不知性命如何?
2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情节。
(1分)
25、白虎节堂是商议军机大事之地,擅入者死罪。
林冲来此显然是受骗,选文中有些细节对此有所暗示,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两处来。
(2分)
26、“说犹未了,傍边耳房里走出二十余人,把林冲横推倒拽,恰似皂雕追紫燕,浑如猛虎啖羊羔。
”此处交代在选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二、综合实践与作文(60分)
(一)综合实践(10分)
27、时下,“技能交换”在一些年轻人中盛行,也让不少专为网友提供技能交换平台的网站活了起来。
陪驾交换家常炒菜技术,教弹钢琴换油画技巧……在技能交换的网站上,网友们交换的内容几乎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据技能交换网创始人、站长郝轶介绍,参与技能交换的“技客”,多为善于运用网络资源、对生活充满热情的“80后”、“90后”。
在技能交换的种类中,以英语最为热门。
一些生活类技能也受到很多网友关注,如烹饪、驾驶等。
你最想换得什么技能?本次调查中,51.2%的人选择“理财知识”;50.9%的人希望学习“电脑维修、软件等计算机技能”;40.6%的人想换得“英语、日语等外语能力”。
此外,还有“炒股经验”、“厨艺、茶道等生活技能”、“职场关系的处理”、“绘画、书法等艺术特长”、“古董鉴别”、“网球、乒乓球等运动技巧”等。
如果你现在参加这项活动,你将以哪项技能与别人进行交换呢?说说你掌握该项技能的程度以及交换此技能的好处,以此来吸引别人和你交换吧!
(二)作文(50分)
28、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文题(1)题目:那难忘的笑容
文题(2)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法沃尔斯基是苏联现代艺术家和写生画家。
他经常为出版社的书籍画插图。
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难缠的美术编辑。
这位编辑习惯于从作品中找出“瑕疵”,而他的每次修改意见,都让法沃尔斯基哭笑不得。
一次,法沃尔斯基随手提起笔,在刚完成的作品一角,画了一只很丑的小狗,胡乱交差了事。
美术编辑仔细的审阅过作品后,严肃的训斥了法沃尔斯,让他把小狗去掉。
修改之后,编辑便通过了作品,伺候,法沃尔斯基每次交稿,都会在作品的一角添上一只小狗,而美术编辑也总是跟狗过不去,责令他把狗删掉。
偶尔,法沃尔斯基也装出十
分在意那只小狗,找出各种理由想保留它,直到争执到了白热化,他这才主动作出让步,把这只小狗作为“最大的牺牲”删除掉。
就这样,他以一只小狗做诱饵,既保住了创作的初衷,又给编辑留了情面。
法沃尔斯基晚年提及此,曾意味深长地说:当争论出现时,并不一定必须要取得压倒性的胜利。
如果能巧妙地运用智慧,稍稍“后退”一步,就能在给对方一个台阶的同时,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
作文要求:
(1)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表现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2)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3)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4)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