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体系

合集下载

中国国学文化

中国国学文化

民族服饰和饮食文化展示
民族服饰
中国民族服饰丰富多彩,如汉族的旗袍、马褂,苗族的银饰,藏 族的藏袍等。
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包括川菜、粤菜、鲁菜、苏菜等八大菜系 ,以及茶文化、酒文化等。
饮食禁忌
中国饮食中也有许多禁忌,如佛教徒禁食肉食,回民禁食猪肉等。
THANKS
感谢观看
法家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法律和刑罚来约束和惩治人们的行为。这
种观念与儒家“人性本善”的观念形成鲜明对比。
法家经典著作解读
《商君书》解读
该书是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阐述了法家的政治、经 济、军事等思想。其中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提出了“壹 刑”、“壹教”等主张。
《韩非子》解读
该书是韩非子的著作汇编,包含了丰富的法家思想。其中 提出了“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等观点,强调了 法律的公正性和普遍性。
古代戏曲
欣赏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的代表作,以及明清 传奇剧等,体会戏曲艺术的魅力。
书法艺术欣赏与创作实践
01
02
03
书法流派
了解篆书、隶书、草书、 行书、楷书等书法流派的 特点与发展历程。
书法名家及作品
欣赏王羲之、颜真卿、柳 公权等书法名家的代表作 品,理解其艺术风格与审 美价值。
中国国学文化
目录
• 国学概述 • 儒家思想 • 道家思想 • 法家思想 • 兵法战略 • 文学艺术 • 民俗风情
01
国学概述
Chapter
国学定义与内涵
国学定义
国学是指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哲学、文学、 艺术等方面的学问,是中国传统学术的总称。
国学内涵
国学包括经、史、子、集四部分,涵盖了古代中国 的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是 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中国传统文化之国学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之国学文化

国学教育的意义
国学可以启迪孩子的天性,亦作用于成人。国学,教 给了老师和孩子们更多的宽容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由 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合构 而成。在这种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传统人文精神,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顺自然而以 人为本;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循人伦而以和为本;在人 与自我的关系上,重体验而以乐为本。处于这种精神熏陶 之下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逐渐形成了“为天地立心,为 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意识,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患意 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天 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人生路向和“天人合一”的终极理想。
书目
重要书目如:《周易》、《尚书》、 《周礼》、《礼记》、《仪礼》、《诗经》、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 梁传》、《论语》、《孝经》、《尔雅》、 《孟子》。还有《大学》、《中庸》。
史部—各种体裁历 史著作
分类
书目
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 “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 “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 “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 “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 “史评类”、“汇编类”
家庭国学
国学是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国学是 家和万事兴家兴财源旺,国学是人的身心落地生 根的根据地。
国学分类
以学科分
应分为数理、天文、算学、地理、博物、农 学、化学、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 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自 然国学以道家为核心和主流;人文国学以儒
家为主流和核心;
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 《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 《战国策》、《宋元明史纪事本末》等等。

国学中的经典文化有哪些特点

国学中的经典文化有哪些特点

国学中的经典文化有哪些特点中国国学是指以中国古代文化为基础的一种学问体系。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国学承载了丰富的经典文化,对于了解中国文化的脉络和精髓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国学中的经典文化所独有的特点。

一、思想深邃中国国学的经典文化具有深奥的思想性。

古代中国智者们以孔孟之道、儒释道三家经典为基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

这些经典融入了儒家的仁爱、礼法、孝道的思想,佛家的慈悲和修行的智慧,道家的无为自然和追求永生的观念,凝聚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二、文化底蕴丰富国学中的经典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这些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彰显。

从《诗经》到《论语》,从《道德经》到《金刚经》,这些经典作品展示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情感,传递了中国文化的情感与感悟。

三、曲调优美中国国学的经典文化以其曲调优美而独特。

中国古代文化中有丰富多样的曲调,如《琵琶行》、《渔家傲》、《蝶恋花》等,这些古曲以其独特的旋律和婉转的歌词感染着人们的心灵。

这些古典音乐作品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结晶,更是中国国学的瑰宝。

四、书法独特中国国学的经典文化在书法艺术方面展示了独特的魅力。

中国书法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瑰宝,它是中国文化独有的艺术形式之一。

从汉字的笔画构造到书法的艺术表现,中国书法融入了中国文化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在传递着千百年来的智慧与情感。

五、礼仪之邦中国国学的经典文化强调礼仪。

古代中国人非常注重礼仪,将其视为社会秩序和个人修养的标志。

经典文化中的仪式、礼节、行为规范等都反映了古代中国人重视礼仪的品质。

传承经典文化,弘扬礼仪之风,有助于塑造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

综上所述,中国国学中的经典文化具有思想深邃、文化底蕴丰富、曲调优美、书法独特和强调礼仪等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情感,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学习和传承国学经典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根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找到自身文化认同感和道德准则。

“国学”的内容体系与分类

“国学”的内容体系与分类

“国学”的内容体系与分类作者:陈来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6年第10期称中国学术为国学,这里的“国”即本国之义,“学”是学术之义,国学是本国学术之义。

“国学即中国固有的或传统的学术文化”,这一含义经过近代学者的使用,已成为“国学”的通常定义。

如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国学”一词的解释就是沿用了这样的定义:“称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

”这可以说是自清末民初至今,一直沿用下来的比较通用的定义。

国学的内容范围,前人多以中国传统的四部分类来列举。

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是古代书籍的分类,但也反映了对书籍所承载的学术的一定分类。

近人章太炎1922年讲《国学概论》时,明确把国学的本体内容分为经学、哲学、史学、文学,这也是从四部借鉴而来,虽然子部并不都是哲学,集部也并不都是文学。

可见他的国学讲法已把四部的书籍分类概念转换成学术分类的概念,而且使用了近代的学术概念来表达国学的主体内容。

另外,章太炎晚年的《国学讲演录》把国学的内容分为五大类:小学、经学、史学、诸子、文学。

这一分类也主要是参照经史子集四部的分类而来,但又不拘于四部。

其实小学在传统分类中属经部,章太炎重视小学,认为音韵训诂的小学是治国学的基础,故独立为一类,不再从属于经学。

其实,从体系上说,小学是治学的方法,和经史子集并不能并列。

章太炎的分类是基于重视国学研究的角度。

我们今天讲国学,应先依照传统的书籍分类与体系加以介绍,而后可以做国学内容分类的说明。

一古代中国典籍的分类不完全等同于知识学术的分类,但书籍的分类也是根据书籍的内容进行分别的,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对知识、学术的分类。

中国学问知识的传统分类有两个主要代表,一个是《汉书·艺文志》,一个是《隋书·经籍志》,前者是六分法,后者是四分法。

汉哀帝时刘歆写成《七略》,把当时的皇家藏书作了分类整理。

班固作《汉书·艺文志》,采用了《七略》的分类体系及其说明。

国学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国学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国学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国学课程的建设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国学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国学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更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

因此,制定并实施国学课程建设方案,对于推动教育现代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确定。

1. 建立国学课程体系,包括国学基础知识、国学经典阅读、国学实践活动等内容。

2.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3. 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构建国学课程教学团队。

4. 打造国学课程品牌,吸引更多学生和家长关注和支持国学教育。

三、实施策略。

1. 制定国学课程教学大纲,明确国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教学目标,为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提供指导。

2. 开设国学课程选修课,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同时将国学元素融入到其他学科教学中,形成全面的国学教育体系。

3. 建立国学课程教学资源库,整合国学经典文献、优秀教学案例和多媒体教学资源,为教师备课和教学提供支持。

4. 组织国学课程教学研讨活动,邀请国学专家学者和教育专家进行指导和培训,提升教师的国学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

5. 开展国学文化体验活动,如国学知识竞赛、国学经典朗诵比赛、国学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和热情。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国学课程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国学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调和监督。

2. 落实国学课程建设经费,保障国学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和使用效益。

3. 健全国学课程建设的考核评估机制,建立国学课程建设的长效机制,确保国学课程建设的持续推进和稳定发展。

五、实施效果评估。

1. 定期开展国学课程建设的评估活动,对国学课程建设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和完善国学课程建设方案。

2. 借鉴其他地区和学校的国学课程建设经验,加强与其他学校和地区的交流合作,促进国学课程建设的互相促进和共同进步。

国学的发展历程

国学的发展历程

国学的发展历程
国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

那个时候,人们对文化的关注集中在文学、哲学、礼仪等方面,这些都为国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秦汉时期,儒家学说成为了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儒家的经典如《论语》、《孟子》、《大学》等成为了国学的重要内容。

这一时期,国学主要是围绕儒家的经典进行研究和传承。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学逐渐融合了其他学派的思想,如道家、法家等,形成了多元的研究体系。

唐宋时期,国学得到了更多的发展和繁荣,许多学者致力于对古代文化和经典的研究,如王安石的《易传》、周敦颐的《通典》等都是国学发展的重要成果。

明清时期,国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学者们对经典内容的解释和注释变得更加系统化和深入。

在这一时期,通过对古籍的整理和研究,例如《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国学的体系和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20世纪以后,国学在中国的学术界逐渐受到了重视。

许多学
者开始重新研究和理解传统文化和经典,提出了许多新的解读和观点。

国学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也逐渐提升,成为了一门独特而重要的学科。

总的来说,国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多个时期,从传统的聚焦于儒家经典的研究,到与其他学派的融合,再到
现代学者对传统文化的重新研究和评价,国学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了中国独特的学术领域。

中国国学

中国国学

四、中华国学的宗旨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 世开太平’。(北宋大儒张载所言,称为“横渠四句) 1、为天地立心:是指为社会建立一套 以仁、孝等道 德伦理为核心的精神价值系统。 诸子百家,包括“儒、释、道、刑、名、法、墨” 等等各家,乃是“为天地立心”之学 。 2、为生民立命:“生民”指民众,“命”指民众的 命运。指关注民众的“安身立命”问题。 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在古代, “六艺”中礼、乐、射、御,称为“大艺”,是贵族 从政必具之术,贵族子弟在太学阶段要深入学习;书 与数称为“小艺”,是民生日用所需之术,是在古代 “小学”阶段的必修课,乃是“为生民立命“之术;
2、兼爱和非攻:兼爱就是兼相爱,交相利。既爱自己也爱别人,与人交往 要彼此有利,就是爱人,爱百姓而达到互爱互助,而不是互怨互损。非攻 就是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对防御战,墨子是支持的。他自己就曾经带 人参加过好几次帮人守城的战争(止楚攻宋)。
3、 节用、节葬和非乐:节用就是反对铺张浪费,反对穷奢极欲,崇尚节俭。 节葬就是提倡安葬从简。关于礼乐,墨子认为也是不必要的。他认为,当 时的生产力低下,而各国战争连年,人民的生产根本满足不了需要,却要 养着这么一批不事耕作的人,完全没有必要。不过这样做有一个负面影响, 就是很多音乐可能会因此而失传。曾经就有人以此攻击墨家。
4、天志、明鬼和非命:天志就是上天的意志,明鬼就是确信鬼神的存在。 非命就是反对命运之说的意思,也就是不相信命运。墨子认为,人们必须 打破命运之说,强调事在人为,若信奉命运之说,无所作为,听任各种邪 行盛行,坐看各种恶行滋长,只会使人民受害,社会祸乱,乾坤颠覆。
二、墨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1、墨子以大义引导任侠精神,对中国几千年的任侠文化起了主导作用。抵 抗外来侵略的慷慨赴死,路见不平的见义勇为,皆来源于墨家。 2、注重实践的认识观,直接启迪了后来的如荀子等人唯物主义的诞生。

国学常识 - 什么是道家——道家介绍国学经典

国学常识 - 什么是道家——道家介绍国学经典

国学常识 - 什么是道家——道家介绍国学经典在中国的历史上,道家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

道家的思想源于战国时期的老子和庄子,他们关注人类与自然、社会和精神的关系,提倡“无为而治”、“归于道”的哲学和道德观。

道家思想不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被引用和运用于中国的文学、艺术和其他领域。

在国学中,道家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会介绍道家的原则、经典文本及其在国学中的特殊地位。

道家的原则道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原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道”。

“道”是一种哲学概念,意为宇宙真理和万物运行的规律。

道家认为,人们要能够理解和遵循这些规律,必须做到无为而治,即做到有所为而不为,从而让自然自然,顺其自然。

在道家看来,“道”不可言传,而是需要通过直观体验、感知和领悟。

只有真正领悟到“道”,才能践行“无为而治”的原则。

此外,道家还有其他的原则,例如“无知不有、无欲则刚、无为而无不治”,这些原则都是为了让人们生活得更加平静、高尚和有利。

道家的经典文本道家的经典文本主要有两部分:老子道家和庄子道家。

这两部经典文本都提及了道家的主要原则和思想,并且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传统。

以下是一些让人们更好地了解道家思想的简要介绍。

《道德经》 - 老子道家《道德经》是老子写的一本书,被认为是道家的重要权威文本。

这本书以简洁、深刻的语言探讨了宇宙的本质和人类的生存问题。

老子在书中提出了“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的思想,认为“道”是一种宇宙的运行规律,是包容万物的本体。

他还提倡“无为而治”的理念,认为应该回归自然,顺应自然的道理,不勉力而行。

《庄子》 - 庄子道家《庄子》是道家思想中另一本经典文本。

这本书以盛行于春秋时期南越的庄周为名。

庄子倡导“无为而治”的思想,同时也强调“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他认为人们应该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和自由意志为中心,别限于社会和道德规范,就像鱼游于水中,游手好闲且自在自在。

道家在国学中的特殊地位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道家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也是文化、艺术和其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国学九大派别

中国国学九大派别

中国国学九大派别——即佛家、儒家、道家、兵家、法家、纵横家、墨家、医家和农家,本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汇集的一本通俗读物,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新的表达角度的展现。

本书阐述了佛家的心灵智慧、儒家的做人智慧、道家的处世智慧、兵家的竞争智慧等九家智慧。

国学九家智慧就是上下五千年中国人琢磨出来的生存智慧,讲述的就是中国式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智慧,这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感悟:做人心灵要纯正,做事要有责任感,金钱无法带给心灵的安详,只有内心的安详才是真正的幸福。

勤劳,善良,乐观,自强,理性,豁达,思维敏捷有毅力是优秀人才必备的素质。

成功的秘诀是:超凡的智力,强烈的事业心,吃苦耐劳,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情才不虚度人生.书摘:如果你要追求成功,可以读读儒家的执着学说;如果你要追求快乐,可以读读佛家的心灵学说;如果你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妨读读纵横家的策划学说;你若功成名就,只想追求健康,那么,你就不妨读读医家的健康学说;退一万步讲,你面对人生,毫无办法谋求改变,你是一个绝对的弱者,那就不妨读读安贫乐道的农家文化,那样,你也会活得怡然自得。

不学佛家:做不乐;不学儒家:做不久;不学道家:做不透;不学兵家:做不强;不学法家:做不大;不学纵横家:做不快;不学墨家:做不安;不学医家:做不动;不学农家:做不爽。

学国学者常出现的毛病:学佛家不精,易于迷信;学儒家不精,易于迂腐;学道家不精,易于消极;学兵家不精,易表阴险;学法家不精,易于残酷;学纵横家不精,易于欺诈;学墨家不精,易于泛爱;学医家不精,易于忌多;学农家不精,易于自欺!做一个及时解脱的人:心灵的困窘,是人生中最可怕的贫穷。

痛苦的人,都是“出不来”的人!——在所有不堪重负的事情中,最需要解脱的是心灵吗?你问。

我无话可说。

——你问我月亮在哪里?我用手一指,你却把我的手认做月亮。

——你要扬帆过海,寻找家园,我赠你一叶扁舟,你却把船当作归宿了。

——你要解开生活的疑团,我在你的灯下放了一本书,你却悄悄的用别人的头脑去思考了。

国学文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国学文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国学文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国学文化是指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著作、学术理论和思想观念的总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学文化包括了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经典著作:国学文化的核心是对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研究、传承和推广。

这些经典著作主要包括《易经》、《诗经》、《书经》、《礼记》、《春秋》和《论语》等。

这些古代经典著作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影响着中国古代社会和今天的文化认知。

2.学术理论:国学文化还包括了中国古代学术理论的研究和传承。

这些学术理论主要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各个学派的思想。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道德,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注重自然与道的和谐,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墨家重视兼爱、非攻和公平正义等,这些理论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3.思想观念:国学文化还涵盖了中国古代的思想观念。

这些思想观念主要包括中庸思想、君子之道、天人合一、孝道等。

中庸思想主张中庸之道,追求平衡和和谐;君子之道强调高尚的行为和品德;天人合一则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孝道则强调对父母的敬爱和孝顺。

4.文化传统:国学文化还包括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如礼仪、音乐、美术、书法、医学等。

这些传统通过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和技术手段传承下来,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5.教育体系:国学文化还体现为中国教育体系的一部分。

古代中国的教育注重培养人的品德和素质,强调致知、明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理念。

国学文化作为古代教育的基础和灵魂,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国学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思想魅力。

通过学习和传承国学文化,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人文素质和文化自信,有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身份认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国家的繁荣进步。

国学的概念及内容

国学的概念及内容
重。
02
国学的主要内容
经部
经部是国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收录了儒家经典著作, 包括《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 等。这些经典是古代儒家思想的核心,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经部的内容涵盖了古代中国的哲学、政治、伦理、文化等多 个方面,是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资料。
人力资源管理
运用国学理念,培养员工忠诚度,激励员工发挥潜能, 促进企业发展。
战略管理
汲取国学智慧,指导企业制定战略规划,应对市场变 化,实现可持续发03
社交礼仪
国学强调礼仪规范,有助 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 礼节,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家庭教育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培养 家庭道德观念,传承良好 家风,促进家庭和睦。
04
国学的价值与影响
文化传承价值
总结词
国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传承价值。
详细描述
通过研究国学,人们可以了解中华文 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基本走向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 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道德教育价值
总结词
国学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对于培养人们的道德 观念和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研究法
总结词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鉴别、解释 和评价,以揭示国学的历史演变、文化传承 和发展规律。
详细描述
文献研究法是国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深入研究,可以了解古代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情 况,进而揭示出国学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 在文献研究过程中,需要对文献进行收集、 整理、鉴别、解释和评价,以确保研究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子部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和灵魂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和灵魂

浅谈国学经典文化在小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和灵魂。

“国学经典”顾名思义,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中国之学,中华之学。

“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儒家的进取、道家的无为、周易的玄妙、法家的权谋、兵家的智慧,无不闪耀哲人智慧的光芒。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国学经典教育越来越重视。

国学启蒙教育不仅有益于国学经典的传播与传承,也对少年儿童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感受中国文化,激发爱国热情一个民族、国家的强盛首先是文化、国学经典的强盛。

当一个民族、国家没有了自己的“国学经典”时,即要消亡了。

成吉思汗消灭西夏王国时,彻底地消灭了西夏文化特征,至今西夏学成为“绝学”。

与之相反,犹太民族复兴已经消亡三千年的希伯来语,使犹太人以同样的声音再次凝聚在一起。

而正是犹太教和希伯来语现已成为以色列民族对抗强大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明的核心武器。

“文化强国”的战略意味着我们对文化的理解和把握,要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传统文化所培育出的人文精神,以其深厚的底蕴支撑着我们这个民族的思想命脉,支撑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学、艺术,显示出无穷的活力与潜力。

通过语文课堂教学的渗透,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其内心的爱国热忱。

二、国学经典文化有助于熏陶小学生道德品质。

国学经典中处处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倡导着一种真善美的道德品行,对于开阔心胸、提升人格教养、培养好学精神和开发潜能、启迪智慧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比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不能简单理解为孝弟为仁本或克己复礼为仁,不是为朋友两肋插刀的盲目义气,更不是形式上的繁缛礼节。

我们可以整合为充满博爱精神的“仁”、基于正义原则的“义”、突出平等尊重的“礼”、坚守善良本性的“智”以及胸怀真诚之心的“信”。

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它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以能它所包蕴的人文精神更是毋庸置疑。

这些传统文化概念中的正面的人文价值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放弃的精髓,能使我们以健康的心态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变迁。

什么是国学?

什么是国学?

什么是国学?当前,大家都在谈国学,但国学是什么?为什么要学国学?国学应该学些什么?国学应该怎么学?我们应该把这几个基本问题了解一下。

国学之名,始于清末。

其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新学”或“西学”,与之相对,人们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或“国学”。

国学有三个概念:广义的国学是指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

狭义的国学则是指中国古代学说,其代表是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等。

先秦诸子的思想从各个不同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对历朝历代统治者都有深远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

而一般提到的国学,则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而不论广义还是狭义的概念,先秦诸子思想和学说都是国学的主体,这一点毋庸置疑。

据此,我们可以做出如下总结:第一,国学是一种知识体系。

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自然应该有一种最起码的亲近感与敬畏心,都应自觉成为一名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对四书五经、《史记》、《汉书》、唐诗宋词这些内容应该有基本的了解。

第二,国学是一种思维智慧,是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不管中国人有没有正式地把国学当做学问来学习,都是在国学的氛围里成长的,受到其熏陶。

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面对同样的事情,中国人和西方人可能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处理。

譬如,遇上家庭中“红杏出墙”之类的变故,为骑士精神所哺育的普希金,会用决斗的方式与情敌做了断;而受《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文化熏陶的中国人,很可能会拜托黑社会老大去把情敌做掉。

最后,“国学”就是它的核心价值观,比如“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应该说,这些价值观层面的东西,才是国学最根本的。

总之,要清醒地认识国学。

国学的概忥和内涵

国学的概忥和内涵

一、国学的概念和内涵1.概念国学,是指以释、道、儒三家学问为主干,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婚丧礼仪等等为枝叶的传统中国文化体系。

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今天所要认识并抽象继承、积极弘扬的重点之所在。

中国没有西方意义的哲学,有的是思想。

从古到今,皆为此般!而国学不仅仅是哲学或思想,更不是守旧学者在书斋里研究的枯燥文章,它是贯穿中华数千年的文化精髓。

国学是四书五经,是二十四史,是唐诗宋词,是红楼梦和三国,是老庄,是禅机,是数不尽的古代文献,当然也是贯穿在其中的精神。

但国学最根本的是思想,是中国家国一体的和谐文化,是贯穿中国历史进程的孝、悌、忠、信、礼、仪、廉、耻等为核心的八德思想。

2.内涵国家之文学,才是国学之根本。

学者黎黍匀认为,国学内涵包括了有国家文化与艺术特征的各类学科,这些学科具有历史性、延伸性、发展性、现代性、国家性。

(1)历史性:体现在古代文学的出现和影响力,比如《孟子》的学说,在各个时代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属于历史性质。

延展性:包括了持续性和同化性。

历代有印度佛学与我国阴阳学说的结合,形成了中国佛学的体系,以及各个学科互相渗透同化。

最明显的是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

(2)发展性:包括了该文化或艺术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持续影响力。

如儒家自孔子之后,不断出现了朱熹、王阳明等人的丰富和发展,以及在宋朝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重视,使其影响力及发展显示出强大生命力。

(3)现代性:包括了该文学在当代的指导意义和当代的价值。

威尔·杜兰认为:“或许除了《道德经》外,我们将要毁所有的书籍,而在《道德经》中寻找智慧的精妙。

”这是国学在当代的生命力和客观影响力,也是国学本身的价值的体现。

(4)国家性:包括了国家的文化与艺术特征,能够明显区别于他国的文化,具备世界范围内的独特性。

如印度的佛学与中国的道德经,有相似点也有明显的区别特征,埃及的太阳文化与中国的阴阳文化既有相似点也有明显差异。

国学ppt课件

国学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02
国学经典
四书五经
《大学》
《大学》是儒家经典之 一,主要讲述了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道理和方法。
《中庸》
《中庸》强调中庸之道 ,认为这是实现人生和 谐、社会和谐的重要原
则。
《论语》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 子言行的记录,包含了 丰富的伦理道德、政治
哲学思想。
《孟子》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 子言行的记录,主要阐 述了孟子的政治哲学和
国学与个人修养
国学经典中的诗词、散文等文学 作品能够提高个人的审美能力和 文化素养,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

国学中的哲学思想能够启发个人 的思考,帮助个人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个人的道德
品质和人格魅力。
国学教育能够让个人更好地了解 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 ,增强个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
自信心。
05
国学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 料,探究国学的历史演变、思 想内涵和影响。
通过对文献的解读和比较,深 入理解国学的思想体系和价值 观念。
文献研究法有助于系统梳理国 学的知识体系,为深入研究提 供基础资料。
比较研究法
将不同文化、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思想 观念进行比较,揭示国学的独特性和 普世价值。
比较研究法有助于拓宽国学的视野, 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国学的 内涵和外延,发现其与其他文化的异 同点。
实地考察法
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国学的 历史遗迹、文现象和社会风俗

实地考察有助于直接感受国学的 实际存在和影响,增强研究的直
观性和可信度。
实地考察法可以提供第一手资料 ,为深入研究提供实证支持。

国学及其核心价值

国学及其核心价值

文学
文学
文学是国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和鉴赏,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曲 等。文学强调的是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审美体验,以及对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探索和表达。
文学在国学中的地位
文学在国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文学研究 ,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人们的情感世界、思想观念和社会风貌,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文化的精髓和 特点。
子学
子学
子学是研究诸子百家的学科,主要涉 及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流派的研 究。子学强调的是对不同思想流派的 理解和比较,以及对人类智慧的探索 和发展。
子学在国学中的地位
子学在国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 理解中国思想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的 重要基础。同时,子学也是启迪人们 思维、拓宽人们视野、促进人类智慧 发展的重要途径。
02
国学的核心内容
经学
经学
经学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儒家经典,包括《诗 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等。经学 强调的是对经典的诠释和理解,以及对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发 展。
经学在国学中的地位
经学在国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理解儒家思想、中国 文化、中国历史的重要基础。同时,经学也是中国传统文化 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人文素养 和价值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信:诚信与信仰
诚信
国学注重诚信和信誉,认为诚信是人与人之 间信任的基石,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 秩序的基础。
信仰
国学强调信仰的力量,认为信仰可以给予人 精神上的支持和力量,帮助人克服困难和挑
战。
04
国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教育领域
01
02

十大忠告国学

十大忠告国学

十大忠告国学
1.学习经典:国学的核心是经典,要深刻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必须先要学好经典。

2. 培养文化自信:国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有对自
己文化的自信和骄傲,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3. 融合现代思想:尽管国学强调传统,但并不意味着不能融合
现代思想,应该有开放的心态去探索和创新。

4. 通览文史:国学不仅仅是经典和诗词,还涉及历史、哲学、
地理等多个领域,要全面了解文史知识。

5. 修身养性:国学强调修身养性,要注重道德修养和品行端正,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6. 重视语言文字:国学中的语言文字有独特的韵味和意义,要
重视学习和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语言修养。

7. 学以致用:国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民服务,要将其学习和运
用贯穿于工作和生活中,为社会做出贡献。

8. 博采众长:国学的研究需要汲取不同领域的知识,要有广泛
的视野和开放的心态。

9. 重视传统文化: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应该重视其价
值和意义,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10. 建立自己的国学体系: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建立自己的国学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国学的作用。

- 1 -。

概述西周的国学、乡学制度。

概述西周的国学、乡学制度。

概述西周的国学、乡学制度。

西周时期的国学制度和乡学制度是中国古代儒家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学制度是指由君主统一组织和管理的官方教育系统。

西周时期,君主设立国子学,招收天下有贤才之士,进行教育和培养。

国子学是一个总掌教育的机构,负责选拔和教育具有政治才能和道德修养的人才。

国子学的学生称为弟子,他们在学校接受教育,学习经书和礼仪。

在教育内容方面,国子学注重儒家经典的学习和理论体系的传承,培养人才成为合格的官员和朝廷的参政议政人员。

乡学制度是指辖区内乡村自发设立的地方教育机构。

乡学通常由士人或村中有学问的长者创办,负责教育当地的农民子弟。

乡学的教育内容相对简单,主要注重基础的读写算术和道德教育。

乡学的教育对象是农民子弟,其目的是培养好的家风和社会道德,提高农民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

国学和乡学在西周时期都起到了重要的教育作用。

国学培养了政治和文化方面的人才,为巩固朝廷的统治和推动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

乡学则在农村地区普及了基础教育,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

这两种教育制度相辅相成,共同为中国古代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体系《国学体系》是什么?国学,是基于中国文化并对人们思维方式产生影响的系统学术理论。

《国学体系》是根据中国八千年文化史所累积下的囊括各个方面的国学智慧,统和分析确立彼此之间关系后建立的《国学之树》系统模型。

是对整个中国国学智慧进行整体分析和精研渗析的思维工具,是指导人学习国学、探索国学、研究国学的核心依据。

《国学体系》的发起人国学之树体系由清华大学中国管理研究中心、新易国际和国际太极易协会共同研发。

由清华大学中国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许文胜老师带领孙虹钢、张宝祥、黄卫东、宫春涛、黄晓雷、朱钧等20人的学术团队全力奉献,通过对中国丰富的古代国学思想全面研究、探源、全面整合,成功研发了“国学之树”体系。

该体系成功的帮助了数以万计的人士,认识国学,学习国学,是中国国学初学者和研究者不可或缺的重要思维工具。

《国学体系》的模型国学体系的模型解读中国文化经过八千年的沉淀积累,形成一个丰富庞大的智慧宝库,不少单独学科的著作一个人花一生时间都不可能遍阅,由于信息量过大,极容易使人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拘泥细节迷失方向的弊端。

清华大学中国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许文胜老师带领孙虹钢、张宝祥、黄卫东、宫春涛、黄晓雷、朱钧等20人的学术团队正是深切体会到其中弊端给国学学习研究带来的深刻影响,秉持中国国学、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理念,始创《国学之树》系统模型,去繁就简,提纲挈领,用一棵大树来做形象类比,为中国国学爱好者和中国国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个便捷通途。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国学之树》体系。

一个国学大树分为:树根、树干、树枝、叶和花、树皮和大树成长的历程。

国学之根源:易经一棵树能否枝繁叶茂,能否基业长青,最关键的是根系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这个根就是被史学家,哲学家,称为“群经之首”的《易经》。

支撑这个大树生长的是其发达的根系,这也是国学的本源。

“儒释道三教同源,源于易经”,古今中外尤其是中国历史上的几乎所有圣贤智者都把《易经》奉为至宝,被历朝历代称为群经之首、最高智慧;她不仅造就了辉煌的八千年中国文明,而且为计算机二进制、物理量子力学、人类遗传密码等现代科技领域作出重大贡献,并成为古今中外企业管理成功之道和致胜模式的核心思维根基。

国学之主干:儒、道、释国学之树的主干是由三大宗教与哲学组它们分别是儒、道、释三大主流思想与宗教。

它们是国学之树的支持系统,构成了这棵树的主干。

深刻影响中国人的思想与行为。

儒:儒家是中国影响最深的哲学思想,并从汉代开始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一直在各个时代影响着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及法律等各个层面,其学派创立者孔子的哲学思想根源都是从《易经》中获取的,史记中就有“孔子读易‘韦编三绝’的刻苦学习记载”,论语中也有“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的孔子慨叹。

道:道家及道教,是中国本土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宗教学派,被很多朝代的统治者所尊崇与奉行,尤其以唐朝最为明显,唐朝由于国姓为李,所以定尊李耳为教主的道教为国教,道家及道教最重要的著作《道德经》让很多人觉得深奥,尤其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最为经典的哲理,让人无法参透,但如果你有《易经》的基础,这句话及这部五千文就非常清晰易懂了,当然,道教尤其是道观中随处可见的太极八卦的符号就更是《易经》体系的图形和模型了。

释:佛教,我们都知道这是外来文化,起源于古印度,后传播到世界各地,东汉末年传入中国,当然最初是不被人们所接受的,因为佛教主体思想修的是“空”的境界,而我们已有的儒家和道家都主张的“有”,两者本身是对立的,这种矛盾使得佛教很难进入汉文化地区,所以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融入儒家和道家及《易经》的思想和内容,进而慢慢的使大家所接受,又由于佛教是劝人向善积德安顺的,所以被各个时代的皇帝所认可,用以维护稳定的统治。

国学之枝脉:墨、法、兵、谋、名、农、杂、阴阳国学之树生机勃勃,象征中国思想体系中的各百家学术。

这些学派众多,比如:墨、法、兵、谋、名、农、杂、阴阳,构成了这棵大树的繁枝细干,使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墨:墨家是中国古代最主要哲学派别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钜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

墨家学派思想对哲学、政治、伦理、认识论、科学、逻辑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贡献,并提出十大主张:兼爱、非攻、尚同、尚贤、天志、明鬼、非乐、非命、节用、节葬。

法: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地一派。

他们以在法律界及法理学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而闻名,并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

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制定各项政策提供了相当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有管仲、李悝、慎到、商鞅、申不害、李斯、韩非子等。

兵:兵家,古代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

中国先秦、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

兵家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时孙武、司马穰苴,战国时孙膑、吴起、尉缭、公孙鞅、赵奢、白起,汉初张良、韩信等。

兵家著作《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等。

兵家著作中含有丰富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谋:谋家,即鬼谷子学派。

鬼谷子,真名王诩,又名王禅,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

鬼谷子的著名弟子有:苏秦、张仪、孙膑、庞涓。

名:名家,提倡“正名实”,“正彼此之是非,使名实相符”。

名家强调事物应该“名乎其实”,藉以令天下一切事情走上正确的轨道。

名家注重辩论“名”与“实”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逻辑学。

农:农家学派,战国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派别。

主张推行耕战政策,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研究农业生产问题,对农业生产技术经验进行总结,并阐述其朴素辩证法思想。

阴阳:阴阳家是流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的学派,齐人邹衍是其代表人物。

《史记》称其:“深观阴阳消息,而作迂怪之变。

”《吕氏春秋》则直接受到邹衍学说的影响。

大体而言,邹衍的阴阳家思想表现在将自古以来的数术思想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并试图进一步的发展,用来建构宇宙图式,解说自然现象的成因及其变化法则。

国学之叶: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民俗国学之树亭亭如盖,秀美无比的身姿,正是因为其美丽茂盛的绿叶。

这些不可缺少的叶子就是国学中的艺术表现形式,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以及各地的民俗艺术让中国成为美学的国度、艺术的殿堂。

琴:古代弦乐器,最初是五根弦,后加至七根弦(亦称“七弦琴”;通称“古琴”);某些乐器的统称。

在古代,人的文化修养是用琴、棋、书、画四方面的才能表现的,弹琴为四大才能之首。

棋:指围棋,中国古时有“弈”、“碁”、“手谈”等多种称谓。

围棋起源于中国古代,推测起源时间为大约公元前6世纪。

这是一种策略性两人棋类游戏(也有联棋或团队对战模式,有两人对两人、一人对多人、多人对多人等形式),使用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棋子进行对弈。

围棋是中国古代知识阶层修身养性的一项必修课目,反应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是在中国发展最广的艺术,是中国的国粹,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游戏之一。

书:书法,是汉字文化圈里独有的艺术形态,是中国为世界贡献的艺术瑰宝。

书法产生于汉字发明之后。

据文献记载,汉字是由黄帝的史官仓颉发明的。

画:绘画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也可能和书法同时出现(古人说“书画同源”)。

文献最早提到的专业画家是帝舜的妹妹“夥首”。

中国画历史悠久,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诗:是为吟咏言志的文学题材与表现形式,汉代以后《诗》则专指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诗人一般泛指写诗的人,在文学意义上讲,应是在诗歌创作上取得成就的人,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等人。

诗的题材繁多,一般分为古体诗和新体诗,如四言、五言、七言、五律、七律、乐府、趣味诗、抒情诗、朦胧诗等。

诗的创作一般要求押韵,对仗和符合起、承、转、合的基本要求。

词:词也是一种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歌:有感而发、因情而动、行文自由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指歌词在文艺学分类上的名称。

是否能够入乐,是歌和诗的根本区别。

赋:是由楚辞衍化出来的,也继承了《诗经》讽刺的传统。

关于诗和赋的区别,晋代文学家陆机在《文赋》里曾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也就是说,诗是用来抒发主观感情的,要写得华丽而细腻;赋是用来描绘客观事物的,要写得爽朗而通畅。

陆机是晋代人,他的话说出了晋代以前的诗和赋的主要特点,但不能作机械的理解,诗也要描写事物,赋也有抒发感情的成分,特别是到南北朝时代抒情小赋发达起来,赋从内容到形式都起了变化。

国学之树皮:中医国学之树健康生长,是因其外衣的庇护。

树皮就有如我们人体的皮肤一样,提供给全方位的保护与保养。

这个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医学体系,充满中国哲学的思想与智慧结晶。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

国学之树的成长历程:史学国学之树的成长伴随着时间的延续与空间的延伸,正如中国历史一样,朝代传承的兴衰成败能让我们以史为鉴获得成功的智慧,更见证了中国文化勃勃生机与强大的生命力,国学的继承与传承也是历史赋予这个时代的使命与愿景。

史学: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包括:完全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的人类过往社会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过程;历史学家对这种客观存在和过程及其规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出来的产品。

狭义上的史学专指后者。

历史狭义上的史学是一种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的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的统一体。

就其性质而言,因历史学家们考察的角度和出发点的不同,而有“活动”说、“学问”或“学术”说、“知识体系”说、“科学”说、“艺术”说和“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说、“整合”说等等不同的界定。

《国学体系》的著作权归属《国学体系》理论体系由清华大学中国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许文胜老师带领国学管理团队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