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SWOT分析——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启示
屠哟哟获奖启示和影响
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
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
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副研究员郭长强,当年随其老师魏振兴参与了青蒿素的研究工作。
14日,郭长强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说,“青蒿素的提取成功在新中国中药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全国各地的研究院所协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要感谢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医学,流传下来的古代医学记载对研究工作具有决定方向性的作用。
”“中国小草”的力量和启示从神奇的小草中提取的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恶性疟疾、脑疟有着强大的治疗效果、挽救了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生命的神奇物质,被饱受疟疾之苦的非洲人民称为“中国神药”。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疟疾规划协调员PASCAL RINGWALD23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过去10年,全球死于疟疾的人数下降了38%,全球43个国家、其中包括11个非洲国家疟疾发病率和疟疾死亡率都下降50%以上。
青蒿素类药物的问世,为人类在抗击疟疾的战斗提供了有效武器。
这是植根于中华大地的科研成果。
它造福于人类,如今作为传统中医药瑰宝,得到了国际生物医学界的权威肯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发出的贺信说,屠呦呦研究员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充分说明了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展示了中医药学的科学价值,体现了我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振奋了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精神。
研究青蒿素历史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认为,青蒿素证明了从传统药物获得确定化学成分药物的价值。
这能刺激国际医药界用传统药物寻找全新化学结构的药物、发现已有化合物。
这也是警醒人们努力确定中药特定化学成分和特定疾病的关系。
国内和国际对中药的努力可能将中药带到一个新的时代,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人们由此赞叹平凡人身上小草一般顽强向上的可贵力量,屠呦呦和其他青蒿素研发人员有才能,但并非天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
作者: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6年第04期
2016年2月14日,国务院第123次常务会议研究讨论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
这是继2009年4月出台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若干意见后,国务院又一次就中医药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关于在《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在编制过程中,中国的医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奖有什么样重要的作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对此表示,屠呦呦老师是受中医药理论启发和指导,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获得的成果,是中医药继承和创新的成功典范。
谈及屠呦呦获奖起到什么作用,于文明认为,第一是再次证明中医药的地位、作用和价值,让我国包括世界各国再次肯定和认可中医药的地位、作用和价值。
第二把继承和创新中医药作为战略规划的重中之重的任务,扎实推进中医药继承,着力推进中医药创新,发挥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人类健康中的独特作用。
(来源:中国网)。
三无科学家屠呦呦获诺奖带给中国启示
三无科学家屠呦呦获诺奖带给中国启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这条消息在中国国内引发强烈震动。
屠呦呦的名字和她所从事的中医药研究顷刻间“火”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科协主席、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陈凯先与记者通话时非常激动。
他说:“经过中国科技工作者几代人的努力,我们终于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上获得突破。
获奖本身意义很大,但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科技走向世界的新开端,相信今后会有更多成就被世界认可。
”他同时指出,此次屠呦呦获奖带给中国两点启示。
一是中医药是中国最有原创优势的科技领域,在这个领域取得产生世界影响的科研成果是很有希望的,值得我们深入挖掘。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创造和积累,是一个大宝库,需要用现代科技挖掘和研究。
这次获诺奖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增强了我们对中医药的自信。
青蒿素是一种有效单体,中医药还有复方。
目前,人类还面临许多棘手的医学难题,如心血管疾病、肿瘤、代谢疾病等,都是多因素导致的复杂疾病,而中医药的复方很有可能在防治方面有效突破。
因此,我们应更加努力挖掘中医药宝库。
二是什么样的成就能得到诺奖?我们得到的启发是,只要踏踏实实地从人们最需要的健康、环境、经济等问题入手,坚持不懈努力,取得重大成就和突破,诺奖就离我们不远。
“这是中国人的骄傲,更是中医药人的自豪。
”虽然身在国外,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也在关注着屠呦呦获奖。
他通过微信对记者表示:“中医药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传承好才能创新。
中医药的发展必须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借助科技提升中医药学术,发展创新。
固守传统,拒绝现代科技,中医药的发展只能是空话,只有踏实务实才能成功。
”屠呦呦的获奖,提振了中医药界的信心。
公务员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启示
公务员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启示【练习题】瑞典卡罗琳医学院10月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屠哟哟获奖“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生命。
”屠哟哟这次获得诺贝尔奖,在社会上有一次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由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你想到了什么?【参考答案】在多数中国人内心深处,有一个挥之不去的诺奖情结。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让人欢欣鼓舞的同时,也稍有遗憾,中国大陆何时才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
屠呦呦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者,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奖项。
消息传来,全球华人无不振奋。
这让中国科技界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开头表态部分:联系一直以来国人的诺奖情结,指出屠哟哟获奖的社会历史背景,突出屠呦呦获得这次诺贝尔奖的重大突破。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在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科学家的地位不断提高,制度安排不断完善。
科教兴国战略依然给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着强大驱动。
另一方面,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中国科学家从不缺少才华。
且不说之前的四大发明,单就这几十年来的科研硕果,就让人信心百倍,比如“两弹一星”、干细胞研究、人类基因组测序等基础科学突破等。
于此而言,屠呦呦获奖只是中国科学家获得诺奖的一个开始,随着科学家不断钻研,随着科研体制不断革新,随着创新土壤不断优良,会有更多的科学家摘得诺奖桂冠。
公务员考试频道为大家推出【2017年公务员考试考试课程!】考生可点击以下入口进入免费试听页面!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梦想助力!★成功/失败的案例告诉我们,方法不对是导致失败的关键原因!在这里,我们将提供:6大优势课程+线上线下集训教学+协议签约!你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将给你一次成“公”上岸的机会↓【手机用户】→点击进入免费试听>>【电脑用户】→点击进入免费试听>>【获奖原因分析:科技兴国的策略和创新的民族精神。
屠呦呦教授获“诺贝尔奖”的启示和思考
屠呦呦教授获“诺贝尔奖”的启示和思考作者:汤诗瑶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27期摘要:屠哟哟教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与青篙素的研究发现,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对今后中医药发展具有诸多启示作用,我们应当认真从中汲取成功经验,加快推进中医药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实现中医药发展新突破,让中医药产生更多有价值的成果,更好地造福人类健康。
本文笔者从中医创新、中医科学化、中西医结合三方面谈了屠呦呦教授获“诺贝尔奖”的启示和思考。
关键词:屠哟哟;青篙素;创新;科学化引言2015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哟哟教授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因为她发现了青篙素,能极大地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为人类提供了强有力的新武器,以对抗每年困扰着亿万人的疾病。
这在提升人类健康和减轻患者痛苦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如今,以青篙素类药物为主的联合疗法己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疟疾标准疗法。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青篙素联合疗法是目前治疗疟疾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效果最好的药物。
从屠哟哟教授发现青篙素案例中可以得到启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古代文献中蕴藏着原创思维和宝贵经验,应当认真继承,深入挖掘。
在全面、充分继承的基础上,获得创新的灵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中医药创新,推动中医药发展。
一、中医在继承的基础上要创新以证测病、以外测内,宏观的、动态的辨证思维,是中医临床的优势。
但是这些优势在新的时代需求比照下,已逐渐显现出自身的不足,如以证测病的模糊性,以外测内的宏观性等,影响着中医优势的巩固与发展。
要弥补这些不足,必须通过思维创新才能完成。
临床创新是以提高疗效水平为目的,以治病救人为根本的,一切思维方式与手段的创新都要服务于临床需求。
中医的临床科研成果不少,而能推动中医临床发展的重大成果则不多。
说明成果的创新水平不高,缺少本质的创新,即原创性不够,没有形成发展的真正动力。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带来的震撼与启示解析
躁风气已蔓延到科技界,使其“中毒”至深有关。 二、屠呦呦获奖理所当然 在此,笔者将屠女士应获诺贝尔奖与否这一命 题分成二部分来叙述:一是青蒿素发现本身应获奖 否?二是屠女士作为唯一的获奖人是否合适? 关于第一个问题笔者回答十分肯定,获奖是理 所当然、名副其实,甚至也可说是绰绰有余。诺贝尔 医学奖获奖原则有二大类,一是在人类知识的基础 理论方面有重大突破,二是对人类健康作出突出贡 献。青蒿素已拯救了数以万计的众多生命,特别是 在非洲等经济落后地区,所以当然应获奖。实际上 笔者认为中国应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者应远不止屠 女士一人,我认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还有第 一个在全世界合成牛胰岛素的专家(遗憾的是因历
刊发表过感想【2 J,有兴趣读者不妨找来重读。
获奖后陷入囹圄,遭众人攻击,说不定也是另一原 因。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青蒿素获诺贝尔奖理所当 然,屠呦呦也是最适当的、名副其实的获奖人。 青蒿素获奖过程发人深省,提示我们不要再搞 “吃大锅饭”,只要参与进去无论贡献有无与大小就 “人人平等”,阻碍科学发展与创新的老一套。由 此,笔者也进一步联想到,数十年前举世闻名的第一 个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晶体的问世,如果能有人及时 介绍到国际上,特别是也能推举出一位主要贡献者 的话,中国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肯定要提前数十年! 三、院士称号与诺贝尔奖得主的关系 屠呦呦被称为“三无科学家”,也就是无院士头 衔、无博士学位、无留洋背景。后2条是因历史原 因,笔者认为有无都无所谓。而前一条主要是人为 因素,是否是院士对现已高龄的屠女士已不重要,但 她没能入选院士对工程院、科学院来说应是重大损 失。如果一定要在诺贝尔奖得主与中国科学院或中 国工程院院士间比高低的话,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冷酷的事实是中国第一位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得 主,并非来自号称最高学术荣誉的千余名院士,而是 来自长期以来几乎默默无名的极普通的科学家,特 别是屠女士也曾连续数次申报中国科学院院士,却
屠呦呦得奖引发的思考
原标题:李克强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祝贺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新华社北京10月5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示祝贺。
李克强在贺信中说,长期以来,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包括医学研究人员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攀高峰,取得许多高水平成果。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充分展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希望广大科研人员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瞄准科技前沿,奋力攻克难题,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委托中国科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同志5日晚看望屠呦呦并表示祝贺。
原标题:旧闻重读|屠呦呦自述:190次失败之后的成功成功,是在历经了190次的失败之后,才姗姗来迟的。
屠呦呦之前在国际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很少。
最近,她一篇题为《青蒿素的发现——中药的馈赠》论文,在世界最著名的科学月刊《自然》上发表,目前尚无译文。
宁波一位赴美留学的生物化学博士热心地帮记者翻译了全文。
记者得以看到屠呦呦在献身科研过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我一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参与研究中国草药。
从1959年到1962年,参加了为有西医背景的医生准备的中医培训班,这引导我走向中药那些美丽的宝藏。
”1967年,全民抗发疟疾523项目启动。
“我们调查了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选择了其中640种可能治疗疟疾的药方。
最后,从200种草药中,得到380种提取物用于在小白鼠身上的抗疟疾检测,但进展并不顺利。
“西晋葛洪的处方给了我灵感。
1971年10月4日,我第一次成功地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并在实验室中观察到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
这个解决问题的转折点,是在经历了第190次失败之后才出现的。
从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看中药现代发展
从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看中药现代发展摘要:屠呦呦因发现新型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给我们中药现代发展一些启示:中药现代发展需与人民健康需求紧密结合,需用科学的语言阐述药理作用,需与现代科技技术紧密结合,需正确对待毒性问题等,让中药更加科学、安全、有效。
关键词:屠呦呦;诺贝尔奖;中药现代发展The revel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Tu’s winning of Nobel Prize Abstract:Tu yoyo won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on account of finding new antimalarial drug artemisininin 2015, leading to some enlightenment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ould be closely integrated with the people's health needs. It should illuminate the pharmacologic action with the scientific language. It should be closely integrated with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so it should be the right attitude towards toxicity. As a result,let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is more scientific, safe and effective.Key words:Tu yoyo; the Nobel priz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屠呦呦因创制了新型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也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学者。
屠呦呦获诺奖带来的几点启示
一盘大虾何以“重创”青岛社交网络无孔不入,消费者维权方式的“互联网+”进化,让处于“石器时代”的野蛮商家和基层治理败下阵来。
商家以及监管部门都要明白,过去常常说的“人在做,天在看”仅仅是一种道德自律,而现在的“人在做,手机在看”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监督。
据报道,10月5日,有网友报料称,自己在青岛市乐陵路92号“善德活海鲜烧烤家常菜”吃饭遇到宰客,结账时被告知大虾38元一只,一盘虾要一千多元。
肖先生随即进行投诉,但当地警方称“我们管不了”,物价局则要“等明天处理”。
最新消息说,物价部门已对涉案烧烤店罚款9万元,青岛市北区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人被停职检查。
一盘普通的虾按只卖,而且卖出天价,此等宰客手段简直可用疯狂来形容。
“天价大虾”事件曝光后,网络上又爆出青岛“天价蟹”事件,还有记者在青岛打出租中途遭倒卖,其间遭领队恐吓威胁。
一时间,青岛各种负面新闻云集,青岛旅游和城市形象遭受“重创”,“好客山东”亦受连累。
事实上,在节假日期间,一些旅游城市宰客成风,公众已见怪不怪。
针对许多旅游城市,网络都充斥着各种关于宰客的吐槽,以及投诉无门的愤懑,与之相伴的,则是五花八门的防宰防骗攻略。
这些游客辛酸经验的背后,是一些城市旅游经济的畸形繁荣。
可这些网络负面信息,很少引起当地部门的关注,在一些旅游城市里,本地商家和政府官员似乎仍然生活在蛮荒时代,既看不到网络上的投诉,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被曝光在网络上。
即便一些宰客行为偶尔引起公愤,如此前的三亚宰客事件,但事后也不过是来一阵运动式的整治应付一下。
事实上,一些基层行政部门的麻木、无能才是宰客问题的根源所在。
这一点,从“天价大虾”事件中不难看出,被宰的肖先生满怀希望向相关部门求助,但所获得的,不过是一次次屈辱,那位烧烤店老板甚至敢主动报警,在警察面前依然张狂,可见他如此处理被宰游客投诉已是轻车熟路。
就在青岛“天价大虾”曝光的同时,从香港也传出一则关于宰客的新闻——香港一些药房使用误导手法宰客,令顾客认为所购商品是以斤计算,但实际上却是以两或钱计算,有8男1女共9名药房职员因此被捕。
浅谈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对中医药现代化的启示
浅谈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对中医药现代化的启示作者:徐红岩杜倩陆召军来源:《科技视界》2016年第20期【摘要】屠呦呦因“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荣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明我国中医药现代化、科学化的方向是正确的,对我国中医药研究成果转化具有很好的示范和推进作用。
【关键词】屠呦呦;诺贝尔奖;中医药现代化中医药学理论体的独特性,在现代生命科学体系中独树一帜。
中医药学蕴含着丰富的原创思维和理论,是中华民族最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
通过现代科学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深入研究我国的中医药理论,从而发现和总结中药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进一步将科研成果及时应用和转化,将会极大提高我国中医临床诊疗、中药开发的水平,从而更好的发挥我国传统的中医药技术对人类健康的维护作用。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经提出“21世纪医学发展的方向是中医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开创祖国医学的美好明天”,也是对我国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的最好诠释。
1 中医药现代化的提出和发展中医药现代化实质上指中医药传统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学术思想、文化的有效交融,是对传统中医药理论、技术在有效继承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新技术开发和创新的过程。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现代化技术的日趋发展和进步,中医药的现代化研究已经成为业内学者研究的焦点问题。
事实上,我国在1978年就提出“中医现代化”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医药发展规划,同时列为国家医药发展政策的重要内容。
到2002年,由科技部、计委、经贸委、卫生部、药监局、中医药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和中国科学院等部委联合制订的《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由国务院办公厅正式转发实施,发展纲要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中医药现代化进程进入了“快车道”[1]。
在科技部、中医药管理局及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项目列入国家“九·五”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资助计划。
屠呦呦的贡献:推动中医药走向国际市场
屠呦呦的贡献:推动中医药走向国际市场屠呦呦是中国著名中药学家,因其长期致力于中药研究并成功研制出青蒿素而备受国际医学界的赞誉。
她的贡献不仅在于研究出了一种重大的抗疟药物,更重要的是她通过推广中医药走向国际市场,让传统中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可。
首先,屠呦呦在中医药研究领域付出了极为艰辛和辛勤的努力。
她从事中草药研究多年,致力于对青蒿解热抗疟作用成分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等方面的研究。
经过不断的试验、验证和实践,最终成功提纯出青蒿素,并成为了世界上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
其次,屠呦呦将其成功研发的青蒿素应用在全球抗击疟疾的战斗中,为全世界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同时,她也将中药的优势和特点推向了国际市场,使得传统中药在西方学界和民众之间得到了广泛认可和接受。
原本被西方医学界所质疑的中药疗效,通过屠呦呦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国家和社会的推动,正在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成为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最后,屠呦呦所做出的贡献也为中医药的推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她的成果也激励了更多的中药学者和医生,为推广中医药的发展付出自己的努力。
同时,屠呦呦在国际医学界的影响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她的成就也代表了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科技实力和文化自信,为传统中医药的向世界推广和传播带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贡献。
总之,屠呦呦在推进中医药走向国际市场,让世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传统中药的疗效和价值,并最终被国际社会所认可实现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她成就的背后,更是不懈的努力和坚毅的精神所凝聚,也是对中医药事业一份持续发展的支持和关注。
这种精神也将继续激励人们前进,为推广中医药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让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
屠呦呦作为中国的著名中药学家,她的贡献不仅仅在于研发了一种重要的抗疟药物青蒿素,更是为医疗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她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国内带来了显著的医学意义和应用价值,也在国际上影响深远,为世界医疗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科学哲学视野中的屠呦呦获诺贝尔奖
科学哲学视野中的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屠呦呦是一位著名的中国药学家和寄生虫学家,她以深入研究中药植物团队而闻名,并因其解决疟疾问题的药物革命而获得了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科学哲学的视角探讨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重要意义。
科学哲学是一门研究科学理论、科学方法、科学知识和科学现象等方面的哲学分支。
它强调科学的逻辑基础和确凿性,并且也关注科学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以及科学活动的本质特征。
在甄选拔诺贝尔奖获奖者时,除了考虑科技创新和成就,科学哲学将考虑的范畴扩展到了科学一个完整的历史背景及该奖项的意义和价值。
屠呦呦的贡献展示了其中一个极好的例子。
她是第一位通过研究中草药,发现可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
她的工作对疟疾的疗效产生了出色的贡献,这种药物不仅廉价,而且副作用非常小。
同时,青蒿素也成为了治疗其他难以治愈的疾病的重要药物。
然而,我们能否将屠呦呦的成就视为科学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案例呢?我们根据科学哲学的几个核心概念来辩论这一问题:科学方法、科学进步、科技民主化和社会责任。
首先,科学方法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
科学是一个追求知识的过程,但它的途径和方法都是基础的。
在屠呦呦的科研过程中,她采用了一种“从基础实验到临床试验”的方式,系统地进行中药植物的筛选过程,并最终发现了可治愈疟疾的药物青蒿素。
这种方法虽然经过了漫长而漫长的探索,但确实是科学方法的荣耀之一。
科学方法是指通过收集数据来验证假说、预测未来的新情况而达到发掘知识的过程,其足以对于屠呦呦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产生肯定作用。
第二,科学进步与社会和文化发展密不可分。
科学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之一,因为它们之间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
通过屠呦呦及其团队的努力,他们发现了青蒿素,并证明其是一种有效治疗疟疾、癌症等疾病的新药。
这项研究使疟疾的治疗更加容易和实用,并开拓了更多的治疗思路和方式。
这样,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紧密关系得以体现。
第三,科技民主化是科学哲学中的重要原则之一,也是社会责任方面的考量。
屠呦呦问鼎诺贝尔奖
屠呦呦问鼎诺贝尔奖屠呦呦是中国现代药物学的奠基者之一,是世界闻名的药学家。
她为人类探索、开发、运用药物作出了杰出贡献,特别是在中药抗疟、抗寄生虫药物的研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因此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屠呦呦个人的荣誉,更是中药研究以及整个中医药事业的一个里程碑。
本文将围绕屠呦呦问鼎诺贝尔奖这一话题展开阐述。
一、屠呦呦的科学成就屠呦呦出生于1930年,是中国一位杰出的中药学家和药剂师。
20世纪60年代,她主持开展了青蒿素的研制工作,最终成功地从草本植物青蒿中提取出了一种新型的抗疟药物。
这一药物能够治愈疟疾、疗效快、价格低廉、副作用小,因而被誉为“21世纪最具前途的生命科学之一”。
1967年,屠呦呦成功地制备出了青蒿素,填补了世界范围内疟疾防治领域的空白,她因此被誉为“中药抗疟之父”。
除了青蒿素,1975年,屠呦呦还从蕺菜中成功提取出了新型的抗寄生虫药物——阿比多尔,这一成果也为她打下了一笔丰厚的科研基础。
此外,屠呦呦的学术贡献还包括发掘了北柿树对肝病、黄芪对肺结核、柿树对风湿病等中草药的作用。
屠呦呦的科研成果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
她曾经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国内外其他荣誉称号和奖项。
尤其是在2015年,屠呦呦因其在中药治疗疟疾、寄生虫病的杰出贡献,于当年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获得这一奖项。
二、屠呦呦问鼎诺贝尔奖的背后1. 中国中药事业获得国际认可屠呦呦成为第一个因中药药理学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并且也为中国中药研究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了品牌。
如果说之前西药在国际上占据一席之地,那么屠呦呦问鼎诺贝尔奖,则意味着中国中药也成功的获得了国际认可。
这样一来,中药研究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就更加紧密了,也助推了中国中药的走向世界。
2. 中国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屠呦呦的获奖也展示了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脚步,在科学研究领域所积累的技术实力和科研管理方式都达到了前沿水平。
屠呦呦的研究:为中药走向全球化铺平道路
屠呦呦的研究:为中药走向全球化铺平道路屠呦呦是一位中国著名的中药学家和药理学家。
她被誉为中国传统药材现代化研究的先驱和开拓者,因其对中草药抗疟病成分的研究,于2015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屠呦呦的研究为中药走向全球铺平了道路。
屠呦呦的研究重点是针对中草药抗疟病成分——青蒿素和其类似物质的化学结构及药理特性的研究。
她通过反复实验,确定了青蒿素和其类似物质的分子结构,并揭示了其分子作用机理。
同时,她研究发现青蒿素对疟原虫的杀灭作用比现有的疟疾治疗药物更为高效。
这项研究结果被全球范围内的科学界高度认可,并已被纳入到美国疾控中心疟疾防治指南中,促进了中药走向全球的进程。
屠呦呦的研究成果,不仅仅推动了中药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中药走向全球化的进展。
青蒿素被广泛应用于全球疟疾的治疗,在几乎所有的疟疾流行国家和地区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而且,青蒿素类药物也逐渐成为了现代药物研发的靶点,展示了中药在现代化的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作为中药学领域的先驱,屠呦呦的研究成果影响深远,有助于推动中药在世界范围的推广。
这项研究不仅唤起了世界对于中药的关注,也为中药的全球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相信,随着中药研究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创新,中药将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全球人类的健康保健和治疗。
屠呦呦是中国药学界的一位杰出人物,她通过对中药——青蒿素的研究,为医疗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屠呦呦的研究成果不仅引领了中药的现代化课题研究,还对整个医疗事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一、对疟疾的重大贡献屠呦呦的研究成果,主要针对中草药抗疟病成分——青蒿素,她反复实验,确定了青蒿素的分子结构,揭示了其分子作用机理,并发现了青蒿素对疟原虫的杀灭作用比现有的疟疾治疗药物更为高效。
随着屠呦呦的研究成果的推广,青蒿素被广泛地应用于全球疟疾的治疗,在全球几乎所有的疟疾流行国家和地区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这项研究,对于全球疟疾的治疗和预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推动了中药现代化研究屠呦呦的研究成果,使得中草药青蒿素走向了现代化研究的道路,并逐渐为国际所认可。
屠呦呦获诺奖与中医发展思考
屠呦呦获诺奖与中医发展思考【摘要】:屠呦呦荣获诺奖,引发国内各界人士热议。
有人认为这是中医药的伟大胜利,必将推动中医药的发展,但是事实可能相反.在中医药发展遭遇瓶颈的现在,我们要如何才能需求一条中医药健康发展的道路?【关键词】:屠呦呦诺奖中医发展北京时间10月5日傍晚,84岁高龄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因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挽救了无数被疟疾折磨的病患。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1] 有人认为这也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标志着中医药在争取国际认可的进程中迈了一大步。
可是真的是这样的吗?屠呦呦,女,药学家。
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
在大学4年期间,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2]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后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1959-1962年,接受卫生部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
1979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副研究员;1985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1-2][3]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从1956年起,她相继对有效药物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 Lour.)和中药银柴胡进行了生药学研究,这两项成果被相继收入《中药志》。
1969年1月开始,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1971年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青蒿素。
[4] 从她的学习工作经历看来,她大学主修生药专业,曾接受过中医培训,工作地点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主要工作经历是利用现代技术进行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从这些方面认为她是一名中医药方面的科学家,可以说得通。
屠呦呦获奖的启示:探索中药治病规律并研发高效药物
屠呦呦获奖的启示:探索中药治病规律并研发高效药物赵丹【摘要】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激发了人们对中药现代化的热情。
文中论述了青蒿素的性质及古人对青蒿治疟记载的矛盾性;复方中药材在水煎提取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人体内部的微生物环境及生化反应促进或增强中药成分的疗效;太空育种、遗传工程也能增加药用植物有效成分。
不断探索中药治病规律并研发高效药物,是中药现代化的精髓。
%Tu Youyou’s winning the Nobel prize inspires the passion of people to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properties of artemisinin and the contradictions about Artemisia treatment against malaria in ancient documents; Complex chemical reactions occurred during the extraction of compound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in hot water; The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gredient is promoted or enhanced for microbiological environment in human internal body and biochemical reaction; Space breeding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can also increase the effective ingredient of pharmaceutical plant. It is the essence of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explore the ru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and develop efficient drugs constantly as a conclusion.【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年(卷),期】2016(013)009【总页数】3页(P181-183)【关键词】屠呦呦获奖;中药现代化;疗效增强;机理【作者】赵丹【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吉林长春 1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3发高效药物,是中药现代化的精髓。
屠呦呦教授获得诺贝尔奖对中医传承与发展的启示——《中医药文化》编辑部召开专家座谈会
屠呦呦教授获得诺贝尔奖对中医传承与发展的启示——《中
医药文化》编辑部召开专家座谈会
佚名
【期刊名称】《中医药文化》
【年(卷),期】2015(10)6
【摘要】2015年11月6日下午,本刊编辑部就屠呦呦教授获得诺贝尔奖对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带来哪些启示为主题召开了专家座谈会。
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中医药文化》主编张智强教授出席并主持了此次会议,上海中医药大学严世芸、王庆其、陶建生、朱邦贤、陈晓、崔亚君教授以及复旦大学高唏教授出席了此次座谈。
【总页数】2页(PF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学习屠呦呦精神建设中医药强省——江苏中医药界举行座谈会祝贺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奖
2.屠呦呦获诺贝尔奖与青蒿素研发对中医药发展的启示
3.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学,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启示与思考
4.大健康议题下中医药问题的媒介议程研究——基于对“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事件的分
析5.我国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SWOT分析——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启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宝靦医字第 19卷.2016. 12.http;//www. chinagp. net E-mail;zgqkyx@ chinagp. net, cn• 417 ••论著••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我国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SWOT分析—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启示孙刚【摘要】当前,随着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我国中医药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面临千载难逢的国际化发展机遇,本文采用S W O T分析法对我国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并提出政府职能部门应进行职能性引导、采用现代化技术、保护知识产权和培养复合型人才等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对策Q【关键词】中医药管理;国际化;S W O T分析【中图分类号】ZD00099【文献标识码】ASWOT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in China - Nobel Prize for Inspiration from TU You - you SUN Gang.Department of Health Management,School of Health Services Management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510515, China[Abstract] A t p re se n t,tra d itio n a l Chinese m edicine in C hina is the w o rld s attention as Tu Y ou - you has won theNobel P riz e,facin g in te rn a tio n a liza tio n developm ent o p portunity comes once in a blue m o o n,we adopt the method o f SW O T toanalyze the stre ngth s,weaknesses,op 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 f in te rn a tio n a liza tio n o f Chinese m edicine in our c o u n try,and thenpu t forw ard the measures o f developm ent o f in te rn a tio n a liza tio n o f Chinese m e d ic in e,such as the governm ent should undertake thefu n ctio n a l resume g u id e,using m odern te ch n o lo g y,protectin g the in te lle c tu a l property rights and cu ltiva te in te r ^ d is c ip lin a ryta le n t,e tc.[Keywords] T ra d itio n a l Chinese m e d ic in e;In te rn a tio n a liza tio n;SW O T analysis“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 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青蒿素的 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菌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这是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 学或医学奖的女药学家屠哟哟于2015年10月5日发表的获奖 感_。
当晚,受有关党和国家领导人委托,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 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和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尚勇前 往屠哟哟家中表示祝贺§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在对屠哟哟获奖的贺辞中表示,屠哟哟的获奖表明了国际医学 界对中国医学研究的认可,表明了中医药对维护人类健康的深 刻意义,是中国医药卫生界的骄傲。
随着屠哟哟获得诺贝尔 奖,我国中医药受到全世界的深切关注,这为我国中医药产业 国际化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中 医药国际化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现报道如下a基金项目: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医药发展 研究中心”重点项目(Z X2015D0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A030313722);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 项目(G D15C G L13);南方医科大学科研启动计划项目(P Y2013S006);南方医科大学科研启动计划项目(P Y2013S006)作竹1丫(位:510515广东忉1、1市,丨呔科大''幻性生管理系1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是综合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进行系统评价分 析以做出最佳经营战略选择的方法&3是指内部的优势(Strengths,S),W是指内部的劣势(Weaknesses),0是指外 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ies),T是指外部环境的威胁(Threats)。
内部条件优势和劣势是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通 常表现为企业资金、技术设备、产品、职工素质、市场、管理 手段等。
外部环境的机会是指环境中对企业有利的因素,如高 新技术的应用、良好的政府支持、良好的购买者和供应者关系 等。
外部环境的威胁是指环境中对企业不利的一些因素,比如 市场增长率缓慢、竞争对手出现、技术老化、供应者与购买者 讨价还价能力增强等。
外部环境是影响企业当前或未来竞争地 位的主要因素。
对企业而言,SWOT分析法依据企业目标,列 出对生产经营活动及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内、外部因素,并对 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判断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 胁,并由此选择所要采取的战略[1气2我国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SWOT分析2.1我国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优势分析我国中医药具有以 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具备完整的理论体系;(2)拥有大 M的文献和古方;(3)中药材价格低廉且资源丰富、疗效确 切,不良反应较少;(4)在预防与治疗某些疑难病、慢性病 及老年病等方面具有独特疗效。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显示,目前导致全球病死率升高的主要病因是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等,对严重影响人 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而 中药复方制剂与中医药基础理论对治疗疑难杂症和重大疾病, 尤其是在防治糖尿病、艾滋病、肝炎、调节亚健康状态等方面 具有很好疗效。
传统中医药的现代化开发成为中医药发展的重 要途径,现代中医药有力成为产业竞争力与保证国民健康的重 要手段。
我国许多知名中成药产品多源于古代经典方药,具有 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临床实践,有力佐证了中医药的安全性和 疗效。
2.2我国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劣势分析我国中医药国际化 发展具有以下6个方面的劣势。
(1)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尤 其是领军人才缺乏;(2)未建立完善的中医药质量控制标准 规范体系;(3)东、西方文化鐘异使得西方国家对中医药的 认知度不高;(4)对中医药知识]^权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意 识薄弱;(5)中医药信息国际交流、传播途径不通畅;(6) 国内中医药企业研发经费严重不足。
中药新产品的研发一直是 我国中医药企业的软肋^我国中医药企业每年的研究开发费用 平均不到销售额的1%。
即使是同仁堂等规模较大企业用于新 药开发的费用,与国外公司比较也相差甚远,而部分日本企业 在新药研究资金的投入高达20%2.3我国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机遇分析我国中医药国际化 发展有以下3个方面的机遇:(1)国际市场规模扩大:据 2007年W H O 统计,目前全世界约40亿人口在用中草药治病, 占世界总人口的80% D 各国仍在不断放宽对中医药的限制, 中药的销量呈逐年增长趋势,中医药产业将在全球迎来一个崭 新的发展机遇期。
(2)国际社会重视天然药物:目前,天然 药物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 理局(F D A )于2〇00年8月公布了《植物药产品指南》草 案,将植物药(含中药)区别于西药进行管理,同时受理了 100多个产品的注册申请,2003年正式将植物药作为药物来审 批。
(3)我国中药市场潜力巨大:我国有13亿多人口,药品 消费空间巨大。
据预测,我国将在2050年成为世界上第一大 _处方药(O T C )药品市场,这为中药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发展 空间。
已引起了包括天然药物公司在内的国际跨国企业集团的 广泛关注[3]«2.4我国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威胁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和 我国新医改的不断深入,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中医药产业获 得长足发展,已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领先的中 医药技术发展成果。
但也有以下3个方面的不利因素影响着我 国中医菌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具体如T : (1)我国中 医药生产企业规模小且行业集中度低,导致其竞争力低,国际 化发展的动力严重不足且形不成规模效益。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 化的发展,我国中医药产业相关体制相对滞后,许多中医药企 业面对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发展过程中的瓶颈、矛盾和向外 发展动力严重不足等问题逐渐显现,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这种 状况导致两个方面的后果:一是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 通常处于劣势地位,很难抵御国际市场竞争的风险;二是较小 的企业规模也使我国中医药企业很难承受巨大的研发费用。
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计,在1500家中医药企业中,中小企业• 418 • http ; //www. chinagp. net E-mail ; zgqkyx@ chinagp. net, cnC (SIPChineseGeneralPracticeD e ce m b e r2016,V o l, 19达90%以上。
截至目前,我国无中药品种可以药品身份进入 国际主流市场,也无中药制剂可以治疗药品的身份通过美国F A D的审查。
因此中医药进入国际市场对我国几千家中医药生产企业而言,将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任务a (2)由于国际 医药市场对中医药的标准门槛较高,所以标准化成为制约中医 药向国外市场进军的主要障碍之1在国际医药消费市场天然植物荀需求g 大,且越来越受到西方各国重视,西方国家为了 保障其在国际医药市场上的利益,通常会以安全为借口设置许 多贸易技术壁垒。
由于中医药产品没有现成的国际标准可供使 用,就会以食品标准来要求我国中医药产品质M ,这些标准主 要有《药品原料种植质量管理规范》(G A P 标准)、《药品临 床研究质M 管理规范》(G C P 标准)、《药品实验室质量管理规 范》(G L P 标准)、《药品生产/制造质量管理规范》(G M P 标 准)、《药品分销质量管理规范》(G S P 标准)等,限制了中医 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使得中医药产业国际化面临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