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诺贝尔奖中国获得者:屠呦呦(简历)
屠呦呦个人事迹(水墨风ppt模板)
![屠呦呦个人事迹(水墨风ppt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da6324902020740be1e9bc9.png)
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顺带一提!屠呦呦教授名字是根据 《诗经.鹿鸣》中“呦呦鹿鸣”一句而来的。
那首诗其中一句是“呦呦鹿鸣,食野之 蒿”!
可能,命运早已安排一切!
我们感谢
——每一个为医药事业奋斗的人
疟疾高发区
欧洲 非洲
亚洲
北美洲
大洋洲
南美洲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Click to edit Master subtitle style
诺贝尔奖申请条件
发现
最大的造福人类 推荐人(提名)
发现
《肘后备急方》的治疟验方: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三无”科学家-屠呦呦
——“青蒿素”的发展
屠呦呦个人简介
屠呦呦
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 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 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药学家、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她无博士学历、无留洋背景、无院士 头衔,被戏称“三无科学家”
青蒿素结构
青蒿素
青蒿素是从复合花序植物黄花蒿茎叶 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的 一种无色针状晶体,其分子式为 C15H22O5。青蒿素是继乙氨嘧啶、氯 喹、伯喹之后最有效的抗疟特效药, 尤其是对于脑型疟疾和抗氯喹疟疾, 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点,曾被世界卫 生组织称做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 疾治疗药物”。
“523”项目
国家科委 (正组长)
总后勤部 (副组长)
国防科委 卫生部 化工部 中国科学院
办事机构 解放军后字236部队 (军事医学科学院代号)
发现
1969
屠呦呦以中国中医研究院科研组组长的身份加入“523” 项目。
1971
屠呦呦个人先进事迹
![屠呦呦个人先进事迹](https://img.taocdn.com/s3/m/d80a40d1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a8.png)
屠呦呦个人先进事迹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
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
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
下面本店铺给大家带来屠呦呦个人先进事迹,希望大家喜欢!屠呦呦个人事迹1“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
作为一名药学专业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
从1955年进入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来,她几十年如一日,埋首于深爱的事业中,将一份份漂亮的成绩单回馈给党和人民。
屠呦呦入职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体很快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
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做出贡献;结合历代古籍和各省经验,完成《中药炮炙经验集成》的主要编著工作。
屠呦呦最引人瞩目的成就是发现青蒿素,作为防治疟疾的一线药物,“它每年在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并且在与疟疾这种致命疾病的持续战斗中产生了长远的医疗福利。
”拉斯克基金会如是说。
屠呦呦个人事迹21971年10月4日,一双双眼睛紧张地盯着191号青蒿提取物样品抗疟实验的最后成果。
随着检测结果的揭晓,整个实验室都沸腾了:该样品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
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
临危受命,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
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
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没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方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方集》。
屠呦呦简介-人物介绍PPT
![屠呦呦简介-人物介绍PPT](https://img.taocdn.com/s3/m/e9658d23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2.png)
2
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 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3 2017年1月,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4 2021年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通过消除疟疾认证
Part -0 屠呦呦介绍
从20世纪40年代每年报告约3000万疟疾病 例到如今完全消除,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壮举
在八十几岁的高龄,她没有选择“退休”,尽管她的荣誉已经足够名垂 青史,而是继续着自己的研究
感谢观看
20XX年XX月
Part -0 屠呦呦介绍
2000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把青蒿素类药物作为00年至2015年期间,全球各年龄组危险人群中疟疾 死亡率下降了6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65%
Part -0 屠呦呦介绍
青蒿素的发现和研制,是人类防 治疟疾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继 喹啉类抗疟药后的一次重大突破 。“青蒿素的研究成功,是当年 研究团队集体攻关的结果。”屠 呦呦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 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 发掘出来的。中西医药各有所长 ,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 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发展前景
Part -0 屠呦呦介绍
“科学要实事求是。”这是屠呦呦一直以来的坚持。“只有掌 握青蒿素的抗疟机理,才能更充分地发挥药效,更合理地 应用这种药。”屠呦呦说,“荣誉越多,责任越大,我们还 有很长的路要走。”
Part -0 屠呦呦介绍
获奖后激励新一代科研人员
2015年,凭借对人类健康的突出贡献,最早分离 出青蒿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的屠呦呦获得诺贝尔 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国的疟疾防控专家不仅为自 己的国家交上了完美的成绩单,也在与世界其他 正在和疟疾抗争的国家分享着成功经验,屠呦呦 说:“青蒿素是人类征服疟疾进程中的一小步,是 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屠呦呦的励志故事_背后的艰辛_励志故事
![屠呦呦的励志故事_背后的艰辛_励志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46e11d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23.png)
屠呦呦的励志故事_背后的艰辛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屠呦呦的获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这必将激励更多的中国科学家不断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人类文明和人民福祉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屠呦呦的,供大家阅读!屠呦呦屠呦呦的个人简介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1980年被聘为硕士生导师,20xx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并因此在20xx年9月获得了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20xx年10月5日,屠呦呦获得20xx年诺贝尔医学奖;12月6日,屠呦呦参加由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组织的新闻发布会。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北京20xx年12月11日凌晨,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xx年12月25日,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小行星中心出版的第96939-97570号公报,第31230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屠呦呦(Tuyouyou)星。
20xx年2月,屠呦呦获得“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奖。
屠呦呦的励志故事篇1“梅花香自苦寒来”,她的“韧劲儿”。
青蒿素的发现谈何容易,屠呦呦和其团队付出了怎样的艰辛,世人难以想象。
如果没有锲而不舍的“韧劲儿”,科学实验难有建树。
“千锤万凿出深山”,学习她的“钻劲儿”。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引发疟疾的疟原虫产生了抗药性,科学家们开始寻找新药。
在漫长的探索中,中国政府也启动了“523项目”,屠呦呦开创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
如果没有勇于探索的“钻劲儿”,这项科研成果很可能付诸东流。
屠呦呦简介
![屠呦呦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19a80a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4.png)
• 她的事迹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在科研领域取得重
大的突破
04
屠呦呦的影响和荣誉
屠呦呦在国际科学界的影响
屠呦呦的发现青蒿素震惊了国际科学界
屠呦呦在国际科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 青蒿素的发现是全球疟疾防治的重要突破
• 她获得了许多国际奖项和荣誉,被誉为“青蒿素之母”
• 屠呦呦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高度认可
• 面对困难和挫折,她从未放弃,始终坚持下去
• 屠呦呦的这种精神是科研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屠呦呦的品质和精神对后人的启示
屠呦呦的品质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 她对待科研的严谨态度和创新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屠呦呦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乐观坚定的信念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屠呦呦的成功经验对后人的科研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他们从数千种中草药中筛选出了青蒿素
• 经过反复实验,终于成功提取出了青蒿素晶体
青蒿素的发现是全球疟疾防治的重要突破
• 青蒿素不仅对恶性疟疾有显著疗效,还对其他类型的疟疾有效
• 青蒿素的使用大大降低了疟疾的死亡率
屠呦呦在青蒿素研究中的贡献
屠呦呦在青蒿素研究中的贡献得到了国际认可
• 她获得了许多国际奖项和荣誉,被誉为“青蒿素之母”
• 屠呦呦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乐观坚定的信念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CREATE TOGETHER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谢谢观看
DOCS
• 这些荣誉和奖项充分肯定了屠呦呦在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
屠呦呦对女性科学家的鼓舞和榜样作用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科学家
• 她的成功对全球女性科学家产生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致辞全文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致辞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7d32e4f481c758f5f71f6703.png)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致辞全文12月7日晚上21点17分,XX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洛琳斯卡学院进行中文主题演讲《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下面聘才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
欢迎大家阅读!!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获奖者,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在报告之前,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XX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
在短短的几天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瑞典人民的热情,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
谢谢William C. Campbell(威廉姆.坎贝尔)和Satoshi ōmura(大村智)二位刚刚所做的精彩报告。
我现在要说的是四十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
关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大家可能已经在很多报道中看到过。
在此,我只做一个概要的介绍。
这是中医研究院抗疟药研究团队当年的简要工作总结,其中蓝底标示的是本院团队完成的工作,白底标示的是全国其他协作团队完成的工作。
蓝底向白底过渡标示既有本院也有协作单位参加的工作。
中药研究所团队于1969年开始抗疟中药研究。
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1971年起工作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
又经过很多次失败后,1971年9月,重新设计了提取方法,改用低温提取,用乙醚回流或冷浸,而后用碱溶液除掉酸性部位的方法制备样品。
1971年10月4日,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即标号191#的样品,以克/公斤体重的剂量,连续3天,口服给药,鼠疟药效评价显示抑制率达到100%。
同年12月到次年1月的猴疟实验,也得到了抑制率100% 的结果。
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抗疟药效的突破,是发现青蒿素的关键。
1972年8至10月,我们开展了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临床研究,30例恶性疟和间日疟病人全部显效。
屠呦呦的简介和事迹
![屠呦呦的简介和事迹](https://img.taocdn.com/s3/m/ae4621817c1cfad6185fa723.png)
临危受受命,屠呦呦被任命为“5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科研组长。要在设施简陋和和信息渠道不畅条件下、短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大海捞针。本篇文章来自资资料管理下载。但这些看似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都没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2000多种方药中整理出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疟单验方集》。可在最初的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为什么屠呦呦可以在平凡凡岗位上大有作为?或许我我们可以从她说过的一句话话中找到答案:“一个科技技工作者,是不该满足于现现状的,要对党、对人民不不断有新的奉献。”
传承者,古代医书淘到金
1971年10月4日,一一双双眼睛紧张地盯着1991号青蒿提取物样品抗疟疟实验的最后成果。随着检检测结果的揭晓,整个实验验室都沸腾了:该样品对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0%!
追梦人,求索之路无止止境
成功,在190次失失败之后。1971年,屠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提取物。1972年,该成成果得到重视,研究人员从从这一提取物中提炼出抗疟疟有效成分青蒿素。这些成成就并未让屠呦呦止步,1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等缺点,她又发明出双氢青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者10倍的“升级版”。
到底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屠呦呦再一次转向古老中中国智慧,重新在经典医籍籍中细细翻找,突然,葛洪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句话牢牢抓住她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一语语惊醒梦中人,屠呦呦马上上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常用用的“水煎”法上,因为高高温会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成分,她随即另辟蹊径采用用低沸点溶剂进行实验。
名人屠呦呦获奖背后的努力故事
![名人屠呦呦获奖背后的努力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083a0a4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9.png)
名人屠呦呦获奖背后的努力故事导语: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的名人故事,欢迎查阅,供参考,谢谢。
名人屠呦呦获奖背后的努力故事今作为青蒿素研发成果的代表性人物,屠呦呦摘得了中国大陆第一个自然科学领域的诺奖、也成为中国诺奖获得者中的唯一女性。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诗经》中的名句,是屠呦呦名字的出处,而鹿儿所食的那株野草,就是青蒿。
这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她的人生注定要与青蒿联系到一起,而这个国人企盼多年的诺奖,竟来得如此“中国风”。
造福人类的“中国神药”“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
”在接受采访时,屠呦呦曾表示,“这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
它属于科研团队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
”屠呦呦,这位以往“圈外人”感到陌生的宁波籍女科学家,因为发现青蒿素——被誉为治疗疟疾的“中国神药”,进入公众视野,也进入了诺奖的视野。
屠呦呦获奖疟疾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仍有92个国家和地区处于高度和中度流行,每年发病人数为1.5亿,死于疟疾者超过200万人。
青蒿素的成果,出自40多年前我国一项被命名为“523”的疟疾防治科研项目。
那个科研团队,包括7个省市、60多家科研机构、超过500名科研人员,这其中就有来自中医研究院的屠呦呦。
她被分在了中医药协作组,主要从中医角度开展实验研究。
实验的过程漫长而复杂。
光调查收集这一个过程,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成员便筛选了2000余个中草药方,整理出了640种抗疟药方集。
他们以鼠疟原虫为模型检测了200多种中草药方和380多个中草药提取物。
这其中,青蒿引起了屠呦呦的注意,它能有效抑制寄生虫在动物体内的生长,但疗效却不持续,为了找到答案,屠呦呦又一头扎进文献堆。
青蒿在民间又称作臭蒿和苦蒿,属我国南北方都常见的菊科草本植物。
屠呦呦人物简介
![屠呦呦人物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94a83956f111f18583d05a77.png)
屠呦呦人物简介屠呦呦,1955 年毕业于医学院(后改名为医科大学,现为大学医学部)药学系,后被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
1959-1962 年,参加卫生部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
1979 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副研究员。
1985 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
1981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1 年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1972 年又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1979年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2011 年9 月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人物生平屠呦呦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小时候就对中药有了深刻印象,这促使她后来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考大学时,屠呦呦选择药物学专业为第一志愿。
她认为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与工具。
1951 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医学院(现为医科大学)药学系,所选专业正是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
她觉得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
在大学4 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1955 年,屠呦呦大学毕业,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
从此,她埋头从事生药、炮制及化学等中药研究,开始了她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当时,正值初创的中医研究院工作条件差,设备简陋,科研人员不足。
但是,党的“继承、发扬中医药学宝库,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政策,遂成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奋斗目标。
为走上工作岗位的屠呦呦增添了力量和信心。
工作伊始,屠呦呦主要从事生药学研究。
1956 年,全国掀起防治血吸虫病的高潮,她对有效药物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 Lour 。
)进行了生药学研究;后来,又完成了品种比较复杂的中药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nia L。
诺奖获得者 屠呦呦
![诺奖获得者 屠呦呦](https://img.taocdn.com/s3/m/3b18bede05087632311212ba.png)
+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青蒿琥酯、蒿甲醚能迅速消灭人体 内疟原虫,对脑疟等恶性疟疾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青蒿素 类药物可口服、可通过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甚至可制成 栓剂,使用简单便捷。但为了防范疟原虫对青蒿素产生抗 药性,目前普遍采用青蒿素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的复方疗 法。 + 作为“中国神药”,青蒿素在世界各地抗击疟疾显示 了奇效。2004年5月,世卫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 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英国权威医学刊物《柳叶刀》的 统计显示,青蒿素复方药物对恶性疟疾的治愈率达到97 %,据此,世卫组织当年就要求在疟疾高发的非洲地区采 购和分发100万剂青蒿素复方药物,同时不再采购无效药。 + “中国神药”给世界抗疟事业带来了曙光。世界卫生 组织说,坦桑尼亚、赞比亚等非洲国家近年来疟疾死亡率 显著下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泛分发青蒿素复方药物。 仅在赞比亚,由于综合运用杀蚊措施和青蒿素类药物疗法, 2008年疟疾致死病例比2000年下降了66%。
+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不要说知识产权了,即使 以个人的名义发表研究的结果也是要冒很大的政治 风险。1972年3月,按照523办公室的安排,屠呦呦 以研究小组代表的身份报告了青蒿中性提取物的实 验结果,她报告的题目是:“用毛泽东思想指导抗 疟中草药工作”,当时全场振奋。在其后的临床观 察中,屠呦呦不仅带头试服,还亲自携药去海南昌 江疟区现场,验证治疗效果。在她报告了“30例青 蒿抗疟全部有效”的疗效总结后,掀起了全国对青 蒿抗疟研究的高潮。 + 屠呦呦所在的中药研究所继续进行青蒿活性成 分的研究工作,最终分离提纯出抗疟有效单体,并 命名为青蒿素。在此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青蒿提取 物中,由云南药物研究所用汽油从当地的青蒿变种 大头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在临床试验中展示了 极好的抗疟疗效。之后,上海无机化学所的周维善 研究小组测定了青蒿素的化学结构,并发现了其抗 疟机理。
屠呦呦的个人优秀事迹概括推荐
![屠呦呦的个人优秀事迹概括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4c1ab456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40.png)
屠呦呦的个人优秀事迹概括推荐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世人这才将目光聚集到屠呦呦的身上,人们对屠呦呦的过往经历十分好奇,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屠呦呦的个人事迹吧。
屠呦呦的事迹概括一早年经历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是家里5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
1935年,5岁的屠呦呦被父母送入幼儿园,1年后,进入宁波私立崇德小学初小,成为一名小学生。
11岁起就读于宁波私立西小学高小,13岁起就读于宁波私立器贞中学初中,15岁起就读于宁波私立甬江女中初中;1946年,16岁的屠呦呦不幸染上了肺结核,被迫终止了学业。
1948年2月,休学两年病情好转后,屠呦呦以同等学力的身份进入宁波私立效实中学高中就读;1950年,进入宁波中学就读高三;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在北大医学院药学系学习,专业是生药学;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屠呦呦的事迹概括二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她的“韧劲儿”。
青蒿素的发现谈何容易,屠呦呦和其团队付出了怎样的艰辛,世人难以想象。
如果没有锲而不舍的“韧劲儿”,科学实验难有建树。
“千锤万凿出深山”,学习她的“钻劲儿”。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引发疟疾的疟原虫产生了抗药性,科学家们开始寻找新药。
在漫长的探索中,中国政府也启动了“523项目”,屠呦呦开创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
如果没有勇于探索的“钻劲儿”,这项科研成果很可能付诸东流。
“柳暗花明又一村”,学习她的“悟劲儿”。
屠呦呦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入手,她查阅经典医书、地方药志,四处走访老中医,做了2000多张资料卡片,最后整理出一个600多种(包括青蒿在内)草药的《抗疟单验方集》。
“我们祖先早有用青蒿治疗疟疾的经验。
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出来呢?”屠呦呦再次翻阅古代文献寻找答案。
屠呦呦人物简介
![屠呦呦人物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83fde0c6bd97f192279e94b.png)
屠呦呦人物简介屠呦呦,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后改名为北京医科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后被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
1959-1962年,参加卫生部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
1979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副研究员。
1985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
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1年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1972年又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1979年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2011年9月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人物生平屠呦呦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小时候就对中药有了深刻印象,这促使她后来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考大学时,屠呦呦选择药物学专业为第一志愿。
她认为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与工具。
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医学院(现为北京医科大学)药学系,所选专业正是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
她觉得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
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1955年,屠呦呦大学毕业,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
从此,她埋头从事生药、炮制及化学等中药研究,开始了她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当时,正值初创的中医研究院工作条件差,设备简陋,科研人员不足。
但是,党的“继承、发扬中医药学宝库,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政策,遂成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奋斗目标。
为走上工作岗位的屠呦呦增添了力量和信心。
工作伊始,屠呦呦主要从事生药学研究。
1956年,全国掀起防治血吸虫病的高潮,她对有效药物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 Lour。
)进行了生药学研究;后来,又完成了品种比较复杂的中药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nia L。
屠呦呦诺贝尔奖获奖者演讲全文
![屠呦呦诺贝尔奖获奖者演讲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eaa16fe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aa.png)
屠呦呦诺贝尔奖获奖者演讲全文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嘉宾,亲爱的同仁们:非常荣幸站在这个伟大的舞台上,向大家分享我获得诺贝尔奖的故事和对未来的展望。
首先,我要感谢瑞典皇家科学院对我的认可和肯定,这是对中医药事业的巨大支持和鼓舞。
屠呦呦此刻想起了自己漫长的追梦之旅。
多年来,中药为了人类的健康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而我作为中药领域的一名研究人员,也一直投身于中药的研究和创新中。
从植物的提取、分离、纯化开始,我带领团队进行了无数次的实验,力求找出中药疗效的本质。
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几经失败,我们终于在青蒿素中找到了神奇的抗疟活性物质,并成功提取出来。
这是一项中国中医药史上的重大突破,青蒿素的发现给全球抗击疟疾事业带来了重大的希望。
但是,在获得这一突破性成果的同时,我也深感困惑和苦恼。
中药的价值被人们所认可,但很多中药的疗效机制依然不明确,制约了中药研究的发展。
我意识到,我们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理解中药。
于是,我带领团队投入到高效筛选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中。
我们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对数以万计的中药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筛选。
终于,我们找到了中药治疗寄生虫性疾病的新药物,开辟了中医药在新领域的应用。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科学不分国界,中医药的研究需要全球合作和交流。
我在此呼吁,希望各国科研人员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中药研究中,共同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未来,中医药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相信,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医药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们需要将中医药融入国际医药体系,加强研发和创新,让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要关注传承与创新的平衡,既要传承中医药的千年智慧,又要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进行创新。
我们要推动中药的国际标准化、规范化,提升其在全球医药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尊敬的各位,我希望不断努力的中医药事业能够为人类的健康福祉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草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不仅可以治病,更可以保养身体、健康养生。
屠呦呦的简介和事迹(精简版)
![屠呦呦的简介和事迹(精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f54e52cd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b2.png)
屠呦呦的简介和事迹屠呦呦的简介和事迹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女,药学家。
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后为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取得显著成绩,带领课题组人员发明和研制了新型抗疟病青蒿素和还原青蒿素。
2016年8月,因发现青蒿素获得拉斯克医学奖临床医学研究奖。
2016年1月16日,《纽约时报》发表长篇文章称,青蒿素的发现是对抗疟疾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但拉斯克奖只授予屠呦呦一人也引起了多名研究者的质疑。
2016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突出事迹成就寸草心,几度寒暑报春晖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
作为一名药学专业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
从1955年进入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来,她几十年如一日,埋首于深爱的事业中,将一份份漂亮的成绩单回馈给党和人民。
屠呦呦入职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体很快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
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做出贡献;结合历代古籍和各省经验,完成《中药炮炙经验集成》的主要编著工作。
屠呦呦最引人瞩目的成就是发现青蒿素,作为防治疟疾的一线药物,它每年在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并且在与疟疾这种致命疾病的持续战斗中产生了长远的医疗福利。
2023年版中国文学家屠呦呦传记
![2023年版中国文学家屠呦呦传记](https://img.taocdn.com/s3/m/7cb0a34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c.png)
2023年版中国文学家屠呦呦传记屠呦呦是一位杰出的中国文学家,她以其杰出的贡献和突出的成就而闻名于世。
她出生于1930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伟大女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屠呦呦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巨大贡献。
第一部分:生平事迹屠呦呦于1930年6月7日出生在中国江苏省徐州市一个普通家庭。
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她经历了许多困难和艰辛。
然而,她勇敢而坚韧的性格使她能够成功地克服了困境,并开始了她在医学领域的卓越事业。
第二部分:学术成就屠呦呦在中国医学界崭露头角之时,勤奋学习并追求卓越。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她投身于中药研究,并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她发现了青蒿素的疗效和治疗疟疾的方法,并因此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第三部分:对人类健康的贡献屠呦呦的发现改变了疟疾的治疗方式,拯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生命,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研究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高效且低成本的治疗方法,使得疟疾不再是一个无法克服的威胁。
屠呦呦的成就不仅仅是她自己的事业,更是对中国医学界和全球人类健康的巨大贡献。
第四部分:影响与荣誉由于她在医学界的突出贡献,屠呦呦荣获了许多奖项和荣誉。
她获得的奖项包括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特聘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医学科学院杰出贡献奖等。
屠呦呦的成就为中国的科学研究树立了典范,激发了更多的科学家追求卓越。
第五部分:屠呦呦的励志人生屠呦呦的事迹和成就是一个激励人心的例子。
她以无与伦比的毅力和勇气,克服了人生中的重重困难,成为了一位被广大人民尊重和爱戴的医学家。
她的故事鼓舞着许多年轻人努力学习,追求自己的梦想,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结语屠呦呦通过她的辛勤工作和出色的成就,在中国的医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她的事迹和贡献将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并成为后人学习和追随的楷模。
屠呦呦是21世纪中国文学界的一位传奇,她的努力和成就将继续激励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注:本文以屠呦呦为主题,按照一个传记文章的格式进行写作,以准确描述屠呦呦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和对人类健康的贡献,并以简洁优美的语言表达。
先进个人——屠呦呦
![先进个人——屠呦呦](https://img.taocdn.com/s3/m/88bd3efa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96.png)
青蒿素从哪里来?
获得诺贝尔奖的青蒿素实际上来自于一种叫做黄花蒿(Artemisiaannua)的 植物,而植物学中的青蒿则不含有青蒿素,这是由于植物学名称与药用 名称不统一造成的混乱。(果壳网) 下图便是用来提取青蒿素的黄花蒿 ,该植物气气味浓烈,食性不强。图片来源: 果壳网
青蒿素的 作用
青蒿素具有抗疟作用, 中医常将“青蒿”于清热解暑及拔毒治疮, 或兼可 治疟疾, 但中医很多时候由于手法不当, 青蒿素有可能被大部分以及全部 破坏。屠呦呦等人提取青蒿素受到的是传统医学的启发, 但过程用的是 现代医学的方法。
像屠呦呦这样做出国际认可的重大科学贡献而落选院士的,在我国并非 个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比袁隆平晚一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 院士的中科院上海系统所研究员李爱珍,享誉海内外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 教授饶毅……
这些人是因为学术水平不高、科学贡献不大而落选院士吗? 答案显然不 是。从上述几位“落选院士”的治学为人风格中,人们或许能得到一些启示。 袁隆平至今仍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扎在水田里研 究超级水稻;李爱珍数十年如一日呆在实验室里搞研究,如果不是因为她当 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恐怕还不为社会所知;屠呦呦除了“不善交 际”,还“比较直率,讲真话,不会拍马,比如在会议上、个别谈话也好, 她赞同的意见,马上肯定;不赞同的话,就直言相谏,不管对方是老朋友还 是领导”(屠呦呦的老同事李连达院士语,笔者注);饶毅则是出了名的 “敢讲话”,研究之余还在自己的博客和国内外媒体上撰文,批评中国科技 体制的弊端、教授不听讲座的浮躁学风等。
青蒿素的意义 青蒿素起效快, 可以在一线使用, 也是在其他常用药物出现抗药性的情况下
可以改用的药物, 对于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 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 意义。
屠呦呦简介-小学墙报
![屠呦呦简介-小学墙报](https://img.taocdn.com/s3/m/9d8d0f7d1eb91a37f1115ce5.png)
学术贡献——青蒿素之母
1969~1971年,屠呦呦历经无数实验, 终于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 1972年,屠呦呦与同事一起在青蒿中 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 结晶体,他们把此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1973年,屠呦呦合成出了双氢青蒿素, 以证实其羟(基)氢氧基族的化学结构, 但当时她却不知道自己合成出来的这种化 学物质以后被证明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还 要强得多 1992 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 难以根治等缺点,发明出双氢青蒿素(抗 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
学习启示
屠呦呦没有留学经历,没有博士身份,更 没有院士耀眼光环,通过几十年潜心研究, 为人类健康付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首个 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家。我们可从她 身上学习到: 坚守的信念:几十年执着,潜心研究青 蒿素,不跟风,不急于求成; 坚韧的毅力:在寻找青蒿素的艰难跋涉 中付出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和汗水; 坚实的品格:一生以“实”为基、以 “实”为荣
学术论著——硕果累累
1962.中药鉴别经验的学习心得.中医杂志 1977.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科学 通报 1979.青蒿素(Arteannuin)的结构和反应.化 学学报 1981.抗疟新药——青蒿素.世界发明 1985.中药青蒿化学成分的研究(Ⅲ).中草药 1986.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为国争光.中西医 结合杂志 1988.青蒿.见中国医学科学院等主编《中药志》 1989.南牡蒿化学成分的研究.中草药 2009.《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
种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1992 年,发明出双氢青蒿素(抗疟疗效为前 者的10倍)
2011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拉斯克临床 医学奖。 2015年,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 国女科学家
名人屠呦呦的故事
![名人屠呦呦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2c15fd8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1a.png)
名人屠呦呦的故事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汉族,中共党员,药学家,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名人屠呦呦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寸草心,几度寒暑报春晖“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
作为一名药学专业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
从1955年进入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来,她几十年如一日,埋首于深爱的事业中,将一份份漂亮的成绩单回馈给党和人民。
屠呦呦入职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体很快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
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做出贡献;结合历代古籍和各省经验,完成《中药炮炙经验集成》的主要编著工作。
屠呦呦最引人瞩目的成就是发现青蒿素,作为防治疟疾的一线药物,“它每年在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并且在与疟疾这种致命疾病的持续战斗中产生了长远的医疗福利。
”拉斯克基金会如是说。
传承者,古代医书淘到金1971年10月4日,一双双眼睛紧张地盯着191号青蒿提取物样品抗疟实验的最后成果。
随着检测结果的揭晓,整个实验室都沸腾了:该样品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
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
临危受命,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
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
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没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方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方集》。
2021最新作文素材人物屠呦呦
![2021最新作文素材人物屠呦呦](https://img.taocdn.com/s3/m/0260a52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b.png)
2021最新作文素材人物屠呦呦北京时间2015年12月11日凌晨,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获奖成热点话题,也是作文素材的热点。
你想知道屠呦呦的优秀成就吗?下面小编整理了关于屠呦呦的经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人物作文素材的资讯(详情入口↓↓↓)2021最新作文素材人物屠呦呦经历: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浙江宁波人,中共党员,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
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
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该院1952年年底自北京大学独立建院,2000年4月回归北京大学,更名为北京大学医学部)。
历任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化学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1971年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1972年又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1979年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2011年9月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个人荣誉1958年,被评为卫生部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78年,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1979年,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国家科委授予的国家发明奖二等奖;1984年,青蒿素的研制成功被中华医学会等评为“建国35年以来20项重大医药科技成果”之一;1987年,被世界文化理事会授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状;1992年,双氢青蒿素被国家科委等评为“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1997年,双氢青蒿素被卫生部评为“新中国十大卫生成就”;2009年,获第三届(2009年度)中国中医科学院唐氏中药发展奖;2011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拉斯克奖是美国最有声望的生物医学奖,也是世界上最有声望的大奖之一,是仅次于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大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诺贝尔奖中国获得者:屠呦呦(简历)
2015年诺贝尔奖中国获得者:屠呦呦(简历)
会计网讯据诺贝尔奖官网的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5日中午11时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当地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揭晓,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日本学者satoshiomura以及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了该奖项.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
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011年9月,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个人简历】
屠呦呦,女,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
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
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人物荣誉】
1958年,被评为卫生部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1978年,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
果奖”;
1979年,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国家科委授予的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1984年,青蒿素的研制成功被中华医学会等评为“建国35年以
来20项重大医药科技成果”之一;
1987年,被世界文化理事会授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状;
1992年,双氢青蒿素被国家科委等评为“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
1995年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由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同年以“中国政府代表团”代表的身份出
席“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并再次出席全国科学技术大会;
1997年,双氢青蒿素被卫生部评为“新中国十大卫生成就”;
2004年获泰国玛希顿皇家医学贡献奖(princemahidolaward).
2009年,获第三届(2009年度)中国中医科学院唐氏中药发展奖;
2011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
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2015年6月15日,获得2015年度沃伦·阿尔珀特奖.
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为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