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狮创想:2005年web标准发展回顾
WEb2.0与网络推广 --0421

模式 主要内容单元
“读” 网页
形态
浏览方式 体系结构 内容创建者 主导者
静态
浏览器 Client server(C/S) 网页编写者 IT精英
动态
浏览器、RSS阅读器、其它 Web Server(W/S) 任何人 精英+业余人士
什么是Web 2.0?
特征式定义: 如《维基百科》的“三个特点”: 1. “网站不能是封闭的——它必须可以很方便 地被其他系统获取或写入数据”。 2. “用户应该在网站上拥有他们自己的数据”。 3. “完全地基于web——大多数成功的web 2.0 网站可以几乎完全通过浏览器来使用”。
Web 2.0与网络推广
Web的历史
World Wide Web,简称WWW,是英国人TimBernersLee 1989年在欧洲共同体的一个大型科研机构任职时 发明的。 通过WEB以后,互联网上的资源,可以在一个网页里 比较直观的表示出来;而且资源之间,在网页上可以 链来链去。 在WEB1.0上做出巨大贡献的公司有Netscape,Yahoo 和Google。 Netscape研发出第一个大规模商用的浏览器,Yahoo 的杨致远提出了互联网黄页, 而Google后来居上,推 出了大受欢迎的搜索服务。
100个人眼中有0个Web 2.0
风险投资人看到新的投资目标。 大型IT公司看到了可以快速扩展的收购对象。 追赶者看到了“重新洗牌”。 IT草根看到了新的创业机会。 。。。
100个人眼中有100个Web 2.0
网络精英与网络精神维护者(如博客写手、 维基百科自愿者)看到了久违的Internet精神: 平等、开放、协作共享、张扬个性、对于创 造的高度尊重。 草根网民们看到的是更好的网络体验:可享 受更加人性化、便利化的“技术与观念”, 更加丰富、优质、可获得的网络信息服务, 网络上的社区、互动、资源的自我组织。。。
web应用的发展历程

Web应用的发展历程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甚至思维方式。
在这个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Web应用作为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也反映了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本文将对Web应用的发展历程进行详细完整的回顾和总结。
二、Web应用的起源和初期发展Web的起源Web应用的发展起源于互联网的诞生。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为了应对军事通信的需求,研发了ARPANET,这是互联网的雏形。
ARPANET的出现为信息传输提供了新的可能,也为Web应用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初期发展在Web应用的初期发展阶段,主要是静态网页的展示。
1991年,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发明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并创建了第一个网页浏览器和网页服务器。
万维网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浏览器浏览和分享信息,这是Web应用的开端。
三、Web应用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动态网页的出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静态网页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动态网页应运而生。
动态网页可以根据用户的请求和数据库的内容动态生成页面,使得Web应用更加灵活和个性化。
PHP、ASP等服务器端脚本语言的出现,为动态网页的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AJAX技术的出现2005年,AJAX(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技术的出现,使得Web应用可以在不重新加载整个页面的情况下,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并更新部分页面内容。
这种异步通信的方式大大提高了Web应用的用户体验和性能。
Web 2.0时代的来临Web 2.0时代的来临标志着Web应用从单纯的信息展示向用户参与和互动的方向发展。
在这个阶段,社交网络、博客、维基百科等用户生成内容的Web应用大量涌现,用户不仅可以浏览信息,还可以参与到信息的创造和分享中。
2005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信息技术

2005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信息技术2005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信息技术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在21世纪得到了迅猛发展。
2005年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里程碑之一,见证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科技进步。
本文将回顾2005年世界科技发展的重大事件,聚焦于信息技术领域的突破与进步。
可穿戴设备的崛起
2005年,在信息技术领域最引人注目的一项成就是可穿戴设备的崛起。
此前,可穿戴设备只是科幻作品中的概念。
2005年,诸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可穿戴设备开始进入市场,并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些设备不仅具有时间显示和通知提醒等常规功能,还能实现健康监测、智能导航等更为复杂的功能,为用户提供了更多便利和乐趣。
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2005年,移动互联网也迎来了飞速发展的年份。
随着智能方式的崛起,人们开始享受到了更快速、便捷的移动互联网服务。
在这一年里,国内外推出了一系列划时代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如移动支付、即时通讯、移动购物等,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催生了一批互联网创业公司,他们以创新的产品和商业模式改变着传统行业,引领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潮流。
的突破
2005年,技术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此前,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还比较有限,但2005年,技术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这一年,微软推出了名为\。
2005 年 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

1.2005年1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了《第1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截止到2004年12月31日,中国上网计算机约为4160万台,上网用户数约为9400万人,CN下注册的域名为432077个,WWW站点约为668900个,国际出口带宽为74429 M。
6月30日,我国网民首次突破1亿,达到1.03亿人,宽带用户数首次超过网民用户的一半。
2.2005年1月28日,中国互联网协会行业自律工作委员会网络版权联盟在北京成立,联盟致力于加强行业自律,推动互联网内容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3.2005年2月8日,信息产业部发布了《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
根据此办法,信息产业部会同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教育部、公安部等13个部门,联合开展了全国互联网站集中备案工作。
备案工作将建立ICP备案信息、IP地址使用信息、域名信息三个基础数据库,为加强互联网管理奠定基础。
4.2005年2月8日,信息产业部发布《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
该办法与《电子签名法》同步实施,为我国电子认证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2005年4月底,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下属上海电视台正式获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开办以电视机、手持设备为接收终端的视听节目传播业务。
这是广电总局在国内发放的首张IPTV业务经营牌照。
6.2005年8月5日,百度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股票发行价为27美元,在首日的交易中,以66美元跳空开盘,股价最高达151.21美元,收盘价122.54美元,涨幅达354%,创下2000年互联网泡沫以来五年间纳斯达克IPO首发上市日涨幅最高的纪录。
7.2005年8月11日,雅虎宣布以10亿美元以及雅虎中国的全部资产换取阿里巴巴40%的股份及35%的投票权,雅虎在中国的全部业务交给阿里巴巴经营管理。
开创了国际互联网巨头的中国业务交由中国本地公司主导经营的先例。
8.2005年9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简述WEB发展

WEB发展
9 of 48
深圳市贝尔信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张先鹏
JavaScript的功能
显示信息提示 要讯息。 显示日期时间
简述WEB发展
许多网站在你一连上时,画面上会先出现一个欢迎讯息对话盒,丌但呾你打招呼,还会发布一些重
某些网页会显示目前的日期呾时间,可能你会觉得有点神奇,怎么浏览器会知道目前的时间呢?这
乊类的信息。同时文档布尿由浏览器来完成,而丌使用任何的格式化标签。
• 由二两种主要的浏览器(Netscape 呾 Internet Explorer)丌断地将新的 HTML 标签呾属性(比如字体标签呾颜色属性)添加到 HTML 规范中,创建文档内容清 晰地独立二文档表现局的站点变得越来越困难。 • 为了觋决这个问题,万维网联盟(W3C),这个非营利的标准化联盟,肩负起了 HTML 标准化的使命,幵在 HTML 4.0 乊外创造出样式(Style)。 • 所有的主流浏览器均支持局叠样式表。
一种URL指针,通过激活(点击)它,可使浏览器斱便地获取新的网页。这也是HTML获得广泛应用
的最重要的原因乊一。
在WWW(万维网)上的一个用HTML编写超媒体文档称乊为一个页面(page)。作为一个组织戒个
人在万维网上放置开始点的页面称为主页Homepage,戒首页,主页中通常包括有指向其他相关页面
Lee在自己编写的图形化Web浏览器“WorldWideWeb”上看到了最早的
Web页面。 • 1991年,CERN(European Particle Physics Laboratory)正式发布了
Web技术标准。
• 目前,不Web相关的各种技术标准都由著名的W3C组织(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管理呾维护。
Web2.0:机遇还是革命?

Web2.0:机遇还是革命?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带有Web2.0特征的服务已经越来越多的进入网民的视野:RSS、SNS、Tag、Blog、P2P……这些一度只在专业人士的小圈子里热议的概念已经成为众多网络用户乐此不疲的现实应用。
从互联网行业和商业应用的视角,Web2.0的商业前景被普遍看好,国内外的互联网企业也正在积极研究Web2.0与商业的最佳结合点。
比如,韩国著名的社区网站——赛我网()就已经开辟了一条较为成功的商业模式,并已开始在中国互联网实践。
在国内,博客网站、SNS交友、商务社交等各种模式也在积极探索着。
那么,对于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的中国互联网来说,生机蓬勃的Web2.0又将对传统互联网产生什么样的冲击呢?Web2.0:个人媒体时代2001年“9·11”事件、2005年“7·21伦敦地铁爆炸案”等重大事件中,起源于西方的个人博客均超越了众多传统公众媒体,第一时间将事件迅速传递到世界各地。
著名互联网评论家方兴东因此写道:“博客世界的颠覆性力量正在崛起!”而在更强调身边的生活和情感沟通的东方社会,赛我网迷你小窝也以生活化的沟通使得普通个体成为交流的主角和关注的中心。
年初韩国军营自杀事件主角的迷你小窝一周之内获得了30万的访问量。
在风靡韩国的“Cy现象”中,一个普通韩国年轻人每天的社交生活被描述成为上网登陆自己的赛我迷你小窝,上传自己的心情日志和生活照片,在个人论坛和留言板回复信息,去朋友的迷你小窝留言,到朋友的知己网络里面认识新的朋友。
这是Web2.0时代个人之间信息传递的典型模式。
无论是西方式博客在海量信息和众多信息渠道中凸现自身作为信息发布主体的作用,还是东方式博客赛我迷你小窝在公众媒体之外开辟纯生活化、情感化个人交往空间和形成个人影响的做法,都蕴含着一个与传统互联网基于新闻门户网络平台迥然不同的概念——个人媒体(Personal media)。
个人媒体这一以个体为中心的个人平台实现了相对独立和完整的个人信息中心:个体制造信息、个体发布、个体承受影响并扩散到尽可能多的其他个体。
WEB2.0时代的品牌成名之路

WEB2.0时代的品牌成名之路信息化社会带来信息爆炸,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日趋差异化、多元化和个性化,新媒体也不断产生。
如今,媒体传播已由大众时代迈向分众时代和个人化传播时代。
新的技术手段、新的传媒思维日益受到重视。
WEB2.0时代的到来,使得一夜成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容易。
而WEB2.0所带来的更多互动式、参与式、体验式、个人化的广告传播形式开始流行,后大众传媒时代的新媒体经济正在到来。
WEB2.0:每个人都可能实现明星梦WEB2.0时代的到来,使得一夜成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容易。
只要网友个人将作品上传,然后炒作一番,就可能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WEB2.0的诞生使得人们千百年来被限制和压抑的创造力得以复生。
各式各样的网站、博客、播客、BBS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交流互动平台。
而在这个网络泛滥的时代,人们要出名看似也不像过去那么困难。
在网络上创造一个个人品牌可能比创建一个企业品牌要容易得多。
网络上无障碍的复制的力量能让信息快速地传播开来。
网络成名的方法很多。
比如,可以公开自己的隐私以获得网友的猎奇欲,可以自编自演自唱MV,可以让自己清纯客人的容颜成为大众瞩目的明星脸……即使什么都不会,还可以去放录音对口型做模仿秀,甚至可以用高跟鞋去踩死一只小猫……至于要成为大善人还是大恶人还需自己把握。
唯一要记住的是,网络明星如果想长久的立足,必须要转到现实的世界中来,要面对大众,要面对传统媒体。
21世纪是新媒体的世纪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的改变: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
传统媒体是编辑决定报道主题,记者收集事实,然后包装成新闻,以一张报纸或一档节目形式传播给受众,一般人因为身份、经济和技术的原因,是很难进行大众传播的。
与之相反,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媒体方式,任何人都可以经济而便捷地以众多形式向他人传播信息。
新媒体使大众传播的状态和大众传媒的业态,发生了并且还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特别强调并推崇数字技术。
web标准相关知识

Web标准是由万维网联盟(W3C)和其他相关机构共同制定的一组规范和指南,它的核心目的是确保Web技术的互操作性、可访问性和可持续性。
遵守Web标准有许多好处,如提高跨浏览器兼容性、可访问性、可维护性、性能优化、搜索引擎优化、跨平台和设备兼容性、未来兼容性和可持续性等。
本文将从基础概念、结构模型、标准实现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对Web标准进行全面介绍。
一、Web标准的基础概念Web标准是一系列技术规范和指南,旨在为Web开发和应用提供统一的标准。
其中最著名的是W3C标准,它主要定义了HTML、CSS和XML等基础技术。
HTML用于定义网页的结构和内容,CSS用于定义网页的外观和样式,而XML则用于交换数据。
此外,Web标准还包括JavaScript、XHTML、JSON、DOM等技术,这些技术都是为Web应用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Web标准的结构模型Web标准的结构模型分为三层:表现层(Presentation layer)、结构层(Structural layer)和数据层(Data layer)。
1. 表现层:主要负责呈现网页的内容和样式。
在这一层,我们可以使用HTML和CSS来定义网页的结构和外观。
HTML提供了页面的框架,CSS则提供了样式的定义和表现。
2. 结构层:主要负责网页的结构和语义。
在这一层,我们可以使用XML和XHTML来定义网页的结构和语义。
XML和XHTML都是基于XML格式的文档,它们提供了更加严谨的结构和语义,使得Web应用更加结构化和可读性。
3. 数据层:主要负责存储和传输数据。
在这一层,我们可以使用JSON、XML等技术来定义和传输数据。
JSON和XML都是基于文本的格式,它们具有简洁、易于解析和易于扩展等优点。
三、Web标准的实现为了实现Web标准,我们需要使用符合Web标准的技术和工具。
其中,最常见的Web技术包括HTML、CSS、JavaScript、XML、XHTML、JSON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狮创想:2005年web标准发展回顾
星狮创想成立于2009年,翔通动漫集团旗下远程教育品牌,凭借翔通10年手机动漫行业经验,成为国内最早的UI设计培训机构,凭借超前的艺术设计理念,倾力打造平面设计,网页设计,UI设计,交互式设计培训行业高端品牌,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总监授课,终身就业指导。
2005年,在中国IT行业,“web标准”“网站重构”也算得上热门关键词了。
一方面由于商业炒作web2.0(web标准也被收进其支持技术体系)和RSS聚合的兴起,引起很多非设计 /技术人士的关注(呵呵,商业利益驱动永远是推动技术发展的最好动力);另一方面,也有很多有远见的设计师真正理解和体会到web标准的好处而参与到学习和推广web 标准的队伍中来,使得web标准不再是个陌生的概念。
2005年,也是web标准被网页设计师逐步接受的一年
“用table好还是div好?”只要类似主题的帖子出现在论坛上,一定是热门贴,引来N页的回复和争论。
从一开始的反对、疑惑、观望到现在更多的支持、理解和应用。
设计师们已经开始逐步接受“结构和表现相分离”这种思想,也开始尝试xhtml+css(div+css)的技术手段。
一些注重技术和成本的商业网站率先全面使用web标准技术进行网站重构。
例如:<BR>
网易()
阿里巴巴()
淘宝网()
265上网导航()
金山在线()
donews(/)
优友地带()等等。
这些大商业站点的成功重构无疑为设计师学习web标准增强了信心。
2005年的《网页设计师》
由于工作关系,2005年下半年起几乎没有更新,向关心本站的朋友说声抱歉。
下面是2005年的一些统计数据:<BR>
总页面量:130页;
Google PR(PageRank)值:从3增长到5;
alexa世界排名从50000位上升到16000位;
每日访问IP:900;
这个数据让我自己也很惊讶:一个没有大半年没有更新的网站可以爬得这么快!由此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关心和学习web标准,也让我更有动力和信心继续把《网页设计师》做好。
web标准推广之路依然漫长
2006年,听到的第一个消息就是IE7将依然不完全支持CSS2,但是修正了部分解析bug。
这绝对是个坏消息,意味着我们将不得不针对IE6和IE7分别写不同的CSS,原先设计的标准网页需要重新优化以适应IE 7的显示。
这对本来就对浏览器版本兼容头痛的设计师无疑是雪上加霜,学习web标准将更加困难。
我们无奈但又必须面对,毕竟在中国IE现在还是占有90%以上的浏览器市场,我们不可能追求技术上的完美而放弃用户。
微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希望将用户锁定在IE上,也无可厚非。
但是不管如何,我相信:开放和共享必定是大势所趋,结构层与表现层相分离必定带来
长久的利益。
让我们彼此共勉,继续为web标准的推广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