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汉武帝“大一统”》教案 岳麓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导学生探讨:汉武帝的这一措施有何影响?与秦始皇加强思想统治的做法有何异同?
通过判断一位同学的预习笔记的正误,使学生认识到汉武帝独尊儒术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禁止百家争鸣,不利于学术发展。
③军事:反击匈奴,基本解除匈奴威胁。
引导学生欣赏图片《漠北之战》《霍去病墓》《马踏匈奴石雕》,讲述霍去病的故事。
汉武帝在军事方面的措施及作用。
①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夺爵位作用。
学生谈谈对“推恩令”的理解,比较汉武帝的这一做法与秦始皇在政治上的做法有何异同。
打出幻灯片《西汉疆域图》,引导学生回答疆域四至,提问:汉武帝时西汉在政治思想﹑军事方面达到“大一统”,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国力强盛)
②思想上: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到汉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诸侯王的权力有哪些、七国之乱的人物和作用。
刘邦建立西汉,恢复了国家统一,由于实行分封制,不久王国问题出现,严重威胁中央政权的统治。
汉武帝继位后,兴功造业,多方建树,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出现了“大一统”局面,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独尊儒术是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但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有其合理和值得弘扬的一面;感知汉武帝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而经济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从而认识到经济发展对综合国力的支撑作用。
批注:
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汉武帝“大一统”
课程目标: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探讨儒家思想对我们现代生活的影响;评价汉武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联系实际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材介绍、图示法、影片资料等,让学生感知“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匈奴的战争等史实。理解汉武帝“大一统”的时代特征,学会运用已有知识和时代条件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联系实际生活理解历史知识的方法。
讲授新课:
请同学们浏览教材标题,这节课的第一个问题是……第二个问题是……第三个问题是……从教材标题可以看出,汉武帝当政时社会存在哪些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巩固大一统的措施?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大字第一段和小字第一段,并说出了解到哪些历史信息。
汉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影响。
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评价。
通过评价汉武帝,使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学生谈学习感悟,深化对教材的理解,培养创造性。
知识巩固与小结
学了这一课,你有何感悟?
学生通过浏览教材标题得出汉武帝当政时社会存在王国问题、思想统一问题、匈奴问题。
引导学生把政治、思想方面的知识点在课本上标出来。
通过小组讨论“汉武帝的推恩令有何高明之处?”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并从思想上认识到汉武帝推恩令手段巧妙,效果好。
教学难点:怎样看待儒家思想、如何评价汉武帝
教学用具:PPT
教学方法:影像图示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欣赏一段MTV(播放《汉武大帝》主题曲)。听了这首歌你觉得熟悉吗?它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毛泽东把汉帝与秦始皇的历史功绩相提并论,称“秦皇汉武”。你对汉武帝了解哪些?请你介绍给大家。同学门的课外知识真丰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位杰出历史人物的分封丰功伟绩。
学生总结:
学生分为四个小组,
第一组就第三目内容提三个问题,
第二组回答第一组问题,
第三组再提三个问题,
第四组回答第三组问题。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竞争意识。
教学(后记)反思:
学生讲一讲汉武帝时期反击匈奴的战争中的相关故事。
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领略了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他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拓展深化:
通过学习汉武帝的作为,你怎样评价汉武帝?
提示: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当一分为二地评价。既要肯定其历史功绩,又要指出其局限性。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及其对汉武帝的了解,写出对汉武帝的评价。
通过判断一位同学的预习笔记的正误,使学生认识到汉武帝独尊儒术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禁止百家争鸣,不利于学术发展。
③军事:反击匈奴,基本解除匈奴威胁。
引导学生欣赏图片《漠北之战》《霍去病墓》《马踏匈奴石雕》,讲述霍去病的故事。
汉武帝在军事方面的措施及作用。
①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夺爵位作用。
学生谈谈对“推恩令”的理解,比较汉武帝的这一做法与秦始皇在政治上的做法有何异同。
打出幻灯片《西汉疆域图》,引导学生回答疆域四至,提问:汉武帝时西汉在政治思想﹑军事方面达到“大一统”,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国力强盛)
②思想上: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到汉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诸侯王的权力有哪些、七国之乱的人物和作用。
刘邦建立西汉,恢复了国家统一,由于实行分封制,不久王国问题出现,严重威胁中央政权的统治。
汉武帝继位后,兴功造业,多方建树,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出现了“大一统”局面,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独尊儒术是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但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有其合理和值得弘扬的一面;感知汉武帝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而经济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从而认识到经济发展对综合国力的支撑作用。
批注:
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汉武帝“大一统”
课程目标: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探讨儒家思想对我们现代生活的影响;评价汉武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联系实际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材介绍、图示法、影片资料等,让学生感知“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匈奴的战争等史实。理解汉武帝“大一统”的时代特征,学会运用已有知识和时代条件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联系实际生活理解历史知识的方法。
讲授新课:
请同学们浏览教材标题,这节课的第一个问题是……第二个问题是……第三个问题是……从教材标题可以看出,汉武帝当政时社会存在哪些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巩固大一统的措施?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大字第一段和小字第一段,并说出了解到哪些历史信息。
汉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影响。
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评价。
通过评价汉武帝,使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学生谈学习感悟,深化对教材的理解,培养创造性。
知识巩固与小结
学了这一课,你有何感悟?
学生通过浏览教材标题得出汉武帝当政时社会存在王国问题、思想统一问题、匈奴问题。
引导学生把政治、思想方面的知识点在课本上标出来。
通过小组讨论“汉武帝的推恩令有何高明之处?”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并从思想上认识到汉武帝推恩令手段巧妙,效果好。
教学难点:怎样看待儒家思想、如何评价汉武帝
教学用具:PPT
教学方法:影像图示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欣赏一段MTV(播放《汉武大帝》主题曲)。听了这首歌你觉得熟悉吗?它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毛泽东把汉帝与秦始皇的历史功绩相提并论,称“秦皇汉武”。你对汉武帝了解哪些?请你介绍给大家。同学门的课外知识真丰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位杰出历史人物的分封丰功伟绩。
学生总结:
学生分为四个小组,
第一组就第三目内容提三个问题,
第二组回答第一组问题,
第三组再提三个问题,
第四组回答第三组问题。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竞争意识。
教学(后记)反思:
学生讲一讲汉武帝时期反击匈奴的战争中的相关故事。
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领略了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他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拓展深化:
通过学习汉武帝的作为,你怎样评价汉武帝?
提示: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当一分为二地评价。既要肯定其历史功绩,又要指出其局限性。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及其对汉武帝的了解,写出对汉武帝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