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乘加、乘减应用题教学设计一

合集下载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教学设计
3、如果遇到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该怎样计算呢?(举例)
板书:在一个算式里有乘又有加,要先算乘再算加。小组交流汇报习 Nhomakorabea计算方法
四、实践运用
1、我是计算小行家。小黑板出示:2×6+23= 50+5×6=
2、知识迁移,学习乘减。
我们种了5行萝卜,每行9个,送给小兔吃15个,还剩多少个?
3、巩固练习。45-5×9= 6×8-42=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教学设计
课题
解决问题: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学会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板书: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有减,要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独立解决
同桌交流解答,
习得乘减计算方法
五、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那些数学知识,学到哪些计算方法、把你的好方法再向大家说一说。
指名小结
板书设计:解决问题
1、乘加。3×4+7=19(人)4×4+3=19(人)2×6+7=19(人)
2×6+23=35 50+5×6=80
1、让学生学会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
突破重点、难点设想
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然后提供足够的交流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展示各自不同的想法,体验“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方法”,最后教师总结提升都落在分析数量关系上。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加、乘减应用题》教案.docx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加、乘减应用题》教案.docx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加、乘减应用题》教案第一课时:乘加、乘减应用题教学内容:教学乘加、乘减应用题。

教科书第8页例3o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乘加、乘减应用题。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8页例3的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1.商店里有4盒乒乓球,每盒6个,一共有多少个?2.商店里有20个红皮球和17个花皮球。

卖出35个皮球,还剩下多少个?二、新授课1.教学例3。

出示:教科书第8页例3的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再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

学生自由编题后,教师出示:跷跷板乐园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上有4人在玩,还有7人在旁边看。

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全班读题后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能不能一步就算出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那我们要求“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应该知道什么条件?大家想一想我们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根据题目的哪些条件可以求出“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 ?怎样列式?为什么用乘法计算?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有12人在玩跷跷板,那第二步该算什么?怎样列式?谁会用一个算式表示?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思。

应用题解答完要记住写答案。

列式:4X3 = 1 2 或4X3712 7 = 19 =127=19答: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19人。

小结:这一道应用题时用乘法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再用加法求出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

我们在解答应用题时一定要认真读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关系,然后再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

最后列式计算写答案。

2.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9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自己观察画面,口头编题。

女口:树上有10只小鸟,飞走了4只,又飞来3只小鸟, 现在树上有多少只小鸟?列式:10-43 或:10-花丛中有一些小蜜蜂,有两个花丛的蜜蜂是4只,还有一个花丛的蜜蜂是3只。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加、乘减应用题》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加、乘减应用题》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加、乘减应用题》教案第一时:乘加、乘减应用题教学内容:教学乘加、乘减应用题。

教科书第8页例3。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乘加、乘减应用题。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8页例3的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商店里有4盒乒乓球,每盒6个,一共有多少个?2.商店里有20个红皮球和17个花皮球。

卖出3个皮球,还剩下多少个?二、新授.教学例3。

出示:教科书第8页例3的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再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

学生自由编题后,教师出示:跷跷板乐园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上有4人在玩,还有7人在旁边看。

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全班读题后提问,题目的已知条和问题是什么?根据题目的已知条,能不能一步就算出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那我们要求“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应该知道什么条?大家想一想我们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根据题目的哪些条可以求出“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怎样列式?[4X3=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有12人在玩跷跷板,那第二步该算什么?怎样列式?[12+7=19]谁会用一个算式表示?[4X3+7=19]请一个同学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思。

应用题解答完要记住写答案。

列式:4X3=12或4X3+72+7=19=12+7=19答: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19人。

小结:这一道应用题时用乘法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再用加法求出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

我们在解答应用题时一定要认真读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和问题的关系,然后再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

最后列式计算写答案。

2.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9页的做一做。

[此题呈现的是一个开放性的画面。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予以解答。

二年级数学下册《8单元窗1乘加乘减应用题》学历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8单元窗1乘加乘减应用题》学历案
先求:4个组有多少人?
9×4= 36(人)
再算:一共有多少人?
36+5= 41(人)
答:旅游团一共有41人。
九、教后反思
2.本课的重点是理解两步计算的乘加、乘减问题的数量关系,能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乘减问题。难点是初步掌握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一般思路和解题策略。
五、学习过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本、学习单
课中学习
任务一:探究两步计算的乘加应用题
1、仔细观察下图,找数学信息,提数学问题。(指向目标1)
2、解决红点一: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指向目标1、2、3)
3. 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感受数学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评价任务
1、完成任务一中的。(指向目标1)
2、完成任务一中的2。(指向目标1.2.3.)
3、完成任务一中的3。(指向目标1.2.)
4、完成任务一中的4。(检测目标1)
5、完成任务二中的1。(指向目标1.2.3.)
4.完成任务二中的2。(指向目标1.2)
5.完成任务二中的3。(指向目标1。2)
6.完成任务二中的4。(检测目标1)
6、完成任务三中的1。(检测目标1.2)
四、资源与建议
1.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已经掌握加、减、乘、除四种基本数量关系,并学会运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开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路和基本策略,发展了数学思考。
要求:先独立完成,再组内交流,向组员说说你的算法。
(1)列式:
答:
(2)为什么这样列式?
(3)小组内合作交流讨论你的计算方法。
3、总结:解决这样的问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指向目标1、2)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乘加、乘减应用题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乘加、乘减应用题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乘加、乘减应用题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乘加、乘减应用题的基础概念和解题方法;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加应用题乘加应用题是指问题中包括乘法和加法的应用题,一般需要通过列式来解决。

例如:例1:每个苹果的重量是 $ 120 $ 克,现在有 $ 12 $ 个苹果,再加上一个梨子,总共有多少克?解:设共有 $ x $ 克,由题意可得:$$ \\begin{aligned} x &= 120 \\times 12 + 1 \\times 250 \\\\ &= 1440 + 250 \\\\ &= 1690(\\text{克}) \\end{aligned} $$因此,答案为 $ 1690 $ 克。

例2:张三乘坐公交车去旅游,每人车费 $ 25 $ 元,全车人数共 $ 42 $ 人,公交车司机从中收到钱款多少元?解:设公交车司机从中收到 $ x $ 元钱款,由题意可得:$$ \\begin{aligned} x &= 25 \\times 42 \\\\ &= 1050(\\text{元})\\end{aligned} $$因此,答案为 $ 1050 $ 元。

2. 乘减应用题乘减应用题是指问题中包括乘法和减法的应用题,一般也需要通过列式来解决。

例如:例3:一支钢笔原价 $ 15 $ 元,现在打 $ 9.5 $ 折,现乘以 $ 20 $ 支,需要支付多少钱?解:设需要支付 $ x $ 元,由题意可得:$$ \\begin{aligned} x &= 15 \\times 0.95 \\times 20 \\\\ &= 285(\\text{元})\\end{aligned} $$因此,答案为 $ 285 $ 元。

例4:某商店举行清仓活动,每人最多只能买 $ 3 $ 个商品。

《乘加、乘减》(教案)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乘加、乘减》(教案)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乘加、乘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意义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加、乘减的意义。

2. 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3. 乘加、乘减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加、乘减的意义和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乘加、乘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意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学习(1)乘加的意义和运算方法通过实例引入乘加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乘加的意义,并掌握乘加的运算方法。

(2)乘减的意义和运算方法通过实例引入乘减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乘减的意义,并掌握乘减的运算方法。

3. 操练巩固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乘加、乘减的意义和运算方法。

4. 实践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加、乘减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反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反馈。

五、作业布置1.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 家长协助孩子,用乘加、乘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课后要及时反思教学效果,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意义和运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不仅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在学习乘法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因此,对于这个重点细节,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乘加的运算方法1. 乘加的定义:乘加是指将两个数相乘,然后将结果与另一个数相加的运算。

2. 运算顺序:在进行乘加运算时,需要先进行乘法运算,然后再进行加法运算。

例如,对于表达式3×4 5,先计算3×4=12,然后将结果12与5相加,得到最终结果17。

二年级《乘加乘减》教案

二年级《乘加乘减》教案

教案标题:乘加乘减教学年级:二年级教学目标:1.理解乘加乘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能够正确计算乘加乘减的运算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口算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

2.正确计算乘加乘减的运算题。

教学准备:1.课件和教具。

2.黑板和粉笔。

3.果物、图书和工作卡片。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来帮助我算一算:4个橙子加上8个橙子等于多少?让学生报出答案,然后解释答案是如何得出的。

2.引导学生尝试一道类似的题目:3个苹果加上7个苹果等于多少?3.询问学生们这样的题目是否容易计算?为什么?引导他们认识到加法可以帮助我们迅速计算数量的增加。

4.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另外一种运算法则,它叫做乘加乘减。

引导学生猜测乘加乘减是怎样的运算法则。

步骤二:新知讲解(15分钟)1.用一个具体例子来介绍乘加乘减的概念:小明有3个篮球,每个篮球上有4个字。

他拿出其中的两个篮球,上面的字都划掉了,你能帮他计算一下,划掉了多少个字吗?引导学生思考计算的方法,然后让他们报出答案。

2.引导学生总结出乘加乘减的规律:将每个篮球上的字数乘以篮球的个数,然后相加或相减。

3.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一道类似的乘加乘减题目:有5个苹果,每个苹果上有6个虫子,你能计算出总共有多少个虫子吗?4.让学生们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解法和答案,并和全班一起讨论。

步骤三:巩固练习(25分钟)1.制作一些工作卡片,卡片上写有不同的乘加乘减题目。

每个学生分发一张卡片,要求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来计算答案,并将答案写在纸上。

2.让学生们互相检查答案,并在黑板上展示一些正确答案。

3.引导学生们思考更复杂的乘加乘减问题,例如:有8个蓝色的瓶子,每个瓶子里有6个红色的小球,每个小球上又贴着3朵花,你能计算出总共有多少朵花吗?4.让学生们在小组内合作解决这个问题,并共享他们的答案和解决方法。

步骤四:拓展延伸(15分钟)1.分发一些果物给学生们。

让学生自己选择两个不同种类的果物,然后计算出它们的总数。

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学设计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乘加、乘减科目数学年级二年级学习者分析1.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并会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熟练应用“1~5”的乘法口诀。

2.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有较强的探索求知欲望,有兴趣解决实际情景中的乘法问题;但在解题过程中,缺少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有待加强。

3.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发现并提出问题。

教学目标1.经历在现实生活情景中运用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过程,理解乘加乘减算式的意义,并会正确列式。

2.经历探索乘加、乘减计算顺序的过程,理解并能正确计算。

3.感知同一组口诀中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数学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通过“说”数学发现问题,小组合作探究来分析并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计算顺序;2.体验算法多样化;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学资源课件、投影机、学具、玉米卡片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情境图师:秋天的田野里,一只小鸟欢快地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地说:“玉米熟了,玉米熟了!”农民伯伯忙把他们收回家,可是农民伯伯太粗心了,竟然把池塘边的一片玉米地给忘了(课件动画出示4株玉米,每株有3个),小鸟飞过来飞过去,数了又数,也没数出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小鸟解决这个问题吗?(课件出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2.探究新知,小组合作师:(课件演示)突然一只小熊走了过来,他想干什么?(生好奇,想知道)师:快看!他要掰农民伯伯的玉米!(课件动画出示过程)小鸟想:“还剩多少个玉米棒呢?”同学们你们愿意继续帮小鸟解决这个问题吗?(课件出示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动手实践,用自己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看能列出哪些算式,由小组长记下来,并汇报。

《乘加、乘减应用题》教案设计

《乘加、乘减应用题》教案设计

《乘加、乘减应用题》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1.1 课题:《乘加、乘减应用题》1.2 教材来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1.3 教学目标:1.3.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概念及解题方法。

1.3.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乘加、乘减的应用题解题方法。

2.2 教学难点:理解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

3.2 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乘加、乘减应用题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生活实例,引出乘加、乘减的概念。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乘加、乘减的解题方法。

4.3 课堂讲解:讲解乘加、乘减的应用题解题步骤。

4.4 课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乘加、乘减应用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4.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五、课后作业5.1 布置适量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乘加、乘减应用题的掌握。

5.3 作业检查:定期检查课后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考察学生对乘加、乘减应用题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6.2 评价方法:6.2.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判断其对乘加、乘减应用题的掌握程度。

6.2.2 课后作业:定期检查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6.2.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在合作解决问题时的表现。

七、教学反思7.1 反思内容:回顾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课堂管理、学生参与度等。

7.3 改进措施: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或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8.1 拓展话题:介绍乘加、乘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旅游等。

小学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案(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案(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案(5篇)第一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案小学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案详细介绍:【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页例5。

【教学目标】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用多种方法计算乘加、乘减,实现算法多样性。

4.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探究精神。

5.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节课就紧紧围绕这一理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尊重学生的自我发现和与众不同的方法,鼓励创新思维,用恰当的评价为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激趣引入,巩固旧知教师出示小熊图片并贴到黑板上,亲切地说:瞧,多可爱的第1 页小熊啊,今天就和小熊一起走进数学乐园吧!来,先和小熊做个对口令的游戏。

1.对口令:2、3、4、5的乘法口诀。

(有节奏地进行对口令:师生对、生生对)小熊还想用几道题来了解一下咱们班谁是聪明孩子呢。

2.口算:33=42=(计算前两题时,要说说用的是哪句口诀。

)23=54=14=34=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我们和小熊到它的农庄科技园去参观。

1.图1(在板书上画简笔画):(4棵玉米,每棵结3个)请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列式:34=43=3333=2.图2:小熊掰走了一个。

请学生结合图意提出问题:还剩几个玉米?怎样解决?小组商量讨论。

可以借助学具。

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聆听学生的不同想法。

列式:12-1=3332=332=43-1=233= 如果学生列出最后一个算式,告诉学生要先算乘法。

二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乘加乘减》

二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乘加乘减》

二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乘加乘减》1、二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乘加乘减》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教案《乘加乘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材分析:乘加、乘减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中的一个内容,它编排在乘法的初步认识中5、2、3、4的乘法口诀之后,让学生通过乘加乘减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口诀的意义、学会口诀记忆的方法。

5、2、3、4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都相对比较简单,后面6、7、8、9的乘法口诀理解、记忆的难度则大大增加,所以教材在此安排了乘加乘减的教学,目的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抽象、概括、总结出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学习6、7、8、9的乘法口决和理解记、忆口诀打下基础。

所以,本节课的成败会影响到学生表内乘法的学习及今后的数学学习生活。

教材通过小熊掰玉米这一主题情境图,将计算教学、解决问题和口诀记忆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从中理解并掌握相邻两句口诀的记忆方法。

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深挖教材,突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思路。

运用数形思想、假设思想和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寻找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学习6、7、8、9的乘法口诀和理解记忆口诀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主题情境,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2、运用乘法的.意义,探究出记忆相邻两句口诀的方法,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3、初步归纳总结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运用乘法的意义,探究出记忆相邻两句口诀的方法。

教学难点: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质疑,直观理解。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从形到数的抽象过程,体现算法多样化。

分两个环节进行。

小学数学二年级《乘加、乘减》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乘加、乘减》优秀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会运用乘加、乘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观察、分析、交流、归纳等活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口头表达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计算乘加、乘减,正确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运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计算3个旋转木马人数(出示3个旋转木马)师:二(2)班的小朋友去游乐园玩,瞧,你们看到了什么?师:根据这些信息,你们想提什么数学问题?出示问题:一共坐多少人?师:怎样列示?生1: 3+3+3=9(人)生2: 3×3=9(人)学生交流想法。

(2)计算4个旋转木马的人数(出示4个旋转木马)师:现在有个旋转木马?你能算出一共坐几个人吗?生1:3+3+3+3=12(人)生2:4×3=12(人)学生交流想法。

二.探究新知,建立模型(1)教学例5师:我们班的游戏时间到了,你们也想玩旋转木马吗?那我们一起去玩吧。

(出示例5情境图)仔细观察,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我们一起把信息完整地说一遍。

①建立乘加算式模型师:刚才每个旋转木马人数都是3人,现在有一个旋转木马人数不一样,你还会计算吗?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指名回答,交流想法。

生1:3+3+3+2=11(人)生2:3×3+2=11(人)学生结合图说出算式的意义,并交流想法。

像这样的算式叫做乘加。

根据算式的意义,你知道乘加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师: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②建立乘减算式模型师: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生:4×3-1=11(人)学生交流想法。

这样的算式叫做乘减。

乘减应该怎样计算?③比较乘加、乘减,理清算理提问:为什么有时候是加2,有时候又是减1呢?引导学生根据图理解。

小结:解决问题要根据题目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三.应用新知1.看图填写合适的数和运算符号。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乘加 乘减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乘加 乘减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乘加乘减9篇乘加乘减 1教学目标:1、使学生们学会乘加、乘减的简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学生灵活思维的能力。

3、渗透“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要从多种角度去考虑”的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1)2+2+2+2+3=(2)2×4+3=3+3+3+1= 3×3+1=2、问:这两组口算题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二、新授1、引入新知出示实物:教师依次摆出下面物体(也可以用磁贴代替)摆一个盘子,然后在这个盘子里摆上4个桃子。

如此重复3次.再摆一个盘子,在这个盘子里摆上2个桃子。

问:谁来说说,老师都摆了些什么,是怎么摆的?问:谁能根据老师摆的这些物体,提出一个问题?(可以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桃子?)问:这个问题可以怎么解答?(讨论)(4+4+4+2= 4×3+2=)分别说说这两个算式的意思,请你与周围的同学一起评价一下,这两个算式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4×3+2=这个算式里,先算的4×3表示什么意思?(生:先算的4×3表示前三个盘子里共有多少个桃子。

)2、发展提高(1)出示例6 4×3-2=(2)提问:这个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这个算式应该先算4乘3这一步。

)这个算式该怎么读?(这个算式读作:4乘3的积,再减去2,差是多少?)(3)讨论:这个算式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答?(方法一:先算4乘3得12,再用12减去2得10。

方法二:还可以先算4乘4得16,再用16减去2,再减去4 ,也就是用16减去6得10。

方法三:还可以先算4乘2得8,再加4减2,也就是用8加2得10。

)3、初步归纳问:我们刚才所学习的这两个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相同点:每一道题都有两步;每一道题都是先做乘法。

不同点:例5是乘加的两步题,例6是乘减的两步题.三、巩固练习1、3×2+3= 4×3+4=3×2-3= 4×4-9=2、(1)3和2相乘是,再加17得.(2)4个3想8加是,再减5得.(3)一个因数是4,一个因数是2,积是,再加25得.3、算一算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4、看图列式完成“想想做做”第1、3、4题先让学生独立读图填空,再交流。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加、乘减应用题练习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加、乘减应用题练习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加、乘减应用题练习课》教课设计第教课内容:稳固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

教科书第2~4 题。

教课目的:10 页练习二的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的构造,学会列式解答乘加、乘减应用题。

教课过程设计:一、 1.依据问题选择算式并连线。

妈妈买了29 个果冻,第一天吃了7 个,次日吃了15 个。

两天吃了多少个果冻?29—7—15还剩多少个果冻?15—7第一天比次日少吃多少个?7+152.依据算式补问题。

学校买来 38 个排球,分给二年级 5 个班,每班分 7 个。

7X5= 3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8-35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练习.教科书第10 页的第 2 题。

想想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要求还剩多少个萝卜,我们一定知道什么条件?那我们第一步先求什么?接着再求什么 ?列式: 9X5-15发问: 9X5 表示什么 ?再减 15 又表示什么 ?2.教科书第1l 页的第 3 题。

分四人一小组进行议论,而后由小组长报告本小组议论的结果。

[ 主要的重点:爸爸和妈妈是成人要买成人票,每张8 元,共花8X2= 16,小明是少儿,每张票 5 元,这样三人去动物园要花16+5= 21。

21 元大于 20 元,因此用20 元买票不够。

]3.教科书第11 页的第 4 题。

教师:球队的得分分主场分和客场分两种。

此题可让学生疏小组合作议论,而后再报告议论结果。

中国队的主场得分是卡塔尔队主场得分的 4 倍,卡塔尔主场得分是 3 分,因此中国队主场得分是3X4= 12。

中国队的客场得分是7 分。

中国队的总分是19 分。

阿联酋队的主场得分是 3 分,客场得分是8 分。

阿联酋队的总分是11 分。

乌兹别克斯坦队的主场得分是阿联酋队主场得分的 3 倍,阿联酋队的主场得分是 3 分,因此乌兹别克斯坦队的主场得分是3X3= 9,客场得分是 1 分。

二年级下册数学乘加、乘减教案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乘加、乘减教案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乘加: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图片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乘加的方法表示。

2. 乘减: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图片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乘减的方法表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 难点: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关系。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数量关系。

2. 准备算式卡片,用于学生练习计算。

3. 准备游戏道具,用于课堂游戏环节。

教案剩余部分(六~十)待您提供具体要求后,我将为您编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图片中的数量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乘加、乘减的概念,并通过例题讲解其计算方法。

3.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算式卡片,检测学生对乘加、乘减的掌握情况。

4. 游戏环节:组织学生进行乘加、乘减的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乘加、乘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写在作业本上。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沟通。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乘加、乘减的掌握程度。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九、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十、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乘加、乘减的比赛,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

2. 让学生尝试用乘加、乘减的方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在设计教案时,需要关注教学目标的具体性和可衡量性。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乘加、乘减的问题-青岛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乘加、乘减的问题-青岛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乘加、乘减的问题-青岛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二年级下册的数学课,教材为青岛版。

本节课主要涉及乘加、乘减的问题。

在进入本节内容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乘法和加减法的知识。

因此,在教学时,需要以此为基础,顺利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2.能够利用已知条件解决乘加、乘减的问题;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能够灵活运用已知条件解决问答题;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运用乘法和加减法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让学生复习加减法和乘法的知识,然后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有两个袋子,每个袋子里装有3个苹果,你一共可以得到多少苹果?2. 引入教师通过提议问题,引入乘加、乘减的概念。

比如:有两个箱子,每个箱子里都有3个苹果,现在箱子里的苹果要分别放到两个抽屉里,每个抽屉最多可以放3个,问题是一共能放多少个苹果?3. 讲解当学生自己思考并求出答案后,教师对本节课的重要概念——乘加、乘减进行解释。

然后结合教材的内容,讲解了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以及应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的思路。

4. 练习在讲解之后,学生需要跟着教师一起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分为两部分,第一种题目是简单的数学计算,包含乘加、乘减,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二部分是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需要学生基于所学乘加、乘减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5. 小结通过练习,学生对乘加、乘减更加熟悉了。

在小结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疑问逐一解答,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板书设计序号内容1乘加、乘减2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3运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六、教学反思本课内容灵活且实用,同时鼓励学生去思考自己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在后续的教学中,也可以提出一些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练习中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到生活中,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乘加、乘减的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乘加、乘减的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情境:教师通过展示购买物品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加减法运算,自然过渡到乘加、乘减问题。
2.提出问题:教师提出一个简单的乘加、乘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回答:学生尝试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为讲授新知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二)问题导向
1.教师引导: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理解乘加、乘减问题的本质。
2.学生提问: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问题串: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乘加、乘减问题的解题方法。
问题导向使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乘加、乘减问题的本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2.讨论过程: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共同探索解题方法,讨论乘加、乘减问题的解决策略。
3.小组汇报: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分享解题方法,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乘加、乘减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总结: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总结乘加、乘减问题的解题方法和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乘加、乘减的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二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但在面对乘加、乘减问题时,很多学生往往会感到困惑。针对这一情况,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解题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以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为依据,主要包括乘加、乘减问题的定义、解题步骤和实际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索乘加、乘减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下:乘加、乘减应用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乘加、乘减应用题。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8页例3的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商店里有4盒乒乓球,每盒6个,一共有多少个?
2.商店里有20个红皮球和17个花皮球。

卖出35个皮球,还剩下多少个?
(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新授课
1.教学例3。

(1)出示:教科书第8页例3的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再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

学生自由编题后,教师出示:跷跷板乐园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上有4人在玩,还有7人在旁边看。

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
(2)全班读题后提问:
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能不能一步就算出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不能)
那我们要求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应该知道什么条件?(有多少人在玩?旁边有多少人?)
大家想一想我们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
根据题目的哪些条件可以求出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人在玩)
怎样列式? [4X3=12(人)]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因为它是求3个4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有12人在玩跷跷板,那第二步该算什么?(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12+7=19(人)]
谁会用一个算式表示?[4X3+7=19]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思。

应用题解答完要记住写答案。

列式:4X3=12(人)或4X3+7
12+7=19(人)=12+7
=19(人)
答: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19人。

(3)小结:这一道应用题时用乘法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再用加法求出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

我们在解答应用题时一定要认真读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关系,然后再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

最后列式计算写答案。

2.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9页的做一做。

[此题呈现的是一个开放性的画面。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予以解答。

]
让学生自己观察画面,口头编题。

如:(1)树上有10只小鸟,飞走了4只,又飞来3只小鸟,现在树上有多少只小鸟?
列式:10-4+3 或:10-(4-3)
(2)花丛中有一些小蜜蜂,有两个花丛的蜜蜂是4只,还有一个花丛的蜜蜂是3只。

花丛中一共有多少小蜜蜂?
列式:4X2+3
(可让学生自己编题,然后请同学解答,让学生体验当老师的感觉。

教师在评讲时要肯定同学们的积极性。

)(学生列完算式一定要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0页练习二的第1题。

(1)看图口头编题:爸爸,妈妈和大熊都掰了9个玉米,小熊掰了6个玉米,小熊一家一共掰了多少个玉米?
(2)分析题目,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3)想一想,第一步要先求什么?第二步要再求什么?
(4)列式计算:9X3=27(个) 27+6=33(个)
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列好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2.学校教学楼有四层,每层有6间教室。

后来又盖了8问,现在一共有多少间?
3.刘老师有5盒乒乓球,每盒装6个,同学们借走了17个,还剩多少个?
4.文具店原有钢笔40支,又新进6盒钢笔,每盒8支,现在文具店有多少支钢笔?
5.同学们做了5盒大红花,每盒装9朵,送三好学生32朵,还剩下多少朵?
6.育红小学有4个班参加乒乓球赛,每班选8名选手和一名候补队员。

问一共选了多少名选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