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京教版八上12.3《用科学计算器开方》word教案

合集下载

北京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3 用科学计算器开方(教学设计)-八年级数学上册

北京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3 用科学计算器开方(教学设计)-八年级数学上册

11.3 用科学计算器开方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2)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 2、能力目标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 三、教学难点探求规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一、复习回顾:求下列各式的值:(1)144; (2)0.81-;(3)121196±; (4)364; (5)3125-; (6)32764-. 复习平方根,立平方根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进行开平方和开立方的运算.环节二:展示计算器,提出课题:利用科学计算器怎样进行开方运算.说明利用计算器进行开平方、开立方的运算方法. 2.例用科学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1)538.24;(2)23.7(结果精确到0.0001);(3)30.02-(结果精确到0.0001).3.利用科学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结果保留4位小数)(1)800;(2)3225;(3)0.58;(4)30.432-. 4.你能利用计算器比较33和2的大小吗? 5.(1)任意找一个你认为很大的正数,利用计算器对它进行开平方运算,对所得的结果再进行开平方运算……随着开方次数的增加,你发现了什么?(2)改用另一个小于1的正数试一试,看看是否仍有类似的规律.6.借助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你能发现什么规律?2243+,224433+,22444333+,利用你发现的规律试写出2244443333+的结果.器及使用方法.利用科学计算器进行开方计算.利用科学计算器进行规律探究活动.算器及使用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使学生能正确使用科学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能利用科学计算器进行规律的探究活动.归纳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呢? 1、学会用计算器进行开方;2、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规律的探索;3、知道数学中有许多有趣的计算.课堂练习:1、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精确到0.01): (1)3.62;(2)78-;(3)30.81-;(4)3327.8;(5)512-.2、利用计算器,比较813与512-的大小.3、按要求填空: (1)填表:(2)根据你发现规律填空: 已知:7.2 2.638=,则720=___,0.00072=_______;已知:0.00380.06164=,61.64x =,则x =______.完成练习.。

《第二章5用计算器开方》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北师大版12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5用计算器开方》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北师大版12八年级上册

《用计算器开方》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的目标为使学生熟练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基本技能,并能运用该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技能。

二、作业内容1. 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和开方功能。

学生需熟悉计算器上开方运算的按键,并能够正确输入数字和执行开方运算。

2. 掌握开方运算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学生需理解开方运算的原理,包括正数、负数、零的平方根等基本概念,并能够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开方运算。

3. 完成一定数量的开方运算练习题。

练习题包括但不限于正数、负数、小数等不同类型的数据,旨在巩固学生对开方运算的理解和操作技能。

4. 结合实际生活问题,运用开方运算解决问题。

例如,计算某个正方形的边长,或者计算某个建筑物的面积等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作业要求1. 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需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操作。

2. 学生在进行开方运算时,应保证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同时注意操作的规范性。

3. 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他人答案或使用其他不正当手段。

4. 学生在完成作业后,需认真检查答案,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1. 学生对开方运算原理的理解程度;2. 学生操作计算器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3.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和态度;4. 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反馈:1. 对学生正确的地方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2. 对学生出错的地方进行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并加以改正;3. 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对下一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学习到的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用计算器开方优秀教案

用计算器开方优秀教案
1.开方运算要用到键和键。
2.对于开平方运算,按键顺序为:
3.对于开立方运算,按键顺序为:
4.用计算器计算:
(1) (2) (3) (4) (5)
目的:明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按键顺序,并进行实际操作。
说明:学生在阅读了各自的计算器使用说明书后,在计算器上尝试操作,再在小组中交流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便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方法。
2.改用另一个小于1的正数试一试,看看是否仍有类似规律。
学生操作后,在小组内讨论形成结果,再进行全班交流。
3.任意找Leabharlann 个非零数,利用计算器对它不断进行开立方运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操作后,在小组内讨论形成结果,再进行全班交流。
目的:熟悉使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技能,并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教学难点】
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提出问题:你能计算 吗?
进而明晰:对于小数、分数或一些较大的整数的开方运算,我们可以用计算器来计算。
二、第二环节:学习使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内容: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计算器使用说明书,找到关于开方运算的说明,并按说明书上的范例操作,然后与组内成员进行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五、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你能叙述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吗?
目的:回顾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步骤。
【作业布置】
1.随堂练习。
2.习题4.7。
用计算器开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京改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案:11.3用科学计算器开方

京改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案:11.3用科学计算器开方
学 科
数学
班级
任课教师
课 题
11.3用科学计算器开方
课型
新授
日期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熟悉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
2、会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
3、能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实数运算。
学习重点
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能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实数运算
学习难点
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能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实数运算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探索新知:
1、先自学课两页,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把书上46页的练习完成,并互相检查。
练习:
1、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自学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1) (2) (3)
(4) (保留3个有效数字)
(5) (保留3个有效数字)
(6) (结果精确到0.01)
(7) (8)
2、求下列各式中的x
(1)x²-8.7=0(结果精确到0.1)
(2)5x³-4=0(保留3个有效数字)
(3)已知正方体体积为9立方厘米,试求它的棱长。
3、利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
; ; ; ;
(根据计算结果,被开方数的小数点的位置变化与相应的算术平方根的小数点的位置变化有何关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回答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4、利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
; ; ;

北京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用科学计算器开方》教案

北京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用科学计算器开方》教案

《用科学计算器开方》教案
教学目标
1、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
难点:探求规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投影:科学计算器教学模板.提出课题:利用科学计算器怎样进行开方运算?
2、说明开平方、开立方运算的方法.
(1)开方运算要用到乘方运算键2x 第二功能“”和∧的第二功能“x ”. 对于开平方运算,按键顺序为:nd 2,2x ,被开方数,=.
对于开平方运算,按键顺序为:3,nd 2,∧,被开方数,=.
二、师生共同参与活动
1、让学生跟随教师按步骤利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数,各题的按键顺序同课本P42的“按键顺序”.
2、做一做
例:利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
(1(20.0001);(30.0001). 让学生交流完成上述各题,教师可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并指出正确的结果:
(1)28.28 (2)1.639 (3)0.7616 (4)-0.7560
3、利用计算器比较33和2的大小.
(1)让学生讨论出如何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
(2)让一个学生把计算33和2的过程在教学模板上演示.
教师归纳:我们可以利用计算器计算比较两个无理数的大小.
三、随堂练习
利用计算器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311,5;
2、
85,2
15- 课程小结
1、如何利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举出具体例子并口述过程.
2、如何比较两个无理数的大小?
3、今天探索了什么规律?。

八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开方》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开方》教案、教学设计
(5)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4.教学资源:
(1)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开方运算的动态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开方概念。
(2)计算器:让学生动手操作,熟练掌握计算器开方运算的方法。
(3)练习题: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2.计算器操作技能:学生在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时,可能存在操作不熟练、按键错误等问题。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器操作技能,提高计算准确率。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决涉及开方运算的实际问题时,可能不知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开方运算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情感态度: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可能存在恐惧心理,认为开方运算难度较大。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答疑解难: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及时解答,帮助学生掌握开方运算。
4.评价与反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及时的反馈,鼓励学生进步。
(五)总结归纳
1.学生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2.教师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强调开方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应用提高题:根据课堂所学,解决以下实际问题:
(1)计算一块长为6米,宽为4米的矩形地面的面积,并求出其边长的平方根。
(2)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米和4米,求斜边的长度。
3.思考题: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为什么负数没有平方根?
(2)在计算器上,如何判断一个数的平方根是整数还是小数?
(三)学生小组讨论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开方》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开方》精品教案

《用计算器开方》精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并能比较两个数的大小.2.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过程与方法目标:1.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计算器的用法,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情推理的能力.2.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方法,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用学到的计算器去顺利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难题2.在用计算器探索有关规律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规律性,体验数学活动的创造性和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1.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难点: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通过估算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教学过程:练一练1、利用平方与开平方、立方与开立方互为逆运算,通过观察或估算可以求出一些比较简单的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举例 4情境导入小明做了一个体积为632cm3的正方体模型,你能求出这个模型的表面积吗?(精确到1cm)(1)要求正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正方体的棱长(2) 正方体的棱长怎么求?a3=632(3) 如何求a的近似值?利用计算器求探究新知1开平方键开立方键 2被开方数 =3 x 3被开方数=计算器不同,按键顺序和操作方法也可能不一样举例:按键顺序 显示结果3 2 ab/c 7 = 0.658633756 3 (﹣) 1 2 8 5 = ﹣10.87178969-π( 6 × 7 ) ﹣SHIFT EXP = 3.339148045 a 632cm33x做一做利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结果保留0.00001):(1(2 (3(4解: 按键顺序 显示结果≈28.28426SHIFT x 3 22 ab/c 5 = ≈1.63864、 5 8 = ≈0.761583 ﹣ 0 、4 3 2 = ≈﹣0.75595例题解析例1 的大小解:按键SHIFT x 33 =,显示1.44224957.,显示1.414213562 例2 利用计算器,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2)813与12解:(1≈4.24 3.27,∵4.24>3.27 ∴(2) 813≈0.615 , ≈0.7245,∵ 0.615 < 0.7245 ∴813<12议一议任意找一个你认为很大的正数,利用计算器对它进行开平方运算,对所得结果再进行开平方运算……,随着开方次数的增加,你发现了什么?计算的结果越来越接近1任意一个正数,利用计算器对它不断进行开平方运算,其计算的结果越来越接近1 改用另一个小于1的正数试一试,看看是否仍有类似规律。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用计算器开方》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用计算器开方》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用计算器开方》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用计算器开方》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对开方运算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计算器的开方功能不太熟悉,需要通过练习来提高熟练度。

此外,学生可能对计算器的一些高级功能不太了解,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和演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开方功能,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快地准确地进行数学计算。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开方功能,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2.难点:如何让学生熟练地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教师对计算器的开方功能进行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2.练习法: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的内容,提高计算器的使用熟练度。

3.问题解决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它们能够正常使用。

2.准备练习题,包括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准备教学课件,以便进行讲解和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例子引入开方运算的概念,例如计算一个正方形的边长。

然后提问:“我们如何快速准确地计算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呢?”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和演示计算器的开方功能,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解释一些重要的概念和步骤,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用计算器开方》示范课教学设计【数学八年级上册北师大】

《用计算器开方》示范课教学设计【数学八年级上册北师大】

《用计算器开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2.会用计算器比较数的大小.3.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4.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并用计算器比较数的大小.难点: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三、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课件、计算器四、教学过程设计一位,再四舍五入得出结果.估算89.5(精确到0.01)∵2.42=5.76,2.52=6.25∴2.4<89.5<2.5又∵2.412=5.8081,2.422=5.8564,2.432=5.9049>5.89而 2.4242=5.875776,2.4262=5.885476,∴89.5≈2.43(精确到0.01)追问:如何得到更加精确的结果?引出本课主题:可以使用计算器计算!环节二探究新知【合作探究】教师活动: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计算器使用说明书,找到关于开方运算的说明,并按说明书上的范例操作,然后与组内成员进行讨论,回答问题,再给学生提供实例,让学生动手使用计算器开方,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使用计算器开方的方法.问题:请仔细阅读计算器使用说明书,找到关于开方运算的说明,并按说明书上的范例操作,然后与小组内成员进行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开方运算要用到键______ 和_______.2.对于开平方运算,按键顺序是什么?3.对于开立方运算,按键顺序是什么?预设答案:1.开方运算要用到键和.2.对于开平方运算,按键顺序为:分组操作,并探索用计算器开方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鼓■3■■3.对于开立方运算,按键顺序为:强调:用不同型号的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按键顺序可能所不同,可以参看说明书.试一试使用计算器算一算下列各式的值,并写出按键顺序.预设答案:【归纳】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时,按照算式的书写顺序从左至右按键输入算式,计算器将按照运算法则的优先顺序自动进行运算.【做一做】利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精确到0.00001).使用计算器计算并写出按键顺序 记笔记独立思考完成计算并得出结果励学生自己探索计算器的用法,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使用计算器开方的方法.80032250.5830.432- (1) (2) (3) (4) ; ; ;预设答案:分析:使用计算器按算式顺序输入.解:(1)(2) (3) (4) 强调:明确所使用计算器的设置,正确把握按键顺序.【归纳】1.开方运算要用到键 和 .2.对于开平方运算,按键顺序为:3.对于开立方运算,按键顺序为:【议一议】(1)任意找一个你认为很大的正数,利用计算器对它进行开平方运算,对所得结果再进行开平方运算……随着开方次数的增加,你发现了什么?分析:以999为例,999≈31.61 ,31.61≈5.62, 5.62≈2.372.37≈1.54, 1.54≈1.24,运用计算器对一个正数进行多次开方,通过得出的结果总结规律.进一步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器开方的方法.■800≈28. 284 27≈ 1.638 64 ≈ -0.755 95 32250.5830.432- ≈ -0.755 95【典型例题】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再小组交流探讨,如遇到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点拨,最终教师展示答题过程.例 利用计算器比较和的大小.分析:先利用计算器计算出和的值,通过比较结果即可得出相应结论.预设答案:解:按键:332332显示1.442 249 57. 按键:显示1.414 213 562. 所以>.【随堂练习】教师活动:教师给出练习,随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相应指导,最后给出答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分析讲解.1.利用计算器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 ,; (2) ,.2.利用计算器求8+36的值,其按键顺序正确的是( )3.利用计算器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π-3.14,38.99-; (2)372,56.答案:1.分析:在计算器上按照算式的书写顺序从左至右按键输入算式得出计算结果,通过比较结332311558512果即可得出相应结论. (1)按键:,显示2.224; 按键:,显示2.236. 所以. (2)按键:,显示0.625; 按键:,显示0.618. 所以.2.答案:A.分析:使用计算器按照算式的书写顺序从左至右按键输入算式即可得出正确结果. 3.解:(1)按键:,显示:0.00159; 按键:,显示:0.00167;所以 π-3.14<38.99-. (2)按键:,显示:4.16017; 按键:, 显示:7.48331, 所以372<56.3115<55182> 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北京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用科学计算器开方》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京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用科学计算器开方》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京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用科学计算器开方》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用科学计算器开方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计算器的常用键和使用方法;2.了解和学习科学计算器如何计算开方;3.练习通过科学计算器计算若干个正数的平方根;4.练习通过科学计算器计算若干个正数的立方根。

2. 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科学计算器的常用键和使用方法;2.能够通过科学计算器计算平方根和立方根;3.训练学生使用科学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探究和发现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科学计算器的常用键和使用方法;2.如何通过科学计算器计算平方根和立方根;3.如何灵活运用科学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如何使用科学计算器进行开方计算;2.如何正确地分辨和使用科学计算器上的各种键。

三、教学过程设计1.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激发兴趣(6分钟)通过举例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科学计算器的作用,并激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

第二步:分组探究(10分钟)按照平时成绩并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问题,利用科学计算器进行分析和解决。

同时,老师可以在各组之间进行巡视和指导。

第三步:竞赛答题(15分钟)对照已经解决的问题,设计一些有关本节课内容的竞赛题目。

按照分组的方式,让各组代表进行比拼解答题目。

在答题之后,老师可以针对正确率低的题目进行总结和讲解。

第四步:梳理归纳(5分钟)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同时,可以进行一些知识点巩固和答疑。

2.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分组探究和竞赛答题的形式,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比猜竞赛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消化。

同时,老师可以在分组探究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和点拨,让学生能够在互相帮助和合作的氛围下学习和思考。

3. 教学工具1.北京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材;2.科学计算器。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组探究和竞赛答题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动手实践和运用科学计算器对各种数学问题进行解决,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八年级数学上册《用科学计算器开方》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上册《用科学计算器开方》教案、教学设计
(2)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开方运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和课外拓展活动,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如“一块正方形的地板,边长为2米,如果要将这块地板切割成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小块,我们可以得到多少块?”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3.开方运算:讲解如何使用科学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并强调操作注意事项。
4.实例演示:通过具体例题,演示开方运算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如何使用科学计算器进行开方。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开方的定义和性质有哪些?
(2)如何使用科学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3)开方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1)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分层教学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3)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通过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教学评价:
(五)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开方的定义、性质,以及使用科学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方法。
2.归纳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强调易错点和注意事项。
3.情感升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4.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提高挑战题:完成以下两个拓展题目,要求学生在理解开方运算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1)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64立方厘米,求它的边长。

用计算器开方教案

用计算器开方教案

2.5 用计算器开方学情分析认知基础:学生在七年级已掌握了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运算的方法,积累了一定的计算器使用经验.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开平方、开立方的基本知识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体会到开平方、开立方运算与前面的运算相比比较繁杂,尤其是无理数的出现增加了计算的难度,当我们在实际问题中遇到结果是无理数又想明确结果的大小时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也说明了引入计算器的必要性.活动经验基础:对于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学生有深厚的兴趣与积极的热情,学生在七年级已经积累了利用计算器的一些经验,为本节课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用计算器开方运算的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学目标1.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3.能用计算器探索有关规律的问题,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2)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教学难点:探求规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首先通过比较正方体与正方形边长的大小,使学生体会引入计算器的必要性,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在探究计算器使用方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并引导学生总结步骤,交流易错点.从不同侧面设计问题巩固新知、提高计算能力.整节课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注重以问题引导、启发学生,使学生经历观察、归纳、尝试、探究、总结的学习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会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设计说明:利用计算器求平方根与立方根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所以首先设计问题1进一步使学生回顾、明确定义;估算是上节课刚学习的内容,设计问题2既是复习上节所学的知识,也是为问题3作铺垫;在问题3一问题用上节所学的估算方法解决起来有难度,用以说明引入计算器计算的必要性,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1:请说出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问题2与2.7的大小关系.问题3: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3,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2,•你能比较正方体的边长和正方形的边长的大小吗?(教学说明:问题1、2的解决中应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问题3•的解决过程中首先不用计算器让学生充分讨论尝试,使学生体验到比较麻烦,从而引入新课用计算器开方.)二、讲授新课1.探究计算器开方的方法(设计说明: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开方运算的方法.这样既可以解决因为计算器型号的不同带来的不方便,也可以提高课堂效率.)问题1;问题2π,然后和书中的数据相对照,•检查自己做的是否正确.问题3的大小.(教学说明:问题1、2使学生在具体问题的引导下自主探究用计算器开方的方法,避免盲目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目标明确.学生自主探究完后可组织学生交流班级中不同型号计算器的用法,使学生积累一定的应用经验;对容易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强调,等根号下含有运算的式子时,被开方数是一个整体应用括号括起来,这是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问题3解决引入中提出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用计算器的优越性.)2.巩固训练(设计说明:利用计算器开方运算的结果一般都取近似值,通过两组不同类型的题目帮助学生巩固用计算器开方的用法,并积累一定的经验.)练习1:利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1.答案:(1)28.28 (2)1.637 (3)0.761 6 (4)0.756 0练习2:判断题:看看题中已经求出的立方根与平方根是否正确?≈≈=≈231.(135.1答案:(1)正确.因为题目没有要求结果保留几个有效数字,所以正确.≈≈23.1.(2)正确.和上面的原因相同.(394.6;(4)(教学说明:本环节可以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熟练程度.对有效数字的取法部分学生可能有些生疏,应帮助学生复习明确.)三、巩固应用(设计说明:利用计算器经历探究数学规律的活动,积累一定的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问题1:任意找一个你认为很大的正数,利用计算器对它进行开平方运算,•对所得结果再进行开平方运算……随开方次数的增加,你发现了什么?问题2:改用另一个小于1的正数试一试,看看是否仍有规律.(教学说明:问题1的解决中引导学生每人找一个很大的正数,不同的人的数字尽量不要相同,按要求去做然后总结,可以得出:任何一个大小1的正数,•不管它有多大,一直进行开平方运算,结果越来越近1;问题2按相同的方法进行,可以得出:•任何一个正数,不管它是大于1的数,还是小于1的数,一直进行开平方运算,运算的结果越来越接近1.进一步引导学生把问题1、2中的开平方运算改成开立方运算进行探索.)四、积累总结(设计说明:师生以谈话交流的形式,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1.探索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步骤,并能熟练地进行操作.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五、布置作业(设计说明:使学生进一步熟练用计算器开放的熟练程度.)课本P53随堂练习、知识技能中的第1、2题.(教学说明:本节课主要是掌握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让学生进一步积累、总结用计算器开方的经验)评价与反思1.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在利用计算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使学生经历了类比、猜想、验证、归纳、总结以及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过程,体会到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2.在利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觉得比较简单,产生浮躁心理,•而计算器的应用过程中往往要求要细心,防止出现按键错误,所以教学中应不断提醒学生,通过小组竞赛等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学习了计算器的用法后部分学生容易对计算器产生依赖心理,教师在教学中也应注意加以引导.背景材料捉弄人的计算器数学老师给小明布置了一个额外的任务,设x,y,z•是三个连续整数的平方(x<y<z),已知x=31 329,z=32 041,求y.并要求小明使用老师准备的计算器作答,小明说:“老师也太小看我了,这么简单的问题让我做?”“那就请你在10分钟内把答案交给我.”老师笑着说.“不用10分钟,1分钟就够了.”小明边说边按计算器……“老师,你的计算器坏了,根号键不能用.”小明这才发现老师给他的是一个捉弄人的计算器.“是吗?其他健能用吗?”“其他键都好好的.”小明试了试其他各键说.“现在你还能在10分钟之内给我答案吗?”请你帮小明想想办法.(答:因为根号键不能用,所以不能用开平方的方法来求,但是我们知道,平方和开平方是互为逆计算,可以用平方的方法来求,因为1002=10 000,所以可以确定y是一个三位数,因为2002=40 000,所以y是介于100到200之间,又1702=28 •900,1802=32 400,所以y应是大于170而小于180•的三位数.•下面就可以用探索的方法从171开始去试,只到找到为止,y为178.)。

八年级上册数学 用计算器开方教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 用计算器开方教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吧斗 Assistant teacher 为 梦 想 奋2.5 用计算器开方1.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重点)2.运用计算器探究数字规律,提高推理能力.一、情境导入前面我们通过平方和立方运算求出一些特殊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如4的平方根是±2,116的平方根是±14,0.064的立方根是0.4,-8的立方根是-2等.那么如何求3,189,-39,311的值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利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用计算器求6+7的值. 解:按键顺序为■6+7=SD ,显示结果为:9.449489743.错误!键.解本题时常出现的错误是:■6+7=SD ,错的原因是被开方数是6,而不是6与7的和,这样在输入时,对“6+7”进行开方,使得计算的是6+7而不是6+7,从而导致错误.K 探究点二:利用科学计算器比较数的大小利用计算器,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2,35;(2)5+12,15+ 2.解:(1)按键顺序:■2=S D ,显示结果为 1.414213562.按键顺序:SHIFT ■5=,显示结果为1.709975947.所以2<35.(2)按键顺序:■5=S D ,显示结果为 2.236067977,所以5+12=1.618033989.按键顺序:■2=S D ,显示结果为1.414213562.所以15+2=1.614213562.所以5+12>15+ 2. 方法总结: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然后比较大小,注意不同型号计算器按键顺序可能有所不同.探究点三:利用科学计算器探究数的规律借助计算器计算下列各式: (1)121(1+2+1)=________; (2)12321(1+2+3+2+1)=________;(3)1234321(1+2+3+4+3+2+1)=________;(4)试猜想:错误!=________.解析:用计算器可以算出:(1)121(1+2+1)=112×22=22.(2)12321(1+2+3+2+1)=1112×32=333. (3)1234321(1+2+3+4+3+2+1)=11112×42=4444. (4)猜想:错误!=错误!=999999999.方法总结:先从特殊例子出发,再整体对比即可.三、板书设计利用计算器开方⎩⎪⎨⎪⎧开方⎩⎪⎨⎪⎧开平方开立方比较数的大小探究数的规律通过使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锻炼合情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活动的创造性和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2.5 用计算器开方第一环节 情境引入提出问题:你能计算89.5吗?进而明晰:对于小数、分数或一些较大的整数的开方运算,我们可以用计算器来计算.目的:导入新课.第二环节 学习使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内容: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计算器使用说明书,找到关于开方运算的说明,并按说明书上的范例操作,然后与组内成员进行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开方运算要用到键 和键 . 2.对于开平方运算,按键顺序为: 3.对于开立方运算,按键顺序为: 4.用计算器计算: (1)89.5 (2)372(3)31285- (4)15+ (5)π-⨯76 目的:明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按键顺序,并进行实际操作.说明:学生在阅读了各自的计算器使用说明书后,在计算器上尝试操作,再在小组中交流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便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方法.学生在小组内自我纠错,自我更正,教师需要在教室里巡视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况,提供相应的帮助.由于我校计算器是同一型号,授课时可以请学生示范开方运算的按键顺序,学生能很快掌握.第三环节 做一做内容:利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 (1)800 (2)3522(3)58.0 (4)3432.0- 此环节可以开展比一比看谁算得快的活动. 例1 利用计算器比较33和2的大小.目的:熟悉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效果:有了上个环节的铺垫,此环节操作很顺利.第四环节议一议内容:(1)任意找一个你认为很大的正数,利用计算器对它进行开平方运算,对所得结果再进行开平方运算……随着开方次数的增加,你发现了什么?(2)改用另一个小于1的正数试一试,看看是否仍有类似规律.学生操作后,在小组内讨论形成结果,再进行全班交流.(3)任意找一个非零数,利用计算器对它不断进行开立方运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操作后,在小组内讨论形成结果,再进行全班交流.目的:熟悉使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技能,并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效果:枯燥的运算,竟然蕴含这规律,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第五环节:课堂小结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你能叙述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吗?目的:回顾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步骤.效果: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巩固.第六环节:布置作业内容:习题 2.7四、教学设计反思根据新课标的评价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这一节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自己阅读计算器的使用说明书学会操作步骤,所以采用了学生自学、小组内交流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较好.附: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开方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开方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开方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计算器开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数值开方的常见操作,有一定的计算器使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计算器使用的兴趣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开方运算的原理,并能够灵活运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计算器、投影仪、电脑、PPT等。

2.教学资源:关于计算器使用方法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 (5分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导入开方运算的概念。

引导学生回顾平方根的概念,并与开方运算进行对比。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为引入计算器开方做铺垫。

Step 2:讲解计算器开方方法 (10分钟)向学生介绍计算器上的开方运算符号,并分析它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讲解过程中可以使用PPT或投影仪来展示相关的图示,以增加直观性。

Step 3:演示计算器开方操作 (15分钟)通过计算器实例,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以常见整数和小数的开方运算为例,演示计算器按钮的按压顺序和示范计算过程。

同时,强调计算器参数输入的正确性和数值范围的理解。

Step 4:练习计算器开方 (15分钟)让学生进行集体或小组的练习。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开方练习题目,并要求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解答。

在学生独立进行练习的同时,教师可以巡视课堂,观察学生的计算器使用情况,并及时纠正错误。

Step 5:巩固与拓展 (10分钟)1.带领学生总结计算器开方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进行必要的复习。

2.引导学生思考:对于无理数的开方运算,计算器又是如何进行计算的呢?请学生思考并展示自己的答案。

Step 6:归纳总结 (5分钟)对整节课进行总结,并再次强调计算器在开方运算中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利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运算,提高计算效率。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用计算器开方》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用计算器开方》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用计算器开方》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用计算器开方》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开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用计算器开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平方根的概念,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计算器的使用还不够熟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此外,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用计算器开方的方法,能熟练地使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计算器开方的方法。

2.难点:理解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能正确地使用计算器求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计算器。

2.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实际问题:某商品的体积为27立方分米,求其长、宽、高的可能值。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计算器开方。

2.呈现(10分钟)讲解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计算器开方的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求一个数的平方根只需输入该数后跟平方根符号(√),而求算术平方根还需输入根号下的符号(√)。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用计算器求解27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八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开方》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开方》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开方》教学设计第1篇:八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开方》教学设计一.学生起点分析(本课适合有条件使用计算器的学校)学生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计算器的使用》,学会了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掌握了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过了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并利用计算器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活动,积累了一些活动经验。

二.教材分析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实数》第5节,具体内容为: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以及有关混合运算。

三.目标分析(一)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过程与方法目标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计算器的用法,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情推理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目标在用计算器探索有关规律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规律*,体验数学活动的创造*和趣味*,激发学习兴趣。

(二)重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三)教学难点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本课设计了六个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学习使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第三环节:做一做;第四环节:议一议;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作业布置教学准备:每位学生一个计算器,并按计算器的类型分小组目的:便于使用相同计算器的学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用计算器计算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学提问、探索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器面板上的按健名称和功能。

2、了解计算器的形状、款式、功能不同的基础上,学会计算器的基本*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计算。

3、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用计算器开方》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用计算器开方》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用计算器开方》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用计算器开方》这一节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二次根式》的一部分。

在这一节中,学生将通过学习使用计算器开方,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

教材通过引入计算器开方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计算器在数学运算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运算效率。

同时,这一节内容也为后续学习二次方程和不等式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实数的基本概念,了解了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定义。

他们具备一定的数学运算能力,能够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值计算。

然而,他们对于二次根式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计算器开方的方法,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开方,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二次根式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计算器操作的熟练程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计算器,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二次根式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通过尝试使用计算器开方,总结开方的方法和步骤。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开方方法,互相学习和借鉴。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强调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

5.练习巩固: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拓展延伸: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探索计算器开方的更多应用。

北京课改初中数学八上《11.3用科学计算器开方》word教案

北京课改初中数学八上《11.3用科学计算器开方》word教案

12.3用科学计算器开方 教学目标 1.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2. 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

难点:探求规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1. 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1)64;(2)0.25;(3)8149;(4)11。

2. 从“11”的算术平方根不能直接获得,说明非平方数的平方根的求得需要借助——计算器。

3. 展示计算器(必要时放在投影仪上),提出课题:利用科学计算器怎样进行开方运算。

4. 说明利用计算器进行开平方、开立方的运算方法。

老师讲解使用方法时,重点教会学生如何进入开平方和开立方状态和按键顺序(由于各地使用的计算器型号不同,在此叙述价值不大)。

指导学生查阅《说明书》或带领学生按键即可。

二、 师生共同参与活动1. 学习按键:让学生跟随教师利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数,板书出要学生计算的数,借助投影仪带领学生计算。

2. 实际操作:——做一做利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结果保留4个有次数字)。

(1)800; (2)3522; (3)58.0; (4)3432.0 。

本题除按键外,可能部分学生在有效数字的问题上会出现困难,教师应注意个别辅导。

3. 例1利用计算器比较33和2的大小。

(1)让学生相互讨论,得出比较大小的方法——分别计算出它们的大小;(2)学生操作得出结论——33>2;(3)教师进行规范表述的示范。

三、 随堂练习利用计算器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311与52、85与215 四、 小结1.让学生口述利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方法——通过实例说明即可; 2. 如何利用计算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五、 作业课后习题节选。

北京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用科学计算器开方》课件2

北京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用科学计算器开方》课件2
∴ 2 =1.414213562
(2) 25
解:按键顺序为: 2 5 = 5
∴ 25 =5
(3) 3 9
解:按键顺序为:3 9 = 2.080083823
∴ 3 9 =2.080083823
利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例 (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
(1) 800 按键 8 0 0 = 28.28
(2)
(1) 800
22
(2)
3
5
(3) 0.58
(4) 3 0.432
完成课本的练习1 ,限时3分钟.
补充练习
1、利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结果保留4 个有效数字) (1) 2401
(2) 3 19.78
(3)
55
3
9
(4) 67.5
说一说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呢?
1. 学会用计算器进行开方 2. 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规律的探索 3. 知道数学中有许多有趣的计算
用科学计算器开方
开方要用到键“
” 和键 “ 3 ”
对于开平方运算,按键顺序为:“ ” 被开方数 =
对于开立方运算,按键顺序为 :“3 ”被开方数
=
注:用不同型号的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按键 顺序有可能不同,如有的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时,先按被开方数,然后按
用计算器计算
(1) 2 解:按键顺序为: 2 = 1.414213562
22
3
5按键 SHIFT 3 Nhomakorabea4 . 4 = 1.639
注意:先按SHIFT再按 3 ;将分数化为小数.
(3) 0.58 按键 0 . 5 8 = 0.7616 (4) 3 0.432
按键 SHIFT 3 - 0 . 4 3 2 = 0.7560

《用计算器求平方根与立方根》word优质课获奖教案 (市优)

   《用计算器求平方根与立方根》word优质课获奖教案 (市优)

本课的设计初衷,是为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

作为教师要充分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只有孩子们有了自信,才有可能持续保持对某些事物的兴趣和热情。

“失败是成功之母”应该改为“成功是成功之母”,特别是在孩子刚开始对某些事物倾注热情和精力的时候,对他们自信心的保护至关重要。

所以强烈建议平时的测验应在学目标范围内尽可能的简单,最大限度的保持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正所谓“大道至简”,在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下,教师的课堂要设计的简便扼要,要把较难的、复杂的问题、深刻的问题讲的轻松自然,诙谐幽默,像涓涓细流,于无声中浸润学生的思维。

本课在单元中,属于承上而启下的教学内容。

17.4 用计算器开平(立)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2.体会和感受到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优越性和使用计算器的程序化思想.3. 能用估算检验计算器求平(立)方根的正确性,并能用计算器探究一些开方运算的规律. (二)能力目标1.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三)情感目标计算器的使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1.探求规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自学:阅读课本P111~P112,试着做一做本节练习,提出在自学中发现的问题(鼓励提问).二、师生互动(一)在自学的基础上,由学生讲解计算器功能键的使用即说明开平方、开立方运算的方法:(1)开方运算要用到乘方运算键2x第二功能“”和∧的第二功能“x”。

对于开平方运算,按键顺序为:nd22x被开方数 =2∧被开方数 =对于开平方运算,按键顺序为:3 nd[师生共析]1.计算器不仅可以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还可以进行开平方运算,用它进行开平方运算时,程序较长,特别是在输入被开方数与根指数之间依次按第二功能键、方根运算键.其间的顺序容易弄混,运用时要特别注意.(1)求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可直接用键,也可以用键.求a(a≥0)的按键顺序:a → 2F →x y→ 2 → = .(2)用计算器求数的立方根3a(a≥0)的步骤是:(1)输入被开方数a;(2)按第二功能键;(3)再按方根运算键;(4)输入根指数;(5)按等于号键.(3)每一次运算前,要按一下清零键,在输入资料时,中途有按错键的可按键,来清除输入的资料.(4)用计算器只能求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如求平方根,还要在求出的算术平方根前加上“±”号.2.在遇到开方开不尽的情况下,如无特别说明,计算结果一律保留四个有效数字.(二)鼓励学生讲解教师提供的例题.例1求下式中的x4x2=491(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分析:本例应先由计算器求出x2的值,再对其开平方取值. 科学计算器的用法不尽相同,应用时应参考其使用说明. 用计算器求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关键在掌握正确的方法与步骤,如果求平方根时,则注意在写结论时,应添上“+”“-”号.解:按键显示 4 122.75 122.75 2 11.0792599 11.08 ∴x≈±11.08.例2. 用计算器计算:3334173-⨯. 分析:求一个负数的立方根,可以先求它的相反数的立方根,然后在所得的结果后面加上负号.解:方法如下: 按键显示334334 1719.647058 36.5490196 6.54901966.54901963 1.87094∴3334173-⨯3334173⨯1.871.(三) 三、补充练习 作业:P113习题 〖分层练习〗基础知识1.(1)用计算器求95.39=___,3995=___,3995.0=___,003995.0=___. (2)观察上题,试想:设任意一个非负数扩大(或缩小)到原来的100倍(或1100),则它的平方根扩大(或缩小)到原数的_____倍. 请你根据发现的规律完成(3)~(5)小题.(3)已知2=1.414,则200=_____,0002.0=_____. (4)已知21.5=2.283,1.52=7.218,则00521.0=_____. (5)已知10404=102,-x =-0.102,那么x =_____.2.被开方数的小数点与立方根的小数点之间的移动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计算器举例验证你的结论.3.(1)猜一猜6257的值必为( )A .20~30之间B .70~80之间C .100~200之间D .80~90之间(2)已知24.53=14706,3x =2.45,则x 的值是( )A .0.014706B .147.06C .14.706D .0.14706 4.借助计算器可以求出2222222243,44+33,444333,44443333+++,……仔细观察上面几道题的计算结22200342003344443333______+=个个综合运用5.海平线用公式d =h d 的单位是千米,表示从海平线到观察者的距离;而h 的单位是米,它是表示海平线以上到观察者的眼睛的高度,设h =10米,试计算观察者和海平线之间的距离(精确到0.001千米).6.飞出地球,遨游太空,长期以来就是人类的一种理想,可是地球的吸引力毕竟太大了,飞机飞得再快也得回到地面,只有当物体速度达到一定值时,才能克服地球引力,围绕地球旋转,这个速度叫第一宇宙速度,计算公式是:V gR /秒),其中g =0.0098千米/秒2,是重力加速度,R =6370千米,是地球半径.请你求出第一宇宙速度,看看有多大.7.任意找一个你认为很大的正数,利用计算器对它进行开平方运算,对所得结果再进行开平方运算……,你发现什么?〖答案提示〗1.(1)6.321 63.21 0.6321 0.06321 (2)10(或110)(3)14.14 0.01414 (4)0.07218 (5)0.010404 2. 如果被开方数的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三位,那么它的立方根的小数点就相应的向右 或向左移动一位. 3.(1)B (2)C4. 解:由于2222222243544+3355444333555444433335555+==+=+=22200342003320035444433335555∴+=个个个5.12.965千米 6.7.901千米/秒7. 随着开方次数的增加,运算结果越来越接近1.[教学反思]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激发了学生智慧的火花,用自己的激情和精心创设的情景为学生合作探究蓄势;又以清晰的头脑理清讨论的主线,呵护学生富有个性的创新,使学生享受了成功的快乐,体验了学习的乐趣. 这是本节课的成功所在.这节课不足之处:学生在将几何体进行分类时,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熟悉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以及图形折叠后的形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3用科学计算器开方 教学目标
1.
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2. 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

难点:探求规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 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1)64;(2)0.25;(3)81
49;(4)11。

2. 从“11”的算术平方根不能直接获得,说明非平方数的平方根的求得需要借
助——计算器。

3. 展示计算器(必要时放在投影仪上),提出课题:利用科学计算器怎样进行开
方运算。

4. 说明利用计算器进行开平方、开立方的运算方法 老师讲解使用方法时,重点教会学生如何进入开平方和开立方状态和按键顺序(由于各地使用的计算器型号不同,在此叙述价值不大)。

指导学生查阅《说明书》或带领学生按键即可。

二、 师生共同参与活动
1. 学习按键:让学生跟随教师利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数,板书出要学生计算的数,借助投影仪带领学生计算。

2. 实际操作:——做一做
利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结果保留4个有次数字)。

(1)800; (2)35
22; (3)58.0; (4)3432.0 。

本题除按键外,可能部分学生在有效数字的问题上会出现困难,教师应注意个别辅导。

3. 例1利用计算器比较33和2的大小。

(1)让学生相互讨论,得出比较大小的方法——分别计算出它们的大小;
(2)学生操作得出结论——33>2;
(3)教师进行规范表述的示范。

三、 随堂练习 利用计算器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311与5
2、85与21
5
四、 小结
1. 让学生口述利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方法——通过实例说明即可;
2. 如何利用计算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五、 作业
课后习题节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