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中国古代建筑
高中美术_故宫建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建筑艺术——故宫建筑群》教学设计课本类型: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授课课题:第三课建筑艺术《故宫建筑群》授课年级:高一年级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教材分析1、教学背景:故宫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它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辉煌。
让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2、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征,认识中国古代文化。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建筑艺术的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内容结构:第一气势恢宏第二皇家气派第三文化自尊,文化自信4、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征和成就。
难点: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的理解。
5、教学方法:欣赏、讲解、提问、讨论故宫建筑特点1、中轴对称设计,体现皇权至高无上。
2、主次分明,体现等级制度。
3、院落组群布局,体现秩序之美。
4、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
5、采用木构架结构。
1、学生为高一学生,对美术知识有深厚的兴趣,但对中国传统美术的发展及其规律了解不深入。
2、通过电影等渠道对我国传统建筑有所了解,但是对传统建筑的发展及其象征意义了解不多3、在生活中树立自己的审美观,但是对传统建筑的艺术欣赏水平有待提高本节课以故宫为中心,了解故宫建筑群的特点和功能,学习古代建筑艺术的结构特点、装饰彩绘等知识,体会皇家建筑的气象和森严的等级区别。
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文化自信。
1,介绍故宫的特点,最喜欢的宫殿2,简要回答故宫中三大殿各自的作用3,故宫色彩描述1、课堂各环节的时间安排较紧张,讲解内容较多。
2、互动环节安排有待优化,以便实现环环紧扣,突出教学主题。
3、教学素材需要进一步精简,精选出有代表性、特色鲜明的建筑图片,及背景音乐。
美术《中国古代建筑:应县木塔——框架式木结构》高中美术鉴赏PPT课件
木
结
构
其组成构建按功能可分为拱、昂、爵头、斗、柱,额枋,梁,蜀 柱、驼峰托脚、叉手等,替木,椽和襻间,阳马(角梁),椽。
飞子是在柱子上放梁、梁上放短柱、短柱上放短 梁,层层叠落直至屋脊,各个梁头上再架檩条以 承托屋椽的形式,即用前后檐柱承托四椽栿、栿 上再立两个童柱承托平梁的做法,梁柱用料都要 求尺寸较大。
(图在生活中也有体现,比如在世博会里面的建筑; 现代家具、住宅;还有我们的鸟巢在建造主衍架和衍架柱方面都 借鉴了中国古代的框架结构。
下面请你仔细观察应 县木塔的结构组成图, 说说都使用了怎样的 木质结构。
课后作业
作结通 一构过 个的对 简学斗 单习拱 的请等 斗你建 拱自筑 。己构
应县木塔
都说地上千年看山西,应县 木塔留住了中国匠人的建筑 智慧和华夏千年的时光印记。
选用材料及作用
应县木塔主要采用落叶松作为原料木材,只采用少量榆木作为装饰 用或梁材。这些木材使用古代的防腐、防虫工艺处理后进行搭建。
装饰
达成了多年来不被虫蛀的情况。而且由榆树进行的雕刻也起到了很 好的装饰作用。
制件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应该 了解了应县木塔作为全木 结构建筑的基本构成,体 会古人智慧,感受到了建 筑艺术的魅力。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感谢聆听,再见!
应中
框 架 式
县国 木古
木 塔代
结 构
建
筑
: ——
应县木塔
你知道山西应县有一座应县木塔吗,它是全 世界最高的木塔,又称“释迦塔”,和埃菲 尔铁塔、比萨斜塔并称世界三大塔。
应县木塔
它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且唯一一座二十层楼高的木塔, 没有用一钉一铆,却能经受千年雨打风吹等灾害而不倒, 堪称“中国第一木塔”。
高中美术_中国古代恢弘的建筑群--陵墓雕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十世纪下半叶关于中国古代雕塑有三件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原始社会晚期红山文化遗址发现了女神塑像,女神庙、祭坛遗址;●四川广汉三星堆古蜀人文化遗址发现青铜人像和大批青铜人头像、人面具;●西安临潼秦始皇陵发现8000多件兵马俑。
将这将这几件事联系起来,人们获得的新认识是:中国古代有过大型雕塑创作活动,也有创作硬质材料大型雕塑的经验。
而这是过去没有人知道的。
导出课题:感受中国古代恢弘的雕塑群---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二、新课: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历史源远流长,以自成体系的艺术面貌在世界雕塑史中独树一帜, “以形写神”,重“写意”的审美特征,形成中国古代的艺术魅力,与逼真“再现”客观对象和“写实”为主的西方古代雕塑具有迥然不同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价值。
●雕塑的定义:用雕、琢、刻、磨、塑等手段制作出具有实在体积的各种艺术形象,总称为雕塑。
●雕塑的分类:一般分圆雕和浮雕两种。
按其尺寸、形制又分为大型雕塑、小型雕塑两大类;按其不同功能则可分为宗教雕塑、陵墓雕塑、纪念碑雕塑、装饰性雕塑、园林雕塑、喷泉雕塑、民间雕塑、架上雕塑等;●中国古代雕塑的分类:古代陵墓雕塑和古代宗教雕塑。
●陵墓雕塑的内容: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
●地上纪念性雕塑又分为:纪念性大型雕塑与小型架上雕塑。
1、什么是陵墓雕塑?统治阶级希望自己死后能够灵魂升天并继续拥有权利和享受豪华生活,因而在陵墓前设置大型的石人石兽等雕刻群表示威严。
在墓中还放置大量精美的作为陪葬的各种陶俑。
这些属于陵墓雕塑。
2、讨论: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几部分?兵马俑有什么样的特点?俑是古代用于陪葬的偶人。
是用泥土、木或銅等作的人形物件。
俑的质地以木质、陶质最常见,也有瓷、石或金属质地的。
俑的形象,主要有奴仆、舞乐、士兵、仪仗等,並常附有鞍马、牛车、庖廚用具和家畜等模型,还有镇墓的神物。
俑大多真实地类比当時的各种人物,因而可以反映当時社会的生活习俗,也是研究各代輿服制度的重要资料。
高中美术【中国古建筑艺术之美】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中国古建筑艺术之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中国古建筑的介绍,以及对古建筑布局规划、营造方式以及建筑审美的知识学习,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色。
2.过程与方法:分析中国古建筑的艺术特色以及古建筑的思想内涵,学会鉴赏建筑艺术美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建筑以及传统文化的热爱,树立其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习古代建筑的布局规划,营造方式以及建筑装饰的艺术特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体会古建筑精神内涵。
教学准备:1.纸张、铅笔;2.学生分小组就坐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上元灯会》欣赏。
由《清明上河图》的中的景色描绘引出中国传统古建筑艺术之美。
【新知探究】一、中国古建筑分类学生通过欣赏图片,了解中国古建筑分类。
在这些建筑中,合院是中国古建筑发展最成熟的精髓,体现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
教师展示四合院的动态图片,引领学生了解四合院是中国传统的合院式建筑,它以庭院为一个“原型”,不断的向外扩展,形成多进院落。
你知道最大的四合院是什么建筑吗?故宫。
二、古建筑营造方式1.布局规划(1)建筑布局理念学生通过图片以及教师的精彩解说,了解故宫营建原则。
(2)建筑布局特点教师连环问题:故宫作为最合院建筑,主要的布局形式是什么?故宫有几个大院落?每个院落的功能是什么?建筑布局有什么特点?学生结合图片分析回答,理解故宫为院落式组群布局。
它由两个大院落组成的。
前朝是国家举办大典、重大仪式的地方。
后寝,皇帝以及妃嫔居住、休闲娱乐的地方。
建筑布局中轴线对称,并且重要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
(3)阴阳五行学说的运用图片展示以及提出相关问题,教师引领学生从阴阳五行的角度学习故宫布局的特点。
(4)模拟故宫游览此环节由两位学生化身导游,结合古建筑教学模型以及相关文字资料,带领同学步入故宫,了解中轴线的主要建筑。
2.木结构技术(1)建筑整体结构教师用课件分析古建筑的结构特征,引导学生掌握中国木结构建筑各部分结构。
华夏意匠——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左图中的这座庄严巍峨的塔没有用到一根钉子,经历了诸如地震、大风、雷击的灾害却屹立了近千年;这座建于辽代的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的木构建筑——这就是被称为“天下第一塔”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应县木塔为什么能屹立不倒?
江苏无锡锡山寄畅园的借景
江苏苏州拙政园的借景
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相比,规模比较小,因此它的设计手法更加精巧。私家园林的另一特色,是在文化内涵上追求典雅的士大夫气息,建筑类型更加丰富多样,厅堂、楼阁、亭榭、游廊、小径、墙体、门窗等可以非常灵活地配置选择,使园林面貌变得极为丰富多样。同时,江南私家园林为了体现自然与人工的巧妙结合,在山水景观的营造上更具特色,以水池为园林中心来组织景观的表现方式在江南私家园林中随处可见。江南私家园林的园主大多是文人士大夫,体现了文人园林的特点。
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徽派建筑最初源于古徽州,是江南建筑的典型代表。历史上徽商在扬州、苏州等地经营,徽派建筑徽派建筑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硬山式木构架,沿进深方向共有四排柱子。前后两排为檐柱,内侧两排为金柱。檐柱与金柱之间为廊。在檐柱和金柱之间柱头部位架设抱头梁,梁下设穿插枋。金柱之间承接五架梁,梁下设随梁枋,梁上立瓜柱,瓜柱之上架设三架梁,然后再止脊瓜柱,柱顶直接承托承托脊檩。
富于节奏感的建筑群组合
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宫殿、住宅、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
高中美术教案-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教学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教学设计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教材: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全一册教材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园林之母”,在世界艺术的百花丛中独树一帜。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的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的不同背景,社会经济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的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以及山水诗、山水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
可现代的城市提供给我们的是另一种生存环境,学生难以理解古典园林建筑上的巧妙用心,更难体会园林中所追求艺术的审美情趣和文人士大夫“一瓢水一箪食,乐而不改其志”的情怀。
因此,教师要准备更多的资料,找一些更直观的展示园林艺术成就的影片资料,通过声音、画面传递更多的信息,让学生充分了解园林艺术的历史、成就、种类、以及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深入的体会园林的意境、园林艺术追求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的: 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有所了解。
2. 学会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游览中国古典园林,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介绍苏州的私家园林的艺术成就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诗情画意。
2. 介绍中国皇家园林的典范——颐和园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 1. 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2. 如何让学生体会造园艺术中所反映的古人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
时过境迁,如今我们的生存环境与古人的生存环境相差太多,又该如何去体会这其中的滋味呢?在教学时应想方设法通过多条渠道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有设身处地的体会。
中国建筑史教案
中国建筑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中国美术作品鉴赏”中的第5课《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掌握古代建筑的分类及特点,重点分析宫殿、陵墓、园林、宗教建筑等典型建筑样式,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特点及其发展历程,学会欣赏和分析古代建筑艺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古代建筑的分类、发展历程及典型样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概述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2)分类介绍宫殿、陵墓、园林、宗教建筑等典型建筑样式。
(3)分析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
3. 实践活动4. 例题讲解以故宫为例,分析其建筑特点及文化内涵。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古代建筑,分析其特点并绘制平面图。
七、板书设计1.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发展历程: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分类:宫殿、陵墓、园林、宗教建筑特点:木构架、斗拱、飞檐、彩绘、对称布局2. 文化内涵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风水学说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一个中国古代建筑,分析其特点及文化内涵。
2. 答案要求:不少于500字,包括建筑名称、时代背景、建筑特点、文化内涵等方面。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带领学生参观当地古代建筑,实地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程度和逻辑性;2. 教学目标的具体性和可衡量性;3. 教学难点和重点的识别与处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与应用;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设计;6.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7. 板书设计的清晰度和条理性;8.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9.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高中美术人教版美术鉴赏中国美术鉴赏 第三课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 教案
通过本节课,使学生在欣赏古代建筑的同时,增强保护古建筑的意识,因为那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的艺术瑰宝。
教学重难点
关键
重点
一、通过对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介绍以及对北京故宫总体布局、主要建筑的屋顶形式和色彩的运用等方面的分析。
二、天坛祈年殿建筑的多种寓意,建筑物与空间环境、园林的配合,强化了建筑物的视觉形象。
二、屋顶的类别及基本的木架结构(展示图片和结构框架)提出问题:看图思考屋顶的形式为什么有区别?
(如:前朝三大殿,体量不同,且分别采用不同的屋顶形式:太和殿是重檐庑殿顶,中和殿为四面坡单檐攒尖顶,保和殿是重檐歇山顶。这不仅是受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如重檐庑殿顶只能用于最高等级的宫殿建筑上。三斗五升的木架结构。)
三、观看纪录片《中国古代建筑—天坛片段》并回答问题。
1、天坛是皇帝的什么场所?
2、天坛布局有什么特点?
(位于北京崇文区,始建于明朝初年。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
天坛是北京最大的园林景观,坛内祈年殿成为古都北京的象征。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天坛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布局特点]天坛由南部的圜丘坛和北部的祈谷坛组成。天坛的建筑可以总结为:一条中轴线,三道坛墙,五组建筑,七星石,九座坛门。
题目
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
学科
美术
年级
授课教师
工作单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这节课了解北京故宫的整体布局和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成就,并达到开拓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欣赏艺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想着问题观看视频图片的过程为主,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欣赏能力的目的。
难点
高中美术优秀教案范例模板
课题:《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欣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基本特点和历史背景,培养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兴趣。
2. 通过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教学重点:1.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2.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历史发展及其代表性作品。
教学难点:1.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审美特征的把握。
2. 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欣赏。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收集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建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建筑吗?它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欣赏》。
二、新课讲授1. 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 结构体系:木构架结构、砖石结构等。
- 装饰风格:雕刻、壁画、彩绘等。
- 布局形式:对称、均衡、轴线等。
2. 讲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历史发展:- 先秦时期:秦汉建筑。
-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建筑、道教建筑。
- 唐宋时期:宫殿建筑、园林建筑。
- 元明清时期:宫廷建筑、民间建筑。
3. 分析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性作品:- 故宫:展示故宫的图片,讲解其布局、装饰、结构特点。
- 长城:展示长城的图片,讲解其历史背景、建筑特点。
- 苏州园林: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讲解其布局、装饰、意境。
三、欣赏与讨论1. 教师播放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视频,引导学生欣赏。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
四、巩固与拓展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座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代建筑模型。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其他国家的传播与影响。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高中《美术鉴赏》3.1中国传统雕塑
精
精 提示: 领子 盘扣 丝绦 甲片和甲钉
精
汉代乐舞俑
华丽 富贵 的唐 代三 彩俑
西 汉 霍 去 病 墓
这些石雕作品都是根据石材原有的形状, 稍加凿刻后得到一个个不太精致但形态各异的 动物形象。不知道是否赶时间的原因使得这些 石雕如此写意。
秦始皇兵马俑
秦始皇自13 岁继位就开 始为他在骊 山修建陵墓, 直到他50岁 死去,共修 了37年。秦 兵马俑展现 了秦军的编 制、武器的 装备和古代 战争的阵法。 秦兵马俑皆 仿真人、真 马制成。
古埃及金 字塔是世 界上最大 的地上王 陵,中国 秦始皇陵 是世界上 最大的地 下皇陵。
多
陶俑数量超 过七千件, 并且千人千 面.
我国最著名的石窟雕塑群
敦 煌 莫 高 窟
云 冈 石 窟
龙 门 石 窟
麦 积 山 石 窟
温柔亲切
文静慈祥
威严雄伟
崇敬庄严
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佛 教提倡遁世隐修,因此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 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
北魏——秀骨清像;悲惨世界的理想化身。 唐代——面向丰满,体态丰腴;开放多元的辉煌时代。 宋代——世俗形象;佛教在中国的又一次大发展。
如今我们难以体会到这些佛像与当时人们生 活之间的联系,但通过这些佛像的规模以及精致 程度,我们不难猜测这些佛像在当时的重要性不 亚于我们现在的手机、汽车等现代产品,它不仅 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心灵的寄托。
中国古代 雕塑更加 写意富有 创造性
凝神造像
中国传统雕塑
雕刻和塑造,统称雕塑。
VS
你更喜欢西方的雕塑还是中国的雕塑?
一、宗教雕塑 二、陵墓雕塑 三、纪念雕塑 四、建筑雕塑
高一【美术(人教版)】华夏意匠——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1)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从美学上和实用角度考虑分析,既美观有实用。
5.画栋雕梁——匠心独运的建筑装饰色彩
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善于运用色彩,这与中国传统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保护木材和加固木构件的关节,后来则用各式彩画作装饰,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目的。
传统建筑里有古人对四季和天人合一的追求、有家的温暖、有人们的理想和追求、有历史的讯息、有肃穆和宁静、更是权利、地位的象征。
2.栋梁之材——巧妙科学的框架式木结构
品味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意蕴之美,再来看看它的技艺之美。
提出问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中国传统建筑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特点,叫做“墙倒屋不塌”,这是什么原因呢?中国传统建筑多以木为建筑原材料,并且采用了一种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木结构。
17分钟
探究发现
一、简述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1.中国传统建筑是一种独特的建筑体系。
2.中国传统建筑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3.中国传统建筑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
二、系统地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及其所承载的社会文化。
1.诗意栖居——体味中国传统建筑之美
作为栖居之地,中国传统建筑的美是诗意的。请同学们欣赏实例。
简述明清时期常见的建筑三种彩画,根据等级用于不同的建筑中。
实例欣赏。
1
分钟
探究与发现
中国传统建筑,在房屋的主体部分,即阳光经常照射的部分,中国古代的匠师通常用什么颜色装饰?而在房檐下的阴影部分,通常又用什么颜色呢?为什么要这样运用颜色?
请查阅资料得出答案。
1
分钟
小结
中国传统建筑以其悠久的历史传承、高超的营建技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中国传统建筑以其意蕴之美、技艺之美、形式之美,为我们的生活赋予了浓重的艺术色彩,构成中华民族世代安居乐业的物质环境;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希望通过这短暂的课程,大家能认识到传统建筑艺术里的美和文化内涵。在今后的生活中,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用自己的心去欣赏。
第7课华夏意匠——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美术鉴赏
网师园 中央水域
36
文人气息
拙政 —— 拙者之为政。 网师 —— 渔隐之意。
37
私家园林的特点 1.巧于因借 2.建筑丰富 3.山水营造 4.文人气息
38
北京颐和园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拙政园
留园
中国四大名园: 北京颐和园、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苏州拙政园、 留园。
39
园林的建筑美
40
留 园 平面图
14
中国园林的类型
15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16
皇家
私家
17
外扩
内延
18
游览
静观
19
富丽堂皇
清新淡雅
20
对称
灵活
21
皇家园林
22
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 占地约2.9平方千米。它是以 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 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 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 座大型山水园林。
北京颐和园
23
华夏意匠——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
高一年级 美术
1
2
欣赏中国古典园林之美
3
4
5
外国有园林么?
6
7
8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中国园林 欧洲园林 西亚园林
9
中国园林
欧洲园林
西亚园林
10
什么是园林?
园林是指利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所创造的景观,它利用技术和艺术,凭借山水、花木、建筑等组合成为实体形象。 园林在广义上是建筑艺术的一种类型。但由于园林艺术更注重观赏性,并且通过撷取自然美的精华,将自然美与建筑 美融合在一起,成为富有情趣的园林美,使园林艺术具有许多自身的特点,因而人们往往又将它和建筑并列为实用艺术中 不同的类型。 世界园林体系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尤其是中国古典园林由于独特的风格和造型,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重要 的地位。
高中《美术鉴赏》3.2中国传统建筑
爱晚亭,位于湖南省长 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 清风峡中。
湖心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
台
“台,观四方而高者。”
高而平的建筑叫台,一般筑成方 形。台是最古老的园林建筑形式 之一,台上可以有建筑,也可以 没有建筑。规模较大、较高者便 叫坛。
沈阳故宫皇家戏台
丛台又名武灵丛台,位于河北邯郸。相传始建于战国赵 武灵王赵雍时期(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99年),是赵 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之地,古称"武灵丛台"。
华夏意匠
中国传统建筑
建筑的用途?
遮风 挡雨 保平安
人工建造而成的房屋和构筑物
房屋是指供人 居住、工作、 学习、生产、 经营、娱乐、 储藏以及进行 其他社会活动 的工程建筑。
构筑物指房屋 以外的工程建 筑,如围墙、 道路、水坝、 水井、隧道、 水塔、桥梁和 烟囱等。
半坡
巢穴式房屋
河姆渡
由巢穴式房屋经过不断改进,逐渐发展成由台 基、立柱、屋顶构成的传统房屋建筑。为了支撑硕 大的房顶,出现了井干式、抬梁式、穿斗式三种不 同的承重结构。
牌坊/牌楼
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 大门式建筑物
亭
把两个牌楼连接起来, 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
园林建筑 ——最诗情画意的名字
亭
“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
亭是园林中重要的景点建筑,多 建于路旁或水旁,供行人休息、 乘凉或观景用。在建筑形态上的 特征是“有顶无墙”。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 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
经非常严重了。
以木结构体系为主
优点:抗震性好、取材方便、施工快速 缺点:易受火灾、虫蚁侵蚀、雨水腐蚀
中国古代的木构建筑优点突出,但缺 点也非常致命。现在能见到最早的木 构建筑为唐代,也就是一千二百年, 并且仅存几座。绝大部分古建筑在战 火中损坏或在明清时期整修重建,已 经看不到原貌。
高中美术鉴赏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
梁柱式结构
立柱四根, 上施梁枋,成 为“间”,梁 可数层重叠成 为“梁架”。
宫殿建筑主要部分名称
宫
殿
建
筑
主 要
斗 拱
部
分
名
称
优点: 1、抗震性能好,这是由于材料的性能决 定的,基本所有的木结构都有这个优点。
2、做工巧妙,几乎看不到外连接,大多 通过隼头、插栓等工艺搭接而成。 缺点: 1、防火性差--------金缸
太和殿内部
太和殿内由金 砖铺地,即人们常 说的金銮殿。设九 龙金漆宝座,背后 有7扇金漆屏风。室 内面积2377平方米, 有24根立柱,其中 宝座两侧排列6根直 径1.00m的沥粉贴金 图案的巨柱,所贴 金箔采用深浅两种 颜色,使图案突出 鲜明。宫殿内所有 雕饰、彩绘皆以龙 为主题。
中和殿
中和殿是 皇帝临朝之前 准备和休息的 地方。。
主要建筑物南有圜丘坛、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 由一条贯通南北的甬道--丹陛桥,把这二组建筑连接起 来。我國古代有天圓地方之說,所以主要建築平面均為圓形, 以象徵天。
祈年殿 皇穹宇 圜丘
午门是 皇帝颁诏、 宣布出征命 令和将士班 师回朝献俘 的地方。
午门居 中向阳,位 当子午,故 名午门。
太和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太和门是紫禁城内最大的宫门,也是外朝宫殿 的正门。太和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当时称奉天 门。门前列铜狮一对,铜鼎四只,为明代铸造。太 和门在明代是“御门听政”之处,皇帝在此接受臣 下的朝拜和上奏,颁发诏令,处理政事。
2、防腐防蛀比较困难 --------建筑彩画
• 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的另一显著特征是色彩的运 用。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这是 由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从木材表面施加 油漆作为防腐措施,发展到建筑彩画,形成俗话 所说的“雕梁画栋”。
高中美术中式建筑教案模板
一、教材分析本教案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模块,旨在通过赏析中式建筑,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中式建筑的历史渊源、类型特点及代表作品。
- 掌握中式建筑的基本结构、装饰手法和审美特征。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建筑艺术的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中式建筑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中式建筑的基本结构、装饰手法和审美特征。
- 中式建筑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
2. 教学难点:- 对中式建筑艺术审美特征的深入理解。
- 对中式建筑艺术价值的正确评价。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一组中外著名建筑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建筑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不同的建筑风格。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中国传统建筑的世界,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二)新课讲授(40分钟)1. 中式建筑的历史渊源:- 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近现代,展示不同历史时期建筑的特点。
2. 中式建筑的类型特点:- 讲解中式建筑的分类,如宫殿、寺庙、园林、民居等,并分析其各自的特点。
3. 中式建筑的基本结构:- 介绍中式建筑的结构特点,如木结构、斗拱、飞檐等,并展示其结构图。
4. 中式建筑的装饰手法:- 讲解中式建筑的装饰手法,如彩绘、雕刻、壁画等,并展示其装饰图。
5. 中式建筑的审美特征:- 分析中式建筑的审美特征,如对称、和谐、简洁等,并举例说明。
6. 中式建筑的代表作品:- 介绍中式建筑的代表作品,如故宫、颐和园、苏州园林等,并展示其图片和相关信息。
(三)课堂练习(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中式建筑,分析其结构、装饰和审美特征。
2. 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高中美术建筑色彩故宫教案
高中美术建筑色彩故宫教案在高中的美术教育中,色彩学习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涉及到色彩理论的基础知识,还包括了如何将色彩应用到实际创作中。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色彩的应用,本次教学我们将以中国著名的古建筑群——故宫为案例,进行一次深入的色彩教学实践。
## 引入:故宫的色彩魅力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杰出代表,其丰富的色彩运用不仅展现了皇权的威严,也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从宏伟的宫殿建筑到精致的装饰细节,无不蕴含着深厚的色彩文化。
通过对故宫建筑色彩的学习,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色彩在建筑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色彩与文化、历史的紧密联系。
## 知识讲解:建筑色彩的基础理论在正式进入故宫的色彩世界之前,我们需要对建筑色彩的基础理论有所了解。
这包括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的三属性(色相、明度、纯度)、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原则等。
通过对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建立起正确的色彩观念,为后续的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 实地考察:感受故宫的色彩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建筑色彩,我们将组织一次故宫的实地考察。
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将亲眼观察故宫的建筑布局、色彩搭配以及装饰艺术。
通过实地观察,学生可以发现故宫中色彩运用的巧妙之处,如何通过色彩来区分不同的建筑等级,以及色彩在表达特定文化含义上的作用。
## 实践操作:模拟设计与创作考察结束后,学生将根据所学的色彩知识和实地考察的体验,进行一次模拟设计。
任务是设计一个以故宫为灵感来源的小型建筑模型,要求在模型中合理运用色彩,体现出故宫建筑的特色。
这一环节旨在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让他们在实践中更深入地理解色彩与建筑的关系。
## 总结反思:深化理解与应用在完成设计任务后,学生将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交流讨论。
老师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设计中更好地运用色彩,以及色彩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通过总结反思,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色彩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创作中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教材美术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美术教案 / 高中美术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中国古代建筑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美术有利于发展记忆和想象力,想象力得到扩展和深化,可以使学生的消极心理负担得到卸除,获得心理平衡保障心理健康,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高中美术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课时:一课时课型:欣赏课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艺术的重要成就及其特点,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拓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欣赏艺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1、通过对中国结构建筑体系的介绍以及对北京故宫总体布局、主要建筑的屋顶形式和色彩的运用等方面的分析,了解的主要特色。
2、通过中国古代园林的典型实例的欣赏,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对建筑艺术的欣赏内容的局限,多寻找一些例子来充实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去过北京吗?北京不仅是我们中国的首都,而且是一个历史文化古城,他有相当多的名胜古迹,比如故宫、长城、天坛、圆明园等等。
(可由学生举例)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我国古代建筑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上曾经有过许多优秀建筑体系,但其中有的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象古埃及、古印度的建筑。
只有同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伸至今,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尤其是和欧洲古代建筑延续的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
二、讲授新课:类型很多,主要包括:故宫(宫殿)、天坛(坛庙)少林寺(寺观)、佛塔、江南民居(民居)和苏州拙政园(园林)等(出示类别,学生举例,并指出成就最为突出的两种),尤其以宫殿和园林建筑的成就最为突出。
1、(板书)带问题观看录象《故宫记录片》:(1)故宫的建筑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2)故宫在布局上采用什么形式?(3)故宫外部色彩主要是哪两种?(出示图片,简介故宫)故宫是我国古代明清的皇宫,是保存的最完整,最宏伟,最有代表性的古代宫殿建筑,现存的大部分为清朝所建,但在总体布局上仍保持着原来的面貌。
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纵深961米,宽753米,拥有9900多间房子,分中、东、西三路和几十个院落,旨在表现封建等级观念和皇权至上的威严气势。
其中中路也是旧北京城贯穿南北的中轴线。
故宫的主要建筑都布置在这条中轴线上,如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即被称为"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还有皇帝和皇后,太子等生活的地方称为"后朝三大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其御花园等。
从而形成了以南北纵向排列的中路的建筑群。
这些建筑体量雄伟,外形壮丽,主次分明,建筑形象统一而又有变化。
如前朝三大殿,体量不同,且分别采用不同的屋顶形式:太和殿是重檐庑殿顶,中和殿为四面坡单檐攒尖顶,保和殿是重檐歇山顶。
这不仅是受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如重檐庑殿顶只能用于最高等级的宫殿建筑上,而且是为了使这三座紧密相联的宫殿在建筑形象上有明显的区别,使它们在相互对比中显得更鲜明。
北京故宫主要建筑的丰富多姿的屋顶形式是外观上极显著的特征之一。
游完了故宫以后,我们再回到刚才的三个问题。
(出示问题,学生回答)2、欣赏故宫图片着重分析的特点:(1)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
(见中国建筑木构架)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先在石头的基础上建立柱子,然后在柱子上架上梁,再在梁上数层瓜柱和梁,最上层立脊瓜柱,构成了一组木构架。
这种木结构体系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承重和围护结构分工明确,使建筑物上的重量都由柱子承受,而墙壁只起围护和分割的作用。
由此门窗的配置不授限制,具有"墙倒屋不塌"之妙,除此之外,这种结构还有其他优点,如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可随意安排房屋的高度、屋面的材料、窗户的变化);减少地震危害的可能性(各接点有一定的收缩余地);材料提供方便。
(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见示意图分析特点)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位,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主要表现两种方式:一种是三合院(在纵轴线上安置主要建筑,再在院子两侧安排次要建筑相对峙,形成H形或T形)和四合院(在三合院的基础上,在主要建筑对面建造次要建筑,构成矩形的形式,通常用走廊围墙将四座建筑连接起来,成为封闭性较强的整体);一种是廊院,(在纵轴线上造主要建筑,并在对面造次要建筑,然后用走廊连起来)。
(见故宫全景)让学生来回答故宫是属于哪种形式,并讲出原因。
(3)色彩的运用是古建筑的一个显著特点。
色彩是的主要装饰手段。
这是木结构体系所决定的。
本来是为了木头防止腐烂,发展到建筑彩画,形成了俗话所讲的"雕梁画柱"。
(见故宫和玺彩画)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的柱子,门窗,屋檐下处于阴影部分的彩画用青绿色略加点金,在白色台基的衬托下,各部分轮廓分明,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富贵堂皇。
在建筑上使用如此强烈的色彩而又能得到如此完美的艺术效果,这在世界上也不多见。
这种以龙凤为主题,以青绿色为主要底色,并使用大量的沥粉在彩画上画突起的线条,上覆大量明亮的色彩和贴金,立体感非常强,达到富丽堂皇的效果,称为"和玺彩画"。
不过,在封建社会当中,色彩的使用受到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
问什么颜色最尊贵,皇帝用什么色(黄),次之是什么色(绿)?回忆一下,故宫的两种颜色(红黄)。
正是这种封建制度的等级制度,在山明水秀的江南,因为非帝王所在地,另外,为了与自然环境协调,多用白墙,灰瓦和黑、墨绿等色的梁架、柱、装修,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
江南民居欣赏(见图片)3、观看《故宫记录片--片段》观看的同时教师总结的三个特点,巩固知识。
4、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与同样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艺术成就,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
中国古代园林他不仅具悠久的历史和高度的成就,而且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与欧洲,阿拉伯园林并称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
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
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
他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面积较大,气派宏伟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一种是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还有一种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西湖、北雁的观音洞)。
(出示园林名,学生指出类型,并说出哪两种艺术成就最高)其中是前两种艺术成就最高,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和精华。
欣赏图片并分析特点(由教师简介图片,引导学生在图片中找出特点):(1)(拙政园)是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中最大的一个园林。
主要以水景为主,富于自然情趣。
在布局上显得非常活泼,模仿自然的"自然式"的布局。
紧贴在水面的浮廊倚墙起伏而行,犹如游龙戏水,浮在水面。
园景摹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创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体现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近的观念。
所以,在园林的布局上强调自由曲折。
这在面积较小的江南私家园林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2)(颐和园)颐和园同学们比较熟悉,原名"清漪圆"。
建造于乾隆十年,英法联军侵略北京是,该园几乎被付之一炬。
1888年修复后改名为颐和园。
1900年又遭八国联军毁坏。
现存的虽不是原来的全貌,但仍然是中国古代保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大规模皇家园林。
图中的万寿山和耸立在万寿山前山的佛香阁,以及山前的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景区。
该园巧妙地运用了"借景",所谓"借景" 则更是中国古代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
它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
见图,他借用了万寿山右面的玉泉山,和后面远处层层叠叠的西山,似乎他们都是颐和园的一部分。
与圆内的景物结合的浑然一体,使游人的观赏范围大大扩大,颐和园的规模和气魄显得更加宏大壮丽。
(见图)例如江苏无锡寄畅园"借"附近锡山的景。
其实我们拍照也是借景。
该园的另一特点是巧妙地利用山水、树木、花卉、建筑等,将全园划分成若干各具特色的景区。
如宫殿区、前山前湖区、后山后湖区和西湖区四大景区。
这四个景区性格各异,组成相得益彰的整体。
其中前山前湖区是它的重点景区和精华所在。
正是这种重点景区构成了每个园林的主要特色。
-----合理划分,善于借景(3)(网师园)是苏州的一个有名的园林。
因为当时园林所在底巷名为"王思巷" 取名"网师园"是其谐音,并托渔隐之意。
其中,亭中横匾"月到风来",取自唐代韩愈的诗句"晚年秋将至,长月送风来";游人在这里秋夜赏月,对景品味横匾题词,便可以引发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感受。
正是由于文人参予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为达到这一目的。
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
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座轩":取苏轼词"与谁同座,明月清风我"之句为名。
苏轼词的原意是标榜清高不群,这里只借以写景,使意境更为丰富。
苏州网师园殿春:其得名是由这一景区庭院内种植芍药花而来,因为芍药花开在春末,宋代诗人苏东坡有诗云:"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
"殿春"即春末,""是与阁相连的小屋。
所以,将庭院内留住春天的一角天地,美其名曰"殿春",是很富于诗情画意的。
-----寓情于景,触景生情。
小结:所以中国园林艺术是由建筑、山水、花木、文学等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艺术。
三、课堂总结:今天,我们了解了,这些建筑不管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范围,都是最伟大,最优秀的建筑,都永远令我们骄傲,可以看得出,我们中国几千年的辉煌。
以音乐《中国魂》结束本课四、板书:一、宫殿建筑(故宫)(1)独特木结构体系;(2)庭院式组群布局;(3)完美的色彩运用。
二、园林建筑(1)虽为人作,宛如天开;(圆明园、颐和园)(2)合理划分,善于借景;(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3)寓情于景,触景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