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地位的变迁
儒学思想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与影响
儒学思想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与影响中国历史上,儒学思想一直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
儒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到唐宋以后的儒学正统,儒家思想一直在中国文化传承中扮演着核心的角色。
一、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儒学思想源于周朝的礼乐制度,致力于塑造人的品德和行为规范。
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纷繁多样,其中孔子便是最有影响力的儒家代表。
他提出的“仁义礼智信”思想为后来的儒学思想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最为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儒学思想不断吸收外来思想和逐渐走向传统化。
汉朝时期,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了国家的官方思想,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体系。
唐代的儒学正统更是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大学》、《中庸》、《论语》等经典著作更是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此外,朱熹、程颢、程颐等儒学家更是对儒家思想提出了许多重要的阐释和解读,使儒学思想得以更好地被人们接受和理解。
二、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儒学思想被视为拥有最高精神价值的思想,被印刻在中国人的心中。
在每个人的成长和教育中,儒学思想都被视为必备素质,无论是在私人生活中还是在公共事务中,都离不开儒学思想的指引和引导。
可见,儒学思想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更是中国的思想和文化地标。
儒学思想的影响深远,贯穿于中国历史的始终,对中国人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是塑造了中国人独特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特性。
三、儒学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当代社会,在新兴的思想和文化的冲击下,儒学思想的地位和影响似乎不再那么强势了。
然而,儒学思想仍然是中国文化的灵魂,甚至在当代社会中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儒学思想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讲究仁爱、经过和道德。
在现代社会中,这些价值观念更加重要,尤其是在建设和谐社会、加强社会团结与协作的今天,儒学思想依然可以对我们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让我们在现代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人类的智慧。
重点知识孔子孟子荀子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儒家思想
第三,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 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 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第四,在思想文化上:教育垄断被打破,私学兴起,文化下移,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 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三)地位
这些批判思想受到压制和扼杀,因为这些思想严重威胁了理学的统治地位,并与理学格格不 入;严重威胁了君主专制。
(四)影响
他们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 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 的历史进步性。 但是这些思想对当时中国的影响是有限的,没有促进中国社会的巨变。它们的影响主要在后 世。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影响主要在后世。
第二 在经济上:经济恢复发展,国家相对富强,为“有为”提供了物质基础;土 地兼并严重,对农民强取豪夺,
经济上,由于统治者为了安定民心,缓和社会各种矛盾,长期采用黄老的“无为而治”的政策,虽避免了过多的扰民,但 也是使一些不法大臣、大商贾、大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对农民强取豪夺,造成社会不安。
第三 在思想文化上: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而儒家学 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第四 汉武帝雄心勃勃,积极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在政治和经济上,汉武帝先后采取了推恩令等政策,削弱诸侯王的割据势力;在思想文化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最主要措 施就是“独尊儒术”,把儒学提高到国家的正统独尊的地位。
高考历史二轮重难点突破 16 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含2013真题)[ 高考]
十六、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核心考点】(一)儒家思想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地位的演变1.战国时期:被冷落(1)原因:其学说强调道德感化,重视伦理亲情,脱离当时奴隶制渐趋崩溃、战国纷争的现实,无助于实现统一,不为新兴地主势力所青睐(2)先秦时期的特点:此时期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的治国原则;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新兴地主阶级冷遇。
2.秦朝:遭压制、摧残(1)原因:儒生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落后于形势的发展。
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巩固秦政权,儒家由民间转入地下.(2)特点:儒学不能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服务,统治者用政治权力强制干预和控制思想,儒学遭受毁灭性摧残。
3.西汉:独尊(1)原因: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倡导“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和宣扬“大一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政治的需要,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理论依据,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思想基础。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正统思想.(2)特点:以儒学为基础,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相互结合,互相渗透。
儒家思想宗教化、经学化、政治制度化。
4.儒学新发展——宋明理学(1)宋朝系统-朱熹吸收佛道思想,将儒学发展为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实际是为封建纲常辩护儒学系统化,但也逐渐失去活力(2)明朝: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通过“内心自省”、“以致良知”。
说明理学由客观唯心向主观唯心演变,也说明它已经走向极端。
(3)特点:宋明理学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是儒学第二期发展的象征。
它使儒家思想理论化和哲学化,使儒学服务统治的政治作用和修养身心层面的社会功能走向一致化,但理学的发展也使儒学日益走向极端。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1、孔子、孟子、荀子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2、儒家思想成为古代中国正统思想 3、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儒学思
想,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一、产生 二、初步发展 三、确立统治地位,成为主流思想 四、受到挑战,出现危机 五、继续发展,理学出现 六、批判继承中发展
第二 经济原因:唐宋以来,封建经济发展繁荣,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为确保对广大人 民的有效控制,迫切要求建立一套对广大人民剥削和统治进行辩护的理论。
第三 思想文化方面:汉代以来,科技发展对传统儒学提出了挑战,尤其是儒学的一些迷信 理论受到了质疑,需要理论的更新;儒、佛、道三教并立,“三教合一”潮流出现,儒学 吸收佛道思想,体系逐步更新。
第四,在思想文化上:教育垄断被打破,私学兴起,文化下移,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 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二)概况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面对着社会的巨变,孔子提出了仁、礼、为政以德等 政治思想以及天命观、教育思想等,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
(三)地位
当时未受太多重视。 孔子生活在社会大动荡的时代,他一生孜孜不倦地探索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力求实现自 己的政治理想。孔子进行了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以求仕并宣传其学说。他访问了卫、 陈、蔡、曹、宋、郑等国,虽然受到礼遇,但并不被重用,他四处碰壁,自觉犹如“丧家 之犬”。 孔子强调仁政、礼治,为政以德,这对于当时急功好利不断从事攻战的各诸侯国君主来 说,自然是格格不入的,不符合诸侯要求进行争霸战争和改革以富国强兵的要求。
第四 汉武帝雄心勃勃,积极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在政治和经济上,汉武帝先后采取了推恩令等政策,削弱诸侯王的割据势力;在思想文化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最主要措 施就是“独尊儒术”,把儒学提高到国家的正统独尊的地位。
专题二、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变迁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学知识梳理1、儒家思想形成:春秋战国(1)儒学产生的背景:随着铁制农具和犁耕的出现、井田制崩溃,小农经济兴起;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士”阶层活跃并受到重用,为治理社会、安定人心提出了一系列治国救世的主张。
(2)儒学的地位:儒家是“百家争鸣”中诸家之一。
这一阶段,战国时儒家虽然属于显学,但由于其主张不能适应当时战乱动荡的社会环境,因此未被统治者所采纳。
①创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最高道德准则,解释为“仁者爱人”;以“礼”规范约束人们的一切言行,恪守传统的等级秩序;以“义”作为判断所有事物的价值标准,人们的言行举止符合“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就是“义”。
②发展:战国时期的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政治上主张“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认为人性本善。
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注重外在的社会规范和刑罚制度对人的制约,政治上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唯物主义思想,认为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
(3)特点:此时的儒家思想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关于思想休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的治国原则。
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到新兴地主阶级冷遇。
2、儒学惨遭摧残——秦朝秦虽统一天下,但当时私学兴盛,百家争鸣,许多儒生、游士评议国政,造谣惑众,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
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儒家受到排斥,进一步确立法家学说的官学地位。
3、儒学独尊地位——汉代(1)背景:汉武帝继位后,锐意进取,经营开拓,需要积极有为的思想学说为其治国安邦提供理论依据。
(2)主张:董仲舒兼采阴阳五行之说,糅合改造,形成新儒学体系。
将天道和人事相比附,系统提出“天人感应”;政治上倡导“君权神授”;伦理上强调“三纲五常”;提出“大一统”的主张,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上的一统维护政治上的统一。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一、儒家思想的起源和发展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
儒孔家族的创始人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诸多重要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
在日益混乱的战国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社会稳定和道德伦理的指导原则,并在之后的历史中经过不断发展和演变。
二、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1. 仁爱: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
孔子提倡的“爱人”、“仁者爱人”的观念体现出儒家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仁爱强调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行为准则,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友善。
2. 礼制:礼制是儒家思想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以实现家庭、社会和国家的秩序与和谐。
儒家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尊崇传统礼仪、恪守社会规范来体现对他人的尊重与关爱。
3. 孝道:孝道是儒家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孔子提出了“孝”,即对父母的敬肃心理和行为,它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关爱和照料,将作为家庭和社会的基石。
4. 君子:儒家思想中,“君子”是儒家伦理思想中重要的理想人格。
君子的概念主要强调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道德境界,他们以德治国、修身齐家、裕民安邦,并成为社会中的楷模。
三、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1. 政治影响: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中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封建社会中,儒家的礼仪制度和君臣之道成为君主统治下的国家治理原则。
同时,儒家思想强调德治,以德行来约束官员和统治者,从而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
2. 教育影响: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教育体系具有重要影响。
孔子的教育理念强调“为人师者,应怀一身之德”,这反映出儒家对于教育的重视和强调师德的重要性。
在中国历史中,儒学成为学术教育的主流,儒学经典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3. 社会伦理影响:儒家思想提倡人们对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的遵守。
通过儒家的思想引导,中国社会形成了尊老爱幼、重视家庭和谐以及讲究公德的传统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对中国社会保持了一种和谐稳定的秩序。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一、春秋时期创立:孔子 二、战国初步发展(蔚然大宗、冷落):孟子、荀子 三、秦朝沉重打击:焚书坑儒 三、武帝时期确立正统地位,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董仲舒、汉武帝 四、东汉、魏晋南北朝受到挑战(佛道),出现危机 (仍是正统思想)三教融合 五、隋唐:三教合一、三教并立 六、宋明继续发展成理学(官方哲学):程朱、陆王 七、明清之际批判继承中发展:李贽、黄宗羲、 顾炎武、王夫之
孔子与苏格拉底提出的思想原则“相通的地方” 是什么?
注重人的作用;强调伦理道德。
孔子和苏格拉底对东西方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 哪些不同的影响?
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思想源头。
对儒家思想的综合认识
现实意义:(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 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意义。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 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 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 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 发展。 (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 着现实意义。 消极方面: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它所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 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促使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形成,不利于民主 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 原因:孔子主张“仁”、“以德治民”;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 贵君轻”,这些主张虽然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 现统一,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到压制 原因:秦朝时期,儒生依然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式的发展,遭受压 制在情理之中。 (3)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享“独尊”地位 原因: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革新,增添了“君权神授”和“春秋大一 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 依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地位。 (4)魏晋至隋唐:进一步改造时期 儒、道、佛纷争与融合,魏晋时儒学玄学化。唐代三教合一,儒学再度官学化。 (5)宋明:转型与成熟时期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形成,“存天理,灭人欲”,封建伦理精神体系形成。明初理学 官学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权威。 (6)明清:继承与批判时期 此时出现反专制蒙昧、倡经世致用的早期启蒙思潮。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君主专 制强化,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思想和工商皆 本的经济主张,具有时代特色。
儒家思想地位的演变及原因
儒家思想地位的演变及原因作者:高青来源:《成才之路》2008年第32期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古今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灿烂文化的形成、民族心理素质的养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但是在历史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地位有很大的不同。
一、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但被冷落儒家思想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以“爱人之心协调人际关系”,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
这些主张虽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在当时诸侯纷争的情况下,儒家思想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二、秦朝时期遭到压制秦朝时期,儒生依然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但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遭受压制在情理之中。
三、西汉时期获得独尊地位,成为整个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论,正适应了汉武帝实现“大一统”,加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由此便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尽管后来受到一些冲击,但从来没有动摇儒家思想作为封建国家统治思想的地位,相反后来的儒学体现了兼收并蓄,与时俱进的特点,这也正是它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四、鸦片战争——“文革”,旧儒学的影响力愈来愈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之初,就曾将村塾中供奉的孔子牌位撤掉,发动起义后他们掀起了猛烈的反孔活动。
如果我们把太平天国对旧儒学的冲击看做是因为他们对宗教的狂热的话,那么接下来的新文化运动对旧儒学的批判就更为激烈了。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对以孔子和旧儒学为代表的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发起猛烈攻击,揭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鲁迅更斥之为“吃人的礼教”,旧儒学的地位受到严重动摇。
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无可挑战地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文革”时期,对儒学进行了有组织地、全方位地批判。
儒学发展演变历程及其原因
儒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体系之一,其发展演变历程可以分为不同的时期和阶段。
以下是儒学发展演变的大致历程及其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是儒学的起源和初步发展阶段。
由于当时诸侯国的战乱不断,社会秩序混乱,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恢复社会和道德秩序。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概念和“君子”道德规范,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后来的儒学奠定了基础。
2.前秦至隋唐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907年):在这一时期,儒学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法家思想,但这种思想并未能解决社会问题,因此汉朝时恢复了儒学的地位,并将其作为官方思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学逐渐与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相结合,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3.宋明清时期(公元960年-1912年):这一时期是儒学发展的鼎盛阶段。
宋代推崇程朱理学,将其作为国家的官方学说,并在科举考试中推广。
明代时,王阳明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的理念,强调个体内心修养和道德实践的统一。
清代则注重经世致用,倡导实践、务实的儒学思想。
这一时期儒学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学发展演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社会动荡和道德危机:中国古代的动荡战乱和社会问题使人们开始反思社会秩序和道德准则,儒学提供了一种恢复社会和道德秩序的思想体系。
2.统一的政治体制:在中国历史上,统一的政治体制为儒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统治者通过采纳和推崇儒学思想,加强了对统治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3.教育制度的推广:古代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将儒学作为主要考核内容,使得儒学成为社会精英培养的重要途径。
儒学在教育中的地位提高,也促进了其发展。
4.儒学本身的魅力和适应性:儒学强调道德修养、家庭伦理、政治治理等方面的价值观,对中国社会的需求与儒学思想相契合,使其能够在不同时期得以传承和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儒学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和变化,总体来说,儒学的发展演变是与中国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变迁相互作用的结果。
先秦至汉代儒学地位的变化
先秦至汉代儒学地位的变化从先秦至汉代,中国儒学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儒学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政治和文化,而且在构建中国传统社会秩序以及传承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得到了明确的地位。
先秦时期,儒家主要影响政治和社会。
在古代,孔子弘扬“齐政治,礼仪之道”,提出了一种更为规范的政治制度,在任用官员由审慎选拔至默许世袭的过程中,确立了秩序,在新的政治体系下,以中央集权为主要形式,成为了政治理论指导思想,加强了政权的统治。
礼乐则是孔子提倡的另外一个重要思想,他指出,礼仪和乐谱是实现社会有序、尊贵家庭关系以及团结一致的重要手段。
汉代儒学地位也发生了变化。
汉代儒家学说仍为孔子的学说发展奠定基础,但在思想表现上形成了独特的特点。
汉代儒家学者在道德教化上运用传统礼教理论,指导社会公众的行为。
汉代的著名思想家刘向充分发挥了儒家的影响,他主张“以礼制社稷”,强调以礼法取代法律、规范社会生活,改善公共道德和弘扬文化,这个主张在汉代得到普遍推广,从而在汉代凝结了一个社会有序、礼仪文明、文化多元的共同价值观念。
此外,在汉朝以后,儒家学说以政治、法律以及文化等方面影响更大。
代思想家韩非子提出“智慧之道”,认为政治须以智慧统治,专政之制应以尊王礼仪贯彻;董仲舒也弘扬了“以礼治国”的思想,并将儒家文化扩展至教育领域,将智慧、礼仪等概念融入到课程教育之中,为汉代教育注入了传统文化元素,使儒家学说得以传承下去。
可以看出,从先秦至汉代,儒家学说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先秦时期,儒学主要是古代政治和社会的指导思想,汉代儒家学说逐渐发展,影响力不仅局限于政治和社会,而且在教育和文化领域表现出强大的影响力。
在汉朝以后,儒家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政治、法律和文化,从而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确立了儒家学说的地位。
儒家思想
• (3)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他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 认为自然有自己的规律,星坠日食,刮风下雨, 认为自然有自己的规律,星坠日食,刮风下雨,春 生夏长,是自然的正常现象,具有唯物思想。 生夏长,是自然的正常现象,具有唯物思想。他主 制天命而用之” 张“制天命而用之”。 • 地位:被冷落 地位: • 原因:儒家的主张虽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在诸侯争 儒家的主张虽有一定的进步性, 儒家的主张虽有一定的进步性 战争不断的时代,其主张不利于实现统一, 霸、战争不断的时代,其主张不利于实现统一,距 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 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 落。
• 4.宋元、明时期 4.宋元 宋元、 • 宋代的哲学思想主要是理学。它是以儒家思想为 宋代的哲学思想主要是理学。 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南宋 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认为, 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理” 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气”只是构成宇宙万物的 材料;他把“天理” 人欲”对立起来, 材料;他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提出 存天理,灭人欲” “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 辩护。 辩护。 • 进一步发展----明朝,王阳明创立与朱熹相对的 进一步发展----明朝, ----明朝 主观唯心主义理论,提出“去私欲,致良知” 主观唯心主义理论,提出“去私欲,致良知”, 即要恢复封建道德, 即要恢复封建道德,忍受封建压迫 .思想核心分别 心即理" 致良知" 是"心即理"和"致良知"
• 消极: ①儒学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 消极: 儒学是封建文化的主体, 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 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 志和人格,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 志和人格,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 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 ②儒学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 负面作用明显; ,负面作用明显; • ③儒学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更应 儒学宣扬的等级制度, 抛弃。 抛弃。
儒家思想的发展与变迁
儒家思想的发展与变迁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
它的发展与变迁,反映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历史经验与文明成果。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儒家思想的发展与变迁。
一、封建社会中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
这个时期的儒家思想更多的是一种伦理道德的规范,注重礼仪之训、忠恕之道、道德廉耻等方面。
同时,儒家思想也强调了道德教化的重要性,提出了“教化人民,厉以自用”的原则。
通过这种道德教化方式,保持着封建社会的稳定,延续了封建的统治。
二、儒家思想对国家治理的影响在中国的历史上,儒家思想对国家治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汉朝时期,经学开始成为国家重要的规范,经学的内容也主要来自于儒家思想。
而隋唐时期,儒家思想开始在国家中被广泛运用,唐太宗制定的“三品制度”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例子。
此外,在明清时期,官学即礼部是国家重要的机构,只有通过礼部的文化考试,才能成为官员。
这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两千多年,并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文化和政治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针对新时期的儒家思想改革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一些学者和文化人开始重新审视儒家思想,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如韩非子、荀子等一些学者,提出了比儒家思想更为实用的政策、工具和道德。
而孔子哲学中所包含的智慧与经验,更多的被视为传统文化的基础,并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民生、国家治理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四、如何传承和弘扬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弘扬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下,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尝试与各种流行文化、传统文化,以及不同的国家文化产生连通,并相互启发。
这不仅是对儒家思想的灵活运用,更是一种能够促成文化创作、民间文化发展的有效方法。
儒家思想的发展与变迁,反映了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历史经验和文明成果。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中国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主要哲学思想体系,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
一、儒家思想的地位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自秦朝统一中国开始,儒家思想就成为中国的国家哲学,被推崇为官方的正统思想。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的道德修养和治国方略的理论,这些理论深受当时的统治者和知识分子的欢迎。
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广泛传播和推广儒家思想,并将其确立为国家的教育体系。
这使得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中得以广泛传播,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
二、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政治方面,儒家思想强调了君权神授和天命思想,使得君主统治获得了道德上的合法性。
同时,儒家思想也强调君主的仁德和民主的尊严,提倡仁政和和谐社会。
这些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其次,在教育方面,儒家思想提倡修养人性的理念,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并倡导礼仪和道德教育。
这使得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广泛影响了中国民众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方式。
在中国古代社会,儒家思想对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的规范和引导作用。
再次,在社会伦理方面,儒家思想强调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儒家思想强调了孝道和家族的重要性,并倡导了一系列以家族为核心的社会伦理观念。
这些伦理观念在中国社会中得到广泛传播和实践,并对中国社会的家族结构和社会秩序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尽管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儒家思想也需要相应的发展和调整。
现代社会中,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念,如仁爱、和谐、忠诚等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在个人层面,儒家思想强调了个人修养和道德底线的重要性。
这些价值观可以引导个人行为和道德选择,使人们更加注重他人利益和社会责任,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它在中国历史中担任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人民思想和价值观的基石,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社会体系。
一、儒家思想的传播和演变早在春秋时期,儒家思想就逐渐形成,孔子开创的“仁政”、“礼乐”、“中庸”等思想,为后来的儒家思想打下了基础。
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儒家思想逐渐被确立为官方思想,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
在汉代,儒家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儒家学派代表的文章、诗歌和著作广为流传,被奉为经典,成为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文化遗产。
儒家思想的传播和演变使其成为中国社会和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是由于儒家思想的普及和推广,中国的封建社会才得以得到有效的治理和稳定,充分展现了儒家思想在社会稳定和安定方面的贡献。
二、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仁爱、仁政和教育,其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郎才女貌、和谐统一、诚信守信等,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民的行为和思想方式,并在中国文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儒家思想最重要的核心理念就是“仁爱”,即爱人、教化人的道德方式。
以此为立论,最终目的是建立起一个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儒家思想中的“礼乐”也正是基于此理念。
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仁政”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理念,即要以仁爱为指导,来实施政治、管理社会。
儒家思想的教育理念也是中国教育体制的基础。
在儒家思想的历史演变中,其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得到了吸纳和融合。
这一点可以从中国的教育、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看出来。
中国传统教育经历了中国的儒家学习和教育思想的影响,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形成和传播密不可分。
中国社会也是以和谐、诚信、规矩为基础,这种思想和价值观的构建和演变,可以追溯到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中。
三、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儒家思想虽然略有衰落,但在中国现代文化中,仍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今天的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儒家思想在我国历朝地位的演变及历史原因
③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享“独尊”
历史原因: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的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地位。
儒家思想在我国历朝地位的演变及历史原因
①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
历史原因: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这些主张虽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在战国纷争的年代,统治者的冷落
②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到压制
历史原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宣扬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新道德,目的是宣扬民主与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儒家学说地位变化所反映的中国封建社会在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思想文化必须为专制主义服务,才能生存发展;思想文化的发展,反映了当时社会由割据到统一的历史趋势。
④维新变法时期:儒家思想出”新意“
历史原因: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儒家传统思想结合起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他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运动制造理论依据,以减少变法的阻力。
⑤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遭受抨击
春秋至唐代,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
内在联系 都属于宋明理学的范畴,都把儒学
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材料1:朱熹说:“所谓天理,复 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 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 友岂不是天理?”“一事不穷,则 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 一物道理”。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朱熹怎样的观点?在朱熹看 来,认识事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1.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 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 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饿 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蔑视他人幸 福的观念源于理学提倡的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 C.存天理,灭人欲 D.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C
2.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 得之(理)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 其纪之为五常……”他主要是 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 B.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C.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D.为了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思考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儒学 的发展情况及结果。
特征:战乱、动荡和民族大迁徙。 结果:佛、道冲击儒学,儒学不仅是汉族 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 主流思想
2、程朱理学背景、含义(特点)、 内容、影响?
背景:隋唐时,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受 到挑战,儒学家提倡复兴儒学
3、陆九渊和王阳明在心学方面各有 哪些思想主张?其中,王阳明思想 产生的社会背景?
背景:明中期后,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 封建专制危机。
4、宋明理学的内容、影响?
疑难解析: 1、天理:就是作为封建道德规范 的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2、格物致知:通过实践,学习明 事理。 3、致良知:通过自我反思,回复 良知,天理就在心中。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古代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儒家学派,是中国古代最具有影响力的哲学思想之一。
儒家学说是中国自己的文化传统,提供了中国古代政治、社会和文化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
它对中国古代社会起到巨大的影响,帮助人们理解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生活,如何为政。
一、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儒家思想的起始阶段可以追溯到周朝的春秋时期。
此时,中国正经历着各国争霸,不断地打仗。
当时的儒家思想主要是一种文化传统,不涉及具体的政治实践。
随着战争的结束,儒家思想开展了一个更加成熟的历程。
此时,孔子是中国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
他强调了“仁”的概念,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仁慈和道德操守。
这种思想影响了各个阶层的人们,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
在汉代,儒家学派获得了国家的支持,特别是西汉文景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此时,崇尚儒家思想的人被任命为国家的高级官员,使儒家思想成为了国家的官方思想。
二、儒家思想的主要思想儒家思想强调了以下五个方面:1. 仁:即关注他人的利益,用道德的标准来对待他人。
2. 礼:即社会规范,指社会各个方面的礼仪和规矩,让人们相互尊重和体谅。
3. 孝:即尊敬父母和长辈,和家庭的道德关系。
4. 忠:即对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忠于职守,表现为建设稳定发展的国家。
5. 信:即对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要求实行真正的道德操守。
三、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是全面和持久的。
这种哲学思想在中国历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了古代的政治,还涉及了社会关系和文化。
儒家学派是古代中国的主要哲学流派之一,为整个古代社会的制度和道德规范制定了重要的标准。
儒家思想为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和道德传统奠定了基础。
这种思想强调人的情感内涵,提醒人们应该保持公德和民族英雄的更高道德要求,尊重他人和社会法律。
因此,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且普及的。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对社会、政治、教育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儒家思想的起源与发展、思想内涵、社会实践等方面,探讨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
一、儒家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孔夫子)发起,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孔子强调人的性本善,提倡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这成为了儒家思想的核心。
儒家思想随后被孔子的弟子们不断丰富和发展,孟子尤为重要,他进一步深化了儒家思想的人性本善观点,并强调了人与天的关系。
此后,儒家思想在历代儒者的不断传承与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体系。
二、儒家思想的思想内涵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包括仁、礼、义、智、诚等多个重要概念。
首先,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它强调人之为人,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
儒家强调通过培养个人的仁德来实现社会和谐与人的完善。
其次,礼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它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该遵守的规范和准则,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关系和谐。
再次,义是指人们应该按照道德准则行事,具有责任感和义务感。
智是指人们应该具备正确的知识和智慧,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诚是指人们应该真诚待人、真挚对待待事,以求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
三、儒家思想在政治领域的影响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在政治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主张君主制度,认为君主应该以德治国,以身作则,做到仁义诚信。
这种思想为中国的封建君主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儒家强调君主与臣民之间的互动关系,主张君臣有责任和义务,提倡君主与臣民之间的和谐与合作,促进了政治稳定与治理效能。
四、儒家思想在社会伦理和家庭教育中的地位与影响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伦理和家庭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儒家思想注重人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倡导以仁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强调家庭和睦、亲情和谐。
此外,儒家思想高度重视家庭教育,提倡尊师重道,强调以孝治家。
在传统中国社会,这一思想赋予了家庭教育以重大意义,影响了几千年的家庭与社会伦理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一:明清之际的一些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和“工商皆本”的思想。 顾炎武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众治”主张。 王夫之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材料二: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主要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思想自 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认为政权属于全体人 民,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 卢梭反对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思想家思想的共同点是什么? (2分)与黄宗羲等人的思想相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的侧重点有 何不同?(2分)
实质: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5、明清:受到批判 (P130) 李 贽:指责儒家经典、否定孔子权威 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倡法治反对 人治、工商皆本 顾炎武:批判君主专制,经世致用,注 重实学 王夫之:唯物、朴素辩证法、趋时更新
6、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利用 洪秀全 将儒家大同思想与西方基督教义以及农 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拜 上帝教的宗教理论
讨论: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还有必要提倡
它吗?为什么?
探讨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1 、 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 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 用。 2 、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 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 、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已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 助于 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 4 、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
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5 、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 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
专题复习
思想地位的变迁
东亚文化的渊源 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 有人说这是孔子的第二次“周游列国”… …
美国孔子学院
法国孔子学院
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 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
阿拉伯国家孔子学院在黎巴嫩揭幕
非洲首家孔子学院将落户肯尼亚
一、归纳儒家思想地位的演变历程
1、春秋战国:冷落 2、秦朝:受打击 3、西汉:成为正统 4、宋代:新发展(理学) 5、明清:受到批判
儒家思想的消极方面 ①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的三 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 和人格, ②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 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③它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 律,负面作用明显; ④它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更 应抛弃。
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反对 对传统文化的绝对肯定和绝对否 定的态度。
A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 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 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 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 有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
C
下列言论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 A.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 系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 以无饥矣
A
孟子“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 A.否定了君主制度 B.体现了古代以民为本的思想 C.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D.适应了君主统治的需要
)
B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 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 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 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 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 顺序它们分别是: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 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 墨、儒
D
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的关系是 A、完全更新 B、因陈守旧 C、继承和发展 D、外在形式的变化
C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 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 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 “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春秋战国遭冷落原因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 其主张不能满足地主阶级实现国 家统一和加强统治中央集权的愿 望,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秦朝受打击的原因分析:
秦始皇用法家思想,用严刑峻法加强专 制统治;儒生引用儒学经典,批评时政。
西汉独尊原因分析:
董仲舒的改造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 集权统治的需要;汉武帝的推动。
6、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利用
7、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
8、文革期间: “批林批孔”运动
1、春秋战国:不受重视
春秋:创立 孔子(P16)
仁、礼、以德治民、有教无类、整理五 经
战国:发展 孟子:仁政 孟子 荀子 (P18) 民贵君轻 性本善
荀子:“制天命而用之”、唯物、君舟 民水、性恶
2、秦朝:受打击 (P24)
康有为 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 想相结合。同时还假托孔子招牌提出变 法主张。
7、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
陈独秀等人掀起新文化运动,提倡 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把斗争矛头 直接指向儒家思想,提出“打倒孔 家店”的口号。
二、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遭冷落、 秦朝受打击、西汉独尊、明清受到 批评、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的原因
A
宋代是我国儒学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 段。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已进 入了哲理化、思辩化的阶段。下列有关 “理”的理解,较为确切的是 A.理就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理是人生来就固有的思想观念 C.理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 D.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
D
明清时期,儒学受到猛烈冲击,有一个 人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认 为孔子并非“天生圣人”,反对“成以 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这个人是( ) A.李贽 B.顾炎武 C.王夫之 D.黄宗羲
B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专制腐败的王朝政治 B.因循死板的八股取士 C.风起云涌的人民起义 D.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D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 “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 “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 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 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 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 型时期的剧变
焚书坑儒 评价 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作用:①有利于维护统一,巩固统治 ②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钳制了人 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
3、西汉:成为正统 (P43)
董仲舒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 统”、三纲五常
4、宋代:新发展(理学)(P108) 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取佛、道思想 形成新儒学—理学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B
汉武帝时的“独尊儒术”和新文化运动 时的“打倒孔家店”,二者对儒学态度 截然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本质上的共 同原因是 A.儒家学说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 基础 B.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中最有发展前 途的思想 C.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而董仲舒则发展了儒家思想 D.儒家所宣扬的“仁”极具双重性
明清受到批评的原因分析: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强 化,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的原因分析:
袁大搞“尊孔复古”逆流,封建复辟、 专制思想泛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 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 民主政治。
是否顺应时代发展及统治者加强君 主专制,巩固统治的需要
共同点:反对君主专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分)
侧重点: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美好的构想
(2)这一时期,中西两种启蒙思想在历史进 程中各自产生了什么作用? (4分)
(2)黄宗羲等人的思想冲击了儒学的正 统,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 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2分) 伏尔泰等人的学说解放了人们的思 想,为推翻封建专制的欧洲资产阶级革 命做了思想准备。(2分)
(3)从思想产生的社会效应来看,为什么 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远远不如法国的启 蒙思想?(4分)
(3)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空前强化, 思想受到严厉控制。(2分) 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 芽的发展,缺乏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2分)
下列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中,最早 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