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商-东方国际—入世后我国纺织业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世后我国纺织业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
在近日召开的湖北省纺织工业入世高级研讨会上,武汉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常亚平博士指出,我国纺织业在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

常亚平博士从六个方面阐明了他的看法:一、我国纺织行业的各个亚行业所拥有的国家竞争优势极不平衡。

尽管纺织行业是我国最具国家竞争优势的行业,但是其中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力系数为0.93,而去掉服装后的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系数仅为0.07,差别太大。

所以服装以外的纺织业将遭遇更大的挑战,加入WTO即马上面临着生存问题。

三、配额是双刃剑。

配额虽然破坏了公平贸易原则,但是又起到了一个保障作用,它保障了发展中国家以一个稳定的增长率向发达国家出口纺织品,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纺织品出口国之间的竞争,为纺织品国际贸易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贸易环境。

ATC协议规定,全部配额将于2005年1月1日取消。

而放开配额以后,我们究竟能否保住自己的那块份额可能还是问题,这必须在出口产品结构上进行调整和重组。

印巴、东盟以及后起的墨西哥、东欧国家在很多市场上都有独到的竞争优势,国内业界千万不要忽视。

三、纺织品出口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大幅度提高。

从配额上看,根据美国白宫网,中美纺织协议可能要执行到2008年才结束。

之后我国纺织品大量进入美国市场将破坏了公平贸易原则,我国还有义务自动减少对美的纺织品出口。

因为历史上究竟怎样是正常的贸易秩序,总是美国在解释,而且欧盟也可能有这样的问题。

从非配额来看,世界纺织品市场容量是有限的,而且每个进口商都有自己的传统进口渠道,其他国家的竞争者对中国加入WTO所带来的变化不可能坐以待毙。

四、最具有国家竞争优势的服装业存在着潜在的危机。

服装业危机主要在于:发达国家的服装业正在利用现代信息产业的成果进行改造。

快速反应、虚拟经营、CAD、CAM等正在服装业广泛应用,传统的低技术、劳动密集型的服装产业正在悄悄发生着变化,服装业向发达国家回归的势头已经开始出现,而我国企业还缺乏相应的准备;其次是品牌问题,世界服装业已经是中间商品牌的天下,而我国除了少数制造商品牌外,几乎没有象样的中间商品牌;我国服装的国际竞争力是靠巨大的服装出口总额和高关税抑制进口支撑起来的,实际上问题也很多,如我国的中低档货占大头,贸易加工方式以来料加工为主,销售额高但利润低的特征与印巴、东盟等竞争对手是一样的,很难找到差别优势,处在特别危险之中。

五、ATC的实施效果值得怀疑。

一方面ATC协议的理论本身缺乏合理性。

按照ATC协议的一体化方案,至2004年12月31日纺织品配额一体化的比例要达到51%,剩余的49%配额限制将在一夜之间取消,令人难以置信。

另一方面实践上也存在障碍,ATC协议的实施情况已经表明发达国家一直在故意拖延一体化进程。

如在乌拉圭回合谈判ATC附件的产品范围时,美欧坚持把大量原本没有在MFA项下设限的产品塞入了附件,借此扩大ATC产品涵盖范围,有意拖延设限产品自由化。

一体化所使用的数据是1990年的进口数量,与现今的进口数量出入很大,使用的是数量统计而非金额统计。

特别是,一体化产品的先后顺序由进口方决定,这就使进口方可以在一体化产品类别上进行选择,把最敏感的设限产品留到10年过度期的最后才放开。

如美国将把对95%的服装配额限制可能保留到2005年1月1日。

六、资源优势形不成产品优势,我国纺织业的竞争力已经开始下降。

我国纺织原料的生产成本应该是有优势的,但由于棉花实行国家专营,棉花的到厂价已经使这种优势失去大半。

这种原料的刚性成本降低了整体纺织业的抗市场波动能力。

我国劳动力资源原也有优势,但是近十年来工资水平几乎上涨了一倍,同时效率上不去,消耗下不来,劳动力成本优势与印巴、东盟等竞争对手相比已经体现不出来。

总体设备质量不好,难以满足产品对质量和性能的要求,低折旧政策使超龄服役的设备比例太高。

这都将使我国的资源优势难以发挥,导致纺织业竞争力出现下降的趋
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