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
1.在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那一年,苏俄开始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A.战时共产党政策B.新经济政策C.工业国有化D.农业集体化
2.“俄罗斯在1929年时,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不能生产一辆联合收割机,也不能生产一辆汽车。

十年以后,到1941年时……拥有了最好的技术,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B.新经济政策实施
C.两个五年计划实施 D.苏德战争爆发
3.建国以来,我国开展以“五年”为周期的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是借鉴下列哪个国家的经验()A.苏联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4.下表为1921—1925年苏俄(1922年改为苏联)农业发展状况,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土地法令》开始实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B.新经济政策提升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斯大林模式突出了农业发展
D.赫鲁晓夫改革卓有成效
5.某班举行历史辩论会,双方辩手观点如图所示,据此判断该辩论会的主题是()
A.新经济政策的利弊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利弊
C.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D.农奴制改革的利弊
6.由下图中的数据可判断出当时苏联正处于()
A.新经济政策实施时期
B.“一五”计划实行时期
C.“二五”计划实行时期
D.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7.指挥苏联军民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领导人是()
A.列宁 B.斯大林
C.丘吉尔 D.戈尔巴乔夫
8.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该政策的特点是()
A.主张解放农奴 B.强调商品经济
C.强化政治集中 D.加强国家干预
9.下图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

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C.实行了斯大林模式
D.实行了戈尔巴乔夫改革
10.1929年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时,苏联()
A.在实施新经济政策 B.完成了农业集体化
C.在进行“一五计划”建设 D.在进行“二五计划”建设
11.20世纪30年代,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西方人士纷纷前往某国取经。

它的经济的一枝
独秀和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

西方一名记者从该国回去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

”一时间,“计划”成为最时髦的词。

文中的“某国”应该是()A.苏联B.美国C.英国D.中国
12.在历史上的某一个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的说:“到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他们要飞机做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

”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
A.苏联新经济政策的效果
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
C.当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13.在1923年的某西方报纸元旦特刊中,有一组对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年度新闻总结。

其中出现错误的是()
A.该国的资本家正为自己企业的产销两旺举杯庆贺
B.刊载了苏联成立的庆祝大会图片
C.该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在强制征收农民的余粮
D.刊载了该国市民在商店里购物的图片
14.1917年,俄历2月23日是”国际三八妇女节“,首都彼得格勒受失业和饥饿威胁的工人与市民举行了大规模的机会和示威活动,提出了“打倒战争”“反对饥饿”等口号。

这一天参加罢工的工人超过了12万人。

随后罢工和示威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

材料表明当时俄国政府首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应是()
A.取得争霸战争胜利B.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C.实现和平,发展经济D.巩固政权,建成社会主义
15.下图反映的是20世纪20年代初俄国工农大众生活恶化的情况。

面对此景,列宁沉痛地说:“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联系所学知识,对列宁这句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应该禁止商品自由交换
B.资产阶级的统治思路更符合俄国国情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做法必须改变
D.坚决退出世界大战是错的,应该让德国做出赔偿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国和美国比较快,在这两个国家中,经过若干个十年,煤和铁的产量各增长一倍。

而苏联从1928年到1938年十年间,铁和钢的产量却增长了三倍,煤增长了两倍半……苏联1939年工业的总产量,从数量标准方面衡量,仅次于美国和德国……但在质量上,按西方的标准,生产水平是低的。

许多仓促建成的新工厂质量差,且为迅速的折旧所苦恼。

材料二:1937年世界主要国家纸产量比较
——以上材料摘自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根据所学知识,说说苏联钢铁、煤的生产取得上如材料一所述成就的原因。

(2)据材料,说说这段时间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存在什么问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20—1924年苏俄(联)农民平均税款
——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1)根据材料,指出1920—1924年苏俄(联)农民平均税款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附:什么样的考试心态最好
大部分学生都不敢掉以轻心,因此会出现很多过度焦虑。

想要不出现太强的考试焦虑,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形成自己的掌控感。

1、首先,认真研究考试办法。

这一点对知识水平比较高的考生非常重要。

随着重复学习的次数增加,我们对知识的兴奋度会逐渐下降。

最后时刻,再去重复学习,对于很多学生已经意义不大,远不如多花些力气,来思考考试。

很多老师也会讲解考试的办法。

但是,老师给你的办法,不能很好地提高你对考试的掌控感,你要找到自己的一套明确的考试办法,才能最有效地提高你的掌控感。

有了这种掌控感,你不会再觉得,在如此关键性的考试面前,你是一只被检验、被考察甚至被宰割的绵羊。

2、其次,试着从考官的角度思考问题。

考官,是掌控考试的;考生,是被考试考验的。

如果你只把自己当成一个考生,你难免会惶惶不安,因为你觉得自己完全是个被摆布者。

如果从考官的角度去看考试,你就成了一名主动的参与者。

具体的做法就是,面对那些知识点,你想像你是一名考官,并考虑,你该用什么形式来考这个知识点。

高考前两个半月,我用这个办法梳理了一下所有课程,最后起到了匪夷所思的效果,令我在短短两个半月,从全班第19名升到了全班第一名。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我基本已完全掌握。

3、再次,适当思考一下考试后的事。

如觉得未来不可预测,我们必会焦虑。

那么,对未来做好预测,这种焦虑就会锐减。

这时要明白一点:考试是很重要,但只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瞬间,所谓胜败也只是这一瞬间的胜败,它的确会带给我们很多,但它远不能决定我们一生的成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