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入关后对民族工业的保护政策--对中国入世后民族工业保护的启示与借鉴
中国近代史上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中国近代史上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cf904ddc1c708a1284a44ac.png)
以上图片显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的因素还有哪些?
• 实业家的实业救国的思潮 •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特别是抵制 洋货、提倡国货运动
材料一: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
时 间 1915年与1914年相比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国 别 欧洲列强 英国 法国 德国
张謇主张:“实业救国” ;荣宗敬论述过 “实业救民御侵略”思想,有人认为他们找到 了救国的正确途径。你认为通过发展资本主义 实业的道路能救国吗?为什么?有何启示?
不能!
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 最大因素是外国资本主义对中 国的侵略。 民族资本主义要想得到真 正发展,必须首先推翻帝国主 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获得民族、国家的独立。
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与掠夺;(尤其是侵华战争的直接摧毁) 2、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与束缚; 3、官僚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与经济垄断; 4、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
5、近代中国政局的长期动荡……
(2)根本原因: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影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阻碍发展的自身因素:
一)、原因
2、辛亥革命:
推翻专制统治, 扫清一些障碍 2、中华民国: 提高政治地位, 发展实业法令
•材料1:奖励和保护工商业, 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 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 ——摘自南京临时政府的 法令和措施
材料2: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
激发了民族资产
阶级投资近代工 业的热情;
喁(yong)望治之民,可共此 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 争存的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 其时也。 ——《工业建设会趣旨》
(3)从中说明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因素 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意义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2b583ac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b3.png)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意义19世纪,大机器生产和新的社会组织结构席卷全球。
美,英德等国迅速进入工业化阶段,聚敛了大量财富,成为工业强国。
由于本国经济实力逐渐雄厚,必然将会进行军事扩张以聚敛更多的财富。
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也就成为外国列强侵略的首选国。
他们用洋枪洋炮打开了闭关腐朽的中国,同时也刺激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
而资本主义萌芽有时近代工业产生和发展的重要的社会环境与前提条件。
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的工业企业是中国走上工业化道路的标志,虽然清政府的官办军用工业并非资本主义性质的商品生产,只是为了给清军提供新式装备,但是官办军用工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程,并刺激中国出现新式工矿企业的产生。
此后民用工业产生,标志着新的生产力在中国自己的企业中诞生,构成中国工业史上的一个重要开端。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出现近代工业,从而带动生产的变革,促进了生产力的新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加剧,清政府为挽救自己的生存危机,号召民间兴办实业,并在有关政策下使商办工业长足发展,重工业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族工业迅速发展,轻工业发展幅度最大速度最快。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工业发展达到第一次高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厮杀,无暇东顾,使处于夹缝中的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次发展的“黄金时期”,一直持续到1923年前后。
在此期间,中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还有缫丝、卷烟、榨油、火柴、食品加工等轻工业都有很大幅度的发展。
采煤、冶金、水泥等重工业方面也出现了比较大的民族企业,但是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进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从外国人手中夺回了“关税主权”,设立了国家银行,统一货币发行权,鼓励发展工农业、交通运输业;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国民政府建立以后,从金融和重工业两个方面入手逐步建立起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全面统制,民营企业受官僚资本的摧残、压迫越来越严重,发展的空间日渐狭窄,不可避免地走上了萧条之路。
战后池田内阁时期日本的经济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借鉴作用
![战后池田内阁时期日本的经济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借鉴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f06506a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17.png)
战后池田内阁时期日本的经济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借鉴作用徐萍;张青玺【摘要】二战后,日本经济萧条不堪,战后日本历届内阁都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在池田内阁时期,制定了一系列对日本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政策,从而促使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因此,日本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期刊名称】《宜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32)003【总页数】3页(P98-100)【关键词】池田内阁;经济;借鉴作用【作者】徐萍;张青玺【作者单位】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14Abstract:AfterWorldWar II,the Japanese economic recession.Successive post-war Japan,the Cabinet regar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first.In the Ikeda cabinetperiod,developed a series ofmajo r impacton Japan’s economy policy,prompting Japan’s economic power.Therefore,Japan’s successful experiences h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Key words:economic;reference;Ikeda Cabinet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国土荒芜、经济衰竭、民不聊生,一片惨淡景象。
因此历届内阁都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
池田内阁执政时期 (1960年 7月—1964年 11月)使日本经济呈现了高速发展。
在池田勇人看来,所谓政治就是提高国民生活,保障社会安定,政治的最终目的是尽可能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通用8篇)
![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7f3541e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d7.png)
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通用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篇1纵览历史上几个大国崛起的经历,它们无一不是从发展经济开始,一步步向着工业化、现代化的国家致富的方向前进。
这里面,无论是早起西班牙葡萄牙的重商主义,还是后来的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国际上的贸易往来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然而,提到国际贸易,我想,这其中不仅仅涉及商业,也同样涉及政治活动。
二者的影响兼而有之,在日本的崛起历程中亦如此。
日本的发展总让人充满疑惑,同在亚洲,同样是人口大国,同样的人种和极度相似的传统文化,为何中国与日本今天仍在许多方面相差甚远。
作为外交学专业的学生,我曾看到一位著名的日本政治学者这样总结:世界霸主地位的轮换,从英国,到和它合作的美国,也将从美国,到和它合作的日本。
历史上,凡对抗者衰亡,合作者才能发展。
这种理论很具有争议,但回想二战结束后的历史,美国对日本,从打压到扶持,却是实在见证了一个经济体的腾飞。
这个奇迹的产生,可以说很大一部分是国际政治—世界的主要力量格局互相角力的结果,但果真如此吗?《大国崛起》给了我其它不能忽视的答案。
日本的崛起之路从明治时代开始。
向西方学习以强壮自己的理论便突破了中国古代闭关锁国的腐朽思想。
学什么?学的是经济制度和先进的生产力。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生产要素的周转,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的普及,社会的富足,几个决定性的力量如先驱的马车带动日本走上大国之路。
我想,这因该是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一个国家发展的稳定路线。
《贸易战争》中早期的大国那种以掠夺和“倒买倒卖”为主的重商主义的贸易方式能给予一个国家一段时期的繁荣,但终无法长久地保持其鼎盛。
其后日本经历的军国主义时代,在我看来,和这种重商主义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掠夺甚至压迫加之以武力的威胁,无异于世界的强盗。
日本产业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产业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9b8924ed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92.png)
日本产业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产业政策是一个国家通过干预产业或部门间的资源配置、以及干预某一特定产业内部的组织结构,来影响该国经济发展的政策。
纵观全球,产业政策在日本的经济政策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从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产业政策,明确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有效地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复兴、发展、高速增长,引领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日本的产业政策愈来愈引起西方世界各国的重视,也对于当前阶段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一、日本实施的主要产业政策1、“倾斜生产方式”产业政策(1945-194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败的日本国民经济基本上陷入瘫痪状态,当时的首要任务是稳定经济、恢复生产,通过大力扶持基础工业部门,为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提供物资设备和能源的支持,带动其他行业恢复生产。
煤炭和钢铁是当时最为重要的基础产业部门,政府在这一时期主要采取了优先发展煤炭和钢铁两个部门的“倾斜生产方式”产业政策。
“倾斜生产方式”的主要内容:努力增加煤炭生产,并将其重点分配给钢铁部门,以增加钢材生产;然后又将钢材重点分配给煤炭部门,进而增加煤炭生产;以这两个基础工业部门相互促进、循环恢复和扩大生产规模为核心,为其他工矿业的恢复生产提供物质基础,再以此逐步推动电力、农业化肥、运输等其他基础工业部门的恢复,逐步带动整个工业以及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倾斜生产方式”的效果:国民经济得以恢复好转,重要基础工业部门产量明显增长,由此形成了基础雄厚、扎实发展的基础工业部门,为改变日本落后的经济水平和经济结构创造了物质前提条件,对下一阶段采取的产业政策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应当说是比较成功的产业政策。
2、“产业合理化”的产业政策(1950-1955年)1949年后日本经济重新出现了不稳定局面,“倾斜生产方式”宣告结束。
日本学术界通过展开“开发主义”和“贸易主义”以及“静态国际分工理论”和“动态国际分工理论”两场大争论,确立了“贸易立国”发展战略。
读书心得-中国对国外经济教训的借鉴启示
![读书心得-中国对国外经济教训的借鉴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e2e51442af1ffc4fff47ac03.png)
读书心得:中国对国外经济教训的借鉴启示根据西方经济学“比较优势”理论,中国拥有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资本和技术资源缺乏,应该开放市场引进外资,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缩短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即所谓“以市场换技术”。
事与愿违,时至今日,我们让出了市场却没有获得技术的提升,大量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果是核心技术缺乏症,中国企业面临的尴尬局面是:上不能突破——开发不出先进技术,外国投资者也不转让;下面临断裂——大量的劳动力不能向工业人口迅速转化,大多数人只能从事简单的劳动。
此外,还要面临其他人口大国的竞争,“比较优势”正受到后发国家的挑战,因为这些国家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比中国更低。
痛定思痛,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企图简单地靠让渡市场来获取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所必需的全部科技简直是幻想!中国的科技进步只能靠自己,我们必须自强!本文通过对战后日本产业发展路径的分析,指出市场在一国产业结构中应有适当的“度”,只有把握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才能促进核心技术迅速发展,才能推动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
一、日本的“技术立国”战后初期的日本几乎进入“石器时代”,民生凋敝,物资极度匮乏。
但在二十年后,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人力资本的积累,靠的就是“技术立国”这四个字。
日本政府注意到,要使国家经济迅速恢复,跻身强国之列,必须集中全国的资源优先发展重工业。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派有泽广巳在主持“日本复兴计划”过程中,推行“倾斜生产方式”,不计收益得失,将有限的物质资源集中投入在煤炭、钢铁、电力、化工四大重工行业,严格限制轻工业发展,部分轻工业由于无法从内循环的重工业体系获得资源而被迫停产。
日本人的生活水平被压到极低,只能靠本土残存的农业生存。
农地改革又使农民被迫承受很低的粮食收购价格和高的税收,粮食和极少量生活必需品均采取统购统销,按人头配给,自由市场则被取缔,每个日本人每天只有四只火柴的定额,一年才能得到一块肥皂。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d12e7c7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3b.png)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当时,许多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正逐渐走出殖民统治,迈向独立和自主发展。
在此之前,这些国家多数是殖民地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从事原材料的生产和农业经济,依赖于西方殖民国的市场和技术。
然而,殖民地统治下的经济系统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因为它们主要是为了满足殖民地经济的需求而存在的。
随着殖民统治的结束,一些国家开始致力于发展民族工业,以实现经济独立和自主发展的目标。
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国有企业、实施保护主义政策、引进技术和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等。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国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例如,日本通过实施保护主义政策,建立了一系列国有企业,促进了钢铁、造船、汽车等行业的发展。
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日本成功实现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并成为了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之一。
类似地,中国也在20世纪后期实施了一系列的工业化政策,大力发展民族工业。
中国采取了保护主义政策,建立了一批国有企业,并引进了大量的技术和设备。
在短短几十年内,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除了东亚国家外,许多其他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也在近代工业化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进展。
例如,巴西、印度、韩国等国家在过去几十年里都实施了一系列的工业化政策,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然而,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这些国家在发展民族工业方面缺乏技术和资金的支持,往往需要依赖外国的援助和投资。
另一方面,国际市场的竞争也对这些国家的工业化进程造成了一些压力。
尽管如此,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表明,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经济独立和自主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他们通过实施一系列的工业化政策,发展了民族工业,促进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总之,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艰辛而充满挑战的过程。
然而,通过国家的努力和采取合适的政策,许多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成功地走上了经济独立和自主发展的道路。
简论日本贸易立国战略及对中国的启迪
![简论日本贸易立国战略及对中国的启迪](https://img.taocdn.com/s3/m/62197343336c1eb91a375d6e.png)
简论日本贸易立国战略及对中国的启迪冒洁生费兴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历了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民生产总值(GNP)稳步提高。
到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起飞”的前夜,或者可以看作是刚刚进入“起飞”阶段。
这和二战以后,五六十年代高速增长时期的日本经济形势有许多相似之处。
因此,研究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课题对我国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拟就当时日本的贸易立国战略进行探讨,期望能对当今中国经济的发展有所裨益。
一、贸易立国战略的提出与确立二战结束后,15年的侵略战争给日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废墟连片,瓦砾成堆;300万人因战争丧生,900万人因空袭流离失所,700万人从海外返回无处安置;1/4 以上的物质财富化为灰烬,近一半的工业和交通设备受到严重破坏,工农业生产陷于瘫痪状态;老百姓生活贫困至极——缺衣、少食、无处栖身。
日本向何处去?重建日本成为战后日本政府迫在眉睫的课题。
外务省为此成立了“特别调查委员会”,广泛地吸收日本优秀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官员研究对策。
1946年3 月这个委员会就日本经济的重建问题提出了基本的设想——《重建日本经济的基本问题》报告书。
该报告书指出:日本要把战时的统制经济体制转变成为和平的自由经济体制,实现经济的民主化和技术的高度化,立足国内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新型出口产业,振兴国际贸易,走加工贸易的道路。
这份具有战略眼光的报告书最初表达了贸易立国的思想,但还仅仅是一个设想而已。
到1948年,由于倾斜式生产方式等政策的实施和美国的援助,日本经济形势稍有好转,但基础还很脆弱。
如何重建日本经济的课题再次成为日本经济学界和一般国民所关心的热点问题。
有人主张通过引进新技术,仿效30年代的美国大力开发国内资源,以此实现日本经济的自立与工业化。
这被称为“开发主义”;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日本人口多、资源少、生活水平低,国内市场有限,必须把日本经济的自立与发展问题放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解决。
浅析日本大陆政策
![浅析日本大陆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1840441259eef8c75fbfb337.png)
浅析日本大陆政策李子明2012011161摘要:近代西力东渐,不但叩响了东亚文明体系的主导者中国,也打开了东亚边陲小国日本,主权沦丧的日本,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决定脱离东亚,向西方学习,与西人为伍,走侵略扩张道路。
大陆政策便成为日本的基本国策贯穿整个日本近代史。
本文就日本大陆政策的内涵,大陆政策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的角度来探讨该政策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演变。
关键词:日本近代史,大陆政策一、大陆政策的内容关于大陆政策的内涵,大陆史学教材一般大都会提及《田中奏折》,它是指1927年7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呈给昭和天皇题为《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的秘密奏章。
其主要内容是以满蒙为侵略扩张基地的战略,内中说:“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则其他如小中亚西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使世界知东亚为我国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
”这是田中义一提出的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目标和步骤。
从中我们也可看出日本大陆政策的内容。
虽然有学者质疑《田中奏折》的真实性,如日本史学者邹有恒在《蔡智堪取得田中奏章的质疑》中起初颇有信服力的证据。
但是日本之后发动的一系列对华侵略基本是按照《田中奏章》的路线走的,形有疑而实存。
《田中奏折》其实至少可以看作是大陆政策的缩影,一个理论内容。
从实践角度来看,可以对大陆政策作一个简明概括,即:”日本为了实现侵略扩张,以军事手段为主,以经济、文化、外交手段为辅,以侵占中国霸占东亚,称雄世界为核心的一系列有目的,有次序的活动。
”二、大陆政策的形成大陆政策的形成并非一时之因素促成,日本在明治维新时就立即着手实施“开万里波涛,振国威于海外的圣主遗业、先皇遗愿。
这个方针是具有历史渊源的。
关于这个历史渊源,中国研究者苑基荣对日本前近代的思想家、国学家和洋学家进行解说,提出日本大陆渊源始于日本传统文化和近代思想观念。
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30e5290728ea81c759f57831.png)
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在遭到严重战争破坏,陷于瘫痪边缘的基础上,迅速恢复和发展,在短短的二三十年内,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实现了经济的崛起。
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我国是一个很好的启迪,本文主要从产业政策和企业制度这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日本经济产业政策企业制度启示一、引言众所周知,二战结束后,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在一片废墟之上经历了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问就实现了经济腾飞。
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制造的产品已经横扫英国摩托产业.超越了汽车大国美国。
在钟表、摄像机、光学仪器行业抢夺了钟表王国瑞士的市场。
总之,日本在很短时间内就爬上了国际社会金字塔的顶端。
很多人一直在思索日本到底是以什么方式或是靠什么手段来实现经济腾飞的。
今天,我国正值经济飞速发展期,研究战后日本发展的问题对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诚然,日本经济的腾飞发展与二战后欧美各国对其提供的各种援助是密不可分的,亚洲两场局部战争的爆发也促进了日本战后经济的复苏步伐。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日本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这对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最根本的作用。
二、超赶型的产业政策(一)日本产业政策的特点以产业政策为中心,运用各种经济的和行政的手段,全力扶植战略产业和大企业的发展,使之以强劲的国际竞争能力,实现赶超欧美经济大国的长远战略,这是日本经济发展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战后日本产业政策是日本政府通过全力扶植各个时期战略产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享用后发利益,一举实现百年来赶超欧美工业大国战略目标的根本手段。
在战略产业选择方面,根据动态比较优势的经济学原理,依照比较收入弹性值、比较劳动生产率和扩大就业率三大基准,优先确定扶植钢铁、石油化学、合成纤维、汽车、产业机械、家用电器和电子设备等重化工业。
此,在技术引进时,要从总体上对自己国家的生产要素现状、市场规模、社会文化环境、吸收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考虑,突出重点,多渠道、多形式引进适用的先进技术;要明确社会经济发展的日标,根据本国同情和社会经济条件,全方位地选择适用的关键技术。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cc75e2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1c.png)
大生纱厂
南通博物苑
大生纱厂
南通博物苑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旳发展
一、状元实业家张謇
江苏南通人 “实业救国”标语
大生纱厂
(南通博物苑: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旳博物院)
民族资本家旳“苦”在哪里呢?
材料一:某某纺织厂在办厂过程中,诸多民众以为机器替 代手工缫丝纺织,恶果必多:男女同厂工作有伤风化,工 厂冒烟, 有伤风水,操纵机器,肯定伤人…攻击污蔑接踵 而至. 资本家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成果,官 府给他们扣上“私设厂房” ,“哄闹官署”等罪名,见 资本家办厂盈利便存心讹诈.……某某纺织厂被迫关闭.
(D)
8.假如你是19世纪60-70年代投资企业旳商人,从投入小、见效快旳角度去考虑,你
最佳投资哪一领域?
(B )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军事工业
9.民族资产阶级以为“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其中旳“其时”是指
(A )
A.辛亥革命 B.甲午战争 C.洋务运动 D.鸦片战争
10.下列有关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旳特征表述正确旳是
6.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取得短暂发展旳原因是 ( D )
①帝国主义旳扶持 ②军阀政府旳支持 ③辛亥革命旳刺激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④帝国主义无暇东顾
7.下列有关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旳论述,正确旳是 A.我国民族工业旳萌芽出目前明末清初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旳发展高潮在抗战时期 C.抗战结束后,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D.辛亥革命后,国内出现了兴办民族工业旳热潮
帝国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封建主义
原因
在夹缝中生存, 步履维艰, 发展缓慢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困难重 重旳根本原因是什么?
浅析日本农业政策—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出口的影响资料解读
![浅析日本农业政策—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出口的影响资料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dfd9ef019e8b8f67c1cb993.png)
天津农学院课程论文(2013—2014 学年第二学期)题目:浅析日本农业政策—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出口的影响课程名称农产品国际贸易任课教师学生姓名学号系别经济管理系专业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成绩评定摘要中日贸易关系是亚洲以至全世界的重要贸易伙伴关系,因为偏好的相似性,在各个领域交流都十分频繁。
随着日本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本民众对于食品的安全健康指标特别重视。
但日本农业资源贫瘠,大多依赖进口。
而中国作为农产品的进出口大国,一直与日本保持着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
由于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品生产技术、安全标准等的不同,以及日本政府为了保障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而定制的一些高关税、技术壁垒、质量标准等贸易壁垒,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日农产品的贸易摩擦。
本文将通过对农业生产规模、、农产品贸易结构等方面入手,分析当下中日农产品的贸易现状,日本现行的农贸政策,并分析这些政策对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减少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促进中日的农产品贸易。
关键词:中国;日本;农业政策目录1 引言 (3)2 日本的农业发展现状已经中国对日本的农产品出口情况 (3)2.1 日本农业的衰退与保护 (3)2.2 中日贸易关系现状 (3)3 日本农业政策以及农业改革的计划 (4)3.1 日本现行的农业保护政策 (4)3.2 日本在多哈回合中有关农产品贸易的立场及其今后动向 (6)3.3 日本现政府的农业改革计划 (7)4 日本农业政策对中国出口农产品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9)4.1 对中国的影响 (9)4.2 中日农产品贸易建议 (9)5 结论 (10)【参考文献】 (10)1 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日益加快,国际贸易持续快速发展,国与国之间相互依赖程度也日益加深。
中国与日本贸易来往密切,中国是日本农产品进口来源国之一,同时日本也是我国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市场。
但中日政治关系,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时至今日,中日双方的贸易问题依旧没有得到好的解决。
日本在对华经济上的捆绑政策
![日本在对华经济上的捆绑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9273a7f7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b8.png)
日本在对华经济上的捆绑政策日本在对华经济上的捆绑政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经济关系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
然而,在国际竞争中,经济强国往往会采取各种各样的贸易保护和捆绑政策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在对华经济上,日本也不例外,通过一系列的贸易保护措施和捆绑政策,保护自己的利益,同时限制中国的经济发展。
一、关税壁垒2002年,日本单方面对中国进口汽车征收高额的关税,其目的就是限制中国汽车在日本市场的销售。
同时,日本对来自中国的部分农产品、化妆品、电器等产品开设关税壁垒,对中国的部分重要出口产品进行保护。
除此之外,日本还对中国的钢铁产品、纺织品等进行严格的限制和质量审核,是否采取关税措施,全权由日本政府决定。
二、规定进口配额日本将产品的进口配额作为一种贸易保护手段,对来自中国的产品进行限制。
例如,在食品方面,日本严格规定了中国进口食品的出口量。
其中,农产品、水产品、香料等都要进行数量限制,并且要进行质量限制。
日本还规定了一些产品的进口配额,如中国饰品、服装以及一些纺织品,这些产品的进口数量不得超过日本政府规定的数量,同时要求该类产品必须符合日本国家标准。
三、限制技术转让对于中国企业在日本进行技术转让合作,日本政府也采取了很多限制措施。
如果中国企业在技术合作中需要从日本企业获得技术,日本就会规定技术的详细内容,同时要求中国企业在相关技术方面要签署保密协议,避免技术流失。
因此,这些技术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企业的技术获取和提升。
四、提高技术壁垒日本政府针对中国企业还采取了提高技术壁垒的政策。
通过现有的技术壁垒,日本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这种做法使中国企业在进入与日本竞争的市场时,面临更加艰难的技术壁垒,相对于日本企业还处于弱势,难以得到市场份额。
总之,日本在对华经济上,通过关税壁垒、规定进口配额、限制技术转让和提高技术壁垒等政策,维护自己的利益,限制中国的经济发展。
然而,这些贸易保护和捆绑政策的采取无疑会给中日经济合作带来诸多的不利影响,不利于中日两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日本更生保护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更生保护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fa0340263169a4517723a36f.png)
2010年第7期下社会工作social w ork[作者简介]在日本,对出狱人(还包括免除刑罚执行者和缓起诉者等)的社会保护被称之为更生保护。
它是由国家主导的旨在使实施了犯罪或者违法行为的人,在平常的社会环境中作为健全的社会人,通过接受指导、帮助实现更生(新生)的制度①。
溯及其理念渊源,它是在吸收中国《唐律》宽缓、怜囚等宽严相济的刑罚理念基础上,兼采英美和大陆法系思想和制度之长,再结合本民族的特点,所创制出的颇具特色的司法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出狱人的保护工作得到了很大发展,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将出狱人保护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系统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的出狱人保护制度还很不完善,在以下方面问题尤其突出:首先,出狱人回归社会后,受歧视现象严重,他们需要承受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极易产生怨恨或自暴自弃的态度,进而走上重新违法犯罪的道路;其次,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社会已进入市场经济体制,流动人口日益增多,人户分离已成为普遍现象,这造成部分出狱人回归社会后漏管失控现象的发生;最后,尽管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但总体来看,缺乏系统性,实践操作上也有所欠缺,与出狱人保护的法制化发展轨道不相符合。
为了进一步推进出狱人保护事业的发展,应当通过借鉴日本更生保护制度,完善中国出狱人保护制度。
一、日本更生保护制度的历史沿革(一)日本最初的更生保护设施:静冈县出狱人保护公司明治十六年(1883年),神道教的神职人员池上雪枝就在大阪开设了一所名为雪枝的感化院,即日本最初的非行少年感化院。
作为成年人出狱保护设施的先驱,则是明治二十一年(1888年),金原明善氏设立的静冈县出狱人保护公司,专门帮助从监狱释放后回到社会的人员。
金原明善氏设立静冈县出狱人保护公司的起因是:明治时期,静冈县内的静冈监狱里关押了一名重罪囚犯。
许多看守都对这个囚犯的矫正感到很棘手。
然而,当时在任的副监狱长却始终坚持对该囚犯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教育,终于收到良好的效果,使这个囚犯开始了真心的悔罪,临出狱前,他庄重地对副监狱长发誓:“今后决不再犯罪”后离开了监狱。
日本环境产业发展研究及对中国环境产业的启示
![日本环境产业发展研究及对中国环境产业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287e6813e87101f69e319555.png)
用 。在 美 国称 为 “ 环境产业” , 在 日本 称 为 “ 生态产业” 或
“ 生态商务” 。通 俗 一 点 讲 就 是 跟 环 境 有 关 的 各 行 各 业 , 在保护环境 、 服 务 人 民 的 同时 创 造 一 定 的价 值 。
2 . 2 日本 环 境 产 业 的发 展 历 程 2 O世 纪 6 O年 代 , 随着 经 济 的高速 增 长 , 日本 的 环
境 状 况 也 急剧 恶 化 , 日本 在 经 济 领 先 全 球 的 同 时 , 环 境 污染 问题 也 成 为 了其 另 一标 志 , 日本 国 民 深 受其 害 。到
[ 4 ]梁 晓 辉 , 李光明 , 黄菊文 , 等. 上 海 市 电子 废 弃 物 产 生 量 预 测 与 回
摘要: 指 出 了全 球 环 境 问 题 日益 凸显 , 已成 为 当前 国 际社 会 的 焦 点 问题 , 以 日本 环 境 产 业 为 例 , 分 析 了 日本
环境 产业现状及发展历程 , 探 讨 了其 对 中 国环 境 产 业发 展 的 启 示 。
关键词 : 环境产 业; 污染 ; 温室; 治理 ; 借 鉴
入 大 量 的人 力 物 力 , 然 而 环 境 问 题 并 没 有 因 此 得 到 改 善, 相 反 随着 日本 的生 产 、 生 活方 式 向 大量 生 产 、 大量 消 费、 大 量 废 弃 的类 型 转 变 , 环 境 日益 恶 化 , 终 于让 日本 政 府 认 识 到 建 立 可 持 续 经 济 发 展 的 重 要 性 。 日本 的 环 境 产 业 也 不 再 仅 仅 局 限于 防止 环 境 公 害相 关 的产 业 部 门 , 而 是 扩 大 到 所 有 与 增 加 环 境 负 荷 相 关 的各 个 产 业 部 门 ,
日本幕府时期的对外政策
![日本幕府时期的对外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9894161f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3f.png)
日本幕府时期的对外政策自1603年德川家康开创幕府时代开始,日本进入了长达两百多年的封闭与自我保护时期。
尽管在这个时期中,日本的社会、文化和经济都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与成就,但其对外关系却深受其政府的掣肘与限制。
幕府政权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和实行孤岛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使得其对外交流、贸易、文化沟通等方面一直处于封闭状态。
本文将从政策与理念上对幕府时期的对外政策进行探究。
1. 政策概括幕府时期对外政策可总结为:封锁、限制、镇压、保护。
封锁指的是将日本从世界贸易和文化交流中隔绝开来,限制是指对于国内的人和物的出入境进行限制,镇压是指加强对外国商人和传教士等非本国人员的管理和惩罚力度,保护是指提高国内的实力和保障国界的安全。
长期以来,幕府政权通过实行“海禁”政策,封锁日本的海域成为其对外关系的主要手段。
在这个时期,在日本境内只允许唯一一家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同意下开展对外贸易活动。
同时,日本治安方面对于各种异族和外来的宗教、文化进行镇压,限制了对于外部世界的了解和交流,以此更好地维护其自身的政治稳定和实行封锁政策。
2. 政策形成原因幕府时期的对外政策的形成背景非常复杂,其主要原因可分为内部和外部因素。
2.1 内部因素a. 内乱在幕府时期前期,日本曾经历了长达近150年的战乱时期,由于不断的战争和混乱,形成了许多割据政权,政治和经济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
由于战乱的出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十分困难,因此幕府政权所采取的封锁和限制政策便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定与繁荣,以此保证国内人民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活和市场机会。
b. 倭寇倭寇是中国明朝时期对于日本海上盗贼的称呼。
而在日本境内,倭寇泛指任何以海盗为职业、活动于中国、朝鲜半岛及日本近海的匪徒。
倭寇时期对于日本来说,意味着当前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动荡,因此当时幕府政府加强对于海岸线的控制和对于海上贸易的监管,坚持封锁和限制政策就显得尤为必要。
2.2 外部因素a. 侵略中国的历史在明朝时期,日本曾经对于中国发动过一些次突袭,但由于中国守卫力量的强大,日本并没有取得很大的胜利。
试论1915年抵制日货运动对中国民族工业的促进
![试论1915年抵制日货运动对中国民族工业的促进](https://img.taocdn.com/s3/m/abbeb7d64431b90d6d85c76e.png)
试论1915年抵制日货运动对中国民族工业的促进【摘要】抵制日货运动是贯穿于中国近代的一项爱国运动,自从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的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内,抵制日货运动在神州大地上此起彼伏。
1915年的抵制日货运动是在日本对中国提出二十一条的情况下发生的,国难当头,广大民众奋起抗争,以经济手段作为武器抗击侵略者,在抵制日货的同时,该运动对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左右。
【关键词】1915年;抵制日货;民族工业;国货社团1915年抵制日货运动是一场反对日本侵略的爱国主义运动。
该运动兴起于1915年2月末,于当年7月份基本结束,持续长达5个月之久。
这次运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先后投入运动的有报界、学界、商界、工界、农民、华侨等多个社会阶层,以下层民众最为积极,甚至在运动的高峰期,宗教人士、娼妓和监狱犯人也都参与了进来,群众基础极为深厚。
运动的前期以上海为中心城市,后期转移到了武汉。
作为一项经济领域的抵抗运动,1915年的抵制日货运动对当时中国的民族工业起到了强心针一般的推动作用。
一、国货社团组织对民族工业的推动中国是日本商品的主要销售市场,中国民族工业受其压制已久,在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已经有了比较良好的发展指头,在中日交涉期间,随着抵制日货运动的开展,中国国货的销售市场也日益扩大,提倡国货也成为了一时风尚,因此这次抵制日货运动对中国的民族工业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运动的过程中,中国的民族资本提出的口号是:抵制日货,提倡国货(或土产)。
当时上海成立的“劝用国货会”、‘使用国货宣传社”,只提倡(或劝用)国货的口号,如“劝用国货会”成立时的简章写到:“本会以提倡国货振兴实业为宗旨。
”六月以后,提倡国货的口号更为普遍。
“劝用国货会”、“使用国货宣传社”,派人到各地去进行组织和宣传使用国货,因而,后来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许多宣传和推销国货的组织,如,“国民励志会”、“劝用国货同志会”等。
中国国货维持会是在辛亥革命的社会变革中应运而生的群众团体,在1915年抵制日货的浪潮中,“中国国货维持会编印《国货调查录》,第一期印发10万份,颇受欢迎。
战后以来日本的重点产业扶持政策分析及展望
![战后以来日本的重点产业扶持政策分析及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dcb7820ca300a6c30c229ff5.png)
日 本 研 究二○○四年第一期战后以来日本的重点产业扶持政策分析及展望河北大学日本研究所 潘素昆 日本的重点产业政策在日本战后经济的起飞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然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重点产业政策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也发生了变化。
一、战后初期日本实施的重点产业扶持政策 战后初期,为恢复经济日本重点发展了农业和轻工业,使农业、轻工业和农业机械工业的发展快于其它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从而缓解了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紧张状态,为现代化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为重新启动工业化进程,日本政府推行倾斜式的生产方式。
所谓倾斜式的生产方式是指在社会再生产链,特别是工业再生产链的纵向接续关系中,从最初投入的上游向最终产出的下游产业逐步推移、顺序发展的方式。
日本在这一阶段,确定了以钢铁和煤炭两个生产能源与原材料的基础工业部门为优先发展产业。
战后日本确立了“贸易立国”的基本国策,把扶植本国企业,提高其竞争力,振兴出口作为推行产业政策的出发点。
“贸易立国”战略分为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
鉴于资源贫乏,进口原材料、出口加工制成品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日本经济的振兴必须依靠出口导向战略。
但就战后的生产水平,还不具备实行出口导向战略的条件。
因此,1945年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先是推行了进口替代战略。
日本政府确定了本国比较发达的轻纺工业为出口主导产业,把尚待进一步发展的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重化学工业,置于国家的积极干预下,加以扶值保护。
战后初期,日本政府主要运用税制、财政投资等措施支持倾斜式生产方式,支持重点产业的发展。
重点产业政策的主要手段有政府对特定产业的物资配给制、价格控制及价格补贴、政府的复兴金融公库贷款等。
由于当时重化学工业程度很低,为实现替代,振兴出口,日本一方面对幼稚产业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待遇,刺激其发展;另一方面对这些产业的进口产品和外国直接投资进行限制,设置关税壁垒,通过外汇配额和进口限额,保证重点发展的产业能够优先获得稀缺的外汇资源,以进口的所需的原材料、设备和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 政府 根据 国际 通用 的分类 表把进 口商品划
分 为 4个 等 级 , 2 有 1个 大 类 , 9个 中 类 , 9 号 9 10 5 “ 类 ” 共 22 3个 品 种 。 这 便 于 和 国 际 比 较 , 且 小 , 3 而
2 2电 5 00
的 陶瓷 、 玩具等商 品 的税 率 , 而提 高 化工 产 品 、 械 机
品处 于竞争 状态 的产 品实行 高税 率 ; 五 , 已具备 第 对
~
易 自由化 战后 日本工 业之所 能取得 如此 巨大 的 成就 . 中之一 就是 采取 了一 系 列有 效 的 民族工 业 其 保 护措 施 具体 来说 有 以下 几个 方 面
( ) 变 原来 进 口税表 为 国际 通 用的 “ 鲁塞 一 改 布 尔 税 剧 分 类 表 ” 制 定 新 的 美 税 税 率 表 .
摘
要 :我 进^ WT 后 , O 如何 应付入 世 后对 民旋Z 业 的冲 击 、 - 实现 民蕨工 业 的壮大 和发 展
是 一个 极具 挑战 性 的课 题 。 日本 当年 ^ 关 后 对 民葳 / 业 的保 护 、 持 , 国^ 后将 要 采取 的对 I _ 拄 中 策, 虽赫 二者 所处 的环境 已大为 鬲 同, 但是 诧 山之石 , 以为 玉 . 可 日本成 功 的经验和 教 训 可赉借 鉴。
类 、 属 类 产 品 为 中 心 的 2 1种 商 品 的 税 率 这 样 金 5
一
来, 就纠 正了 以前 日本 关税 水平 的平 均 化 、 一化 统
M a .. O02 v 2
末 北 亚 论 坛
Nor h z tAsa Fo u t e  ̄ i r m
第 2期
No 2
而 对 制 成 品 征 收 高 关 税 ; 四 . 于 日本 国 内 没 有 生 第 对
体 制 上处在统 制 经 济向市场 经济 过渡 时期 , 电子 . 像
汽 车产 业 尚处 在 起 步 阶段 , 于 幼 稚 产 业 , 属 尚需 保 护 , 与我 国 目前 的情 况 极 其 相 似 。在 这 样 的情 况 这
关 键 词 :哥本 入 关 ;保 护 ;民 蕨 Z 业 ;中 国^ 世 - 中 图 分 类 号 :F 3 . 0 I 1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3 7 1 《0 2 0 - 0 8 一 I5 1 0 - 4 1 2 0 】2 o 1 o )
随着我 国 加 入 WT 国 内有 关 方 面 对 人 世 后 O, 可能会 对 民旌 工 业 造 成 的冲 击 顾 虑 重 重 。2 0世 纪 j O年代 的 日本 同 样 面 临 这样 的 问题 。本 文 试 图通 过 日本在 人 关 后 所 采 取 的保 护 民 族 工 业 政 策 的探 讨, 为我 国人 世后 如何应 对 贸易 自由化 的压力 , 既保 护我 国的 民族工 业 . 与世界 经济 接轨 , 中国经 济 又 使
则 : 是 对原 材料 、 级 产 品 实 行低 关 税 甚 至免 税 , 一 初
资本 主 义强 国差距 很 大 , 多 支柱产 业 、 许 民族工业 尚 缺 乏 国际竞 争力 不仅 关 税 结 构不 合 理 , 且经 济 而
加 工程度 愈 商 , 税率 愈 高 ; 二 , 生产 资料 征 收 低 第 对 关税 消费 资料征 收高 关 税 ; 三 , 有 发 展 前 途 对 第 对 的产 业 、 特别是 新兴 产业 所用 的原材 料征 收低 关税 ,
8l
维普资讯
的偏 向 , 出 '对重 化工业 的保护 , 突 广 使得 日本 确立 的 “ 重化 工业 化 ” 国策得 以顺 利实施 , 的 工业得 以腾 飞 。
有利 于 贸易统 计 , 施 紧 急 关 税 和 紧 急措 施 , 于 实 对 “ 调控 自 由 化 的 步 伐 , 护 国 内 产 业 起 了 重 要 作 保
用 ” ①
加 入关 贸 总协 定后 , 日本政 府 承担 起 了保 护 民 族经 济的 责任 , 整关 税 税 率 一 方 面可 以用关 税 调 一 来保 护重点 产业 , 也 是关 贸总 协定所 允 许的 ; 一 这 另 方面 可 以分 阶段 、 有选 择 地 实 行 贸 易 自由化 日本
关 税 审 议 会 确 定 了 当 时 关 税 税 率 改 变 的 原 则 。 总 地 来 说 是 “ 斜 的 关 税 税 率 具 体 来 说 有 以 下 儿 条 原 倾 ,
走 上稳定 、 健康 的 发展之 路提 供决策 参 考
l, 5 9 5年 日本 ^ 关 后 , 经 济 实 力 上 看 , 其 原 材料 均采 取低 关税 ; 制
第六 , 医疗 卫生 、 育 文化 、 研 等方 面 使 用 的必 需 教 科 产品实 行低 税率 在 这 一 原 则 的 指 导下 , 日本 政 府 对 7 以 上的 进 口商 品 仍 按 现 行 税 率 征 收 关 税 0 降低 了 3 9种原 材料 、 侈 品及 已具 备 一定 竞 争力 8 奢
下, 日本 从 实 际 出 发 , 其 民 族 灵 活 性 , 用 多 种 形 以 运 式 和 手 段 , 护 民 族 : 业 , 持 其 成 长 , 渐 推 进 贸 保 [ 扶 逐
产 或产 品供应 不足 的 , 来 也不 町能 增 加 供 给 能 力 将
的 产 品 实 行 低 税 率 , 国 内 有 供 给 能 力 、 与 国 外 产 对 但
维普资讯
W T 与 中国 O
论 日本 入 关后 对 民 族 工 业 的保 护 政 策
一
对 中 国 人 世 后 民族 2 业 保 护 的启 示 与 借 鉴 1 2
李 鹏 军 吴建 华
( 南 师 范 大 学 历 史 文 化 与 旅 游 学 院 重 庆 西 4 0 1) 0 7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