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5《滕王阁序》文言知识过关学生版
高中必修五《滕王阁序》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云销雨霁 (销通消,消散)
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齐的样子)
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二.古今异义
千里逢迎(逢迎:古:迎接今:说话做事成心迎合别人的心意)
俨骖騑于上路(俨:古:整齐的样子今:庄重)
俨骖騑于上路(上路:古:高高的道路今:走上路程)
孟学士之词宗(学士:古: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学位名)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穷:古:困厄,处境艰难今:没有钱,穷困) 阮籍猖狂(猖狂:古:狂放今:肆无忌惮)
君子见机(见机:古:事前洞察事物细微今:看时机,看形势)
三.一词多义
1.尽
宾主尽东南之美(全,都)
潦水尽而寒潭清(没,干)
那么智者尽其谋(全部用出)
聊乘化以归尽(完,尽头)
2.故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旧)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
桓侯故使人问之(特地)
既克,公问其故(原因)
3.属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属于,是)
美池桑竹之属(类)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在)
4.且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反而)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姑且,苟且) 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将要)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
5.即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依附)
胡天八月即飞雪(就)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那么)。
文言文《滕王阁序》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滕王阁序》知识点总结《滕王阁序》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文重要知识点,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诗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掌握好这些内容才能在文言文考试中运筹帷幄。
《滕王阁序》知识点梳理一、《滕王阁序》一词多义梳理①事、事故、变故、原因、缘故:公问其故②旧、往昔、过去的、原来的:豫章故郡③故交、老朋友: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故④衰老: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⑤故意、特地:故久立与其客语(《信陵君窃符救赵》)⑥依然、依旧: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③因果连词,所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①完:担中肉尽(《狼》)②全部用出或极力完成: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游褒禅山记》)尽③全、都:宾主尽东南之美《滕王阁序》④所有的:尽人皆知⑤极:尽善尽美属 (以下读shǔ) ①统属、隶属、届寸::时维九月,序属三秋②类、辈: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以下读zhǔ ③连接: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信陵君窃符救赵》)④撰写:屈平属草稿未定(《屈原列传》)⑤嘱托,通“嘱”: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①走近、靠近、接近:以缚即炉火烧绝之②立即、就: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即③就是:此即风景之尤胜者也④假如:即有如不称。
妾得无随坐乎⑤当、当前:成功在即⑥通“则”,就:且壮士不死即已⑦如同: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①却、可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且② 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③姑且、暂且: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梦游天姥吟留别》)④边……边,又……又: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⑤况且、再说: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⑥尚且:臣死且不避(《鸿门宴》)胜中秋尤胜——盛大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山水日出江花红胜火——超过数不胜数——尽,能承受错纷错如织——交错它山之石,可以为错——磨刀石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通“措”,处置状雷锟电霍,无得而状——描述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形态予观夫巴陵胜状——景色、景观状河伯留客之久——估计寻而病寻作,余既岂归——不久未果,寻病终——不久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寻找八尺为寻——量词,一寻二、《滕王阁序》词类活用名作动:襟三江而带五湖——襟:以……为禁,带:以……为带;名词意动用法无得而状——形状,描摹形状缓板而歌——板:敲撞板,歌:唱歌最可觞客——觞:请饮酒面北为平远堂——面:面对着祠韦苏州——祠:筑祠堂吏吴两载——吏:做官名作状: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像雾一样;星:像星辰一样栉比如鳞——像梳子齿密密麻麻檀板丘积——像小山/樽壘云泻——像云彩形容词作动词。
《滕王阁序》高考文言知识
《滕王阁序》高考文言知识(3)《滕王阁序》高考文言知识6、穷:①穷岛屿之萦回(动词,穷尽)②穷且益坚(名词,困厄,处境困难)③日暮途穷(动词,阻塞不通)④不忍穷竟其事(动词,穷究,追究到底)7、数:A、shù①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②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B、shǔ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数落,列举罪状) C、shuò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8、趋:①他日趋庭(动词,快走)②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③今背本而趋末(动词,趋向,奔向)④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⑤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9、且: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可是)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副词,姑且,暂且)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四、指出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1、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2、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3、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4、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5、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6、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7、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8、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形作名,才俊)五、指出文言句式:1、童子何知(宾语前置)2、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介词结构后置句)3、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介词结构后置句)4、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介词结构后置句)5、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省略句)6、都督阎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定语后置句)六、成语渔舟唱晚雁阵惊寒萍水相逢兴尽悲来高朋满座命运多舛达人知命天高地迥人杰地灵老当益壮。
《滕王阁序》文言文知识整理
《滕王阁序》文言文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青雀黄龙之轴轴:同“舳”,船尾架舵的地方,这里代指船。
二、古今异义1.千里逢迎,高朋满座古义:迎接。
今义: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2.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古义:地势高的路,这里指大路通衢。
今义:启程、动身或走向死亡。
3.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古义: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义:学位名。
4.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古义:狂放,不拘礼节。
今义:狂妄而放肆。
5.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古义:看到事物细微的预兆。
今义:看机会,看形势。
三、一词多义(一)尽1.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
2.潦水尽而寒潭清动词,消尽。
3.尽是他乡之客副词,全,都。
(二)引1.控蛮荆而引瓯越动词,连接。
2.恭疏短引名词,序文。
(三)穷1.穷岛屿之萦回动词,极尽。
2.响穷彭蠡之滨副词,尽。
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名词,困厄,处境困难。
4.岂效穷途之哭动词,形容词,走到头的。
5.穷睇眄于中天动词,穷尽,极尽。
(四)胜1.胜友如云形容词,才华出众的。
2.躬逢胜饯形容词,盛大的。
3.胜地不常形容词,美的,美丽的。
(五)临1.临别赠言介词,在……之前,在即将……的时候。
2.临帝子之长洲动词,到,至。
(六)怀1.怀帝阍而不见动词,怀念,想念。
2.有怀投笔名词,心思。
(七)序1.序属三秋名词,时序。
2.滕王阁序名词,序文。
(八)凝1.烟光凝而暮山紫动词,凝结。
2.纤歌凝而白云遏动词,慢慢延长。
(九)而1.襟三江而带五湖连词,表并列。
2.控蛮荆而引瓯越连词,表并列。
3.潦水尽而寒潭清连词,表并列。
4.地势极而南溟深连词,表并列。
5.天柱高而北辰远连词,表并列。
6.烟光凝而暮山紫连词,表并列。
7.爽籁发而清风生连词,表因果。
8.纤歌凝而白云遏连词,表因果。
9.怀帝阍而不见连词,表转折。
10.酌贪泉而觉爽连词,表转折。
11.处涸辙而犹欢连词,表转折。
11.抚凌云而自惜连词,表承接。
(十)以1.奉宣室以何年介词,在。
高中语文必修5知识点:《滕王阁序》-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高中语文必修5知识点:《滕王阁序》|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归纳了高中语文必修5知识点:《滕王阁序》,希望大家牢记知识点,预祝大家能考入自己理想的院校!一、一词多义梳理①事、事故、变故、原因、缘故:公问其故②旧、往昔、过去的、原来的:豫章故郡③故交、老朋友: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故④衰老: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⑤故意、特地:故久立与其客语(《信陵君窃符救赵》)⑥依然、依旧: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③因果连词,所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①完:担中肉尽(《狼》)②全部用出或极力完成: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游褒禅山记》)尽③全、都:宾主尽东南之美《滕王阁序》④所有的:尽人皆知⑤极:尽善尽美属(以下读shǔ) ①统属、隶属、届寸::时维九月,序属三秋②类、辈: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以下读zhǔ ③连接: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信陵君窃符救赵》)④撰写:屈平属草稿未定(《屈原列传》)⑤嘱托,通“嘱”: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①走近、靠近、接近:以缚即炉火烧绝之②立即、就: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即③就是:此即风景之尤胜者也④假如:即有如不称。
妾得无随坐乎⑤当、当前:成功在即⑥通“则”,就:且壮士不死即已⑦如同: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①却、可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且②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③姑且、暂且: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梦游天姥吟留别》)④边……边,又……又: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⑤况且、再说: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⑥尚且:臣死且不避(《鸿门宴》)胜中秋尤胜——盛大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山水日出江花红胜火——超过数不胜数——尽,能承受错纷错如织——交错它山之石,可以为错——磨刀石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通“措”,处置状雷锟电霍,无得而状——描述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形态予观夫巴陵胜状——景色、景观状河伯留客之久——估计寻而病寻作,余既岂归——不久未果,寻病终——不久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寻找八尺为寻——量词,一寻二、词类活用名作动:襟三江而带五湖——襟:以……为禁,带:以……为带;名词意动用法无得而状——形状,描摹形状缓板而歌——板:敲撞板,歌:唱歌最可觞客——觞:请饮酒面北为平远堂——面:面对着祠韦苏州——祠:筑祠堂吏吴两载——吏:做官名作状: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像雾一样;星:像星辰一样栉比如鳞——像梳子齿密密麻麻檀板丘积——像小山/樽壘云泻——像云彩形容词作动词。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整理学生版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云销雨霁所赖君子见机二.古今异义千里逢迎俨骖騑于上路孟学士之词宗阮籍猖狂君子见机三.一词多义1.尽宾主尽东南之美潦水尽而寒潭清则智者尽其谋聊乘化以归尽2.故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桓侯故使人问之既克,公问其故3.属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美池桑竹之属在骨髓,司命之所属4.且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5.引控蛮荆而引瓯越恭疏短引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6.穷穷岛屿之萦回日暮途穷7.于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四.词类活用目吴会于云间雄州雾列上出重霄物华天宝响穷彭蠡之滨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襟三江而带五湖烟光凝而暮山紫俊采星驰宾主尽东南之美人杰地灵屈贾谊于长沙徐孺下陈蕃之塌腾蛟起凤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四美具,二难并五.文言句式1、访风景于崇阿极娱游于假日都督阎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舍簪笏于百龄童子何知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奏流水以何惭2、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非谢家之宝树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4.纤歌凝而白云遏怀帝阍而不见六、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翼轸.瓯.越台隍.棨戟..懿.范胜饯.下榻.潦.水鹤汀.凫渚..舸.舰遄.飞多舛...绣闼.雕甍.闾阎睇眄..騑.云销雨霁.孤鹜...襜.帷腾蛟.起凤俨骖彭蠡.睢.园邺.水天高地迥.南溟.帝阍.捧袂.盛筵.。
必修5 滕王阁序 语文高考文言知识积累与复习讲解
滕王阁序一、文学知识作者介绍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县),初唐文学家。
王勃少有才名,《新唐书·王勃传》中说:“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
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时人谓勃为腹稿。
”王勃才气从中可见不一般。
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齐梁香艳诗的框框,为初唐诗风的转变和近体格律诗的成熟做了贡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后人传诵的名句。
《滕王阁序》是他的著名文章,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也因其开阔的意境,宏大的气势,而成为千古绝唱。
关于文体《滕王阁序》是一篇典型的骈文。
骈文,是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
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
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以杂言,所以后来也称骈文为“四六文”。
骈文讲究排比、对偶,注重藻饰和用典,讲究运用平仄,声韵要求严格。
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自无可取,但如果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二、文言知识轸(zhěn):①车后横木,借指车。
②二十八宿(xiù)之一。
③悲痛。
墟(xū):原来有许多人聚集居住而现在已经荒废了的地方。
饯(jiàn):①饯行。
②浸渍(果品)。
阿(ē):①大山。
②屈从,迎合。
凫(fú):野鸭。
闾(lǘ):①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单位。
②里巷的大门。
筵(yán):①竹制的垫席。
②酒席。
③古人饮食宴会在席上,所以酒席叫“筵”。
通假字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齐的样子)云销雨霁(“销”通“消”,消散)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古今异义千里逢迎(古义:迎接。
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贬义)俨骖騑于上路(古义:高高的道路。
今义:走上路程,动身)穷且益坚(古义:困厄,处境艰难。
今义:生活贫困,缺少钱)等终军之弱冠(古义:二十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5《滕王阁序》文言知识梳理
(二)实词 东南之美 副词,全,都 . ①宾主尽 ②潦水尽 而寒潭清 动词,干,没 . (1)尽 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动词,竭尽,用尽 ③尽 . ④聊乘化以归尽 . 动词,死
(2)属 ①时维九月,序属 三秋 动词,属于 .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名词,类 ③举酒属客 读zhǔ,动词,劝人饮酒 ④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 动词,掌管 ⑤衡少善属文 动词,连缀 ⑥属予作文以记之 动词,通“嘱”,嘱托
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向上 向下,往下
3.名词的意动 襟 三江而带 五湖 . .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山原旷其盈视 .
以……为襟,以……为带
视野
2.动词的使动 ①徐孺下 陈蕃之榻 . ②腾 蛟起 凤 . . ③窜 梁鸿于海曲 . (三)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 . ②四美 具,二难 并 . .
今义:三年。
古义:谦称,后生,晚辈 今义:儿童。 6.阮籍猖狂 .. 狂放;不拘礼法 古义:
今义:狂妄而放肆,含贬义。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目 吴会于云间 . ②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
看,望
变为荒丘废墟
2.名词作状语 ①雄州雾 列,俊采星 驰 . . ②上 出重霄 . ③下 临无地 .
使……放下 使……腾飞,使……起舞 使……逃窜
俊杰 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
2.形容词作动词 穷 岛屿之萦回 . 3.形容词的使动 ①川泽纡其骇 瞩 . ②屈 贾谊于长沙 . ③敢竭 鄙怀 .
穷尽,极尽
使……吃惊 使……受委屈,本处指贬谪 使……完全表露出来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梳理
1
2 3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点总结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四美具指的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二难并指的是贤主 、嘉宾,作者通过这一对偶句,将四种美好的事物和两种难 得的机遇结合在一起,强调了盛会的珍贵和难得。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总结词
这句话运用了对偶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表达了作者极目远眺、尽情游玩、享受 美好时光的情感。
VS
详细描述
穷睇眄于中天指的是极目远眺,极娱游于 暇日指的是尽情游玩,作者通过这一对偶 句,将极目远眺和尽情游玩结合在一起, 表达了自己在美好时光中的愉悦和享受。 同时,这句话也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强调了作者的情感和感受。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点总结
汇报人: 202X-01-02
目 录
• 通假字 • 一词多义 • 词类活用 • 特殊句式 • 文言修辞
01
通假字
俨骖于上路
“俨”通“严”,整 装待发的意思。
“上”通“尚”,崇 尚,此处指高高的道 路。
“骖”通“骖”,古 代驾车时位于两旁的 马。
云销雨霁
“销”通“消”,消失,散去。 “霁”通“既”,停止,此处指雨停。
此句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雅望之都督阎公”。其中,“雅望”是定 语,“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都督阎公”是主语,意为“有美好声望的都 督阎公”。
宇文新州之懿范
总结词
定语后置句
详细描述
此句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懿范之宇文新州”。其中,“懿范”是定语,“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宇文新州”是主语,意为“有美好德行的宇文新州”。
宾主尽东南之美
总结词:省略句
详细描述:此句为省略句,省略了主语“群英”,正常语序应为“宾主尽东南之(群英)美”。其中 ,“宾主”是主语,“尽”是谓语,“东南之美”是宾语,意为“聚集了东南地区所有的优秀人才” 。
高考语文文言文《滕王阁序》知识点
高考语文文言文《滕王阁序》知识点高考语文文言文《滕王阁序》知识点《滕王阁序》是高考必考的文言文,关于《滕王阁序》的知识点要如何归纳整理呢?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枕:台隍枕夷夏之交(动词,倚,据)2、维:时维九月(介词,在)3、序:序属三秋(名词,时序)4、上:俨骖騑于上路(形容词,高)5、披、闼:披绣闼(开,小门)6、旷:山原旷其盈视(形容词,远)7、浦:声断衡阳之浦(名词,水滨)8、甫:遥襟甫畅(副词,刚,顿时)9、遄:逸兴遄飞(副词,迅速)10、凌:气凌彭泽之樽(动词,超过)11、迥:天高地迥(形容词,远)12、数: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13、舛:命途多舛(形容词,乖违,不顺)14、疏、引:恭疏短引(书写,撰写;序)15、赋:一言均赋(动词,铺陈)二、一词多义1、故: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形容词,旧)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连词,所以)③桓侯故使人问之(副词,特意)④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2、尽: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②潦水尽而寒潭清(动词,没,干涸)③则智者尽其谋(动词,全部用出)④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完,尽头)3、属: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动词,是,属于)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名词,类)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动词,在,掌管)4、即:①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动词,依附)②胡天八月即飞雪(副词,就)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则,就)5、引:①控蛮荆而引瓯越(动词,连接)②恭疏短引(名词,序)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动词,带领)④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动词,后退,退却)6、穷:①穷岛屿之萦回(动词,穷尽)②穷且益坚(名词,困厄,处境困难)③日暮途穷(动词,阻塞不通)④不忍穷竟其事(动词,穷究,追究到底)7、数:A、shù ①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②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B、shǔ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数落,列举罪状)C、shuò 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8、趋:①他日趋庭(动词,快走)②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③今背本而趋末(动词,趋向,奔向)④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⑤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9、且: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可是)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10、矣:①兰亭已矣,梓泽丘墟(语气词,相当于"了")②前人之述备矣(语气词,相当于"了")③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语气词,表示疑问)三、词类活用1、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2、下: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3、腾、起: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4、屈: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5、窜: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6、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7、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8、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9、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四、句式1、物(有)华天(有)宝(省略句)2、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聚集)(省略句)3、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省略句)4、所赖君子安(于)贫(省略句)5、童子何知(宾语前置)6、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7、怀帝阍而不见(被动句)8、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介词结构后置)9、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介宾结构后置)五、成语渔舟唱晚雁阵惊寒萍水相逢兴尽悲来高朋满座命运多舛达人知命天高地迥人杰地灵老当益壮。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知识点梳理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知识点梳理高中语文《滕王阁序》知识点梳理引言:《滕王阁序》是王勃的名篇之一,也是考试出题的重点文章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滕王阁序》的知识点梳理,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一、通假字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云销雨霁(“销”通“消”,云气消散)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二、古今异义1.穷且益坚古:困厄,处境艰难。
今:穷困;2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古: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常用来指学位三、重点字词1、台隍枕夷夏之交 (动词,倚,据)2、俊采星驰 (有才能的人)3、都督阎公之雅望 (美好的声望)4、宇文新州之懿范(美好的风范)5、千里逢迎 (迎接)6、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维:介词,在; 序:季节的次序。
三秋:古人称七、八、九月为孟秋、仲秋、季秋,三秋即季秋,九月。
)7、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凫,野鸭;渚,水中小洲;穷,极)8、舸舰弥津 (渡口)9、落霞与孤鹜齐飞 (野鸭子)10、声断衡阳之浦 (名词,水滨)11、逸兴遄飞 (飘逸的兴致,急速)12、气凌彭泽之樽(动词,超过)13、穷睇眄于中天 (穷:极。
睇眄:斜视。
)14、极娱游于暇日 (极:尽情地。
娱游:欢乐。
)15、识盈虚之有数 (名词,定数)16、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失路:迷路,不得志。
)17、命途多舛 (不顺)18、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处境艰难,不得志; 将; 放弃; 远大崇高的志向 )19、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远; 旋风)20、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缨,绳。
请缨,请求给他一根长缨,比喻主动请求担当重任。
等:等同。
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21、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趋,小步快走;叨,谦辞)22、胜地不常,盛宴难再 (胜:美好。
再:第二次)23、兰亭已矣 (已:过去)24、恭疏短引 (书写,撰写; 序)四、一词多义1、故: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形容词,旧)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连词,所以)③桓侯故使人问之(副词,特意)④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2、尽: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②潦水尽而寒潭清(动词,没,干涸)③则智者尽其谋(动词,全部用出)④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完,尽头)3、属: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动词,是,属于)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名词,类)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动词,在,掌管)4、即:①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动词,依附)②胡天八月即飞雪(副词,就)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则,就)5、引:①控蛮荆而引瓯越(动词,连接)②恭疏短引(名词,序)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动词,带领)④引次江北(动词,后退,退却)6、穷:①穷岛屿之萦回(动词,穷尽)②穷且益坚(名词,困厄,处境困难)③日暮途穷(动词,阻塞不通)④不忍穷竟其事(动词,穷究,追究到底)7、数:A、shù ①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②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B、shǔ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数落,列举罪状)C、shuò 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8、趋:①他日趋庭(动词,快走)②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③今背本而趋末(动词,趋向,奔向)④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⑤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9、且: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副词,将)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归纳
Page 18
孟学士之词宗
定语后置:词宗之孟学士 句意:文词宗主孟学士
童子何知
宾语前置: 童子知何
Page 19
介词结构后置句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幸承恩于伟饯
Page 20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 连词,尚且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Page 16
引:
①控蛮荆而引瓯越 ②恭疏短引
动词,连接 名词,序
Page 17
五.特殊句式
都督阎公之雅望
定语后置:雅望之都督阎公。 句意:声望崇高的阎都督公。
宇文新州之懿范
定语后置:懿范之宇文新州。 句意:德行美好的宇文新州刺史。
10、【兴尽悲来】高兴的劲儿过去了,使人悲苦的事又来了。 11、【萍水相逢】萍:在水面上浮生的一种蕨类植物,随水漂泊, 聚散不定。浮萍在水里偶然相遇。 比喻从来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Page 23
12、【冯唐易老】 比喻仕宦不得志。出处是《史记•冯唐列传》。
13、【老当益壮】当:应当。益:更加。 原指年纪老而志气应当更壮。出处是《后汉书•马援传》。 14、【穷且益坚】也作“穷当益坚”。穷:不得志。益:更 加。 处境困难而意志应当更加坚定。
Page 30
Page 24
17、【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自称。或对一般读书人 的雅称。 18、【投笔从戎】投:扔掉,放弃。笔:笔杆子,指文墨生涯。从 戎:参军。
指弃文就武,放弃文墨生涯去参加军队。出处是《后汉书•班超传》。
19、【高山流水】原指含蓄在古琴曲里的两种喻意。
后用以比喻知音或知己。也用以形容乐曲的高雅精妙。出处是 《列子•汤问》。 20、【盛筵难再】盛:盛大。筵:筵席。盛大的筵席难以再得。 21、【陆海潘江】陆、潘:晋朝的文学家陆机、潘岳。 本是称颂陆机和潘岳文才很高。后用以称颂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 人。
《滕王阁序》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滕王阁序》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一、通假字①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句意:不过由于君子看到细微的预兆。
)②于上路(“”通“严”,整治。
句意:驾着车在高高的道路上前行。
)③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消散。
句意:云消雨停,阳光普照,天空明朗。
)二、古今异义① 穷且益坚(穷:困厄,处境艰难。
今常用于穷困的意思。
句意:处境艰难,而意志更坚。
)② 一介书生(一介:一个。
“介”量词。
今常用于“介绍”“介于”等意。
句意:一个书生。
)③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
今无此意。
句意:自己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
)④ 盛筵难再(再:第二次。
今相当于“又”。
旬意:难有第二次遇到。
)⑤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云尔:语气词,用在句尾,表示述说完了。
今无此意。
句意:请各位宾客竭尽文才,写出像潘岳、陆机那样的好作品。
)⑥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学士,掌管文学述的官。
今常用来指学位。
句意:文坛上众望所归的.孟学士,文章的辞采有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样灿烂夺目。
)⑦ 阮籍猖狂(猖狂,狂放,不拘礼节;今指狂妄而放肆。
)⑧ 千里逢迎(逢迎,迎接;今指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⑨ 童子何知(童子,谦辞,晚辈,后生;今指儿童。
)⑩ 彩彻区明(彩,日光;今指彩色。
)。
《滕王阁序》知识点整理
《滕王阁序》知识点整理文言语法1、通假字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采”同“寀”,官员,这里指人才。
)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齐的样子)云销雨霁(“销”通“消”,消失)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接孟氏之芳邻(“接”通“结”,结交)2、古今异义一介书生古义:量词,个今义:介绍,介于千里逢迎古义:迎接今义:奉承、拍马屁时维九月古义:在今义:常作“维护”、“维持”之义。
俨骖騑于上路古义:高高的道路今义:走上路程。
孟学士之词宗古义: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义:常用来指学位。
穷且益坚古义:困厄,处境艰难今义:没有钱,穷困。
所赖君子见机古义:看到细微的预兆今义:看机会,看形式。
阮籍猖狂古义:狂放,不拘礼法今义:肆无忌惮。
盛筵难再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谁悲失路之人古义:同情今义:悲伤。
3、一词多义故:(1)、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故:旧。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所以。
(3)、桓侯故使人问之故:特地。
(4)、既克,公问其故故:原因。
尽:(1)、宾主尽东南之美尽:全,都。
(2)、潦水尽而寒潭清尽:没,干。
(3)、则智者尽其谋尽:全部用出。
(4)、聊乘化以归尽尽:完,尽头。
属:(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属:是。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类。
(3)、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属:在。
即:(1)、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即:依附。
(2)、胡天八月即飞雪即:就(3)、且壮士之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即:则。
引:①控蛮荆而引瓯越(动词,连接)②恭疏短引(名词,序)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动词,带领)④引次江北(动词,后退,退却)穷:①穷岛屿之萦回(动词,穷尽)②穷且益坚(名词,困厄,处境困难)③日暮途穷(动词,阻塞不通)④不忍穷竟其事(动词,穷究,追究到底) 数:A、shù①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②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B、shǔ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数落,列举罪状) C、shuò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趋:①他日趋庭(动词,快走)②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③今背本而趋末(动词,趋向,奔向)④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⑤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且: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可是)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矣:①兰亭已矣,梓泽丘墟(语气词,相当于“了”)②前人之述备矣(语气词,相当于“了”)③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语气词,表示疑问)4.词类活用①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②下: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③腾、起: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④ 屈: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⑤窜: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⑥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⑦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⑧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⑨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⑩雾: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雾一样)⑾骇:川泽纡其骇瞩 (使动使……吃惊)5、特殊句式(1)、判断句: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总结答案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总结1、俨.骖騑于上路(严,整治)2、云销.雨霁(消,消散)3、所赖君子见机.(几,预兆)1、千里逢迎..古:迎接今: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贬义2、俨骖騑于上路..古:高高的道路今:走上旅途,动身3、穷.且益坚古:困厄,处境艰难,不得志今:没有钱,穷困4、时维.九月古:在今:维护,维持5、北海虽赊.古:远今:欠三意动用法襟.三江而带.五湖:以……为襟;以……为带使动用法1、徐孺下.陈蕃之榻:使……放下来2、腾.蛟起.凤:使……腾空;使……起舞3、屈.贾谊于长沙:使……屈居4、窜.梁鸿于海曲:使……出走,使……逃名词用作状语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如同星星一样名词用作动词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看副词活用作动词尽.东南之美:全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四美.具,二难.并: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尽东南之美.:美好的人才,才俊宾主尽东南之美(全,都)尽潦水尽而寒潭清(干涸)控蛮荆而引瓯越(连接)引恭疏短引(序,名词)穷岛屿之萦回(穷尽)穷穷且益坚(困厄,处境困难)徐孺下陈蕃之榻(使……放下来)下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下面)俨骖騑于上路(高)上层峦耸翠,上出重霄(上面)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旧)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故桓侯故使人问之(特地)既克,公问其故(原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属于,是)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属于,引申为“掌管”)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依附)即胡天八月即飞雪(就)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则)省略句1、物华(是)天宝2、胜友如云(聚集)3、渔舟唱(于)晚宾语前置童子何.知[小孩子知道什么]被动句纤歌凝而白云遏.[柔美的歌声缭绕不散,白云都被遏止(不再飘动)]介词结构后置1、俨骖騑于上路...[在高高的道路上驾车前行,在崇山峻岭...,访风景于崇阿中寻访美景]2、望长安于日下...[在日下远望长安,在云间遥看吴会] ...,目吴会于云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过关(学生版)一、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控:__________;引:__________;墟:__________;俊采:__________;台隍:__________;枕:__________;雅望:__________;棨戟:__________;懿范:__________;襜帷:__________;胜友:__________;词宗:__________;宰:__________;胜饯:__________】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 即.冈峦之体势。
【维:__________;潦水:__________;俨:__________;上路:__________;崇阿:__________;流:__________;丹:__________;凫:__________;穷:__________;萦回:__________;】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声断衡阳之浦。
【闼:__________;雕甍:__________;旷:__________;盈视:__________;纡:__________;骇瞩:__________;闾阎:__________;弥津:__________;霁:__________;彩:__________;区:__________】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襟:__________;甫:__________;遄:__________;纤:__________;遏:__________;凌:__________;朱华:__________;难:__________;睇眄:__________;迥:__________;盈虚:__________;数:__________;极:__________;失路:__________;帝阍:__________;客:__________】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不齐:__________;舛:__________;见机:__________;达人:__________;宁移:__________;涸辙:__________;赊:__________;扶摇:__________;东隅:__________;桑榆:__________;效:__________。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杨意不逢, 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等:__________;簪笏:__________;接:__________;趋庭:__________;叨:__________;袂:__________;再:__________;疏:__________;引:__________;赋:__________;云尔:__________】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三、请你根据具体语境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穷.且益坚:2.盛筵难再.: 3.孟学士..之词宗: 4.阮籍猖狂..: 四、解释下列词类活用1.雄州雾.列,俊采星.驰:2.目.吴会于云间: 3.襟.三江而带.五湖: 4.四美.具,二难并: 5.屈.贾谊于长沙: 6.窜.梁鸿于海曲: 五、文化常识积累1.王勃:初唐文学家。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2.序:文体的一种。
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
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也是宴集序,诗文序。
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写于书后的称为“跋”。
也有写在书后的序,如《太史公自序》,但一般称为“后序”。
3.分野:古人用天上二十八星宿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某个星宿对着地面的某个区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
(扪参历井:参,井,星宿名,秦是井宿的分野,蜀是参宿的分野。
)翼、轸:星宿名。
据《晋书•天文志》,豫章属吴地,吴越扬州当牛斗二星的分野,与翼轸二星相邻。
牛、斗,星宿名。
4.夷夏:夷,古代称少数民族为夷,这里指荆楚地区。
夏,古代汉族自称夏,这里指中原地区。
5.棨戟:有衣套的戟,古时官吏出行时用作前导的一种仪仗。
6.襜帷:车的帷幔,这里借指宇文新州的车马。
(渐车帷裳:帷裳:车旁的布幔。
)7.十旬休假:我国唐代的官员休假制度。
唐代官员十天休息一天,叫做“旬休”。
我国的假日制度由来以久,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
那时,政府官员也有休息日,叫做“休沐”。
这是因为,官员休息那天要沐浴更衣,每五日返家休沐,称作“五日休”。
东汉时,这个制度又有了放宽。
《史记•百万君传》载:“官员每五日洗沐归谒亲。
”它规定官员不但可以洗澡更衣等,还可以回家看望老小、夫妇团聚。
到了唐代永徽(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一个年号)之年,改为“旬休”,官员每10天休息一天,分为上旬、中旬、下旬,当时叫做上浣、中浣、下浣。
“浣”也是洗头洗身的意思。
王勃《滕王阁序》中说: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8.学士:掌握管文学撰述的官。
补充:南北朝以后,以学士为司文学撰述之官。
唐代翰林学士亦本为文学侍从之臣,因接近皇帝,往往参预机要。
宋代始设专职,其地位职掌与唐代略同。
明代设翰林院学士及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学士遂专为词臣之荣衔。
清代改翰林院学士为掌院学士,馀如故。
清末期内阁、典礼院亦置学士。
9.骖騑:驾车两旁的马。
(参乘:陪乘或陪乘的人。
古代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一人在右陪坐,称“参乘”或“车右”。
)10.钟鸣鼎食之家:指大家世族,因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补充:列鼎而食:列,陈列。
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
)11.北辰:北极星,这里暗指国君。
宸翰:帝王的墨迹。
帝阍:原指天帝诗文守门者,这里指皇帝的宫门。
12.宣室:汉未央宫前殿的正室,为皇帝召见大臣议事之处。
汉文帝曾坐宣室接见贾谊,谈话到半夜,这里用这个典故来自比。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3.簪笏:这里指代官职,簪,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簪。
笏,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
缙绅:插笏于绅带间,旧时官宦的装束,亦借指士大夫。
14.叨:惭愧地承受,表示自谦。
比如,叨扰。
15.“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早年的时光虽然已经逝去,珍惜将来的岁月,还为时不晚。
六、作文素材:古代的文人雅集(以下文字部分摘录自新浪微博,有增添删改)适用于精神与物质、传统文化、雅俗之辨等文题。
中国文士阶层有“以文会友”的优秀传统,“或十日一会,或月一寻盟”的雅集现象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独特景观,我们学过兰亭雅集,《滕王阁序》中提到了睢园雅集、邺下雅集、金谷园雅集,而滕王阁盛宴自身也是一次文人雅集,更是引为历代文坛佳话,诗文书画歌颂不绝。
可以说文人雅集作为古代文士的一种文化情节与艺术状态。
我们这里简单介绍历史上著名的文人雅集。
(1)睢园雅集:《滕王阁序》中有“睢园绿竹”之说,即指睢园雅集。
西汉梁孝王刘武,汉景帝的同胞兄弟,被封于梁,以开封为都城。
他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园,即《滕王阁序》中说的“睢园”。
梁孝王自小享尽荣华富贵,、他以睢阳为中心,依托自然景色,修建了一个很大的花园,称东苑,也叫菟园,后人称为梁园。
梁园中的房舍雕龙画凤,金碧辉煌,几乎可和皇宫媲美。
睢水两岸,竹林连绵十余里,各种花木应有尽有,飞禽走兽品类繁多,梁王经常在这里狞猎、宴饮,大会宾朋。
梁孝王刘武喜好招揽文人谋士,西汉时期的大文学家司马相如,辞赋家枚乘等都经常跟梁孝王一起吟诗作赋,吹弹歌舞。
刘武曾在园中设宴,司马相如、枚乘等都应召而至,成为竹荫蔽日的梁园宾客,并为之吟咏。
(2)邺下雅集:《滕王阁序》有“邺水朱华”之说,即指邺下雅集。
文人稍有规模的出现,只是在汉末,即建安七子。
孙刘联盟抗曹,三国大势基本形成,有了相对稳定的对峙局面。
曹操退回了魏都邺城,从这时起建安文士云集邺下,他们以曹氏父子(特别是曹丕)为中心,经常集宴云游,诗酒酬唱。
曹丕在《又与吴质书》中回忆当时的盛况说:“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连席,何曾须臾相失。
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
”当时文风极盛,成一时风气。
所以后人评价说“诗酒唱和领群雄,文人雅集开风气”。
邺下聚会,开创了文人雅集的先河。
(3)竹林七贤雅集:竹林七贤之名始见于《魏氏春秋》,是指魏晋时山涛、嵇康、阮籍、向秀、刘伶、阮咸、王戎。
七人早期均新魏,并崇尚老庄,纵酒放浪花,以清高自许。
竹林七贤虽然最终分道扬镳了,但他们早期崇尚空灵,抛开政治、隐居山林的所谓“晋风度”受到了后世知识分子的赞赏和推崇。
(4)金谷园雅集:《滕王阁序》中有“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即指兰亭雅集和金谷园雅集。
石崇,《世说新语》将其列入“汰侈”类,在历史上他以生活奢靡而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