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山海经》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下册 第三单元 9 阿长和《山海经》 教学案(表格式,2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下册 第三单元 9 阿长和《山海经》 教学案(表格式,2课时)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习,合作探究,完成课文的整体感知。
2.学习过程中在朗读的基础上运用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2.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让他们有一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恩的心,理解身边人对自己的爱。
重点
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阿长什么样性格特征。
教师点拨:从记叙事件的篇幅的长短、情节的具体及表达的中心思想可得知哪些是重点。
同学们自愿举手,向大家介绍作者或作品。
预设引导:
长妈妈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着纯朴、善良、仁慈的美德。
同学们以组为单位,互读互评,读准字音;有疑惑或不懂之处,借助字典或词典,核实,识记。
同学们朗读课文,理解与把握文章内容。


熟读课文,加深理解




阿长与《山海经》
















课时计划
课题
9阿长与《山海经》(二)
课时
2
二次备课
班别
授课人
时间
教具
课件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诘问、惶急、疏懒、渴慕、深不可测、情有可原”等词语。
2.了解并识记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3.领会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请说说贯穿在文中的情感线主要是如何变化的。
教师总结:
作者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纯朴热情、善良仁慈、关心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同情、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25张PPT)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25张PPT)
任务三:分析关键语句,鉴赏作者语言运用之妙
1.“伟大的神力”在文中两次出现。联系上下文,说说其含义的不同。
两处“伟大的神力”指代对象以及感情色彩不同。 第一处指攻城时抵挡大炮的神力。“伟大的神力”包含着荒诞和调侃的意味,表现阿长的无知可笑,为后文阿长出人意料地买来《山海经》埋下伏笔。 第二处指没有文化的阿长竟然帮“我”买来朝思暮想的《山海经》,而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伟大的神力”虽带夸张,却是作者以孩童口吻发出的最热烈、最真诚的赞美。
初读感知
绘制情感变化曲线图
详略安排作用分析 文章的详略是根据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决定的,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是主要内容,要详写;关系不密切的,是次要内容,要略写。我们首先判断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然后弄清楚作者的写作目的,确定文章的中心,最后分析为什么这样安排内容。 答题技巧:本文详写了………内容,略写了……内容,这样写有利于突出……中心。 例:本文围绕阿长详写了她为“我”买《山海经》的事,略写了她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等事情,突出了阿长毫不计较“我”对她的各种不屑和无礼,真心实意关心爱护“我”的中心。
“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这里“已经说过”很明显地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再如“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现在”也鲜明地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这里就是“童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 两者的不同:一个是站在写作时成人的立场,一个是站在童年的感受立场。
任务二:通过语句的表层含义,深入揣摩作者的叙述视角和深层情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阿长与《山海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原卷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阿长与《山海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原卷版)

10、阿长与《山海经》——群文阅读言为心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作者通过回忆儿时有关长妈妈的一些生活琐事,尤其是长妈妈费尽周折为自己买来《山海经》一事,深切表达了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考点解读】“言为心声。

"作者无论是写人,状物,还是叙事﹐都有一定的目的,或褒扬,或批评,或肯定,或否定,总之,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定会在文中体现出来。

因此,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中考阅读理解题的一个重要考点。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1.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⒉.梳理或概括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词语。

【技法点拨】解答此类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分析文章标题。

有些文章的标题直接表明了作者的感情倾向。

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从题目中的“怀念”,可推知作者的感情倾向。

2.分析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

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

因此要重点关注文中一些议论、抒情的语句。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的主要内容表现出来的,因此抓住了主要内容,也就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阿长与<山海经>》的主要内容是写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抓住了这一点﹐就能从起伏变化的感情脉络中提炼出作者的感情重心。

4.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或创作背景。

如《最后一课》,联系当时普法战争的时代背景,可体会出作者浓浓的爱国之情。

【真题演练】(一)父亲的信①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慧:你已经离家归队多日,也没有写信说你平安到达,你妈非常担心。

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

父。

”②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

③到远离家乡的辽北当兵,有了写家书的必要。

但现在老了点,当军官了,潜意识中总认为与做农民的父亲无话可说,而所谓家书其实只是例行公事地报报平安而已。

父亲却认真得很,不但对我每次报平安的信仔细答复,隔一段时间,还会主动给我写信。

新版部编版人教语文七年级下 第9课 阿长与《山海经》

新版部编版人教语文七年级下 第9课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 鲁迅 (作者)的《 朝花夕拾 》, 是一篇 回忆性散文 (文体),作者通
过对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 保姆
(身份)长妈妈 (主要人物)这样一 之情。
个劳动妇女的 怀念
鲁迅听长妈妈讲故事的雕塑
长妈妈是何许人也?让我们通过鲁迅的纪
实文章《阿长与〈山海经〉》来认识这位在作
者的《朝花夕拾》里多次被提及的长妈妈吧!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 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 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 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 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 自己的鼻尖。 阿长喜欢切切察察, 常惹风波
•阿长是个什 么样的人?
!@#$ %^&*
饶舌多事
又不许我走 动,拔一株草, 翻一块石头,就 说我顽皮,要告 诉我的母亲去了。
•阿长是个 什么样的人?
借此赞颂了劳动人民淳朴、宽厚、善良、
热情的品质,表现了童年时鲁迅内心世界 的丰富多彩。
细读、精读课文
作者叙述有关长妈妈的一些琐事之 后, 笔峰一转, 用相当多的篇幅推出了 买《山海经》一节,也是最让“我”对 她产生敬意的一件事。
•1、买 《山海经》 的起因是 什么?
•3、当阿长说:“哥 儿, 有画的‘三哼 经’,我给你买来 了”,“我”有什么 反应?表现出怎样的 心情?
长妈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希望一生平安 的劳动妇女,她连真正的名字也没有,地 位低下,相貌平平甚至有些丑,她没有文 化、饶舌多事、粗俗、不拘小节、好事、 迷信、淳朴无知,麻烦规矩多,而又心地 善良、真诚、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阿长:可怜、可悲、可爱、可恨、可笑……
3、依照文中事件的次序用 曲线画出事件中表明作者对 阿长的感情态度的词句,对 比他前后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课文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课文

课前导读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 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个人,这个人是谁 呢?
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 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 们—起来看课文。
第 二 章
字词学习
点击此处添加文本内容,如关键词、部分简单介绍等。 点击此处添加文本内容,如关键词、部分简单介绍等。
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 子解决疑难。
她是个饶舌多事,不拘小节,令人憎恶、烦琐的人, 但又是个善良的人。
长妈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课文赏析
文章对阿长的描写有些什么特色?
第一、善于抓最富有特征的一两点来写。
如写阿长“切
切察察”的样子,既绘形又绘声。
第二、善用比喻。一个“大”字的比喻,形象地写出阿长不雅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中国
作 者 简
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他以“鲁 迅” 这一笔名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作品有小说集《呐喊》 《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

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
《二心集》《而已集》 《且介亭文集》
等。
•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粗拙( zhuō ) 干戚(qī ) 诗画舫f(ǎng ) 孤孀shuāng
(
)
憎恶: 憎恨、厌恶。
字词学习
惶急: 惊慌急迫。
烦琐: 繁杂、琐碎。
空前: 前所未有。
骇hài: 惊吓。
掳lǔ : 把人抢走。

深不可测: 形容极其深奥。
诘 jié问: 追问、责问。
释 词
惧惮: 害怕。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课件:《阿长与山海经》 (共44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课件:《阿长与山海经》 (共44张PPT)
重点写为我买《山海经》
研读课文第1--5自然段。
• 从这几个自然段的描写中,长妈妈有什么特点?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 明确:从这几个自然段的描写中,可以了解到长 妈妈“生得黄胖而矮”;喜欢“切切察察”;对 “我”管得很严,喜欢到母亲那儿告“我”的状; 夏天睡觉喜欢在床中间摆“大”字,挤得“我” 无法翻身。
地位低下,
不被人重视
长妈妈喜欢切切察察
长妈妈睡觉时总是 “在床中间摆成一个
大字, 挤 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长妈妈睡相不好
长妈妈是个粗人
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 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 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元旦道恭喜、吃福橘
(2)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 了” ……
真诚和善良
读 懂 课 文 了 吗?
本文可分为几段?各段都说了写什么?
一、(1—2) 介绍长妈妈的身份及名字的来由。 二、(3—18) 写“我”对长妈妈由“不大佩服”到“空前的敬
意”到这种敬意消失的过程。 三、(19—29) 写“我”对长妈妈产生的“新的敬意。 四、(30、31) 抒发了“我”对长妈妈的深沉是怀念之情。
合作学习
1、质疑:小组讨论、解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2、探究下面几个问题:
(1)在作者眼里,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 (2)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的是 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3)“我”对阿长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哪些 词语或句子体现了作者的感情色彩?
文章前两段介绍了“长妈妈”称呼的由来,从中 可看出“长妈妈”怎样的社会地位?
。太事
阳。
,夸
为父
后,
世善

刑天舞干戚 [图]
干戚之舞,猛志常 在。胸腹代首,天刑何 有于我哉!

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3. 感受长妈妈的人格美,培养善良、宽厚、热情、 乐于助人的品质。(重点)
作者名片
作者介绍
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现代
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 风》《且介亭杂文》等。
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
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 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
“现在已经忘却了”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 的角度,表达了愧疚之情。
“至今想起来”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 度来叙述的。
“到现在还在眼前”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 的角度,饱含着感激之情。
10 阿长与《山海经》
鲁 迅 故 居
人物介绍
鲁迅听长妈妈讲故事的雕塑
阿长
•阿长(?—1899),后来鲁迅称她为长 妈妈,浙江绍兴人,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 长妈妈的夫家姓余,有一个过继的儿子, 是做裁缝的,她有一个女儿,后来招进了 一个女婿。“长妈妈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 的一个,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乡下叫做 ‘做妈妈’),平时也不回家去,直到临 死。”长妈妈患有羊癫疯,1899年4月 “初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树港看戏,鸿寿堂 徽班,长妈妈发病,辰刻故。”
课文解读 再读课文,思考:
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 些事情?重点写的是 什么?
课文精讲
本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用﹏画出来。 说说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从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想想作
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人。
梳理结构

人教七年级语文下册9 《阿长与〈山海经〉》

人教七年级语文下册9 《阿长与〈山海经〉》

重难点探究
在充满贬义色彩的文字后面,含有同情与怀念,有形诸 文字和隐在叙事之中的双重色彩。 鲁迅是以儿时的心态回忆阿长的,又是以写作时的眼光 去审视自己的儿时和阿长的,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
重难点探究
3.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为什 么要写这样一个人? 第一部分,介绍她的身份和称呼。第二部分,首先围绕阿 长的日常言行,略写“喜欢切切察察”、对“我”过分 看管,详写睡相粗俗;其次围绕阿长“满肚子是麻烦的礼 节”,详写“元旦的古怪仪式”,略写给“我”灌输各种 礼仪禁忌;
相关知识。
情,领悟阿长性格中的真善美。
新课导入
解题:1. 阿长是什么人?
阿长(?——1899),是鲁迅儿时的保姆, 姓名不可考。
解题:2.鲁迅还在哪篇作品中提到“长妈妈”?
新课导入
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夜间在
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
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
写作借鉴
3.欲扬先抑。
纵观作者对阿长形象的刻画,有如一部连续剧。从“喜欢切切察察”,对 “我”过分看管,到睡相粗俗;从“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特别是“元 旦的古怪仪式”,到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再到“谋害”隐鼠,多 侧面多角度地展现出阿长的个性特点:粗俗好事,迷信无知,却又乐安天 命,简单直率。直到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先扬后抑的表达效果 才充分显现,阿长淳朴善良、仁厚慈爱的品格在前文的衬托下显得格外 闪光。
抒情。抒发了作者对阿长真挚的感激、敬 爱和深深的怀念之情。寄托了作者对善良人的 衷心祝愿,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重点解读
既然作者这么尊敬她,为何题目直呼阿长?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激趣导入:
每个人都有一段值得回味的童年时光,因为那时我们天 真无忧。当代作家冯骥才在他的文章中写道:“我上高中 时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 往昔美好的故事,亲切的人物,甜醉的情景,就想鲜活花 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谁能使过去 一切复活?那去世的外婆,不知去向的挚友,妈妈乌黑的 卷发,久已遗失的那些美丽的书,那跑丢了的蓝眼睛的小 白猫……还有快手刘。”我们熟悉的文学家、思想家、革 命家鲁迅先生也写过《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关于他童年的文章,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将美女蛇的故 事讲得生动而又诡秘的人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鲁迅 先生专门写他一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
2、文中一些语句略带夸张。揣摩下列语 句,讨论括号里的问题。 (1)、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 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为什么要用“憎恶”“谋死”这样的词语呢?) 鲁迅儿时曾养过一种拇指大的隐鼠,常把它 放在书桌上,看它舔吃研着的墨汁。后来这隐鼠 “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踢死了。 阿长的举动本是突然受惊的应激反应,而“我”却 认为阿长故意害死了自己的宠物、玩伴。“谋 死”“憎恶”大词小用,夸张地体现儿童心理,表 达了“我”对阿长的不满和愤怒。
解题: 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浙江绍兴东浦人,长妈
妈的夫家姓余,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叫五九,是做裁缝 的,她有一个女儿,后来招进了一个女婿。“长妈妈 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 (乡下叫做‘妈妈’),平时也不回家去,直到临 死。”长妈妈患有羊癫疯,1899年4月,长妈妈发病 身故。 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 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中就有提到。 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 其实,这个来自东浦的长妈妈身材矮小,周家原先的 保姆个子高大,只是叫惯了,也把东浦的那位叫做长 妈妈。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七年级语文下册各课生字词+同步练习+思考探究解析+课外阅读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七年级语文下册各课生字词+同步练习+思考探究解析+课外阅读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生字生词】搁:gē放置。

掷: zhì扔,投,抛。

脐:qí肚子上脐带脱落的痕迹。

憎恶:zēng wù憎恨,厌恶。

菩萨:pú sà指人们崇拜的神灵偶像。

竹竿:砍下来的削去枝叶的竹子。

烦琐:suǒ繁杂琐碎。

土匪:tǔ fěi在地方上抢劫财物,为非作歹,残害人民的武装匪徒。

辫子:biàn zi把头发分股交叉编成的条条儿。

胸脯:xiōng pú胸膛。

疮疤:chuāng bā生疮留下的疤痕。

诘问:jié斥责反问。

哀悼:āi dào悲痛地追念。

茉莉:mò lì.植物名。

常绿灌木。

木犀科。

夏季开白花,有浓香。

花可薰制茶叶,又为提取芳香油的原料。

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书斋:zhāi书房。

霹雳:pī lì又急又响的雷,这里指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震悚:zhèn sǒng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粗拙:zhuō粗糙低劣。

守寡:guǎ寡妇不再嫁人。

【同步练习】一、基础部分1.下列选项中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惊骇(hài)孤孀(shuānɡ)疮疤(chuānɡ)B.掳去(lǔ)惧惮(dàn)憎恨(zènɡ)C.絮说(xù)诘问(jié)霹雳(pī)D.粗拙(zhuō)烦琐(suǒ)陆玑(jī)2.改正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1)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意。

( )(2)从此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则。

( )(3)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钟一点花木。

( )(4)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玩皮。

(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悚然:_________ (2)惧惮:_________ (3)诘问:_________(4)渴慕:_________ (5)咒骂:_________ (6)疏懒:_________4.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0《阿长与〈山海经〉》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0《阿长与〈山海经〉》课件

合作探究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 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 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 手或自己的鼻尖。”这句话运用了什 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写出阿 长“切切察察”的特点,表现阿长粗 俗、好事以及我对她的不太佩服。
合作探究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 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和修辞手 法?有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 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第 19段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哀悼隐鼠,给它复仇”承接上文, “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开启下文阿 长为我买《山海经》一事。
合作探究
“我”为什么想买《山海经》?反映“我” 怎样的性格特点?
《山海经》画着很多怪异的画:人 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 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 物……“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
合作探究
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句式和表达方 式?有什么作用?
祈使句和抒情。 结尾总结全文,抒发作者对阿长的 感激、敬爱和怀念之情,寄托了作者对 善良人的衷心祝愿,深化主题。
合作探究
主旨
这篇散文记叙了阿长和鲁迅童年时 生活中的几件事,生动地刻画了长妈妈 的形象,赞颂了劳动人民淳朴、宽厚、 善良、热情的品质,表现了鲁迅对长妈 妈的感激、怀力”,这“神力”指 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 却能够做成功”,为“我”买来《山海 经》。
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敬意和感激之 情。
合作探究
跟“我”后来买的《山海经》比起来,阿 长买的这本显得很“粗拙”,作者却称它 为“心爱的宝书”,这是为什么?从哪里 能出来这是“最为心爱的宝书”?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语文 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语文 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 凡人真情
10 阿长与《山海经》
第一页,共二十五页。
学习目标
1.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准确把握长妈妈这一人物形象
。(重点)
2. 掌握欲扬先抑以及围绕中心安排详略的写法;分析 文中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词语运用的妙处。(难点)
3. 感受长妈妈的人格美,培养善良、宽厚、热情、乐于
助人的品质。(重点)
。小说《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 拾》、诗歌《野草》等。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 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第六页,共二十五页。
背景资料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 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但又受到守旧势力的排 挤,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 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就是其中一 篇,回忆了童年时期自己与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 “我”渴慕着绘画山海经了。 • “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
第十七页,共二十五页。
精读细研
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
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我”认为和她说了没什么用处, 但既然来问,又不好不说. 说明
“我”对从她里得到《山海经》没抱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她没有文化, 不识字,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第二十四页,共二十五页。
写作特色
• 文章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突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先写了她名字的来由,讨厌她的絮叨、对“我”的管束严格、繁多的 礼节,其实这一切都是为了反衬后文“我”对她深切的敬佩感激和怀 念之情。
第二十五页,共二十五页。
⑥谋害我的隐鼠
⑦为我买《山海经》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阿长与《山海经》》原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阿长与《山海经》》原文

《阿长与〈山海经〉》原文部分内容如下: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

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

只有祖母叫她阿长。

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我们那里没有姓长的;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

又不是她的名字,记得她自己说过,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

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

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

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

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

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母亲听到我多回诉苦之后,曾经这样地问过她。

我也知道这意思是要她多给我一些空席。

她不开口。

但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

我想,这实在是无法可想了。

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

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要数除夕了。

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以随意使用。

睡在枕上,看着红包,想到明天买来的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

山东郓城县随官屯镇初级中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教案:9阿长与《山海经》

山东郓城县随官屯镇初级中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教案:9阿长与《山海经》
-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如何在课外独立查找资料,深入探究鲁迅作品及其时代背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举例:鼓励学生课后查找鲁迅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成就和思想观点,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阿长与《山海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奇特的人物或事物?”比如,一个看似普通的人却有着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鲁迅笔下的阿长和他与《山海经》的关系。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讨论,这让我深感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共同反思。
首先,关于教学内容的把握。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将鲁迅笔下的阿长形象描绘得生动形象,但有时候可能过于注重细节,导致学生们在理解上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突出重点,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鲁迅的文学创作。
还有,关于课堂氛围的营造。我认为在本次教学中,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学生们能够积极互动。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可能在讨论过程中过于放松,导致课堂秩序稍显混乱。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课堂秩序的把控,确保学生们既能充分参与,又能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最后,关于课后作业的布置。本次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了查找鲁迅其他作品的任务,希望他们能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但从作业完成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可能对这一任务不够重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课后作业的指导,让学生明白课后学习的重要性。
-举例:分析阿长的“博闻强识”与其实际行为的反差,理解鲁迅如何借此讽刺当时社会的虚伪和愚昧。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体会阿长的性格特点。

2. 理解作者对阿长的感情。

3. 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了解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体会阿长的性格特点。

2. 难点:理解作者对阿长的感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朝花夕拾》的简介视频,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 思考问题: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
(三)深入研读
1. 分析阿长的性格特点。

2. 理解作者对阿长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
1. 让学生讨论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像阿长一样的人。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再次强调阿长的性格特点以及作者对阿长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

2. 写一篇关于自己身边“阿长”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阿长这个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学习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课文详解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课文详解

课文详解丨七下第三单元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9 阿长与《山海经》预习须知一、文题解读“阿长”就是长妈妈,是作者小时候的保姆。

《山海经》是一本书,记录了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

文题是并列短语,点明了文章的描写对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二、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是树人先生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鲁迅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华盖集》,等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掳lǔ:俘获,抓获。

惶huáng急:恐惧,慌张。

诘jié问:追问,责问。

疮chuāng疤bā: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痂。

比喻痛处、短处或隐私。

渴慕mù:迫切地希望,殷切盼望。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霹pī雳lì:又急又响的雷,文中指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孤孀shuāng:寡妇。

疏shū懒:懒散而不习惯受拘束。

倘tǎng使:假如,如果。

惧惮dàn:害怕,畏难,畏惧。

憎zēng恶wù:憎恨,厌恶。

震悚sǒng: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粗拙zhuō:粗糙低劣。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

形容极端惊恐。

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

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情有可原:根据实情,有可以原谅的地方。

二、主题概述本文记述了作者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

作者对她寻购并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感到震撼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生动真实地刻画出了一位不幸而又渴望平安幸福,没有文化但关爱孩子的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她的尊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2段):介绍了阿长的身份以及名字的由来,暗示她卑微的社会地位。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说课稿

阿长与《山海经》说课稿一、说教材《阿长与<山海经>》是九年义务教育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以双重眼光:儿时的眼光和现实的眼光回忆了自己的保姆阿长。

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期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是一个没有文化的粗人,却又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她对“我”倾注了一片心血,是值得“我”怀念和感激的人。

本单元内本文意在让我们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二、说教学目标语文教学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中指出:“在语文教学中,……重视积累感悟、陶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所以根据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领会长妈妈这一人物形象。

2、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品味细节描写,和“先抑后扬”写法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真实美。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教学难点: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双重眼光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三、说教法学法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根据新课标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我采用略读、细读、精读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去体会人物感情,领悟美文在写作上的技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进一步运用圈注、复述、讨论、探究、合作等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的设计这是一篇讲读课文,又是名篇名作,我设计用2课时来完成。

整课的流程为:整体感知——讨论探究——研读品析——美点寻踪四个板块,层层深入。

体现了新课标教学目标的要求。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

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

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

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影响很大,也颇受国际汉学界重视,对于它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余不敢言也”,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

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内容介绍山海经《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据说原共22篇,约32650字。

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大的部分,是一部富有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

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4篇、《大荒经》5篇。

《汉书·艺文志》载此书时作13 篇,未把《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也有人认为这5篇是西汉刘向父子校书时所增加的。

全书内容,以《山经》5篇和《海外经》4篇作为一组;《海内经》4 篇作为一组;而《大荒经》4篇以及书末《海内经》1篇又作为一组。

每组的组织结构,自具首尾,前后贯串,有纲有目。

《山经》的一组,依南、西、北、东、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节,前一节和后一节又用有关联的语句相承接,使篇节间的关系表现的非常清楚。

《山经》主要记载山川地理,动植物和矿物等的分布情况;《海经》中的《海外经》主要记载海外各国的奇异风貌;《海内经》主要记载海内的神奇事物;《大荒经》主要记载了与黄帝、女娲和大禹等有关的许多重要神话资料。

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该书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

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然后向西,再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

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

古代中国也一直把《山海经》作历史看待,是中国各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认为:“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书籍特点。

《山海经》的特点
第一,《山海经》为述图之书。

刘锡城在《全像山海经图比较》序言中指出:“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流观山海图”(《读山海经13首》)、学者郭璞的“图亦作牛形”和“在畏兽画中”的记载和论述,说明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曾有“山海图”流行于世。

而且据说《海经》部分是图在先、文后出,因而“以图叙事”的叙事方式,至少在战国时代就已形成一种文化传统”。

马昌仪也认为:“《山海经》的母本可能有图,它(或其中一些主要部分)是
一部据图为文(先有图后有文)的书,古图佚失了,文字却流传了下来,这就是我们所见到的《山海经》。


第二,《山海经》保留大量远古时期的史料。

《山海经》历来被大多数人认为“荒诞不经”。

连敢于打破《尚书》束缚,将中国上古史推至炎、黄二帝的史学家司马迁都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形成这种看法的原因似乎与《山海经》由图到文字的成书过程有关。

例如《海外东经》记载“工虫在其北,各有两首。

一曰在君子国北”。

根据《山海经》先有图后有书的成书过程推测,《山海经图》上在君子国的北方画有一个彩虹的“虹”字,表示该地经常见到彩虹。

当时的图像文字应该类似甲骨文的虹字,是彩虹的图像,两端有首(见熊国英著《图示古汉字》)。

而后来古人根据《山海经图》著《山海经》时,时间已经过了几百年,而著者并不见得一定是文字学家,这时彩虹的虹字已经成为“工虫”的样子,因此将彩虹描述为工虫,并望文生义将其描述为“各有两首”,使后人无法知道到底叙述的是天边的彩虹呢,还是描写一只有两个头的怪物。

所以就连司马迁也说“余不敢言之也”。

第三,《山海经》与东夷有关。

金荣权在“帝俊及其神系考略”一文中指出:“帝俊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一个谜一般的神性人物,他的事迹既不为正史所载,也不为诸子所传,只见于《山海经》之中,尤其集中反映在“大荒”、“海内”两经之中。

究其神系渊源与脉略,显不属于炎帝世系,也不隶属于黄帝世系,是与炎、黄两大神系并存的第三神系”。

“关于帝俊在中国古代诸神中的地位,今天众说纷纭,然一般认为帝俊当是上古时代东方民族的祖先神,这种看法是一致的,因为《山海经》记载的帝俊活动地及其子孙之国大多在东方”。

徐旭生说:“帝俊这个人物,在《山海经》里面,可以说是第一显赫的了。

里面载他的事,多至十六(在《经》里面只有帝颛顼多至十七事,可是他与九嫔葬处一事三见,那只剩下十五事。

此外黄帝十事,炎帝四事,帝喾三事,帝尧二事,帝舜九见八事,帝丹朱二事,帝江一事,帝鸿一事。

其余的人没有帝称)”。

通过这十六项的帝俊故事可以看出,第一,他东西南北,无所不至;第二,古代重要的大发明,差不多全出于他的子孙;第三,包括姬姓、姜姓、姚姓在内许多氏族都是由他分出;第四,太阳是他的儿子,月亮是他的女儿,在他之下有“人面、犬耳、兽身,珥两青蛇,名曰奢比尸”的神人和“五采之鸟”的“下友”。

第四,《山海经》有两部分组成。

顾颉刚认为:“《山海经》则至今流传,其中《山经》和《海经》各成一体;《海经》又可分为两组,一组为《海外四经》与《海内四经》,一组为《大荒四经》与《海内经》。

这两组的记载是大略相同的,它们共就一种图画作为说明书。

所以可以说是一件东西的两种记载”。

现代研究同意这一观点,王宁在“《山海经》的分篇问题”中说“《大荒四经》其实就是另一个版本的《海外四经》”。

因此,在考证《山海经》地望时,《大荒东经》和《海外东经》可以相互印证。

第五,<山海经>地理描写的顺序与现实不同。

《山海经》的顺序是南、西、北、东,这可能与古人“天南地北”的习俗有关。

也就是说,古《山海经图》与现在的地理图在方位上不同。

以《海外东经》的汤谷地望为例:“黑齿国在其北,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

一曰在竖亥北,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

郝懿行云:「黑下当脱齿字。

王逸注楚词招魂云:『黑齿,齿牙尽黑。

』高诱注淮南坠形训云:『其人黑齿,食
稻啖蛇,在汤谷上。

』是古本有齿字之证。

“下有汤谷。

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

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上述记录明确说明《山海经图》中,黑齿国在图的上方(南方),而汤谷在黑齿国的下方(北方)。

这为《山海经》地望考证提供了方向上的坐标。

《山海经》目录
《山经》
第一卷《南山经》
第二卷《西山经》
第三卷《北山经》
第四卷《东山经》
第五卷《中山经》
《海经》
第六卷《海外南经》
第七卷《海外西经》
第八卷《海外北经》
第九卷《海外东经》
第十卷《海内南经》
第十一卷《海内西经》
第十二卷《海内北经》
第十三卷《海内东经》
《大荒经》
第十四卷《大荒东经》
第十五卷《大荒南经》
第十六卷《大荒西经》
第十七卷《大荒北经》
第十八卷《海内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