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公共卫生专业硕士(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培养方案
公共卫生专业硕士(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培养方案公共卫生专业硕士(Master of Public Health, MPH)学位旨在培养学生在公共卫生领域的专业技能和领导能力。
针对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这一专业方向,培养方案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核心组成部分:1. 核心课程:- 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 生物统计学- 卫生数据分析- 公共卫生研究方法- 卫生政策与管理- 环境卫生- 社会行为与健康- 全球卫生2. 专业选修课程:- 高级流行病学- 高级生物统计学- 群体健康干预与评估- 疾病预防与控制- 健康指标与监测- 健康信息系统- 卫生经济学- 职业与环境健康3. 实践/实习机会:- 公共卫生机构实习- 数据分析项目- 社区健康促进活动- 流行病学调查实践- 健康监测系统参与4. 硕士论文或综合考核:- 硕士论文:学生需完成一篇基于原创研究的硕士论文。
- 综合考核:学生可能需要参加一系列的考试或项目报告,以证明其掌握了公共卫生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5. 跨学科学习:- 鼓励学生选修其他相关领域的课程,如医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以拓宽视野并加深对公共卫生问题的理解。
6. 讲座与研讨会:- 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和学者举办讲座和研讨会,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公共卫生趋势和研究成果。
7. 职业发展支持:- 提供职业咨询和求职技巧培训,帮助学生规划职业道路并成功就业。
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可能会根据学校和地区的不同而略有差异。
在申请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学位时,建议查看具体院校的课程安排和教学计划,以便了解详细信息。
公共卫生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
公共卫生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第一部分公共卫生硕士(公共卫生医师方向)一、培养目标培养既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又具备较好的应用研究能力、既具有良好的学术资质又具有合格的从业资质的高层次医学适用型人才。
1.热爱公共卫生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
2.掌握坚实、宽广的公共卫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和表达能力。
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公共卫生工作。
3.掌握公共卫生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4.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
二、培养对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及相关专业的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
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四、课程培养与考核课程学习采取面授与网络授课相结合,考试成绩以百分制评定,共需修满16.0学分。
公共必修课、必修课70分及格,选修课60分及格,必修课学分可以替代选修课学分。
1.公共必修课6.0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0学分英语:3.0学分2.必修课9.0学分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3.0学分医学科研方法学:2.0学分医学信息检索:1.0学分现场调查技术:1.0学分3.选修课1.0学分医学信息检索:1.0学分或从研究生课程开设一览表中选择五、实践培养与考核1.参照《北京市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的要求完成相关的培训科目。
2.实践能力考核:主要考核硕士研究生是否具有较强的公共卫生分析、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参照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要求进行。
六、学术培养与考核硕士生应掌握文献检索、现场调查、医学统计等科学研究方法。
能够熟练地搜集和处理资料、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科学分析和总结、研究解决问题、探索有价值的公共卫生现象和规律。
具备一定的公共卫生研究能力,并完成一篇达到专业学位硕士水平的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要求: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篇以公共卫生应用研究为主的学位论文。
医学院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学位(双证)培养方案
医学院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学位(双证)培养方案(暂行)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现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从事公共卫生及预防医学相关领域如卫生行政管理、疾病预防和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社区卫生、医疗保险等工作能力的高素质、高层次的公共卫生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学习年限采用全日制全脱产和在职两种学习方式,学习年限原则上3年,其中在校累计学习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三、培养方式采用“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现场专题研究”三结合的培养模式,强调人才培养与公共卫生实际需要相结合,强调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注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MPH的培养实行校内导师与校外现场导师共同指导的培养方式,由公共卫生学院的导师与现场导师及导师小组共同完成MPH研究生的培养。
四、研究方向(一)卫生事业管理(二)疾病预防与控制(三)环境医学与卫生监督(四)妇幼保健与生殖健康(五)社区卫生与健康促进(六)临床流行病学(七)医疗保险五、培养要求(一)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攻读MPH专业学位者在导师指导下,根据所选研究方向,完成规定的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程。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详见附表(MPH专业学位课程目录)。
选修课不限于附表所列课程, 可选择贵阳医学院开设的所有研究生课程。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40学分,其中课程学习30学分(含学位课20分),社会实践10学分。
学生必须通过我校组织的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和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相应的学分。
采用启发式与研讨式的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际应用,在课程教学中强调案例教学,把讲授、研讨、模拟训练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
第二学年在教学基地及有关机构进行公共卫生现场实践。
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公共卫生机构的体制改革、工作范畴、任务职责、管理形式和方法、卫生服务需求的现状及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实际问题,完成5000字以上的现场实践报告并通过导师评分,达到规定要求者,给予相应的学分(10学分)。
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一、引言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具备公共卫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对公共卫生领域人才的需求。
本文旨在介绍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二、培养目标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公共卫生基础理论、扎实的研究方法和技能、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掌握公共卫生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了解公共卫生学科的前沿和热点问题;2.具备公共卫生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进行公共卫生研究;3.具备公共卫生管理和政策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能够在公共卫生领域从事管理和政策工作;4.具备跨学科合作的能力,能够与其他学科的专家和学者合作开展公共卫生研究和实践;5.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伦理意识,能够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秉持公正、负责和热忱的态度。
三、课程设置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公共卫生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公共卫生基础课程包括基础医学、流行病学、统计学等;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环境卫生学、卫生管理学、卫生政策与经济学等;选修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例如流行病学方法学、卫生风险评估等。
四、实践环节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实习、论文、学术交流等。
学生可以选择在公共卫生机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进行实习,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学生还需完成一篇硕士论文,并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学术研究和表达能力。
五、评价与考核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评价与考核主要包括课程考试、实践报告、论文评阅等。
学生需要通过各门课程的考试,完成实践报告并经导师评审,最后须完成硕士论文,并由专家评阅,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
六、培养成果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培养成果主要包括学术研究成果和社会影响。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培养方案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培养方案一、概述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流行病与卫生统计)是一个旨在培养具备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学位项目。
该项目旨在通过系统化的课程学习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具备丰富的流行病学基础知识和卫生统计技能,以及扎实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为公共卫生领域的发展和健康管理提供专业人才支持。
二、培养目标1. 系统掌握基本的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理论和方法,具备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2. 具备进行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的能力,能够独立设计和实施流行病学研究项目;3. 能够利用卫生统计学方法进行健康状况的描述和分析,掌握现代多元统计方法,并能应用于公共卫生实践;4. 具备在流行病学调查和健康统计分析中熟练应用计算机软件的技能;5. 能够对公共卫生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一定的政策分析和管理能力;6. 具备跨学科和团队协作的能力,能够在多学科协作下开展工作。
三、专业设置该项目主要涉及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健康管理政策、医学信息学、生物统计学和流行病动力学等相关专业知识。
具体的课程设置包括但不限于基本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原理、生物统计学、环境卫生统计学、流行病调查与分析方法、统计软件应用、卫生经济学等。
四、教学方法1. 系统课程学习学生在校期间将学习一系列的专业课程,包括理论课、实验课和实习课。
通过系统课程学习,学生将全面掌握流行病学原理和卫生统计学方法,建立健全的专业知识体系。
2. 实践教学学生将通过实习、实习等形式的实践教学,掌握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分析、健康统计与管理等实际操作技能。
实践教学内容将与公共卫生领域实际工作密切相关,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场景。
3. 科研训练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将参与科研项目、论文撰写等内容,培养科研能力和科研素养。
五、学位论文要求1.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符合公共卫生工作的需要,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2. 学位论文应有较强的创新性和科研性,研究方法应符合学术规范;3. 学位论文的撰写应符合学术规范和论文写作规则,语言通顺、表述准确、逻辑清晰。
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具备公共卫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以应对社会公共卫生问题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以及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和实践要求。
目标: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卫生管理、卫生政策、疾病预防与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备公共卫生问题分析、规划和实施的能力,能够在公共卫生领域中进行研究和实践,提供相关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
课程设置: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包括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
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卫生基础理论、流行病学、健康统计学、卫生管理学、卫生政策与规划等,旨在提供公共卫生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基础。
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提供深入研究和实践的机会,包括环境卫生学、健康教育与促进、卫生经济学等。
实践要求: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在培养期间参与实践活动,以提升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环节包括实习、科研项目和社区服务等。
实习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公共卫生机构或相关组织中实践,了解公共卫生工作的实际操作和管理。
科研项目要求学生参与公共卫生领域的研究,提升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方法。
社区服务要求学生参与社区卫生服务活动,了解公共卫生工作对社区居民的影响和需求。
评估和证书: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评估主要通过学术成绩和实践表现来进行。
学术成绩包括课程考核、论文评审等,实践表现包括实习报告、科研成果和社区服务记录等。
学生在完成培养方案的要求后,将获得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学位证书。
总结: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公共卫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以解决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通过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和实践要求,学生将获得公共卫生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和发展。
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实施将为社会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持和保障。
1053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行稿)一、前言(一)培养目标:根据国家教育和卫生工作方针,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符合医学教育标准和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具有创新意识、职业能力和发展潜质的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专业人才。
(二)基本培养要求:1、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2、具有自我完善、独立思考和从事本专业工作能力,具备相应综合素质、文化修养、决策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3、能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管理,并自觉开展医学科研工作;4、能熟练运用外语进行学习、交流和工作;5、根据社会和工作的需要持续更新和终身学习。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一)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预防医学知识,掌握公共卫生的管理方法和技能,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够在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监测、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现场专业技术及指导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1、具有所学专业较宽广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现代公共卫生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2、掌握公共卫生的管理方法和技能,判断人群健康需求,组织、实施、管理和评价公共卫生项目,并能够提出管理或政策建议;3、掌握现场调查技术和基本科研方法,结合公共卫生实践开展科学研究;4、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三、修业年限修业年限:三年(弹性制3-4年)四、学科专业(一)一级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二)研究方向: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学与卫生执法监督、社区卫生与健康教育、临床评价、卫生事业管理。
五、课程设置(一)课程群分配表:见附表Ⅰ:本附表Ⅰ课程分类表课程类型课程性质门数学分学时数开课形式公共课程群必修课程412.0216学校组织,同类学生通开专业基础课程群必修课程1 2.036学校组织,一级学科通开专业课程群指定选修610.0180学科组织,导师指导选课任意选修课程群任意选修各级组织,学生自行选课1、公共课程群(4门):英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应用。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参加审核的专业学位 培养指导委员会委员 名单
夏宁邵,滕伯刚,张军,林忠宁,赵勤俭,方亚,张永兴,张现忠,赵本华
审核日期:2017 年 6 月 30 日
专业学位培养指导委 员会意见
专 业 学 位 培 养 指 导 委 员 会 主 席 (签名) : 年 月 日
开课 学期 春季
是否实务 实践课程
备注(是否 必选) 必选
秋季 春季 必选 秋季 秋季 秋季 秋季 秋季 短学期 秋季 秋季 短学期 秋季 秋季 秋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必选
公共必修课 5 学分 第一外国语 自然辩证法概论 350010001 专业必修课 ≥8 学分 350010002 350020002 350010004 350020001 350020004 350010006 350020005 专业选修课 ≥7 学分 350030001 350020003 350010007 350020009 350020006 350020007 分子影像学基础 卫生经济学 流行病学概论 毒理学教程 高级职业病学 现代营养学 2 1 2 2 2 2 高级流行病学 高级卫生事业管理 现代医学研究实例 转化医学选论 生物制品学 科学写作 SAS 统 计 分 析 应 用 4 4 2 3 3 1 2 高级卫生统计学 2 1 4
是 是 是
是
是
培养环节安排时间
学分
在入学第一期一边学习研究生课程, 一边进行实验室学习 学科实验基础 轮 转 。学 生 自 由 轮 转 选 择 进 入 实 验 室 。每 名 研 究 生 选 择 实 验室个数至少 3 个。 每 个 实 验 室 学 习 时 间 至 少 为 1.5 个 月 。 学术讲座与学术报告 (必选) 每 个 研 究 生 在 学 期 间 至 少 要 参 加 40 次 以 上 国 内 外 专 家 来 4 校举办的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或学术论坛。 中期考核是由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 课 程 学 习 情 况 、毕 业 论 文 的 准 备( 开 题 报 告 )和 进 展 情 况 资格考试与中期考核 (第二年实验研究) 以及对本学科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的 (必选) 了 解 掌 握 情 况 等 ,进 行 综 合 检 查 和 考 核 。对 考 核 不 合 格 或 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开题报告是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课题并向学院学位评 审委员会做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应说明所选课题的国内外 研究现状、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拟采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资料情况、 技术手段或实验条件、 工作进度、 预 期 成 果 等 , 年 6 月 份( 或 第 二 学 (必选) 重 点 考 察 学 生 的 文 献 检 索 、方 案 设 计 、讲 解 能 力 ,供 专 家 组和导师评议审核, 并填写开题报告表报送研究生教学秘 书存档。 根据学院课程教学安排和课题组研究工作需要, 硕士生须 教学实践或科研或社 会实践(必选) 参 加 理 论 课 或 实 验 课 教 学 助 理 、 研 究 助 理 等 教 学 /科 研 / 1 社会实践活动, 由负责实践课的指导老师根据该生的能力 和表现评定成绩。 年 9 月份) 2 硕士研究生第一学 年 9 月份)。 年 6 月 份( 或 第 三 学 1 硕士研究生第二学 入学后第一学年 3
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8版105300)一、培养目标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公共卫生事业;2. 具有所学专业较宽广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并掌握现代公共卫生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3. 掌握公共卫生的管理方法和技能,能独立从事公共卫生的现场工作;能结合公共卫生实际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4. 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熟练地掌握流行病和卫生统计学的知识及本学科的技能和技术,能独立处理本学科的问题,具有现代公共卫生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能结合公共卫生实践完成具有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5. 掌握至少一门外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二、培养方向1.职业病防治2.食品安全3.疾病预防控制三、培养方式及学制1.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3年。
2.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由课程学习、专业实践、现场专题研究三个主要环节组成。
课程学习和实践环节实行学分制。
学习安排如下:第一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学习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学术讲座的学习,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学年第二学期至第二学年第二学期:专业实践安排学员到公共卫生机构进行社会实践,以了解我国公共卫生机构、体制、工作范围、任务职责、管理形式、卫生服务需求等现状。
同时,必须结合实践,就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研讨,并撰写一份《实践总结报告》。
第二学年第二学期至第三学年:现场专题研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实行双导师负责制,由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联合培养。
学员在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共同指导下,就公共卫生专业领域内某一热点或重点问题开展课题的设计、实施和评估,最终完成专业学位论文,通过答辩。
校外导师主要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卓越的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既具有较强的公共卫生学科背景和理论基础,又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和交叉领域综合素质的高层次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
二、培养要求
1. 具有丰富的公共卫生学科知识和理论基础,具备系统和综合的医学、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
2.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运用公共卫生学理论和实践知识解决公共卫生领域的实际问题;
3. 具备较强的领导和管理能力,能在公共卫生工作中承担管理和领导工作;
4. 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在公共卫生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有较强的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
三、培养内容
1. 公共卫生学科基础课程:包括公共卫生学、流行病学、健康统计学、环境卫生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等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
2. 专业课程:包括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教育与促进、妇幼保健、老年保健等公共卫生专业课程的学习;
3. 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临床实习、社区卫生服务、实践调研等实践教学环节;
4. 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生需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一篇符合学术规
范和要求的学位论文。
四、培养方式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采取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学制为2年,其中第一年为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第二年为学位论文工作和实践训练。
五、评价方式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按学术表现、实践能力、领导管理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采用考试、论文、实践任务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六、毕业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工作后,须通过答辩并取得硕士学位证书。
毕业后,可在公共卫生领域从事相关工作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全日制攻读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053 公共卫生硕士(MPH——Master of Public Health)全日制攻读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培养单位:公共卫生学院(305)一、培养目标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卫生事业的需要,面向包括卫生行政、疾病预防和控制、卫生监督、食品和药品监督、医疗、妇幼保健、社区卫生、检验检疫等相关职业部门和机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的公共卫生事业应用型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 拥护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具有良好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2. 掌握现代公共卫生相关学科较宽广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门知识;3. 掌握现代公共卫生有关的管理方法和基本技能,能独立从事公共卫生的现场工作,能结合实际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4. 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结合公共卫生实践完成具有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可以是调查研究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等形式)并通过答辩;5. 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有一定写作能力。
二、领域简介1. 卫生事业管理2. 循证卫生决策3. 流行病与职业健康4. 食品与药品安全5. 卫生法学与卫生监督6.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7. 卫生统计三、招生对象与学习年限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培养方式采用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和课题研究三结合的培养模式,配合以适当的公共卫生案例学习,主要学习现代公共卫生相关学科知识,注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管理能力。
(一)鼓励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并逐步增加在教学中使用案例的比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开辟第二课堂,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政府官员开设讲座或承担部分课程。
(二)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包括考试、作业、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撰写专题报告等。
(三)实行学分制。
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
(四)适当吸收相关职业部门与政府机关中相关人员参加论文指导工作,实行校内与校外双导师制,发挥集体培养作用。
公共卫生专业硕士(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培养方案
公共卫生专业硕士(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公共卫生专业硕士(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流行病学、卫生统计等方面综合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他们具备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卫生统计方法与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能力,能适应公共卫生领域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二、培养要求(一)基本要求1. 具备医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公共卫生管理学等相关专业的学士学位,或者有相关工作背景和经验的人员。
2. 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阅读相关英文文献并参与国际合作交流。
3. 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专业要求1. 掌握基本的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能够进行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分析和疫情监测。
2. 掌握卫生统计学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统计学技术进行卫生数据分析和评价。
3. 熟悉公共卫生管理学理论和方法,具备健康政策制定和公共卫生项目管理能力。
4. 具备跨学科合作能力,能够参与公共卫生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和国际合作项目。
三、培养内容(一)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流行病学基础、卫生统计学基础、医学生物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
2. 专业课程:现代流行病学、卫生抽样调查、卫生统计方法、生物统计与信息技术等。
3. 实践课程:流行病学实习、卫生统计实验、公共卫生项目设计与管理等。
(二)研究生培养要求1. 科研能力培养:进行科研项目立项、文献综述、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等训练。
2. 学科交叉能力培养:参与相关学科的交叉领域研究,培养跨学科研究能力。
3. 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性研究。
四、培养环节(一)课堂教学采用小班授课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技能。
(二)实践环节1. 实验实训:组织学生参与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实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2. 实习实践:组织学生到相关单位参与疾病调查、健康服务项目等实习锻炼。
(三)科研环节1. 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科研设计和实施能力。
公共卫生硕士培养方案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类别名称: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类别代码: 1053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现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要求,从事公共卫生及预防医学卫生行政管理、医疗保健管理的高素质、高层次的公共卫生应用型专门人才。
1、具有所学专业领域的较宽广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门知识,并掌握现代公共卫生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2、掌握现代公共卫生管理方法和基本技能,能独立从事公共卫生的现场工作,能结合公共卫生实际发现问题,具备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3、具有系统的卫生服务知识,具备医院管理及社区医学管理的能力;4、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完成专业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5、掌握一门外国语,并熟练地运用于本学科。
二、学习年限(一)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二)时间安排:课程学习主要安排在第一、第二学期,当修满规定学分时,进行专业实践和专题论文研究。
论文答辩在第六学期进行,如论文未完成可申请延长一年。
三、培养方式由学院、教研室及生源单位导师小组共同负责,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
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关心集体、团结协作。
培养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现代化事业献身精神,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
在培养工作中,强调人才培养与我国公共卫生实际需要相结合,采取理论学习,社会实践,课题研究三结合的培养模式,注重培养解决公共卫生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1.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46学分。
学生必须通过我校组织的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和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相应的学分,修满规定的课程学分、完成社会实践,完成学位论文,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2.采用启发式与研讨式的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际应用,在课程教学中强调案例教学,把讲授、研讨、模拟训练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第一条培养目标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守国家法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公共卫生事业。
二、尊重知识产权,遵守学术道德的基本伦理和规范,坚持学术诚信,能维护学术尊严和优良的学术氛围。
三、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四、掌握公共卫生的管理方法和技能,能独立从事公共卫生的现场工作;能结合公共卫生实际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五、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第二条学习年限全日制培养,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在规定时间内未达到培养要求者可以延期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一年。
第三条培养方式实行“双导师”合作制的“三段式”培养模式,即实行学院导师与合作导师(专业实践基地导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完成“理论学习、专业实践、课题研究”三个阶段培养内容。
原则上第一阶段是理论知识学习,第二阶段是专业实践能力训练(不少于6个月),第三阶段是科研能力培养。
第四条课程学习与考核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必修、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及学术活动,总学分不少于22学分。
公共必修课7学分,专业基础课4学分、专业必修课5学分、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参加学术活动不少于2学分。
学位课70分合格,选修课60分合格。
一、公共必修课(7学分)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学时 2.0学分2、自然辩证法 18学时 1.0学分3、英语综合与听说 90学时 4.0学分二、专业基础课(4学分)1、现代流行病学 40学时 2.0学分2、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与软件应用 40学时 2.0学分三、专业必修课(5学分)1、专业进展 60学时 3.0学分2、专业英语 30学时 2.0学分四、选修课(4学分)1、医学科研方法学 20学时 1.0学分2、循证医学 20学时 1.0学分3、现代职业医学 20学时 1.0学分4、卫生监督与管理 20学时 1.0学分5、毒理学实验技术 20学时 1.0学分6、妇幼保健学 20学时 1.0学分7、社会医学 20学时 1.0学分8、卫生经济学 20学时 1.0学分课程教学可采取集中授课、网络教学、专题讲座等方式相结合。
我国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分析
我国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公共卫生成为了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相关的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也逐渐完善。
本文将对我国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为相关专业学生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一、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我国的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一般设置为全日制,学制一般为2-3年。
在专业设置方面,一般包括公共卫生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环境卫生与职业卫生、社区卫生与卫生管理、健康教育与促进、卫生法律与伦理等专业方向。
在课程设置方面,一般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
必修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卫生学原理、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环境卫生、社会医学、卫生管理等内容;选修课程主要包括卫生法律、医疗卫生政策、卫生信息管理、应急管理等内容。
二、培养目标和要求我国的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一般明确了培养目标和要求。
培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具有坚实的公共卫生基础知识和扎实的研究方法学基础,具备较强的调查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学术写作能力,能够从事公共卫生领域的研究、管理、教学和服务工作等。
培养要求主要包括学生要求具备较好的健康意识和医学人文素养,要具备较强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要具备一定的卫生统计学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具备一定的调查研究设计和方法学基础,要具备一定的公共卫生研究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我国的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一般采取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两种类型,学习方式一般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实践和毕业论文等环节。
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课程设计和实验演示等多种形式。
四、实践环节和论文要求我国的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通常有一定的实践环节和论文要求。
我国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分析
我国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关注越来越高。
公共卫生作为维护人民健康的基础性工作,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为了培养更多具备公共卫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专业人才,我国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方案也得到了不断完善和优化。
本文将对我国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
一、学位培养目标我国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具备扎实的公共卫生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能够深入研究公共卫生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
2. 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的公共卫生领域领军人才。
3. 深化学生对公共卫生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具备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4. 培养具备公共卫生领域跨学科背景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培养方案框架我国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设置: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公共卫生基础知识、流行病学、环境卫生、职业卫生等相关理论课程,以及实践课程和综合训练。
2. 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3. 科研训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公共卫生领域的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毕业要求:学生必须完成规定的学分,通过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参与社会实践和科研训练,完成毕业论文,取得学位证书。
四、优化方向为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我国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方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1. 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2. 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开展国内外公共卫生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综合素质。
3. 提升科研水平:加强学生的科学研究培养,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我国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分析
我国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公共卫生是指全社会关心和参与的公众健康事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公共卫生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是为了培养高级专门人才,适应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教育项目之一。
其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公共卫生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独立从事公共卫生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当前,随着我国公共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也在不断完善和优化。
针对我国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以更好地适应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
部分就是要对我国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探讨,从而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意在探讨我国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以期为专业教育的提升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具体而言,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概述、比较和评价,以及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实践教学环节设计、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分析,揭示当前我国公共卫生硕士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实践能力,促进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对现行培养方案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本研究旨在为我国公共卫生硕士专业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2. 正文2.1 我国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概述我国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公共卫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层次人才,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健康服务提供人才支持。
该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理论学习、实践教学、科研训练等内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接受公共卫生学基础理论、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等相关课程的系统培训,掌握控制疾病传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疾病预防、环境卫生、健康政策等知识。
中国CDC公共卫生专业硕士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形势需要,促进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发展,确保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01)9号关于《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2002]39号《关于2002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工作的通知通知》的文件要求,结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称“中心”)学位教育工作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实施办法(试行)。
第二条授予学位的中文名称: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Master of Public Health, 英文缩写:MPH。
二、招生第三条招生对象须符合以下条件:大学本科毕业且获学士学位,工作满3年(工作年限计算截至到7月31日),热爱公共卫生事业,思想品质好,业务能力强、身体健康,从事公共卫生及相关工作的在职人员。
第四条通过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合考试,择优录取。
三、培养目标第五条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应以培养具有较强公共卫生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潜能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材为目的,并具备以下培养能力:1. 具有所学专业较宽广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并掌握现代公共卫生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2.掌握公共卫生的管理方法和技能,3. 能独立开展公共卫生现场工作,能结合公共卫生实际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培养年限第六条培养年限 2~4年。
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
五、培养方法第七条强调人才培养与我国公共卫生实际需要相结合;采取理论学习、社会实践、课题研究三结合的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公共卫生高层次复合型人材所必备的能够运用新技术、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方法解决公共卫生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性管理素质和科研潜能。
其培养过程分学位课程、社会实践、学位论文三个阶段。
第八条课程设置: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实行学分制,研究生需修满40学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8版105300)
一、培养目标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公共卫生事业;
2. 具有所学专业较宽广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并掌握现代公共卫生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
3. 掌握公共卫生的管理方法和技能,能独立从事公共卫生的现场工作;能结合公共卫生实际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 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熟练地掌握流行病和卫生统计学的知识及本学科的技能和技术,能独立处理本学科的问题,具有现代公共卫生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能结合公共卫生实践完成具有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 掌握至少一门外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二、培养方向
1.职业病防治
2.食品安全
3.疾病预防控制
三、培养方式及学制
1.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3年。
2.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由课程学习、专业实践、现场专题研究三个主要环节组成。
课程学习和实践环节实行学分制。
学习安排如下:第一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学习
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学术讲座的学习,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学年第二学期至第二学年第二学期:专业实践
安排学员到公共卫生机构进行社会实践,以了解我国公共卫生机构、体制、工作范围、任务职责、管理形式、卫生服务需求等现状。
同时,必须结合实践,就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研讨,并撰写一份《实践总结报告》。
第二学年第二学期至第三学年:现场专题研究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实行双导师负责制,由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联合培养。
学员在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共同指导下,就公共卫生专业领域内某一热点或重点问题开展课题的设计、实施和评估,最终完成专业学位论文,通过答辩。
校外导师主要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校内专业学位指导教师实行选聘,由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人员担任,校外导师一般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
校内、外导师的聘任由学院提名,并报研究生学院审定。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实习实践
在培养过程中,强调人才培养与我国公共卫生实际需要相结合;强调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强调社会实践与现场教学相结合。
采用理论学习、专业实践、现场专题研究三结合的培养模式,注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管理能力。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采用“公共和专业必修课”+“专业实践”+“选修课”的模式,保证不同领域考生学习的需求。
课程设置:公共必修课包括英语、科学社会主义和自然辩证法、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医药信息检索与利用、公共卫生案例分析、论文评阅、卫生政策、公共卫生热点与进展(讲座);专业必修课:职业病防治方向包括建设项目卫生学评价、职业病危害卫生工程控制技术;食品安全方向包括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物中毒案例分析;疾病预防控制方向包括疾病预防与控制、疾病社区干预;专业实践一年(到实践基地);选修课包括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公共关系学、医学研究数据管理与分析、现场流行病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常用统计软件及应用、抽样调查技术等。
要求修满40学分。
对修满规定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授予条件者,由广东药科大学授予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颁发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的硕士学位证书。
1. 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实践和选修课
2. 专业实践
坚持公共卫生专业实践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公共卫生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至少安排一年时间到公共卫生及其它有关机构进行现场实习与社会调查,了解我国公共卫生机构、体制、工作范畴、任务职责、管理形式、卫生服务需求等现状及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实际问题,并完成2000字以上的现场实践报告,考核合格者给予10学分。
五、学位论文工作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的论文须体现专业学位的特点,能结合公共卫生的实际需要进行选题,突出课题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在导师的指导下,深入基层现场,完成选题和实际工作,收集资料,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订解决方案,提出对策,撰写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1. 基本要求:
(1)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公共卫生工作的实际;
(2)论文的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论文、质量较高的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或针对某一公共卫生问题提出的科学合理的分析报告,或其他研究论文;
(3)论文应表明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和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手段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改进方法;
(4)结果应对公共卫生工作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意义;
(5)学位论文的格式按照广东药科大学研究生学院的统一要求撰写,论文字数不少于2万字。
2. 导师
公共卫生硕士研究生由广东药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包括校内和校外兼职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共同指导。
3. 论文答辩
论文评阅与答辩需要有校内审批过程。
论文评阅聘请3位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专家(原则上应为硕士导师)为论文评阅人(其中校外评委至少1位);答辩委员会至少由3位专家组成,至少有1位校外专家参加,答辩委员须是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专家或公共卫生硕士兼职导师。
公共卫生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答辩程序按照广东药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制订的有关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程序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