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级高一语文半期考试试题答案
成都七中15级高一语文半期考试试题+答案
成都七中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高2015级半期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高2012级语文备课组审题:罗晓晖黄明勇请用2B铅笔将1—11题、第15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选择题方框的相应题号处,其他题目的答案必须用0.5mm黑色签字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33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袅.娜/枭.雄着.装/软着.陆鸟喙./大笔如椽.B.柠.檬/房檩.不禁./紫禁.城敛裾./生活拮据.C.奏.效/骤.然角.色/独角.戏偌.大/一诺.千金D.猗.郁/作揖.间.距/亭子间.濯.足/擢.发难数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宛然萧索贻笑大方砰然心动B.凋敝攀缘铤而走险没精打采C.消受缈茫不识时务夙兴夜寐D.惊蜇斑驳坚如磐石一鼓作气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国红。
B.张老师针对班上学生成绩良莠不齐....的情况,讲课时注意分类指导,学生都很满意。
C.为了救活这家工厂,新厂长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开发,真可谓殚精竭虑....。
D.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操作,“神九”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圆满对接,毫发不爽....。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的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实现了双增长,成为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B.本着“规范行为、促进成长、共建温暖大家庭”为原则,班委会在广泛征集大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班级管理规定。
C.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上心,不然很难取得应有的成绩,比如说学习,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觉刻苦的程度。
D.在张承志的散文中,对中国当今所处的社会形态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对当今中国人奉行的“功利主义”提出了强烈的批判。
5.下列有关文学名著内容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高老太爷因儿子的不争气一病不起,陈姨太提出给老太爷捉鬼治病。
成都七中15级高一语文半期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成都七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2015级半期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高2015级语文备课组审题:罗晓晖黄明勇本试卷分1—5题,12—15题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选择题方框的相应题号处,其余试题的答案必须用0.5mm黑色签字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一、积累与应用(43分)(一)语言文字和文学常识(2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称.心(chèng) 蹩.脚(bié) 给.养(jǐ) 便.宜行事(biàn)B.笑靥.(yè) 裨.益(bì) 粗犷.(guǎng) 风靡.一时(mí)C.提.防(dī) 颓圮.(pǐ) 酗.酒(xiōng) 罪行累.累(lěi)D.两栖.(qī) 症.结(zhēng) 复辟.(bì) 锐不可当.(dā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树荫赋予醇厚推心置腹B.砥励参与殒落前仆后继C.寒暄笙箫箴言开门缉盗D.籍贯煽动桎锢汗流浃背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后,其作品在各大书店销售火爆,当仁不让....地登上了销售排行榜的榜首。
B.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
C.清晨,我来到天安门广场,当五星红旗升起,在场群众自发唱起庄严的国歌,强烈的爱国热情使我感同身受....,心潮澎湃。
D.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几组蝴蝶展框吸引了参观者,大家都以为这是标本,看到展框上方“仿真蝴蝶微型风筝”的标志,使大家恍然大悟。
B.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高一语文半期考试试卷含答案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4、为了照顾诗词格律的要求,诗人有时会突破句式规范来造句, 请分析首句,依照规范的语序将其写在下面。(2分)
15、“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所描绘的意境与杜牧《山行》中的“
① 夫晋,_______?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____________;以乱易整,不武。
③父母之爱子,________________。
④
,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
哉? 五、阅读《沁园春·长沙》,完成14—18题。(17分)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对
来说,家园,是
;
对
来说,家园,是
;
对
来说,家园,是
。
七、作文(40分)
21、从以下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个题,按要求完成作文:
(1)、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等
诗歌,这让我们对爱情有了新的认识,请以“爱”为话题作文。
(2)、曹文轩在《前方》一文中写道:“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
B. 诗人把潭水比作天上被揉碎了的彩虹,与浮在潭面上的水藻相
杂,沉淀在潭水的深处,幽幽的,醇醇的,如梦一般。
C. 第五节诗人面对美景又勾起了美好的回忆;当年自己曾“撑一支
长篙”在河上泛舟;曾“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何等的愉快!
D. 第六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想到今晚要和康桥离别,情绪低
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3)
沈阳二中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17届)语文试题命题人:高一语文组审校人:高一语文组说明:1.测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2.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阅读题(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古典诗文中的“扁舟”意象“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扁舟情结。
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也不具备悲凉或者超脱的韵味。
《史记》载:“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
”这里的“扁舟”有隐遁之味,丝毫没有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仅仅是一只小船,它随着无数文人跌宕坎坷命运的无限延伸,演化为一种绝处逢生的处世观。
在儒家提倡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准则支配下,古代文人或积极入世,或隐身出世。
对于潦倒困厄的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
“漂泊”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宿命,也是“扁舟”意象的基本蕴含。
古代知识分子或为生计、或为科举、或被放逐,他们背井离乡,天涯漂泊,充满无尽的羁旅乡愁。
“扁舟”既是游子漂泊的凭靠,也是其羁旅之愁的寄托。
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的诗句,其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
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出现得最频繁,表现漂泊思乡的意绪也最强烈。
他诗中的“扁舟”意象,承载着诗人生活的苦难和不幸,是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理想、历尽艰辛的典型写照。
“扁舟”意象的另一典型蕴含是“自由”。
庄子说“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
现实有太多压抑和束缚,他们渴望在“扁舟”中获得精神的自由。
最新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思想“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孝”的内涵丰富多样。
首先,“孝”强调对父母的敬爱与顺从。
子女应尊重父母的意愿,关心父母的生活,尽自己所能满足父母的需求。
其次,“孝”注重赡养父母。
子女要在物质上给予父母保障,确保他们生活无忧。
最后,“孝”倡导传承家族文化。
子女通过继承家族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将家族的文化传承下去。
“孝”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
在家庭中,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另一方面,“孝”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培养人的责任感和感恩之心,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
在当今社会,“孝”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家庭关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弘扬“孝”的思想,有助于增强家庭的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核心价值观,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各个时期。
B.“孝”只强调对父母的顺从,不注重其他方面。
C.“孝”思想有助于维护家庭和谐稳定,对个人成长也有重要意义。
D.在当今社会,“孝”思想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孝”的内涵、价值以及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B.文章在论述“孝”的内涵时,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C.文章在论述“孝”思想的价值时,从家庭和个人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D.文章在论述“孝”思想的现实意义时,结合了当今社会的发展状况。
高一语文半期试题答案
阳安中学高2014级2014-2015学年上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出题人:杨莉刘茂英周艳丽张毅罗祥育校对:杨刘周张审题:周玉伟一、1-7题,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濡.缕rú鄙.人bǐ瞋.目而视chēng 一夫当.关dāngB. 杯杓.sháo 淬.火chuì目眦.尽裂zì以己度.人duóC. 匕.首bǐ创.可贴chuàng 供.销社gòng 曲高和.寡hâD. 顷.刻qǐng 枸杞.qǐ数.目项王shuò折戟.沉沙jǐ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攻城略地杀戮秋豪无犯切齿拊心B.以身翼敝忤逆偏袒扼腕切而啖之C.火中取粟拜谒博闻强识瞠目结舌D.破釜沉舟惶急籍吏民贻笑大方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为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B.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快铁给出行带来的便捷。
C.九寨海之奇,奇在水,奇在云,奇在雾,奇在乍晴乍雨,波光云影,色彩斑斓,如梦如幻,不由得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D.这把吉他是我最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有回来,这把吉他到现在已经有我敝帚自珍....了十年。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永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
B.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者宣泄自己的不满。
C.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
D.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四米高,七米宽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溪边。
5.下列短语类型相同的一组是()A、清醒过来推辞一番卧倒在地辛勤工作B、边走边谈穷凶极恶天高地厚朝夕相处C、内心激动增长很快态度诚恳精力充沛D、保卫祖国结束会议联系实际整顿作风6、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最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一2015年段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秋季学期段考高一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注意: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答题无效)第Ⅰ卷(阅读题共71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
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
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
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
它们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德阳五中高2015级高一上期半期考试语文试卷命题人:钟俊刚审题人:文宏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值:150分温馨提示:1.答题前请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A.长篙.(gāo) 寥.廓 (liáo) 漫溯.(shuò) 以飨.士卒(xiǎng)B.浮藻.(zǎo) 浪遏. (â) 彳.亍(chì)瞋.目视之(chēn)C. 颓圮.(pì)河畔.(pàn)百舸.(gě ) 切而啖.之(dàn)D.青荇.(xìn) 火钵.(bō) 刀俎.(zǔ) 共.其乏困 (gōng)2.选出书写无误的一组词语()A、峥嵘沧茫彷徨星辉斑斓B、寂廖凄清沉淀挥斥方遒C、糅碎瓦菲团箕目眦尽裂D、戮没漫江笙箫激扬文字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讨论会上,他的一番话却暗有所指,可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B.这个饭店服务质量之差是有口皆碑....的,但因别无分店,只好在这里吃饭了。
C.在伦敦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了4.4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D.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011年9月29日,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天宫一号”发射场的发射架耸入云天。
晚21时16分,“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B.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是用身体和意志证明自己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是用精神和毅力表现自己突破生命局限的志气和勇气。
C.中国作家莫言的获奖唤起了国人的读书热情,大家都认为确实应该多读书,因为这能提高和洗涤人的灵魂和精神境界。
D.“四川十条最美大道”评选活动已经结束,遂宁市河东新区五彩缤纷路、成都锦江区春熙路等10条街道获此殊荣,为此四川电视台曾经报道过两次五彩缤纷路。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高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2019.5提示:所有选择题答案请按对应题号.....填涂在机读卡上一、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每小题2分,共8分)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白居易,字乐天,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琵琶行》《长恨歌》等,与刘禹锡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刘白”。
B.贾谊,西汉文学家政论家,代表作有散文《过秦论》《论积贮疏》等,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曾称赞这些作品为“西汉鸿文”。
C.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古文运动倡导者,主张“文以载道”,苏轼称其为“文起八代之衰”,居“唐宋八大家”之首。
D.海明威,美国作家。
他是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写作风格以简洁著称,其代表作有《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等。
2.《呐喊》中有很多发人深省的句子,对下列句子出处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这是《狂人日记》中狂人的呐喊。
B.“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藏着的‘小’来。
”这是《一件小事》中“我”的反省。
C.“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是《社戏》中“我”的思考。
D.“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这是《阿Q正传》中阿Q的口头禅。
3.下列对《老人与海》的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 老人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了,为了帮助他,男孩偷了些新鲜的鱼饵给老人,还帮老人生火,做晚饭。
B. 因为长时间紧拉钓线,老人的左手抽起筋来。
这时大鱼露出了水面,开始奋力逃脱,老人感到一阵恐慌。
C. 桑地亚哥曾经与黑人掰手腕比手劲,取得胜利后被众人称为“冠军”。
他坚信,只要自己一心想去做,就能打败任何人。
D. 老人带着鱼骨,驾驶小船回到小港时,大家都上床歇息了,只有男孩像以前一样,帮他拿着钓线、鱼钩等一起回家。
4.下列对《老人与海》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捕鱼时体会到大马林鱼仿佛也是他的朋友和兄弟,不过为了渔夫的尊严必须杀死它。
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试卷(附答案)课件
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试卷一、基础积累与应用。
(共26分,选择题每题2分)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抹煞.(shā)摭.(zhé)拾诧.(chà)异蛮横.(hèng)B、薄.(báo)片甄.(zhēn)别思忖.(cǔn)跬.(kuǐ)步C、犄.(jī)角擂.(léi)鼓纤.(qiān)巧槎桠..(chá yā)D冰雹.(báo)碾.(niǎn)成刹.(shà)那间自艾.(yì)自怜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怨天尤人入不付出望眼欲穿鬼谜心窍B、妄自非薄恪尽职守完美无暇暝思苦想C、举棋不定势不两立苟延残喘百无聊赖D、无精打彩一如既往熠熠闪光恣意妄为3、依次填入下列文字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近年来,内地作家 _____ 沿海地区,写出了不少以市场经济为题材的好作品。
②他上任以后,除旧布新,这项工作便 _____ 开展起来了。
③他决定用最 _____ 的方法,解决这个令他头痛的问题。
A .作客逐渐简洁B .作客逐步简捷C .做客逐步简洁D .做客逐渐简捷4、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幢清寒的的小屋,远离通衢,茕茕孑立....于田野之间,隐蔽在花园的密林深处。
B、考古工作者只要能找到确实属于王陵区内的墓葬,便可顺藤摸瓜....,有更多的发现。
C、我有个不情之请....,如果您能设法找到的我的父亲,我不胜感激,但请您不要打扰他,只代我远远地看他一眼,告诉我他的情况就可以了。
D、“先贤古墓”是40多位阿拉伯著名伊斯兰教传教士的墓地,建于贞观三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是一座名正言顺....的“古”墓。
5、下列选项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只有当促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到受众方的各环节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高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高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一、本大题共六个小题 (每题3分,共18分)1.以下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悄(qiǎo)然顷(qīng)刻湖泊(pō) 叱咤风云(ch)B.嘈(co)杂卑劣(bǐ) 供(gōng)给屏(bǐng)气凝神C.骨髓(suǐ) 忤(wǔ)逆忸怩(n) 载(zǎi)歌载舞D.绯(fěi)闻租赁(ln) 重创(chung) 飞来横(hng)祸2.以下选项中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编辑斑斓乘风破浪金璧辉煌B.桀骜碟血无影无踪肆无忌惮C.撰写精粹步履维艰殒身不恤D.惺忪执拗绿草如荫蓬头垢面3.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再别康桥》是一首美丽的抒情诗,________一曲优雅好听的轻音乐。
②诗人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________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漂亮的风光里。
③康桥对于徐志摩而言,________风光宜人,景物清爽的求学之地,________徐志摩精神的家园。
A.犹如体验不只是/更是B.譬如体会不只是/更是C.譬如体验不是/而是D.犹如体会不是/而是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们细致调查探究的结果,认为他要负全部责任,但他却百般抵赖,拒不担当由于酒后开车超速行驶致使大桥护栏被撞毁的损失。
B.事实上,这种紫外线减肥灯纯是欺瞒顾客,它不但会灼伤皮肤,烧掉毛发,而且根本没有减肥作用。
C.改革开放30年的经历告知我们: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得以顺当推动的保障,也是成败的关键。
D.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字说明,春节以来,我国城市居民用于文化教育和外出旅游方面的消费开支,已呈明显上升趋势。
5.以下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徐志摩,原名章垿,曾经用过笔名南湖、诗哲、云中鹤等,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
他的诗《再别康桥》传达出人类固有的对逝去往事的思念之情,充分表达了新月派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三美主见。
15—16学年上学期高一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海南侨中三亚学校15-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段考语文试卷闭卷本试卷总分150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关横亘在中国科学家面前:载人飞船上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和工作环境。
尽管有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但对于中国航天人来说,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
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员培训中心;研制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建立了体现尖端和前沿科技集成的飞船应用系统;新建成了载人飞船发射场、陆海基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和飞船着陆场。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飞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
它意味着中国人“摘星揽月”已为期不远了。
仅仅三个月后,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载人飞船“神舟”二号的发射也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神舟”二号飞船为全系统配置的正样飞船,可以说是载人飞船的“最完整版本”,各种技术状态与真正载人时基本一样。
2001年1月10日,在新的一年刚刚到来的时候,“神舟”二号发射成功,这是“飞天”故乡对人类又一个新纪元的最高致意。
美国一家报纸说,“这一成就,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中国航天员上天的日子又进了一大步。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
9个月后的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条件下发射成功。
“神舟”飞船四战四捷,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的重大突破。
特别是“神舟”三号、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具备了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能力。
进入新的一年,整个中国都在期盼着这一时刻的早日来临。
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
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600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9时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人教版必修一高一2015年段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秋季学期段考高一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注意: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答题无效)第Ⅰ卷(阅读题共71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
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
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
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
它们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半期考试卷(附答案)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半期考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语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意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玄虚(xi án ) 啃•噬(sh ì) 袅•娜(nu ó)B .端•倪(n í) •蛰伏(zh é) •孱头(c àn )C .诚•挚(zh ì) •栖息(x ī) •怯弱(qu è)D .耸•峙(sh ì) •瞬间(sh ùn ) 单•薄(b áo )2.下列只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毛骨耸然 焦噪不安 拖杳累赘 凤毛鳞角B .殉私枉法 消声匿迹 功亏一匮 班门弄斧C .一愁莫展 殚精竭虑 纵横捭阖 稗官野史D .出类拔粹 浮想联篇 刚愎自用 噤若寒蝉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礼•尚往来(崇高、重视) 残•羹冷炙(烤肉)浅尝•辄止(总是) 民不•聊生(依靠)B .长歌•当哭(当作) 殒身不•恤(救济)•毫发不爽(毫毛) 摧山•坼地(裂开)C .•穷形尽相(尽) 言简意•赅(完备)百折不•挠(弯曲) 若心孤•诣(经营)D .冠•冕堂皇(古代帝王的帽子) 责无旁•贷(推卸)接部就•班(门类) 不•刊之论(刊正、修改)4.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校运会上,我受伤了,同学们••但不关心我,连班主任也给我包扎伤口。
B .莫非出什么事了?••则否他不会不来的。
C .课堂教学是使学生从不知•和知之较少到知知知之较多,从能力较低到能力较高的过程。
D .这次中国女子体操队在悉尼奥运会上夺取了平衡木冠军,凭•得是过硬的技术本领和顽强的拼搏精神。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阳台上凉风习习,日光灯投下浅蓝而柔和的光线,一个__________的夜晚。
②在确定人生观之前,人们常在人生的十字路口________。
山东省聊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参考答案1.C(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原因很多,“根本原因”的认定欠准确)2.D(“只要--就---”表述不准,知彼知己,未必能找到自身弱点,而是“有望促进文学理论的推陈出新”)3.B(B项蕴含的哲理是:角度不同,得出的观点也即不同,ACD分别对应材料二中三点)4.①对比论证,用“毁掉一幅画,一座建筑”和“毁掉一本书”作对比,突出文学作品的语言属性特征,观点鲜明形象。
②举例论证,举《庆余年》等作品的例子,证明网络小说通过拓宽内容或再现历史,可以丰富表现内容,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③引用论证(略)(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可得满分,其他角度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5.①网络作家要有主动的文化自觉意识,传播主流价值,引领时代风尚。
②网络文学作品要创新题材,贴近时代,反映生活,创作更多优秀作品。
③利用好传统文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助力网络文学研究,推动网络文学发展。
④理论研究者构建具有创新价值的理论体系,跟随时代要求,传承发展,互通借鉴。
(6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可得满分)6.D(A.“都是不好的经历”错,文中提及夏天的“一边戏水一边哼着童谣”经历是轻松惬意的。
B.说法绝对,文中为假设情况,侧重桥对理想的实现的加速作用。
C.文中未提及比较)7.B(文中未提及“也为香港快速的变化发展而惊叹”)8.①“我”从小学到高中,走过校门的那座小桥。
②现实中“我”通过其他“桥”走向广阔的远方和未来。
③我见证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分,前两点每点1分,第三点2分)9. ①沟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连心桥;②引领青年人坚实地走向广阔未来的成长桥;③实现救国济民的理想、军民团结一致的同心桥;④助力祖国由孱弱到富强,再到连接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跨越桥。
(6分,答出任意3点可得满分。
意思对即可)10.ACG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
译为:不久,烟火弥漫天空,被烧死淹死的人马很多,曹军于是败退。
高一阶段性语文试题及答案
平度九中2014-2015高一第二学期第一学段模块检测语文试题 2015-4注意事项:说明:1.本试题分为第I 卷和第n 卷两部分。
请将第I 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n 卷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2. 本试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3. 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4. 书写附加5分。
根据整个答卷书写的认真、工整、规范程度,分为三个档次得分,依次为 5分、3分、1分。
第I 卷(共36 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晌午(shdig )叨扰(t do)杀戮(| u)聒噪(gu o ) B. 浚理(j tn)朱拓(ta)熨帖(y U 捋虎须(l 0 C. 猪圈(ju a n)诘难(ji e)劲厉(j n g)庇护(b i) D. 歃血(she a 关卡(qi ① 罪愆(qi d n)藏头露 尾(l 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震撼B. 通牒C. 坐落D. 安详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肖邦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又是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因此,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 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 的组成部分。
②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不同,它不具备有形的实体,不可 _______________ ,仿佛无所在,但它却无所不 在,既存在于一切传统文化之中,也存在于一切现实文化之中。
③ 我国以生态旅游为开发形式的尝试越来越多,生态旅游发展十分迅速, _______ 使很多人感到惊奇。
A. 质疑 捉摸 以至B.置疑 捉摸 以至C.置疑琢磨 以致D.质疑琢磨以致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 山东黄金男篮将迎来浙江稠州银行的挑战。
对于这场比赛,巩晓彬表示,两边年轻人都很多, 双方实力半斤八两.,胜负还要看临场发挥。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铜仁市第十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铜仁市第十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满分:150分一、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3题。
(9分)早在中国文字诞生之前,我们的先人就开始了有目的的诗创作活动,作为这种集体创作的记录,即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
《诗经》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篇作品,故又称《诗三百》。
《诗经》以现实主义手法反映了我国北方人民众多的生活场面和生活希望,题材广泛,笔法多样,情调各异,涉及到劳动、祭祀、爱情、战争、阶级对立等诸多领域,深刻宽阔地显示出我们先人高度发达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创造能力,既具有巨大的认识价值,更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宝,在世界文学史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芒。
几乎与《诗经》的同时,在我国南方地区的人民创作了一种体裁的诗——楚辞(楚地之诗)。
与《诗经》基本上四行一句的格式不同,楚辞的写法较为灵活,句式参差多变,且注重想象,虚幻性强,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
经由伟大诗人屈原之手,楚辞得以发挥和完善,形成了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的现实主义交相辉映,代表着中国诗的两大文学传统。
两汉时代,是我国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汉诗总的风尚,是对质朴的写实主义的推崇,不重华丽,反对空洞,因而,诗的现实性都很强,生活气息浓郁。
这一时期,中国诗经历了从四言诗向五言诗的转折。
多了一个字,既加大了容量,又多了一种表现形式,诗作的技巧也有了更多的经验。
魏晋南北朝时代,中国诗进入了另一个重要阶段。
一方面,魏晋诗人继承了汉诗直面人生的艺术精神,产生了曹操那样慷慨悲歌的豪气诗人。
另一方面,由于魏晋时的阶级斗争更加剧烈,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倾轧更为无情,稍有不慎,性命不保,因而,文人们表面上只谈玄学,从空到空,实则是痛不欲生,对现实极为不满。
这就形成了魏晋诗凄苦闷郁的另一基调。
这时期,对七言诗的探索已经出现。
从《诗经》、楚辞开始,中国诗经历了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产生了一批伟大的诗人,诞生了许多不朽的诗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下期半期试题参考答案
1.C(C项的读音分别为:zîu/zhîu,jué/jiǎo,ruî/nuî。
A项的读音分别为niǎo/xiāo,zhuï,huì/chuán。
B项的读音分别为:níng/lǐn,jīn/jìn,jū。
D项的读音分别为:yī,jiān,zhuï)2.B(A项砰然心动——怦然心动,C项缈茫——渺茫,D项惊蜇——惊蛰)
3.C(良莠不齐:好人坏人混在在一起)
4.C(A项因承前省导致的搭配不当,“我国的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与“成为……的国家”搭配不当,“成为……的国家”的主语应该是“我国”。
B项句式杂糅,应改为“本着……的原则”,或“以……为原则”。
D项主语残缺,可以去掉“在……中”)
5.A(B项瑞珏感到无限悲伤,但并没有拒绝到城外分娩。
C项“杀死了弗比斯”有误,应该为“一刀刺在弗比斯肩上”。
D项爱斯美拉达的尸体原本就存放在蒙特佛贡的地窖里,没有失踪)
6.D(本项只是说词可以把诗的题材作为自己的题材,与“市井文化品格”无关)
7.D(“诗的语言晦涩艰深”,在原文无此信息)
8.B(A项从“诗余”这一名称,并不能证明诗的消亡;C项从第一段“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可以看出该项的错误;D项“因为其表现情感更有深度和广度”一句在原文中没有依据)
9.C(原:通“源”,本源)
10.B(B项的“虽”均为连词,即使。
A项的第一个“而”为连词,表转折,第二个为连词,表修饰。
C项的第一个“所”为代词,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短语,第二个与“为”一起构成“为……所”结构,表被动。
D项的第一个“焉”为代词,译为“他”,第二个为疑问代词,译为“何”)11.D(李季卿与陆羽关系密切,文中无依据)
12.(1)天宝年间,陆羽被官府任命为优伶的老师,后来他逃走了。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品行高洁而行迹污秽”的那种人。
(大意正确给3分,落实“署、遁”各1分)
(2)喝完茶,李季卿命令家奴付给陆羽茶钱。
陆羽对此很羞愧,另写了《毁茶论》。
(大意正确给3分,落实“与、更”各1分)
参考译文:
陆羽,字鸿渐,人们不知道他的父母是谁。
当初,竟陵的僧人智积在河边捡到一个婴儿,就把他当作自己的弟子来养育。
这个婴儿长大以后,不愿意跟从智积削发为僧,就用《易经》为自己占卜,卜得《蹇》卦中的《渐》卦,卦上说:“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他才用陆羽做自己的姓名,鸿渐作为自己的字。
陆羽有学问,他只要有一件事没能做得尽善尽美就会感到羞愧。
他生性诙谐,少年时与优伶们混在一起,撰写了上万字的《谈笑》。
天宝年间,陆羽被官府任命为优伶的老师,后来他逃走了。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品行高洁而行迹污秽”的那种人。
上元初年,陆羽在苕溪边上修建了房子,闭门读书。
还与有名的高僧和隐士相聚,整日喝酒聊天。
陆羽相貌丑陋,说话结巴,却很善辩。
他听到别人的美德,就像自己具有这种美德一样高兴。
与别人定好的约会,即使虎狼当道也会如期前往。
他自称“桑苎翁”,又号称“东岗子”。
他精通古调歌诗,兴致极为安闲高雅。
著作很多。
他驾着小舟在山寺间来往,总是头戴纱巾,脚穿草鞋,身穿粗布短衣,腰系围裙,敲打着林间树木,戏耍着河中流水。
有时他独行于旷野之上,吟咏古诗,来往徘徊直到月亮下山,兴致尽了才痛哭着回家。
当时的人们都把他比作春秋时楚国的狂人接舆。
陆羽与僧人皎然是最好的朋友。
皇上曾下诏任命陆羽为太子文学。
陆羽嗜好喝茶,创制了茶道的精妙理论,著有《茶经》三卷,论述茶道的根源、茶道的方法、茶道的器具,被当时的人称为“茶仙”,天下人由此逐渐懂得喝茶了。
卖茶的店家用瓷土陶制出陆羽的塑像,奉为神来祭祀,客人每买十件茶具,就送一尊陆羽的塑像。
当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到江南任宣
慰使,他喜欢喝茶,知道陆羽的名声,就派人召陆羽来。
陆羽身穿农夫的衣服提着茶具进入衙门,李季卿说:“陆先生精于茶道,名满天下,此地扬子江的中泠泉水又极为绝妙,如今二妙碰到一起,千载难逢,陆先生不可错过这个机会啊。
”喝完茶,李季卿命令家奴付给陆羽茶钱。
陆羽为此感到很羞愧,另写了《毁茶论》一篇。
陆羽与皇甫补阙友善。
当时尚书鲍防在越中,陆羽前往依附他,皇甫冉写《序》送给他说:“您推究儒、佛二家的名理,穷尽诗歌的丽则。
遥远的别馆,孤单的岛屿,有船通行的地方就一定要去;有鱼梁钓矾之处,可随意前往。
那越中地方是著名的山水之乡,军门又承担着朝廷节钺的重任。
鲍长官是了解先生爱惜先生的人,会对先生解衣推食,倍加关照,先生此去怎能是仅仅品尝镜湖的鱼,赏若耶溪的月而已呢?”陆羽的诗文集和《茶经》一书流传至今。
13.(1)从视觉和嗅觉写景,(2分)将空中与地上两组景象描绘得有色有香,有动有静。
(2分)(2)拟人;(1分)“三更雨”“殷勤”,使雨具有了人的情意。
(1分)殷勤的夜雨解脱了人世的烦热,表现了诗人在大自然的抚慰中的平静和旷达,(1分)也暗示了诗人贬官黄州时内心的不平和无奈。
(1分)
14.(1)渐车帷裳士贰其行(2)制芰荷以为衣兮(3)采之欲遗谁(5)青青子衿,悠悠我心(6)羁鸟恋旧林
15.BE(B项突出“好景虽美而乡愁难遣”的主题。
E项使文章的思想感情明朗化)
16.情感:去国怀乡之愁(或:乡愁)(3分);思路:第①段总写沙田山居的情况,暗示乡愁。
第②—⑥段紧扣标题,分别描写居处的海、山景色,以及作者的生活感受;第⑦段抒发火车的噪音引出的乡愁。
(3分)(语意相近即可)
17.①山色青郁,四面相围。
②山势磅礴,雾缭云绕。
③水光山色,山海相连。
(每点2分。
语意相近即可)
18.(1)比喻。
用“千亩蓝田”来比喻起风中的大海,形象地突出了大海的颜色和形态。
用“百合此开彼落”生动地描绘出了浪花的起落,激发了读者的想象。
(2)拟人。
生动地赋予了烟云以生命,既突出了云雾之重,也表达了“我”的喜爱。
(每小题3分。
手法判断错误该小题不给分)
19.多说有助于想清楚,多写有助于说清楚。
(每点2分,共4分。
语意相近即可)
20.评分标准:语意切合2分,句式相同2分,比喻恰当2分,共6分。
参考示例:有人感叹冬天,因为她的肃杀,仿佛冷酷而悲凉的社会;有人赞颂冬天,因为她的洁净,犹如清纯而高雅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