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案例: 职业安全案例及处理
职业病认定的法院判决案例
职业病认定的法院判决案例案例1:农民工职业性肺病认定终审判决案情简介:甲某是一位农民工,长期在一家建筑工地从事切割石材的工作。
后期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经医院诊断为职业性肺病。
甲某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了职业病认定申请,但申请被驳回。
甲某不服,将此案提交至法院。
审理过程:在审理过程中,甲某提供了多份证据,包括医院的确诊报告、工地劳动条件记录、职业病防护设施等。
同时,甲某还邀请了工地其他工人作为证人进行证言。
法院判决:经过审理,法院综合考虑了甲某的工作环境、职业病的临床表现、医院确诊报告等证据,认定甲某患有职业性肺病。
法院认为,甲某工作环境中存在大量石材切割粉尘,并未提供足够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违反了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
因此,法院判决支持甲某的职业病认定申请,并要求雇主向甲某支付医疗费用、误工费等。
案例2:工业企业中职业中毒认定争议案案情简介:乙某是一家工业企业中的一名职工,在生产车间长时间暴露于甲醛等有害物质中。
后来乙某出现了头晕、胸闷等症状,经医院诊断为职业中毒。
乙某向工伤认定委员会申报职业病,但申请被驳回。
乙某不服,将此案提交至法院。
审理过程:乙某提出了多份证据,包括医院的诊断证明、工业企业的生产记录等来支持其职业中毒的认定。
乙某还聘请了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作为鉴定人,提供了详细的职业中毒鉴定报告。
法院判决:经过审理,法院认为乙某所在的工业企业中存在甲醛等有害物质,乙某长时间接触这些有害物质导致其发生职业中毒是有充分证据支持的。
法院进一步认为,工业企业应当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
因此,法院判决支持乙某的职业中毒认定,要求工业企业向乙某支付医疗费用、暂时伤残津贴等。
结论:以上两个案例充分展示了法院在职业病认定方面的作用和责任。
法院通过充分审理各项证据,并依法评判,做出了公正的判决。
这些判决有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督促用人单位更加重视职业病防护,进一步推进职业病认定工作的公正性和规范性。
职业病危害案例分析
每天超越自我
时刻追求卓越
20
油田某社区“7.25”中毒溺水事故
(1)集水池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大
夏季天气闷热,气压低,集水池井下硫化氢、一氧化碳、氨气等有毒有害气
体挥发性高,易造成下井作业人员出现中毒或窒息现象。
(2)现场作业人员未按下井作业安全技术规程作业
一是于某某等现场作业人员未配备专业防护设备和用品,包括气体检测仪、
主讲人:
每天超越自我
时刻追求卓越
第 1 篇 化学中毒案例
每天超越自我
时刻追求卓越
CONTENTS
目 录
一
化学中毒案例
二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
三
涉苯作业安全
四
采样安全图解
五
员工巡检注意事项
六
急性化学中毒现场急救要点
七
石化企业检修时的职业卫生防护
每天超越自我
时刻追求卓越
某石油化工总厂硫化氢中毒事故
2004年11月28日23时50分,某石油化工总厂设备安装维修公司 仪表工王××、魏××接到某石化分公司三联合车间直柴加氢装置脱硫汽 提塔回流罐液位指示失灵的通知后,在三联合车间当班班长翟××的陪同 下一起到现场进行处理。29日零时10分左右,王××在处理回流罐液位 浮筒底部排凝阀时,含有硫化氢的烟雾突然从排凝阀排出,没有任何防 范的王××当即中毒晕倒。闻讯赶来的人员将王××转移到通风处,进行 人工呼吸抢救。零时15分,医护人员赶到并送往医院抢救,最终抢救无 效死亡。
每天超越自我
时刻追求卓越
14
某石化分公司在建原油储罐特 大爆炸事故 13人死亡
(3)施工单位要增强安全意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 监管,大力开展反“三违”活动。针对施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人员流 动性大等情况,要加大安全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要加强施工现场 安全监管力度,及时发现、消除事故隐患,及时纠正“三违”现象。
[工作]一起职业病案例讨论
一起职业病案例讨论职业中毒案例(一)案例上海市某县一皮鞋厂女工俞某,女,21岁,因月经过多,于1985年4月17日至卫生院门诊,诊治无效。
4月19日到县中心医院就诊,遵医生嘱咐于4月21日又去该院血液病门诊就医,因出血不止,收入院治疗。
骨髓检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5月8日因大出血死亡。
住院期间,曾有一位医师怀疑该病员的疾病与职业病有关。
但未进一步确诊。
[问题]1.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最常见毒物是什么?哪些工种的工人接触该毒物?2.为什么怀疑该病员疾病与职业有关?应采取哪些步骤证实这种关系?该医师为什么不采取这些步骤进行病因学诊断?5月9日举行追悼会,与会同车间工人联想到自己也有类似现象。
其中两名女工于5月10日至县中心医院就诊分别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和白血病(以后也均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未考虑职业危害因素。
[问题]3.如果你在一个月内连收三名来自同一小厂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你有何想法?如是何证实你的想法?4.该院医师为什么未考虑职业危害因素?推测其后果如何?上述两位病员住院后,医师告诉家属病难治好,至此车间工人惶惶不安。
乡党委和工厂领导重视此事,组织全体工人去乡卫生院检查身体,发现周围血白细胞数减少者较多。
乡卫生院即向县卫生防疫站报告。
[问题]5.试述职工卫生工作中三级预防的范畴。
乡党委和厂领导组织工人体检属哪一级预防?6.乡卫生院向县卫生防疫站报告的意义是什么?此后,县卫生防疫站向上海市卫生防疫站报告。
由市卫生防疫站、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上海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等开展调查研究。
结果发现:该厂制帮车间生产过程为:鞋帮坯料→用胶水粘合→缝制→制成鞋帮。
制帮车间面积56m2,高3m,冬季门窗紧闭。
制帮用红胶含纯苯91.2%.每日消耗苯9kg 以上,均蒸发在此车间内。
用甲苯模拟生产过程,测车间中甲苯空气浓度为卫生标准11.指出造成此重大事故的主要原因。
12.如何防止再发生这类严重事故?资料来源:上海医科大学沈贻谔提供职业中毒案例(二)案例于××,男、23岁,蚌埠某化工厂工人。
职业病案例: 氰化物中毒案例分析
氰化物中毒案例分析
事故经过
1983年12月22日下午7时,上海某化工厂电焊工李某(男、21岁)在该厂丙酮氰醇车间对堵塞的管道进行切割时,不慎管内余存的氢氰酸逸出,李某由此而吸入氰化氢气体,致头晕、乏力,进而呼吸困难、意识丧失,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
经厂内初步急救后送市有关职防专业机构救治,诊断为急性氢氰酸中毒,经较长时间的住院治疗后才渐趋康复。
原因分析
该厂为氰化物化工产品专业生产厂,理应有一套严密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严格的防护保障,全体职工更要人人了解氰化物的剧毒性及每天踏进厂区就应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清醒地感到氰化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稍有不慎则生命攸关。
但该厂由于管理疏漏,当年仅丙酮氰醇车间就曾二次发生过氢氰酸2人中毒事故。
而此次系切割作业前未将管道内氢氰酸残液排尽,并尚未确信已达到万无一失情况下就冒险操作,这是本次中毒事故的直接原因,操作者不佩带防毒面具作业更是属于严重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违规行为。
职业病法律维权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李某某,男,35岁,某化工有限公司工人。
自2010年入职该公司以来,长期从事化学原料的搬运和包装工作。
由于工作环境存在大量有害化学物质,李某某在2016年开始出现头晕、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
经医院诊断,李某某患有慢性中毒性肺病,被认定为职业病。
李某某在得知自己患有职业病后,向公司提出索赔要求,但公司以各种理由拒绝赔偿。
李某某遂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公司支付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等共计30万元。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李某某是否属于职业病受害者;2. 公司是否承担赔偿责任;3. 赔偿金额的确定。
三、仲裁委员会审理过程1. 证据收集:仲裁委员会在审理过程中,收集了以下证据:- 李某某的劳动合同、工作证明等证明其在公司工作的相关材料;- 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病历、检验报告等证明李某某患有职业病的材料;- 公司提供的生产环境监测报告、安全操作规程等证明其工作环境存在有害化学物质的材料。
2. 当事人陈述:仲裁委员会分别听取了李某某和公司的陈述。
- 李某某陈述,其在公司工作期间,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且工作环境存在安全隐患,导致其患有职业病。
- 公司陈述,公司已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生产环境进行了安全监测,并采取了相应的安全措施。
李某某患病与其工作环境无关。
3. 专家鉴定:仲裁委员会委托相关专家对李某某的职业病进行了鉴定,鉴定结果认定李某某患有慢性中毒性肺病,属于职业病。
四、仲裁委员会裁决1. 认定事实:仲裁委员会认为,李某某在该公司工作期间,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且工作环境存在安全隐患,导致其患有职业病,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
2. 责任认定:仲裁委员会认为,公司作为用人单位,未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生产环境进行安全监测,也未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导致李某某患有职业病,应承担赔偿责任。
3. 赔偿金额:仲裁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李某某的实际情况,判决公司支付李某某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等共计30万元。
职业病案例: 酚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酚中毒事故案例分析2020年,某市发生一起在运输过程中因违章作业引发的2,4 二硝基酚中毒事故,其中4名作业工人发生急性中毒,现将调查与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1、现场调查(1)一般情况某物流公司仓库,在约300m2露天空地上散乱地堆放着数十桶化学品物料,该物料包装容器是回收废桶,并贴有“2,4二硝基酚”的标签,桶内装着棕褐色粉状结晶的化学品物料。
经现场勘察和货主确认,证实现场物料确为“2,4二硝基酚”。
经调查得知,该批物料共50吨,因铁路部门拒绝托运,而借用了该场地进行转运的。
货主为使剩余的10吨物料装入6吨的货车内,擅自组织2名民工(李家兄弟俩)将物料重新拆装,由3桶合并为2桶,并限时完成。
在此期间,货主始终未将物料的毒性及防护告知工人,也未提供任何防护用品。
(2)中毒经过2名民工在23日接到该业务后,即于当日18时开始进行分装和装车,大约22时,又另找了2名老乡和2名家属一起帮忙,直到24日凌晨1时30分结束。
到24日凌晨3时左右,李家兄弟俩首先出现胸闷、心悸、气促、大汗淋漓的临床症状,遂急救入院治疗。
大约2小时后,另2名民工也相继发病。
据患者家属描述,在进行分装作业时,2名家属(女工)负责拆包、撑袋和扎口,而4名男工负责倾倒物料。
由于体力劳动强度大,操作时面对飞扬的粉尘,接触机会明显增加。
工人在作业时不仅毫无防护,还脱光了上衣,在结束作业时4名男性民工全身上下及鼻、口腔里都是棕褐色的粉末。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初步认定引起本次中毒事件的职业危害因素是2,4二硝基酚,吸收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和皮肤,也存在经消化道吸收的机会。
2、事故处理事故发生后,在辖区政府的领导下,卫生、环保、公安、消防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参加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鉴于该事故发生在危险化学品运输途中,此案在完成调查后移交公安部门处理,由公安部门依据《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封存了剩余的物料,依法对肇事的货主进行了行政处罚,并督促业主承担了中毒患者的全部救治费用。
职业病危害案例与处理
个体防护措施
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手 套、口罩、耳塞等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 发现职业病隐患
改善工作环境,降低职业 病危害程度
建立完善的职业病防护制 度,提高员工防护意识
管理措施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危害 建立职业病危害档案,对员工健康状况进行跟踪管理 制定职业病危害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加强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害事故等
监督方式:现 场检查、资料
审查等
法律责任:对 未履行监督职 责的部门和人 员追究法律责
任
职业病危害的预防
05
与控制
工程技术措施
改进工艺:采用低毒或无毒的 工艺流程
密闭和通风:对产生有害物质 的设备进行密闭,并设置通风 设施
隔离: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 分开,减少接触
自动化和遥控:尽可能采用自 动化技术,减少人工操作
职业性噪声聋案例
案例概述:某工 厂工人长期接触 噪声,导致听力 下降,最终确诊 为职业性噪声聋。
症状表现:耳鸣、 听力下降、头痛 等。
处理措施:采取 隔音、消音等措 施降低噪声强度, 佩戴耳塞等个人 防护用品,定期 进行听力检查。
预防措施:加强 职业卫生管理, 定期进行职业健 康检查,合理安 排工作时间和休 息制度。
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行 为进行处罚
法律责任
职业病危害的法律 定义和范围
雇主的责任:提供 安全健康的工作环 境
劳动者权益保护: 享有健康保障和工 伤保险
监管部门的职责: 对职业病危害进行 监督和检查
处罚规定
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处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可处以罚款、停产整顿等行政处罚
未按照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或者未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处罚:责令限期改正, 逾期不改正的,处以罚款
职业病案例: 印刷工二甲苯慢性中毒伤害事故
印刷工二甲苯慢性中毒伤害事故2020年7月7日,萧山市卫生局公共卫生监督所接到要求进行职业病诊断和处理的举报。
起因是萧山市戴村供销社塑料厂(乡镇企业)职工任某被医院诊断为二甲苯中毒。
事故经过:7月7日,萧山市卫生局公共卫生监督所接到要求进行职业病诊断和处理的举报,起因是萧山市戴村供销社塑料厂(乡镇企业)职工任某被医院诊断为二甲苯中毒,目前任某正在住院治疗。
该所接到举报后进行了调查。
任某于1997年进厂,1999年1月从事钙塑箱的印刷工作,1999年10月至2020年6月17日从事擦字工作。
2020年4月底出现身体乏力、恶心、头晕及牙龈出血等症状。
该厂在旧钙塑箱上擦字和在新钙塑箱上印字两道工序中,均使用了二甲苯等有机溶剂。
8月7日任某被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为慢性重度苯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
萧山市卫生局公共卫生监督所于7月17日调查该厂二甲苯的进货渠道,发现有苯的进货发票,并对印刷、擦字作业场所的6个测定点采样检测,检测结果苯浓度全部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国家卫生标准40mg/m3),其中最高浓度达995.3mg /m3。
同时发现,该厂未申请职业危害因素登记和办理职业卫生审查手续;未对从事有害作业的职工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未对印刷、擦字作业场所设立安全卫生警示标志和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根据调查,卫生监督所向该厂发出了《卫生监督意见书》,要求在7月20日前完成职业性体检和设立安全卫生警示标志,并安装防护设施后方可从事印刷、擦字工作。
9月15日,杭州市疾病控制中心根据体检结果,对该厂另外14名印刷、擦字工人进行职业病诊断,诊断结果为:观察对象4人,慢性轻度苯中毒6人,慢性重度苯中毒1人。
事故分析:这起事故的发生,过程简单,事实清楚,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安全防护工作包括这样三个方面:一是对生产环境的安全控制,尤其是有毒有害环境安全控制;二是生产过程的安全防护;三是对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
职业病案例: 氮气窒息实例
氮气窒息实例氮气,N,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臭无味气体,加压后可呈液态。
工业上作为惰性气体用于反应塔(釜)、贮罐、钢瓶等容器和管道的气相冲洗,化工生产上用作制造硝酸、氰化物、炸药和合成氨等的原料,用氮气和氧气、氦气的混合气用于深海潜水作业,此外,液氮还作为深度冷冻剂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
常压下氮气中毒表现为单纯性窒息作用。
氮约占空气的五分之四,当空气中氮含量增高时(>84%)可排除空气中氧,引起吸入气中氧分压过低(<0.16ATA),人感觉呼吸不畅,窒息感,而高浓度氮(>00%)可引起单纯性窒息,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胸部紧束感,胸痛、四肢麻木、肌张力增高,阵发性痉挛、紫绀、瞳孔缩小,对光反应减弱等危象症状,严重者迅速昏迷,甚至死亡。
高气压下氮气首先可致减压病,其次当吸入气中氮分压超过 3.2ATA时可产生氮麻醉,主要影响神经系统,产生精神活动障碍和神经肌肉协调障碍,这种状态通常是可逆的。
此外,液氮具有深度低温作用,皮肤接触即使很少量也能引起严重灼伤。
凡密闭容器和管道内用氮气冲洗后在进入之前应先充分通风换气,必要时进入前进行空气中氧含量测定。
对于必须进入高浓度氮(>00%)的环境进行抢险操作的,应要戴好供氧式呼吸器。
对于接触液态氮的操作应注意皮肤防护。
实例1上海某铜带公司因年终检修,委托上海某制冷工程公司对94车间的液氨槽进行清理维修。
94车间的液氨槽约10m3,槽周围无操作规程标牌。
检修的主要过程是将残留的氨放出后用水清洗,然后用醋酸中和弃去,充入氮气做气密性试验,以检查有无漏气,以气压表为零和经验判断作为人能否进入槽内的依据。
1994年12月30日上午9时,操作工孙振福等人发现液位计和法兰连接部有泄漏,经处理安装,上午10时冲入氮气再次检漏,11时发现该部位仍有泄漏,逐打开检修孔,由操作工邓某进入槽内往返数次对法兰丝进行处理,封好检修孔后再次冲入氮气,中午12时30分继续检漏,发现法兰泄漏为法兰丝裂纹所致,于14时左右再次打开检修孔,14时20分邓某佩戴了防毒面具未系安全绳顺着梯子下槽,从梯子上栽了下去,操作工郁某等人急忙来救,郁某未带防毒面具,只系了一根安全绳下槽,刚下就一头栽到槽底,此时其他操作工急向四周呼救,并将氧气管伸入槽内放氧,3~4分钟后,把槽内邓某、郁某二人救出,二人于下午3时20分在急送医院途中死亡。
职业病的职业安全案例
职业病的职业安全案例职业病是指因从事某一特定职业过程中接触的有毒、有害物质或者接触一定工农具、工农具的操作方法使人身故障的疾病。
职业安全是防止工作过程中的伤害和事故的一种措施,对维护工人的生命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几个职业病案例为例,探讨职业病对职业安全的影响。
案例一:工厂中的噪音危害某工厂的生产车间噪音超过了国家标准,工人们长时间处于高强度噪音的环境中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人们开始出现听力下降、头痛、失眠等职业病症状。
调查发现,这些工人的听力下降已超过10%。
该工厂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后,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安装噪音隔离设备、佩戴耳塞以及加强工人的职业健康培训。
随着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工人们的职业病症状逐渐减轻。
案例二:农药对农民的影响某农民长期从事农药施放工作,由于未佩戴防护用具,接触到了大量农药。
渐渐地,这位农民开始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经检查发现他已经患上了农药中毒。
经过治疗后,农民逐渐康复,并开始接受农药使用的培训。
农民们也意识到了农药的危害性,开始加强个人防护,如佩戴手套、口罩等,从而降低了职业病风险。
案例三:办公室中的长时间久坐一家IT公司的员工由于工作强度大,长时间保持坐姿,导致了许多办公室病症的出现,如颈椎病、腰椎病等。
公司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进行了办公区域的改造,增加了休息区和活动区域,并鼓励员工定期参加体育锻炼。
此举有效地缓解了员工们的职业病症状,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
上述案例反映了职业病对职业安全的影响,并展示了通过强化职业安全意识和采取相应措施来预防和治疗职业病的可行性。
为了有效避免职业病的发生,个人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配戴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耳塞等。
同时,企业也应该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培训,确保员工了解职业病的危害性,并提供必要的保护设施和措施。
综上所述,职业病与职业安全密切相关,在工作场所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通过加强职业病防护措施,提高员工的职业健康意识,可以有效地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与劳动权益。
职业病案例: 一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一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2020年10月24日,蚌埠市某玻璃有限公司发生一起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接到事故报告后,蚌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派出相关人员赶赴现场,对事故发生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对生产环境中产生的一氧化碳的浓度进行了现场快速测定,在明确事故原因后,提出了处置措施。
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事件经过2020年10月24日凌晨4时50分,蚌埠市某玻璃有限公司二车间三楼煤气发生炉加煤装置出现故障,维修人员马某维修作业时,落入煤仓,在场的二楼烧火工李某、朱某发现后,先后进入煤仓救人,均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此3人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
另3名职工在事故现场也发生了一氧化碳中毒。
2现场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现场调查了解到该玻璃有限公司有2个车间(二车间、三车间)正常生产,主要生产工艺为:原料进厂→称量、验收→爬坡料斗→窑头料仓→烧火(一氧化碳发生炉)→熔化池熔化→成型→退火等。
发生事故的是二车间三楼煤气发生炉。
蚌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10月24日12时许对发生事故的二车间一氧化碳发生炉及未发生事故的三车间一氧化碳发生炉的7个作业点进行一氧化碳浓度测定。
结果显示,二车间一氧化碳发生炉(事故发生后已停产8h)、三车间一氧化碳发生炉和工人休息处3个检测点一氧化碳浓度均超过了国家卫生标准限值(GBZ22020),二车间一氧化碳检测浓度为37.5mg/m3(事故发生点);停产改造后,添置了作业场所通风排毒设施及警示标志,加强了作业场所自然通风,10月25日14时进行复测时一氧化碳浓度已达到国家卫生标准限值。
11月5日更换事故发生点二车间一氧化碳发生炉后,对其作业场所进行检测,一氧化碳浓度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限值要求。
3患者情况与救治经过10月24日凌晨,6名中毒患者被送往解放军123医院救治。
其中,3名严重中毒者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另3名患者入院时有头晕、心慌、胸闷伴神志恍惚、恶心、呕吐等症状,经血常规、血液生化检验、心电图、胸片检查后,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诊断为一氧化碳中毒。
典型行业职业病危害案例分析
典型行业职业病危害案例分析案例一:致癌物质暴露导致肺癌行业背景某化工厂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使用对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这一化学物质。
这种物质具有毒性和致癌性,但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公司对安全防护意识不强,员工个人防护物品不全,导致接触TDI的员工患上肺癌的情况频繁发生。
危害特征肺癌是受到大气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的一种职业病。
TDI属于致癌物质,对人体呼吸系统有较强的侵蚀作用,长期接触TDI会使呼吸道黏膜红肿、水肿、坏死、形成溃疡,引起哮喘、气喘、咳嗽和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疾病。
长时间接触TDI还会导致肺部功能丧失、肺结构沉重损害和肺癌的形成。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化工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对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和对症治疗•加强生产现场管控,增加空气过滤器、通风设备等防护设备•增加员工安全防护意识培训,完善个人防护装备,减轻员工接触TDI的风险及肺癌风险。
案例二:农药残留引起慢性中毒行业背景某农资公司为了追求高产高效,使用了一种名为“麦臭呕”的农药。
这种农药常常在使用时与水混合,然后通过水泵雾化田间,但由于乡村环境破损,这些田地周围的水源有很多是生活用水,导致“麦臭呕”被吸收到了生活用水中。
经过饮用这些污染的生活用水,该地区一些村民出现了慢性中毒症状,表现为头疼、胸闷、恶心、呕吐、腹泻等。
危害特征农药残留超标是导致水体污染的主要成因之一,饮用农药污染的水源后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农药可能会在人体内长期蓄积,并诱发癌变。
对农药长期接触者的伤害是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损害、造成细胞死亡、骨髓毒性、口腔溃疡等情况,极易导致多种慢性疾病。
解决方案针对这种情况,该农资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关停生产线,彻底清理农药残留•关停一段时间供水管道,用其他干净水源补充;•就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治理患者慢性中毒症状;•加强安全生产质量监督,严禁使用致命农药或农药残留超标的种类;•增加员工安全防护意识培训,强化关注此类问题。
中国法律职业病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李某,男,35岁,某钢铁厂工人。
自2008年进入该厂工作以来,一直在炼钢车间从事炼钢工作。
由于工作环境恶劣,李某长期接触高温、噪声和有害气体,导致其身体出现多种职业病症状。
二、案件经过1. 症状出现李某在工作中逐渐出现头痛、乏力、咳嗽等症状,但他并未重视,以为只是普通的工作疲劳。
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愈发严重,李某开始怀疑自己可能患有职业病。
2. 就医与诊断2019年,李某前往当地医院就诊,经过一系列检查,被诊断为“职业性慢性铅中毒”和“职业性哮喘”。
医生指出,李某的职业病与其长期从事炼钢工作,接触高温、噪声和有害气体密切相关。
3. 维权之路得知自己患有职业病后,李某向厂方提出了赔偿要求。
然而,厂方却以种种理由拒绝赔偿,称李某的症状并非由工作原因导致。
李某不服,于是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 仲裁结果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了李某的仲裁申请,并组织了调查取证。
经过调查,仲裁委员会认定李某的职业病确实与工作环境有关,厂方存在过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仲裁委员会判决厂方赔偿李某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等共计人民币10万元。
三、案例分析1. 职业病防治意识不足李某的案例反映出,许多劳动者对职业病防治意识不足,不了解自己的工作环境可能存在的危害。
因此,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是预防职业病的重要措施。
2. 企业责任落实不到位厂方在李某的案例中,存在未按规定为员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未对员工进行职业病防治培训等问题。
这说明企业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
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确保员工工作环境安全,切实保障员工权益。
3. 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足李某在维权过程中,厂方以种种理由拒绝赔偿。
这说明我国在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上仍有待加强。
有关部门应加大对违法企业的查处力度,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四、启示与建议1. 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
职业病案例
职业病案例
案例一:电脑程序员的颈椎病
在当今信息时代,电脑程序员是一种常见的职业。
他们长时间坐在电脑前,输
入代码,检查bug,这种工作方式让他们容易患上颈椎病。
颈椎病是一种由颈椎退
行性病变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颈部酸痛、僵硬、头痛等。
小明是一名电脑程序员,每天工作时间长,姿势不正确,颈部长时间处于一个
固定的姿势,导致颈椎受到过多压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开始感到颈部酸痛、头痛,甚至出现了手臂麻木的情况。
最终,经过医生的诊断,小明被确诊患上了颈椎病。
为了缓解症状,小明开始进行颈部按摩、定期锻炼颈部肌肉,并调整了工作姿势。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小明的颈椎病症状逐渐缓解,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案例二:厨师的过敏性皮炎
作为一名厨师,长时间接触各种食材和调味料是家常便饭。
然而,对于某些厨
师来说,这种接触可能导致过敏性皮炎的发生。
过敏性皮炎是一种由于对某种食材或化学物质过敏引起的皮肤炎症,常见症状包括皮肤红肿、瘙痒、起泡等。
李师傅是一名厨师,擅长川菜和湘菜。
在长期接触辣椒等调味料后,李师傅开
始出现手部皮肤红肿、瘙痒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和生活。
经过医生的诊断,李师傅被诊断为患有过敏性皮炎。
为了改善症状,李师傅开始注意避免接触辣椒等可能引发过敏的调味料,同时
在工作时戴防护手套。
同时,他开始定期涂抹抗过敏性皮炎的药膏,并在休息时给双手适当的休息。
随着这些措施的实施,李师傅的过敏性皮炎症状得到了缓解。
以上是两个不同职业所产生的职业病案例,提醒大家注意职业病的防范和治疗,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职业病危害应急处置措施
案例二:某电子厂职业病危害应急演练
目的和背景
某电子厂为了提高员工的应急响应能力,减少职业病危害事件的发 生,组织了一次职业病危害应急演练。
演练过程
模拟生产线上发生有害气体泄漏事故,现场员工迅速报告并启动应 急预案,对中毒员工进行急救和疏散,同时加强通风排气和消毒处 理。
经验教训
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的应急响应能力和自我保护意 识。
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 ,查明原因,落实责任 ,总结经验教训。
02
应急预案的制定
确定应急处置组织机构
01
02
03
应急指挥部
负责组织协调、指挥调度 ,制定并实施应急处置方 案。
应急工作组
负责现场处置、物资调配 、信息报告等工作。
专家咨询组
为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指导 和建议。
确定应急物资和设备
防护用品
如防护服、手套、口罩等,以保护应急处置 人员的健康。
06
案例分析与应用
案例一:某化工厂职业病危害应急处置
事故概述
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操 作不当导致有害气体泄漏,造成
多名员工出现中毒症状。
应急处置措施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疏散现场人 员,控制泄漏源,加强通风排气 ,对中毒员工进行急救和治疗。
经验教训
加强设备维护和巡检,提高员工 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职业病危害应急处置措施
2023-11-09
目录
• 应急处置概述 • 应急预案的制定 • 应急处置措施 • 应急处置的培训与演练 • 应急处置的监测与预警 • 案例分析与应用
01
应急处置概述
职业病危害的定义
职业病危害:指存在于工作场所 或者与工作人员相关的各种有害 因素,可能损害工作人员的健康
2021年4个常见职业病典型案例 让你分分钟看懂职业病防治!
职业病是现在社会上最容易出现的一种病态,如果放任不管就会越来越严重后果不堪设想可能会造成社会的瘫痪经济的衰退等问题,也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下面就有职业病网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4个常见职业病典型案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欧阳光明(2021.03.07)一,尘肺病【典型案例】陕西一小镇某村是“尘肺病”村,至2016年1月,被查出的100多个尘肺病人中,已有30多人去世。
起因是上世纪90年代后,部分村民自发前往矿区务工,长期接触粉尘却没有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医疗专家组在普查和义诊中发现,当地农民对于尘肺病的危害及防治知识一无所知,得了病后认为“无法治疗”,很多患者只是苦熬,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专家解读】尘肺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我国目前发病率最高、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种,以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水泥尘肺等最为常见。
尘肺病起病缓慢,一般接触一年或几年后才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难以发现。
随着病变发生,逐渐出现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并伴有喘息、咯血、全身乏力等症状。
一旦患上尘肺病,即使脱离了粉尘环境,部分患者病情仍可继续恶化,且容易发生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慢性肺心病等并发症,重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危及生命。
粉尘的接触行业有哪些?如矿山开采,是粉尘危害最严重行业,最多的工种是凿岩工、放炮工等,在煤矿业主要是掘进工、采煤工、搬运工等。
其次,是机械制造、冶炼、建筑材料、筑路业、水电业等。
【预防指南】目前防尘八字方针是“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其含义是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湿式作业、密闭尘源、通风除尘、个体防护、加强管理、宣传教育、监督检查。
对于粉尘作业劳动者,防尘口罩有着“防火墙”的作用。
二,噪声聋【典型案例】老魏是某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工程制造部的员工,从事铆焊已11年,其工作场所是大车间。
近年来,老魏时常感觉耳膜震痛,与同事、朋友日常交谈力不从心,听力明显下降。
职业病事故案列分析
职业病事故案列分析职业病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导致工人职业性疾病的发生。
而职业病事故则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工作环境、工作操作等原因,发生的事故导致职工身体受到伤害。
下面将以实际案例为例,对职业病事故进行分析。
工厂生产车间发生了一起职业病事故,导致多名工人受伤。
经调查发现,该车间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溶剂含有有害物质甲苯,而工人在操作时没有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导致有害物质吸入体内。
此外,车间通风设备不完善,室内甲苯浓度较高,超过了国家标准。
这就是导致职业病事故的主要原因。
首先,该工厂没有为工人提供足够的防护设备。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工人从事有害物质接触的工作时,应该佩戴相应的防护设备。
而在这个案例中,工人没有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使得有害物质甲苯直接进入体内,导致职业病的发生。
其次,车间通风设备不完善也是导致职业病事故的原因之一、通风设备的作用在于将车间内的有害气体排出,确保室内空气的质量。
然而,在这个案例中,车间通风设备不完善,导致有害物质甲苯浓度超过了国家标准。
如果通风设备正常运行,能够及时排除有害气体,就可以避免或减少工人的有害物质接触。
最后,该工厂在职业病防护方面存在管理不善的问题。
根据职业病防护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对从事有害物质接触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保持相应的记录。
然而,在这个案例中,工厂未能及时为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导致工人的健康状况没有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最终导致职业病事故的发生。
针对这一案例,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和减少职业病事故的发生。
首先,工厂应该为工人提供适当的防护设备,并加强对工人的培训,让他们了解使用防护设备的重要性。
同时,车间通风设备应该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其正常运行。
其次,工厂应该加强对职业病防护的管理,落实职业健康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工人的健康问题并进行处理。
此外,工厂应该加强职业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工人的职业病防护意识,使他们能够主动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安全案例及处理
事故案例
周某系某县建筑工程公司辅助工,1995年3月5日上午周某在某工厂改扩建工程施工工地清理现场时,未听安全监护人员劝告,擅自进入红白带禁区内清理夹头。
此时该队另一普工曹某正在15米高的平台上寻找工具,不慎碰动一块小铜模板从15米高平台的预留孔中滑下,正好击中周某戴有安全帽的头部,经抢救无效,周某于3月12日死亡。
分析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劳动者“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某县工程队职工周某既未对工地管理混乱,安全防护措施缺乏提出批评,又违章进入红白带警戒区作业,违反了《劳动法》关于劳动者在劳动安全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职工在享受劳动保护权利的同时还须承担如下义务: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及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各种防护用品;劳动过程中,应听从生产指挥,不得随意行动;发现不安全因素或危及健康安全的险情时,应向管理人员报告。
处理结果
(1)事故主要责任者周某因已死亡,不作处理;
(2)劳动监察部门建议某建筑工程总公司及某县建筑工程公司认真吸取教训,进一步加强甲、乙双方在项目承包过程中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根据当地劳动保护监察暂行条例有关条款规定,分别处以2020元及6000元罚款。
经验教训
(1)
必须加强对职工进行安全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教育,提高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在施工中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杜绝冒险作业,违章操作;
(2)
加强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建立班组安全管理制度,危险作业区域必须指定专人严格管理,对违章行为严肃处理;
(3)
强化对外包工程队的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和督促检查,并指派专人对口负责,落实安全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