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元明.清.史料笔记丛刊
历代史料笔记丛刊
历代史料笔记丛刊(113种)出版社:中华书局1998年中华书局曾将《历代史料笔记丛刊》整体推出,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版《唐宋史料笔记丛刊》45种,《元明史料笔记丛刊》24种,《清代史料笔记丛刊》44种,凡113种。
还将继续整理其它有价值的笔记,陆续出版。
这些笔记形式活泼,内容广泛,并且大都是亲见亲闻,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多年来颇受读者欢迎。
以下书目不包括近代史料笔记,近代史料笔记另编刊行。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45种)隋唐嘉话朝野佥载 (唐)刘餗张鷟撰程毅中赵守俨点校明皇杂录东观奏记 (唐)郑处诲裴庭裕撰田延柱点校大唐新语 (唐)刘肃撰许德楠李鼎霞点校唐语林校证(上下) (宋)王谠撰周勋初校证东斋记事春明退朝录 (宋)范镇宋敏求撰汝沛诚刚点校渑水燕谈录归田录 (宋)王辟之欧阳修撰吕友仁李伟国点校龙川略志龙川别志 (宋)苏辙撰俞宗宪点校东坡志林 (宋)苏轼撰王松龄点校默记燕翼诒谋录 (宋)王銍王栐撰诚刚点校涑水纪闻 (宋)司马光撰邓广铭张希清点校东轩笔录 (宋)魏泰撰李裕民点校青箱杂记 (宋)吴处厚撰李裕民点校齐东野语 (宋)周密撰张茂鹏点校癸辛杂识 (宋)周密撰吴企明点校邵氏闻见录 (宋)邵伯温撰李剑雄刘德权点校邵氏闻见后录 (宋)邵博撰刘德权李剑雄点校桯史 (宋)岳珂撰吴企明点校游宦纪闻旧闻证误 (宋)张世南李心传撰张茂鹏崔文印点校铁围山丛谈 (宋)蔡撰冯惠民沈锡麟冯惠民点校四朝闻见录 (宋)叶绍翁撰沈锡麟冯惠民点校春渚纪闻 (宋)何薳撰张明华点校芦浦笔记 (宋)刘昌诗撰张荣铮秦呈瑞点校鹤林玉露 (宋)罗大经撰王瑞来点校湘山野录续录玉壶清话 (宋)文莹撰郑世刚杨立扬点校泊宅编 (宋)方勺撰许沛藻杨立扬点校老学庵笔记 (宋)陆游撰李剑雄刘德权点校西溪丛语家世旧闻 (宋)姚宽陆游撰孔凡礼点校石林燕语 (宋)叶梦得撰宇文绍奕考异侯忠义点校云麓漫钞 (宋)赵彦卫撰傅根清点校鸡肋编 (宋)庄绰撰萧鲁阳点校清波杂志校注 (宋)周煇撰刘永翔校注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宋)李心传撰徐规点校麟台故事校证 (宋)程俱撰张富祥校证师友谈记曲洧旧闻西塘集耆旧续闻 (宋)李廌朱弁陈鹄撰孔凡礼点校墨庄漫录过庭录可书 (宋)张邦基等撰孔凡礼等点校侯鲭录墨客挥犀续墨客挥犀 (宋)赵令畤等撰北梦琐言 (宋)孙光宪撰贾二强点校南部新书 (宋)钱易撰黄寿成点校范成大笔记六种 (宋)范成大撰孔凡礼点校容斋随笔(上下) (宋)洪邁撰孔凡礼点校封氏闻见记校注 (唐)封演撰赵贞信校注开元天宝遗事安禄山事迹 (五代)王仁裕( 唐)姚汝能撰曾贻芬点校朝野类要附朝野类要研究 (宋)赵升编王瑞来点校后山谈丛萍洲可谈 (宋)陈師道朱彧撰李伟国点校爱日斋丛抄浩然斋雅谈随隐漫录 (宋)叶寘周密陈世崇撰孔凡礼点校元明史料笔记丛刊(24种)南村辍耕录 (元)陶宗仪撰重印中华书局1959年版草木子 (明)叶子奇撰重印中华书局1959年版菽园杂记 (明)陆容撰归潜志 (金)刘祁撰崔文印点校万历野获编(上中下) (明)沈德符撰重印中华书局1959年版水东日记 (明)叶盛撰魏中平点校戒庵老人漫笔 (明)李诩撰魏连科点校典故纪闻 (明)余继登撰中华书局1981年版玉堂丛语 (明)焦竑撰中华书局1981年版寓圃杂记谷山笔麈 (明)王琦于慎行撰四友斋丛说 (明)何良俊撰重印中华书局1959年版治世余闻继世纪闻松窗梦语 (明)陈洪谟张瀚撰盛冬铃点校今言 (明)郑晓撰李致忠点校三垣笔记 (明)李清撰中华书局1982年版庚巳编客座赘语 (明)陆粲顾起元撰谭棣华陈家禾点校贤博编粤剑编原李耳载 (明)叶权王临亨李中馥撰凌毅点校玉镜新谭 (明)王长祚撰仇正伟点校山志 (清)王弘撰何本方点校双槐岁钞 (明)黄瑜撰魏连科点校枣林杂俎 (清)谈迁著玉光剑气集 (清)张怡撰魏连科点校五岳游草广志绎 (明)王士性撰周振鹤点校(又:广志绎 (明)王士性撰吕景琳点校)玉堂嘉话山居新语 (元)王恽 (元)杨瑀撰杨晓春余大钧点校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明)张岱撰马兴榮点校清代史料笔记丛刊(44种)池北偶谈 (上下) (清)王士禛撰靳斯仁点校蕉廊脞录吴庆坻撰张文其刘德麟点校古夫于亭杂录 (上下) (清)王士禛撰赵伯陶点校分甘馀话 (清)王士禛撰张世林点校广东新语(上下) (清)屈大均撰中华书局1985年版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上下) (清)陈康祺撰晋石点校郎潜纪闻四笔 (清)陈康祺撰褚家伟张文玲整理乡言解颐吴下谚联 (清)李光庭撰王有光撰石继昌点校巢林笔谈 (清)龚炜撰钱炳寰点校庸闲斋笔记 (清)陈其元撰杨璐点校异辞录刘体智撰刘笃龄点校夷氛闻记梁廷枏撰邵循正校注旧典备征安乐康平室随笔朱彭寿撰何双生点校广阳杂记 (清)刘献廷撰汪北平夏志和点校听雨丛谈 (清)福格撰汪北平点校陶庐杂录 (清)法式善撰涂雨公点校北游录 (清)谈迁撰汪北平点校永宪录附续编 (清)萧奭撰扬州画舫录 (清)李斗撰汪北平涂雨公点校蕉轩随录续录 (清)方濬师撰盛冬铃点校镜湖自撰年谱 (清)段光清撰中国科学院安徽分院社科所历史室整理漏网喁鱼集海角续编 (清)柯悟迟陆筠撰水窗春呓 (清)欧阳兆熊金安清撰谢光尧点校世载堂杂忆 (清)刘禺生撰钱实甫整理苌楚斋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 (清)刘声木撰刘笃龄点校海国四说 (清)梁廷枏撰骆宾善刘路生点校不下带编巾箱说 (清)金埴撰王湜华点校清秘述闻三种(上中下) (清)法式善等撰张伟点校啸亭杂录 (清)昭梿撰何英芳点校枢垣记略 (清)梁章钜朱智撰何英芳点校归田琐记 (请)梁章钜撰于亦时校点冷庐杂识 (清)陆以湉撰崔凡芝点校浪迹丛谈续谈三谈 (清)梁章钜撰陈铁民点校柳南随笔续笔 (清)王应奎撰道咸宦海见闻录 (清)张集馨撰履园丛话(上下) (清)钱泳撰张伟校点簷曝杂记竹叶亭杂记 (清)赵翼姚元之撰李解民点校榆巢杂识 (清)赵慎畛撰徐怀宝点校柳弧 (清)丁柔克撰在园杂志 (清)刘廷玑撰张守谦点校养吉斋丛录 (清)吴振棫撰清嘉录桐桥倚棹录〔清〕顾禄撰来新夏王稼句点校阅世编 (清)叶梦珠撰来新夏点校艺风堂杂钞 (清)缪荃孙辑杨璐整理。
中华书局历代史料笔记丛刊目录.pdf
中华书局历代史料笔记丛刊目录唐宋史料笔记丛刊(34种)隋唐嘉话.朝野佥载[唐]刘餗张鷟撰程毅中赵守俨点校明皇杂录.东观奏记[唐]郑处诲裴庭裕撰田延柱点校大唐新语[唐]刘肃撰许德楠李鼎霞点校涑水纪闻[宋]司马光撰邓广铭张希清点校老学庵笔记[宋]陆游撰李剑雄刘德权点校东斋记事.春明退朝录[宋]范镇宋敏求撰汝沛诚诚刚点校渑水燕谈录.归田录[宋]王辟之欧阳修撰吕友仁李伟国点校龙川略志.龙川别志[宋]苏辙撰俞宗宪点校东坡志林[宋]苏轼撰王松龄点校默记.燕翼诒谋录[宋]王桎等撰东轩笔录[宋]魏泰撰李裕民点校青箱杂记[宋]吴处厚撰李裕民点校齐东野语[宋]周密撰张茂鹏点校癸辛杂识[宋]周密撰吴企明点校邵氏闻见录[宋]邵伯温撰李剑雄刘德权点校桯史史[宋]岳珂撰吴企明点校游宦纪闻旧闻证误[宋]张世南李心传撰张茂鹏崔文印点校铁围山丛谈[宋]蔡撰冯惠民沈锡麟冯惠民点校四朝闻见录[宋]叶绍翁撰沈锡麟冯惠民点校春渚纪闻[宋]何*撰张明华点校芦浦笔记[宋]刘昌诗撰张荣铮秦呈瑞点校鹤林玉露[宋]罗大经撰王瑞来点校湘山野录.续录.玉壶清话[宋]文莹撰郑世刚杨立扬点校泊宅编[宋]方勺撰许沛藻杨点校西溪丛语.家世旧闻[宋]姚宽陆游撰孔凡礼点校石林燕语[宋]叶梦得撰宇文绍奕考异侯忠义点校云麓漫钞[宋]赵彦卫撰傅根清点校鸡肋编[宋]庄绰撰萧鲁阳点校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宋]李心传撰徐规点校麟台故事校证[宋]程俱撰唐语林校证[宋]王谠撰周勋初校证清波杂志校注[宋]周煇著刘永翔校注元明史料笔记丛刊(20种)南村辍耕录[元]陶宗仪撰草木子[明]叶子奇撰菽园杂记[明]陆容撰归潜志[金]刘祁撰崔文印点校水东日记[明]叶盛撰魏中平点校万历野获编全三册[明]沈德符撰戒庵老人漫笔[明]李诩撰魏连科点校典故纪闻[明]余继登撰玉堂丛语[明]焦竑撰寓圃杂记.谷山笔麈[明]王琦于慎行撰四友斋丛说[明]何良俊撰治世余闻.继世纪闻.松窗梦语[明]陈洪谟张瀚撰盛冬铃点校广志绎[明]王士性著吕景琳点校今言[明]郑*撰李致忠点校三垣笔记[明]李清撰庚巳编.客座赘语[明]陆粲顾起元撰谭棣华陈家禾点校贤博编.粤剑编.原李耳载[明]叶权王临亨李中馥撰凌毅点校玉镜新谭[明]王长祚撰仇正伟点校双槐岁钞[明]黄瑜撰山志[清]王弘撰撰何本方点校请代史料笔记丛刊(38种)池北偶谈全二册[清]王士祯撰靳斯仁点校古夫于亭杂录全二册[清]王士祯著赵伯陶点校分甘余话[清]王士祯撰张世林点校蕉廊脞录吴庆坻撰刘承干校张文其刘德麟点校广东新语全二册[清]屈大均撰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全二册[清]陈康祺著晋石点校郎潜纪闻四笔[清]陈康祺著褚家伟张文玲整理乡言解颐.吴下谚联[清]李光庭著[清]王有光著石继昌点校巢林笔谈[清]龚炜撰钱炳寰点校庸闲斋笔记[清]陈其元著杨璐点校异辞录刘体智著刘笃龄点校旧典备征.安乐康平室随笔朱彭寿撰何双生点校广阳杂记[清]刘献廷撰汪北平夏志和点校听雨丛谈[清]福格撰汪北平点校陶庐杂录[清]法式善撰涂雨公点校北游录[清]谈迁撰汪北平点校永宪录(附续编)[清]萧奭著扬州画舫录[清]李斗著汪北平涂雨公点校蕉轩随录.续录[清]方濬师撰盛冬铃点校苌楚斋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刘声木撰刘笃龄点校柳南随笔.续笔[清]王应奎撰不下带编.巾箱说[清]金埴撰王湜华点校清秘述闻三种全三册[清]法式善等撰张伟点校啸亭杂录[清]昭梿撰何英芳点校枢垣记略[清]梁章钜朱智撰何英芳点校冷庐杂识[清]陆以湉撰崔凡芝点校浪迹丛谈.续谈.三谈[清]梁章钜撰陈铁民点校归田琐记[请]梁章钜撰于亦时校点履园丛话[清]钱泳撰张伟校点檐曝杂记竹叶亭杂记[清]赵翼姚元之撰李解民点校海国四说[清]梁廷柟著骆驿刘骁点校夷氛闻记梁廷柟撰邵循正校注榆巢杂识[清]赵慎畛撰道咸宦海见闻录[清]张集馨撰镜湖自撰年谱[清]段光清撰中国科学院安徽分院社科所历史室整理漏网喁鱼集.海角续编[清]柯悟迟陆筠撰水窗春呓[清]欧阳兆熊金安清撰谢光尧点校世载堂杂忆刘禺生著钱实甫整理。
《中华经典古籍库》收录书目介绍
《中华经典古籍库》收录书目介绍(一、二期书目,收书共计431种,约2.2亿字)“中华经典古籍库”收录中华书局出版的整理本古籍图书,涵盖经史子集各部。
数据库以传统四部分类法为纲,以下简介以中华书局整理本古籍的出版系列为目。
二十五史系列“二十四史”加上《清史稿》,就是通常所说的“二十五史”。
通鉴编年系列通鉴源于司马光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取宋神宗“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之意,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述历史。
后世多效仿司马光,或续资治通鉴,或撰当代通鉴,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
本系列包括《资治通鉴》在内的五部通鉴体书籍及后世编年体史书,参照各家底本及所引著述、笔记、墓志等材料加以点校考证,内容翔实可信,使用方便,是目前通鉴类书籍较为完善的版本。
纪事本末系列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主体,把大量史料加以剪裁整理,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事件始末的史书体裁。
它克服了编年体记事分散和纪传体记事重复的缺点,在编年、纪传、政书三体之外又创立了一种史书新体裁,从而为史学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纪事本末体”,始创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其后有明朝陈邦瞻的《宋史纪事本末》、清朝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李有棠的《辽史纪事本末》《金史纪事本末》等。
本系列多书互校,择善而从,较为完善。
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中国古代的地志,除了地区性的方志以外,还有一种记述全国性疆域的地理志,称为总志。
总志记载全国的疆域政区的建制沿革,以及山岳形胜、河流沟渠、风俗物产、往古遗迹、人物故实等等。
本丛书收录唐宋以后各朝的相关官修或私人著述加以整理出版。
丛书以可靠版本为底本标点整理,参照多种版本与历代正史、地理志、区域性方志,细致校勘,是一次全面的整理,成果极为完善。
新编诸子集成子书是我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早的一批子书产生在春秋末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其中不少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珍贵结晶。
秦汉以后,也产生了不少子书,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
20世纪50年代,中华书局修订重印了建国前由原世界书局出版的诸子集成。
笔记体史料初探
笔记体史料初探徽学的研究主题集中于明清。
相对于其他时期,明清时期的史料不论种类还是数量都具有极大优势。
正因为史料的丰富性,在进行具体研究时对于史料的取舍就会产生极大的偏差。
其中笔记史料往往容易被初学者所忽略。
但细细品读之后就会发现,笔记史料比较正史史料和其他史料有其自身的优势,利用得法往往会得到突破性成果。
一、笔记体史料的界定在对笔记体史料做出界定之前,首先要对笔记的概念有所理解。
“笔记”一词,语出南梁刘勰。
《文心雕龙》卷九《才略》云:“路粹、杨修,颇怀笔记之功;丁仪、邯郸,亦含论述之美。
”那么笔记究竟何解呢?有学者针对刘勰的说法,提出笔记应有一下四层含义:(1)笔记是个人情志的表露和记录;(2)笔记本身内容涉及广泛,虽然有诸多不足,但对经国教化也有极大帮助;(3)笔记不拘形式,而又以精练为要;(4)笔记的语言文字并举,雅俗共赏。
将以上含义进行概括,可以大致将笔记定义为:笔记是用浅显的文字语言,将自己的个人情志加以表达,雅俗共赏,并有辅助教化的功能。
在对笔记的概念有所了解之后,笔记体史料的界定就相对容易了。
我们大致可以将具有史料研究价值的笔记归纳入笔记体史料的范畴。
再将这个概念细分,可以把笔记体史料分为两种。
第一,史料笔记;第二,历史笔记。
“史料笔记”的概念是近代“新史学”研究范式兴起之后出现的崭新的史学概念。
随着“新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史料笔记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在此背景下,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华书局出版了一整套“历代史料笔记丛刊”。
并按照时间顺序,推出了四个系列的“史料笔记”丛刊——《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元明史料笔记丛刊》、《清代史料笔记丛刊》和《近代史料笔记丛刊》。
中华书局这一套史料笔记丛刊收录的,主要是那些偏向记录“历史琐闻”的笔记。
编辑出版这些丛刊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学者们研究过程中资料缺乏的问题,此外还有为文史爱好者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和近代社会的真实面貌提供便利的目的。
“历史笔记”,是由史学大家瞿林东先生首先提出的。
中华书局的大型书目工具书
中華書局的大型書目工具書《宋元明清書目題跋叢刊》已於近日出版發行。
這套叢書收入了自宋至清末的著名書目題跋近百種,這些書目題跋不僅對考察某一典籍的流傳存佚,內容得失,刊鈔先後,校讎優劣,有重要參考作用,對於從事中國傳統學術,尤其是古籍目錄、版本、校勘及藏書史研究者和工作者,更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工具書,對圖書館、資料室而言,也是必備的開放檢索用書。
《宋元明清書目題跋叢刊》分四卷十九冊,“宋代卷”收入《崇文總目》等十種,“元代卷”收入《文獻通考?經籍考》等三種,“明代卷”收入《文淵閣書目》等四十七種,“清代卷”收入《皕宋樓藏書志》等三十五種。
宋元明書目較少,清代書目眾多,因此清代卷仍然採取精選原則,以重要的提要式書目及題跋專書為主。
末冊《日本訪書志》附有《經籍訪古志》、《古文舊書考》兩種日人著作。
每冊前均有《影印說明》,對所收書的作者、內容、版本作了簡要介紹。
有此一編,自宋以至清末乃至日本所藏重要古籍,盡可一覽無遺。
《宋元明清書目題跋叢刊》從選目到出書,凝聚了眾多著名專家學者的心血,先後參與擬目和提出寶貴意見的專家有王紹曾、來新夏、傅熹年、張長華、鄭偉章、馮惠民、許逸民、杜澤遜等諸位先生,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也對該套叢刊給予高度重視和支持。
對於這一國家重點古籍整理出版專案的推出,中華書局真誠期望這套叢刊能以權威實用的形式,方便於學者,服務於學術。
附:《宋元明清書目題跋叢刊?前言》前言人類文明歷史主要寄託於三個方面,曰傳世文獻,曰地下文物,曰民間傳說。
就中國的情形來看,以傳世文獻為大宗,其源遠流長,系統完整,數量龐大,為舉世罕見。
緣是治書之學若版本、目錄、校勘、藏弆諸科,亦格外發達,而其藉以表現之方式,要以目錄題跋為依歸,此又諸科之中以目錄學獨具宏通旨趣之根本原因。
中國的群書目錄,自西漢劉向、劉歆父子《別錄》、《七略》以來,代有作者,不乏宏篇巨制,唯宋以前目錄傳世者僅《漢書?藝文志》、《隋書?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及若干佛家經錄而已。
历代史料笔记丛刊目录_中华书局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北梦琐言[五代]孙光宪撰;贾二强点校2002FM.2003.8.526泊宅编十卷;三卷附青溪寇轨[宋]方勺撰;许沛藻、杨立扬点校1983on order朝野类要附朝野类要研究[宋]赵升编;王瑞来点校2007on order春明退朝录[宋]宋敏求撰;诚刚点校1980FB.151.130[2]春渚纪闻十卷[宋]何遂撰;张明华点校1983FB.580.71大唐新语[唐]刘肃撰;许德楠、李鼎霞点校1984FB.146.81东坡志林[宋]苏轼撰;王松龄点校1981FB.583.57东观奏记[唐]裴庭裕撰;田廷柱点校1994FM.1995.8.78[2]东轩笔录[宋]魏泰撰;李裕民点校1983FB.580.70东斋记事[宋]范镇撰;汝沛点校1980FB.151.130[1]范成大笔记六种[宋]范成大撰;孔凡礼点校2002FM.2004.8.198封氏闻见记校注[唐]封演撰;赵贞信校注2005on order癸辛杂识[宋]周密撰;吴企明点校1988FB.83.104鹤林玉露十八卷[宋]罗大经撰;王瑞来点校1983FB.584.64归田录[宋]欧阳修撰;李伟国点校1981FB.151.131[2]过庭录[宋]范公偁撰;孔凡礼点校2002FM.2003.8.657[2]侯鲭录[宋]赵令畤撰;孔凡礼点校2002FM.2003.8.529[1]后山谈丛;萍洲可谈[宋]陈师道撰[宋]朱彧撰2007on order鸡肋编三卷[宋]庄绰撰;萧鲁阳点校1983FB.658.81家世旧闻[宋]陆游撰;孔凡礼点校1993FM.1994.8.148[2]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宋]李心传撰;徐规点校2000FM.2001.8.850-851旧闻证误[宋]李心传撰;崔文印点校1981FB.658.69[2]开元天宝遗事;安禄山事迹[五代]王仁裕撰;曾贻芬点校[唐]姚汝能撰;曾贻芬点校2006on order可书[宋]张知甫撰;孔凡礼点校2002FM.2003.8.657[3]老学庵笔记[宋]陆游撰;李剑雄、刘德权点校1979FB.584.59麟台故事校证[宋]程俱撰;张富祥校证2000FM.2001.8.849龙川略志;龙川别志[宋]苏辙撰;俞宗宪点校1982FB.580.68芦浦笔记[宋]刘昌诗撰;张荣铮、秦呈瑞点校1986FB.83.83明皇杂录[唐]郑处诲撰;田廷柱点校1994FM.1995.8.78[1]墨客挥犀;续墨客挥犀[宋]彭乘辑撰;孔凡礼点校2002FM.2003.8.529[2]墨庄漫录[宋]张邦基撰;孔凡礼点校2002FM.2003.8.657[1]默记[宋]王銍撰;朱杰人点校1981FB.151.144[1]南部新书[宋]钱易撰;黄寿成点校2002FM.2003.8.527齐东野语[宋]周密撰;张茂鹏点校1983FB.658.72青箱杂记[宋]吴处厚撰;李裕民点校1985FB.83.79清波杂志校注[宋]周煇撰;刘永翔校注1994FM.1995.8.250曲洧旧闻[宋]朱弁撰;孔凡礼点校2002FM.2003.8.528[2]容斋随笔[宋]洪迈撰;孔凡礼点校2005on order邵氏闻见录[宋]邵伯温撰;李剑雄、刘德权点校1983FB.580.69邵氏闻见后录二十卷[宋]邵伯温撰;李剑雄、刘德权点校1983FB.24.76渑水燕谈录[宋]王辟之撰;吕友仁点校1981FB.151.131[1]师友谈记[宋]李廌撰;孔凡礼点校2002FM.2003.8.528[1]石林燕语[宋]叶梦得撰;[宋]宇文绍奕考异;侯忠义点校1984FB.151.145涑水记闻[宋]司马光撰;邓广铭、张希清点校1989FB.118.199四朝闻见录[宋]叶绍翁撰;沈锡麟、冯惠民点校1989FB.151.187隋唐嘉话;朝野佥载[唐]刘餗撰;程毅中点校[唐]张鷟撰;赵守俨点校1979on order唐语林校证[宋]王谠撰;周勋初校证1987FB.83.100铁围山丛谈[宋]蔡絛撰;冯惠民、沈锡麟点校1983FB.156.10桯史[宋]岳珂撰;吴企明点校1981FB.151.132西塘集耆旧续闻[宋]陈鹄撰;孔凡礼点校2002FM.2003.8.528[3]西溪丛语[宋]姚宽撰;孔凡礼点校1993FM.1994.8.148[1]湘山野录;湘山野录续录[宋释]文莹撰;郑世刚、杨立扬点校1984FB.83.85[1]燕翼诒谋录[宋]王栐撰;诚刚点校1981FB.151.144[2]游宦纪闻[宋]张世南撰;张茂鹏点校1981FB.658.69[1]玉壶清话[宋释]文莹撰;郑世刚、杨立扬点校1984FB.83.85[2]云麓漫钞[宋]赵彦卫撰;傅根清点校1996FM.1998.8.132元明史料笔记丛刊草木子[明]叶子奇撰1959FB.83.33典故纪闻[明]余继登撰1981FB.160.286庚巳编[明]陆粲撰;谭棣华、陈稼禾点校1987FB.83.106[1]谷山笔麈[明]于慎行撰;吕景琳点校1984FB.160.289[2]广志绎[明]王士性撰;吕景琳点校1981FB.209.47归潜志[金]刘祁撰;崔文印点校1983FB.153.121继世纪闻[明]陈洪谟著;盛冬铃点校1985FB.160.310[2]戒庵老人漫笔[明]李诩撰;魏连科点校1982FB.599.68今言[明]郑晓撰;李致忠点校1984FB.160.309客座赘语[明]顾起元撰;谭棣华、陈稼禾点校1987FB.83.106[2]南村辍耕录[元]陶宗仪撰1959FB.83.32三垣笔记[明]李清撰;顾思点校1982FB.160.287山居新语[元]杨瑀撰2006FM.2008.8.391[2]山志[清]王弘撰撰;何本方点校1999FM.2000.8.300菽园杂记[明]陆容撰;佚之点校1985FB.83.82双槐岁钞[明]黄瑜撰;魏连科点校1999FM.2000.8.514水东日记四十卷[明]叶盛撰;魏中平点校1980FB.193.30四友斋丛说三十八卷[明]何良俊撰1959FB.83.41松窗梦语[明]张瀚著;盛冬铃点校1985FB.160.310[3]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明]张岱撰;马兴荣点校2007on order万历野获编三十卷补遗四卷[明]沈德符撰1959FB.160.33五岳游草;广志绎[明]王士性撰;周振鹤点校2006on order贤博编;粤剑编四卷;原李耳载二卷[明]叶权撰;[明]王临亨撰;[明]李中馥撰;凌毅点校1987on order玉光剑气集[清]张怡撰;魏连科点校2006FM.2007.8.777-778玉镜新谭[明]朱长祚撰;仇正伟点校1989FB.160.325玉堂丛语[明]焦竑撰;顾思点校1981FB.599.67玉堂嘉话[元]王恽撰2006FM.2008.8.391[1]寓圃杂记[明]王锜撰;张德信点校1984FB.160.289[1]枣林杂俎[清]谈迁著;罗仲辉、胡明校点校2006FM.2007.8.648治世余闻[明]陈洪谟著;盛冬铃点校1985FB.160.310[1]清代史料笔记丛刊安乐康平室随笔六卷[清]朱彭寿撰;何双生点校1982FB.164.423[2]北游录[清]谈迁撰;汪北平点校1960on order不下带编七卷[清]金埴撰;王湜华点校1982FB.613.44[1]巢林笔谈[清]龚炜撰;钱炳寰点校1981FB.169.29池北偶谈二十六卷[清]王士禛撰;勒斯仁点校1982FB.611.112-113道咸宦海见闻录[清]张集馨撰1981FB.196.68分甘余话[清]王士禛撰;张世林点校1989FB.85.179古夫于亭杂录[清]王士瞆著;赵伯陶点校1988FB.85.175广东新语二十八卷[清]屈大均撰1985FB.235.66广阳杂记[清]刘献廷撰;汪北平、夏志和点校1957FB.85.37归田琐记八卷[清]梁章钜撰;于亦时点校1981FB.616.59海国四说[清]梁廷楠著;骆驿、刘骁校点1993FM.1994.7.47蕉廊脞录[清]吴庆坻撰;张文其、刘德麟点校1990FB.85.173蕉轩随录;蕉轩续录[清]方浚师撰;盛冬铃点校1995on order巾箱说一卷[清]金埴撰;王湜华点校1982FB.613.44[2]旧典备征五卷[清]朱彭寿撰;何双生点校1982FB.164.423[1]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清]陈康祺著;晋石点校1984FB.166.206-207郎潜纪闻四笔十一卷[清]陈家祺著;褚家伟、张文玲整理1990FB.85.196浪迹丛谈;续谈;三谈[清]梁章钜撰;陈铁民点校1981on order冷庐杂识[清]陆以恬撰;崔凡芝点校1984FB.184.71柳弧[清]丁柔克撰;宋平生、颜国维等整理2002FM.2003.8.519柳南随笔六卷;柳南续笔四卷[清]王应奎撰;王彬、严英俊点校1983FB.85.136履园丛话[清]钱泳撰;张伟点校1979FB.169.30清嘉录;桐桥倚棹录[清]顾禄撰;来新夏点校[清]顾禄撰;王稼句点校2008on order清秘述闻三种[清]法式善等撰;张伟点校1982FB.166.183-185世载堂杂忆刘禺生撰;钱实甫点校1960FB.87.75枢垣记略[清]梁章钜、朱智撰;何英芳点校1984FB.345.234陶庐杂录六卷[清]法式善撰;涂雨公点校1959FB.85.58听雨丛谈十二卷[清]福格著;汪北平校点1959FB.85.59吴下谚联[清]王有光撰;石继昌点校1982FB.321.90[2]乡言解颐[清]李光庭撰;石继昌点校1982FB.321.90[1]啸亭杂录[清]昭槤撰;何英芳点校1980FB.169.27檐曝杂记[清]赵翼撰;李解民点校1982FB.168.105[1]扬州画舫录[清]李斗撰;汪北平、涂雨公点校1960FB.232.8养吉斋丛录[清]吴振棫撰;童正伦点校2005on order异辞录刘体智著;刘笃龄点校1988FB.87.354庸闲斋笔记[清]陈其元著;杨璐点校1989FB.85.172永宪录[清]萧奭撰;朱南铣点校1959FB.169.4榆巢杂识[清]赵慎畛撰2001on order阅世编[清]叶梦珠撰;来新夏点校2007on order在园杂志刘廷玑撰;张守谦点校2005FM.2005.8.1093苌楚斋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清]刘声木撰1998FB.87.432竹叶亭杂记[清]姚元之撰;李解民点校1982FB.168.105[2]近代史料笔记丛刊安福祸国记南海胤子撰2007FM.2009.8.148[1]北京官僚罪恶史正群社辑纂2007FM.2009.8.170[2]北京政变记无聊子撰2007FM.2009.8.172[2]北洋派之起源及其崩溃吴虬撰2007FM.2009.8.149[1]陈炯明叛国史鲁直之、谢盛之、李睡仙著2007FM.2009.8.150[1]崇陵传信录恽毓鼎著2007FM.2009.8.166[2]睇向斋秘录;附二种陈灨一著2007FM.2009.8.151滇鞧日记花沙纳撰2007FM.2009.8.152[1]东使纪程花沙纳撰2007FM.2009.8.152[2]东游纪程聂士成著2007FM.2009.8.153[1]段氏卖国记温世林撰2007FM.2009.8.148[2]段祺瑞年谱吴廷燮撰2007FM.2009.8.154[1]奉直战云录陈冠雄著2007FM.2009.8.189[2]复辟半月记许指严撰2007FM.2009.8.155复辟之黑幕天忏生撰2007FM.2009.8.164[2]革命史谭陆丹林著2007FM.2009.8.156[1]癸亥政变纪略刘楚湘编撰2007FM.2009.8.157桂系据粤之由来及其经过李培生撰2007FM.2009.8.158郭松龄反奉见闻姚东藩等撰;徐彻整理2008on order国闻备乘胡思敬著2007FM.2009.8.159海角续编[清]陆筠撰;祁龙威校注1959FB.171.78[2]花随人圣庵摭忆黄浚著;李吉奎整理2008FM.2009.8.160-162甲子内乱始末纪实古蓨孙撰2007FM.2009.8.163劫余私志汪曾武撰2007FM.2009.8.164[1]近代笔记过眼录徐一士著;徐泽昱整理2008FM.2009.8.165镜湖自撰年谱[清]段光清撰1960FB.195.203乐斋漫笔岑春煊著2007FM.2009.8.166[1]李烈钧出巡记天啸撰2007FM.2009.8.167[2]李烈钧将军自传李烈钧撰2007FM.2009.8.167[1]漏网喁鱼集[清]柯悟迟撰;祁龙威校注1959FB.171.78[1]梅楞章京笔记丁士源著2007FM.2009.8.156[2]梦蕉亭杂记陈夔龙著2007FM.2009.8.168民国军事近纪;广东军事纪丁文江撰2007FM.2009.8.169民国十年官僚腐败史沃邱仲子撰2007FM.2009.8.170[1]民国政党史谢彬撰2007FM.2009.8.171[1]闽浙阵中日记佚名撰2007FM.2009.8.172[1]南屋述闻龙顾山人撰2007FM.2009.8.177[2]青鹤笔记九种[清]祁寯藻、文廷式、吴大澂著2007FM.2009.8.173清代野记张祖翼撰2007FM.2009.8.174日知堂笔记郭沛霖著2007FM.2009.8.153[2]十叶野闻许指严著2007FM.2009.8.175世载堂杂忆刘禺生著;钱实甫整理1960FB.87.75水窗春呓[清]欧阳兆熊、金安清撰;谢兴尧点校1984FB.169.32四川内战详记废止内战大同盟会编2007FM.2009.8.176陶庐老人随年录王树楠撰2007FM.2009.8.177[1]汪穰卿笔记汪康年著2007FM.2009.8.178汪穰卿先生传记汪诒年纂辑2007FM.2009.8.179吴佩孚正传濑江浊物撰2007FM.2009.8.154[2]湘鄂川鄂战争纪略彭洪铸著2007FM.2009.8.180[2]湘军援鄂战史国史编辑社编2007FM.2009.8.180[1]湘灾纪略湖南善后协会编纂2007FM.2009.8.181辛壬日记[日]宗方小太郎著2007FM.2009.8.182[1]新华秘记许指严撰2007FM.2009.8.183一九一二年中国之政党结社[日]宗方小太郎著2007FM.2009.8.182[2]一士类稿徐一士著2007FM.2009.8.184一士谭荟徐一士著2007FM.2009.8.185夷氛闻记五卷[清]梁廷楠撰;邵循正点校1959FB.171.77乙丑军阀变乱纪实古蓨孙撰2007FM.2009.8.186袁世凯与中华民国白蕉撰2007FM.2009.8.187粤氛纪事夏燮著;欧阳跃峰点校2008FM.2009.8.188政党与民初政治戴天仇撰2007FM.2009.8.171[2]直皖奉大战实记汪德寿撰2007FM.2009.8.189[1]直皖秘史张一麐撰2007FM.2009.8.149[2]中山先生亲征录黄惠龙著2007FM.2009.8.150[2]。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本《青箱杂记》校读
[] 五: 6卷 熊塑堡 , 者甚 多 , 题 惟谏议鱼 叠
昆最 为 绝 唱 , : 筑 坛 拜 日恩 虽厚 , 足封 时虐 日 “ 蹑 已深 : 准早知 同鸟喙 , 隆 将军应起五湖心 ( 4 页) ’ 9 第
人 臣 , 命 中与 财富 及 物 质享 受 不 甚投缘 也 。 但
[] 五 : 3卷 鸾鉴 重 开 , 有 归 鸿 之 势 i 笙 将 已 风
名 而非 地 名 , 故应 将 地 名专线 改 为 曲 名专 线 。 新 《 唐 书》 卷二 二 《 乐 志 》 二载 :《 州 曲》 本 酉 礼 十 “凉 , 凉所 献 也 。其 声本 宫调 , 太遍 、 遍 。 ” 有 小 [ ] 五 : 陛 下 夸 臣持 诏 套 车 , 问政 治 , 5卷 若 条
中夜起 , 户 而悲 啸 。牧 子闻 之 , 然 而 悲 , 援 倚 怆 乃
琴 而 驮 。 人 因为 乐 章焉 。 琴 谱》 : 曲有 四大 后 《 日 琴 曲 ,别 鹤操 》 一 也 。 ” 《 其 [] 五: 4卷 霞散 缔 , 月沉钩 , 帘卷未 央楼 。 凉 夜
河汉截 天流 , 闲锁 清秩 。瑶 阶 曙 , 茎露 , 髓 官 金 凤
Ju n lu b iUnv ̄i ( hl oh n oilSine o r a fHue i t P i.0 2 V0 9No2 l . . 2
《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青箱杂记》 本《 校读
钟 振 振
按 :别 鹤 ” 曲名 , “ 乃 当加 标 曲名 号 。 郭 茂倩 宋
《 府诗 集 》 五八 《 曲 歌辞 》 《 鹤操 》 题 乐 卷 琴 二 别 解 日 :崔 豹 《 今 注》 : 别 鹤操 》 商 陵 牧子 所作 “ 古 日 《 ,
也 。 妻五 年 而无 子 , 兄 将 为之 改 娶 。妻 闻之 娶 父
中华书局历代史料笔记丛刊
中华书局历代史料笔记丛刊(39+20+39种)2008-08-24 01:51唐宋史料笔记丛刊(34种)缺5种隋唐嘉话.朝野佥载 [唐]刘餗张鷟撰程毅中赵守俨点校明皇杂录.东观奏记 [唐]郑处诲裴庭裕撰田延柱点校大唐新语 [唐]刘肃撰许德楠李鼎霞点校涑水纪闻 [宋]司马光撰邓广铭张希清点校老学庵笔记 [宋]陆游撰李剑雄刘德权点校东斋记事.春明退朝录 [宋]范镇宋敏求撰汝沛诚诚刚点校渑水燕谈录.归田录 [宋]王辟之欧阳修撰吕友仁李伟国点校龙川略志.龙川别志 [宋]苏辙撰俞宗宪点校东坡志林 [宋]苏轼撰王松龄点校默记.燕翼诒谋录 [宋]王桎等撰东轩笔录 [宋]魏泰撰李裕民点校青箱杂记 [宋]吴处厚撰李裕民点校齐东野语 [宋]周密撰张茂鹏点校癸辛杂识 [宋]周密撰吴企明点校邵氏闻见录 [宋]邵伯温撰李剑雄刘德权点校桯史史 [宋]岳珂撰吴企明点校游宦纪闻旧闻证误 [宋]张世南李心传撰张茂鹏崔文印点校铁围山丛谈 [宋]蔡撰冯惠民沈锡麟冯惠民点校四朝闻见录 [宋]叶绍翁撰沈锡麟冯惠民点校春渚纪闻 [宋]何*撰张明华点校芦浦笔记 [宋]刘昌诗撰张荣铮秦呈瑞点校鹤林玉露 [宋]罗大经撰王瑞来点校湘山野录.续录.玉壶清话 [宋]文莹撰郑世刚杨立扬点校泊宅编 [宋]方勺撰许沛藻杨点校西溪丛语.家世旧闻 [宋]姚宽陆游撰孔凡礼点校石林燕语 [宋]叶梦得撰宇文绍奕考异侯忠义点校云麓漫钞 [宋]赵彦卫撰傅根清点校鸡肋编 [宋]庄绰撰萧鲁阳点校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宋]李心传撰徐规点校麟台故事校证 [宋]程俱撰唐语林校证 [宋]王谠撰周勋初校证清波杂志校注 [宋]周煇著刘永翔校注元明史料笔记丛刊(20种)南村辍耕录 [元]陶宗仪撰草木子 [明]叶子奇撰菽园杂记 [明]陆容撰归潜志 [金]刘祁撰崔文印点校水东日记 [明]叶盛撰魏中平点校万历野获编全三册 [明]沈德符撰戒庵老人漫笔 [明]李诩撰魏连科点校典故纪闻 [明]余继登撰玉堂丛语 [明]焦竑撰寓圃杂记.谷山笔麈 [明]王琦于慎行撰四友斋丛说 [明]何良俊撰治世余闻.继世纪闻.松窗梦语 [明]陈洪谟张瀚撰盛冬铃点校广志绎 [明]王士性著吕景琳点校今言 [明]郑*撰李致忠点校三垣笔记 [明]李清撰庚巳编.客座赘语 [明]陆粲顾起元撰谭棣华陈家禾点校贤博编.粤剑编.原李耳载 [明]叶权王临亨李中馥撰凌毅点校玉镜新谭 [明]王长祚撰仇正伟点校双槐岁钞 [明]黄瑜撰山志 [清]王弘撰撰何本方点校清代史料笔记丛刊(38种)缺1种池北偶谈全二册 [清]王士祯撰靳斯仁点校古夫于亭杂录全二册 [清]王士祯著赵伯陶点校分甘余话 [清]王士祯撰张世林点校蕉廊脞录吴庆坻撰刘承干校张文其刘德麟点校广东新语全二册 [清]屈大均撰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全二册 [清]陈康祺著晋石点校郎潜纪闻四笔 [清]陈康祺著褚家伟张文玲整理乡言解颐.吴下谚联 [清]李光庭著 [清]王有光著石继昌点校巢林笔谈 [清]龚炜撰钱炳寰点校庸闲斋笔记 [清]陈其元著杨璐点校异辞录刘体智著刘笃龄点校旧典备征.安乐康平室随笔朱彭寿撰何双生点校广阳杂记 [清]刘献廷撰汪北平夏志和点校听雨丛谈 [清]福格撰汪北平点校陶庐杂录 [清]法式善撰涂雨公点校北游录 [清]谈迁撰汪北平点校永宪录(附续编) [清]萧奭著扬州画舫录 [清]李斗著汪北平涂雨公点校蕉轩随录.续录 [清]方濬师撰盛冬铃点校苌楚斋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刘声木撰刘笃龄点校柳南随笔.续笔 [清]王应奎撰不下带编.巾箱说 [清]金埴撰王湜华点校清秘述闻三种全三册 [清]法式善等撰张伟点校啸亭杂录 [清]昭梿撰何英芳点校枢垣记略 [清]梁章钜朱智撰何英芳点校冷庐杂识 [清]陆以湉撰崔凡芝点校浪迹丛谈.续谈.三谈 [清]梁章钜撰陈铁民点校归田琐记 [请]梁章钜撰于亦时校点履园丛话 [清]钱泳撰张伟校点檐曝杂记竹叶亭杂记 [清]赵翼姚元之撰李解民点校海国四说 [清]梁廷柟著骆驿刘骁点校夷氛闻记梁廷柟撰邵循正校注榆巢杂识 [清]赵慎畛撰道咸宦海见闻录 [清]张集馨撰镜湖自撰年谱 [清]段光清撰中国科学院安徽分院社科所历史室整理漏网喁鱼集.海角续编 [清]柯悟迟陆筠撰水窗春呓 [清]欧阳兆熊金安清撰谢光尧点校。
读《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本《铁围山丛谈》札记
( )卷 :又 有 老 吏 ,常 主 睿 恩 殿 文 字 、外 殿 2
库 事 能 言 ,偶 得 见 泰 陵 时 旧 文 簿 注 一 行 , 日 :“ 绍
圣 年 八 月 十 五 日来 圣 旨 , 教 坊 使 丁 仙 现 祗 应 有
( ) 卷 二 :唐 开 元 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 《 望 瀛 法 睦 》者 传 5 若 于 今,实黄 钟之 宫。( 2 第 3页 ) 按 :。 ” 字 以 下 当 标 为 “ 若 《 瀛 》 法 有 有 望
劳 , 特 赐 银 钱 一 文 ” ( 5页 ) 第
按 :“ 毛 ”以 下 当 标 点 为 “ 主 睿 恩 殿 文 字 常 常
曲 者 传 于 今 ” 《 史 》 卷 四二 《 志 》 十 七 载 : 。 宋 乐 ” 曲 部 ,其 曲 二 ,一 日道 调 宫 《 瀛 》 法 望 ,二 日 小 石
( ) 卷 二 :政 和 初 , 肯 江 汉 朝 宗 者 .亦 有 声 , 6
收 稿 日 期 : 2 0【 0 — 0 0 一 6 4
作 者 简 介 :钟 振 振 (9 O ) 男 .江 苏 南 京人 .文 学博 士 ,南 京 师 范 太 学文 学 院特 聘 教 授 .博 士 生 导 师 ,古 t献 整 理 研 】5 一 ,
传 》载 :” 元 二年 ,( 武 帝 )微 行 始 出 ,北 至 池 建 三 汉
阳 ,西 至 黄 山 ,甫 猎 长 扬 ,东 游 宜 春 。微 行 常 用 饮 酎 已 。八 九 月 中 ,与 侍 中 常 侍 武 骑 及 待 诏 陇 西 北 地
( ) 卷 二 :盂 轲 氏 亦 言 “ 授 作 君 臣 相 说 之 4 为
惟 此 “ 行 ” 所 注 之 事 甚 奇 特 ,故 为 其 所 乐 道 也 。 一
唐宋元明清藏史史料汇编(介绍)(59)
《唐宋元明清藏事史料汇编》
《唐宋元明清藏事史料汇编》共分十一辑:一、唐蕃史料汇编;二、宋代吐蕃史料汇编;三、元代藏事史料汇编;四、明代藏事史料汇编;五、清代藏事史料汇编;六、驻藏大臣传记史料长编;七、蒙藏及青藏关系史料汇编;八、藏传佛教与藏区风土文献萃编;九、涉藏典籍辑要;十、藏区方志补遗;十一、民国藏事补遗。收录文献690余种,约计9000余万字。除最后两辑为此前有关各编补遗外,其余九编基本采用按朝代为序,突出重点专题,囊括了从7世纪中叶至1911年清朝灭亡,1600余年间,涉藏汉文文献。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广,文献种类繁多,极为分散难求,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其突出特点,鲜明地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选材严谨而又广采博收,史料翔实而丰富
在选辑史料上,编者考虑了几点:出处明确,来源可靠,防止后人修托或编造;稿本(含当时誉录本或抄本),优于刻本;初刻本优于翻刻本;孤本、秘本、善本优于普通刻本。在严谨选材的前提下,则广采博收。即清史实记述有异,观点针锋相对,也兼收并蓄。取材广泛,不拘一格。除正史、实录等基础边 之外,各种史书如《资治通鉴》、《册府元龟》、《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各朝《会典》和《经世文编》、“十通”、《纪事本末》,以及有关的专史、私史、史钞、史评、别史等),以及信札、日记、碑刻等都在取材之列,力争做到史料的系统而完备,为研究者提供广泛而充分的史料。
1
例如,在“唐蕃史料”中,除新旧《唐书》、《全唐诗(文)》、《史通》等常见资料外,还从敦煌遗书中采辑了大量有关唐蕃关系的诗词、文书、碑刻、变文等。又从浩如烟海的佛教典籍中辑录了一批有价值的史料。例如,释义净撰写的《南海寄归内法传》等记述入番唐朝僧人、唐朝僧人在拉萨会见文成公,以及吐蕃及周围地区的社会情况等,史料价值极高。
01 历代史料笔记丛刊 中华书局 清代76册 唐宋81册 元明30册
中華書局歷代史料筆記叢刊目錄唐宋史料筆記叢刊(34種)隋唐嘉話.朝野僉載 [唐]劉餗張鷟撰程毅中趙守儼點校明皇雜錄.東觀奏記 [唐]鄭處誨裴庭裕撰田延柱點校大唐新語 [唐]劉肅撰許德楠李鼎霞點校涑水紀聞 [宋]司馬光撰鄧廣銘張希清點校老學庵筆記 [宋]陸游撰李劍雄劉德權點校東齋記事.春明退朝錄 [宋]范鎮宋敏求撰汝沛誠誠剛點校澠水燕談錄.歸田錄 [宋]王辟之歐陽修撰呂友仁李偉國點校龍川略志.龍川別志 [宋]蘇轍撰俞宗憲點校東坡志林 [宋]蘇軾撰王松齡點校默記.燕翼詒謀錄 [宋]王桎等撰東軒筆錄 [宋]魏泰撰李裕民點校青箱雜記 [宋]吳處厚撰李裕民點校齊東野語 [宋]週密撰張茂鵬點校癸辛雜識 [宋]週密撰吳企明點校邵氏聞見錄 [宋]邵伯溫撰李劍雄劉德權點校桯史史 [宋]岳珂撰吳企明點校遊宦紀聞舊聞證誤 [宋]張世南李心傳撰張茂鵬崔文印點校鐵圍山叢談 [宋]蔡撰馮惠民沈錫麟馮惠民點校四朝聞見錄 [宋]葉紹翁撰沈錫麟馮惠民點校春渚紀聞 [宋]何*撰張明華點校蘆浦筆記 [宋]劉昌詩撰張榮錚秦呈瑞點校鶴林玉露 [宋]羅大經撰王瑞來點校湘山野錄.續錄.玉壺清話 [宋]文瑩撰鄭世剛楊立揚點校泊宅編 [宋]方勺撰許沛藻楊點校西溪叢語.家世舊聞 [宋]姚寬陸游撰孔凡禮點校石林燕語 [宋]葉夢得撰宇文紹奕考異侯忠義點校雲麓漫鈔 [宋]趙彥衛撰傅根清點校雞肋編 [宋]莊綽撰蕭魯陽點校建炎以來朝野雜記 [宋]李心傳撰徐規點校麟臺故事校證 [宋]程俱撰唐語林校證 [宋]王讜撰周勳初校證清波雜誌校注 [宋]周煇著劉永翔校注元明史料筆記叢刊(20種)南村輟耕錄 [元]陶宗儀撰草木子 [明]葉子奇撰菽園雜記 [明]陸容撰歸潛志 [金]劉祁撰崔文印點校水東日記 [明]葉盛撰魏中平點校萬曆野獲編全三冊 [明]沈德符撰戒庵老人漫筆 [明]李詡撰魏連科點校典故紀聞 [明]余繼登撰玉堂叢語 [明]焦竑撰寓圃雜記.谷山筆麈 [明]王琦于慎行撰四友齋叢說 [明]何良俊撰治世余聞.繼世紀聞.松窗夢語 [明]陳洪謨張瀚撰盛冬鈴點校廣志繹 [明]王士性著呂景琳點校今言 [明]鄭*撰李致忠點校三垣筆記 [明]李清撰庚巳編.客座贅語 [明]陸粲顧起元撰譚棣華陳家禾點校賢博編.粵劍編.原李耳載 [明]葉權王臨亨李中馥撰淩毅點校玉鏡新譚 [明]王長祚撰仇正偉點校雙槐歲鈔 [明]黃瑜撰山誌 [清]王弘撰撰何本方點校請代史料筆記叢刊(38種)池北偶談全二冊 [清]王士禎撰靳斯仁點校古夫于亭雜錄全二冊 [清]王士禎著趙伯陶點校分甘余話 [清]王士禎撰張世林點校蕉廊脞錄吳慶坻撰劉承幹校張文其劉德麟點校廣東新語全二冊 [清]屈大均撰郎潛紀聞初筆.二筆.三筆全二冊 [清]陳康祺著晉石點校郎潛紀聞四筆 [清]陳康祺著褚家偉張文玲整理鄉言解頤.吳下諺聯 [清]李光庭著 [清]王有光著石繼昌點校巢林筆談 [清]龔煒撰錢炳寰點校庸閒齋筆記 [清]陳其元著楊璐點校異辭錄劉體智著劉篤齡點校舊典備徵.安樂康平室隨筆朱彭壽撰何雙生點校廣陽雜記 [清]劉獻廷撰汪北平夏志和點校聽雨叢談 [清]福格撰汪北平點校陶廬雜錄 [清]法式善撰涂雨公點校北遊錄 [清]談遷撰汪北平點校永憲錄(附續編) [清]蕭奭著揚州畫舫錄 [清]李鬥著汪北平涂雨公點校蕉軒隨錄.續錄 [清]方濬師撰盛冬鈴點校萇楚齋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劉聲木撰劉篤齡點校柳南隨筆.續筆 [清]王應奎撰不下帶編.巾箱說 [清]金埴撰王湜華點校清秘述聞三種全三冊 [清]法式善等撰張偉點校嘯亭雜錄 [清]昭梿撰何英芳點校樞垣記略 [清]梁章鉅朱智撰何英芳點校冷廬雜識 [清]陸以湉撰崔凡芝點校浪跡叢談.續談.三談 [清]梁章鉅撰陳鐵民點校歸田瑣記 [請]梁章鉅撰于亦時校點履園叢話 [清]錢泳撰張偉校點檐曝雜記竹葉亭雜記 [清]趙翼姚元之撰李解民點校海國四說 [清]梁廷柟著駱驛劉驍點校夷氛聞記梁廷柟撰邵循正校注榆巢雜識 [清]趙慎畛撰道鹹宦海見聞錄 [清]張集馨撰鏡湖自撰年譜 [清]段光清撰中國科學院安徽分院社科所歷史室整理漏網喁魚集.海角續編 [清]柯悟遲陸筠撰水窗春囈 [清]歐陽兆熊金安清撰謝光堯點校世載堂雜憶劉禺生著錢實甫整理。
《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总目录
《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总目录《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总目录丛刊一宋代卷第一册崇文总目五卷补遗一卷附录一卷崇文总目辑释补正四卷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二卷中兴馆阁书目辑考五卷中兴馆阁续书目辑考一卷遂初堂书目一卷直斋书录解题二十二卷丛刊二宋代卷第二册袁本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四卷附志一卷后志二卷考异一卷艺芸书舍本郡斋读书志二十卷衢本郡斋读书志二十卷附志二卷丛刊三元代卷全一册元西湖书院重整书目一卷录鬼簿二卷文献通考·经籍考七十六卷丛刊四明代卷第一册文渊阁书目二十卷秘阁书目内阁藏书目录八卷行人司重刻书目南廱志经籍考二卷明太学经籍志濮阳蒲汀李先生家藏目录四明天一阁藏书目录万卷堂书目四卷晁氏宝文堂书目三卷百川书志二十卷赵定宇书目脉望馆书目丛刊五明代卷第二册世善堂藏书目录二卷玄赏斋书目八卷江阴李氏得月楼书目摘录澹生堂藏书目十四卷徐氏家藏书目七卷笠泽堂书目续文献通考·经籍考十二卷国史经籍志六卷(嘉靖)浙江通志·艺文志三卷丛刊六明代卷第三册蜀中广记·著作记十卷(成化)杭州府志·书籍目一卷古今书刻二卷内板经书纪略一卷(景泰)建阳县志续集·典籍(嘉靖)建阳县志·书坊书目汲古阁校刻书目一卷补遗一卷刻板存亡考一卷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三卷南濠居士文跋四卷读书后八卷重编红雨楼题跋二卷隐湖题跋二卷授经图义例二十卷医藏书目录鬼簿续编一卷太和正音谱·群英所编杂剧南词叙录一卷旧编南九宫目录一卷曲品二卷金陵梵刹志·南藏目录一卷大明三藏圣教北藏目录四卷藏逸经书一卷道藏经目录四卷道藏阙经目录二卷道藏目录详注四卷附续道藏目录丛刊七清代卷第一册皕宋楼藏书志(上)卷一至卷六六丛刊八清代卷第二册皕宋楼藏书志(下)卷六七至卷一二○续志四卷丛刊九清代卷第三册仪顾堂题跋十六卷仪顾堂续跋十六卷善本书室藏书志四十卷丛刊十清代卷第四册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二十四卷楹书隅录初编五卷续编四卷滂喜斋藏书记三卷丛刊十一清代卷第五册钱遵王读书敏求记校证四卷爱日精庐藏书志三十六卷续志四卷丛刊十二清代卷第六册抱经楼藏书志六十四卷丛刊十三清代卷第七册黄丕烈书目题跋七种荛圃藏书题识十卷附补遗荛圃刻书题识一卷附补遗荛圃藏书题识续录四卷杂著一卷荛圃藏书题识再续录三卷士礼居藏书题跋补录百宋一廛赋注百宋一廛书录一卷顾广圻书目题跋三种思适斋集十八卷思适斋书跋四卷附补遗思适斋集补遗二卷丛刊十四清代卷第八册开有益斋读书志六卷附金石文字记一卷续志一卷艺风藏书记八卷续记八卷再续记一卷丛刊十五清代卷第九册郑堂读书记七十一卷郑堂读书记补逸三十卷丛刊十六清代卷第十册万卷精华楼藏书记一百四十六卷丛刊十七清代卷第十一册天禄琳琅书目十卷天禄琳琅书目后编二十卷绛云楼题跋一卷绣谷亭熏习录三卷拜经楼藏书题跋记五卷丛刊十八清代卷第十二册玉函山房藏书簿录二十五卷丛刊十九清代卷第十三册日本访书志十六卷日本访书志补一卷附经籍访古志六卷补遗一卷古文旧书考四卷附访馀录一卷(编辑迦郡)《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全十九册),中华书局编辑部编,中华书局2006年8月出版,16开精装,定价4600元。
唐宋.元明.清.史料笔记丛刊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34种)01隋唐嘉话.朝野佥载 [唐]刘餗张鷟撰程毅中赵守俨点校02明皇杂录.东观奏记 [唐]郑处诲裴庭裕撰田延柱点校03大唐新语 [唐]刘肃撰许德楠李鼎霞点校04涑水纪闻 [宋]司马光撰邓广铭张希清点校05老学庵笔记 [宋]陆游撰李剑雄刘德权点校06东斋记事.春明退朝录 [宋]范镇宋敏求撰汝沛诚刚点校07渑水燕谈录.归田录 [宋]王辟之欧阳修撰吕友仁李伟国点校08龙川略志.龙川别志 [宋]苏辙撰俞宗宪点校09东坡志林 [宋]苏轼撰王松龄点校10默记.燕翼诒谋录 [宋]王桎王栋撰朱杰人诚钢点校11东轩笔录 [宋]魏泰撰李裕民点校12青箱杂记 [宋]吴处厚撰李裕民点校13齐东野语 [宋]周密撰张茂鹏点校14癸辛杂识 [宋]周密撰吴企明点校15邵氏闻见录 [宋]邵伯温撰李剑雄刘德权点校16桯史[宋]岳珂撰吴企明点校17游宦纪闻旧闻证误 [宋]张世南李心传撰张茂鹏崔文印点校18铁围山丛谈 [宋]蔡絛撰冯惠民沈锡麟点校19四朝闻见录 [宋]叶绍翁撰沈锡麟冯惠民点校20春渚纪闻 [宋]何薳撰张明华点校21芦浦笔记 [宋]刘昌诗撰张荣铮秦呈瑞点校22鹤林玉露 [宋]罗大经撰王瑞来点校23湘山野录.续录.玉壶清话 [宋]文莹撰郑世刚杨立扬点校24泊宅编 [宋]方勺撰许沛藻杨点校25西溪丛语.家世旧闻 [宋]姚宽陆游撰孔凡礼点校26石林燕语 [宋]叶梦得撰宇文绍奕考异侯忠义点校27云麓漫钞 [宋]赵彦卫撰傅根清点校28鸡肋编 [宋]庄绰撰萧鲁阳点校29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宋]李心传撰徐规点校30麟台故事校证 [宋]程俱撰张富祥点校31唐语林校证 [宋]王谠撰周勋初校证32清波杂志校注 [宋]周煇著刘永翔校注【元明史料笔记丛刊(20种)南村辍耕录 [元]陶宗仪撰草木子 [明]叶子奇撰菽园杂记 [明]陆容撰归潜志 [金]刘祁撰崔文印点校水东日记 [明]叶盛撰魏中平点校万历野获编全三册 [明]沈德符撰戒庵老人漫笔 [明]李诩撰魏连科点校典故纪闻 [明]余继登撰玉堂丛语 [明]焦竑撰寓圃杂记.谷山笔麈 [明]王琦于慎行撰四友斋丛说 [明]何良俊撰治世余闻.继世纪闻.松窗梦语 [明]陈洪谟张瀚撰盛冬铃点校广志绎 [明]王士性著吕景琳点校今言 [明]郑*撰李致忠点校三垣笔记 [明]李清撰庚巳编.客座赘语 [明]陆粲顾起元撰谭棣华陈家禾点校贤博编.粤剑编.原李耳载 [明]叶权王临亨李中馥撰凌毅点校玉镜新谭 [明]王长祚撰仇正伟点校双槐岁钞 [明]黄瑜撰山志 [清]王弘撰撰何本方点校【清代史料笔记丛刊(38种)池北偶谈全二册 [清]王士祯撰靳斯仁点校古夫于亭杂录全二册 [清]王士祯著赵伯陶点校分甘余话 [清]王士祯撰张世林点校蕉廊脞录吴庆坻撰刘承干校张文其刘德麟点校广东新语全二册 [清]屈大均撰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全二册 [清]陈康祺著晋石点校郎潜纪闻四笔 [清]陈康祺著褚家伟张文玲整理乡言解颐.吴下谚联 [清]李光庭著 [清]王有光著石继昌点校巢林笔谈 [清]龚炜撰钱炳寰点校庸闲斋笔记 [清]陈其元著杨璐点校异辞录刘体智著刘笃龄点校旧典备征.安乐康平室随笔朱彭寿撰何双生点校广阳杂记 [清]刘献廷撰汪北平夏志和点校听雨丛谈 [清]福格撰汪北平点校陶庐杂录 [清]法式善撰涂雨公点校北游录 [清]谈迁撰汪北平点校永宪录(附续编) [清]萧奭著扬州画舫录 [清]李斗著汪北平涂雨公点校蕉轩随录.续录 [清]方浚师撰盛冬铃点校苌楚斋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刘声木撰刘笃龄点校柳南随笔.续笔 [清]王应奎撰不下带编.巾箱说 [清]金埴撰王湜华点校清秘述闻三种全三册 [清]法式善等撰张伟点校啸亭杂录 [清]昭梿撰何英芳点校枢垣记略 [清]梁章钜朱智撰何英芳点校冷庐杂识 [清]陆以湉撰崔凡芝点校浪迹丛谈.续谈.三谈 [清]梁章钜撰陈铁民点校归田琐记 [请]梁章钜撰于亦时校点履园丛话 [清]钱泳撰张伟校点檐曝杂记竹叶亭杂记 [清]赵翼姚元之撰李解民点校海国四说 [清]梁廷柟著骆驿刘骁点校夷氛闻记梁廷柟撰邵循正校注榆巢杂识 [清]赵慎畛撰道咸宦海见闻录 [清]张集馨撰镜湖自撰年谱 [清]段光清撰中国科学院安徽分院社科所历史室整理漏网喁鱼集.海角续编 [清]柯悟迟陆筠撰水窗春呓 [清]欧阳兆熊金安清撰谢光尧点校世载堂杂忆刘禺生著钱实甫整理(大致的,可能有遗漏或讹误)。
历代史料笔记丛刊
歷代史料筆記叢刊共118種(截止2013年4月)唐宋史料筆記叢刊(47種)9隋唐嘉話·朝野僉載[唐]劉餗張鷟撰;程毅中趙守儼點校明皇雜錄·東觀奏記[唐]鄭處誨裴庭裕撰;田延柱點校大xx新語[xx]xx撰;xxxx點校教坊記(外三種) [唐]崔令欽撰;吳企明點校xx林校證[xx]xx讜撰;xx初校證東齋記事·春明退朝錄[宋]范鎮宋敏求撰;汝沛誠誠剛點校澠水燕談錄·歸田錄[宋]王辟之歐陽修撰;呂友仁李偉國點校龍川略志·龍川別志[宋]蘇轍撰;俞宗憲點校xx志林[xx]xx撰;xx點校10默記·燕翼詒謀錄[宋]王銍王栐撰;朱傑人誠剛點校11涑水紀聞[宋]司馬光撰;鄧廣銘張希清點校12xx筆錄[xx]xx撰;xx裕民點校13青箱雜記[xx]xx撰;xx裕民點校14xx野語[xx]xx撰;xx點校15癸xx雜識[xx]xx撰;xx點校16邵氏聞見錄[宋]邵伯溫撰;李劍雄劉德權點校17桯史史[xx]嶽珂撰;xx點校18游宦紀聞·舊聞證誤[宋]張世南李心傳撰;張茂鵬崔文印點校19鐵圍山叢談[宋]蔡絛撰;沈錫麟馮惠民點校20四朝聞見錄[宋]葉紹翁撰;沈錫麟馮惠民點校21xxxx[xx]何薳撰;xx點校22蘆浦筆記[宋]劉昌詩撰;張榮錚秦呈瑞點校23xxxx[xx]xx撰;xx來點校24湘山野錄·續錄.玉壺清話[宋]文瑩撰;鄭世剛楊立揚點校25泊宅編[宋]方勺撰;許沛藻楊立揚點校26老學庵筆記[宋]陸遊撰;李劍雄劉德權點校27西溪叢語·家世舊聞[宋]姚寬陸遊撰;孔凡禮點校28石林燕語[宋]葉夢得撰;宇文紹奕考異侯忠義點校29xx鈔[xx]xx撰;xx點校30雞肋編[xx]xx撰;xx點校31清波雜誌校注[宋]周煇撰;劉永翔校注32建炎以來朝野雜記[宋]李心傳撰;徐規點校33麟台故事校證[宋]程俱撰;張富祥校證34師友談記·曲洧舊聞·西塘集耆舊續聞[宋]李廌朱弁陳鵠撰;孔凡禮點校35墨莊漫錄過庭錄可書[宋]張邦基撰;孔凡禮點校36侯鯖錄·墨客揮犀·續墨客揮犀[宋]趙令疇撰;孔凡禮點校37xx言[xx]xx撰;xx點校38南部新書[xx]xx撰;xx點校39范成大筆記六種[宋]范成大撰;孔凡禮點校40容齋隨筆(全二冊) [宋]洪邁撰;孔凡禮點校41封氏聞見記校注[唐]封演撰;趙貞信校注42開元天寶遺事·安祿山事蹟[五代]王仁裕[唐]姚汝能撰;曾貽芬點校43朝野類要·附朝野類要研究[宋]趙升撰;王瑞來點校44後山談叢·萍洲可談[宋]陳師道朱彧撰;李偉國點校45愛日齋叢抄·浩然齋雅談·隨隱漫錄[宋]葉寘周密陳世崇撰;孔凡禮點校46丁晉公談錄(外三種) [宋]潘汝士撰;楊倩描徐立群點校47蘇氏演義(外三種) [唐]蘇鶚[五代]馬縞[唐]李匡文李涪撰;吳企明點校元明史料筆記叢刊(26種)9xx輟耕錄[元]xx撰草木子[明]xx撰xx雜記[明]xx撰;xx校點歸潛志[xx]xx撰;xx點校萬曆野獲編(全三冊)[明]xx撰水東日記[明]xx撰;xxxx點校戒庵老人漫筆[明]xx撰;xx點校典故紀聞[明]xx撰;xx點校xxxx[明]xx竑撰;xx點校10寓圃雜記·榖山筆麈[明]王琦於慎行撰;張德信呂景琳點校11四友齋叢說[明]何良俊撰;李劍雄校點12治世余聞.繼世紀聞.松窗夢語[明]陳洪謨張瀚撰;盛冬鈴點校13xx[明]xx撰;xx點校14今言[明]xx;xx點校15xx筆記[明]xx撰;xx點校16庚巳編·客座贅語[明]陸粲顧起元撰;譚棣華陳家禾點校17賢博編·粵劍編·原李耳載[明]葉權王臨亨李中馥撰;淩毅點校18xxxx[明]xx撰;xx點校19xx歲鈔[明]xx撰;xx點校20山志[清]xx撰;何本方點校21xx歲鈔[明]xx撰;xx點校22棗林雜俎[清]談遷撰;羅仲輝胡明校點校23玉光劍氣集(全二冊) [清]張怡撰;魏連科點校24五嶽遊草廣志繹[明]王士性撰;周振鶴點校25玉堂嘉話山居新語[元]王惲楊瑀撰;楊曉春餘大鈞點校26陶庵夢憶·西湖夢尋[明]張岱撰;馬興榮點校清代史料筆記叢刊(45種)123456池北偶談(全二冊)[清]王士禎撰;靳斯仁點校蕉廊脞錄[清]吳慶坻撰;張文其劉德麟點校古夫於亭雜錄(全二冊)[清]王士禎著;趙伯陶點校分甘餘話[清]xx撰;xx點校xx新語(全二冊)[清]xx撰郎潛紀聞初筆·二筆·三筆(全二冊)[清]陳康祺撰;晉石點校789郎潛紀聞四筆[清]陳康祺撰;褚家偉張文玲點校鄉言解頤·吳下諺聯[清]李光庭王有光撰;石繼昌點校xx筆談[清]xx撰;xx寰點校10庸閑齋筆記[清]xx撰;xx點校11異辭錄[清]xx撰;xx點校12夷氛聞記[清]梁廷柟撰;xx校注13舊典備征·安樂康平室隨筆[清]朱彭壽撰;何雙生點校14廣陽雜記[清]劉獻廷撰;汪北平夏志和點校15聽雨叢談[清]xx;xxxx點校16xx雜錄[清]法式善撰;xx公點校17北遊錄[清]談遷撰;xxxx點校18永憲錄(附續編) [清]蕭奭撰;朱南銑點校19揚州畫舫錄[清]李鬥撰;汪北平塗雨公點校20蕉軒隨錄·續錄[清]方濬師撰;盛冬鈴點校21鏡湖自撰年譜[清]段光清撰;中國科學院安徽分院社科所歷史室點校22漏網喁魚集·海角續編[清]柯悟遲陸筠撰;海角續編23水窗春囈[清]歐陽兆熊金安清撰;謝光堯點校24世載堂雜憶[清]劉禺生撰;錢實甫點校25萇楚齋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清]劉聲木撰;劉篤齡點校26海國四說[清]梁廷枏撰;駱寶善劉路生點校27不下帶編·巾箱說[清]金埴撰;王湜華點校28清秘述聞三種(全三冊)[清]法式善等撰;張偉點校29嘯亭雜錄[清]昭梿撰;xx點校30樞垣記略[清]梁章钜朱智撰;何英芳點校31xx記[請]xx钜撰;xx時校點32xx雜識[清]陸以湉撰;xx芝點校33浪跡叢談·續談·三談[清]梁章钜撰;陳鐵民點校34柳南隨筆·續筆[清]王應奎撰;王彬嚴英俊點校35道鹹宦海見聞錄[清]張集馨撰;杜春和張秀清點校36履園叢話[清]xx撰;xx校點37簷曝雜記·竹葉亭雜記[清]趙翼姚元之撰;李解民點校38榆巢雜識[清]xx畛撰;xx點校39柳弧[清]丁柔克撰;宋平生顏國維點校40在園雜誌[清]xx撰;xx點校41養吉齋叢錄[清]吳振棫撰;童正倫點校42閱世編[清]xx撰;來新夏點校43藝風堂雜鈔[清]xx撰;xx點校44苦榴花館雜記[清]汪慟塵撰;趙燦鵬劉佳校注45客舍偶聞玉堂薈記[清]彭孫貽楊士聰撰;於德源校注。
胡珂:“唐宋史料笔记丛刊”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胡珂:“唐宋史料笔记丛刊”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史料笔记”在传统四部分类中,以史部杂史类,子部杂家类、小说家类等文献为主,内容庞杂,从军政大事、朝野轶闻、典章制度、士林言行、谈艺论文、社会风俗、名物故实,到街谈巷议、神怪异闻、滑稽诙谐之事,莫不涉及。
史料笔记不仅生动有趣,可助人开颜解颐,更能广见闻、资考证,虽然私家叙事有时难免存在主观或客观上的偏颇、疏谬,但如陈寅恪先生所说,“以通性之真实言之,仍不失为珍贵之社会史料也”(《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对文史研究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是中华书局“历代史料笔记丛刊”的重要组成部分。
1959年,中华书局总公司与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商定分工办法时,决定历代笔记均由总公司出版,其中包括吴晗主编“元明史料笔记丛刊”,郑天挺主编“清代史料笔记丛刊”,邵循正主编“近代史料笔记丛刊”。
20世纪70年代末,赵守俨先生等筹划将唐宋元明清五朝史料笔记选编成三套丛书,即“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元明史料笔记丛刊”“清代史料笔记丛刊”,统称为“历代史料笔记丛刊”。
其中,“元明史料笔记丛刊”“清代史料笔记丛刊”都曾在“文革”前出版过,而“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是首次出版。
历代史料笔记当时并没有总体的出版说明,而是在一种一种笔记的出版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一)“唐宋史料笔记丛刊”中最早的品种是1979年出版的中华书局前辈学者赵守俨、程毅中先生点校《隋唐嘉话·朝野佥载》。
书前的《点校凡例》,为丛刊后续品种的整理作了示范;每种笔记前的《点校说明》,是整理过程中的心得。
赵守俨、程毅中点校本实际上为整套丛书的风格定下了基调,后来在约请作者整理唐宋史料笔记时一度以该书作为参考,据周勋初先生回忆,傅璇琮先生邀请他整理《唐语林》时,就曾寄来一册《隋唐嘉话·朝野佥载》以资参考(见周勋初《我与〈唐宋史料笔记丛刊〉的文字因缘》)。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草创以来,得到学界鼎力支持。
《四部丛刊》、《四部备要》与《四库全书》
《四部丛刊》、《四部备要》与《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与《四库全书》《四部丛刊》:所谓“四部”,即按我国传统分类法,将所有的书分成经史子集四大门类,“丛刊”即今天通常所说的丛书。
说得具体些,《四部丛刊》是一部集中各方面必读书、必备书的小型《四库全书》。
《四部备要》:这部丛书收书336种,依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用丁氏仿宋活字排印,个别影印。
这部丛书性质和《四部丛刊》相仿,但《四部丛刊》着眼于选择宋元明珍本影印,而《四部备要》则偏重于实用——选印较有代表性的校本、注本,可以说是学习和研究古代文献的常备书籍。
1936年,中华书局出版《四部备要书目提要》,共四卷。
这是《四部备要》的书目,也可以看作是一部举要书目,一部古籍解题书目。
书目按经史子集分类排列,前有“总目”以备检查。
经部:十三经古注十三经注疏清十三经注疏小学经义史部:二十四史编年古史别史杂史载记传记奏议地理政书史评表谱考证子部:周秦诸子儒家农家医家算法术数杂家小说家释道家诸子大意集部:楚辞汉魏六朝别集唐别集宋别集金元别集明别集清别集总集诗文评《四库全书》:丛书名。
清乾隆时编纂。
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
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三千五百零三(3503)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
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
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水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
此说得到社会的广泛响应,这是编纂《四库全书》的社会基础。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是一部重要的目录学著作。
文渊阁,位于故宫东华门内文华殿后,原明代圣济殿旧址。
明朝的内阁就设在这里。
中华书局“唐宋史料笔记”丛书书目
中华书局“唐宋史料笔记”丛书书目龙的传人题记:费时劳神编辑这个书目,是因为中华书局出版任何丛书都是不编目的!对于经常购买、收藏中华书局版图书的人,经常处于郁闷之境地。
但愿编此书目能为读书人、藏书人提供一点方便。
如有遗漏,麻烦告知在下,随时补加。
特此志之。
1、涑水记闻(繁体竖排版)司马光、邓广铭、张希清中华书局(1989-09出版)2、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套装上下册)李心傅、徐规中华书局(2000-07出版)3、隋唐嘉话·朝野佥载:唐宋史料笔记刘餗、等、程毅中、赵守俨中华书局 (1997-01出版)4、范成大笔记六种:唐宋史料笔记范成大、孔凡礼中华书局(2008-06出版)5、唐宋史料笔记:东轩笔录魏泰中华书局 (2006-03出版)6、龙川略志龙川别志:唐宋史料笔记苏辙中华书局(1982-04出版)7、北梦琐言孙光宪、贾二强中华书局 (2002-01出版)8、老学庵笔记:唐宋史料笔记陆游|,,宋,中华书局(1979-11出版)9、爱日斋丛抄·浩然斋雅谈·随隐漫录(繁体竖排版)叶寘、周密、陈世崇、孔凡礼中华书局 (2010-01出版)10、齐东野语:唐宋史料笔记周密中华书局 (1983-11出版)11、芦浦笔记:唐宋史料笔记刘昌诗中华书局 (1986-04出版)12、邵氏闻见录:唐宋史料笔记(竖排版)邵伯温、李剑雄、刘德權中华书局 (1983-08出版)13、唐宋史料笔记丛刊:东坡志林苏轼、王松龄中华书局 (1981-09出版)14、唐宋史料笔记:西溪丛语家世旧闻姚宝中华书局(2006-09出版)15、朝野类要:唐宋史料笔记赵升、王瑞来中华书局(2007-10出版)16、宋史料笔记:鸡肋编(繁体竖排版)荘绰、萧鲁阳中华书局(1983-03出版)17、历代史料笔记丛刊:唐宋史料笔记·桯史(繁体竖排版)吴企明、岳珂中华书局 (1981-12出版)18、铁围山丛谈:唐宋史料笔记蔡絛中华书局 (2006-03出版)19、青箱杂记:唐宋史料笔记吴处厚、李裕民中华书局 (1985-05出版)20、历代史料笔记丛刊·唐宋史料笔记:朝野类要(繁体竖排版)王瑞来、赵升中华书局 (2007-10出版)21、石林燕语:唐宋史料笔记叶梦得中华书局 (2006-03出版)22、侯鲭录墨客挥犀续墨客挥犀赵令畴中华书局出版社 (2002-09出版)23、历代史料笔记丛刊:大唐新语(唐宋史料笔记)(繁体竖排版)刘肃、许德楠、李鼎霞中华书局 (1984-06出版)24、东斋记事春明退朝录(唐宋史料笔记)范镇中华书局(1980-09出版)25、明皇杂录东观奏记:唐宋史料笔记郑处诲中华书局 (1994-09出版)26、泊宅编唐宋史料笔记方勺、许沛藻、杨立扬中华书局(1983-07出版)27、四朝闻见录·唐宋史料笔记(繁体竖排版)叶绍翁、沈锡麟、冯惠民中华书局 (1989-02出版)28、邵氏闻见后录:唐宋史料笔记邵博中华书局 (1983-08出版)29、墨庄漫录·过庭录·可书(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张邦基、孔凡礼中华书局 (2002-08出版)30、唐宋史料笔记丛刊:铁围山丛谈蔡绦、沈锡麟中华书局(2011-04出版)31、春渚纪闻(唐宋史料笔记)何薳、张明华、点校中华书局(1983-01出版)32、封氏闻见记校注:唐宋史料笔记(唐)封演中华书局(2005-11出版)33、鹤林玉露:唐宋史料笔记罗大经|,,宋,中华书局 (1983-08出版)34、唐宋史料笔记:大唐新语刘肃、许德楠、李鼎霞中华书局(1997-01出版)35、游宦纪闻旧闻证误:唐宋史料笔记张世南中华书局 (1981-01出版)36、渑水燕谈录归田录:唐宋史料笔记王闢中华书局 (1981-03出版)37、后山谈丛·萍洲可谈:唐宋史料笔记陈师道、等中华书局(2007-11出版)38、桯史:唐宋史料笔记岳珂著、岳珂、吴企明中华书局 (1997-01出版)39、湘山野录续录:玉壶清话(唐宋)文莹中华书局(2007-08出版)40、师友谈记曲洧旧闻西塘集耆旧续闻:唐宋史料笔记李廌、孔凡礼中华书局 (2002-08出版)41、鸡肋编:唐宋史料笔记庄绰、萧鲁阳、莊绰中华书局 (1997-12出版)42、唐宋史料笔记:涑水记闻司马光中华书局 (1989-09出版)43、侯鲭录墨客挥犀续墨客挥犀赵令时中华书局 (2002-09出版)44、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上下)李心传中华书局 (2006-03出版)45、历代史料笔记丛刊:侯鲭録·墨客挥犀·续墨客挥犀(唐宋史料笔记)(繁体竖排版)赵令时中华书局 (2002-09出版)46、四朝闻见录:唐宋史料笔记叶绍翁中华书局 (1989-02出版)47、历代史料笔记丛刊:癸辛杂识(唐宋史料笔记)(繁体竖排版)吴企明、周密中华书局 (1988-01出版)48、容斋随笔:唐宋史料笔记(上下)洪迈、撰、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 (2005-11出版)49、墨庄漫录过庭录可书:唐宋史料笔记张邦基中华书局 (2002-08出版)50、云麓漫钞(唐宋史料笔记)/历代史料笔记丛刊赵彦卫、傅根清中华书局。
如何选择自己需要的古籍读本?中华书局这十套好书推荐给您
如何选择⾃⼰需要的古籍读本?中华书局这⼗套好书推荐给您⼀年⼀度的读书⽇即将来临,有哪些历史古籍值得购买、阅读、收藏?众所周知,创建于1912年的中华书局是国内古籍出版业的翘楚,但为了满⾜读者的不同需要,同⼀种古籍可能会有多种读本,令⼈⽬不暇接。
那么,如何找⼀本适合⾃⼰的读本?本⼈以资深书友⾝份,在此推荐中华书局⼗套个⼈认为最值得推荐的古籍丛书,希望对于⼤家选择书⽬有所帮助。
1、⼗三经清⼈注疏“⼗三经”分《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传》《春秋⾕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
中华书局有(汉魏)古注⼗三经、唐宋注疏⼗三经,但都只有影印本;唯独⼗三经清⼈注疏为点校本,繁体竖排,平装散本。
有的经书不限于⼀种注疏,如尚书有《尚书今古⽂注疏》《今⽂尚书考证》《尚书孔传参证》等三种。
2、点校本⼆⼗四史、点校本⼆⼗四史(修订本)点校本⼆⼗四史,为繁体竖排版,是建国后出版的第⼀套点校本⼆⼗四史,也是上世纪最权威的史部著作,其中“前四史”及《新五代史》等五种有古注。
俗称“绿⽪本”,共计241册,分平装散本、精装套本;从2013年开始陆续推出修订本,分平装散本、精装散本。
另有简体横排版⼆⼗四史,分平装套本、精装套本。
相关著作有“⼆⼗四史研究资料丛刊”“⼆⼗四史校订研究丛刊”。
3、新编诸⼦集成、新编诸⼦集成续编“新编诸⼦集成”系列为诸⼦书籍的注疏佳本,以先秦两汉诸⼦百家为主,也有儒家“四书”,作者从古⾄今都有。
每本⼦书也不限于⼀种注疏。
繁体竖排,分平装散本、平装套本,但平装散本⽐套本多出⼀种《晏⼦春秋集释》,此书最新为1982年⼀版⼆印,后因版权问题不再重印,⽬前陆续推出精装本。
“新编诸⼦集成续编”系列⽬前仅有平装散本。
4、中国古典⽂学基本丛书“中国古典⽂学基本丛书”为古⼈诗⽂集,繁体竖排,分平装散本、精装散本。
规模宏⼤,有上百种之多。
其中部分有古今学⼈的注疏,如苏东坡的相关作品有三种,其中《苏轼⽂集》仅有原⽂,《苏轼诗集》为清⼈王元诰辑注,《苏轼词编年校注》为今⼈王宗堂、邹同庆校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34种)
01隋唐嘉话.朝野佥载 [唐]刘餗张鷟撰程毅中赵守俨点校
02明皇杂录.东观奏记 [唐]郑处诲裴庭裕撰田延柱点校
03大唐新语 [唐]刘肃撰许德楠李鼎霞点校
04涑水纪闻 [宋]司马光撰邓广铭张希清点校
05老学庵笔记 [宋]陆游撰李剑雄刘德权点校
06东斋记事.春明退朝录 [宋]范镇宋敏求撰汝沛诚刚点校
07渑水燕谈录.归田录 [宋]王辟之欧阳修撰吕友仁李伟国点校08龙川略志.龙川别志 [宋]苏辙撰俞宗宪点校
09东坡志林 [宋]苏轼撰王松龄点校
10默记.燕翼诒谋录 [宋]王桎王栋撰朱杰人诚钢点校
11东轩笔录 [宋]魏泰撰李裕民点校
12青箱杂记 [宋]吴处厚撰李裕民点校
13齐东野语 [宋]周密撰张茂鹏点校
14癸辛杂识 [宋]周密撰吴企明点校
15邵氏闻见录 [宋]邵伯温撰李剑雄刘德权点校
16桯史[宋]岳珂撰吴企明点校
17游宦纪闻旧闻证误 [宋]张世南李心传撰张茂鹏崔文印点校18铁围山丛谈 [宋]蔡絛撰冯惠民沈锡麟点校
19四朝闻见录 [宋]叶绍翁撰沈锡麟冯惠民点校
20春渚纪闻 [宋]何薳撰张明华点校
21芦浦笔记 [宋]刘昌诗撰张荣铮秦呈瑞点校
22鹤林玉露 [宋]罗大经撰王瑞来点校
23湘山野录.续录.玉壶清话 [宋]文莹撰郑世刚杨立扬点校
24泊宅编 [宋]方勺撰许沛藻杨点校
25西溪丛语.家世旧闻 [宋]姚宽陆游撰孔凡礼点校
26石林燕语 [宋]叶梦得撰宇文绍奕考异侯忠义点校
27云麓漫钞 [宋]赵彦卫撰傅根清点校
28鸡肋编 [宋]庄绰撰萧鲁阳点校
29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宋]李心传撰徐规点校
30麟台故事校证 [宋]程俱撰张富祥点校
31唐语林校证 [宋]王谠撰周勋初校证
32清波杂志校注 [宋]周煇著刘永翔校注
【元明史料笔记丛刊(20种)
南村辍耕录 [元]陶宗仪撰
草木子 [明]叶子奇撰
菽园杂记 [明]陆容撰
归潜志 [金]刘祁撰崔文印点校
水东日记 [明]叶盛撰魏中平点校
万历野获编全三册 [明]沈德符撰
戒庵老人漫笔 [明]李诩撰魏连科点校
典故纪闻 [明]余继登撰
玉堂丛语 [明]焦竑撰
寓圃杂记.谷山笔麈 [明]王琦于慎行撰
四友斋丛说 [明]何良俊撰
治世余闻.继世纪闻.松窗梦语 [明]陈洪谟张瀚撰盛冬铃点校广志绎 [明]王士性著吕景琳点校
今言 [明]郑*撰李致忠点校
三垣笔记 [明]李清撰
庚巳编.客座赘语 [明]陆粲顾起元撰谭棣华陈家禾点校
贤博编.粤剑编.原李耳载 [明]叶权王临亨李中馥撰凌毅点校玉镜新谭 [明]王长祚撰仇正伟点校
双槐岁钞 [明]黄瑜撰
山志 [清]王弘撰撰何本方点校
【清代史料笔记丛刊(38种)
池北偶谈全二册 [清]王士祯撰靳斯仁点校
古夫于亭杂录全二册 [清]王士祯著赵伯陶点校
分甘余话 [清]王士祯撰张世林点校
蕉廊脞录吴庆坻撰刘承干校张文其刘德麟点校
广东新语全二册 [清]屈大均撰
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全二册 [清]陈康祺著晋石点校
郎潜纪闻四笔 [清]陈康祺著褚家伟张文玲整理
乡言解颐.吴下谚联 [清]李光庭著 [清]王有光著石继昌点校巢林笔谈 [清]龚炜撰钱炳寰点校
庸闲斋笔记 [清]陈其元著杨璐点校
异辞录刘体智著刘笃龄点校
旧典备征.安乐康平室随笔朱彭寿撰何双生点校
广阳杂记 [清]刘献廷撰汪北平夏志和点校
听雨丛谈 [清]福格撰汪北平点校
陶庐杂录 [清]法式善撰涂雨公点校
北游录 [清]谈迁撰汪北平点校
永宪录(附续编) [清]萧奭著
扬州画舫录 [清]李斗著汪北平涂雨公点校
蕉轩随录.续录 [清]方浚师撰盛冬铃点校
苌楚斋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刘声木撰刘笃龄点校
柳南随笔.续笔 [清]王应奎撰
不下带编.巾箱说 [清]金埴撰王湜华点校
清秘述闻三种全三册 [清]法式善等撰张伟点校
啸亭杂录 [清]昭梿撰何英芳点校
枢垣记略 [清]梁章钜朱智撰何英芳点校
冷庐杂识 [清]陆以湉撰崔凡芝点校
浪迹丛谈.续谈.三谈 [清]梁章钜撰陈铁民点校
归田琐记 [请]梁章钜撰于亦时校点
履园丛话 [清]钱泳撰张伟校点
檐曝杂记竹叶亭杂记 [清]赵翼姚元之撰李解民点校
海国四说 [清]梁廷柟著骆驿刘骁点校
夷氛闻记梁廷柟撰邵循正校注
榆巢杂识 [清]赵慎畛撰
道咸宦海见闻录 [清]张集馨撰
镜湖自撰年谱 [清]段光清撰中国科学院安徽分院社科所历史室整理漏网喁鱼集.海角续编 [清]柯悟迟陆筠撰
水窗春呓 [清]欧阳兆熊金安清撰谢光尧点校
世载堂杂忆刘禺生著钱实甫整理
(大致的,可能有遗漏或讹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