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基本构造与功能

合集下载

动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动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动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动植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类群,它们通过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形态结构。

这些形态结构具有独特的功能,帮助它们适应生存环境和完成生活活动。

本文将探讨动植物形态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紧密联系。

1. 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动物的形态结构各异,适应各自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

以典型哺乳动物为例,它们的身体主要由头部、躯干和四肢构成,各个部分具有不同的功能。

头部是动物感觉器官的集中地,包括眼睛、耳朵、鼻子和口器。

眼睛负责接收光线,耳朵则用于听觉感知,鼻子用于嗅觉,而口器则用于吃食和进食。

躯干则用于支持和运动,四肢则能够配合动物的遗传构造和运动习性进行奔跑、爬行、游泳等动作。

2. 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植物的形态结构主要由根、茎和叶构成,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

根系通常生长在地下,用于固定植物在土壤中的位置,并吸收水分和养分。

茎则起到支撑和传导的作用,将养分和水分从地下输送到地上各部分,并支撑植物的叶和花。

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通过叶绿素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养分和氧气。

3. 动植物形态结构与环境的关系动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密切相关,通过适应环境的选择性进化,使得它们能够生存下来。

例如,热带雨林中的动物和植物常常具有较大的叶片和丰富的植物根系,以便更好地获取阳光和水分。

相比之下,沙漠中的植物形态结构较小且多肉化,能够减少水分的蒸腾和蒸发损失,从而适应干旱的环境。

4. 形态结构与功能的演化动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演化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那些适应环境变化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更加优良的个体更有可能繁殖后代,进而传递下一代。

这就是为什么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能够发现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形态结构的原因。

总结起来,动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密不可分,它们是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的。

形态结构适应环境和完成特定功能,使动植物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生态系统中生存繁衍。

对于我们人类而言,了解和理解动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对于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真核微生物形态、基本构造与功能

真核微生物形态、基本构造与功能
酵母菌的细胞 结构 与其他真核生物基 本相同,右图是电 子显微镜下的酿酒 酵母细胞结构示意 图。
1、酵母细胞的细胞壁
(1)细胞壁结构:
酵母细胞壁呈“三明 治”结构
外层:甘露聚糖(约占30%,以α-糖苷键联结(并非所有酵母菌都有) 细 胞 内层:葡聚糖(约占30-40%,由D-葡萄糖以β-糖苷键联结) 壁
2.甲醇初级氧化的场所,间接与烷
烃的初级氧化有关。
3.当以葡萄糖为碳源时,细胞无微
体,其功能由线粒体替代。
内质网
是分布在整个细胞中的由膜构成 的管道和网状结构。在细胞中和 核膜或细胞膜相连在一起。
根据表面结构分为:
粗糙型内质网:膜外附着有核糖 体。具有合成和运送胞外分泌蛋 白的功能。
光滑型内质网:表面没有附着的 颗粒。与脂类&钙代谢等密切相 关。
真菌是一类低等真核生物,
特点:
1、具有细胞核,进行有丝分裂; 2、细胞质中含有线粒体但没有叶绿体,不进行光合作用,
无根、茎、叶的分化; 3、以产生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二种形式进行繁殖; 4、营养方式为化能有机营养(异养)、好氧; 5、不运动(仅少数种类的游动孢子有1-2根鞭毛); 6、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大小悬殊,细胞结构多样;
除了细胞核含有DNA外,在酵母线粒体、 2 μm质粒及少数酵母菌线状质粒中,也 含有DNA。线粒体中的DNA呈环状,相对 分子质量为5.0×107,比高等动物的大5倍, 约占细胞总DNA的15~23%。 2μm质粒
1967年后才发现的,闭合环状DNA,长约2 μm, 故名。用于基因工程,构建工程菌。
特征: 1. 个体一般以单细胞状态存在; 2. 多数营出芽生殖,有的裂殖; 3. 能发酵糖类产能; 4. 细胞壁常含有甘露聚糖; 5. 喜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境中生长。

初中一年级生物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初中一年级生物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初中一年级生物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植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能够给我们提供氧气和食物。

初中一年级时,我们开始学习生物植物的基础知识,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对我们深入了解植物的生态系统和作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初中一年级生物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一、根根是植物的重要部分,它扎根于土壤,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根的结构包括主根和侧根。

主根通常较粗长,向下延伸,而侧根则是从主根分出的细小根。

根的主要功能有吸收水分和养分、固定植物以及储存养分等。

二、茎茎是植物的支撑结构,能够将水分和养分从根传输到其他部位。

茎的结构可分为直立茎和匍匐茎两种。

直立茎通常高耸向上,可以支撑植物的叶片和花朵。

匍匐茎则是指平铺在地面上,往往能够生根和发芽。

茎还具有储存和传输养分的功能。

三、叶叶是植物最主要的光合作用器官,能够吸收阳光并将其转化为植物所需的能量。

叶的结构由叶柄和叶片组成。

叶柄是连接茎和叶片的部分,它能够将叶片暴露在适当的位置。

叶片通常比较薄而扁平,它们上面通常有细小的肋脉,这有助于叶片的支撑和传输养分。

叶的功能包括光合作用、蒸腾和呼吸等。

四、花花是植物生殖器官的一部分,它们吸引昆虫或其他动物参与传粉,以实现植物的繁殖。

花的结构由花萼、花瓣、花蕊和子房组成。

花萼是位于花的最外层,花瓣则是花的色彩部分,能够吸引昆虫。

花蕊包括雄蕊和雌蕊,是植物进行的重要的生殖活动。

子房是位于花底部的结构,内部通常含有胚珠。

花的功能主要是进行有性繁殖和吸引传粉媒介。

五、果实果实是花受精后形成的结构,它们将植物的种子包裹在内,并帮助种子传播。

果实的结构多种多样,形状也各异,有坚果、蓇葖果、苹果等。

不同的果实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分散种子,如风散、动物传播和自力分散。

果实的功能主要是保护种子,以确保植物的后代能够生存下去。

六、种子种子是植物进行传播的重要部分,它们通常由果实包裹着。

种子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够发芽并长成新的植物。

种子的结构包含种皮、胚乳和胚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及功能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及功能

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生产者:原核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化能 合成等方式制造有机物,为生态系统提 供能量和物质基础。
消费者:部分原核生物如细菌、原生动 物等可作为消费者,参与生态系统的食 物链。
分解者:原核生物中的某些种类如细菌、 放线菌等可以分解动植物遗体和有机物, 为生态系统提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在农业上的应用
固氮作用:原核 生物能够将空气 中的氮气转化为 植物能够利用的 氮素,促进植物
生长
生物防治:一些 原核生物能够产 生具有抗菌、抗 病毒作用的物质, 用于防治植物病

促进植物生长: 一些原核生物 能够产生生长 素等植物激素, 促进植物生长
生物固碳:原核 生物能够吸收大 气中的二氧化碳, 并将其固定在生 物体内或土壤中, 有助于减缓气候
蓝藻的构造
细胞壁:由肽聚 糖构成,具有保 护作用
细胞膜:由磷脂 和蛋白质组成, 具有选择透过性
细胞质:含有核糖 体、叶绿素等细胞 器,进行蛋白质合 成和光合作用
细胞核: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控 制细胞生长和分裂
原核生物的构造特点
细胞壁:由肽聚糖构成,具有保 护作用
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 具有通透性
原核生物的应用
在医学上的应用
疫苗生产:利用原核生物表达系统生产疫苗,如大肠杆菌表达的流感疫苗 基因治疗:通过原核生物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人体,治疗遗传性疾病和癌症 生物制药:利用原核生物表达系统生产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药物,如胰岛素 诊断试剂:利用原核生物表达系统生产诊断试剂,用于检测疾病和病原微生物
功能上的区别
细胞壁成分:原 核生物细胞壁成 分主要是肽聚糖, 而真核生物细胞 壁成分主要是纤
维素。
细胞膜成分:原 核生物细胞膜成 分主要是磷脂和 蛋白质,而真核 生物细胞膜成分 主要是磷脂、蛋 白质和胆固醇。

初中生物知识结构

初中生物知识结构

初中生物知识结构1. 概述初中生物是中学阶段学生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内容涵盖了生物的根本概念、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生物进化与遗传、生物的调节与适应、生物的繁殖与发育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初中生物,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生命科学的根本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为高中生物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底。

2. 生物的根本概念生物是指地球上所有具有生命活动的有机体。

初中生物课程中,学生将了解到生物的定义、生命的特征、生物的分类等根本概念。

生物的定义是指具有生命特征的有机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生命的特征包括呼吸、营养、感应、运动、繁殖等方面。

生物的分类是基于生物的形态、生理和进化等因素进行的分类,包括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细菌界等。

3.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初中生物课程中,学生将学习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指生物体内部各种器官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例如,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包括器官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组织细胞〔肌肉组织、神经组织、上皮组织等〕的结构与功能等。

通过学习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学生能够了解生物体内部的组织、器官之间的协调作用,以及生物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4. 生物进化与遗传生物进化与遗传是初中生物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生物进化是指生物种群在一定的时间和环境条件下的遗传性变化。

生物遗传是指性状在生物种群中代代相传的过程。

通过学习生物进化与遗传,学生能够了解物种的起源与演化、物种间的适应与竞争、基因的遗传规律等。

5. 生物的调节与适应生物的调节与适应是指生物在内外环境变化下调节生理活动以维持生命稳态的能力。

初中生物课程中,学生将学习生物的调节与适应的根本原理。

例如,生物体通过神经调节和荷尔蒙调节来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性,通过适应机制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6. 生物的繁殖与发育生物的繁殖与发育是初中生物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生物的繁殖主要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方式。

初中一年级生物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初中一年级生物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初中一年级生物动物的结构和功能生物是指在地球上存在的各种有机体,而动物则是其中的一类。

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结构和功能,这些结构和功能有效地适应了动物们不同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从生物动物的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物动物的结构1. 细胞结构生物动物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它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的结构单位。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

细胞膜是保护细胞的外层薄膜,同时也起到物质交换的作用。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其中包含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等。

细胞核是细胞中的控制中心,负责DNA的复制和转录。

2. 器官系统结构生物动物的身体由多个器官系统构成,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

每个器官系统都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共同维持着生物的正常运作。

比如呼吸系统包括鼻腔、气管和肺部,它负责动物的氧气摄取和二氧化碳排出。

3. 拟态结构某些生物动物具有特殊的拟态结构,能够模仿其生存环境中的其他物体,达到躲避敌害或捕食的目的。

例如,有些昆虫具有与树叶相似的翅膀颜色和形状,能够在树叶上很好地隐藏起来,不易被发现。

二、生物动物的功能1. 运动功能生物动物具有运动功能,能够在有限的范围内改变位置。

不同的动物通过不同的机制实现运动。

有些动物依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来实现运动,如人类;有些动物则依靠触须或尾巴的摆动来移动,比如鱼类。

2. 感知功能生物动物具有感知能力,可以通过感官器官感知外部环境的信息。

这些感官器官包括眼睛、鼻子、耳朵、舌头和皮肤等。

通过感知,动物能够判断食物的品质、危险的存在以及环境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3. 繁殖功能生物动物具有繁殖能力,可以繁衍后代。

不同的动物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繁殖,包括卵生、胎生和孢生等。

例如,鸟类通过产卵以及雌雄双方的协同抚育来繁衍后代。

4. 代谢功能生物动物具有代谢功能,可以从食物中获取能量并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通过新陈代谢,动物能够将食物转化为能量和废物,并将废物排出体外。

例析高中生物中的“结构与功能观”

例析高中生物中的“结构与功能观”

例析高中生物中的“结构与功能观”高中生物中的“结构与功能观”是指生物体结构与其功能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结构决定了生物体的功能,而功能也反过来影响着生物体的结构。

这一观点是现代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它指示着生物学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对于深入了解生物体的本质和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以细胞为例,它是组成生物体基本单位,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多种复杂的功能。

细胞的结构对于其所执行的功能至关重要。

例如,细胞膜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选择性透过来维持细胞内和外液的不同环境。

细胞膜除了保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之外,还可以调节细胞与外界的交流和吸收营养物质、释放代谢产物。

它的这些功能取决于它的结构,包括磷脂双层、跨膜蛋白和配体受体等。

细胞膜外的细胞壁可以提供细胞的形态支撑和保护,但同时也会限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因此,细胞壁的厚度和组成也对细胞的功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细胞的功能也可以反过来影响其结构。

例如,细胞内的酶参与各种反应和代谢,酶的功能和构造有密切关系。

酶分子的结构复杂多样,不同的酶分子通过分子空间的排列和分布达到高效催化反应的目的。

酶分子的三维构象以及分子内部的氢键、离子键和亲疏水相互作用等结构因素,都可以影响酶活性的发挥。

而酶的多种功能如催化、凝结、调控等,又会导致其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

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叫做“结构—功能关系”。

同样的,对于多细胞生物,其不同的细胞集群所形成的复杂组织结构与其特有的功能密不可分,组织结构的不同对于维持生命活动的和保持身体机能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脏器之一,其结构与功能密不可分。

心脏是由心肌组织构成的,心肌组织是具有强有力的收缩能力的横纹肌细胞的聚集,它又可以分为心房肌、心室肌等。

心肌组织的排列和构造保证心脏的均衡而又有力的收缩,使心脏能够顺畅的泵血。

同时,心脏的形态、大小、重量等特征也与机体的代谢、运动、生长发育等功能密切相关。

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

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
M. tuberculosis(结核分枝杆菌)和M.leprae(麻风分枝杆菌)两种。
古生菌( Archaea)的细胞壁
•古生菌又称古细菌( Archaebacteria)或称古菌,是一类在进化途径上 很早就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相互独立的生物类群,主要包括一些独特
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
在古生菌中,除 Thermoplasma没有细胞壁外,其余都具有与真细菌功 能相似的细胞壁。然而,从化学成分来看,真细菌与古生菌的差别甚大。 据已被研究过的一些古生菌而言,其细胞壁中都不含真正的肽聚糖, 有些含假肽聚糖。
(2)细胞膜(cell membrane)
又称细胞质膜( cytoplasmic membrane)、质膜(plcell membrane ( inner membrane),是一层紧贴在细胞壁内侧,包围着细胞质的柔软、 脆弱、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厚7~8nm,由磷脂(占20%~-30%)和 蛋白质(占50%-70%)组成。
原生质体( protoplast)
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
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它们只能用
等渗或高渗培养液保存或维持生长。 G+细菌最易形成原生质体,这种原生质体除对相应的噬菌体缺乏敏感 性,不能进行正常的鞭毛运动和细胞不能分裂外,仍保留着正常细胞所具
细菌的染色
细菌细胞既微小又透明,故需经过染色才能作显微观察,常用的为革兰
氏染色法 简单染色法 正染色 鉴别染色法 死菌 细菌染色法 负染色:荚膜染色法等 活菌:用美蓝(即亚甲蓝)或 TTC(氯化三苯基四氮唑) 等作活菌染色 革兰氏染色法 抗酸性染色法 芽孢染色法 吉姆萨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Gram stain)

生物基础知识

生物基础知识

生物基础知识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生命的起源、演化和生物现象。

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诸多基础知识,如细胞结构、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

本文将以生物基础知识为主题,为读者介绍一些关键概念与原理。

1. 细胞结构细胞是生物学中的基本单位。

它包含着生命的基本活动,如代谢、增殖和遗传。

细胞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围,其主要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是细胞膜内的胞内物质,包含各种细胞器。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含有遗传物质DNA,用于指导细胞的生命活动。

2. 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生命现象的分子基础。

它主要关注DNA、RNA和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

其中,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通过遗传信息的复制和转录过程,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RNA则参与了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过程。

3. 遗传学遗传学研究遗传现象的规律和机制。

遗传学的重要概念包括基因、染色体和遗传变异等。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控制着生物个体性状的表达。

染色体是细胞中DNA和蛋白质的复合体,携带着细胞遗传物质。

遗传变异是遗传学中重要的现象,是基因在传代过程中产生的突变和重新组合。

4. 进化论进化论是生物学的核心理论,描述了生物种群随时间的演化过程。

它认为生物种群的变异和适应性可以导致物种的演化和多样性。

进化论的重要概念包括自然选择、突变和物种形成等。

自然选择是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机制,通过选择适应性更强的个体传递给下一代。

突变是遗传变异的一种形式,可以导致新的遗传特征的出现。

物种形成是进化过程中新的物种产生的过程。

5. 生态学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它涵盖了生物个体、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学的重要概念包括生态位、能量流动和物种多样性等。

生态位描述了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资源利用方式。

能量流动揭示了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和转化过程。

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功能维持的重要指标。

初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生物是指研究生物学知识的科学学科,也是初中生物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初中生物主要涉及生物的基本概念、生物的组成、生物的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对初二生物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 细胞的功能:物质交换、能量转换、遗传性功能。

3. 常见细胞的特点与功能: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二、生物的分类1. 生物的分类层次:界、门、纲、目、科、属、种。

2. 常见生物的分类和特征: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生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脊椎动物门等。

三、植物的特征与适应环境1. 植物的特征:多细胞、自养、具有细胞壁。

2. 植物的种子与繁殖: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孢子植物等。

3. 植物的适应环境:水生植物、草原植物、沙地植物等。

四、动物的特征与适应环境1. 动物的特征:多细胞、异养、无细胞壁。

2. 动物的骨骼与运动方式:内骨骼、外骨骼、软体动物。

3. 动物的适应环境:陆生动物、水生动物、空中动物等。

五、生物的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基本概念:基因、DNA、基因型、表现型等。

2. 生物的进化:进化的证据、进化的原因、进化的过程等。

六、生物的生长发育1. 植物的生长发育:种子的发芽、植物的器官生长等。

2. 动物的生长发育:昆虫的变态、人体的生长发育等。

七、生物的新陈代谢1. 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反应、化学能转化。

2. 细胞的呼吸作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等。

以上是初二生物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对生物学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为今后深入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

初中地里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里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里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细胞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细胞内还包括各种细胞器。

细胞是生物体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和生理活动的场所,是生物遗传的基本单位。

二、生物的组成生物主要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

有机物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和核酸等,无机物则包括水、矿物质和气体等。

这些物质为生物提供了生长发育和生活活动所需的能量和基本物质。

三、生物的结构生物的结构分为植物和动物两大类。

植物的结构主要包括根、茎、叶、花和果等部分,而动物的结构则包括头、躯体和四肢等部分。

不同种类的生物有不同的结构特点,这些结构对生物的功能和适应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生物的功能生物的功能主要包括营养、呼吸、循环、排泄、运动、感觉和繁殖等。

这些功能保证了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并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五、生物的分类生物按其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不同,可以分为植物界和动物界。

植物界包括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而动物界则包括节肢动物、软体动物、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等。

生物还可根据其营养方式分为植物、腐生者、寄生者和捕食者等。

六、生物的遗传遗传是生物繁衍和进化的基础。

生物的遗传包括基因、染色体、遗传信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等,这些遗传因素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和遗传规律。

七、生物的进化生物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物种。

通过进化,生物适应了地球上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从而实现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以上是初中生物的基本知识点总结,这些知识点是初中生物课程的基础,对于理解生命现象和探索生物奥秘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为进一步探索生物学的奥秘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生物人体细胞构造与功能解析

初中生物人体细胞构造与功能解析

初中生物人体细胞构造与功能解析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其中人体细胞是构成人类身体的基本结构。

探究人体细胞的构造和功能,对于理解人体内部的运作以及未来的医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人体细胞的构造与功能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人体细胞的奥秘。

一、细胞膜:维护稳定环境并实现物质运输细胞膜是细胞外界和细胞内部环境之间的界面,起到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等重要功能。

它由脂质双层组成,其中包含多种蛋白质和糖类分子。

细胞膜通过选择性渗透的方式调节物质的出入,保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性。

此外,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可以作为信号传导的通道,实现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二、细胞质:维持细胞的代谢与合成活动细胞质是细胞膜与细胞核之间的区域,包含细胞器、细胞骨架以及溶质等。

细胞质通过溶质的扩散和活动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同时也是细胞内许多代谢和合成活动的场所。

在细胞质中,可以观察到许多重要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

三、细胞核:指挥细胞的遗传信息和生长发育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其中存储着遗传信息。

细胞核由核膜、染色体及核仁组成。

核膜起到保护细胞核的作用,并通过核孔调控物质进入和出去。

染色体则是存储了遗传信息的DNA分子,它包含了细胞内的基因。

核仁则参与到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

通过核膜和核孔的组合,细胞核可以与细胞质进行信息的交流和调控。

四、线粒体:细胞的能量中心线粒体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是细胞中产生能量的主要地方。

它拥有自己的DNA,通过呼吸作用将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

线粒体是由内膜和外膜构成的,内膜上富含ATP合酶,该酶能够将合成的化学能转化为细胞所需的能量分子ATP。

五、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物质合成与分泌的场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是细胞内的重要蛋白质合成和修饰场所。

内质网由扩展连续的膜系统构成,内膜上覆盖着核糖体。

它参与蛋白质的生成、折叠和修饰等过程。

高尔基体由扁平的膜囊构成,主要负责物质的合成和分泌。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在细胞内不同位置的合作,使得细胞可以更好地进行物质合成和分泌。

了解生物体的基本构造

了解生物体的基本构造

了解生物体的基本构造每一个生物体,无论是我们日常见到的植物、动物,还是那些微小的细菌,都有着各自独特而复杂的结构。

这些结构不仅决定了生物体的外观,还直接影响它们的生理功能和生存能力。

理解生物体的基本构造,不仅是生物学的重要课题,也是探索生命奥秘的关键所在。

从细胞开始,生物体的基本构造就显得尤为重要。

细胞被称为生命的基本单位,所有的生物体都由细胞组成。

每一个细胞内部都拥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保护屏障,它控制物质的进出,并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细胞质则是细胞内部的液体部分,里面悬浮着各种细胞器,这些细胞器各司其职,确保细胞的正常功能。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了遗传物质DNA。

DNA中蕴含着细胞生长、分裂以及各种生理功能所需的指令。

细胞的分裂和复制过程,也就是生物体的繁殖过程,都是由细胞核中的DNA决定的。

理解细胞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对于研究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至关重要。

进一步来看,不同的生物体拥有不同的组织结构,这种结构决定了它们的功能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以植物为例,植物的基本构造包括根、茎、叶和花。

根部负责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并将这些养分输送到地面以上的部分。

茎部则是植物的支撑结构,同时也负责运输养分。

叶子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将阳光转化为它们生长所需的能量。

花则是植物繁殖的器官,通过花朵的开放和授粉,植物能够繁殖后代。

动物体的构造则更加复杂。

动物通常具有不同的组织和器官系统,例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等。

消化系统负责将食物分解成营养物质,并将这些营养物质吸收进血液。

呼吸系统则负责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同时排除二氧化碳。

循环系统则负责将血液输送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确保各个组织和器官得到所需的营养和氧气。

在动物体内,各个器官和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

例如,心脏的跳动为全身提供血液,肺部的呼吸则将氧气输送到血液中。

消化系统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肝脏则负责解毒和代谢。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器官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器官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器官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器官在七年级下册生物学中,学生将学习人体以及其他生物的器官和它们的功能。

这些知识将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人体和其它生物的构造,以及人们和其他生物的生理和病理表现。

一、细胞:生命的基本单位我们知道,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在多细胞生物中,细胞组成各种器官,并执行各种功能。

人类和其他多细胞生物的所有器官都由细胞构成。

细胞有三种基本类型:原核细胞,细胞壁细胞和真细胞。

真细胞由一个细胞膜、细胞核和胞质构成。

二、人体器官:构造和功能人类的各种器官由许多细胞组成,这些细胞执行各种复杂的功能。

以下是七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人体器官和它们的功能:1.肝脏: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脏器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分解和代谢多种物质,包括空气、药物和饮食中的营养物质。

2.心脏:心脏是人体的主要泵,它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在全身循环系统中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

3.肾脏:肾脏是体内的“废物处理厂”,它会过滤血液中的多余物质和废物,并将它们排出体外。

4.胃:胃是我们消化食物的器官之一,它分泌酸来帮助身体消化所摄取的食物。

5.真菌:真菌是一种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通常以分解和吸收有机物质为主要特征。

三、其他生物的器官除了人类之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其他一些生物器官以及它们的功能,例如:1.植物根:植物的根是用来吸收土壤中的水、矿物质和营养物质的器官。

2.叶子:叶子是植物的主要光合成器官,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植物所需要的能量。

3.鱼鳃:鱼的鳃是用来呼吸的器官,它们通过在水中吸取氧气来维持鱼类的生命。

四、总结在七年级下册的生物学习中,学生将学习上述生物的器官和它们的功能。

对海洋、陆地和空中的生物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于进一步了解生态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人体和其他生物的构造,并理解器官如何执行生命必需的功能。

生物体的基本构造与功能_生命的起源与演化

生物体的基本构造与功能_生命的起源与演化
– 由原核到真核 – 由单细胞到多细胞
由原核到真核
原核生物为最早的生物
• 最早的生物特色
– 构造简单 – 遗传物质(基因)非常少 – 无细胞核结构
• 最早的生物为单细胞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的出现与特色
真核生物:指遗传物质由特定的膜(核膜) 所包围而形成有细胞核的生物
21亿年前出现
真核细胞的特色
• 有细胞核 • 功能繁复的膜状胞器
异营生物与自营生物
自营生物的出现
• 自营生物出现的时机:
– 当早期地球环境中的有机物被逐渐增多 的生物利用耗尽时
唯具备能利用环境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作为 自身能量来源能力的自营生物才能存活
• 自营生物应该较异营生物晚演化出来
– 自营性生物因需有较多的基因制造酵素 以掌控物质的合成与分解,遗传结构也 更复杂
这些原始微生物生长繁衍并层层堆积 泥沙,就是我们今日所见的叠层石
澳洲西部的叠层石
Didier Descouens/wikimedia
小知识
化学自营生态系统
2008 年 10 月,一份发表于Science的科学期刊论 文指出,在南非地底2.8 公里深且温度达60℃的金 矿岩隙水分中,发现一种首次发现的化学自营生 态系统。
鹅颈瓶断裂
微生物生长
巴斯德鹅颈瓶实验的结论
• 支持生物必须来自原先 存在生物的生源说
想一想
巴斯德的实验有什么优点,让当时的 科学家无法反驳?
你认为他的实验有可以批评或改善的 地方吗?
有机演化说 ─最早的生命起源?
• 生源说强调生物来自生物,只能由亲代 生物产生,不能由非生物自然发生
• 生源说无法说明地球上最初原始生命的 来源
• 侯登主张古老的地球海洋里充满了各种 有机物

课本(生物)_生物体的基本构造与功能

课本(生物)_生物体的基本构造与功能

生物体的 基本构造与功能 1-1 生命的起源与演化 1-2 细胞的化学组成 1-3 真核细胞的构造与功能 1-4 细胞的特化与分工 探讨活动 1 细胞膜的渗透作用 探讨活动 2 显微测量技术 探讨活动 3 生物组织的观察 ■ 倘若某些星球上发现有生物存在,科学家可能是依据哪些资料或标准来判断的?那些生物的代谢方式都会和地球的生物相同吗? ■ 若有一种细菌,可利用剧毒的「砷」取代「磷」以维持其生命,这对探讨生命起源的议题有何意义?CHAPTER ▲ NASA 天体生物学家发现的细菌(strain GFAJ-1)温所有地球上的生命,需遵循一定的代谢与物质、能量利用方式,以表现生命现象。

因此科学家们对于地球外是否存在其他生命形式,仍在努力探索。

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的天体生物学家于2010年在美国加州优胜美地国家公园莫诺湖(Mono Lake)中,发现了一种能够利用剧毒砷来替代磷维持生命的细菌GFAJ-1。

按照理论,如果细菌可以在这种环境存活,它们也可以在极端环境中生存。

科学家们认为,这种可以利用砷来进行代谢的有机体,可能是另一种的生命型态。

这项发现提供了我们对生命的形成更多想象空间;然而,2012年刊登于「Science」科学期刊的最新研究则认为,嗜砷菌GFAJ-1仅是一种能在高砷环境中生存并适应良好的嗜极端生物,仍需要微量磷以维生,无法仅靠砷存活。

GFAJ-1的发现,并不能作为支持「外星生命起源假说」之显著证据。

希腊时期的哲学家亚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曾观察并描述过许多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并透过归纳与演绎研究法,提出对自然界生命结构与秩序的诠释。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 1809-1882)的重要著作「物种起源」付梓出版,阐释生命演化改变的机制,为生命起源与递嬗的科学理论,奠定充分且具一致性的合理解释。

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组织构造

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组织构造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细胞的分化:细胞在生长过程中, 逐渐形成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 这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细胞分裂和分化在生物体生长、发育 和繁殖中的作用:细胞分裂和分化是 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也 是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重要原因。
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形成
细胞分化:细胞分 裂和分化形成不同 的组织
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等,负责特 定功能
细胞分裂:细胞增殖的方式,包括有丝 分裂和无丝分裂
细胞分化:细胞形成不同类型和功能的 过程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细胞的分裂:细胞通过分裂来增加 数量,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 种方式
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关系:细胞分裂 是细胞分化的基础,细胞分化是细 胞分裂的结果
添加标题
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组织构造
X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X
目录
01
生物的基本特征
02
生物的组织构造
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命活动需要能量
生物体通过新陈代谢来获 取能量
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和阳 光
能量被用于生长、繁殖、 运动等生命活动
能量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废 物,需要通过排泄系统排
出体外
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生物体的结构具有层次性,从细胞 到组织,再到器官、系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生物体由多种细胞组成,形成不同 的组织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不同 的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
生物体能够适应环境
生物体具有新陈代谢的能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能够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排出废物。 生物体具有生长和繁殖的能力,能够保持种群的稳定和发展。

生物的基本构造与功能

生物的基本构造与功能

奇妙的水分子
• 水是一種特別的分子 • 通常溫度愈低,物質的密度就愈大 1) 水的密度卻是在4 ℃時最大 2) 溫度小於4 ℃時,水分子逐漸成為六角形的 晶體結構 3) 0 ℃結冰時,則形成六角形晶體,使得水分 子間有較大空隙,於是密度變小
無機鹽(礦物質)
1) 構成生物體的重要元素 2) 調節生理機能不可或缺的物質
磷脂(phospholipid)
1) 「親水性頭部」:磷酸基的一端具極性,對 水有親和性 2) 「疏水性尾部」:脂肪酸為不具極性的一端, 不溶於水 • 當許多磷脂聚集在一起時,會形成具有磷脂雙 層的構造
雙醣類
1. 麥芽糖:兩個葡萄糖 2. 蔗糖:一個葡萄糖、一個果糖 3. 乳糖:一個葡萄糖、一個半乳糖
多醣類
1. 許多個單醣分子彼此間脫水組合而成 2. 以葡萄糖為基本單位組成 3. 常見的多醣: 1) 澱粉 2) 肝醣 3) 纖維素
儲存性多醣
1) 澱粉:植物貯存能量 2) 肝醣:動物貯存能量
• 兩者的不同點:肝醣分子較大且分支較多


細胞
1. 生物體構造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2. 構造: 1) 細胞膜 2) 細胞質 3) 細胞核
1) 單細胞生物:一個細胞構成 2) 多細胞生物:由許多細胞組成 • 多細胞生物的細胞分化成不同形態,並具有特 殊功能,彼此分工合作,以行使生命現象
第二章 生物的基本構造與功能
第1節
生物體的基本化學組成
無機鹽(礦物質)
• 鈣、磷:構成骨骼及牙齒的主要成分 • 鈣: 1) 參與血液凝固過程 2) 神經的傳導 3) 肌肉的收縮
無機鹽(礦物質)
• 鐵:血紅素中與氧分子結合的部位 • 碘:合成甲狀腺素
• 植物體亦需多種礦物質,以維持其正常的發 育與生長 • 鎂為構成葉綠素的必要元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染色質
1. 組成:去氧核糖核酸(DNA)及蛋白質 2. 具細胞生命的遺傳訊息 3. 當細胞進行分裂時,細長的染色質會捲成粗 短的染色體
核質
1. 填充於染色質及核仁之間的濃稠物質 2. 含豐富的蛋白質及離子 3. 有些蛋白質是參與細胞核內代謝作用的重要 酵素
細胞壁
1. 植物細胞在細胞膜外還有細胞壁為細胞的分 泌物 2. 主要成分:纖維素 3. 功能:保護細胞,維持細胞形狀
細胞壁
1. 初生細胞壁 2. 次生細胞壁
初生細胞壁(primary cell wall)
1. 剛分裂完成的細胞,會分泌一些物質,形成 較薄、纖維素含量較少,但較具彈性 2. 初生細胞壁可以隨細胞的生長而增長
次生細胞壁(secondary cell wall)
1. 當細胞接近成熟並停止生長後,會分泌木質 素及纖維素含量較多的成分,強化其細胞壁 2. 位於細胞膜Fra bibliotek初生細胞壁之間
細胞結構和功能的相關發現
2) 杜武(Christian de Duve, 1917~):發現 溶 體 3) 帕萊德(George E. Palade,1912~):證明 核糖體是合成蛋白質的胞器,以及附著在內 質網上的核糖體合成的蛋白質,才能分泌到 細胞外
膠狀基質
• 各種大、小分子溶於水中所形成,許多細胞 內的化學反應在此進行
細胞壁
1. 相鄰的植物細胞間藉由中膠層將細胞黏合在 一起 2. 中膠層是植物細胞剛分裂完成的子細胞之間, 最先形成的間隔 3. 在植物細胞分裂的末期,高基氏體產生許多 小泡移向細胞中央,這些小泡聯合形成細胞 板(cell plate)
原生質絲
• 未被小泡聯合所形成的空隙,仍有細胞質相通, 這些絲狀連通的細胞質即為原生質絲 • 原生質絲:植物特有的構造,為細胞間物質和 訊息交流的通道
細胞骨架(cytoskeleton)
1. 細胞質內佈滿網狀的蛋白質纖維 2. 細胞內的各種胞器並不是懸浮在膠狀的細胞質 中
細胞骨架
1. 微管:最粗 2. 微絲:最細 3. 中間絲:直徑介於兩者之間
細胞骨架功能
1. 2. 3. 4. 維持細胞的形狀 使細胞改變形狀 具有運動能力 微管所形成的紡綞體,在細胞分裂時,可協 助染色體的分離
核糖體(ribosome)
1. 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見到的非膜狀構造 2. 具大小兩個次單位,兩種次單位皆由rRNA 及蛋白質組成,是合成蛋白質的重要胞器
核糖體
1. 游離於細胞質:所製造的蛋白質,大多會留 在細胞質內行使功能,如細胞質內的酵素 2. 附著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製造的蛋白質:
1) 加上膜的包裝成為特殊的胞器,如溶 體 2) 被運輸到細胞外,如唾腺細胞分泌的澱粉

附著在內質網上葉綠體及粒線體內也都具有 核糖體
中心體
1. 中心粒與周圍一團濃稠的細胞質所形成 2. 又被稱為微管組成中心(microtubule organizing center),是形成微管的構造,與細 胞分裂及鞭毛、纖毛的形成有關 3. 植物細胞的中心體中不具中心粒
中心粒(centriole)
第二章 生物的基本構造與功能
第2節 細胞的構造與功能
不同種類的細胞
1. 大小、形狀和功能雖然有很大的差異 2. 基本構造皆相同: 1) 細胞膜 2) 細胞質 3) 細胞核
2-2.1 真核細胞及其胞器的構造與功能
細胞膜
1. 細胞是由一層細胞膜所包裹 2. 能與外界進行選擇性的交換物質,來維持內 部組織運作的穩定狀態
微粒體(microbody)
1. 為單層膜的胞器 2. 不同細胞中的微粒體,名稱不同,功能也 不一 3. 如肝細胞的微粒體: 1) 具有代謝含氮物質、脂質及過氧化氫 (H2O2)的酵素 2) 又稱為過氧化體(peroxisome)
乙醛酸循環體(glyoxysome)
1. 種子的胚乳或子葉細胞中的微粒體 2. 其內所含的酵素有助於將脂質轉化為醣類, 供應幼苗早期生長發育所需
胞器
• 細胞內行使特殊功能的小構造 • 包括:粒線體、葉綠體、高基氏體、內質網、 溶 體、液胞、微粒體、核糖體及中心粒等
細胞結構和功能的相關發現
• 1974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1) 科勞特(Albert Claude, 1899~ 1983):是第一位 利用電子顯鏡鏡觀察細胞, 首創以離心方式分離胞器, 將生物學家帶入次細胞的領 域
1. 中心粒由蛋白質組成的微 管所構成 2. 位於細胞核附近,共兩個, 彼此互相垂直 3. 每一個中心粒呈中空狀態, 由九組縱向的微管組成, 而每一組又都由三個微管 所組成
內質網(endoplasmic reticulum)
1. 由膜摺疊成的扁囊狀或細管狀構造,遍布在細 胞質中,一端連接核膜,另一端則靠近細胞膜 2. 內質網非常細小,必須使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見 到
細胞核
1. 真核生物的細胞核: 1) 核膜 2) 核仁 3) 染色質 4) 核質 2. 核膜為雙層膜,作為核質與細胞質間的界限
細胞核
細胞核
1. 核膜的外層與內質網的膜相連續 2. 核孔:散布在膜上的小孔,是提供細胞核及 細胞質間的溝通管道 3. 核仁:由核糖核酸(rRNA)及蛋白質組成, 是形成核糖體單位的中心
細胞膜構造
• 膜上的蛋白質種類繁多: 1) 激素的受體 2) 酵素:可以催化反應進行 • 貫穿脂雙層的蛋白質: 1) 通道蛋白 2) 攜帶蛋白 3) 不同的通道蛋白和攜帶蛋白分別協助不 同的物質通透
細胞膜構造
1. 細胞膜必須維持流體特性才有正常功能 2. 膜上的膽固醇會阻礙磷脂質的緊密聚集,有助 於維持膜的流體特性
胞器的定義
• 有關真核細胞「胞器」的定義,不同的學者 有不同的看法 1) 部分學者認為有膜包被的小構造才能稱為 胞器,如粒線體等 2) 部分學者認為細胞具有特定形態與特定功 能的構造,如不具膜的核糖體及中心體亦 是胞器
細胞質
• 介於細胞膜與細胞核之間的所有物質 • 組成: 1) 多種胞器 2) 膠狀基質
花青素
1. 植物的花青素為水溶性色素, 多存於液胞內,和光合作用 無關,但與花朵的色彩有關 2. 不同酸鹼度會使花青素呈現 不同顏色 3. 在化學上,可利用花青素隨 酸鹼度不同而變色的特點, 製成酸鹼指示劑
液胞(vacuole)
1. 細胞內暫時不用的物質也可以儲存在液胞內 2. 如生長在乾旱地區的鳳梨、仙人掌等植物, 夜晚吸收二氧化碳固定後,所產生的有機酸 就暫時積存在液胞內
粒線體(mitochondrium)
1. 雙層膜所構成的胞器 2. 在光學顯微鏡下呈粒狀或 線狀,在電子顯微鏡下可 看到外膜平滑、內膜向內 形成許多褶膜 3. 基質:內膜內部的空隙中, 有半流動的液體
粒線體
1. 內褶膜(cristae):含與 呼吸作用中電子傳遞鏈有 關的許多種蛋白質 2. 基質:含與呼吸作用中克 氏循環有關的酵素,可將 葡萄糖氧化產生能量,以 形成ATP
不同細胞的平滑型內質網具不同的功能
2. 肝細胞的平滑型內質網中含許多種酵素,可 以促進肝醣分解成葡萄糖,或將藥物及部分 有毒的物質分解 3. 肌肉細胞中的平滑型內質網可儲存及釋放鈣 離子,用以調節肌肉的收縮運動
高基氏體(Golgi apparatus)
1. 許多扁平的 囊狀膜堆疊 而成 2. 內含許多酵 素,將來自 內質網的脂 質或蛋白質 加以修飾、 分類和包裝 成小囊泡後, 分泌至細胞 外
細胞膜構造
• 醣脂質:細胞膜上的醣類,連接於磷脂 • 醣蛋白:醣類連接於蛋白質 • 胚胎發生過程:
1) 細胞可藉由細胞膜表面的醣蛋白加以分類, 以便於發育成各種組織和器官 2) 動物也可以藉由細胞膜表面的醣蛋白完成 辨識自我與非我,是免疫系統中對抗外來 細胞的憑藉
生物膜
• 細胞膜及所有胞器的膜 • 如: 1) 細胞質的膜狀胞器(脂雙層) 2) 粒線體 3) 葉綠體
高基氏體(Golgi apparatus)
3. 分泌旺盛的細胞內常有較發達的高基氏體
溶酶體(lysosome)
1. 單層膜的胞器,含由高基氏體送來的多種水 解酵素,能分解蛋白質、脂質、醣類和核酸 等大分子的物質
溶酶體(lysosome)
2. 溶酶體與動物的胞內消化有關 3. 將受損的胞器分解成小分子
動物細胞膜
1. 脂溶性分子:較易擴散通過,如酒精 2. 不帶電荷分子:
1) 分子夠小:可直接通過細胞膜,如二氧化碳及氧等 2) 較大分子:不易擴散通過細胞膜,如葡萄糖等
3. 帶電荷的離子:不能直接通過脂雙層,如H+ 及Na+ 等
選擇性膜
• 細胞膜可選擇性地管制物質進出細胞
蛋白質
• 鑲嵌於膜的內側、外側或貫穿脂雙層
液胞(vacuole)
1. 在不同的生物細胞裡,有不同的大小、形狀和 功能 1) 變形蟲的伸縮泡能將體內多餘的水分排除 2) 食泡可進行消化作用
成熟的植物細胞有中央大液胞
1. 積存大量水分,使細胞產生膨壓,以維持細 胞形狀 2. 儲存醣類 、蛋白質、色素(花青素)和代謝 廢物等 3. 花青素能使花朵呈現豐富的色彩
粒線體
• 代謝率高的細胞內,粒線體的數量較多,如 一個肝臟細胞中約有數千個粒線體 • 粒線體的基質中含DNA及核糖體,能自行合 成小部分本身所需的蛋白質
葉綠體(chloroplast)
• 雙層膜的胞器,由囊狀膜 和基質組成。 • 囊狀膜相疊形成葉綠餅 (granum),含光合色素
葉綠體
• 囊狀膜:植物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的主要構造 • 基質(stroma): 1) 葉綠餅以外的物質 2) 含大量酵素,可將二氧化碳固定,並合成 醣類 • 葉綠體的基質中也含DNA及核糖體,能自行合 成小部分本身所需的蛋白質
內質網
1. 粗糙型內質網:內質網 上有核糖體附著 2. 平滑型內質網:沒有核 糖體附著
粗糙型內質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