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水浒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学设计
阅读名著《水浒传》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

同学们对《水浒传》有一定了解,但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主题的把握还有一定的片面性。

今天我们将通过探究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欣赏其艺术魅力,正确理解和欣赏人物形象,结合时代客观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二、研究活动:
1.研究___及其《水浒》的文学常识,了解其创作背景和
文学风格。

2.通过个体阅读、概括,小组合作研究交流,把握小说波
澜起伏的情节,感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可以利用课外资源,如网络或课外读物,搜集有关材料。

3.结合时代,客观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在学
法指导上,注重启发性,注重小组的交流、合作与探究,尊重个体认知体验,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4.创设情境,欣赏艺术魅力。

通过圈点笔记、展示交流、
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三、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了解我国古典名著的辉煌成就,激发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与热情。

同时,培养阅读积累和思考的惯,学思结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在课前准备中,学生们跟随着《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演唱,同时播放着电视剧《水浒传》中的“梁山泊英雄排座次”片段,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接下来,学生先介绍《水浒传》的作者___,教师则进行
补充。

___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江苏兴化人,曾在钱塘为官
两年,之后因与当权者不和而弃职还乡,回到苏州写作《水浒传》。

这部小说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

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
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水
浒传》产生于元末明初,是长期以来民间的集体创作和作家艺术加工的产物,故事大约发生在北宋年间。

在北宋徽宗时,政治黑暗官僚腐败,社会矛盾急剧恶化,我国北方爆发了以___
为首的农民起义,这就是《水浒传》的创作素材,有关此次起义,史书皆有零星记载。

起义声势浩大,但后来失败,义军因而有传奇色彩,在民间广泛流传。

在此背景下,___集其大成,在民间故事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再创作,终成长篇章回小说。

接下来进入《水浒传》的具体内容。

这部小说描写了北宋末年以___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共塑
造了108位英雄好汉。

学生们进行了自主研究和交流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概述自己喜欢的人物的故事情节,同组同学给予纠正或补充完善。

接着进行“我讲《水浒》人物故事”活动,学生自由分组,每组讲述一位英雄人物的故事,重点人物如
___、无用、___、___、___等。

学生们还分享了人物的绰号,总结归纳了命名绰号的规律,同时探讨了为什么这些绰号至今还会留传于世。

最后以___为例,进行了人物形象的分析。

___是《水浒传》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勇猛善战,是梁山泊中的第一猛将。

学生们分析了他的形象特点,如外貌、性格、行为等方面,深入探讨了他的形象塑造和作用。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水浒传》这部经典小说,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为了加深学生对___这个人物的印象,我们可以采用多媒
体展示的方式,展示___的章节以及电视剧中演___的剧集,让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给学生以形象化的视听感觉。

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概括___的故事,分析人物形象,挖掘人物身上存在的社会意义。

①林冲的故事
___身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却被___以莫须有的罪名褫夺了一切,被流放两千里外的沧州,看守草料场。

___并没
有“反”的愿望,而是安于命运,只求存活。

直到___等人要害
他性命,___才奋起反抗,杀人逃亡,最终被“逼上梁山”。

___是一个最令人同情的悲剧人物。

自身充满矛盾,正义
感和忍让在他身上同时表现得很强烈。

___不杀人害命,置他
死地,他是不会上梁山的。

他的性格是在残酷的斗争中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火烧草料场,___的性格得到全面升华。

___上梁山经历了一个由忍让到绝望的过程,对统治者有
清醒的认识,在梁山的队伍中,___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对招
安提出反对意见。

②其他人物分析
除了___,我们还可以分析其他经典人物形象,如___、
___、___、___、___等。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分析人物的绰号、情节和性格特点,形成材料,填写表格,派代表发言,然后师生共同讲评。

③比较分析英雄性格的异同
我们可以比较分析不同英雄人物的性格特点,如___、___、___、___等。

通过比较,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④欣赏艺术特色
最后,我们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概括小说中让他们特别欣赏的艺术特点,如引人入胜的故事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通过小组交流和全班讨论,加强指导,让同学发言,并用多媒体展示重点内容。

围绕“官逼民反”的主题,小说《水浒传》采用多种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将情节和人物性格融合在一起。

通过将人物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或者通过一系列类似的情节、行为或场面的描写,表现出不同人物的个性特质,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___曾说,《水浒传》中的108个人物各不相同。

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如___的性急,___的年少任气,___的蛮横,___的豪杰不受羁鞠,___的悲愤无处说,焦挺的气质不好等等。

小说《水浒传》采用奇特而严谨的结构。

它采用了先分后和的链式结构,前40回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到达了波澜壮阔的艺术效果。

后70回写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

小说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

首先,整部《水浒传》以“忠义”与“反忠义”作为线索展开表达情节的。

其次,采用章回体分卷分目,每回集中描绘一、
二个主要人物或事件,其它的人与事则“暂且按下不表”,这样便保持了人物和故事的相对完整性和独立性,加深了人物形象的表现范围,使人物的典型化与个性化的刻画具有了充分的展示空间。

在描写中心人物中,间及次要人物。

各回之间又善于制造悬念,结构上的逻辑衔接多在处断开,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吸引读者的好奇心,从而使章回之间贯穿一起,到达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

再次,《水浒传》结构的又一特色是连环钩锁、散整结合的构架形式。

它分述108个英雄人物从不同地方汇聚梁山的斗争经历,各个人物形象独立而又相互联系,整体结构紧密而又富有变化。

水浒传》是一部具有散整结合的组织结构的小说。

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是整体结构叙事
方式的开始,完成了小说的悲剧结局。

每个事件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水浒传》的语言是以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提炼而创造的文学语言。

学生可以通过朗读自己喜欢的片段来感受其明快、洗炼、准确、生动及浓厚的生活气息。

例如,“___打虎”一段
和___的个性语言都是很好的例子。

水浒传》描写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展示了宏伟壮丽、波澜壮阔的斗争生活场面。

小说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罪恶,歌颂了农民革命斗争的正义性。

同时,小说也塑造了一系列光荣照人的英雄形象,表现了他们的优秀品质、英雄气概、斗争意志和伟大力量。

然而,小说中存在着农民阶级“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思想局限性,需要我们鉴别和摒弃。

作为一部优秀的文化遗产,《水浒传》蕴含着丰富的艺术营养。

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小说中也存在着如滥杀无辜、歧视妇女等封建糟粕。

因此,我们需要在欣赏小说的同时,对其中的不足进行批判和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