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PPT课件2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的思念是圆的)ppt课件2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的思念是圆的)ppt课件2](https://img.taocdn.com/s3/m/51639172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05.png)
的飘零苦难,“文革〞结束后,
原本在艾青心中比较淡漠的亲情
变得浓郁起来。
15
赏析
配乐初读诗歌
思索:作品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联想?
理解作者的感情 表达了对团聚、亲情、友情的珍视和怀想
●揣摩诗歌的语言
2024/3/18
16
我的思念是圆的
▪ 我的思念是圆的 ▪ 八月中秋的月亮 ▪ 也是最亮最圆的 ▪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 天际海角都能看见它 ▪ 在这样的夜晚 ▪ 会想起什么?
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或意境。比如:牛 郎织女的故事。
3/18/2024
7
理解词的主题
❖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时,幻想超然物外, 但积极的处事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 的念头,表现了词人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 生活态度。
❖ 想一想:你还知道其他关于“月亮〞的诗句吗 ?
3/18/2024
8
名句罗列
以理遣情。
2024/3/18
5
〔再读音乐欣赏〕驱谴想象
词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哪些是 想象?哪些是联想?
实写:明月、把酒问青天、起舞弄清影、转 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虚写:天上宫阙、琼楼玉宇、不应有恨、千 里共婵娟。
3/18/2024
6
联想:有一个事物想到另外一个事 物。比如:由天 上的星星联想到路上的街灯。 两者之间的相似点是:明亮
❖ 本诗题作“十五望月寄杜郎中
〞 2024/3/18
10
赏析
领会诗歌的意思
月光照耀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 霜雪。一片洁白。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 噪声逐渐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明月的刺 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由于夜深,秋露 打湿了庭中的桂花。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 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 不在低回赏月、神驰意远呢?但同是望月, 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的思念是圆的)ppt课件2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的思念是圆的)ppt课件2](https://img.taocdn.com/s3/m/211e737559eef8c75fbfb3e2.png)
中秋词三首(复备教案)学科:语文班级:七(3)日期:10月20日教者:刘丁课时:2类型:新授学习目标1、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2、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学生活动1、课前准备: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2、小组评析其它咏月的诗词佳句。
组长记录有价值的赏析,综合成手抄报,全班交流。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们将通过《十五夜望月》和《我的思念是圆的》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赏析《十五夜望月》1、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王建,字仲初,许州人,唐代宗大历十年进士,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尉。
穆宗长庆初,由太府寺丞转秘书郎。
大和中出为陕州司马,后归居咸阳原上。
一生困顿,晚景尤其凄凉。
早年以宫词着称,中年后,诗风转变,其乐府诗多方面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统治阶级的暴行。
语言通俗明晰,凝练精悍,风格简括爽利,善用七言歌行体。
此诗是诗人十五夜望月思友而写的诗。
2、初读全诗,感知内容。
1)、放录音,整体感知A、诗中点明了哪些意像?B、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自由朗读,感悟全诗3、驱遣想象,再现情景。
1)学生自由诵读,发挥想象,再现整首诗所描绘的情景。
2)教师讲解《十五夜望月》的赏析文章,让学生加以体会,并进一步展开讨论:A:哪些地方特别精彩?B: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充?C:你有没有不同的见解?请你说一说。
《十五夜望月》赏析在唐代咏月的篇章中,这是较为着名的一首。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课件-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课件-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5d4280b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c.png)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第三首:《咏月》
1
今日缘识勿论昔
月背门窗千户弄
2
今宵先尝旧酒味
云地晴风。
3
许是自君分阶去
深知身累影将长
中秋文化传承
中秋节的起源和传统
传统的中秋节习俗
中秋节的特殊食品和活动
讲述中秋节的来源和传统,让月诗词 三首》课件-苏教版
背景介绍: 七年级语文上册的课件名称《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是苏教版的教材之一。 诗词欣赏: 其中包含了三首经典的中秋咏月诗词,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第一首:《静夜思》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鸦啼响
稻花香里说丰年
月上柳梢头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第二首:《月下独酌》
介绍中秋节上的各种传统习俗, 如赏月和猜灯谜。
探索中秋节特有的食品,如月 饼,和其他有趣的活动。
学习目标
1 掌握三首诗词的背诵和欣赏
2 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
通过学习,我们将掌握三首中秋咏月诗词 的背诵并学会欣赏它们的美。
深入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包括传统和 习俗。
示范解读
对每首诗词进行深入的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修辞手法等。
苏教版七年级上《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课件
![苏教版七年级上《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27be79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0a.png)
古 人 吟 诵Biblioteka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具体讲授课文
词前小序: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 怀子由。 达旦:到天亮。 兼:同时。 解释句子:丙辰年中秋节,欢乐痛饮到天亮, 大醉,写了这篇《水调歌头》,同时以怀 念弟弟子由。
正文
上阕: • ①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苏轼,宋代人。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文学家,书法家, 与其弟苏辙、其父苏洵合称 “三苏”。
这首词把宇宙、人生问题融 会在一起,把对官场的思考 和对弟弟的感情贯穿到赏月 中去,想象瑰丽又不离现实 生活。
宋代词评家胡仔说:中秋词 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 余词尽废。
把握作者思想情绪:
因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与弟弟子由分别 七、八年,中秋对月,心情抑郁寡欢。 但他并未因此空想超脱尘世,而是热 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全词的感情基 调是乐观的。
表达了月圆人不圆的遗憾。
①词的上阕,写词人在出世与入世 间徘徊矛盾的句子是: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②词的下阕,从_月__有___阴__晴__圆__缺__________的 自然变化,联想到_人__有__悲__欢__离__合_____的世 事变迁,抒发了词人对人生的感慨。
• ③词的下阕中描写月光、勾画词人 孤寂难眠的形象的句子是:
《水调歌头》抒发了思念_______________ 之情;
而________________的《我的思念是圆的》 一诗则表达了期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2、诗歌断开的地方称________________,
词断开的地方称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ppt课件14《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课件(50ppt)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ppt课件14《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课件(50ppt)](https://img.taocdn.com/s3/m/487ad322c281e53a5802ff6e.png)
①月下起舞,清影随人,真令词人陶醉。这句写出了他 对着自己的影子,说明当时没有别人,表达他当时孤独心 情,“何似在人间”,词人觉得在人间乘着皎洁的月光翩 翩起舞的情景,哪像在人间,但较独处琼楼玉宇又更富有 意兴和情趣。有了这样人生境界的感受,也就摆脱了这一 人生的矛盾了。
②因为当时作者被贬官了,所以认为这里“何似在人 间”,还有对现今的生活的满足,安于现状。
2019/5/27
整体感知
艾青,原名蒋海澄。生于1910 年,逝于1996年。浙江金华人,现 代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 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 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 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文题理解
“我的思念是圆的”,把无形的思念说成是有形的 圆,形象的语言中包孕着许多东西,比如说,我有一个 成熟而圆满的思念,我看到现实中的不圆,追求美好的 团圆……
2019/5/27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2019/5/27
第二课时 我的思念是圆的
2019/5/27
课文导入
我们中国人大都有“月亮情结”,不管科学如何发 达,也认定月亮上有美丽的嫦娥,有砍树不止的吴刚, 有辛勤捣药的玉兔——有了这份想象,我们就可以举杯 邀月,对酒当歌,寄托人生的理想、追求、忧思,甚至 愁怨。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这三首吟月诗词来感受 “月亮”所寄寓的各种内涵。
2019/5/27
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89年,是诗人晚期作品。诗人一生经历 坎坷,人到晚年后,对亲情看得越来越重。此诗是诗人 心境的真实写照。
2019/5/27
疏通文意
我的思念是圆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圆的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在这样的夜晚 会想起什么?
初中语文苏教七上课件 14.《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课件(共20张PPT)
![初中语文苏教七上课件 14.《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课件(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f0a6b08fc4ffe473368ab7c.png)
水调歌头
苏轼,宋代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 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 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 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苏轼作这首词时已41岁,为密州(现代的山东诸 城)太守,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苏辙) 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寡欢。但他并未因此幻 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全词 的感情基调是乐观的。
我的思念是圆的
我的思念是圆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圆的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在这样的夜晚 会想起什么?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结构特点:
第一节: 思念圆——月亮圆——人不圆——何时
体味诗歌的意境
借景抒情:在唐代咏月诗中,这是比较著名的一篇。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 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广寒宫中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 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更显得悠 远,耐人寻味。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 引发了入骨的思念,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揣摩诗歌的语言
这首诗歌意境很美,诗人运用了形象的语言, 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 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意深情长的意境,加 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 的情意,表现的非常委婉动人。
苏 轼
水 调 歌 头
字词理解
(1)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2)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 台。 (3)归去:回到天上去。 (4)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
思考
“我的思念是圆的”,此处的“圆”是什么意 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处的“圆”即团圆、团聚的意思。表达了对 亲人的思念和渴望亲人团聚之情。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精选教学PPT课件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精选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0c67111ccbff121dd368393.png)
王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你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 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
一个不是好人”。
有人这样总结你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 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
啊,苏东坡,你的一生比之常人,有太多太多 不幸,可是你却能以你广阔、博大的胸怀一一
化解,为后世留下一个光辉的形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谢大家!
先忍受寂寞再当高手 性格决定命运。我就是个内向、安静、骨子里要强的人,有人称我为“寂寞高手”。 我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个画家。我3岁开始学画,那时候,父母去上班,因怕我一人在家不安全,就把我反锁在家里,一锁就是一整天,而我就安安静静地呆在家里画画,一画也是一整天。从那时起,我就养成了独处和静思的习惯。至今,我的朋友也不多。朋友多的话难免要应酬,应酬就要进入嘈杂的公共场所和方方面 面的人接触,这 样既占用我练球的时间,也不符合我的个性。我一个人呆在家里看书、看搞笑碟片,吃点零食,偶尔陪妈妈逛街。压力特别大的时候练练瑜伽,一个人静静地打坐,听听轻松的音乐减压,就是我很享受的业余生活状态。 现在想想,安静的人真的很适合做职业台球手,因为打台球需要很专注,凝神思考,耐得住性子,不急不躁,心理素质要特别稳定……而这些,我都具备。如今,能耐得住寂寞的人不多,我偏是其中之一。所以说,先忍受寂寞,再当高手吧。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秋语文七上第14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课件
![秋语文七上第14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2611312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c6.png)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水调歌头
苏轼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 一出,余词尽废。”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 宋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 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
谪居海南儋州三年,带领乡民 挖井取水,减少疾病;改变生产 习俗,推行文化教育。虽过着 “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 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的悲 惨生活,却随遇而安,超然物外, 深受海南人·民爱戴。
第二题: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 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 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显得平淡寡 味了。
赏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 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无眠”是泛指那些和自己相同的因 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 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埋怨明月说: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 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不幸分离的人们 的同情。词人思想是豁达的,所以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 一番宽慰的话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难全。”人世间总有悲欢离合,如天上的月亮有阴晴圆缺一 样,自古以来都是难以周全圆满的。此句流露出了词人洒脱 和旷达的性格,也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感叹。结束句“但愿 人长九,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人们能够永远健康平安,即 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赏天上的明月。这里是对 远方亲人的怀念,也是一种祝福。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虚 景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
似在人间。
实 景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
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
十三《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汇总课件
![十三《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汇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b8aca5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6f.png)
06
中秋咏月诗词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与 价值
中秋咏月诗词对现代人的启示与影响
培养情感表达
激发审美意识
中秋咏月诗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引导 现代人关注情感表达,学会珍惜亲情、 友情和爱情。
中秋咏月诗词的美学价值,能够激发 现代人的审美意识,提升对美的追求 和欣赏能力。
增强文化认同感
中秋咏月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有助于增强现代人对中华文 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苏轼的创作背景与历史意义
创作背景
苏轼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诗歌风格独特, 既有豪放派的豪放,又有婉约派的柔情。中 秋咏月诗词是他在官场失意时创作的,通过 月亮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
历史意义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咏月诗 词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他的诗 歌风格和创作手法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内容与主题
01
02
03
内容概述
这首词通过对明月的赞美 和对其时序变化的感慨, 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 时光流逝的感慨。
主题分析
这首词的主题主要是对人 生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 留恋。
总结
苏轼通过《水调歌头·明月 几时有》传达了对人生和 时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 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留恋。
中秋咏月诗词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
传承经典文化
中秋咏月诗词的传承,有助于弘 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经典文 化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延续和发展。
创新表达方式
在传承的基础上,中秋咏月诗词 可以结合现代艺术手法和科技手 段进行创新,以更符合现代审美
的方式呈现。
语文:第13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课件2(苏教版七年级上)
![语文:第13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课件2(苏教版七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b722602e4693daef5ff73d60.png)
月亮 冷露无声湿桂花。
。“树栖鸦”这三 个字,朴实、简洁、 凝炼,既写了鸦鹊 栖树的情状,又烘 托了月夜的寂静。
这句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 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 也沾湿了桂花树吧
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
小结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望 借月景抒〔情景〕 情景交融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抒怀〔情〕
在唐代咏月诗中,这是比较著名的 一篇。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 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 不觉浮想联翩,广寒宫中的露珠一定也 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 桂花”的意境就更显得悠远,耐人寻味。 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 引发了入骨的思念,他的秋思必然是最 浓挚的。
起舞z弄hu清ǎ影,何似qǐ在人间。mián 转朱n 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
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
离合,月有阴晴圆c缺h,á此n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 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作者此时在密州任太守。 政已治七上年失没意有苏的轼字,见的与面弟弟。弟弟中苏到苏秋辙天辙对亮也月, 怎能不思绪万千呢?
今夜月明人尽望,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 不知秋思落谁家。随《全着唐银诗月》的录清此辉诗,,一“齐落洒”落字人作间“似在的”。,
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 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 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 在谁的一边(“谁家”,就是“谁”, “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明明是 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 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 藉深沉。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PPT精选教学课件2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PPT精选教学课件2](https://img.taocdn.com/s3/m/50398f61852458fb760b5619.png)
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 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 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 类是最多的。
布置作业
1、背诵《十五夜望月》和《水调歌 头》。 2、完成《训练三部曲》第十三课。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每一个前 进的历 史时代 就其所 能达到 的自身 批判的 高度和 现实生 活的深 度和广 度都能 够对经 典作出 更加丰 富而深 刻的理 解。
思考: 诗人是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他的秋思的?
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 了入骨的相思,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用一种 委婉的疑问语气来发问。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却说 “不知秋思落谁家?”把诗人对曰怀远的情思表现 的蕴藉深沉。
水调歌头
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 画家,豪放派词人。与苏 洵、苏辙,并称“三苏”。
下阕:望月怀人-------探求人生哲理, 情景交融 。
3. 主题:表达词人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 的思念。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1910——1996),现代 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省金华人。 他的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36 年在上海出版。
《我的思念是圆的》,写于 1983年9月21日,是作者艾 青晚期的作品。由于经历了太多的 飘零磨难,“文革”结束后,原本 在艾青心中比较淡漠的亲情变得浓 郁起来。这首诗正表达了诗人心中 的感触。
道是顺承,创造新生的过程,德是孕育 ,养护 新生的 能力。 道是德 之体, 德是道 之用。 道德的 力量在 本质上 是积极 的,能 动的, 变革的 ,道强 调的是 恪守中 正的理 性精神 ,德强 调的是 和谐和 睦的现 实力量 ,道德 兼备才 能致中 和,正 如《易 传-说卦 》所说 “和顺 于道德 而理于 义”(顺 应天道 人德, 适合事 物义理 ,则天 人合德 、和谐 统一) 。
初一语文课件-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课件2 最新
![初一语文课件-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课件2 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dba51031b4daa58da0114aa1.png)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端起酒杯
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 端起酒杯询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宫殿
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 一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承受不了 驾 回到天上去 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 宫殿的高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玩弄,欣赏 怎比得上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 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 白居易《暮江吟》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 徐凝《忆扬州》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 晏殊《寓意》
学科网
写作背景
从21岁中进士到现在(1076年) 已20年,其间, 父母相继过世,妻子早逝,与弟弟苏辙六七年未 见,而且仕途坎坷,政治上很不得意,多次被贬 官。作这首词时苏轼已41岁,为密州(现代的山 东诸城)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 直到天亮,于是作了这首《水调歌头》。
理解诗词
Z.x.x. K
Zx.xk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 月宫怎比得上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雕花的窗户
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 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不眠之 人。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为什么
月亮对人不该有什么怨恨, 为什么它老是在人们离别 时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 欢欣,月亮也会有阴藏晴出, 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 就难得圆全。
⒈诗人用月不能总圆,人不能总欢的这里来宽慰自己,表现 他政治上虽受到打击但是也不能消沉颓废的句子:人有悲欢 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⒉诗人希望彼此能情谊深长,在相隔很远的地方仍能共享美 好月色的幸福(祝愿人们生活幸福)的诗句: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3、苏轼的《水调歌头》:词中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转朱阁, 低绮户,照无眠。《记承天寺夜游》中间接描写月光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从"隔千里兮共明 月"演化而来的。 5、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 的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
最新中秋咏月诗三首ppt
![最新中秋咏月诗三首ppt](https://img.taocdn.com/s3/m/e2fca0bee45c3b3566ec8b82.png)
中秋咏月诗三首ppt中秋咏月诗词三首【1】学习目标:1.学习欣赏咏月诗词的方法。
2.体会诗中的意境。
课前预习:收集关于“月”的名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背诵收集的关于“月”的名句(二)师生共同分析《十五夜望月》诗句: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
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刺眼的惊扰,先后进入了梦乡。
“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
“树栖鸦”三字,简洁、朴实,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况,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
这也让人联想到满月中的桂树。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思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诗人无声望月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
冷露无声浸润了桂花,那么月中的白免呢,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注目明月,神驰意远呢?诗人由已推人,扩大了望月的范围。
诗人由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想思。
诗人没有直说自己的情思,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语气,不知那饱含相思的清辉洒在哪一家。
欲说不尽,委婉动人。
(三)分小组讨论1.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的景色的特征是什么?秋月——秋思2.诗人通过这种景色表达何种情感?诗人通过联想,由已推人,在这出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中,表达出别离思聚的情感。
(四)关于艾青1.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将海澄。
浙江省金华县畈田将村人。
他的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36年在上海出版。
2.艾青的诗,往往较多地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时代的悲欢里,反映自己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从而比较鲜明地传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诗作感情深沉,突出表现为对光明的热了向往、追求和讴歌。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PPT2 苏教版 (共19张PPT)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PPT2 苏教版 (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2402af1ad51f01dc281f14a.png)
特 点和主题
《水调歌头》这首词反 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 然物外,但是积极的处世态 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 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 观的情致。全词深沉婉曲流 转自如,以美丽的想像,明 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 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 染力。
水 调 歌头
由。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
• 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海 澄。浙江金华人。出生后,被算命先生测为“克 星”,被送到本村一位称为“大堰河”的贫苦农 妇家里抚养。1932年创作的《大堰河——我的保 姆》一诗使艾青一举成名。 • 《我的思念是圆的》这首诗写于1983年9月21 日,是艾青晚期的作品。由于经历太多的飘零磨 难,“文革”结束后,原本在艾青心中比较淡漠 的亲情变得浓郁起来。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 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 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 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课后作业
• 1、正确书写下列词语,并给加点的字 注音。 • 栖(qī) 宫阙(què ) • 绮(qǐ) 天涯海角(yá ) • 2、熟读《十五夜望月》和《水调歌 头》,默写后加以订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地白”在文中是何意?由此你想到了谁的一句诗?
2 、“秋思”一词具体含义指什么? 3、“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一词能换成“在” 吗?谈谈你的理解。 答:指月光满地。《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 霜。” 答:请看课文注释③: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答: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 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似的。 而“在”字,就显得平淡寡味了。
由。
水 调 歌 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 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 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 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婵娟。
三、悟
文 中 哪 些 地 方 用 到 了 联 想 和 想 象 ?
由。
水 调 歌 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 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 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 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约830),唐代诗人, 曾任陕州司马,有《王司马集》。 出身寒微。大历十年进士。曾作过 县尉、县丞、司马一类的小官,又从军 到边塞,晚年退居今陕西西安市。
注音与字词:
栖(qī):鸟停在树上。 十五夜:中秋的晚上。 地白:指月光满地。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水 调 歌 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虚 景
实 景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 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
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中“何似” 可理解为“怎比得上”,据此,你认为作者月下 起舞之后,是羡慕天上的生活,还是感叹:清冷 的月宫比不上人间。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直令词人陶醉。 这境遇没有月宫的高寒,却有人间的温暖。 此时作者的思想由天上的幻境回到了人间 现实,表现了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 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 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 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婵娟。
二、品
把 握 文 意 , 品 味 作 者 真 挚 的 情 感
2.“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骨肉被分割是 痛苦的”,透过这一句,你能感受到作者的 内心感情吗?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应该 由不圆而圆。
渴望祖国统一、亲朋团聚之情。
“月”的别称
玉兔(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辛弃疾) 冰轮(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陆游) 玉轮(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相逢桂香陌--李贺) 桂魄(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苏轼) 蟾蜍(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贾岛) 顾兔(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李白)
思考:
诗人是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他的秋思的? 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 了入骨的相思,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用一种 委婉的疑问语气来发问。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却说 “不知秋思落谁家?”把诗人对曰怀远的情思表现 的蕴藉深沉。
水调歌头
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 画家,豪放派词人。与苏 洵、苏辙,并称“三苏”。 曾在朝为官,后因 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官。 写作此词时,他正在山东 密州,政治上不得意,与 弟弟苏辙也有七年没有见 面。
2.作这首词时,苏轼正逢仕途失意,文中哪一句体 现他消极遁世,幻想超脱尘世的念头? 3.苏轼是一个心胸豁达、积极乐观的人,文中哪里 体现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小结:
1. 小序:交代写作时间和写作缘由。 2. 上阕:饮酒问月-------追求美好生活。
联想与想象: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过程。 想 到
甲事物
存在
乙事物
存在
想像: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出
甲事物
存在
丙事物
不存在
水 调 歌 头
苏 轼
想 像 联 想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 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 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 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 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 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 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 愿人长久,千里握。
宫阙( què):宫殿。
不胜(shèng):承受不了。 绮户: (qǐ) 婵娟:美女之称。一说形态美好的样子,这 里指月亮。 琼(qióng)楼玉宇
一、观
由。
水 调 歌 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
反 复 朗 读 , 体 会 诗 歌 美 妙 的 意 境
下阕:望月怀人-------探求人生哲理, 情景交融 。 3. 主题:表达词人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 的思念。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1910——1996),现代 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省金华人。 他的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36 年在上海出版。 《我的思念是圆的》,写于 1983年9月21日,是作者艾 青晚期的作品。由于经历了太多的 飘零磨难,“文革”结束后,原本 在艾青心中比较淡漠的亲情变得浓 郁起来。这首诗正表达了诗人心中 的感触。
结构特点: 第一节: 思念圆——月亮圆——人不圆——何时圆
第二节:
思念圆——果瓜圆——家不圆——何时圆
《我的思念是圆的》一诗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借中秋之月表现对祖国命 运的关怀,对人民幸福的期待,抒 发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1.诗人问:“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 么?”请问,你会想起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