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旧观念,执行《新课标》
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中教师观念的更新
![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中教师观念的更新](https://img.taocdn.com/s3/m/8649718dbceb19e8b8f6baaf.png)
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中教师观念的更新摘要: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在新时期的新举措,新理念、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评价体系,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必须迅速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走进新课程、融入新课程,以此顺利实施新课程标准。
本文就在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中教师的观念应如何更新提出自己不成熟的看法,旨在与同行共同探讨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中急待解决的一些问题,以保证新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观念更新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在新时期的新举措,新理念、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评价体系,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必须迅速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走进新课程、融入新课程,以此顺利实施新课程标准。
本文就在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中教师的观念应如何更新提出自己不成熟的看法,旨在与同行共同探讨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中急待解决的一些问题,以保证新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
1、深刻理解《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精神,调整教学理念①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师生中起表率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余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特别是近年来,参加健身锻炼,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每天晨练、登山、打球的人络绎不绝,加入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
因此,体育教师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促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给学生多一些发展的空间,也给自己多一些发展的空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5篇)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038122f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cd.png)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5篇)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这段时间再次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收获很大,感触很多,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一、教师必须要对教材重新认识,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生活即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
”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的内容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
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人们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
如过去我们数学内容中计算有些难,而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计算器、计算机的全面普及,计算难度有所降低,更注重计算的必要性和算理。
改变了课程过去“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数学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以往的教学,教师往往照本宣科。
课堂往往成为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不管学生有无兴趣,仍按陈旧的教学手段、思想强求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教师往往是课堂的核心、组织者,学生必须跟着教师的脚步走。
而新课程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指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伙伴。
教学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
应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发现问题,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律。
新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
![新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009c1e08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58.png)
新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新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新课程标准是指教育行政部门针对特定领域或学科制定的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
其意义和功能如下:1. 适应社会发展:新课程标准能够及时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变化,确保学生获取最新知识和技能。
2. 提升教学质量:新课程标准能够明确学科的核心内容与关键能力,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3. 推动教育改革:新课程标准能够激发教育者的创新思维和实践,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
4. 个性化教育: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教育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个性化教育。
5. 教育公平:新课程标准能够促进教育公平,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平等的发展机会。
6. 教学评价标准化:新课程标准明确了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学习进度和学习水平。
7. 师资培训参考:新课程标准是教师培训的参考依据,能够通过标准化的培训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素养。
总而言之,新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改革,实现个性化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规范教学评价,以及提升师资培训水平。
它为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提供了有力的指导,有助于全面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新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新课程标准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新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的进一步探讨。
首先,新课程标准的制定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社会的经济、科技和文化都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传统的课程设置往往无法满足现实生活的需求。
新课程标准的制定能够及时反映这些变化,确保学生在学校中能够获取最新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现代社会对于信息技术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新课程标准会加入这些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现代科技的应用和发展创新的能力。
如何落实新课标小学
![如何落实新课标小学](https://img.taocdn.com/s3/m/f621bedc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5.png)
如何落实新课标小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的实施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新课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的公平性。
对于小学阶段而言,落实新课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考虑和实施。
一、更新教育理念首先,教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将新课标的要求内化于心。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向更加开放、互动和探究式的教学方式。
二、优化课程设置落实新课标,课程设置是基础。
学校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现有课程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课程内容与新课标相符合。
例如,增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落实新课标的关键。
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项目研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强化师资培训教师是落实新课标的重要力量。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新课标培训、教学研讨等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
五、完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的改革是新课标实施的保障。
学校应建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加强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落实新课标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让家长了解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加强家校之间的信息交流,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学校应积极营造开放、包容、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勇于探索。
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
更新教育理念 实践新课标
![更新教育理念 实践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ff5f4611c281e53a5802ff1e.png)
更新教育理念实践新课标作者:宋念明来源:《校本教研》2012年第03期英语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其课程设置应符合信息时代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和多元化社会的要求。
教育部2003年2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力求从教学观念、目的、目标、内容、实施策略、手段和评价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
新《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
面对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应对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作出相应的角色转换,教师首先要更新理念,努力创建新《标准》下的新型师生关系,以适应新时代英语教育的要求。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高中英语课程的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打好高中英语课程的共同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要特别强调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
二、尊重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新《标准》强调教学内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现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从“独裁者”的位子上走下来,走到学生当中去。
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多尔说的那样: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
新《标准》突出的“人文性”特点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平等相待,尊重每个学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关心、赏识的态度去对待学生。
学习语文新课标,改变教学旧观念
![学习语文新课标,改变教学旧观念](https://img.taocdn.com/s3/m/f307858cd4d8d15abe234e14.png)
学习语文新课标,改变教学旧观念摘要:语文教学新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
笔者所阐述的是作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三点体会。
关键词:新课程;体会;理念;规律;层次;训练语文教学新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每个语文老师都应该认真地学习、深刻地理解,还要学以致用,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笔者通过对语文新课程的学习,有三点深刻的体会。
一、从始到终要贯穿一个理念语文新课程有一个新的理念,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的角色地位要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的教学策略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二、两个规律要常抓不懈所谓两个规律,一是指知识规律;二是指知识应用规律。
1.认真把握知识规律。
引导学生弄清本节课所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以及本节课与以往所学的相关知识之间的关系。
必要时,老师必须用图、表来表示,帮助学生将客观的知识结构转化为主观的认知结构。
2.务必把握应用规律。
没有规矩成不了方圆。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明确知识应用的范围;学会找准切入点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掌握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技巧。
学生把握了这些应用规律,就能提高学习效率,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
三、教学中要把握三个层次1.想方设法创设情境。
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环节。
其基本功能和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1)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习的问题意识,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2)通过特定的情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产生共鸣,激活现有的知识或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活动中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体上的意义,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诱导学生学习新知。
在这一过程中,要让学生实现知识内化,形成学科技能。
解决两个问题:(1)这是什么?把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楚;(2)为什么?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打破旧观念深化新课标
![打破旧观念深化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39ff52741711cc7931b716f3.png)
兴趣 , 学 习动 机 , 自主参 与 。教 师 在 教学 的 过程中, 能够 将 学生 的 自主学 习培 养 起 来 , 对 于 学 生 的发展 、教 师 的解 压起 到 很 大 的
度, 认 为 自主 学 习仅 是 优等 生 可 以做 到 的 , 其 余 么会 自主学 习?在 新课 程 教 育 教 学理 念 与 教 师行 为 的转 化上 ,从 理念 到 实 践之 间 还 有一段 艰 难 的路要走 。 通过 几年 的时 间和 摸索 ,我认 为课 改 其 实 是为 解放 教 师 而着 想 的 。传 统 学 习方 式 过 分突 出和强 调接 受 和 掌握 ,冷 落和 忽 视 发 现和 探 索 ,从而 在 实 践 中导 致 了对 学 生 认识 过 程 的极 端 处理 ,使 学 生 学 习 书本 知 识 变成 了仅仅 是 直接 接 受 书本 知识 死 记 硬 背 书本 知识 , 学生 学 习成 了被动 的接 受 , 记 忆 的过 程 。这 种学 习窒 息人 得 思 维 和智 慧, 摧残 人得 自主学 习兴趣 和热 情 。他 不仅 不 能 促进 学 生 的发 展 ,反 而成 为 学 生发 展 的阻力 。是把 学生 建立 在人 得客 观性 、 受动
使 他 们通 过 A己 的参 与 ,感 受到 自身 的 力 量 所在 , 体 验到创 造性 学 习的乐 趣 。 新 课 程 标 准 强 调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这 就 要 求教 师 在课 前 备 课 中 ,多 下 功 夫, 以达 到 提高 课 堂教 学质 量 的 目的 。“ 兴 趣 是 最 好 的老 师 ” , 在导课环节 中, 采用 音 乐 、游 戏 的 方式 ,激 发 学 生浓 厚 的学 习 兴 趣, 兴 趣有 了 , 一节课堂也就成功了一半 。 在 教 学 过程 中 , 教师 多 采用 探 究 性 的学 习 , 引导 学 生 自主 发现 问题 , 独 立 解 决 问题 , 这 不 仅 仅是 学 习 一堂 课 ,更 是 培养 了学 生 的 创 造 性思 维 , 他 们 的分 析 问题 , 解 决 问 题 的 能力 也将 不 断 提升 ,对 于 独立 完 成 问 题 也 起 了很好 的推 动作 用 。我 们 的探 究 性 学 习 常常 的小 组 合 作 的方式 开 展 ,这 也 给 教 师 提 出 了更 高 的 要求 ,如 何 让 小组 合 作 发 挥 实效 ,如 何 让 老师 真正 的教会 学 生 学 习 方 法, 小 组 同 学之 间 又起 到 怎样 的 互 帮互 助 , 这 都要 求教 师在 课前 准备 有充 分 的分析 。 课改 的 意义 深 远 而重 大 ,他不 仅 仅 是 为 了让 学生 更 快 的接受 新 知 识 ,也 不 仅 仅 是 为 了 给老 师课 堂 减 负 ,他更 深 远 的 意 义 是 给 学 生 了一 种能 力 ,给 他 一个 更 美 好 的 未 来 。钱学森 教授 曾经指 出 : 为什 么我 们 的 学 校 总是 培 养 不 出杰 出 的人 才 !这 或 多 或 少与 我们 的教 育体 制有 关 。如今 党 和 国 家 再 提 出新 课 程标 准 的改 革 ,是 出于 长 远 的考 虑 , 希 望站 在一 线 的 老 师们 , 秉 承 这 一 理念 , 脚踏 实地 的将这 一工 作做 好 、 做强。 【 作者单位 : 德州蓝天实验 学校 山东】
探索课标变化,更新教育理念
![探索课标变化,更新教育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42c677e0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25.png)
探索课标变化,更新教育理念内容摘要:一、谈谈我对新版《新课标》内容变化的认识二、思考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落实《新课标》关键词:新课标变化目标任务群教学落实思考引言暑假期间,我仔细研读了2022年新课标,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深入了解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才能全面、准确掌握新课程理念,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游刃有余,下面浅谈让我印象深刻的几点。
一、倡导少做题多读书2022版语文课标明确指出“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
课标中提到,一定要重视阅读,提倡自由,自主的阅读,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书,要提高学生的读书品味,情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念,提升学生的思维层级,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获得知识的有效的方法是阅读,它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也能丰富学生的想象、提升思考和善于应变的能力,还可以增进学生自我成长和反省,提高个人修养。
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人生视野的拓展,心灵和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因为人只有通过阅读荟萃人类智慧的各种读物,才能吸取生命成长所需要的营养。
对于这一理念我是感触颇深的:我所带的两个班级在语文素养上有着极大的区别,这些学生的阅读情况主要分为三大类:一类为博览群书型,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课外知识或者课本里提到的课外知识,总是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他们不需要通过做题就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第二类为阅读范围窄和阅读兴趣不够强烈型,他们把阅读作为一项任务,主要靠刷题和老师的传授取得成绩;第三类为不阅读型,既没有动力也没有能力进行阅读,导致语文素养偏低。
所以我要求每位同学每天必须抽出半小时的阅读时间,阅读的内容可以自选,但需要有所标记,以便每天的阅读检查。
二、课程目标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割裂开来在之前的教学中流行三维目标,可能是理解不到位,我经常是把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分开的,总感觉有些教条,割裂,但又找不到突破口。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49bfb3ce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e3.png)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1学习了新课标,使我对新课标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使我感受到新课标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而这次教育课程的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思考。
首先,开阔了我的视野。
平时在教学第一线,忙于应付上课,我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把具体的教学任务完成,而无暇顾及其他。
因此,视野相对比较狭窄。
其次,进一步转变了我的教学观念。
应该承认,对于目前仍然还在盛行的“应试教育”我们可以说是得心应手,对于课标中的重点难点以及相应的处理办法上我们可以说是行家里手。
但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头脑中已经不知不觉套上了旧观念的枷锁,而且这种“枷锁,’制约着我们的教改。
最后,丰富了我对全册课标知识的认识。
我已经有了二十几年的教龄,平时繁忙的教学任务几乎使我们不可能有上较集中的时间来更新知识,另一方面,我对新课标又有了新的体会。
一、教学目标的改变仍是主角新课标的出台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对“数学”概念的界定更加科学;对课程的基本理念表述得更加准确;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由原来的“双基”变“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特别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另外,在具体内容和表述方式上进行了必要的修改,总体说内容难度降低了。
“六个核心词”变“十个核心词”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这要求广大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注重体验和感悟、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系新是新课标“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课标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吃透课标,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践行新课标理念,让语文课堂更高效
![践行新课标理念,让语文课堂更高效](https://img.taocdn.com/s3/m/9eb50983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ae.png)
践行新课标理念,让语文课堂更高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出台,为小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让每个语文教师都能够在其指引下找到新的教学路径,努力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方式,让课堂灵动起来。
当前,很多语文教师已经关注到了学生主体性发挥,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很多教师没有关注到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也没有将其与文化融合起来,让语文成了一个孤立的学科,这并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到了语文学科的实用性、思辨性、整体性和文化性等多种属性,落实这些要素,需要师生共同努力。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落实文化自信,将语文学科与生活紧密相连,使其落地生根,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促进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开展跨学科学习,让语文不再孤立,让教育融为一体。
一、坚定文化自信,渗透文化内涵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语文教学要坚定文化自信,渗透文化内涵,将文化与文本内容紧密融合起来,使其在更全面的领域发挥出教育的实效。
平常教学中更要如此,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在他们心中根植文化自信,不仅能够为祖国培育新时代的优秀人才,而且还能够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感受母语的魅力,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中,都能够以此为指引,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比如,在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纪昌学射》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从文章内容可以看出,纪昌是一个有着明确目标的人,他能够持之以恒地练习射箭,非常谦虚。
这正是现代小学生欠缺的,所以教师应该将这样的文化自信带给学生。
“同学们,在这篇文章当中,我们看到了古人的坚持,那么它对于我们现实生活具有怎样的意义呢?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这样,学生能够从这篇文章当中找到文化的归属感,也能够以古人为鉴,指导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的思想品质。
文化渗透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可以博古通今,将古今内容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内涵,让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文化的力量,感受到文化带给他们的精神改变,从而树立文化自信心。
转变旧观念 倡导新理念
![转变旧观念 倡导新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3faf0dbe87c24028915fc3aa.png)
转变旧观念倡导新理念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不仅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育行为,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高中教师在新课改下应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质量观教育目标观等。
这是适应新课改的先决条件。
课程改革成功关键看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是新课改的关键。
新课改究竟要改什么?最为关键的是改革旧的课程理念,倡导新理念。
更新观念,明确新课程新理念是课改的前提,教学方法和教师自身素质都与更新观念息息相关。
1、学习新课标,树立新理念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的发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在观念上力求实现几个转变:教学目标上由偏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培养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转变;在教学关系上,由教师的主体地位向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在学生智力开发上,由偏重智力开发向同时注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开发的方向转变。
2、改革课堂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要由单一的注重知识传授、结论和学会向多向的注重过程、会学转变。
因此要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把探究式学习方式和合作学习方式引进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才华和交流学习成果的平台。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会呈现一种相对固定的结构形式和程序形式,因此,在教师新课程培训中,着眼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着眼于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着眼于逐步形成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养成。
这些教学范式最大的特点是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符合“自主、合作、探究”1的学习方式要求。
它强调尊重学生的理解、张扬学生的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新课标的要求相适应。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解读新课标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解读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4de8881f964bcf84b9d57ba9.png)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解读新课标大英县实验学校:吴长琼通过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课程的学习,我深深感受到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有着很大的不同,新课程标准无论是从理念上还是目标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一、理解新课标基本理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先看《大纲》,教学大纲反映国家对教学工作做出的规定,主要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要求,使教师较为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近年的教学大纲已对学生的学习和培养个性方面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其出发点主要是着眼于改进教师的教学.再看《标准》,新课标指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整体在数学教育上有良好的发展,又要适应个性,让个体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要求我们在打好学生数学基础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手段营造良好的数学教育氛围,在“三维”上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取他应该得到的发展。
《大纲》的课程目标是在它的教学目的中体现的,即以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为首要目标,将发展思维能力作为能力培养的核心.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大纲也越来越重视对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唯物辩证观点等方面的培养.新课标指出,课程内容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课程要反映社会需要,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贴近学生生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猜测、计算、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学活动需是师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的共同发展过程。
教师应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要求我们必须精准的掌握教材的重难点,创新教学设计,分散难点,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从而使学生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也能获取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
摆脱旧观念,走进新课堂
![摆脱旧观念,走进新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74a25a87a0116c175f0e4886.png)
摆脱旧观念,走进新课堂摘要:数学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教学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教学课例反思,转变教学观念,走进新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经过反思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并再次学习新课标,我认为新的课堂教学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一.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
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
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
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例如“展开与折叠”一节的教学,我要求学生四人为一组,拿出自己所带的5个正方体,互相合作,按要求将正方体表面展成不同的平面图形,并反思你是如何将正方体表面展成一个平面图形的,然后展示学生小组探索的收获成果,在讨论比较中黑板上只展出不同的展开图,此时学生渐入佳境,表现欲高涨,合作探索积极性非常高,师生共同经历了凝思时的静默,发现不同展开图时的激动,终于在全班学生的努力探索中发现了11种展开图。
如何促进新课标贯彻实施
![如何促进新课标贯彻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bb494eaaf46527d3250ce080.png)
如何促进新课标贯彻实施概要: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本文是我个人在平时教学中得出的一点思考,当然,要是新课标更好贯彻落实,还学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切的革新,必须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希望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大道上越走越好。
作为一直在一線的语文教师,我根据平时的教学,教研的积累,认为教师在新课标实施中应注意几点问题:一、目的明确,积极探索,促进新课标的贯彻实施。
受旧观念的影响,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依然存在,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德国教育家斯普格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
教育的创新最根本要从课堂改革抓起,课堂上要改掉过去照搬教材教学,学生被动听讲,被动回答的局面,通过学生与书籍建立起直接的联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研究者,发现者,探索者,通过学生自己动口动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何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思考力何创造力。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探索发展的过程。
这种形势,课改势在必行,教师应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明确目的,积极探索,促进新课改贯彻实施。
二、转变观念,互尊互爱,营造平等,诱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传统教学,老师常常居高临下,思维机械单一。
新形势下,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又是研讨的参与者,知识的获得者,能力的发展着,课堂上学生可以发表不同的见解,自由讨论、争辩,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所以更应互尊互爱,把学生当朋友,营造平等友爱的氛围,诱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学生遇到难题,及时引导,学生思路狭窄,诱发他们去拓宽,老师也要学会蹲下与学生对话。
三、立足教材,认真专研,注重探索,防止走秀。
新课标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倡导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在平时教研中,部分教师尽管花样百出,课堂很热闹,也很吸引人,但是效果不好,教材中配套的探究性学习,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也是新课标新理念的重要体现,很多教师简单的一问一答,包办分析结论,有的干脆放弃。
践行新课标 夯实新观念
![践行新课标 夯实新观念](https://img.taocdn.com/s3/m/39adbe29ccbff121dd36831d.png)
夯 宾 新 念
潘 双 庆
摘要 :课 程 改革 的 核 心是 课 程 实施 ,课 程 实施 的 主要 途 径是 课 堂 ,高 效课 堂 来 源 于对 传 统课 堂弊 病 的 思考 、分析 与矫 正 。如 何 向课 堂要 质 量 ,向课 内 4 5分钟 要 效 益 ,改 变传 统 教 学 时 间+汗水 ,一 言
初 步掌 握 学 习必 备 的基础 知 识 和技 能 。
二 、提 高 学生 的 自主 学 习能 力
学 科 ,加 之 其 抽 象 性 高 。连 贯性 强 ,使 得 许 多 学 生 望 而 生 畏 。畏 而 生 厌 ,对 数 学 缺 乏 兴 趣 。 因此 可 以 说 :
学 生对 数 学 学 科 兴趣 的强 弱 决 定 了学 生 数 学 质 量 的 高
课 堂 教 学 是教 师 工作 中最 重 要 的环 节 .课 堂 教 学
远 的追 求 。然 而 在构 建 数 学 高 效 课 堂 的教 学 中 ,笔 者 经 常发 现 学 生 在 自主学 习环 节 中的 自学 能 力 较 差 。具 体 表 现 为 :自主 学 习 的 动力 不 足 、 目的性 不 强 ,甚 至 不 知 如何 学 习 ,这样 就达 不 到我 们 的预 期 目的 ,使 自 主 学 习的 效果 和 优势 不 能很 好地 体 现 出来 。 由此 可 见 , 学 生 自主学 习能 力 的 真 正提 高 在 高 效 课 堂 中起 着 决 定 性 作用 。
技 发展 之 间 的联 系 ,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 兴 趣 ,引 导 学 生
引 导 学生 认 识 “ 自主 学 习 ” 的重 要 性 ,以逐 步 培 养 其
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8d63a8e6c5da50e2534d7f2b.png)
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才能全面、准确的掌握新课程理念,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有的放矢。
本学期,我认真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其中的理论精悍而抽象,需在反复揣摩中才能领会。
我对其中的一段感受很深。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我想,教学过程是由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活动构成的,教师与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师生之间应有良好的关系和相互配合。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由于陈旧的教育观念的支配,教师大都比较主动,而学生大都比较被动,何谈平等与对话?在新课程中,一直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手机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敢于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
试想,在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再是过去面目可憎的“权威者”,加之兴趣的激发,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能不爱学吗?由爱学转为会学,会学更爱学,从而真正走到了教学中的良性循环。
作为我们这一代人,从小接受着传统的应试教育,深受其害。
教师的“一言堂”、摇头晃脑的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教材和课堂,扼杀了多少儿童对知识的向往。
现在,我已为人师,难道还要让我的学生也有同样的遭遇吗?作为教师,首先就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选择,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新观念。
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严重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新旧观念,执行《新课标》
摘要:文章对比了《新课标》与传统教学思想和区别,通过引用专家理论、分析课堂实例,指出中学体育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及教学理念,探索创新,更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观念;教学模式
长久以来我们感觉到,学生对体育课越来越感到枯燥、乏味,学生开始不喜欢或厌恶体育课了。
这不能不说一方面与我们的传统教学观念落后有关,另一方面我们的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多年以来,我们的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搬照抄,无改革和创新意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
学校体育也从竞技体育中走了出来,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课也改为《体育与健康》课,《新课标》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制定产生。
笔者认为,在《新课标》指导下,中学体育教师及课堂都面临着前所未遇的挑战,因此,体育工作者务必高举“改革”大旗,不断创新,优化课堂,提高育人水平。
一、转变思想观念
《新课标》的实施使我们的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根本性地转变。
以前我们的教师在学生面前总是高高在上,说出来的话,学生要言听计从。
课堂上,学生始终都在跟着教师走,处在一个被动的学习状态,而不是主动地去学习。
可以说严重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我们的教师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样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在教学上也毫无创新的意识。
终于,我们迎来了《新课标》的实施,使我们的教师打破了传统的师道尊严、高高在上、一言九鼎的角色,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新课标》要求教师与学生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互利、合作的师生关系。
要把学生看作是朋友,一切要从学生出发,要放下了教师的“尊容”,深入到学生中去,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这一理念的到来,使我们的教师醒了;教学活了,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在教学中体现出来。
二、转变教学观念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
统一了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及考核标准。
学生围着教师转,围着教材转。
教师在这框架里很被动,学生的学也完全处于被动。
教师的教无兴趣,学生的学无兴趣。
而《新课标》的到来,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框架,拓宽了课程学习内容。
教学不再是以项目为本,而是:“以人为本”,从“健康第一”的角度出发,从学生兴趣出发,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创造的天地。
对我们的学生来说,体育学习上一点一滴的成功,都是他们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根本源泉,都是树立学习自信心的根本保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首要金科玉律是让孩子们感受到劳动的欢乐和学习成功的欢乐,是在孩子们的心中唤起自豪和自尊感”。
我想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实施《新课标》的原因,它让我们的教师找准了方向,找到了目标,使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上有了新的认识。
1.教学充满了新意。
《新课标》一实施,各地都相应地举行了一些教学示范课、展示课、研讨课、教案评比等活动。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学充满了新意。
课堂上音乐响起来了,游戏多起来了,学生真正动起来了。
篮球教学学生投篮的机会多了;足球射门的机会多了;排球把网的高度降低,学生可以扣球了。
再看看课的内容,更是新意百出。
如一堂初一篮球运球教学里的一些名称:课题叫——我爱篮球;开始部分里有亲亲篮球、玩玩篮球;准备部分有起死回生、我创记录、“蚂蚁”打招呼;基本部分有“牛刀小试——我闯关”、精彩回放;结束部分有缓和放松、我问你答;再看一堂投掷教学,教师把铅球换成了羽毛球、排球甚至乒乓球等等,这在以往是根本看不到的。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不在是照搬照抄,而是在逐步地改革与创新。
可以说现在的体育课真的是非常精彩,学生真正喜欢体育课,想体育课,盼体育课。
因为他们在体育课上树立起自尊与自信,在课上,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我能行。
2.组织形式多样。
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课堂纪律非常严格,要求学生整齐划一,组织形式单一,教师在教学中如果队伍调动不规范、不整齐、不合理都将预示着教学失败。
因此,学生必须按照教师的步骤,一步一步地练,没有丝毫地自主性和创造性,成了被驯化的动物。
新标准的实施使我们的教师彻底摆脱了传统思想的束缚,不在受一些常规的限制,教学组织形式不在千篇一律,而是百花齐放。
在课堂上不在刻意的追求纪律的严格,而是以学生的兴趣为主,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
如:有的教师在上课是让学生围在身边与学生讲话;有的教师让学生自己去选器材、布场地;有的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
组织形式可以说是多种多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新课标》给我们的教师提供了一个改革与创新地大舞台,一个很好的机会来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最基本的科目是人学”,愿我们的教师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努力工作,敢于创新,既要做“体育学”教师,更要做人学的教师。
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体育与健康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