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3.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湘教版完美版

合集下载

2020年秋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 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案

2020年秋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 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案

2020年秋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一. 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够通过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传播,并且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有关。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声音传播的规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声音有一定的认知。

但他们对声音传播的原理和规律可能还没有清晰的认识。

在生活经验方面,学生可能听到过各种声音,但未必能够将声音的传播与科学原理联系起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声音传播的原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可以通过介质传播,并且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有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究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有关。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声音传播的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振动的物体(如尺子、鼓等)、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计时器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声音相关知识,如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征等。

然后提出本节课的问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声音传播的实验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展示振动的物体在介质中传播声音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声音的传播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声音的传播。

四年级上册 科学 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教案

四年级上册  科学 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教案

《声音的传播》教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声音传播方式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2.会按步驟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2.认识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

知道土电话是通过固体(线)传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3.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到声音是通过物质传播的【教学准备分组材料:3只封好口的塑料袋,袋中分別装有一样多的沙(土)、水和空气,带橡皮头的铅笔:两只一次性纸杯或自制纸筒,一段棉线。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师: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科学是什么?科学就是发现问题、提出疑问、问问“为什么”科学就是研究问题、回答疑问、探究为什么。

那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科学那就看看老师手里的这个玩具,见过吗,你们都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问,让我们带着这个发现和疑问做一个小游戏(打土电话)好不好?谁愿意来前面给老师配合一下?1.游戏方法:全班保持安静,教师通过打土电话,轻声告诉接听土电话的学生一些话,让全班同学猜老师所说的话游戏一:全班安静,不捏住棉线绳,说话是否能听见。

游戏二:全班安静,捏住棉线绳,是否能听见2.游戏注意事项:说话声音不能太大声3.交流:你有什么发现?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耳朵里的?4.发现一:捏住棉线绳,土电话就不能工作。

发现二:土电话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一一棉线绳一一空气传播到另一个人的耳朵中的。

5.讨论:为什么棉线不拉直,土电话就不能工作?6.师生小结:因为拉直的棉线能很好地传递震动,而松松的棉线会抑制减弱并最终吸收震动,使声音无法传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板书:声音的传播)二、探究问题师:哎!同学们!刚才我们说声音是通过绳子传播的,思考一下声音还能从哪些物质中传播呢?(鼓励同学举手发言)你们看老师手里有什么?是沙子、水、和空气。

小学科学湘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湘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湘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小学科学湘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景质疑-—猜想假设-—观察实验-—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之中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掌握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结果-—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思维方法。

2、在动手实验过程中,通过用看、模、画、说等方法进行探究。

2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身边的现象有极大的兴趣和爱好,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很强,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

3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观察、实验、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难点:通过观察、实验、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听……(播放多媒体课件)小鸟欢快鸣叫、闹钟振铃、浪涛拍岸、心跳声像这样的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

那么,你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同时思考,猜猜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猜测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1)提问:谁来大胆的猜一猜究竟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板书:摩擦、撞击、弹拨、敲打、乐器发声、语言说话……)(2)谈话:以上都是同学们的看法,是一种猜测。

要知道,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现都原于猜测。

要想知道声音究竟是不是因为摩擦、撞击、弹拨、敲打、乐器发声、语言说话等原因产生的,就要通过我们今天的观察与实验才能知道。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一. 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验和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并且了解声音传播的条件。

教科书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掌握声音传播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的声音现象充满好奇。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但对声音传播的原理还不太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实验和探究,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传播的原理。

2.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2.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声音传播的规律。

3.讨论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和心得。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气球、塑料管、桌子、铅笔等。

2.课件:声音传播的原理和实验过程的图片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声音传播的例子,如两个人对面交谈、电话通话等,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呈现(10分钟)介绍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学生进行实验。

实验一:将气球放在桌子上,用塑料管对着气球吹气,观察气球的振动和声音的产生;实验二:将塑料管放在水中,用同样的方法吹气,观察水的波动和声音的产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声音传播的原理。

学生能够认识到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传播需要介质,那么在真空中能否传播呢?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三课。

本单元以“声音”为研究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等方法,认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变化等特征。

在前面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对声音的产生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本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为后续学习声音的变化和应用奠定基础。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聚焦: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引发学生对声音传播方式的思考。

2.探索: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现象,包括空气、固体和液体。

3.研讨:组织学生交流实验结果,总结声音传播的特点和方式。

4.拓展:介绍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听诊器、耳机等,加深学生对声音传播的理解。

教材的编写特点:1.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通过提出“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注重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材安排了多个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和分析声音的传播现象。

3.强调知识的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通过介绍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的实用性。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观念1.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

2.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二)科学思维1.能够提出关于声音传播的问题,并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2.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科学结论。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声音传播现象。

(三)探究实践1.能够设计并进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实验。

2.能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能够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探究任务。

(四)态度责任1.对声音传播的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2.尊重实验事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了解声音传播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责任感。

湘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

湘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

《声音的传播》教案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2.科学探究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和事实,对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作出假设,能设计对比实验,在实验中观察、分析、推理声音的传播方向。

3.科学态度、STSE乐于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并与同学交流。

以听诊器发明和制作为例,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音箱、闹钟、收音机、水槽、石头、漏斗、胶管、玻璃钟罩、抽气机、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提问:上课前,你们听到上课铃声了吗?电铃响起的时候你们分别在什么地方?(2)学生发言。

(3)交流:电铃一响,整个校园都能听得到,这说明了什么?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呢?(4)继续交流:海豚在水里能“交谈”,这是为什么?草原上的牧民能听到离他很远的马蹄声,这是为什么?(5)作出假设:声音可以通过物体向四面八方传播。

(二)新课学习1.探究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1)分组实验:a.将一个正在响的闹钟放置在桌子上,实验者站在桌子的不同地方,将耳朵趴在桌上判断是否能听到声音。

b.把收音机音量调大,用塑料袋包严放入水中,还能听到声音吗?(2)交流:将自己设计的实验和观察结果与同学交流。

(3)小结:声音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4)继续探究:将闹钟放置于玻璃罩内,是否能听到声音?这说明了什么?(5)小结: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6)思考并讨论:在抽气机逐渐抽走玻璃罩内的空气后,你听到声音会怎样变化?(7)讲解: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声音会逐渐减弱。

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就会听不到声音。

2.制作听诊器(1)阅读:阅读关于“听诊器”的介绍。

(2)动手制作:自制听诊器。

(3)成果展示:展示自己的听诊器。

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四、拓展
师:做一个“土电话”试一试声音,能否通过线绳传播
生: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的兴趣,将课堂延申至课后。
(设计意图:音进行解释,并找到声音的传播路径。)
五、课堂巩固
1.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叙述,正确的是()。
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B.老师讲课的声音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没有依靠任何物质
A.月球是一颗卫星B.月球表面有很多环形山C.月球上没有空气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能够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效果不同。 声波声波
声音的传播:发声物体振动 *"周围物质振动 人耳
教学反思
同学们很容易说出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但是只通过两个小活动就让同学们总结出空气还可以通过 固体和液体有一点小难度,所以我后来收集了很多实例,比如“隔墻有耳”“伏地听音”“说话声把河边的鱼 吓跑"等等,让同学们更好理解声音在固体、液体中的传播。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等。
学生准备: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我们就听到了鼓声。而且,只要鼓的声音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位置都能听到。
鼓声是怎样从一个地方传达到另一个地方?
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回顾声音是由 物体振动产生的,再引导 学生去关注声音传播的 问题。)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
课题名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目标
1.在实验过程中,能积极大胆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
2、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教学目标】第五课时科学概念: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过程与方法: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难点】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教学准备】音叉、“土电话”装置、不同的材料(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教学过程】一、引入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很多有关声音的内容,那么声音究竟是怎样到达我们的耳朵的呢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会改变吗今天我们将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出示课题。

二、研究声音的传播.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中我们已经发现:由于音叉的振动而产生了声音,那么音叉振动时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呢?分组实验1: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音叉的振动引起了水的波动。

要强调:这次实验与第2课中《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要求不一样,这次的重点是要细致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并且把它描述出来。

小组交流、反馈:水面一拨一拨地从音叉所在中心慢慢向四周散开去2.小游戏:平时我们经常接听电话,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也做个接电话的小游戏。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简易小电话。

出示实验装置,分别介绍。

分组活动:“土电话”的研究要求:)说话同学要小声说话,以听电话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为宜。

2)接听电话的时候,电话线要拉紧,可不能松松垮垮哦。

小组交流讨论:纸杯里听到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小结: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三、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声音在所有的物体中都可以传播吗让我们向上节课研究“尺子的音高变化”那样,一起来研究一下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出示材料:相同长的铝箔尺、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如何研究声音在这些材料中的传播呢2.能通过以上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声音在这些不同材料中的传播情况的不同吗----小组讨论交流3.反馈小结:一同学在物体的一端,握住振动音叉的柄,把音叉的一端缠绕在音叉上,另一个同学把物体的另一端紧靠耳朵,并使物体绷紧。

第3课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3课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科学探究目标:1.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2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是人类发展的巨大的推动力。

【教学重点】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教学难点】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聚焦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我们就听到了鼓声。

而且,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

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提问: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A:人和鼓之间除了空气,没有其他物质,我猜测,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

学生B: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能听到,说明声音的传播不是单方向,可能是向四面八方发散传播的。

出示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本活动通过听到鼓声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鼓面和人耳之间存在一种物质--空气,进而推测声音的传播需要借助物质(空气);通过“在教师的任何一个位置”都能听到鼓声,让学生意识到,声音是向四面八方发散传播的。

二、科学探索探索一:验证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是否有关实验材料:玻璃罩、抽气筒、闹钟实验步骤:(1)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观察能否听到闹钟的声音。

(2)用抽气筒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仔细倾听,观察我们听到的声音是否发生变化。

(3)将玻璃罩内抽至接近真空状态,观察闹钟声音的变化。

按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

播放实验视频《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是否有关?》观看视频实验分析:开始能清楚地听见闹钟的声音,随着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也变得越来越弱。

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案设计

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案设计

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设计
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依据已有的经验和观察事实,对声音可以通过哪些物体传播作出猜想与假设。

2.通过探究声音传播的活动,发现空气、水、一些固体都能传播声音,培养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把自己对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理解与同学交流分享。

科学知识
了解声音是通过空气、水及周围的一些固体传播的。

教学准备:
水、水槽、音乐贺卡或小收音机、玻璃钟罩、闹钟、两用气筒等。

一.导入
我们听到过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入我们耳朵的呢?
二.活动1 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1.依据生活中的现象,你认为声音可以通过哪些物体传播?
2.学生猜想: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气体、液体物体传播。

3.对每类猜想进行实验设计:汇报、交流、完善。

4.学生进行实验。

具体每类实验可以分别按以下探究方式进行。

(1.)固体:范例引领(可用教材P32第一幅实验场景图:桌面和空气传声情况的对比实验作为范例)→选定探究材料→按小组制定实验计划→小组合作实验→小组得出结论(声音可以在××物体中传播)→全班交流实验方法和结果→归纳总结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2.)水或液体:第一个过程:教师出示材料直观启发学生(石子、铃铛、水、水槽等)→学生讨论实验计划→发放实验材料→实验→汇报交流→得出初步实验。

第二个过程:教师出示音乐贺卡(或收音机)和塑料袋→提出探究问题→
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小学教案《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小学教案《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对象:小学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掌握声音传播的途径和条件。

3.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1. 声音传播的基本概念。

2. 声音传播的途径和条件。

教学难点:1. 声音传播的原理和条件。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PPT或教学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声音传播的现象。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声音传播的认知和疑问。

二、探究声音传播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讲解声音传播的基本概念,如声波、振动等。

2. 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感受声音的传播。

三、了解声音传播的途径和条件(10分钟)1. 教师讲解声音传播的途径,如空气、水、固体等。

2. 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3. 教师讲解声音传播的条件,如介质、距离等。

四、声音传播的原理和条件(10分钟)1. 教师讲解声音传播的原理,如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等。

2. 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验证声音传播的原理。

3. 教师讲解声音传播的条件,如介质、距离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延伸:1. 开展声音传播的实践活动,如制作声音传播装置。

2.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声音传播的奥秘,如声音的传播速度。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如有无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情况如何,有何改进措施等。

六、课堂活动:声音的传播游戏(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声音传播游戏,如“声源定位”、“声速竞赛”等。

2. 学生通过游戏体验声音传播的原理和条件。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七、实验探究:自制声音传播装置(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自制声音传播装置的方案。

四年级科学《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四年级科学《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四年级科学《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全国科学年会课堂教学观xx教育学院实验小学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声音能传向四面八方,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

②理解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和实验等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知道声音的传播方向和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②了解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实验及推理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声学道理。

二、学习重点声音的传播途径。

三、学习难点声音的传播形式。

四、学习器材水槽、水、石块若干枚、鼓、鼓糙、拴有泡沫塑料小球的纸屏、“土电话”、带胶管的漏斗。

五、学习课时:1课时。

六、学习过程:(一)引入1、教师介绍器材超市。

2、学生观察、试用器材,对于不知道名称和操作方法的,可以问教师。

3、教师:在研究了声音的产生之后,我们接下来该研究什么呢?4、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课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二)破题1、教师:要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可以把它分成几个小问题来研究。

小组讨论一下,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分成哪几个小问题呢?2、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及提醒学生讨论时要不影响其他小组。

)3、学生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方向?能在?传播形式?)(三)选题1、教师:每个小组选一道问题进行研究,好吗?我觉得在选题时应该选得题要小组同学都有研究兴趣,并注意所选的题我们是否有器材来研究。

可以吗?2、学生小组讨论选题。

(教师巡视。

提醒学生考虑准备用哪些器材来研究。

)3、教师:各小组根据所选的题选取需要的器材。

4、学生选取器材。

(四)解题1、教师:选取了器材之后,我们该做什么呢?2、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方案的探讨。

)3、教师讲述:研究问题时可以有一个方案,也可以有多个方案。

4、学生小组制定实验方案。

(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第1单元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科学探究目标
1.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2.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是人类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教学重点】
认识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音叉、一个水槽、木质米尺、棉线、记录表、土电话材料。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

【教学流程】
学生励志寄语:
人生,就要闯出一条路来!为了事业,为了奋斗的人生,尽管失去许多,但有失必有得!而得到的往往会比失去的更重要,它是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只有一个人的知识、阅历、素质、修养达到足够的积淀时,才能真正做到不说张扬之语,不干张扬之事,不逞张扬之能,处于低谷不颓废,遇到困难不退缩,一帆风顺不得意,成绩面前不炫耀,永远保持着踏踏实实、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的生活态度和格调,以成熟、豁达、自重、睿智处世做事,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教科版四年级小学科学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小学科学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3课,本课需要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知道声音传播的方向、形式以及通过的中间物。

但因为声音本身是无形的,比较抽象,所以会使得学生的研究起来有些困难。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课的内容,对声音传播的方向及需要通过物质传播这些概念,主要让学生通过演示和分组实验观察、图示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来建构。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来传播没法直接观察到,只能借助视频观察其他物体的形状来间接感知,具体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只能告知学生,并通过手部模拟的方式来加以巩固。

对于声音如何传播来说,学生每天都在感受,但又没有细致研究,对它的了解可能借助课外知识,也可能没有什么认知,所以课堂初始阶段我让学生以画图的形式呈现了他们的前概念,经过一堂课的学习,再次画图来修正自己的前概念,从而建构新知。

【学情分析】学生对声音非常熟悉,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声音有一些特点,并且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但是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学生很少会去思考这一问题,或者通过课外科普知识获取。

由于声波的不可见性,学生很难理解物体的振动会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并且以声波的形式在传播,更加不知道声波的传播是要经过一些物体的,所以声波教学是本课难点。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中间物体,气体、固体、液体都能传播声音。

2.学生通过观察探究活动,知道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各个方向传播,感知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也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科学探究目标:1.借助实验,能对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时的现象进行观察、描述与比较。

2.探究声音传播的方向。

科学态度目标:1.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乐于合作与交流,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能对生活中声音传播的事例进行分析、解释。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声音传播需要液体、气体、固体等物质,且声音可以以波的形式向各个方向传播。

四年级科学上册3.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精品课件1湘教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3.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精品课件1湘教版

1、学生已具备的前置认知基础:学生已经知道在生 活中有声音这一物理现象存在,但不是很了解。 2、学生已具备的前置技能基础:因为学生才刚刚开 始学习物理知识不久,所以他们对物理现象的观察、 探究和分析能力都非常的薄弱,几乎没什么前置技能 可言,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 3、学生的思维障碍:刚开始学习物理知识的学生, 对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很难理解,如:真空、声波以 及声速。这些概念对他们的思维构成了一定的障碍, 所以在讲解这些概念时,要特别注意引导方法。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 播,当生遇到物体时,会 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 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 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生硬在不同物体中传播实验记录表
传声物体
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 能否感受到音叉的振动 哪种材料传声效果最好
铝箔
木尺
棉线
尼龙线
名言摘抄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50条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煮 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 ---胡居仁[明]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 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郑板桥 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王充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郑玄 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 ---钱三强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丘 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陆珑[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况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孔丘 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鲁迅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 ---高尔基 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高尔基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弗・培根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湘科2001版四年级上教案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湘科2001版四年级上教案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湘科2001版四年级上教案课堂教学目标1.能够简单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2.能够简单了解声音传播的方式和特点3.能够简单分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声音传播现象课前准备1.理解振动的概念及其在声音中的作用2.概念:声源、声音、声音的传播、介质3.实验工具:铃铛、听筒、音叉、弹性绳、长木棍、纸片等教学过程1. 直观感受声音的传播1.让学生举手听一下校园里面的声音2.指出声音传播是在空气中进行的,并要指出声音传播的方向3.通过实验给学生展示声音的传播,制造各种不同的声音,让学生观察声音的传播情况2. 声音的产生原理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让学生探究声源对声音产生的影响:1.用手敲击两个铃铛(也可以用木槌或石头敲打),让学生听到不同的声音2.将铃铛放在桌子上,再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让铃铛振动,比较其产生的声音,例如用手拨或用纸片轻扫等3.让学生摸着声源表面,感觉声源在振动,提高学生对声音产生的理解3. 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点1.表示声音能够通过空气、固体,以及液体等多种介质进行传播2.涉及到声音的折射、反射、衍射等基本概念3.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点4. 总结课文内容及反馈通过简单地小结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方式。

课堂扩展1.在教室中安装水晶麦克风和放音器,让学生体验语音传递的效果2.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激光照射到各种不同对材料表面的反应情况课后作业1.课外查找不同种类媒介中的声音传播的速度以及吸收程度2.用自己的话总结出声音传播的方式和特点课程评价1.学生完成实验记录表后,怎样让班级中的其他学生去分析小组间的实验结果2.学生们能够实际操作,更好的理解了什么是声音的传播3.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声音有更深的理解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科学上册3.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湘教版完美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与实验,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2、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2、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初步具有设计声音在介质中传播实验的能力,根据实验事实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合作学习、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教学难点
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教学准备
1、演示实验材料——音乐卡、长绳子、教学课件(声波演示及资料)、蜡烛、音响。

2、分组实验材料——水槽、水、发声器、密封塑料袋、沙土、塑料管、小棍(可以有金属的、塑料的、木头的)、绳子、石头、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产生疑问。

1、出示音乐贺卡,提问:这是什么(打开,一起和学生很投入的样子听音乐)随口问:听见什么了谁听见了(环视学生,表示不同位置的学生都听见了)
2、提问:教室里坐在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听到音乐,这说明了什么这使你产生了什么问题
学生:振动产生声音---教师就顺势复习振动产生声音。

声音向四面八方传播---教师简单说明:以上事实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传播的方向是向着上、下、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的。

声音隔着物体也能传播---教师用事实简单说明。

(类似这样的问题有些学生说不出,可引导,也可不引)
生:声音究竟是以什么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师:引出课题
3、(教师应灵活,意图是引出问题)关于声音,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例如一个物体发出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我们耳朵里的,是怎样传播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声音的传播。

二、认识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递的。

1、提问:你认为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学生可能说出:①声波②振动传递---谁传递震动?空气。

2、实验:那么声音是怎样通过周围的物体向外传播的呢?为了弄清
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

(1)演示实验:高低不同的4组蜡烛围在音响周围。

观察:当音响不发声时,蜡烛的火焰是什么样子(静止、直立)
猜想:当音响发出有震撼力的音乐后,火焰会是什么样子
(2)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
(3)提问:当音响发声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音响周围蜡烛的火焰随着声音在不断的振动)
思考:什么原因使火焰颤动(可以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
讨论: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或问:火焰为什么会随着声音振动)
(4)讲解:(课件辅助)当物体振动发声时,会引起周围的空气也跟着振动。

发声物体周围的空气,就会形成一种不断振动着的声音的波浪。

这种声音的波浪叫做“声波”。

(课件演示声波)
3、提问:你认为声音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三、实验探究,声音在哪些物体里传播。

提问:设计怎样实验证明声音可以在什么中传播,需要什么材料,实验要注意什么?各组讨论
(1)设计实验:让学生设计实验及需要材料。

(2)交流改进实验(教师结合学生提出方法,可以提出建议并适当转化为教师事先准备的分组材料)。

提示:实验过程中,注意不要相互干扰!
(3)进行实验、填写记录单。

(4)汇报实验结果(完成实验记录单)。

(5)归纳总结:你们从物体的分类,总结一下声音可以在什么物体中传播?
学生总结归纳得出:声音可以在气体(空气)、液体(水)和固体(绳子、课桌、人体)中传播。

教师归纳: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我们把这些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又叫做“介质”,“介质”就像架在发声物体与我们耳朵之间的桥梁,声音正是通过“介质”以“声波”的形式传入我们耳朵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