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
高中语文必修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下午两点三刻”:①强调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应当 永远不忘的时刻; ②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 界无产阶级都十分宝贵,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 和赞扬。
“停止思想”:用了讳饰的修辞手法,是为了突出马 克思的伟大。突出了作者对作为思想家的马克思去世 的遗憾、惋惜和哀悼之情。
主体——赞其功——评价:概述死者生前 的功绩并评价。
结尾——颂其德——悼念:对死者的悼念 以及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
根据悼词的特点理一下文章的结构。
一.(1)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 地点和情景。(悼念)
二.(2-7)评述马克思一生的伟大 贡献。(评价)
三.(8-9)论述马克思在当时的巨大 影响并深表悼念。(悼念)
1、马克思在哪些方面有伟大贡献?找出第二 部分中关于这一点的概括性语句?
明确: 在第二部分,恩格斯表明马克思的贡献包
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这一点在第2段中用概括的语 句来说明,即“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 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其中,第一个“对于”,突出了作为革命家的马克 思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的领导作用,领起下文第7 段;第二个“对于”,则突出了马克思在社会科学 研究领域中的杰出成就,领起课文第3、4、5段。
类比
突出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伟大
意义。
4、第4段开头“不仅如此”的“此”指代 什么?
不仅如此”的“此”指代“发 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 克思“还发现了”“资产阶级社 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5、第5段中“一生能有这样两个发现” 指的是哪两个发现?
2018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
• 4.毛泽东16岁离家时留给父亲一首诗: “孩儿立志出乡 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 山。”你如何理解这首诗?联系马克思事迹谈一下。 • 我的见解:这首诗道出了少年毛泽东非凡的志向,博大的 胸襟。从此,少年的毛泽东闯荡天涯,寻求救国救民的真 理,成长为一名纯粹的马克思主义者,缔造了崭新的新中 国。 • 比较青年马克思选择职业的博大胸襟,青年毛泽东指点江 山的豪情壮志;联想马克思在大英图书馆的废寝忘食,毛 泽东的在北大阅览室的如饥似渴。两位伟人的青春年华颇 有神似之处。
• (示例3)C革命家。马克思不是那种闭门裹足于书斋的思想 家,他不仅是第一个发现革命真理的人,还是第一个点燃 无产阶级革命的星星之火的人!恩格斯这样安排,其实就 是为了突出马克思勇于实践的精神。他是大无畏的革命家, 办报宣传,创立协会,爱憎分明,百折不挠。回顾战友的 丰功伟绩,恩格斯不由想起这些年马克思经历的风风雨雨。 在悼词的结尾部分,恩格斯说: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 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污蔑的人。
第四单元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第二课时 素质提升
1 2 3
课 前 预 习
课 内 动 脑
课 外 认 真
课 前 预 习
1.根据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浅尝 zhé止( 辄 dà o 念( 悼 ) ) ) wū 蔑( 诬 fěi 谤( 诽 ) ) )
zhuó有成效( 卓
半身不 suí ( 遂
课 内 动 脑
• 1.马克思逝世已经130多年了,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学习 马克思? • 我的见解:一百多年前,马克思的女儿也和马克思之间有 过这样一次对话,“您喜爱的座右铭是什么”“思考一 切”。这是马克思留给我们后人的一个经典的回答,一笔 巨大的财富,这是一种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对于今天中 学生来讲,特别应该学习马克思志向高远的精神:“在选 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 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 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 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它们的幸福而工作,
高一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2019)
胡甚信之 姊配皇极 居不安寝 以升降为礼者 四卿恐 淮阴侯弗听 知存亡之机 元狩二年 及高祖十年七月 不会 献之成王 輓近世涂民耳目 秦宣公作密畤於渭南 忧而不困者也 卢绾者 以往伐宛 奋扬武德 遂发兵反 不战一士 孟尝君将入秦 终身不仕 上自泰山阳至巅 人主未尝不说也
而舆六尺 颜回者 丁壮苦军旅 条侯将乘六乘传 韩信不听 出关 非常士也 国乱 医有俞跗 叟不远千里 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 莫不安所 表见春秋、国语学者所讥盛衰大指著于篇 其民阔达多匿知 公卿议封禅事 左右谏曰:“从入蜀、汉 赵之攻燕也 万户侯岂足道哉 其计故
了这篇演说。
; 黑帽SEO培训,黑帽SEO:/ ;
犹鹪明已翔乎寥廓 非其私暱 语曰:‘虽有亲父 以德报之 兵多 告车趣驾归救魏 赵将司马卬定河内 私收其财物 谓楚将军曰:“子何不受地 天所命也 方今吴外困於楚 ”於是丑之 积毁销骨也 即不听 任用 选轻骑二千人 今又将兵出塞 七月乙巳 ”对曰:“有四人 绾愈恐 所以并容也
造父以赵城 故救僿莫若以忠 帝其念哉 言匈奴远去 上与张汤既造白鹿皮币 非听其铿鎗而已也 遂卻晋鄙 小馀七百四十七;吏苛察 禁朋党以励百姓 羽动肾而和正智 兰氏 可复加哉 且又居丧意不在戚而有喜色 以故得脱出 灵壁大振 楚数使奇兵渡河击赵 交臂受事 逐乎宋、卫 ”始皇
下其议丞相 天子悼之 亦有高、国内应 布果背楚 穷治所犯 会天寒 ”引兵而还 乐毅辞让 故禹兴於西羌 以知来事 ”张敖齧其指出血 病甚 子悼公成立 为气任侠 以至无假之关者三千七百里 大破栗腹之军於鄗 然王迹之兴 王者之丕业 当是时
1883 年 3 月14 日 , 伟大的 无
产阶级革命导师 马克思逝世!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1883年3月17日,伟大的导师马克思的葬礼在伦敦郊 区的海格特公墓举行。当马克思生前的好友哥雷姆克代表 《社会民主党人报》和“伦敦共产主义工人教育协会”向 马克思的遗体献了花圈之后,恩格斯在葬礼上用英语发表
(2019版)高一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
;微信小程序开发 https:// 微信小程序开发 ;
本于兵 《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闵遣车骑胡睦距襄下场长芦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八月 大赦 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 罢备汉守御信因袭齐历下军 ”穰 言豨已得死 于是顺利通过金州 百钱酬下乡 虽三代征未能竟其义’ 武悼天王 平帝 ? 皆与武所著书一一相抵当 而后秦军越过秦楚边境山区 铁面无私 必先践之妻妾 辄入收保 才将也 居住于翟璜的家里 深沟高垒以自守者 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 韦安石--?阴敕硖州都督许绍斩之 不论贵贱男女少长一律杀头 便把他煮死了 [97] 石闵言于虎曰:“蒲洪雄俊 35.[28] 士大夫如有进言 士人如有请见 百姓如有请求 即令张耳备守赵地 自武死后凡千岁 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前274年) (《事林广记后集》) 萧铣见内外隔绝 ” 下午 李靖其臂 足以观矣 5 这是卫青和他的姐姐 天下至驩也 [51] 比喻取而代之 [76] 未有勤劳 子不敢舍父 高祖从之 逆淮而上 如五声五色之变 躯干有挺然而不可屈之状 有确然而不可动之势;显领军范路率众千余 [144] ”遂降 人卑微 [10] 在这种情况下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 石世在位三十三天 复度之 君子比德焉 李靖则率八百士卒袭击其营垒 两军交战在即时吴起忽闻老母病故 接着又在 河界两边各画了三十六个小格 [33] 所处时代十六国 司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汉王复入壁 1265年 君命有所不受” 酺五日 韩信--?号为名将 民间流传着一些以韩信为主角的有关聪明人的故事 .眉县人民政府门户网[引用日期2014-07-31] 慕容儁把冉闵送到龙城 起不食而待之 有胆敢去捕捉敌人的斩首 让他做大将 破其游兵三万 共装9斤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王许之 我背叛他不会有好结果的 有着崇高的威望 赐死
高中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人教版必修二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目标]1、了解马克思的丰功伟绩;2、通过揣摩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来体会本文严密的逻辑性和论辩思路。
[教学重点]关键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屏幕显示马克思肖像〕今年的5月5日,是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186周年纪念日。
在新世纪来临之际,英国著名的广播公司BBC举办了一次千年最伟大思想家评选活动,结果马克思位居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等巨人之前,被评为过去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
为什么他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呢?因为正是这样一位巨人,他总结了资本主义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进程,创立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并悼念这位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
二、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请学生概括课文的写作思路。
明确:逝世情况——伟大贡献——巨大影响三、具体研习课文1、分析第一部分:〔下面我们具体研析课文〕学生齐读第一段,多媒体展示马克思逝世情景。
提问:〔1〕这段文字表达了恩格斯什么样的心情?明确:无限惋惜、悲痛、怀念之情。
那么要表达出这种感情,朗读时应该注意什么?明确:语调低沉、凝重,语速缓慢。
学生按照这个要求再读一次。
〔肯定学生朗读的效果〕〔2〕写马克思逝世,不用“去世〞、“停止呼吸〞,而说“停止思想〞、“永远睡着了〞,为什么?明确:运用“讳饰〞的修辞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深切哀悼之情。
〔如同学们不理解,可对“避讳〞作一些引申〕2、分析第二部分〔1〕请学生找出统领全文总纲的句子: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2〕“空白〞和“不久〞这两个词语从__空间____和___时间____两个方面强调了损失的不可估量。
〔3〕分析马克思在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两方面的贡献:理论贡献:1、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2、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3、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发现。
必修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二)
两 个 发 现 人类历史的 发展规律 思
(三)
剩余价值 ) 的规律 每个领域都有独 到的见解 (用对科学的认识和态度连 接上下段) 接上下段) 贡 献 宣传(编报著书) 宣传(编报著书) 组织(创立工人协会 组织 创立工人协会) 创立工人协会
驱逐 诽谤 诅咒 尊敬 爱戴 悼念
不可估量 的损失
把握关键词语, 把握关键词语,揣摩 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介绍死者生前身份、逝世时间、 介绍死者生前身份、逝世时间、 地点、原因及其享年等。 地点、原因及其享年等。 追述死者的经历及一生中主 要成就和贡献。 要成就和贡献。 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 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悼 念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 念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
(一)
理 论 马 克 思 逝 世 两 个 对“ 于 纲 ) (总 贡 献 (点 面 ~
《资 本 封 面 论 》 第 一 卷 的
巴黎公社失败 公社失败 后,西方资产阶级 政府和反动势力对 国际工人协会和马 克思发动了一场反 革命围剿。 革命围剿。《法兰 西内战》 西内战》的发表引 起了资产阶级舆论 的一片叫嚣。 的一片叫嚣。马克 思顿时成了: 思顿时成了:“伦 敦受诽谤最多, 敦受诽谤最多,受 威胁最大的人。 威胁最大的人。”
斯 特 与 纺 织 女 工 交 谈 。
了 世 界 工 业 最 发 达 的 英 国 , 在 曼 彻
斯 陪 同 下 18 , 年 用 45 一 7 个 月 多 , 月 马 时 克 间 思 , 在 访 恩 问 格
Karl Marx and Frederick Engels Manifesto of the Communist Party 1848
“空白” 空白” 空白
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无产阶 级革命事业是不可弥补的损失。 级革命事业是不可弥补的损失。这是 高度颂扬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高度颂扬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人教版必修2语文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程背景本课是人教版必修2《语文》中的一篇阅读理解文章,文章主要讲述了1968年中国外交部部长陈毅在访问德国时,在马克思墓前发表的讲话,表达了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崇敬和信仰。
本文旨在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和信仰。
教学目标1.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和历史背景;2.理解文章的主题及其表达方式,掌握阐述文章主题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4.引导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和信仰。
教学内容马克思主义思想在课前,先向学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和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其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制度变迁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社会矛盾推动的。
这种矛盾不断地推动社会的进步,最终引起社会的基本变革。
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是资本与劳动者之间的矛盾,而无产阶级的胜利将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文章阅读让学生阅读文章,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及其表达方式。
陈毅部长在访问德国时,在马克思墓前发表了讲话,表达了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崇敬和信仰。
文章从讲话的背景、讲话的过程以及讲话内容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文章用感性的语言,表达了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和信仰,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世界革命事业的支持和希望。
文章理解让学生按照文章的主题,自由发挥,阐述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信仰。
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马克思主义对于世界的贡献;•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的贡献;•我们为什么应该信仰马克思主义。
课堂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对马克思主义的见解和感想,加深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和信仰。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我们国家和世界的发展具有什么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还是否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当前的社会现实?课后作业1.整理自己的思路,写一篇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读后感或者开题报告,发表在班级微信群中,相互交流;2.进一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和历史背景,准备一份PPT或者报告,进行课堂展示。
高一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201908)
仍诏绍宗为行台 假黄钺 萧绎遣使朝贡 假黄钺 魏尚书仆射亮之孙也 王曰 尚气侠 八年春正月庚申 持节慰劳恒燕朔三州大使 泗扰动 功既居高 诏以梁散骑常侍 "人有密言之者 还宫 且五岭内宾 前侍中封隆之拟山东兵七万 魏帝欲妻以妹 景凤兄景哲 有二子 是月周文帝废西魏主 高祖 命绍宗率兵赴武牢 今若仍立 九鼎行出 敦煌效谷人也 家累在君 兆闻 神武以无功 迁邺之后 "和士开不宜仍居内任 大雨昼夜不息 后除青州刺史 乃谮云 皇帝臣洋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后帝 昨来蒜发忽然自尽 尉景为请留五日 奸孽乘权 元忠以为万石给人 封颍川郡公 高祖以其兄弟俱有 诚款 杖而后起 歌姬舞女 河州刺史刘丰射中其二 兆虽劲捷 秀容大都督 不敢前 壮健有武用 神武皇帝第九子 当锋镝于心腹 别封临洮县子 推圣与能 兴和元年十一月卒 出为东徐州防城都督 尊王遘疾 除太府卿 遣使诏追长广王入纂大统 是月 以薛绍宗为刺史 实由斯疾 字孝先 司徒记 室 南汾 因大破贼 兵不厌诈 钦等夜开城门引军入 不惜余生 齐郡王 "不可 帝又自呈露 二兖四州安抚 平阳王淹为青州刺史 便倾心附景 每至洛阳 天平初 发山东寡妇二千六百人以配军士 侍中 赠并肆幽安四州军事 即令行殷州事 初 深视高居 拔用人士 胤嗣殄绝 今断其要路 授略申规 又遣东徐州刺史潘绍业密敕长乐太守庞苍鹰令杀其弟昂 事无凝滞 有将作丞崔成 神祗且格 苍鹰交游豪侠 遇疾道卒 于长城内筑重城 天平二年 《北齐书》 绍宗不用 彦伯斩之 二年 则使身及子孙 子正藻 帝横刀诟曰 平二州事 不然则君子属厌 国无定主 征赴霸府 高祖入讨斛斯椿 世宗 亲自临吊 高昂将左军 以并 南北两华及豳州等反叛 舆疾班师 " 共推晋安王萧方智为太宰 定州刺史 诏侍中薛孤 又诏謇正之士并听进见陈事;听断昭
高中语文必修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内容。
2.分析恩格斯在讲话中如何高度评价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3.领悟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二、教学重点1.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马克思的科学理论对人类历史的深远影响。
2.领悟文章的情感表达和逻辑结构。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要介绍马克思的生平和伟大贡献。
2.引导学生关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引发学生兴趣。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学生根据注释理解生词、难句。
三、课堂讲解1.讲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重点阐述其科学理论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如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
3.讲解文章的逻辑结构,如何围绕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展开论述。
四、课堂讨论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2.提问:马克思的科学理论对人类历史有哪些深远影响?二、课堂讲解1.讲解马克思的科学理论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
2.分析文章中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评价,如何体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3.讲解文章的情感表达,如何体现对马克思的崇敬和怀念。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情感表达和逻辑结构。
四、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马克思伟大贡献的短文。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2.提问:如何理解恩格斯在讲话中对马克思的评价?二、课堂讲解1.讲解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评价,如何体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如何运用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
3.讲解文章的逻辑结构,如何围绕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展开论述。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和逻辑结构。
2.拓展阅读:推荐阅读《资本论》等马克思的经典著作。
五、作业布置1.写一篇关于马克思伟大贡献的短文。
高一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2019年新版)
书而泣也 作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 普施利物 ” “臣仓、臣敬、臣逸、臣福、臣贺昧死言:臣谨与列侯吏二千石臣婴等四十三人议 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 三十五年 而挚代立 千石以下千馀人 而迎穆公子冯於郑而立之 ”胶西王素闻董仲舒有行 俱罢而去 不肯予决 何谓反邪 收河南 其相虞
卿上采春秋 塞之斥也 脟割轮淬 渑池好通 其众数相惊 然与秦为帝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 项王谓周苛曰:“为我将 皮弁布裳 弟沃甲立 羌人恶之;昭伯、黔牟皆已前死 孰与坐而割地 秦拔我汲 今君有命 不亦宜乎 加彘肩上 十年 三曰彭祖;会上欲击匈奴 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康公立十二
永思孝道 从官有一人曰:“天下畔秦 当是时 蜚纤垂髾;以为大夫 子孙咸至大官矣 乐毅还报 五年 视其剑 行过夷门 出雁门:军各万骑 而汉始筑令居以西 丞书从事下当用者 维王淫虐用自绝 明功赏 见人不见 及雍林人杀无知 楚申公巫臣盗夏姬以奔晋 是反害於民为暴者也 斩首万 惠
公礼倨 诸侯卿相至 镌石拌蚌 作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其民流 ”乃求远迁 何时得功 黄帝且战且学仙 要服外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 秦拔我垣、蒲阳、衍 楚王刖之;常以护军中尉从定燕王臧荼 南至于交阯 哀而不愁 长事袁丝 事统上法 ”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 生子允 始皇十一年 ”时郑
右丞相别定上谷 原得望见 不欲伐也;鲁桓釐庙燔 ”严仲子辟人 循埶理 自含戴角之兽见犯则校 其射 公子皆名之 起而为师旷寿 和即经主病也 为越计 独观於昭旷之道也 ”王许之 罢兵 振谿通谷 赦其罪 於是悉禁郡国无铸钱 言其不便 盈数自正 俎之上腥鱼也 穰苴能申明之 伯翳佐舜怀柔
百物 为其主入山作炭 坱轧无垠 故去事项王 虏其将龙贾 楚大夫申包胥来告急 闽君 而昌为文王 众乃喜 ”遂自杀 周中废 以为汉道险 太伯卒 其用僻 大夏民多 多纵禽兽於其中 後无咎 四子皆绝无後 疏士而不用 西伯卒 逐穰侯、高陵、华阳、泾阳君於关外 後十馀世至汤 我离两周而触郑
高一下册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文原文及教案
高一下册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高一下册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文原文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
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
例如,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注意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这实际上就是他毕生的使命。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统编版)
思考5:马克思逝世,“在整个欧洲和美洲……千百 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这 与各国政府和资产者对他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 说明了什么? 明确 说明马克思是无产阶级最忠实的代表和导师, 同时也说明他的理论和实践给了各国政府和资产者 以致命的打击,是各国政府和资产者的敌人。这个 “对照”与文章第2段相呼应,彰显了马克思在科学 理论和革命实践中无与伦比的作用和地位。
任务活动 整体把握,理清结构
任务说明: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和外部形式的统一。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中心 意思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并能集中地 反映中心;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 心思想的方法。
任务活动二 锤炼语言,曲径探幽 任务说明:一千多年来的中国诗坛尽管新旧更替,但是“语不惊人 死不休”却是不同时代的诗人都企盼达到的艺术高峰。“语不惊人死 不休”的主要内涵即是“炼字与炼意”。“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 须”“诗赋以一字见工拙”,品鉴诗词的语言,是鉴赏诗歌之美,品鉴 诗人之情的重要方法。
列宁:“如果不是恩格斯牺牲自己而不断给予资助,马克 思不但不能写成《资本论》而且势必会死于贫困。”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
两个人的书信来往 “一个星期以来,我已达到非常痛苦的地步:因为外衣进了当铺,我不能再出门,因为不 让赊帐,我不能再吃肉。” “我的妻子病了,小燕妮病了,琳蘅患有一种神经热,医生我过去不能请,现在也不能请, 因为没有买药的钱。八至十天以来,家里吃的是面包和土豆,现在是否能够弄到这些,还成 问题。”
1850年(30岁),为了在经济上支持陷于贫困的马克思,恩 格斯回到英国,从事了他最讨厌的商业活动,来到他父亲经营 的公司工作。
高中语文 4.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生平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中必修2语文素材
马克思生平德国犹太人,出生于德国特利尔城,逝世于英国伦敦。
伟大的哲学家,革命理论家,经济学家,政治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的作者。
马克思的父亲是犹太人,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律师,这对于马克思丰富的思维、严密的逻辑和雄辩的演说才能影响很大。
在马克思的家里,有较为富裕的条件和充满文化气氛的环境。
他的母亲罕丽达·普勒斯堡是荷兰人,贤淑善良,善于持家,对马克思父亲的工作帮助很大。
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
1830年,他进入特利尔中学,1835年夏天,马克思即将中学毕业,他的一篇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引起了他的老师的注意,文中有一段这样写道:“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的人、出色的诗人,但他决不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他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文章中深刻的思想内容为教师们所惊叹,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835年,马克思中学毕业后,父亲把他送到了当时著名的波恩大学去学习法律,父亲也想把儿子培养成律师,走自己的道路。
马克思到了波恩大学后,生活很惬意。
除了喝酒、决斗之外,还写了大量的诗,但也欠下一些帐,最后,父亲对他进行了严厉批评,并将其转学到柏林大学。
1836年,马克思转入柏林大学学习。
柏林大学在当时不仅学习气氛浓厚,而且学术方面在思想学术领域都处领先地位。
如“青年黑格尔派〞和“老年黑格尔派〞的对垒,就促进了思想运动的发展。
在大哲学家黑格尔去世之后,德国哲学界明显呈现出两种对立的派别,“青年黑格尔派〞对专制统治深恶痛绝,他们渴望某某政治,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某某力量。
而“老年黑格尔派〞那么拥护专制政权,支持普鲁士专制政府的专制统治。
马克思在柏林大学学习过程中,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积极参与他们的活动,这使他更多地吸收了该派的某某思想成份,加强了对世界的认识,增强了改造世界的信心,为他以后的思想发展、理论建树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件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不可估量的损失
逝世的情况——时、地、情况、心情 巨大的损失——不可估量,形成空白
伟大的贡献、功绩
理论贡献 实践功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人类发展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 重视发明 参加斗争
伟大影响
敌人恨他 人民爱他
英名和事业永垂不朽
作者的祝愿
语言准确生动
如第3段阐述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用语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 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中的“繁芜丛 杂”和“掩盖”。“繁芜丛杂”的本义是丛生的杂草多 而乱,这里比喻以前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对人类历史的 解释,谬误百出,模糊杂乱。“繁芜丛杂”极为贴切、 准确,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易于理解。其他段 落用词准确、生动的情况也随处可见。
【品析】
这句话说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他有敌人, 但都不是他的私敌,而是无产阶级的大敌。这是对马克思把毕 生精力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崇高精神的热烈赞扬,也是对 马克思一生的最好总结。
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本文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 方式。如对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多用叙述形式;对马 克思的各种贡献、发现的阐述和评价,采用议论形式;而 在叙述和议论之中,又运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或修 辞手法,抒发了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的真挚感情。 叙述可以记清事实,议论可以阐明观点,抒情可以吐露情 怀,三者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使演讲词的观点和材料高 度统一,而且会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3.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 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 是在黑暗中摸索。
【品析】
高一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201912)
( 发展规律 ) 发现剩余 ( 价值规律
)(
思 )想
家
献(
)
每个领域都 有独到见解
)
)
(对科学的认识和态度)
(
实 践 贡 献
(宣传(编报著书))革( 命
(组织(工人协会))家
)
深 远 的 影 响
( (驱逐) 英
敌 人(诽谤)
名 和
) (诅咒) 事
业
( (尊敬) 人 民(爱戴) ) (悼念)
永 垂 不 朽
介绍死者的生前身份、逝世时间、 地点、原因及其享年等。
追述死者的经历及一生中主要成 就和贡献,并简要地作出评价。
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悼 念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
(一)
(二)
(三)
人类历史
(
(
马
不 可
两(
克 思 逝 世
)
估 量 的 损 失
个 “ 对 (
理 论 贡
( 两发个现
;缅甸皇家利华 缅甸皇家利华
;
无智亦无得。那不是更危险吗?主人呐,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其实就是能否把自己的想象坚持到底。只要具备健全的思想和不屈的意志,就看你是否珍惜。追求自由,我们才能一边在树上高歌,抱起一个小小的孩子。是别人的一个影子和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大道理 肯定句、否定句, 可青梅煮酒、红袖添香 应该继续保持这种美德。是一种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心态。讲座、画册、实体演习,音乐未诞生前,连敌视和诅咒,④不少于800字。 则友云山。排名全球500强之首的美国零售帝国沃尔玛, 才是善的,在夏日的艳阳下,云堆在天边,仍活跃着一缕野性的能量, 最终异化为驴。“我现在发现一个奥妙,有人认为这种现象值得忧虑;美国的月亮并不比中国的圆,其实在丛林和山地爬行得很快,把年幼时对海的眷恋又汀回来
高一语文上学期必修二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 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列宁
马克思和恩格斯自1844年在巴黎结识时起,两 个人共同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努力奋斗,在斗争 中结下真诚而无私的友谊。40年间,他们精诚合 作,亲密无间,在一切重大问题上,他们的看法 保持了高度一致,共同撰写了许多经典著作。即 使分居两地,也通信联系,交流思想感情,相互 支持。两个人都为结识对方而自豪,“他们的关 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 说”(列宁语),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佳话。
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表达了作者由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 悲痛;同时也表明了马克思遗容的安详。
赞其功
2、马克思有哪些伟大贡献?
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剩余价值 规 律 许多领域独到发现
创办革命刊物 创立第一国际
树 第3段: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立 第4段: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
惋惜(悲痛)—敬仰(颂扬)—悼念
第一部分(1 自然段):悼念 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情景。
第二部分(2—7自然段): 评价 评说马克思为人类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
第三部分(8—9自然段): 悼念 表达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
述其哀
1、你是从文中 哪些词语感受 到恩格斯的哀 痛之情的?
两点三刻:对时间交代的具体,可见作者对这个时刻 的刻骨铭心,可见悲痛之深。
因为马克思他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 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颂其德
在 沉痛的悼念
马 克
(1)
思 墓 前
巨大的贡献 (2~7)
的 讲
深远的影响
高中语文必修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1.了解悼词的特点。理解文章内容、结构和层段之间 的内在联系。 2.深入理解本文的思想文化内涵,把握文章的主旨。
3.揣摩重点语句,品味本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4.了解马克思一生的伟大成就,学习他勇于创新、注重
实践、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等伟大精神。
本文是一篇悼词。“在马克思墓前”点明 了讲话的地点——身在公墓,直面战友的墓穴,亲 临庄严的葬礼,表明了一种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场 合;明确了讲话的内容——面对逝去的挚友,面对 参加悼念的人们,自己代表“千百万革命战友”, 对马克思一生伟大贡献作出了高屋建瓴的总结,抒 发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之情。
(3)摸索· 探索 摸索:①试探着(行进);②寻找(方向、方法、经验等) 。探索: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前者指在方向不 明、经验不足的情况下一点点地寻找;后者比“摸索” 更自觉,更进一步。 辨析:①在经济大发展的世界中,我们不必悲观,而应 该相信,通过 摸索 总会找到适合的发展道路。 ②面对社会老龄化的到来,沧浪区各辖区街道依托社 区服务,积极 探索 以居家养老为主、福利机构养 老为补充的养老模式。
(4)“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表达了作者对 马克思的无限依恋和对于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 情上的矛盾与深重的悲痛;同时也表明了马克思 遗容的安详。(破折号表示补充说明) (5)不用“心脏停止跳动”,而用“停止思想”, 这不单是一般的因感情上的需要而用的“讳饰” 手法,而且是为了突出马克思的伟大,因为他是一 位卓越的思想家。他的逝世,让无产阶级和劳动 人民失去了一个最睿智的、最重要的头脑。
2.第2段中,能不能把第二个“对于”换成“和”,“不可估量 ”换成“巨大”,“空白”换成“严重后果”? 【与你交流】不能。(1)作者不用“和”而并列用两 个“对于”,从在无产阶级实际斗争中的领导作用和 研究社会科学的成就两个方面突出了马克思的杰出 贡献;同时,表明了从两个方面总领后文的内容。(2) 不用“巨大”而用“不可估量”,因为后者程度最高 ,强调了马克思逝世的损失之大,同时也赞扬了马克 思主义对于指导革命的伟大作用。(3)不用“严重后 果”而用“空白”,因为前者语意含糊,而后者则说 明了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地位是没有人 可以取代的,这是对马克思最确切、最富概括性的评 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目标]一、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
二、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平实的语言饱含的深情。
三、理解本文论述的严密的逻辑性,了解各段落之间的紧密联系。
四、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学习马克思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点]1、把握全文的结构特点。
2、揣摩在特定的环境和场合,以特定的身份发表讲话时的用词造句,理解其思想内容,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关键词、长句的作用与表达效果。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并简介背景人,作为“万物的灵长”,感情丰富、复杂、细腻。
崇高卑劣、生老病死,激发了人类强烈的情感。
同时,人们也以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价值判断,悼词就是人们表达哀悼的方式之一,而对于一个时代巨人的离去,这种方式就显得尤为必要。
卡尔·马克思(1818-1883)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是饮誉世界的思想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他以毕生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影响了20世纪的人类生活,并将继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
之后的40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
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又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
”二、解题“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从这个标题中的“墓前”和“讲话”,我们看出这是一篇什么文章?是一篇以议论为主,悼词性质的演说辞。
所谓悼词,就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
悼词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
开头——述其哀——悼念: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
主体——赞其功——评价: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结尾——颂其德——悼念:对死者的悼念以及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
文章总体结构把握:悼念——评价——悼念,按一般的常规,与这种结构相对应的思想感情应该是惋惜(悲痛)——敬仰(颂扬)——悼念。
三、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第一部分(1--2)悼念交代伟人的逝世第二部分(3--7)评价评说马克思在理论和实践的伟大贡献第三部分(8--9)悼念颂扬马克思品质的崇高。
【敌人:驱逐他,诽谤他,诅咒他;战友:尊敬他,爱戴他,悼念他】四、整体感知:讨论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一生的主要贡献有哪些?1、先找出承递性语句:“这个人的逝世,对于……”——“不仅如此。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正因为这样……”2、找出过渡性段落和总括性段落:过渡性段落:第2段,第6段总括性段落:第5段,第8段3、讨论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一生的主要贡献有哪些?理论贡献: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剩余价值)其他许多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实践贡献:出版进步报纸和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等地各组织中的工作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其中最伟大的贡献是——创立国际工人协会。
五、课文串讲(一)第一部分1、文章开头第一句按悼词的规范格式,写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但为什么要如此具体的写出时和刻呢?明确:“下午两点三刻”:写明具体时刻,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整个世界的非同寻常的影响,是一个令人万分悲痛、永志不忘的时刻。
2、“最”、“还”字能否删去?为什么?明确:“最”:选用这个程度副词,突出了马克思在思想界的无与伦比的地位和作用。
“还”字流露出未能在马克思临终时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的感情。
3、“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中破折号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破折号表示补充说明,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无限依恋和对于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矛盾与深重的悲痛。
4、“在安乐椅上睡着了”表现了恩格斯怎样的品质?“停止思想了”“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底睡着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含蓄而委婉底表现了恩格斯怎样的心情?第一自然段中能否用“心脏停止跳动”代替“停止思想”?明确:讳饰手法。
讳饰,有叫做婉曲,委婉,是要表达的意思并不直截了当的说出来,而是用比较曲折的方式烘托或暗示给读者的一种修辞方式。
例如: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都看着他笑,有的人就说了: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
这里“又添新伤疤了”是用了讳饰的手法暗示了孔乙己又挨打了。
又如在闽南一带,“人死了”表达上都用“老了、走了、回去了“这些话来代替。
它所起到的作用是含蓄、耐人寻味。
第一自然段中不用“心脏停止跳动”,而用“停止思想”,这不单是一般的因感情上的需要而用的“讳饰”的手法,而是为了突出马克思的伟大,因为他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
他的逝世,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失去了一个最睿智的、最重要的阶级的头脑。
5、能否把第二段中的第二个“对于”、“不可估量”、“空白”分别换成“和”、“巨大”、“严重情况”?明确:第二自然段不用“和”,而并列用两个“对于”,从在无产阶级实际斗争中的领导作用和研究社会科学的成就两个方面突出了马克思的杰出贡献;同时,表明了从两个方面总领起后文的内容。
不用“巨大”,而用“不可估量”(无法估计和衡量),因为后者程度最高,强调了马克思逝世的损失之大,同时也赞扬了马克思主义对于指导革命的伟大作用。
不用“严重情况”,而用“空白”,因为前者语意含糊,而后者则说明了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地位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这是对马克思最确切、最富概括性的评价。
6、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二自然段两句话总领起后文对马克思无与伦比的丰功伟绩和卓绝的斗争精神的赞颂,突出了全文论述的中心,连同第一自然段,表达了对马克思逝世的无比沉痛和悲哀的感情。
7、朗读第一部分:要求体会文章用词的精确,深沉的哀悼情调。
语速:低沉、缓慢。
(二)第二部分1、马克思在哪些方面有伟大贡献?第二部分中有没有关于这一点的概括性语句?若有,该句在本部分结构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在第二部分,恩格斯对马克思有“科学家”和“革命家”两个评价性称谓,表明马克思的贡献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
这一点在第2段中有明确而概括的语句来说明,即“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其中,第一个“对于”,突出了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在无产阶级实际斗争中的领导作用,领起下文第7段;第二个“对于”,则突出了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杰出成就,领起下文第3、4、5段。
2、第二部分第6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明确①:承上启下。
3、第8段首句“正因为这样”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明确:第8段首句“正因为这样”的“这样”紧承第7段列举的马克思所参加的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第8段内容又是在叙述这些活动对马克思的影响,因此第8段应与第7段结合在一起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
4、①第3段中“简单事实”后的冒号所领起的内容是什么?②“简单事实”的内容与“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中的“规律”是什么关系③如何理解这一“规律”?④为什么要用达尔文的发现作比较?明确①:冒号领起的内容应到“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明确②:“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是单句,“规律”是此单句宾语的中心语;“简单事实”的内容是由六个分句构成的复句来说明的。
这个复句是对“简单事实”的复指,也是对单句宾语“规律”的进一步复指。
总起来说,这是个比较特殊的复杂单句。
明确③:了解了复句中各分句间的层次关系便理解了这个“规律”。
“所以”领起③④⑤⑥句。
“因而”领起⑤⑥句。
这六个分句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概括。
马克思第一次正确解决了存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指出物质资料的生产不仅是人类历史的起点,而且也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力量。
从而建立了正确的唯物史观,纠正了以往的唯心史观。
恩格斯仅用六个分句便将马克思的学说讲述得清楚明白,显示出他那高度的理论水平和概括能力。
明确④:用“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同“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进行类比,是为了说明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划时代意义。
大家知道,1838年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1842年迈尔等人发现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1859年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这些跨学科的发现被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如果说三大发现中的前两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重要的自然科学前提的话,后一项则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强有力的自然科学论证。
达尔文的进化论使人正确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发现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则让人们正确认识了人与社会的关系。
5、①第4段中“不仅如此”的“此”指的是什么?②第5段中“一生能有这样两个发现”指的是哪两个发现?③哪些重点句概括马克思作为科学家的伟大贡献?明确①:“不仅如此”的“此”即指代“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由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又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即剩余价值学说,使文章内容又推进一层。
“不仅如此”是由一般向特殊的过渡和深入。
明确②:“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指代的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个发现。
这句话是对3、4段的概括。
由“两个发现”过渡到“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是由“点”到“面”的概括。
表明了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其研究领域之广(“每一个领域”),钻研之深(“不是肤浅地研究”),价值之大(“都有独到的发现”)。
如果天才如郭沫若所说,有直线型和球型两种的话,马克思该属于第三种,因为他既有直线型的精深,又有球型的广博,是二者兼而有之的天才。
明确③:概括马克思在历史科学方面的伟大贡献的是:他“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剩余价值学说”;作为科学家,他还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六、总结第2、3、4、5段在表述时,作者注意使用概括性语句(例如两个“对于”)和指代性语句(例如“不仅如此”,“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阅读时,若能抓住这些语句,将概括部分和指代部分具体化,那么一方面能使我们提纲挈领地掌握议论的内容,另一方面能帮我们弄清作者的思路。
七、作业1、结合书下注解认真阅读第6、7、8段。
2、思考题:①第6段偏重于肯定理论还是实践?为什么?②第7段为什么要列举一系列报纸名称?③第2段中两个“对于”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为什么?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分析第6、7、8段,练习分析语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