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9)登勃朗峰 同步练习 (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勃朗峰
1.下列字形和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拾级(shí) 暇畅巍峨(é) 络绎不绝
B.焦炙(zhì) 灼热纤指(qiān)巍峨壮观
C.巉峻(chán) 俯瞰沟壑(hè) 瞬息万变
D.急湍(tuān)妩媚诺言(nuò) 五彩斑澜
2.下列加粗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秦始皇陵兵马俑展览开始后,参观的人便纷至沓来。

B.国庆之夜,人们轻歌曼舞,共庆佳节。

C.他走出帐篷骑上快马,拾级而上地飞奔而去,转眼间已冲上对面的小丘。

D.王经理对人和颜悦色,下属们都非常喜欢他。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到2020年,全国高铁营业里程将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

B.能否取缔非法校外课业辅导班,是切实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重要举措。

C.为突出节目的文化特色,《朗读者》邀请文化艺术界重量级专家参与节目的制作与策划。

D.因为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原因,《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的喜爱和欢迎。

4.老师向大家展示了“山”字的三种字体,请你选出正确的一项( )
A.依次为小篆、甲骨文、隶书。

B.依次为甲骨文、小篆、隶书。

C.依次为甲骨文、隶书、楷体。

D.依次为小篆、甲骨文、宋体。

5.下列短语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________,婉约________,粗犷________,细腻________,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A.如旭日喷薄似风拂杨柳如小桥流水若大江东去
B.若大江东去如小桥流水如旭日喷薄似风拂杨柳
C.如小桥流水似风拂杨柳若大江东去如旭日喷薄
D.似风拂杨柳如小桥流水如旭日喷薄若大江东去
6.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远处的青山》,作者是__________国著名的幽默讽刺作家__________,他的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勃朗峰是欧洲__________山的主峰。

7.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1)前往勃朗峰的途中,我们先坐火车去了马蒂尼,翌日早晨八点多,便徒步出发。

__________
(2)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

__________
(3)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__________
8.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对联是我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之一,逢年过节、开业奠基、婚丧嫁娶等都要用对联来烘托气氛。

请用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下面是一位同学游览湿地公园题的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脉脉清风千翠柳下联:__________
2.下面是一位作家为凉都大剧院题的一副对联,请判断上下联各是哪句,只写序号。

A.凉都人气上,上台个个精神
B.大剧院门开,开幕连连好戏
上联: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
3.根据下面的材料,运用对联知识对出下联。

有一座高山,山顶尖尖,像一支倒上去的笔在天上写字;高山脚下有一片梯田,像横着推过去的树叶,铺满大地庄园,煞是壮观。

上联:尖山似笔,倒写青天一张纸下联:__________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初登泰山
冯骥才
那年我22岁,正处在一种向往着挺身弄险的年龄。

一天,在老画家溥佐先生家里学画,溥先生忽对我们几位师兄弟说:“跟我去泰山写生吗?”先生胖胖的脸充满兴致。

那年代难有机会登山,我和几位师兄弟更没去过泰山——这样的天下名山,便立刻呼应同往。

行前的几天兴奋得夜里闭不上眼,还跑到文具店
买了一个绿帆布面的大画夹,背在背上,把自己武装成一个“艺术青年”。

泰山对我有种天生的魅力,这可能来自姥姥那里。

姥姥家在济宁,外祖父在京做武官,解甲后还乡,泰山是他们常去游玩的地方。

姥姥好读书,常对我讲到泰山的景物和传说。

那时家中还有几张挺大的“蛋白”照片,上面是 1922 年外祖父与康有为结伴游泰山的情景。

照片里母亲那年5岁,还是一个梳着一双髽髻的活泼好看的小姑娘。

背景的山水已叫我领略到五岳之宗的博大与尊贵。

记得那次在泰安下了车,隔着一大片山野就是泰山。

远看就像谁用巨笔蘸着绿色、蓝色,混着墨色在眼前天幕上涂出一片屏障似的崇山峻岭。

待走进山里,层层叠叠,幽敻深邃,蜿蜒的石径把我带进各种优美的景色里。

那时没有相机,我掏出小本子东画西画,不知不觉就与溥先生和几个师兄弟都跑散了。

那次,我们好像是坐着夜车由天津来到泰安的,火车很慢,中间经过许多小站。

德州站的记忆很深,车到站一停,没见月台上的小贩,就见一只只焦黄、油亮、喷着香味的烧鸡给一张张纸托进车窗。

当然,我们没有钱买烧鸡吃,我口袋里仅有的30块钱有一半还是向妻子(那时是女朋友)借的呢;我只能在山脚下买些煮鸡蛋和大饼塞进背包,带到山上吃。

在这陌生的山上走着走着,就走入姥姥讲过的泰山故事里。

比方斗母宫,它真像姥姥讲的是座尼姑庵。

里里外外收拾得幽雅洁静,松影竹影处处可见,坐在回廊上可以听见隐藏在深谷里层层绿树下边的泉响。

再有便是回马岭。

姥姥当年对我说:“登泰山到回马岭,山势变得陡峭,骑马上不去,所以叫回马岭。

你外祖父属马,当年到这里不肯再登,没过两年人就没了。

你也属马,将来要是到回马岭一定要上去。

”于是那次穿过回马岭的石头牌坊时,是一口气跑上去的。

我一路上最重要的事当然是写生。

我在山里写生时,完全不知上边的山还有多高路有多长,到了中天门,见溥佐先生已经到达,坐在道边一家店前边喝茶歇憩边等候我们,待人会齐一同登朝阳洞,上十八盘。

那个时代,没有旅游,上山多是求神拜佛的香客;种种风物传说都是从山民嘴里说出来的,也都是山民深信不疑的。

我在小店里买到一本乾隆年间刊印的线装小书《泰山道里记》,版味十足,软软厚厚的一卷拿在手里很舒服。

低头看看书中记载的古时的泰山风物,抬头瞧瞧眼前的景物,对照古今,颇有情味。

那时没有真正的旅游业,这是唯一的一本堪作导游的小书了。

我也不知道山上小店里怎么会有这么古老的书卖。

比起当今已陷入旅游市场里被疯狂“发掘”和“弘扬”的泰山,那时才是真正的原生态。

那次登岱还识得一群特殊的人,就是挑山工。

一个人,全凭肩膀和腰腿的力气,再加一根扁担,挑上百斤的货物,从山底登着高高的台阶,一直挑到高在云端的山顶。

而且,天天如此。

这是一群怎样的人?
虽然我和他们不曾交流,甚至由于他们低头挑货行路,无法看清他们的模样,但是他们留在了我的心里,成为20年后我写《挑山工》的缘起。

至于那次写生收获最大的,乃是使我对宋代北宗山水的技法有了深切的认识。

泰山的大气更注入了我“胸中的丘壑”。

头次登岱,目的在于绘画,收获却何止于绘画?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姥姥给“我”讲过的有关泰山的故事。

2.作者远望泰山,从呈现在眼前的画面中提炼出了“绿色”“蓝色”“墨色”三种颜色,请根据作者给出的三种颜色,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这幅画面。

(可任选一种或几种颜色来描绘)
3.“比起当今已陷入旅游市场里被疯狂‘发掘’和‘弘扬’的泰山,那时才是真正的原生态”,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作者第一次登泰山,“目的在于绘画”,在文末对其收获有所交代,除此之外,你认为作者还有哪些收获?
5.班级开展“学生旅游利弊谈”的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学生旅游利大于弊”,反方的观点是“学生旅游弊大于利”,你支持哪方观点?请阐述你的理由。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
2.答案:C
解析:C.“拾级而上”指逐步登阶,表示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登。

不能用来形容飞奔。

3.答案:A
解析:B.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C.语序不当,将“策划”与“制作”调换位置;D.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

4.答案:B
解析:
5.答案:B
解析:
6.答案:美; 马克·吐温; 汤姆·索亚历险记;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阿尔卑斯
解析:
7.答案:(1)记叙 (2)描写 (3)描写
解析:
8.答案:1.殷殷绿叶几红花; 2.B A
3.梯田如叶,铺满大地一庄园
解析:
9.答案:1.斗母宫的幽静、属马的外祖父过回马岭的故事。

2.远望泰山,绿意盎然,郁郁葱葱,高低起伏,令人陶醉。

3.解答此题,细读文章的第六段,便可以找出姥姥给“我”讲的有关泰山的两个故事。

4.目睹了泰山的神奇与雄伟;感受到了泰山的博大与魅力;验证了姥姥讲的有关泰山的故事;低头看书,抬头看景,古今对照登山的独特情趣;识得了一群具有坚毅的攀登精神的挑山工。

5.示例一:我支持正方观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能让人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获得真知,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示例二:我支持反方观点。

外出旅游不仅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而且同学之间关于旅游目的地的攀比也会滋长学生的虚荣心,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解析:解答此题,细读文章的第六段,便可以找出姥姥给“我”讲的有关泰山的两个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