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北京大学实践报告_世界实践.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北京大学实践报告_社会实践
《参观北京大学实践报告》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投身实践觅真知”是小组此次暑期实践得到的一笔宝贵财富。

此次活动,改变了我们对于生活的原有认知,加深了我们对社会的了解。

通过对于全国最优秀大学——的,让我们欣赏了一副美景,体验了一段异校的生活,粗浅的了解了一所大学的前世今生,深刻体会到了北京大学之所能够成为全国最优秀学府的原因。

参观基本情况
8月8日至9日两天,我们小组一行四人参观了北京大学,由于时间关系,加之适逢暑假不能全面了解学校内部设施、环境。

通过多方努力,我们还是粗略的了解了一些,我们从北京大学的西门进入参观欣赏了北大里的未名湖、蔡元培铜像、图书馆、食堂、体育馆等等。

初到北京大学西大门,首先映入我们眼前的是那座古典三开朱漆宫门,高不过七八米,风格古朴、庄严典雅,与颐和园东宫门相似,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从西大门进入不远处便能看到一对秀丽的华表矗立在办公楼和庑殿围合的那半敞开的空间中。

继续漫步向东,我们进入了以未名湖为主体的园林空间。

顿时让人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未名湖如烟波浩淼的海洋,在光的作用下,湖面似停泊着千万星辰,发出瞬息万丈的光芒。

未名湖上有一个八角状的方亭,此景就是一幅“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佳作。

未名湖好似一轮皓月,其附近更是群星映衬。

未名湖畔的“石舫”,为园林中最富情趣的
建筑物,湖舫之间相互衬托,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好一副情景交融的图画。

在未名湖畔,我们东可观湖光塔影;西可看钟亭落霞;南可望湖山林木;北可览层楼幢影,处处都充满了诗情画意。

在这“一塔湖图”下真是学习、散心乃至谈恋爱的圣地啊!真是羡慕这北京大学的兄弟姐妹们。

流连于未名湖畔的美景,怀着新的憧憬我们继续向前行进。

我们来到一座圆顶六角亭子的附近,亭中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大钟。

其下端铸成八瓣荷花状,像姑娘们穿的裙纸。

钟体下部雕刻的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和从海面喷薄而出的旭日。

钟体上部是十二对腾舞滚动的蛟龙戏珠。

两条粗壮的青龙铰连成的钟耳悬挂在亭顶的一条横木上。

忽然看见一群人围在一起,我们也饶有兴趣的围了过去。

走进才知道是导游在介绍钟亭,在导游那满怀激情的介绍,我们也仿佛走进那段历史。

从他为北洋水师报时直到他从八国联军的洗劫中逃生的历史长河中。

不知路过这里的学子会不会有种奋发向上的感觉。

这钟亭为北京大学校园文化填上了浓重的一笔。

继续参观,我们来到了“蔡元培铜像”,听着别人的介绍仿佛看见了这位“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在做着那激人上进的演讲。

路过这里的莘莘学子,是否会想起当年蔡校长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的教诲:“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二曰砥砺德行方今风俗日偷;三曰敬爱师友教员之教授”。

纵观当代大学里的学风、作风。

这三条仍是十分重要的。

“蔡元培铜像”又为北京大学的校园文化填上隆重的一笔。

听过蔡校长的演讲,我们来到了斯诺墓的身旁。

斯诺墓的墓碑上镌刻着叶剑英的题词“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之
墓”,下注英文。

墓旁松柏环绕,绿草如茵。

迎面一湖碧水,更觉得幽静肃穆。

斯诺是一位正直的美国人,热爱和平,主持正义。

他十分关切中国的命运,热情支持和保护的爱国热情。

他在其住处掩护过很多当时北京大学的进步学生。

后参加抗日游击队。

对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做出了显著贡献。

刚开始觉得学校里有块墓地还是挺不舒服的。

但听说了斯诺的事迹以后,就没有这种感觉了。

斯诺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他象征的友好、互助。

同时也时刻教育着北京大学的学生们记住这段历史,真爱和平。

来到北京大学又怎能不了解北京大学的“校训”:“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爱国毋庸置疑是每个人都要做得,进步才能使人得到发展,每个人的进步才能推进整个社会的进程。

然而民主和科学恰恰又是五四运动的口号,曾经北京大学的学生是五四运动先锋,这是他们的骄傲。

其中更体现了北京大学学生的精神和担当。

而如今北京大学的学生更应继承学长学姐们优良传统。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

可以说之前的都是北京大学的校园风光,接着我们又参观了北京大学的教室、食堂、图书馆、体育馆等等。

由于条件限制了解不是甚详。

北京大学的食堂有:学一、学三、学四、学五、康博斯、农园、艺园、勺园、家园等唯独没有学二。

体现了北京大学的独一无二。

据悉北京大学的食堂有点拥挤,有些同学戏称“北大的食堂最能体现‘北大是全国人民的北大’这句话”。

食堂里的饭菜挺好,价格也不贵;北京大学的图书馆庄重而不失典雅,各种藏书无数,种类繁多;其体育馆设备齐全,更是XX年的奥运会乒乓球项目的比赛场馆;教室也是硬件齐全。

二、参观后的几点感受
此次参观,北京大学给我们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充满朝气和人文底蕴的校园文化
初到北京大学校门口,就感受到一种庄重之感。

体现了做学问更应庄重待,从从未名湖畔到湖心岛亭、石舫、钟亭到处都洋溢着和谐之美,校园内的花草树木,名胜古迹,亭台楼阁都把文化品味演绎的淋漓尽致。

处处匠心独运,每一寸土地都仿佛是一幅画,每一朵花都含情,每一个石头都是一首诗。

那一塔湖图下的美景使人陶醉其中不能自拔。

在这样的环境学习又怎能不舒适。

再到蔡元培铜像、斯诺墓和那包含五四运动精神的校训。

处处都是人文精神,处处都能催人奋发。

正如他们品味高雅校园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好的学校的“文化场”。

通过“场”的引力凝聚智慧;通过“场”的势能约束行为;通过“场”的辐射激励师生;通过“场”的影响促进学校发展。

加之北京大学的各种社团高达267个,每个学生完全可以找到与自己兴趣爱好相同的社团。

这样每个人都可以有丰富的课余生活。

育学于乐,这样更能体验到学习生活的乐趣。

加之北京大学本身就是群英荟萃,里面充满了竞争,竞争的学习氛围是孕育顶尖人才的摇篮。

你追我赶,大家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进步。

真正的让校园生活成为师生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引人入画的校园美景、催人上进文化精神,养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就构成了北京大学充满朝气和人文底蕴的校园文化。

(二)、完善的教学设备和优良的学习资源
俗话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最优秀的高等学府,不乏经济支持。

在充沛的经济支持下学校各项教学设备、实验仪器等都比较齐全和先进。

北京大学作为国内藏书量最多的大学。

到XX年底,纸质文献馆藏总量近800万册
(件),电子图书达到276万种,外文数据库500个,另有音像资料56万余件。

可谓是“书山”、“智海”。

北京大学的师资力量更是不用说,在如此优良的学习资源环境下,怎能不畅游“书海”,与师畅谈学术问题,与友讨论时事政策、人生理想,在学习生活的道路上奋发激进。

好一派“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的景象。

(三)、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
理念是学校工作的灵魂,目标是学校的工作方向。

此行我们所总结的北京大学理念应该为:追求真理、追求卓越、培养人才、繁荣学术、服务人民、造福社会。

也许有的不尽完善的地方,但这些也足以体现北京大学的胸怀之广。

北京大学对外交流中心近几年接待了近千个团体的约数万名来访客,并与国外和港澳台许多大学和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每年接待多批学生学者团队。

每年的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试题中都有时代的影子,在校园内更是时代气息浓重。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校训”正是北京大学与时俱进办学理念的源泉。

北京大学校训的校训一直存在争论,比较盛传的有两个:一个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另一个就是“思想包容,兼容并包”。

没有校训仿佛有点遗憾,但是,作为北京大学,仿佛没有校训便是最好的校训——充分的个人发展空间,或许你可以选择“格物致知”,也可以选择“修身齐家”,更可以选择“治国平天下”,这正体现了北京大学的包容和与时俱进。

在如此的办学理念下才使得北京大学充满生机与希望。

此次,参观北大。

也许我们并没有像其他同学实践时间之长,短短的两天我们也没有尽善的了解北大。

但我们一样有自己的收获:本次参观全当旅游,北大的风景令人陶醉,陶醉之余我们缓解了上学期学习的压力,领略了异校的风采,增长了个人见识。

我们也深深的被北大精神所折服;“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让我们明白追求什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去追求。

也许这些收获不算什么,但我们想说的是:不虚此行。

的。

翔实的资料、生动的实物不仅让我开阔了视野、领略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也激发我的爱国热情。

也可以看出,党的优良作风是在有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上,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直观的实践和学习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

此次实践让我的到了一定的锻炼。

我很高兴能够在这次实践中获得在专业的知识领域进行拓展和创新的宝贵机会。

我认为此次博物馆实践对于历史学专业的我来说特别有意义。

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要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
己,用严谨的态度去做每一件事。

此次实践活动使我们增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使命感,我们一定要继承先人们的精神,努力向党组织靠拢。

参观博物馆社会实践心得体会2 五月的天气是燥热的,但是我们的心情却比这炙热的天气更来得热情。

我们18年第一批积极分子一起到平原博物馆参观,心情就像是澎湃的海浪无比的激动。

怀着好奇与无比激动的心情,我们一行人来到了目的地——平原博物馆。

平原博物馆是集博物馆、档案馆、史志馆、城建档案馆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地上三层,框架剪力墙结构,高24米。

首层为库房、技术用房及设备电气用房;二、三层为展览空间和办公用房。

博物院总体规划着重强调“以人为本、以物为本”的设计思想,突出政府广场庄重、大气、包容的性格特征。

采用现代、大气的设计手法,依据以市政府办公楼所在的中心轴线,采用对称式布局,成功地构建出有序的城市空间,创造出博物馆强烈的场所感。

同时,在中轴对称布局的基础上,各单体建筑又各自具有独特的性格。

这种差异中的对话,体现了城市文脉与地域文化,创造出人与自然充分和谐的城市空间。

平原博物馆是新乡十大标志性文化建筑之一。

在建筑艺术上,其一表现为“华夏之光”——文明精神的传播,借助规划形式的放射状规划图景与建筑形象上的独特个性,通过以竖向线条为主的石材巨大实体尺度,以及其富于韵律的排列,形成了博物院震撼人心的整体气势,寓意着新乡牧野大地,作为夏、商、周
中国最早王朝的中心,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其二表现为“历史年轮”——历史的沉淀与传承,平原博物院平面呈半圆形,通过与树的“年轮”在形态、肌理上的呼应,体现出历史延续性。

她寓意城市是成长着的城市,而平原博物馆,正式要记录下这座城市成长过程中的“年轮”,让人们得以通过这些“年轮”,重视她的点滴回忆。

其三表现为“太行山势”——地域性与生长性,平原博物院建筑形象强调竖向上的生长感与层叠起伏的态势,外形硬朗、刚毅,平原儿女坚忍不拔的性格。

平原博物院藏文物3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上万件,国家一级文物63件。

平原博物院中的博物馆共有19个厅,其中16个厅作为展览文物所用。

其中12个展厅为固定展厅,4个为临时展厅。

西侧为“牧野华章”通史类展厅,时间范围从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仰韶文化遗址文化遗存开始,分为原始社会时期、夏商周时期、汉魏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四个篇章,种类包括青铜器、陶瓷器、书画、竹木器、碑帖拓片、玉器、石刻造像等,尤以商周青铜、明清书画、历代碑帖拓片著称。

东侧为文物专题展厅,分为《馆藏青铜器展》、《馆藏陶瓷展》、《馆藏书画展》、《馆藏精品拓片展》、《造像艺术展》五个专题展览,共展出精品文物一千多件,对青铜器、瓷器、字画、拓片等进行专题陈列。

大部分文物文物出土于原平原省所辖的范围。

无论是馆藏量还是馆藏价值,在全省地级博物馆中都名列前茅。

其中,镇馆之宝有祖辛卣、妇好方尊、牛面纹卣等一批珍贵青铜器,及北魏石刻造像、石鼓文拓片等石刻、石雕、石碑。

此外有历代书画作品1700余件,时代自秦汉至近现代,代表性藏品如赵子昂、董其昌、史春荟、李苦禅、白雪石等的书画作品。

当我仰视着那些精美的字画以及陈列的相片。

我已不再仅仅是去了解其中的内容,而是站在远处看。

我似乎感觉到画中的人物翩翩向我走来,那字里行间,急似飞流瀑布,缓似行云,给人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

当我俯视那一件件美轮美奂的玉器,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古人琢玉的场面,过去人们形容大自然的造化是鬼斧神工,看到了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器,我就理解了什么是巧夺天工了。

我的心情如潮水般大起大落。

最后趋于平静。

走出博物馆大门。

我还在回味着那平原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以及对老祖先的敬畏。

一切都随风儿去了,我的思绪也融入了滚滚的历史长河,激荡起一滴小小的浪花,而水面又平静了。

历史的洋流又再次拍打舵船,缓缓前行。

我们的时代又将继续。

博物馆之旅,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的思想和情感再次奋发。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明白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知晓社会的良好形式。

也是促进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培养锻炼自己的才干的良好渠道,提升自身的思想与修养,树立服务社会的良好思想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我们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提高素质。

总而言之,这次积极分子社会实践,使我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思想更加成熟,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得到更好、更全面的锻炼。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摆正心态,正确定位,发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参观博物馆社会实践心得体会3 今天是三下乡实践队的第
二天,匠心之初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坚持。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桥梁博物馆。

桥梁博物馆,坐落在海沧大桥东岸锚碇内,这是在大桥硕大的锚碇里建起来的我国第一座桥梁博物馆。

它的造型设计、内容丰富、科技手段先进,展示了高科技水平,为海沧大桥增添不少景色。

博物馆由海沧大桥建设展示馆、中国桥梁百年回顾展示馆和海沧大桥监控中心三大部分组成。

我们欣赏了中国桥梁百年回顾展,以历史为经纬,以桥梁科技为线索,系统地回顾了我国古代与当代桥梁建设的辉煌成就,介绍桥梁科技知识和世界各国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著名桥梁,以及规划中的21世纪的宏伟桥梁工程。

在我国古代桥梁中有保存完好的赵州桥、宋代的泉州洛阳桥,还有1937年建的钱塘江大桥,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等;在当代桥梁中有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汕头海湾大桥、西陵峡长江大桥等,其中汕头海湾大桥为预应力混凝土悬索桥。

大桥种类繁多,老师悉心的讲解,让我们对此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我们还参观了海沧大桥建设展示馆。

从大桥设计、施工、科研、投融资、监理、景观等多角度完整地展示了大桥的建设过程。

展馆充分运用了现仪展示手段和大量实物模型,并设计了多处可供游人参与的大型场景式展示。

实物模型十分逼真,仿佛身临其境。

厦门桥梁博物馆,这是一座富有特色的博物馆,让我们收获颇多,感受到我国建桥的高科技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