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功》
九年级物理上册11.1《怎样才叫做功》教学设计(新版)粤教沪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11.1《怎样才叫做功》教学设计(新版)粤教沪版](https://img.taocdn.com/s3/m/be29e46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f9.png)
1. 在讲解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时,可以增加更多的实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2. 在实验操作中,可以增加更多的指导和练习,帮助学生熟悉测力计和距离尺的使用。
3. 引入更多的教学评价方式,如口头报告、实验展示等,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八、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 计算题:要求学生计算物体在不同情况下的功,如在恒力作用下物体移动的功,以及在变力作用下物体移动的功。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功的概念”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怎样才叫做功”的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怎样才叫做功”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怎样才叫做功”的重点,强调“怎样才叫做功”的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怎样计算功”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怎样才叫做功”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怎样才叫做功”的新课呈现结束后,对“怎样才叫做功”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5. 思考题: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但最终停止在力的作用点,求物体所做的功。
答案:物体所做的功 = 力 × 距离 = 0J,因为物体最终停止在力的作用点,没有移动距离。
举例: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在线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的解答,让学生在网络上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精品练习(附答案)《11.1功 》(新)八年级物理下册学科核心素养课时专训(人教版)
![精品练习(附答案)《11.1功 》(新)八年级物理下册学科核心素养课时专训(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424cc00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78.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学科核心素养课时训练11.1功课时专训一、单选题1.以下示例所列举的几个力中,有力对物体做功的是()(1)物体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升高(2)提着滑板在水平面上行走(3)用尽全力搬石头,搬而未起(4)小车在推力作用下向前运动A.(1)(2)B.(2)(3)C.(3)(4)D.(1)(4)2.如图所示,在水平面ABC中,AB段光滑,BC段粗糙,且AB=BC=20m,用10N的水平恒力F 推着100N的重物,由A点运动到C点,在AB段、BC段上推力做的功分别为W1、W2,则W1、W2的大小关系是()A.W1=W2B.W1>W2C.W1<W2D.无法确定3.如图所示为小明同学做挺举连续动作的几个状态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明同学从准备状态发力到上拉状态过程中对杠铃做了功B.小明同学从上拉状态发力到上挺状态过程中对杠铃做了功C.小明同学从上挺状态发力到站立状态过程中对杠铃做了功D.小明同学在站立状态过程中对杠铃做了功4.如图所示,水平木板上有甲、乙两个木块,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两木块下表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甲、乙分别在相同的水平拉力F1和F2的作用下,运动了相同的距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F1做功和F2一样多B.F1做功比F2多C.F2做功比F1多D.条件不足,F1、F2做功无法比较5.小明和小李都用水平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的箱子,箱子的质量相同,小明用力推箱子但箱子静止,如图甲所示;小李用力推箱子,箱子推出去后又向前滑行一段距离。
对上述过程分析正确的是()A.小明推箱子,箱子没动说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大于推力B.小明推箱子,箱子受到的摩擦力与推力大小相等C.小李推力对箱子做的功等于推力与箱子前进总距离的乘积D.小李能推动箱子说明他所推箱子的惯性小6.如图所示为运动员投掷铅球的过程示意图。
a 是起推点,b是铅球脱手点,c是铅球运动的最高点,d 是落地点。
《11.1功》导学学案
![《11.1功》导学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e62571a26925c52cc5bf63.png)
八年级物理《13.1功》导学学案课题:13.1 功学习目标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4、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中考考点:1、本节课是中考的重点,主要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今后命题的热点仍是功的计算及对是否做功的理解,,在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中均有可能出现。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结合本节学习目标认真阅读课本P104—P106“功”部分的内容,并将重点内容做好标记。
二、课内探究(一)力学中的功1、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上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观察力的作用是否有效果。
2、我来归纳:由课前的演示实验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
3、可能的猜想:观察教材图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4、归纳结论——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二是5、小试牛刀判断下面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
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二)功的计算1、我来归纳:(1)力学里规定,功等于(2)功的计算公式:(3)单位:,简称,符号(4)1焦=1牛·米(1J=1N·m),其物理意义为2、对P105的例题分析计算。
3、估算一下你上楼到教室时,克服自身重力做多少功?(三)功的原理1、观察P106演示实验,提出探究的话题:使用机械是否省功。
八年级下学期物理人教版第十一章11.1《功》同步练习题(解析版)
![八年级下学期物理人教版第十一章11.1《功》同步练习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d0b77054cfc789eb162dc833.png)
《功》一、单选题1.一位普通中学生沿教学楼的楼梯匀速登高了3m,该同学登楼做的功最接近( )A. 50JB. 150JC. 1500JD. 15000J2.一同学用50N水平方向的力,将一重5N的足球沿水平方向踢了出去,足球在地面上滚了30m才停下,这个过程中脚对足球做的功是( )A. 5JB. 1500JC. 150JD. 无法确定3.王浩同学想探究一下做功的多少跟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他做了以下实验:用相同的力F拉着物体分别在光滑的水平面、粗糙的水平面、斜面上移动相同的距离s(如图),做的功分别是W1、W2、W3,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A. W1<W2<W3B. W1>W2>W3C. W1=W2=W3D. W1<W3<W24.下列关于力做功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人提着箱子站在地面不动,手的拉力对箱子做了功B. 人把箱子从二楼提到三楼,手的拉力对箱子做了功C. 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汽车所受重力对汽车做了功D. 过山车向下运动过程中,车上乘客所受重力对乘客没有做功5.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 一名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NB. 一名中学生从一楼走上二楼做的功约150JC. 一名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5×103PaD. 将一本物理书从地上捡起放到课桌上做的功约2J6.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A. 提着水桶沿水平方向移动B. 用力举着杠铃不动C. 用力搬石头没搬动D. 推着小车前进7.关于力对物体做功的多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力对物体做的功就一定越多B. 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力对物体做的功就一定越多C. 力一定时,物体通过的距离越大,力对物体做的功就一定越多D. 力一定时,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越大,力对物体做的功就一定越多8.甲、乙两物体分别在水平拉力作用下作匀速直线运动,若甲的质量是乙的2倍,甲所受到的水平拉力是乙的3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那么在同一时间内,拉力对甲、乙两物体做功之比为()A. 3:1B. 6:1C. 12:1D. 24:19.下面四个情境中,力有对物体做功的是()A. 推动小车车未动B. 物体拉力作用下升高C. 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前行D. 搬而未起10.下列实例中,有力对物体做功的是()A. 跳水运动员从跳台跳下B. 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前进C. 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停在空中D. 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滚动11.水平地面上的购物车在水平推力的作用下,沿推力的方向运动一段距离,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重力对购物车做了功B. 支持力对购物车做了功C. 推力对购物车做了功D. 没有力对购物车做功12.某人用沿水平方向的力拉着同一木箱分别在较光滑的水平地面和较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匀速直线前进相同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粗糙地面上做功多B. 在光滑地面上做功多C. 两次做功一样多D. 无法比较两次做功的多少13.如图所示,OQ是水平地面,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从O匀速直线运动到Q,OP段拉力F1为300N,F1做的功为W1,功率为P1;PQ段拉力F2为200N,F2做的功为W2,功率为P2。
教学设计《11.1怎样才叫做功》
![教学设计《11.1怎样才叫做功》](https://img.taocdn.com/s3/m/a8996115ba1aa8114431d963.png)
《11.1怎样才叫做功》教学设计学校:惠环中学教师姓名:李卉晶学科:物理年级:九年级教材版本:粤教沪科版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知道功的计算公式FsW 和功的单位,能用功的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过程和方法目标(3)经历观察和解释生活、生产中的有关实例的过程,了解功的含义,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物理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4)通过观察生产、生活中的做功实例,认识到物理知识与自然现象、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的品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经历建立机械功概念的过程,学会用公式对功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理解功的概念,会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任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1.引入新课多媒体出示两幅图片,两个人用了力,都做工了,但从物理学角度说这两个人没有做功。
引入本节内容——怎样才叫做了功?使学生区分“做工”与“做功”,并说明“做功”与力有关。
2.怎样才叫做功教师:用力拉在水平桌面上的小车,小车前进,则小车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学生:重力、支持力、拉力、摩擦力教师:哪个力的作用对小车的运动作出了“贡献”呢?学生:拉力!教师:引出做功在物理学中的意思——“贡献”。
帮助学生理解“做功”的意思。
教师:马拉车与起重机吊货物有没有力做功?学生:马的拉力对车做了功,起重机的拉力对货物做了功。
教师:找出两种情况的共同点。
学生:都有力,并且都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教师:归纳机械功的定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功。
3.怎样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教师:判断“活动2”中哪种情况力做了功?你是通过什么标准来判断的?学生:a,b图中有力做了功,c图中没有力做功。
因为a,b图中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教师:总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F(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s(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教师:思考下列3种情况力是否做了功?①用脚踢出足球,球在地面上滚动,滚动过程中,人对球做功了吗?②人用力推石头而没有推动,推力对物体做功了吗?③人提着箱子在水平路面上行走,拉力对物体做功了吗?学生:都没有做功。
2020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1《功》同步训练(word有答案)
![2020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1《功》同步训练(word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8ec070ee06eff9aef8078a.png)
C.女孩搬起一个箱子,女孩对箱子有力,且沿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所以女孩对箱子做了功,故C正确;
D.学生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行走,学生对书包有向上的力,但向上并没有移动距离,所以学生对书包没有做功。故D错误。
二、选择题
6.下列情况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A.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
B.人用力却没有把重物提起来
C.人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
D.工人背看砖头上楼
7.一支步枪枪膛长80 cm,火药爆炸时产生的高压气体对子弹的平均推力是2000 N,子弹离开枪口在空中飞行40 m后落在地上,则高压气体对子弹做的功是()
4.一个重200N的物体在大小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匀速前进了25m,拉力撤销后,物体由于惯性又前进了10m.在物体向前运动35m的过程中拉力做的功为700J,则水平拉力的大小为______N,此过程中重力做的功是______J.
5.如图甲所示,一块质量为0.2kg的铁块被吸附在竖直放置且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在竖直方向上拉力F=3N的作用下向上运动,铁块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N,0~6s内拉力F做的功是__J(取g=10N/kg)
7.A
【解析】
由题意知,子弹在高压气体的作用下移动的距离:s=80cm=0.8m,高压气体对子弹做的功:W=Fs=2000N×0.8m=1.6× J.故选A.
8.D
【解析】
ABC.从发力到上拉的过程中,从上拉到翻站的过程中,从翻站到上挺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的作用力向上,杠铃在作用力的方向上也有距离,所以运动员对杠铃做功,故ABC错误;
(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_____。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11.1《功》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11.1《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7056e39f5335a8102d2208c.png)
课时教学设计单元第1课时学期总第25课时备课时间:20 17年5月16日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知识与技能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 •理解计算功的公式3.知道功的单位4.能进行功的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了功,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究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识别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未做功教学难点能利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语文上学习的“功成名就”、“大功告成” “功引入新课新课30不可没”中的“功”都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学生总结:都表示有贡献、有成就的意思提出问题:如图哪个力的作用对小车有了“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直观感受引入,进入学习。
视频效”?有了“贡献”呢?【功】课题§ 11.1 功课型讲授课课程标准考纲要求教学目标教学用具环节用时小车、斜面、木块、弹弓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技术与手段联系生活实 际,从生活走 向物理,让学 生更好掌握知 识点。
讲授总结得出在物理学中功的概念及定义 功③有力有距离,但力与距离垂直一一不做功学生总结三种不做功的情况【力学中的功】观察三幅图片,总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锻炼学生知识 归纳能力。
再次总结做功 的两要素图片、教具判断下列情况是否做功?①拉而未动、推而未动一一不做功②有距离无力一一不做上课时间:2017年_5月19日。
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11.1 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11.1 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6f34ac033687e21ae45a941.png)
功授课时间:教学内容:第一节功授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功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引人新课: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
1.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
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
[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2.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
[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越“累”。
]3.学生实验:用手将书包提 5厘米左右和将 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为什么?答: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情况需要的拉力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同。
力的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不同,无法比较哪次更“累”。
讲述:由此,人提物体“累”的程度,不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人一个新的物理量——机械功(简称功)。
板书: 一、功二、讲授新课:功这个物理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看图:课本104页图15.1-1:这两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或者共同的要素。
答:都有力,物体都移动了一段距离。
问: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答:是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讲述:在物理学中就说图中的力对物体做了功。
请同学们看图:课本104页图15.1-2:甲:用力而未移动距离;乙: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但水平方向上却没有力。
11.1《怎样才叫做功》PPT课件
![11.1《怎样才叫做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6c3f3c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5b.png)
例1.图13-5中用手匀速托起两个鸡蛋升高 1m时手对鸡蛋做的功大约是多大?
• 两个鸡蛋的重力约1牛顿;
• 匀速托起鸡蛋,手的托力F等于鸡蛋的重力 G=1N;
• 鸡蛋在托力的方向上上升的距离S=1m;
• 托力对鸡蛋做的功
•
W=FS =GS
•
=1N×1m
Gs
•
=1J
第17页,共33页。
活动3:
第18页,共33页。
第15页,共33页。
怎样计算功的大小? 功的单位是什么?
1.功的计算: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 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表达式:功=力×距离
2.单位:
焦耳(J)
W=F .S
1J =1N· m
3.意义:用1牛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1米距 离,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就是1焦耳。
第16页,共33页。
。
3、某人用100N顿的水平拉力,将500N顿的物体在水平地面 上匀速移动8m,拉力做了多少功?若他用100N顿的力竖直
向上提此重物,他对物体做多少功?
第25页,共33页。
课堂练习:
• 课本P6自我评价与作业1、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我评价与作业---2、3.
第26页,共33页。
谢谢
第27页,共33页。
S
10N
⑹用100牛水平力拉着重500牛的小车沿水平面前进了10米
。
第20页,共33页。
例题3
如图,用水平力F拉物体A在光滑水平面上沿直
线移动s,做功WA;用同样大小的力F拉物体B 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沿直线也移动s,做功WB; 用同样大小的力F拉物体C在斜面上沿直线也 移动s,做功WC。你能比较WA和WB和WC的大 小关系吗?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1《功》精选同步习题(附详细解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1《功》精选同步习题(附详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a5daf2f5335a8103d2201a.png)
11.1《功》精选同步习题一.选择题(共14小题)1.下列生活实例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有()A.甲和乙B.甲和丙C.乙和丙D.丙和丁2.下列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A.向上堆积物体B.推车推物体C.抽出中间的物体D.背着物体前进3.如图是世警会运动比赛的一些项目,这些项目中力对物体做功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步枪比赛中,子弹离开枪口以后,枪对子弹还在做功B.拔河比赛中,两队僵持不动的时候,运动员对绳子做了功C.卧推比赛中,运动员把杠铃向上推起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D.定向越野比赛中,运动员背着包袱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员对包袱做了功4.小刚同学放学回家的过程中,以下叙述的情景中小刚对书包施加的力做功的是()A.小刚将书包从地面向上提,但没提动B.小刚站在站台上等候列车时,肩膀对书包向上的支持力C.站在水平匀速行驶的地铁列车上,肩膀对书包向上的支持力D.小刚到家上楼梯时,肩膀对书包向上的支持力5.如图所示为运动员投掷铅球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a到b的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做了功B.在b到c的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没有做功C.在c到d的过程中,没有力对铅球做功D.在a到d的过程中,重力对铅球做了功6.如图为九年级同学立定跳远比赛时经历起跳、最高点、落地三个位置的示意图,则该同学从最高点至落地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最接近()A.50J B.100J C.300J D.900J7.如图,用手匀速托着两个鸡蛋升高1m,手对鸡蛋做的功大约是()A.0.1J B.1J C.10J D.100 J8.将物理课本从水平地面捡到课桌上,此过程对课本所做的功约为()A.0.2 J B.2 J C.20 J D.200 J9.一位中学生沿教学大楼的楼梯匀速登高了3m,该学生登楼做的功最接近于()A.1500 J B.150 J C.15 J D.1.5 J10.放学后,某同学背着重40N的书包沿水平路面走了200m,又登上大约10m高的四楼才回到家,则他在回家过程中对书包所做的功大约为()A.0J B.400J C.2000J D.2400J11.如图所示,两个滑梯高度相等,如果小玲分别从①号直梯和②号旋转滑梯上端滑到地面,小玲所受重力做功分别为W1和W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W1>W2B.W1<W2C.W1=W2D.无法比较12.用大小相同的力F,作用在质量不同的物体上,使它们分别在同一水平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s(如图所示),F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则()A.W1=W2B.W1=W2C.W1=2W2D.W1=4W213.如图所示,已知物体A和B质量相等,A在粗糙的水平地面,B在光滑的斜面。
11.1《功》课件
![11.1《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cc3f3f6c175f0e7cd1376a.png)
3.功的计算及单位
W=Fs 单位:1J=1N· m
4.物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s=0,劳而无功 F=0,不劳无功 F⊥S,劳而无功
课堂练习
G
F
1.在水平地面上,用50N的力沿水平方向拉着重为 100N的小车前进5m,拉力做的功为______J, 重力做的功为______J。
拉力做功
重力做功
W=FS= 50N×5m = 250J
功=力×距离 W= F s W=Gh W=fs
N·m
一座寺庙正在修整,老方丈发话:”多劳多 得“,谁功劳大、贡献大,谁就可以楼 三楼
谁做的功多? W=FS, Gh 乙和尚做的功多
1.功的概念 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2.做功的两个必备因素 ①.有力的作用 ②.在力的方向上有移动距离
三、物体受到某力的作用,但运动方向始终与该
力方向垂直.
11.1 功
F
S
手对水桶向上的作用力没有做功 因为: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
探究:功的大小与力、距离的关系
起 重 机 拉 着 货 物 匀 速 上 升
比较(1)(2):在拉力相同时,力的方向上的距离 越大,做功越多
探究:功的大小与力、距离的关系
11.1 功
株洲县朱亭镇龙凤中学 齐锟龙
2017.3.30
一座寺庙正在修整,老方丈发话:“多劳多 得”,谁功劳大、贡献大,谁就可以多吃一份斋 饭。 甲和尚 四袋沙子 乙和尚 三袋沙子 谁做的功多? 二楼 三楼
11.1 功
1、功劳 立功—
2、大功告成 事半功倍—
11.1 功
一、功的理解 ①定义: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 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做了功。
举起杠铃,克服杠铃的重力做功 W = Gh =mgh=170kg×10N/kg×2m=3400J 在举高停留的过程中,物体移动距离为0 不做功。
11.1《功》导学案
![11.1《功》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681372783e0912a2162a52.png)
11.1《功》导学案9周 1课时课堂类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功的概念2.能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3.理解功的定义、公式和单位,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功的简单计算。
重点:功的计算公式、单位难点:力做功的判断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力作用的成效-------功1.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取得了,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
2.通常而言,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就说这个力做了功.【活动二】理解力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观察甲、乙两个图,找出两个实例中力做功的共同点: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 ;2.观察丙、丁两个图,力都没有对物体做功,想一想为什么力没有做功?并写出原因: 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 搬大石头没有搬起有____,但没有______,所以力没有做功丁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 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前行时,在水平方向有______,但没___ _,所以力没有做功。
3.总结归纳,力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______ ______ 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三】通过实例归纳力不做功的情况(1)(2)(3)【活动四】阅读课本P63"功的计算"部分的内容,然后合上课本,填写下列空白.功的公式:________________.符号的意义及单位:F表示( ),单位 ( ) s表示( ),单位 ( )W表示( ),单位 ( )或()其中,功的单位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_________,简称_______,符号是______,所以1J=_____N·m【活动五】例题质量为50kg的雪橇上装载了350kg的货物,一匹马拉着它将货物匀速运到了3000m外的货场。
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800N,求:马运货时做的功。
【大单元教学】11.1教学设计:功教学设计 八下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大单元整体设计(人教版)
![【大单元教学】11.1教学设计:功教学设计 八下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大单元整体设计(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f027089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66.png)
【大单元整体教学】物理学科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分析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2)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3)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4)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使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知道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学难点是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会用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任务二:应用进行计算C.小宇推木箱推而不动D.运动员将弓拉弯的过程【答案】C【详解】A.小明把桌子从一楼搬到四楼,给桌子向上的力,桌子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对桌子做功,故A不符合题意;B.运动员举起杠铃的过程中,有力作用在杠铃上,杠铃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举力对物体做功,故B不符合题意;C.小宇推木箱推而不动,木箱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力对木箱没有做功,故C符合题意;D.运动员将弓拉弯的过程,弓发生形变,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力对弓做了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为缓解同学们的紧张情绪,中考前夕,老师在走廊上安装了一根横杆,挂上几串粽子,让同学们跳一跳顶一顶,寓意“奋起高粽(高中)”。
如图所示,虚线ABC表示被顶中的粽子在空中的运动轨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粽子在AB段运动过程中,人对粽子做功,挂绳对粽子做功B.粽子在AB段运动过程中,人对粽子不做功,挂绳对粽子不做功C.粽子在BC段运动过程中,重力对粽子做功,挂绳对粽子做功D.粽子在BC段运动过程中,重力对粽子不做功,挂绳对粽子不做功【答案】B【详解】AB.虚线ABC表示被顶中的粽子在空中的运动轨迹,粽子在AB段运动过程中,头跟粽子已经分离,人对粽子没有力的作用,所以人对粽子不做功,此过程中,绳子处于松弛状态,即挂绳对粽子没有力的作用,所以挂绳对粽子不做功,故A错误,B正确;CD.粽子在BC段运动过程中,粽子在重力的方向移动了一定的距离,故重力对粽子做功,挂绳与粽子之间没有力的作用,所以挂绳对粽子不做功,故CD错误。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1.1课《功》跨学科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1.1课《功》跨学科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172ab6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da.png)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在评价中展现自己的特长和进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从实验现象中提炼出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功的概念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意识。
4.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中尝试新方法、新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接着,我会展示一些图片,如人们推车、提水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在这些情况下,力是如何对物体做功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初步理解力与物体移动的关系,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首先明确“功”的定义,即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接着,我会详细解释功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在此过程中,我会强调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的一致性对计算功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功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特别是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距离的关系。
2.能够运用功的概念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解释简单机械的省力原理。
3.掌握实验探究中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方法,以及如何从实验结果中提炼出物理规律。
(二)教学设想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形象展示力的作用和物体移动距离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功的概念,我会设计一些简单的物理情景,如斜面、杠杆等,通过动画或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力是如何对物体做功的。同时,我会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情景中的省力情况,加深学生对功的理解。
人教版:《11.1功》PPT课件
![人教版:《11.1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4a43a444431b90d6d85c711.png)
中粉笔头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做负功),在下 落过程中重力做功。
功的计算 [例2]: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F将不同质量的物体 分别在光滑水平面、粗糙水平面和粗糙斜面上沿力的方向 移动相同的距离s(如图所示),该力在这三个过程中所 做的功分别为W1、W2、W3,关于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说 法正确的是( )
A.W1<W2<W3 B.W1<W2=W3 C.W1=W2=W3 D.W1=W2 <W3
A.W1<W2<W3 B.W1<W2=W3 C.W1=W2=W3 D.W1=W2 <W3
[点拨]:物理学上,功的大小等于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
离的乘积,即W=Fs。该题中所说的光滑、粗糙、斜面都是迷 惑因素,应牢牢抓住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就是
阅读课本P62~64的内容,了解本节主要知识.。
作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乘积 J
W=Fs 焦耳
这些工作中包含了力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
—功。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学习功的有关知识。
F=10N
G=30N
想一想
哪个力的作用对小车做了“贡献”,有了“成效”呢?
F支
F支
F阻
F推
图1
08km。如图是永川区中山 路成渝高铁客运专线建设现场,一架质量为9×105kg的箱梁 正在吊装施工。该箱梁在10s内仅匀速下降0.2m。求: (1)在这10s内箱梁下降的速度是多大? (2)在这10s内箱梁重力做的功是多少?
解:(解1):v(1)h v 0.2hm 0.02.m02m0/.s02m / s t 10t s 10s
解:雪橇在平直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F=f摩=800N (二力平衡)
海口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11.1《功的计算》知识点巩固
![海口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11.1《功的计算》知识点巩固](https://img.taocdn.com/s3/m/232e9441bceb19e8b9f6bac5.png)
海口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11.1《功的计算》知识点巩固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有用功、额外功 (共5题;共11分)1. (2分)足球运动员用150N的作用力,将重4.5N的足球踢出,足球落在离踢出点40m的地方,则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运动员对足球所做的功为()A . 3000JB . 90JC . 3090JD . 0J2. (2分)如图所示,将物体G分别沿斜面AC和BC推到顶端C,所用的力分别是F1和F2 ,所做的功分别是W1和W2 ,不计摩擦,比较它们的大小()A . F1>F2 W1=W2B . F1<F2 W1<W2C . F1<F2 W1=W2D . F1=F2 W1>W23. (2分)以下几种情况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有()A . 人用力提杠铃,没有提起来B . 用力提着水桶水平移动2米,水桶离地面高度不变C . 沿着斜面把汽油桶推上车厢D . 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前进二米4. (3分)(2017·丹东模拟) 分别用如图所示的两个滑轮组,将同一物体提升到相同高度.若物体受到的重力为100N,动滑轮的重力为20N.在把物体匀速提升1m的过程中,(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甲、乙两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都是100JB . 甲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200J,乙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300JC . 甲、乙滑轮组中绳子的自由端的拉力相等D . 甲、乙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等5. (2分)(2012·湛江) 如图所示,工人用250N的力将重4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在此过程中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和机械效率分别为()A . 1000J;62.5%B . 500J; 80%C . 800J;80%D . 800J;62.5%二、功的计算 (共10题;共20分)6. (2分)下列单位中属于功的国际单位的是()A . 瓦特B . 帕斯卡C . 焦耳D . 牛·米7. (2分)物体在一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先在大小为F的水平推力作用下匀速前进了一段距离,接着在方向不变大小为2F的推力作用下继续前进了相同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整个过程重力对物体做了功B . 前一段距离物体所受力合力为零C . 后一段距离物体仍匀速运动D . 前、后两段距离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相等8. (2分)甲、乙两名同学爬楼,甲的体重是500N,乙的体重是600N,两人同时从一楼开始爬,恰好同时到达五楼,则________同学做的功多,________同学的功率小.9. (2分)(2011·柳州) 下列过程,哪个情况小明对桶做了功()A . 小明提着桶站立不动B . 小明提着桶水平移动C . 小明提着桶站在匀速水平运动的车厢内D . 小明提着桶站在匀速向上运动的电梯内10. (2分)(2017·广东) 妈妈与小明进行爬山比赛,他们选择的起点、路径和终点都相同,全程设为匀速运动,妈妈的体重是小明的2倍,妈妈所用的时间是小明的3倍,若妈妈克服重力做功为W1、功率为P1 ,小明克服自身重力做功为W2、功率为P2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 W1:W2=1:1B . W1:W2=2:3C . P1:P2=1:1D . P1:P2=2:311. (2分)亮亮和体重较大的爸爸帮助邻居各扛一袋质量为5kg的大米,从一楼爬到三楼,爸爸用时较短,则亮亮与爸爸所做的()A . 有用功相等B . 总功相等C . 总功率相等D . 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相等12. (2分)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图中小车受 四个力,而小 车在拉力作用 下向右运动, 拉力做了功。
物理学中一 般称丙图中 的汽车克服 阻力做功。
石块虽受力,但没有移动,力的成效 为零,即“劳而无功”
结论:当一个力作用在物 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 移动了一段距离,物理学里就 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11.1
第十一章 功和 机械能
功
2013年
说说下列词语中“功”的含义: 功劳 军功— 大功告成 事半功倍——
实验: 用同样大小的力拉木块和小车
哪次力的作用取得了成效呢? 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 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 离,这个力的作用就取得了成效。
甲图中物体 受两个力, 物体沿拉力 方向升高, 拉力做了功。
反馈练习:
如图所示,将同一物体分别沿光滑斜面 AB、AC匀速拉向顶端,所用拉力分别是F1和 F2,所做的功分别是W1和W2,则( C ) A.F1=F2,W1=W2; A B.F1<F2,W1<W2; F C.F1<F2,W1=W2; F1 D.F1=F2,W1>W2.2Biblioteka BC功的原理
实验表明:我们在使用机械时所做 的功不会少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 做的功。使用简单机械可以省力,但 不能省功。
本节小结: 两个必要因素
定义:
功
功的计算 公式:W = F S
单位:W(J) F(N) S(m)
功的原理
反馈练习
在下列几种情况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D ) A、冰球在光滑的冰面上匀速滑动
功的单位是:“牛· 米” 专用名称为:“焦耳”
1J=1N· m
3J 1KJ=10
例题:质量为50Kg雪橇上装载了350Kg的货 物,一匹马拉着它匀速运到3000m外的货场。 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800N,求马 运货时做的功。
解:
马拉车所用的力与摩擦力大小相等 F=f=800N 马移动的距离 S=3000m 所以马做的功是 W=FS=800N×3000m=2.4×106J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沿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的计算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移 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的成效越明显, 也就说明这个力做的功越多。
在物理学中,把
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的公式:
W=FS
W— 功 — 焦耳(J) F— 力 — 牛顿(N) S—距 离— 米 ( m)
B、小孩用力推箱子,箱子未被推动
C、学生背着书包站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上
D、清洁工把一桶水从一楼提到二楼
反馈练习
1.某同学一次将5块砖从地面举高 到0.8 m高的汽车上,如果每块砖重 20 N,他一次做的功是多少焦耳? 2.重50牛的物体,在20牛顿的水 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前进了 0.5 m,试问拉力、重力各做了多少 功?
使用杠杆、滑轮这些简单机 械有的能够省力,有的能够 省距离,是否能省功呢?
使用任何机械时,人们所 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 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 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刚才的实验中拉力F是通过计算得出 的,而我们计算时是假设杠杆、滑轮是 理想机械,没有考虑摩擦力和机械本身 的重力。若实际测量一下力F会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