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详细的生平经历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介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

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

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

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

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

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

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

表达情感直率。

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

有《小山词》留世。

(父亲)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今江西进贤)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晏殊自幼聪慧,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被任命为秘书正字。

天禧二年(1018年)被选为升王府僚,后迁太子舍人。

历任知制诰、翰林学士
人物生平
一、早年经历
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一样,晏几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的父亲晏殊官居相位,比起政治上的建树,其更令人称道的,是他的文采和词作。

晏几道出生时,晏殊已47岁,算是老来得子。

作为家中最小的儿子,晏几道得到了父亲格外的宠爱。

晏几道自幼聪颖过人,继承了父亲优良的文学天赋,7岁就能写文章,14岁就参加科举考试。

拿了个进士的身份回来。

晏几道生来就在绮罗脂粉堆中长大,珠围翠绕,锦衣玉食,“金鞍美少年,去跃青骢马。

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每天的生活就是跌宕歌词,纵横诗酒,斗鸡走马,乐享奢华,他的六位兄长先后步入仕途,而晏几道过的是逍遥自在的风流公子生活。

二、家道中落
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晏殊去世,晏几道春风得意的生活也结束了,他立刻感受到了现
实社会的霜刀雪剑。

他和六哥祗德,八弟传正及姊妹四人都还年幼,后由二哥承裕的妻子张氏“养毓调护”,嫁娶成家。

后来恩荫为太常寺太祝。

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晏几道的朋友郑侠因进《流民图》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罗织罪名,交付御史台治罪。

政敌们从郑侠的家中搜到晏几道的一首《与郑介夫》(郑侠字介夫),上面写着:“小白长红又满枝,筑球场外独支颐。

春风自是人间客,主张繁华得几时?”这些人如获至宝,以讽刺“新政”、反对改革为名,将晏几道逮捕下狱。

后来宋神宗释放了晏几道。

这件事虽然有惊无险,但经过这么一折腾,原本就坐吃山空的家底更加微薄,晏家的家境每况愈下。

这件事对晏几道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他从一个书生意气的公子哥,沦落为潦倒落魄的贵族。

三、元丰过往
宋神宗元丰元年(1077年),他的好友王肱去世,晏几道受请为遗文作序。

元丰二,三年间,黄庭坚赴吏部等侯改官,晏几道与他再次相聚,两人常在寂照房饮酒唱和,有时醉倒在酒家垆边,有时同榻夜话,纵论时势,畅谈抱负,“俱含万里情,雪梅开岭缴”(黄庭坚《次韵叔原会寂照房》,见《山谷外集诗注》卷七),意气纵横,期许不凡。

当时晏几道正处壮年,笃于风义,气概豪迈,颇负声名。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监颖昌许田镇。

此时颍昌官场上,知府韩维是晏殊的弟子,有着这层特殊的关系,再加上对自己才气的自信,晏几道上任伊始,就大胆给韩维献上了自己的词作。

韩维很快给予回复,说你的那些词作我都看了,“盖才有余,而德不足者”,希望你能“捐有馀之才,补不足之德”,不要辜负我作为一个“门下老吏”的期望!全然没有昔日晏家门生的温情,而是一副道学面孔,家长作派。

晏几道读罢,如同大冬天里被人泼了一瓢冷水,全身都冷透了。

元丰七年(1084),黄庭坚移监德州德平镇(今山东德县),在汴京附近的成平、太康路上,写了十首小诗寄怀晏几道和王肱,但这时晏几道恰已遥涉江南,未能聚首。

四、晚年生活
宋哲宗元祐初,晏几道词名盛传于京师,苏轼曾请黄庭坚转致期望结识之意,但他回答说。

“今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

”(陆友《砚北杂志》上,引邵泽民说)辞气颇为倨傲。

在这期间,他编辑自己的词集,黄庭坚为之作序。

徽宗崇宁初,因“更缘事为,积有闻誉”,由乾宁军通判调任开封府推官。

崇宁四年(1105年),开封府两经狱空,晏几道转一官。

大观元年(1107年),蔡京权势正盛,曾于重九,冬至日,遣客求写长短句,晏几道为作《鹧鸪天》两首,内容只限歌咏太平,而无一语言及蔡京。

当时,他已是年迈的老人了。

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年过古稀的晏几道安然辞世。

他走了,而凝聚了他一生心血的《小山词》却流传千年,历久而弥新。

晏几道与四位歌女
晏几道是北宋仁宗时宰相晏殊的儿子,据称是晏殊的第七子。

很可能晏殊另外六个儿子皆属深居简出的隐士之类,在历史的记录簿上来无影去无踪,只有这个“第七子”与他在北宋词坛上并称二晏。

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后世公认为千古名句,他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被清末国学大师王国维列为求知三境界之一。

相比之下,晏几道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远不及乃父词作的知名度高。

仔细研读过《小山词》的学者们指出症结所在:晏几道的词作多局限于花前月下的相思缠绵,格调不甚高。

在《小三词自序》中,晏几道自己也承认,“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宠家,有莲、鸿、苹、云,品清讴娱客。

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


此处的“莲、鸿、苹、云”,指的是沈、陈两家的四名歌女。

《小山词》以大量篇幅讲述了自己与四名歌女之间的缠绵悱恻、风花雪月,好几首词作还被后人津津乐道推为婉约词经典。

如描写初识小苹的一首《临江仙》写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第一次初识小苹,就记得她穿着两重心字罗衣,以琵琶向他暗传相思,作者的美人缘着实令人艳慕。

一首《鹧鸪天》写的是与四位歌女中某一位别后重逢、悲喜交集的情景: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河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歌女或说歌伎艺伎总体可归入妓女类,属于社会底层人物,靠在欢场卖笑卖身为生,是有钱阶层的玩物。

但这些女性也有人格。

晏几道傲岸疏放的个性使他在现实生活中处处碰壁,于是退而求其次,在与歌伎们梦幻般的爱情虚景中构筑自己的情感世界。

晏几道把自己的审美意识倾注于这些歌女,把她们幻想成大自然的精灵,以自己的文学天才去塑造她们,打扮她们:
碾玉钗头双凤小。

倒晕工夫,画得宫眉巧。

嫩麹罗裙胜碧草。

鸳鸯绣字春衫好。

三月露桃芳意早。

细看花枝,人面争多少。

水调声长歌未了。

掌中杯尽东池晓。

——《蝶恋花》
千叶早梅夸百媚。

笑面凌寒,内样妆先试。

月脸冰肌香细腻。

风流新称东君意。

——《蝶恋花》
长爱碧阑干影,芙蓉秋水开时。

脸红凝露学娇啼。

霞觞熏冷艳,云髻袅纤枝。

——《临江仙》
轻匀两脸花,淡扫双眉柳。

会写锦笺时,学弄朱弦后。

今春玉钏宽,昨夜罗裙皱。

无计奈情何,且醉金杯酒。

——《生查子》
楚女腰肢越女腮。

粉圆双蕊髻中开。

朱弦曲怨愁春尽,渌酒杯寒记夜来。

——《鹧鸪天》
阿茸十五腰肢好。

天与怀春风味早。

画眉匀脸不知愁,殢酒熏香偏称小。

东城杨柳西城草。

月会花期如意少。

思量心事薄轻云,绿镜台前还自笑。

——《木兰花》
娇香淡梁胭脂雪。

愁春细画弯弯月。

花月镜边情。

浅妆匀未成。

佳期应有在。

试倚秋千待。

满地落英红。

万条杨柳风。

——《菩萨蛮》
香莲烛下匀丹雪。

妆成笑弄金阶月。

娇面胜芙蓉。

脸边天与红。

玳筵双揭鼓。

唤上花茵舞。

春浅未禁寒。

暗嫌罗袖宽。

——《菩萨蛮》
西溪丹杏,波前媚脸,珠露与深匀。

南楼翠柳,烟中愁黛,丝雨恼娇颦。

——《少年游》
晏几道以细腻的笔调,着意描写了莲、鸿、苹、云四位歌妓的服饰、美貌、风韵、体态、技艺、歌喉等,将她们塑造成人见人爱的绝色美女。

和歌妓们的亲密接触,使晏几道能更深入地了解她们的生活遭遇,体验到她们心底的痛楚。

一首《浣溪沙》写道:
日日双眉斗画长,行云飞絮共轻狂,不将心嫁冶游郎。

溅酒滴残歌扇字,弄花熏得舞衣香,一春弹泪说凄凉。

“冶游郎”即寻花问柳、轻薄无行的公子哥儿。

他们可以花钱买笑,乃至于得到她们的身体,却永远无法赢得她们的真心。

一首《采桑子》,记述的是青楼歌妓虚掷青春的忧伤:
双螺未学同心绾,已占歌名,月白风清,长倚昭华笛里声。

知音敲尽朱颜改,寂寞时情,一曲离亭,借与青楼忍泪听。

身为宰相的晏殊留给七子晏几道“费资千百万”,供他恣意挥霍享乐。

但到晚年,终于坐吃山空。

晏几道的仕途颇不得意,一生仅做过颖昌府许田镇监、开封府推官等小吏。

黄庭坚在《小山词序》中评价他有“四痴”:“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

”像他这种痴人,笔下的美女很大程度上只能是文学塑造,美女们对他的感情依赖度未必真如他的臆想。

“娇媚依人、慵柔情浓、曼声细语、殷勤留客”,原本是妓女通常的谋生手段与方式。

家境每况愈下的晏小山,仅凭几首小令,未必就能赢得所有歌伎的青睐。

当然,这并不能因此抹杀晏几道在中国美女文化史上的一份贡献。

晏几道以他的生花妙笔,生动描述了莲苹鸿云四位歌女的音容笑貌,纪录了他与四位美女间的爱情传说,如同姜夔文学地位成就于合肥姐妹红萼绿萼一样,成就晏几道的,首先就是沈陈两家的四位歌女。

蔡京向晏几道求词,晏几道作两首艳词嘲讽,七个字尽显风流
宋徽宗崇宁初年,晏几道改任开封府推官。

表面上看晏几道官升一级,其实仍是个芝麻小吏。

在任上第二年,他就主动提交辞呈。

按宋制,官员退休年龄是70,晏几道尚未到年纪就激流勇退,“退居京城赐第,不践诸贵之门。

”晏几道淡出政坛,然而朝堂权贵蔡京却十分看重他的词名。

彼时蔡京任宰相,奸佞窃据要津,援引亲故,在朝中广结党羽。

史载,“蔡京拜相不数年,子六人、孙四人同时为执政、从官”。

招权纳贿,货赂公行是宋徽宗时期政治的特色。

国内有此起彼伏的民变,国际间,女真人强势崛起。

面对金人的勃兴,内忧外患严重。

面对王朝前所未有的深刻政治危机,汇成一股不可遏制的暗流,日益剧烈涌动。

身为帝国首席执行官的蔡京并没有察觉迫在眉睫的巨祸,反而有意怂恿徽宗皇帝劳民伤财大兴土木,一面以身作则献谀词歌颂盛世。

北宋王朝经历了一百六十余年的稳定发展,宋徽宗在位期间,步入了“太平极盛之日”(《真文忠公文集》卷5《江东奏论边事状》,《东京梦华录》跋);“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东京梦华录》序)。

徽宗皇帝是专制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天才艺术家,他在音乐、绘画、书法、棋艺、诗词各方面有着远超侪辈的才华。

这种不世出的艺术才华与处置军国重事的昏愦有机综合于一身的,徽宗就是个矛盾综合体。

纵情声色犬马,竭天下以自奉的徽宗皇帝曾不无得意地自我吹嘘:“本朝社稷流长,足以跨周轶汉”,确实,宋廷有夸耀万邦的本钱,在人口和疆域方面,当时确实达到了极盛期。

经济的繁荣背后,却是道德的沦丧。

北宋末年士风颓墮(士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含
意,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士,一般讲来就是有学问的读书人;宋人则开创性的以乡士大夫与卿士大夫区别有无官位。

),“士大夫不慕廉靖,而慕奔竞;不尊名节,而尊爵位;不乐公正,而乐软美;不敬君子,而敬庸人;既安习以成风,谓苟得为至计。

”无论作官与否的士大夫鲜有风骨者,多数人学会了见风使舵,曲学阿世,更有甚者助纣为虐。

大观(1107~1110)某年间的重阳节、冬至日,蔡京先后派亲信赶到晏府,向晏几道“求长短句”。

蔡京位高权重、气焰正炽,晏几道无力推辞,只好作了两阙词虚与委蛇:九日悲秋不到心。

凤城歌管有新音。

凤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

初见雁,已闻砧。

绮罗丛里胜登临。

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

——《鹧鸪天》晓日迎长岁岁同。

太平箫鼓间歌钟。

云高未有前村雪,梅小初开昨夜风。

罗幕翠,锦筵红。

钗头罗胜写宜冬。

从今屈指春期近,莫使金尊对月空。

——《鹧鸪天》这两首应景而作的《鹧鸪天》,王灼在《碧鸡漫志》中云:“竟无一语及蔡者”。

表面看来,小晏在写重阳日的词中丢开了传统写重阳的登高、悲秋,怀远人的俗套,反而着意渲染了歌舞酒筵的安逸享乐生活。

实则这种创作手法堪值玩味,其中“九日悲秋不到心”之句画龙点睛,他人悲秋,位极人臣的蔡京置身于“绮罗丛中”,哪里会感受到秋的悲凉?飞龙在天后就是亢龙有悔,小晏弦外有音的告诫居庙堂之高者:富贵怕见花开,“初见雁,已闻砧”,为政者不能一味粉饰太平,当知见微知著!第二首《鹧鸪天》同样有讽谏之意:冬至一阳生,严寒之后,就是春暖花开的季节。

自然气候与政治气候相同,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变化的。

“昨夜风”会导致“对月空”,只知“屈指春期近”,不亦惑乎?
在世风浮薄的北宋末年,当他人都在绞尽脑汁地奉承巴结蔡京之时,晏几道却以自己的方式对当朝权贵加以无情之嘲讽。

是以知,小晏确是特立独行的好男儿。

在“廷臣伺人主意,随宰执风旨向背,以特立不回者为愚,共嗤笑之”的世风中,晏几道敢于捋虎须,实属难得。

世人只知小晏词乃婉约正宗,却不知晏几道也具悲天悯人的诗人情怀。

简单地将晏几道脸谱化,打上情圣烙印,难免会失之偏颇。

五岁的晏几道张口就来柳永的艳词,气得晏殊满脸通红
晏几道自幼聪颖过人,又继承了父亲晏殊的文艺细胞,从小深受父亲的喜爱,晏殊也经常把他带在身边。

然而,晏几道的特殊喜好却让父亲头疼不已。

有一次,晏殊在家中举行宴会,高朋满座之际,众宾客都听说晏殊的小儿子是个神童,就鼓捣着五岁的晏几道给大家背诵几首诗。

晏几道毫不怯场,朗声念道:“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

”众宾客一听,这是柳永的艳词啊,没想到堂堂宰相公子竟然好这一口,面面相觑,哭笑不得。

晏殊也是气得满脸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骂道:“住口!小孩子不得胡言乱语!”晏几道却委屈的留下了泪水:“我就觉得好听嘛,为什么不能念?”看到宝贝儿子还敢顶嘴,晏殊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叹息道:“孺子不可教也!”我们不妨先来欣赏下柳永的这首词全文:《蝶恋花·凤栖梧》蜀锦地衣丝步障。

屈曲回廊,静夜闲寻访。

玉砌雕阑新月上。

朱扉半掩人相望。

旋暖熏炉温斗帐。

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

酒力渐浓春思荡。

鸳鸯绣被翻红浪。

这首词描写的是柳永与情人幽会的场景,从环境、气氛,到闺房之内的旖旎风光,全都和盘托出,特别是最后两句,让人浮想联翩。

按理说,柳永也是词坛大家?那为什么晏殊如此讨厌他的艳词呢?仔细想想也在情理之中。

晏殊时称富贵宰相,词风典雅工丽,有很浓郁的贵族文人气息,追求唯美、含蓄。

而柳永呢,经常流连于青楼酒馆,所填之词大多描写男女之情,大量采用市井之语入词,相比晏殊的词风,显得直白,在文人士大夫眼里甚至是猥亵、低俗的。

早年间,柳永遭到宋真宗和宋仁宗两任皇帝的奚落,屡次名落孙山。

无奈之下,他想到了当朝宰相晏殊以擅长填词著称,于是想要去走走门路。

收到柳永的名帖后,晏殊还算客气的问:“贤俊作曲子么?”柳永回答道:“只如相公亦作曲子。

”没想到,晏殊冷冰冰的说了一句:“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闲拈伴伊坐。

”柳永是个聪明人,听明白了晏殊的言外之意,
意思是说我可写不了你那么香艳的句子,我们不是一路人。

言尽于此,柳永转身离去。

现在,自己的宝贝儿子竟然喜欢柳永的艳词,让晏殊不得不感叹,真是造化弄人啊。

对于我们现代读者来说,晏殊和柳永都是词坛大家,如果当初二人能互相欣赏,互相借鉴,不啻为词坛一大盛事,可惜的是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

北宋著名词人晏几道与青楼女子张彩萍的故事
北宋宰相晏殊一生富贵,被誉为贤相,意外的是,却跟儿子晏几道因一个青楼女子张彩萍,有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纠葛。

晏殊初见张彩萍,就被她的蕙质兰心吸引,此时,他年逾五十,日暮西山。

而晏几道已经长成了翩翩少年,也和张彩萍有过一面之缘,于是,17岁的张彩萍像一道日光,同时晃疼了父子俩的眼。

看宋词,不能不感叹,这么美好的女子竟然进了青楼,命运真是捉弄人。

从晏家父子分别写给她的诗词来看,她能歌善舞,彩袖翩翩,更兼具那时候青楼女子的职业操守,琴棋书画无不精通。

晏殊很喜爱她,只见了一面,就用轿子将她抬进宰相府,做了自己的第七房小妾。

晏几道眼看着心爱的姑娘成了庶母,心情郁闷,写了大量诗词抒发压抑的情感。

不过,张彩萍和晏几道住在同一个院落,平时难免见面,花园里、家宴上、曲廊下……哪一次相遇都是一阵飓风,在两颗年轻的心里卷起巨大的涟漪。

相处了一段时间,他们内心的情感已经膨胀到了一定程度,只需一个契机便“嘭”一声爆炸。

某天夜里,月色清明,花香隐隐,晏几道躺在床上,眼前都是张彩萍。

他索性爬起来写了一首词,然后悄悄穿过庭院,将信笺塞进了她的房间。

张彩萍听到响声点灯来看,读着读着竟忍不住泪下:“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

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真是情动心动。

而这一切,晏殊一直被蒙在鼓里,不知小妾和儿子早已心心相印。

然而这样的日子没有持续太久,几年后,晏殊去世,善妒的夫人趁机给这些小妾每人发了几两银子,打发她们离开宰相府。

晏几道不敢违背母亲的意思而留下张彩萍,只好眼睁睁看着她离去。

张彩萍本来就是无根浮萍,无处可去,只好再次回到青楼。

几年后,晏家家道衰败,晏几道仕途不稳,又连续丢官、入狱,人生好不凄凉。

再后来,晏几道的老婆也死了,他心灰意冷,到洛阳散心、吃酒。

宴席上,他居然又一次邂逅张彩萍,这次,他依然是客人,她依然是弹唱陪饮。

在众多的官人中,隔了十几年的岁月,他们重逢在第一次相遇的场景中,不禁相视落泪,五味杂陈。

套用一句话就是:再也回不去了,那么多的好时光!
晏几道于是写了首著名的《鹧鸪天》相赠:“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今宵剩把银红照,恐相逢是梦中。

”后来,欧阳修洞悉了这段情事,辗转把张彩萍送给了晏几道,为他们完婚。

张彩萍能在浩如烟海的宋词中留下名字,也是得益于这对父子的绝妙好词。

命运的幸与不幸,实在是没有定数。

黄庭坚晏几道
晏几道一生为人孤傲,明明身为宰相之后,自己才华横溢,亲戚也有不少身居高位,但是他却从来不去求一求那些个达官显贵,一直没有当过什么大官,也因为他这样的性格,他的朋友也不是那么多,在史书上有名的也就那么几个,黄庭坚就是其中最出名的一个。

晏几道和黄庭坚初次相逢是在1064年,时年27岁的晏几道认识了比他小一岁的黄庭坚,两人引为好友,经常在一起聚会喝酒,黄庭坚对于晏几道的才华也非常赞赏,觉得他是当世奇才,无论是文章还是诗词都独具风格自成一家,晏几道性格孤傲,不喜欢和权贵结交,甚至就连大诗人苏轼想要见见他(当时黄庭坚是苏轼的学生)都被他给拒绝了。

晏几道和黄庭坚两人流传最广的就是黄庭坚对于晏几道的那段评价,黄庭坚再给晏几道一生的心血《小山词》作序的时候,提到了晏几道一生的四个痴:一是晏几道身为宰相公子,
家中不少人都是身居高位,朝廷里面很多大官都受过晏几道父亲的提拔,但是晏几道却不用这些关系来帮自己谋求发展,一直甘心做一个小官。

二是晏几道明明文章写得好,却不以此来作为自己晋身朝堂的阶梯。

三是晏几道开始的时候家境丰厚,毕竟晏殊留下了很多的财产,但是却非常大方的用来帮助自己的友人,结果搞得自己晚年的时候家境贫寒。

第四是他一直相信别人,就算是别人辜负了他,他依旧相信人家。

从这段话之中就可以看出来晏几道的痴,也可以看出黄庭坚对于晏几道确实是非常的了解。

晏几道与苏轼
大家一定都知道,宋词最开始就是因为传唱而流传开来的,晏几道的词作在当时的传唱度不亚于周杰伦等人现在的地位,可见人们对晏几道的喜欢。

不仅如此,晏几道还是一个十分高产的词作家。

晏几道当时在宋朝的火爆程度不仅在民间,很多出名的宋朝大才子都渴望能成为他的好友,这其中就包括苏轼,但是面对苏轼的好友申请,晏几道却选择了拒绝。

当时的晏几道与黄庭坚是好友,恰好黄庭坚是苏轼的学生,而苏轼本人又是一个十分喜欢结交好友的人,于是通过黄庭坚向晏几道发出了好友请求。

但是令黄庭坚和苏轼都没有想到的是,晏几道拒绝了,甚至是连续拒绝了好几次,给出的回绝理由也十分的“猖狂”,言外之意就是想来跟我交朋友的人即便是政府官员还在排队呢,苏轼并不够资格。

晏几道这么“猖狂”自然是因为他有足够的底气,从他的家世来说,他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晏殊,晏殊不仅是文坛上的红人,更是皇帝面前的红人,曾经还做过太子太傅,如今在官场上也是位居高位,后来更是直接成为了一国宰相,权倾朝野,颇受人尊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