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学习反思(最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绪管理学习反思(最终版)
第一篇:情绪管理学习反思(最终版)
学习反思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一个人要想成功,需要有稳定的情绪和成熟的心态。
缺乏对自己情绪的控制,是做事的大忌。
在学习完《情绪管理》这门课后我受益颇多。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学习应用好课程中的勇于说不法、全脑开发法、放松脑皮法、双赢策略法、情绪调整法、自律训练法,能够让我们从压力中释放出来,做一个心平气和的人、一个海阔天空的人、一个自得其乐、与君同乐的人,使周围的人感受到您愉悦健康的生命能量。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它只是我们对环境变化的一种反应,任何环境都是会变动的,那些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外在的以及内在的任何变动都会使人产生一种反应。
情绪无论是对我们的生活、学习或是工作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个拥有好的情绪的人总能走向成功,反之,即使你很优秀,但不能拥有好的情绪,那也无法走向成功。
所谓情绪管理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
就是用对的方法,用正确的方式,探索自己的情绪,然后调整自己的情绪,理解自己的情绪,放松自己的情绪。
这个名词最先由因《情绪智商》一书而成名的丹尼尔·戈尔曼提出,认为这是一种善于掌握自我,善于调制合体调节情绪,对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应能适可而止的排解,能以乐观的态度、幽默的情趣及时地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
简单地说,情绪管理是对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感知、控制、调节的过程,其核心必须将人本原理作为最重要的管理原理,使人性、人的情绪得到充分发展,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是从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完善人出发,提高对情绪的自觉意识,控制情绪低潮,保持
乐观心态,不断进行自我激励、自我完善。
第二篇: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心得体会
这是一堂非常快乐而又收获很多的课。
其實生活中無時無刻都會運用到情緒管理,平常的我們用我們慣用的方式去處理事情,也不會特別思考為什麼我們要這麼做,但是經由這門課,就可以更加了解原來我們做的行為都是跟情緒管理的思考有關呢!也是經由這門課,可以知道怎麼樣的思考模式會讓我們做出更加適切的行為,而不是一味的被情緒牽著走。
情緒智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EQ,是對情緒的認知和調節能力(包括自己和他人)。
而情绪管理包括三步:第一、体察自己的情绪;第二、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第三、以合宜的方式纾解情绪。
我们每个人,都有情绪失控的时候,很多负面情绪会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我们需要对这些负面情绪加以控制。
对待愤怒的情绪,或是悲伤,焦急的情绪,都各自有不同的办法,不过,有一个总的原则:对待强烈情绪的最好办法,还是要找到疏导感情的渠道。
一个很经典的故事就是:一個老太婆,有兩個女兒,一個嫁給了賣傘的,一個嫁給了賣鞋的,於是這個老太婆,一到下雨天就憂心賣鞋的女兒沒有生意,一到晴天就就憂心賣傘的女兒沒有生意, 於是整天悶悶不樂.一個僧人路過知道了這個情況,就去跟那個老太婆說了一句話,於是老太婆以後天天都很快樂,你知道僧人跟她說了甚麼嗎,原來他說的是: 下雨的時候你想想賣傘的女兒, 晴天的時候你想想賣鞋的女兒.所以,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可以使得工作耿有效,生活更快乐。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
这时候情绪管理就亚哦开始发挥作用了。
如后再去处理,我们也会发现,所谓的难题或是矛盾其实也不过如此。
所以,“尽人事,听天命”,我们应该果我们控制不了当时的愤怒或是悲伤,事情往往会变得愈发严重;但如果我们能够冷静下来,等待气消了学会控制自己易怒,易暴的情绪,不被私心所困,努力以赴。
并且。
冷静地迎接事情的来临。
不论是期待中,抑或是能力所不及的事物,都应当不忙乱,不惊慌,心平气和地去面对它。
也只有这样,才能开创更新地前程。
第三篇: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
关于情绪的小故事:有一个男孩脾气很坏,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当他想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
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40根钉子。
慢慢地,男孩可以控制他的情绪,不再乱发脾气,所以每天钉下的钉子也跟着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一些。
终于,父亲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
一天天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的钉子都拔出来了。
于是,父亲牵着他的手来到后院,告诉他说:“孩子,你做得很好。
但看看那此围墙上的坑坑洞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回复从前的样子了,当你生气时所说的话就像这些钉子一样,会留下很难弥补的疤痕,有些是难以磨灭的呀!”
情绪管理(Emotion Management)就是善于掌握自我,善于调制合体调节情绪,对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应能适可而止的排解,能以乐观的态度、幽默的情趣及时地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
包括两个方面:正面情绪是指以开心、乐观、满足、热情等为特征的情绪;负面情绪是指以难过、委屈、伤心、害怕等为特征的情绪。
种种的负面工作情绪无论是对个人还是组织而言,危害都是很大的。
长期的情绪困扰得不到解决,除了会降低个人的生活质量,还会使个人丧失工作热情,影响个人与同事的人际关系,并且影响个人的绩效水平。
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曼赫塞说:“痛苦让你觉得苦恼的,只是因为你惧怕它、责怪它;痛苦会紧追你不舍,是因为你想逃离它。
所以,你不可逃避,不可责怪,不可惧怕。
你自己知道,在心的深处完全知道——世界上只有一个魔术、一种力量和一个幸福,它就叫爱。
因此,去爱痛苦吧。
不要违逆痛苦,不要逃避痛苦,去品尝痛苦深处的甜美吧。
”
要记住,其实情绪本身并无是非、好坏之分,每一种情绪都有它的价值和功能。
因此,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否定自己情绪的存在,而
且会给它一个适当的空间允许自己有负面的情绪。
只要我们能成为情绪的主人,不是完全让它左右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就可以善用情绪的价值和功能。
在许多情境下,一个人应该泰然接受自己的情绪,把它视为正常。
例如,我们不必为了想家而感到羞耻,不必因为害怕某物而感到不安,对触怒你的人生气也没有什么不对。
这些感觉与情绪都是自然的,应该允许他们适时适地存在,并缓解出来。
这远比压抑、否认有益多了,接纳自己内心感受的存在,才能谈及有效管理情绪。
至于管理情绪的方法,就是要能清楚自己当时的感受,认清引发情绪的理由,再找出适当的方法缓解或表达情绪,我们可以归纳成为以下三部曲。
1.WHAT――我现在有什么情绪?
由于我们平常比较容易压抑感觉或者常认为有情绪是不好的,因此常常忽略我们真实的感受,因此,情绪管理第一步就是要先能察觉我们的情绪,并且接纳我们的情绪。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只要是我们真实的感受,我们要学习正视并接受它。
只有当我们认清我们的情绪,知道自己现在的感受,才有机会掌握情绪,也才能为自己的情绪负责,而不会被情绪所左右。
2.WHY——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情绪)?
我为什么生气?我为什么难过?我为什么觉得挫折无助?我为什么……找出原因我们才知道这样的反应是否正常,找出引发情绪的原因,我们才能对症下药。
3.HOW――如何有效处理情绪?
想想看,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纾解自己的情绪呢?平常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你会怎么处理?什么方法对你是比较有效的呢?也许可以通过深呼吸、肌肉松弛法、静坐冥想、运动、到郊外走走、听音乐等来让心情平静,也许会大哭一场、找人聊聊、涂鸦、用笔抒情等方式,来宣泄一下或者换个乐观的想法来改变心情。
进入放松状态,然后面带微笑,想象曾经经历过的愉快情境,从而消除不良情绪。
第四篇:情绪管理
10种方法教孩子学会情绪管理
教会孩子学会情绪管理,是家长进行儿童早教时的重要一环。
帮助孩子认知情绪
管理情绪的第一步,就是能识别出自己的各种情绪。
我们可以随时指出孩子的各种情绪:激动、失望、自豪、孤独、期待等等,不断丰富孩子的情绪词汇库。
现在很多家长都能有意地去跟孩子共情。
其实,共情的一个功能就是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当时的具体感觉。
需要提醒的是,有时当孩子很生气时,他会对这种情绪识别也很反感,完全不听。
我们可以先让他自己冷静下来,等孩子平静后,再回过头来跟他聊聊刚才的感受。
孩子能识别出的情绪越多,他就越是能清晰地表达出来,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就是处理情绪的开端。
能表达,他才能沟通,才能想办法。
有时,只需表达出来,情绪就解决了。
跟孩子一起品味美好事物
前面讲积极情绪时说,我们应该刻意地多去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这样给自己增加积极的元素。
具体该怎样做呢?
品味美好,有很多方法。
比如,随时给孩子指
出值得品味的各种细节。
生活中的点滴很容易被忽视略过,我们指给孩子看,就是在延长这些瞬间、扩大这些细节。
每天放学时,我们常常看夕阳的颜色。
有时是粉红的,她就说是草莓味的;有时是金黄色的,她就说是橙子味的。
这两天刚下过雪,我和女儿回来时,路上都是冰,很滑,一路走得很艰辛。
她倒是很乐观,说灌木丛上都是棉花糖。
我们又一起感受脚下的碎冰。
我们想象一个冰雪王国,想象自己住在里面。
她发现薄冰下面有气泡,就去踩踩,气泡就动一动。
我又抱她摸树上的冰挂……我希望她忽略路不好走的事,把这些点滴的美好存到心里。
品味美好的另一个方法是,存储记忆,延长美好。
就是说,给好事拍照、录像、写日记记录、存档,经常跟孩子一起看,回顾这些美好的瞬间。
另外,要提高品味的质量,就要培养孩子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地
做事情的习惯。
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小孩耳濡目染,都能跟大人学会做事情时合并几件事,这样似乎提高了效率,但实际上养成了分心的习惯。
专心地吃饭、打电话、走路,我们都可以从中感受到更多。
品味美好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分享。
我们都知道,不能强迫孩子去分享。
鼓励孩子主动分享,他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小孩之所以有时不愿意分享,是因为他对所有权还缺乏安全感,逻辑思维能力也有限,对环境感到不可控、难以预期。
这些大人都要理解。
其实很小的孩子也可以有主动分享的行为。
我女儿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经常互相分享吃的。
在家里,吃水果她都能先给大人分一圈,有什么好东西她也主动拿给大家看看,虽然有时很有保留的样子——只给你看一秒就收回去了,或是只许看不许摸。
分享好东西,把美好加倍,我觉得这是存在于人的天性中的。
孟子教育齐宣王:“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齐宣王都承认,跟人共同欣赏音乐更好,而且人越多越好。
随时肯定正向的性格和品格前面列出了24中积极的性格和品格,其实还有更多没有列出来的,比如信任、平等、尊重等等。
我们平时少看孩子的所谓缺点和错误,以及能力上的种种不足,多去发现孩子这些优秀品格的表现,一旦发现,就及时肯定,这样久了,孩子就会更多地朝这些方向去发展。
现在的家长们对能力上关注过多。
我们可以这样想,孩子长大后,哪样能力有机会得到发挥,这很难说,但好的性格和品格却是处处有用的。
能力有可能被埋没被荒废,但性格和品格却永远不会。
对成长感的识别和强调
我发明了这个词:成长感。
我们成年人都会在发现自己有所成长时感到欣喜,对于孩子来说,成长就更是他们的全部,所以更加重要。
每当孩子有进步时,我们及时指出来,让他看到,告诉他,你记得不,你去年、上个月还是什么样呢,现在都可以做到这样了!
进步、提高、成长,这是最能体现孩子自身价值的。
随时抓住时机,发现具体的进步,告诉孩子,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更优秀!培养兴趣爱好,提供投入做事的机会
对兴趣爱好的培养,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心理学家发现,一个有
着成熟的兴趣爱好的人,他们对新事情更感兴趣,学习能力更强。
因为他们的学习更是出于内在动机,他们有更顽强的意志力和激情。
我觉得,兴趣爱好的作用,除了益智、陶冶情操、休闲等等,它还可以像一个心灵上的朋友一样,让人在欢乐时去跟它分享、忧伤时跟它倾诉。
另外,它或许还能给人提供一个新的身份,让你有更丰富的人生体验。
比如,你是一位教师,但走出教室,你或许告诉别人你是一个烘焙高手。
但是最重要的还不是这些。
兴趣爱好能给我们提供一个让我们能全身心投入去做事情的机会,这种投入的感觉非常宝贵。
有心理学家把这叫“酣畅感”,据说这是一个快乐的重要来源。
当你做你爱好的事情时,你全神贯注,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庄子几次描述过这样的情形。
按照他的说法,这时你与“道”相连通,所以会有鬼斧神工的发挥。
而达到这种酣畅感的秘诀是,你的技术和挑战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
就是说,你做的事情的难度刚好跟你的水平相当。
当然这个事最好是你喜欢做的。
不过话说回来,很多时候,即使中性的事情,比如写作业,如果能力和难度程度相当,我们都会享受这个过程。
所以我们回过头来想想,应该选择哪些事情给孩子去做。
我们出于爱心,总想给孩子更多的享受。
但是,让他被动地享受,比如看电视、吃东西,他的乐趣也有,只是这些乐趣肤浅、短暂。
而稍有点挑战的事,他反倒更能投入。
难度如果过大,他就又没了兴趣。
其实小孩在玩游戏时,常常就能体验到这种酣畅感。
我女儿玩时,如果我问她吃不吃苹果之类的话,通常她完全听不进去。
所以孩子投入地、自由地玩,这非常有价值,我们要多鼓励,少打扰。
孩子大一些之后,做事往往就参杂了很多功利心,有了压力,难以全心投入。
现在很多的兴趣班更是把兴趣变得没趣了。
我们家长要多反思自己在其中的作用。
给孩子“心理玩具”
心理玩具,这也是我随口发明的词。
心理学家在做提升幸福感的干预实验时,有一些看似很普通、有点幼稚的做法,比如,记录下来当天发生的好事,并解释为什么你感觉不错;写下能展现你好的一面
的事情,每天去温习。
据调查,每天写下三件让你感觉好的事,这个做法效果很好,效果的持续时间也长。
我们自己也可以这样做,也可以引导孩子这样做。
我们可以在情绪有些低落时,把这些好事当作心理玩具,拿出来玩味。
我们也可以每天睡觉前或在其他空闲时间里,没事就在脑子里整理自己的这些好事。
大家可以试试。
其实这就是在训练我们转念的能力。
我们可以抽空跟孩子一起想好事。
我们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漂亮的本,专门记录他的好事。
或者给他准备一个小白板、做个展示墙,随时记录。
或者给孩子准备一个好事宝盒,把能引起美好回忆的东西或照片,都存在里面,有空就倒出来看看……
这个心理玩具除了好事,还可以是让自己看到全局、看到宏观的一面,看到the big picture。
比如,当你为孩子的一点小事生气时,你可以跳出来想:总的来说,他是个好孩子,我是个好妈妈,我工作还不错,生活各方面都基本满意……然后再看刚才的事,就能比较冷静地看待了。
不做情绪绑架
我看到有的专家告诉家长,跟孩子说:“你那样做,妈妈很生气”、“那样做,妈妈不喜欢”。
我想家长应该尽量少这样去说。
我们大人正常的情绪反应,可以让孩子知道,不必刻意掩饰。
我们可以生气。
但是如果总是用家长的情绪去管教孩子,这不是好办法。
总这样说,孩子会觉得他应该对大人的情绪负责。
他会忘记遵守规则的本来的意义,也容易有很多不必要的自责和内疚。
正确的方法是,让孩子看到他的不好的行为会有怎样的不好的结果,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对家长的情绪负责。
有时候女儿哭闹之后,等她情绪好了,我也偶尔跟她说,你知不知道,你哭闹的时候,我真的很烦。
不过关键的是,你这一哭,耽误了自己的时间,你早点过来吃饭,吃饱了就高兴了,就可以多玩一会了,是不是……
教给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
而我们家长也是,也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如果我们因为跟孩子无关的事情有消极情绪,那就跟孩子说,妈妈这会心情不好,因为别的事情,所以妈妈先自己待一
会,等情绪好了,马上就跟你玩。
这样,孩子也可以学会,当他有不好的情绪时,他也会自己冷静一会,练习自己去处理。
他也会知道,有不好的情绪不是什么错事。
接受孩子的消极情绪
前面谈的多是关于积极心理的建设,下面谈最让我们头疼的消极情绪的处理。
对于孩子的消极情绪,我们不要去否认、压制、贬低、怀疑,不要说“这有什么可怕的”、“你不应该感到失望”、“你没有理由生气”等等,而是要帮助孩子去接受、识别,然后再教给处理办法。
教给孩子管理消极情绪的前提是,我们自己要能从容去对待。
我们会发现,做到这一点真是有难度啊。
为什么这么难呢?因为,当孩子发脾气或有其他消极情绪时,我们的本能反应是——又有来麻烦了!你敢跟我对抗!我的教育怎么这么失败!你得长到多大才能会……!我付出这么多,你怎么能这么对待我……于是我们浑身冒汗血脉喷张……
我们处于这样的状态,当然就不能指望孩子能平和下来了。
要改变这种反应,首先要认识到,消极情绪对孩子是有益的,是他认识自己、提高情商、学习成长的一个好机会。
它是中性的,不是坏事。
把它当作一阵风吧,控制好,甚至利用它去发电、放风筝。
其次,要尽量把孩子的行为和情绪跟自己的分开。
自己的劳累、抱怨、委屈,自己去解决。
别做不合理的挂钩。
我女儿惹我生气时,我就这样开导自己:一方面是因为她就是个孩子,就这样;另一方面,反思自己管教上有哪些不足,还可以做哪些改进,她是我教育的结果,跟谁抱怨呢,自己多提高就是了。
我想,如果家长少一些受害者的思路,多想该怎样提高,这也会帮助我们控制情绪,少生气。
然后再告诉自己,我当然可以不完美,做不到的,努力提高就是了。
只有当我们自己接受了孩子的消极情绪,我们才能做到不去否认、压制、贬低、怀疑他的情绪,并且教给孩子去接受他的情绪。
给孩子自己处理消极情绪的机会
孩子发脾气,我们本能地想救火。
如果认识到消极情绪的意义,我们就知道,不必急于让情绪消失,而是要尽量给孩子机会,让他感受、识别,同时自己锻炼着平复下来。
他每自己平复一次,他的情绪控制能力就得到了一次锻炼。
当然对于两岁以下的孩子,家长还是应该用转移法先去哄好,然后再讲道理。
所以,现在我对孩子哭闹的方法是:在发现她有点情绪,可能会发作时,如果她不需要我的帮助,我常常找个借口躲开。
我发现通常我一走开,她自己很快就没事了。
当她真的发作起来时,再回来。
有时啥也不说,摸摸头给她擦眼泪。
如果我自己也生气,或者她拒绝我接近,那就捧本书待在旁边。
如果是她特别不讲理的事情,我就义正言辞地说几句。
这种慷慨陈词也有用,能帮她看清自己行为的后果,看到引起的反应,当她自觉理亏时,理智就开始恢复,就战胜了情绪。
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家长自己能保持中性态度,这会帮助孩子更好地平复情绪。
有很多情况,孩子是被家长的坏情绪火上浇油,愈演愈烈。
教给他处理消极情绪的办法
宣泄法:比如打沙发打枕头(当然对于爱打人的小男孩慎用)、撕纸(其实这些宣泄法背后的道理就是,要以破坏性最小,不影响别人的方式发泄情绪);倾诉法:找人聊天、写日记、随意画画;镇静法:数数、深呼吸;转移法:看景色、听歌、运动、做自己的爱好。
还有就是前面写过的那些能引起积极情绪的方法,比如想好事、品味美好等等。
END 注意事项
然后,当自己冷静一些之后,教给孩子去分析思考,想想刚才的情绪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引起的,以后可以怎样做才能避免那种情况,下次再有类似的情况,该怎么办。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对于消极情绪,要多分析多思考,去想办法,这样有利于化解情绪。
但是对于积极情绪,则尽量少分析,多去感受,把它作为一个整体去感受。
好事,有时分析太多,好的感觉反倒没了。
第五篇: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
今天给大家讲的课题是《情绪管理》,我们行政人事部,可以说每天的工作、每个人的工作基本都是与人打交道,只要是与人打交道,就不可避免的,或多或少的会产生情绪,可能是好的情绪,更多的是不好的负面情绪,而情绪的好坏常常会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当在座的各位有不好的情绪时,你是怎么做的呢?
这时候你就需要学会情绪管理,下面开始我们今天的第一讲,一、什么是情绪?情绪这个词怎么定义?
首先,情绪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情绪总是同人的需要和动机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人的某种需要得到满足或目的没有达到时,他将会产生愉快或者难过等等感受。
因此,一般意义上讲,情绪,是指人们在内心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体验,或者说,是人们在心理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我们常说,人都有七情六欲,其中,七情指的就是七种情绪,是哪几种呢?喜、怒、哀、惧、爱、恶、欲。
人的情绪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必然有其发生的情境。
正如人们所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当人们学业成功、身处优美的环境,都可让人随之产生愉快的心情;反之,人际的冲突、学习的压力、生活中的挫折,甚至恶劣的气候,也会使人感到烦躁和抑郁。
除了外在的环境和事件会直接引起情绪变化外,人的自身生理的和心理的反应也同样会引起情绪的变化。
接下来我们说说情绪的影响作用,情绪对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影响心理健康
2、影响生理健康
我们应该听说过一个词,“心宽体胖”,它的字面意思是心宽了,体就胖了,具体意思就是情绪畅快时,人会愈来愈胖,而且愈来愈健康。
如果有人跟我们说“你最近怎么面黄肌瘦”,意味着我们最近常常情绪低落,茶不思,饭不想,导致脸色愈来愈差,甚至身体健康上出现状况。
3、影响人际关系。